时间:2022-10-15 19:38: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专业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选题是论文作者选择研究对象及确定通过何种方法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1]。学位论文写作不像是普通的命题作文写作那样简单。“写什么”,提出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是学位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所以说论文选题的动因在于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才能就题论题,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研究目标。总得来说,论文选题就是学位论文保质保量的一个重要砝码。
2 多角度定量分析
本文收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从2004年到2008年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7篇。统计分析所用的硕士学位论文资料主要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资料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图书馆文本资料收集。
2.1 论文数量变化分析
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一直隶属于城市规划专业的范畴,在2008年以前有关景观方面的文章还不是很多,只是个别导师的学生论文涉及景观规划内容的文章,所以5年来统计的文章大概总共57篇。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论文呈曲尺线性发展。2004年和2008年是这5年来论文数量最多的两年。在这5年发展的过程中,2006年的论文数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比起2005年和2007年论文数增加了将近一半的数量。
2.2 按照研究类型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类型划分的依据是指研究所涉及的方面或其他对象的类型。适合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类型可以划分为论文中涉及到的研究的范围,例如西安文化名城、黄河高原小流域、某风景区等等。论文中涉及的对象总共有8种,随着年代的增加,研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论文数都有所增加,特别是有关研究涉及城市(文化名城 )、风景区、廊道这三个方面的论文数最集中;其次是研究涉及有关广场、居住小区、园林这三个方面的论文数也有一定数量;论文数量最少的研究是涉及黄土高原小流域和大学校园。论文研究的类型随着景观规划学科的发展,研究范围在逐渐的扩大,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也随之增加。
2.3 按照研究要素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要素划分的依据是所选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或其他相关的基本单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论文按照景观要素可以划分为:空间形态研究、生境营造、景观设计手法、生态景观研究等十几种要素。
按照研究要素统计,论文涉及的要素数量太多,总共17种。随着年代的增加,论文中包含的要素范围越来越广,说明对于景观方面的研究大家越来越重视。论文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空间形态的研究,占总论文篇数的18%,这方面的论文有10篇。
2.4 按照研究对象分布地区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对相关分布地区的划分依据是指研究对象的地理分布或区位分布。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论文中研究对象的地理分布可以划分为西安、华山风景区、黄河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中小城镇等14个地区。论文中研究对象的分布十分广泛。论文研究对象最多是集中在西安这个地方,比例达到了36%,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西安的文献资料较多,便于查阅,而且出行方便,便于实地调研。其次是西北地区中小城镇,再者就是延安。
3 结论
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5年来建筑学院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57篇硕士论文的分析,总结了以下3种规律:
(1) 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涉及范围广泛。(2)从论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论文稍偏重于理论研究,应该把论文与具体工程结合起来。(3)缺乏学科交叉型的论文,论文中只是谈有关景观规划方面的问题,缺乏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结合。
另外,鉴于选题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建议,要遵循“一大三小”的原则。
大的原则是“小题大作”,选择小一点儿的论题,抓住其要点,深入本质和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就能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主张。除了遵循大的原则外,论文选题还要遵循三点小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二是创新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飞. 学位论文选题因素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6.
[2]魏伟. 论文写作中的选题问题邹议[J].考试周刊,2007,30:30~31
[3]张照,王德. 我国城市规划院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3:111~115
[4]王芳,陈莹.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5]李晓纲.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为例(2003-2007)[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104~108
[6]刘 基,董西红. 我国建筑院校硕士论文选题现状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65~67.
张俊峰(1981-),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空间钢结构非线性研究,(E-mail)。
摘要:文章对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报考与招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实践地点、实践类别、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内容,考核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和研究论文情况。通过调查和考核,分析了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41-04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方面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而且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1] 。2009年9月,教育部决定2010年在保证研究生总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从以往安排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的比例安排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并计划用5年时间,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例调整为1∶1[2] 。
教育部的这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形式,如何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特色,成为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3-5] 。从2009年开始,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培养。2011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文章阐述了近两年来关于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毕业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内容涉及报考与招生、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
一、 报考与招生
据统计,首届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报考的是科学学位,后来在科学学位招满的情况下,调剂到专业学位。而研究生导师在填写招生计划时约有34%的导师不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招生时约有80%以上的导师首先考虑
招三年制的科学学位研究生,个别教授和副教授在招不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情况下,甚至放弃当年招收研究生的指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都还不了解,从观念上还没有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生不愿意上,导师不愿意招[6] 。从2011年的报考情况看,也只有5名学生报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6%,情况稍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二、 指导教师
郑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有教授22名,副教授18名,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9名;校外合作导师29名,均为高级工程师。
(一) 校内导师情况
2009年招收的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指导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7人(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余均为硕士生导师),有4位教授每人分别指导了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余每人指导1名;另外还有5名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博士)。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职称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2009年指导专业学位的导师情况见表1。
第一,教授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为11人,约占当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8%,教授中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占教授总人数的55%,比其他职称都高,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更愿意选择教授作为其研究生导师;(2)教授的科研项目较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完成这些课题;(3)相对而言,教授和研究院、设计院、企业交流更多,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实践场所。
第二,讲师(博士)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占讲师总数的50%,也比较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5位副教授,其中两位是年轻博士,从中也可以看出,年轻博士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很高,这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由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在减少,相对于教授,年轻博士招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机会要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其二,年轻博士观念转换快,能很快理解教育部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并积极进行实践。
第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内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占其总人数的比例低,虽然在随后的调查中有一部分高级工程师作为合作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总体来看导师积极性不高。
(二)校外导师情况
对2009年招收的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进行了调查,在研究生实践基地中,约有60%的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校外导师的管理上存在缺失,学校对校外导师无法进行约束,缺乏研究生培养方面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二,由于工作原因,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仍需加强与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通过与研究生管理人员、校内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校外导师虽然已逐渐熟悉了研究生培养方法,但他们对研究生培养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三、 实践环节
(一)实践地点
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地点的调查显示,有3名在郑州市以外,约占总人数的16%;16名位于郑州市,约占总人数的84%。学生的实践地点比较单一,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参与复杂工程的机会少,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实践类别
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的有14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总数的74%。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2人,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3人,工程结构鉴定加固1人,道路桥梁工程1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人,桩基检测1人,工程项目管理5人。
没有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1人,道路与桥梁工程3人,建筑材料检测1人。
从实践类别可以看出,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没有直接参与工程现场但参与工程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实践技术类别比较广泛。
(三)实践单位
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共11个,包括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河南省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相关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
通过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显示,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共10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3%;在其他单位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7%。这9人分别在7个单位实习,其中有交通规划、勘察专业的设计院和公司、铁路通道类的咨询公司、加固公司,也有基础工程检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
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10名研究生中,分布在4个实践单位,其中有6人集中在一个单位,签订的11个实践单位实际参与培养的占实践基地总数的36%。
以上调查说明如下问题。
第一,实践基地虽然签订并挂牌,但还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靠、便利的平台,有一半以上的实践基地还没有参与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二,
实践基地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需要细化,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还很松散,虽然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地基基础和建筑工程,但仍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去这些实践单位。通过了解发现,与实践基地的签订是基于学校合作的层面,而研究生的培养是基于导师开展的,一些导师与这些单位并没有合作和来往,导致不能与这些单位联合培养,只好自己再联系其它单位。
第三,实习基地单位覆盖面不够。校内导师的横向项目以及研究方向很多,而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的专业面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如加固类、道路桥梁类等。增大实习基地覆盖面既可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又能保证签订的实践单位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培养。
(四)实践效果
笔者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内容进行了调查,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考核。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共14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有差异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而从考核的结果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研究生,考核结果比较好。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1)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校外导师从时间和精力上还不能很好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从专业深度上系统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3)实践基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导师还不能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到合适的实践基地,因此培养效果不理想。
四、 学位论文
(一)论文审核
为了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学院组织了5名各个专业方向的校内专家集中对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第一轮盲审,基本情况如下。
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但约有26%的论文存在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研究深度不够,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53%左右的论文写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使用不当,参考文献及索引不规范,图表表达不规范,论文出现比较明显的错别字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导师要求不严格等问题。
论文形式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约占论文总数的79%,其余约21%的论文涉及调研报告、项目管理和结构设计。这说明学位论文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学位论文思路还没有完全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转变过来。
论文研究深度不一。约有30%的论文与实践结合得很好,论文比较系统、研究深入,但10%左右的论文深度不够,反映出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不具体,执行不严格,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考核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的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论文评阅
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都被返回并要求对盲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后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前共送出了40份评阅书(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由3位评阅专家盲审,其余论文均为2位评阅专家),评阅成绩为优的共6份,占评阅总数的15%;评阅成绩为良的数量最多,共33份,占评阅总数的82.5%;评阅成绩为一般的为1份,占评阅总数的2.5%。
(三)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来自校内外的5名专家组成,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95份答辩成绩如下:优共30份,约占31.6%;良共55份,约占57.9%;一般共10份,约占10.5%。从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结果与答辩成绩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第一,评阅结果与毕业答辩结果大体相符。成绩为良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优,有少部分研究生的论文和答辩成绩一般,与学院组织的第一轮盲审结果也基本一致。
第二,论文完成后,部分学生对答辩很重视,进行了认真准备,答辩结果比较理想,而有少部分学生论文没有完成得很好,也没有认真准备,答辩成绩一般。毕业答辩环节虽然是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汇报,但却是研究生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考核、加强管理。
五、 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2009年招收的首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培养全过程调查,分析了在报考与招生、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观念上还没有被学生和导师所理解与接受,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还需要积极鼓励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不断加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设法让优秀的校外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学位论文应结合实际工程,但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深度,加强学位论文的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关键,对加强毕业答辩管理和监督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21)[ 2009-03-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编制 201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通知[EB/OL]. (2009-09-03)[2009-03-14].edu.省略/kaoyan/2009-09-14/1745218890.shtml.
[3]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8-12.
[4] 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1):74-77.
[5] 张东海, 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32(2):83-90.
[6] 赵军, 张猛, 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2):140-144.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Jun-feng, ZHAO Jun, WANG Jian-qiang, CHEN Huai, GE Su-ju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1、文题(包括副标题),总共不超20个字;要求中、英文。
2、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100~200字为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表述,切勿出现引文;要求中、英文。
3、关键词(要求3~8个);要求中、英文。
4、中图分类号。
5、文献标识码。
6、章节编排:论文正文的章节编排采用三级标题,一般不超过四级。如“1”、“1.1”、“1.1.1”等。之后的分级可用1)、2)……,再下一级用a.b.……。
7、文章字数5000字之内(工程实践类论文3000字左右为宜),图片10幅左右,图片均应注明来源(作者自摄、自绘者,统一说明即可)。
8、论文须提供插图后的word文档,将图片直接插入论文版面相应位置,并在正文中对应位置插入图片编号。
二、插图部分
1、提供投稿文章单张图片(JPG、TIF格式),图片编号应与文中插图号保持一致,并有图片名称(比如:图1总平面图)。
2、图片要求清晰、色彩饱和。
3、图片长边不小于20cm;图片分辨率不应小于300dpi(有些刊物对实景照片还有特殊要求,须用正片请专业人员拍摄、再专业高精度扫描)。
3、图片中若含有文字,可在图中标注数字,在图片下方按照数字来标注相应注释文字。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选列最主要、最新的且公开发表过的。所引用文献要完整,内容要准确。参考文献须在文中标引,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排,参考文献按下列方式著录:
1、专著
[序号]作者.其他责任者(译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第一版可不著录):页码.
示例:
[1][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76-78.
2、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本,第一版可不著录):页码.
示例:
[2]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505.
3、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3]董丹申,李宁.在秩序与诗意之间[J].建筑学报,2001(8):55-58.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示例:
[4]TONGXiaodong.Experimentofcementadditiveanditsdamagemodel[D].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1999:24-69.
5、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示例:
[5]ZHANGWen-li,WANGLin-ze,XIEJiang-hua,etal.Hopfbifurcationofimpactdamper[C]//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onlinearMechanics.Shanghai:ShanghaiUniversityPress,1998:437-440.
6、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主要责任者: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年.
[6]GB/T5036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刊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7]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8、报纸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1-11-20(15).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年-月-日].获取或访问路径。
[9]KNOWLENC,WILLIAMSJ,MATTICKAT,etal.Quasi-isothermalexpansionenginesforliquidnitrogenautomotivepropulsion[EB/OL].[2002-10-08].http://aa.Washington.edu/AERP/CRYOCAR/Papers/sae9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