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21:2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启蒙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如何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
1.在诵读游戏中领悟国学经典内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包括诵读,诵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范读、领读、幼儿跟读、齐读、个别读、分组竞赛读或者以朗诵形式呈现。但在诵读过程中需注意时长。游戏因其有很强的趣味性得到很多幼儿的喜爱,它的形式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能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来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组织幼儿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游戏,让幼儿自主教育。如可以根据《弟子规》的内容,设计《起床了》、《出门了》、《回家了》等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领悟《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的优良传统美德。
2.利用环境创设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主要的生长环境之一,他们不断地与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在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如闽南的提线木偶、花灯等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泉州市区很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这种国学艺术,以便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将国学经典和幼儿园环境有机结合,于细处着眼。例如:班牌、家园共育、走廊、楼梯、盥洗室等等。如主题墙上“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听力。另外,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还需要记忆歌词,这又有效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育。
(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情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的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缓或急的速度都是来表达音乐的丰富情感。幼儿通过感觉,使音乐输入大脑,对其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幼儿以兴奋情绪的动力。例如:当幼儿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听轻音乐,不仅能够安抚情绪,还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儿经常受音乐熏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畅,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这一基础。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幼儿都很喜欢听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儿歌》,用幼儿天真纯朴的语气、愉快的情绪唱出了歌曲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教育启迪:红灯停、绿灯行,危险物品不能摸。这就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同时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是音符。
(一)丰富中华文化的课程资源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模式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也能够为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找到更适合的途径和新生力量。我国传统文化只有依靠民族、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才能实现不断延续、代代相传。将中华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课程设计环节,从不同领域丰富幼儿日常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成长增添更多的活力与动力,作为受教育者既可体验中华文化教育层面的意义,又为自身的成长发展吸收多元化的文化气息。
(二)促进幼儿民族情感的形成
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往往存在误解,认为是封建落后的一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让孩子花时间和传统文化接触有些落伍,不如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习外语等方面更务实。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在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出现了偏差和缺憾。其实,中华文化中乐观辩证地看待周围事物的哲学思想,对于教育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民间谚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将心比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与目前的知识时代提倡的终生学习观、换位思考、坚守诚信等不谋而合。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幼儿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道德感形成的影响
幼儿的道德情感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经过不断地社会实践逐步产生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对一些行为产生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感受,从而认识到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尝试着采用一些道德方式去接触周围环境,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道德结构。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展开,进一步为幼儿提供了道德情感体验的社会性刺激,使幼儿在成长中获得具体的情感感知,使得个体道德要求与社会道德要求一致,丰富与提升幼儿的道德情感。
(一)丰富幼儿民族道德情感认知
中华文化在华夏民族传承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气息。中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与象征性,通过认识雄浑奔放的黄河,了解北方的中原文化;认识清奇秀丽的长江,了解南方的楚文化;认识广阔的大草原,了解西部的游牧文化。同时,幼儿对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可借此来进行道德感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传统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幼儿来说,贴近生活,更贴近他们自身的道德需求,使幼儿在领略中华文化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幼儿在成长中拥有自身的道德情感经历。根据幼儿道德发展水平与特点,将中华文化中的道德知识以容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幼儿对道德知识的获取。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各种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幼儿自身的民族道德情感逐步形成,对于道德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从初步区分好坏的标准开始的。从最初只有同情感与怕羞等道德情感的萌芽,到集体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掌握,是幼儿道德情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传统文化要素在幼儿成长经历中的渗透,对于幼儿道德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以传统道德精神的存在影响幼儿民族道德认知的形成。
(二)帮助幼儿民族道德感行为的养成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和熏陶人们的社会规范行为,也可以理解成对良好社会行为培养的影响。改善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如在家庭生活环境日益优越的情况下,幼儿与家长、伙伴交流的话语越来越少;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缺乏与他人分享、关心他人、主动去服务他人的意识。以上现象中的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孔融让梨》的古典故事、《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兄刚友,弟刚恭,长幼序,友与明,君则敬,匡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等都体现了文化精神中的友爱与谦让、忠孝思想,有助于提前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关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懂得相关的礼仪,尊敬父母,更易于其认识如何表达关爱,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与生活的良好行为。同时,在现实生活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观念中,从幼儿阶段着手进行感恩教育的想法较少,从而导致幼儿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幼儿学会尊敬老人、体谅父母、为家庭分忧解难,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并实现幼儿感恩行为的强化。
(三)促使幼儿民族道德情感提升
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不仅能使幼儿获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伴随道德观念所带来的愉悦情感。可通过情感环境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实现民族情感的培养与表达。在新年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中,幼儿能感受到亲友邻里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谐安定,从而学会处理与父母长辈间的关系,实现与他人的情感对话与表达。在团圆的人伦精神影响下,体验节日中的真实情感,在意识到被爱的同时,学会如何更好的爱他人。
三、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理智感形成的影响
(一)激发幼儿民族智慧潜能
引导幼儿开展古诗吟诵、童谣吟唱、绕口令、歇后语活动,进行创编儿童诗、顺口溜、相声,听成语故事、说成语活动,感受语言产生的魅力,对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幼儿智慧有重要作用,以不同的视听效果及传统文化气息感染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传统艺术好奇与热爱的基础上,主动吸收与模仿好玩的情节,开阔眼界,同时领略中华民族地方特色语言的丰富化,并根据自身兴趣深层次接触这些文化,产生对家乡对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与价值,从语言、思维及艺术方面实现智慧的发展。民间游戏同样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体能、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民间游戏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关键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充沛的探寻机会,为幼儿智慧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借助游戏去进行好与坏、善与恶的道德认知,了解危险及安全的常识,已达到提升自身机敏灵活、判断能力的目标。
(二)促使幼儿民族理智感行为的养成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因为环境与游戏的需要,幼儿会一起制作相关民俗事物。在端午节时,幼儿可通过参与包粽子、品尝粽子、做粽子形状的艺术品,去体验传统节日活动的丰富性。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倾听,观看教师操作时的动作,并在自己操作时锻炼动作的灵活协调性。这一过程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有较强的兴趣性、游戏性,使其顺利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认知活动。通过融入活动并体验活动的乐趣,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实现理智行为的养成。幼儿在认知基础上实现自己理智思维活动的形成,再协调动作综合完成活动的进行。更多的传统民俗活动倡导尊老爱幼、惩恶扬善、文明礼貌等传统美德,同时会体现人们对祥和乐利等方面的美好的愿望。在中华节日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成人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同时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幼儿在学习与接触过程中,不但认识中华文化,而且满足理智情感方面的需要,诱发探究与学习热情。
四、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影响
(一)促使幼儿形成民族归属感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根据年龄分期使幼儿体验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为幼儿自身创新与创作思维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源泉。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文化的优秀元素,可使幼儿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注入代表本地域鲜明特征的传统文化色彩,通过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打开幼儿教育领域的文化发展空间,实现幼儿群体的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以启蒙教育的形式传承传统文化,目的在于拒绝文化的中断与消失,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和有目的的创作实践实现传承。例如在幼儿认知自己民族的艺术作品时,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展览与点评作品来增强民族意识,深刻感受自我创作所蕴含的民族情意。
(二)帮助幼儿增强民族使命感
中华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培养人们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创造力,人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营造美的世界、生活及作品。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创新是更高意义的能力与精神,可以充分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已有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将具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思维运用到各种活动中,实现创新实践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对于幼儿心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他们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去完善自身的成长,为民族发展增添创新的元素与思维,从而逐步培养对国家、社会及自身的责任意识,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所应负的责任与义务。
(三)促使幼儿体验民族自豪感
不同民族在交流互动时,通过对语言、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异同程度的观察、比较会形成不同程度不同意义的认同,进一步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各民族会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形成自己固有的特征,形成容易辨别的民族属性,赋予强烈的民族情感,从而内化为民族的象征、民族个性。幼儿正是在逐步感知民族特征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将生活与艺术结合起来,并把民族文化象征深化为自我创造的资源,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使幼儿主动认识并选择民族文化中感兴趣的方面,围绕兴趣点去进行探究与创新,从实际操作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体验参与过程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必备材料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必备前提。因此,我们做到了如下几点:
2.1提供适合操作的材料
能动手操作是幼儿喜欢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通过操作,幼儿会对事物和现象有更深的了解,并获得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等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如提供塑料小筒、无毒注射器让幼儿玩水;提供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桥”,让幼儿举行赛车比赛;为幼儿提供小食品包装袋,做哈哈镜,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包装袋纸的反面可以当镜子,折叠后还可以变成哈哈镜。
2.2提供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材料
材料的难度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我们首先向幼儿提供磁铁和铁钉、别针、木块、纸、布等,让幼儿通过操作直观地感知了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性后,我们再提供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断裂的磁铁、消磁的磁铁,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会断裂等知识,并向幼儿提出:“断裂的磁铁有极吗?”“旧的磁铁磁力会变吗?”然后再告诉幼儿怎样正确摆磁铁、保护磁铁,才能使其不消磁。接着,我们又向幼儿提供了指南针,给幼儿讲述指南针的用途,并引导幼儿观察指南针周围有磁铁或铁时,它是否会改变方向,为加深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最后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硬纸板和铁屑,引导幼儿观察铁屑在磁铁周围有规则地排列的现象。
2.3提供适合深入探索的活动材料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和有关现象,如声、电、光、水等,但都没有机会仔细深入探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耳朵与声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易拉罐响盒,还有不同型号的喇叭、电池,并分若干层次,让幼儿自由操作,感知声音的不同,领悟如何保护耳朵,为幼儿开设玩水区、玩沙区,让幼儿在玩水游戏和玩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知沙、水的特性等。
2.4提供能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的材料
在科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科学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们总是让幼儿自由摆弄一番。如让幼儿摆弄“有趣的色彩”和“有趣的不倒娃娃”的材料时,尽管幼儿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摆弄包括了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思考、推断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3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3.1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诱发活动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以主动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上,幼儿探索欲望则常常是靠教师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所谓启发性,就是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急于设法解决疑问。
3.2注重实效的操作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具体操作是重要一环,它对于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利用实物、图片等材料创设情境,把幼儿置身于情境之中,既容易帮助理解、加深印象、激发起学科学的热情,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如在组织“磁铁的奥秘”时准备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去摆弄,过一段时间,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时幼儿争着说有的东西吸起来了,有的东西吸不起来,这时再让幼儿把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另一边,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是铁就能被吸起来,不是铁就吸不起来,这样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得到答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探索思路,培养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3.3清晰明了的交流与及时的教育评价
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如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实验操作后我们就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的发言也不外乎“磁铁能吸起什么”和“不能吸起什么”。继而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或铁制品”这样的概念。随后我们又启发幼儿再次用磁铁验证。最后组织幼儿玩“找宝”游戏,请幼儿找出哪包东西是铁东西,并请个别幼儿表述发现。通过交流,幼儿从粗浅的表面模糊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层次。获得了对磁铁性能的认识。如果没有交流环节,幼儿很可能停留到磁铁能吸××这一具体现象上。在幼儿操作交流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教育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要进行鼓励。对采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幼儿要表扬,如点头、微笑,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评价,以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在培养孩子钢琴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觉得钢琴学习枯燥无味,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使钢琴学习成为孩子的压力。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孩子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自己的孩子,甚至打骂和强制他们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在学生出错的时候,拍打孩子的手背。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怎么能学好钢琴呢?在日常练习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孩子学习时的心情,及时鼓励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对孩子实行鼓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教学手法,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一种爱的传递,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的动力。对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而培养幼儿的学琴兴趣,教师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接触陌生人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使幼儿和教师建立感情。孩子一旦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就会适应这种学习环境,钢琴学习也就变得有吸引力了。对于钢琴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持续的知识更新,并且不断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备钢琴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思想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由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尽量使用亲切的语气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学琴的兴趣。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及时的予以赞美和夸奖,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学琴的自信心。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才能有兴趣一直学下去。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从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多教授一些学习内容,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要放慢教学进度,并且有耐心的进行教学。人有一种基本的行为倾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激励和惩罚都能够在一定程度起到约束和控制儿童行为的作用,受奖励的愉快体验会激发他们的获奖行为。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给孩子布置难度适中的钢琴作业,让孩子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及时的检查作业。当学生完成的好时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之间要及时的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有意注意还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占主导的为无意注意,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对孩子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要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和持久性都很差,对于枯燥而没有变化的注意对象更是如此。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孩子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并且尽量设计生动有趣的注意对象,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进行钢琴学习之前,最好不要安排孩子很感兴趣,但是却与钢琴学习没有任何关联的活动,这样幼儿在学习时,就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上,极其容易分心,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学习钢琴。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因为生理发展和知识认识的局限性,所以注意的广度相对较小,不要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同时注意较多知识点,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吃力,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在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中,理论知识是个重难点,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幼儿的特点,挑选有插图的教材,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应该适当选择幼儿熟悉的又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作为练习的曲目,这样可以让孩子边唱边弹奏,训练乐感的同时又避免了练琴时的枯燥。乐理知识的学习也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定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困难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孩子认五线谱的时候,可以编创一些生动活泼的小歌谣,帮助孩子记忆。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材。
(三)合理的安排游戏时间
幼儿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合理的安排游戏和户外活动,是一件让孩子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长时间让他们呆在室内,一直进行较为安静的活动,他们就会暴躁不安,并且会很到疲惫。要注意适当的进行动静活动的交替。幼儿的注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学习钢琴和练习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就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产生厌倦的情绪。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学习模式,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和老师要在孩子的学习之外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儿童特别喜欢。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对于游戏的巨大兴趣,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让孩子对钢琴学习保持了兴趣。
(四)幼儿的思维具体、直接
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要在5-6岁才开始萌芽,所以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象来理解事物。思维过程需要具体的事物做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正面教育。因为孩子的认识有限,所以教师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使用符合幼儿知识水平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在教授新的钢琴作品和理论知识时,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比喻,尽量使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知识内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因为逻辑思维还没有开始发展,大脑的思维又很活跃,学习钢琴作品主要是靠模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的方法和语言要贴近幼儿的心理和语言特点,只有运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有耐心的解答孩子的疑问。同时也要抓住孩子好奇和喜欢尝试的心理,给孩子增加有新鲜感的学习内容,适时扩大孩子的视野,这也是有效地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鼓励家长参与教学
钢琴启蒙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龄前学生,这些琴童大多自控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帮助,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与练的任务。在家长参与教学前,授课老师一定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培养观,对部分家长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态给予及时纠正。目前,多数琴童都是选择一周一课的小课教学方式,其余时间都是自行练习。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及强化教学效果,家长应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上课,从而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在课外的自我练习中辅助孩子练琴。在辅助练习时,家长们一定要避免暴力监督,以免孩子对练琴产生厌恶感。当练琴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应多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配合老师将碰到的问题解决。
三、注重培养儿童独立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钢琴启蒙教育的后期,授课老师应着重培养琴童的自我学习能力。授课老师除了要教授指定曲目的弹奏技法以外,还应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及自学方法和技巧。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应该让琴童们预习一条新乐曲,在预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乐曲弹奏,从而慢慢掌握独立学习能力。
二、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
由于现在的幼儿均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平日里对其关爱有加,而爷爷奶奶更是对其溺爱,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教师不敢采用严格的态度对待幼儿,这种有意迎合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导致舞蹈启蒙教育效果不佳。另外,有些舞蹈启蒙教育教师过分配合家长的要求来开展舞蹈教学,为了能让幼儿展现一段完整的舞蹈,不顾幼儿的舞蹈兴趣、年龄特征和认知行为,一味将舞蹈动作强加于幼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外不良思想理念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们逐渐重视眼前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加上许多不懂得舞蹈教育的家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机构也纷纷将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放在了教育核心地位,只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置之不理,例如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幼儿参加相关的舞蹈比赛,进而专门训练相关的舞蹈,为了比赛一味机械地模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也偏离了《指南》的轨道。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舞蹈启蒙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的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大多数比较年轻,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念缺乏一定的认识,以至于其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时候,只是依据自身喜好来选择舞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其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另外,任教于幼儿园以及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舞蹈教师,平时舞蹈教学中缺少教学研讨,且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缺少正确的导向,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走向不良发展道路。
二、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措施以及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幼儿舞蹈教育教师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目的,并且了解《指南》的精神要领,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又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才标准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应用长远的目光启发幼儿的智力、人格、技能等,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升,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有用人才。
(二)明确教材选择核心
在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情况,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选用充满艺术性和兴趣感的舞蹈,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的骨骼相对娇弱但具有可塑的柔韧性特质,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应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教材选择的核心思想。
使得学生对性方面是一片空白。学生在成长阶段由于本能的原因对性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犯罪情况的发生。
2.成人的和强制性压迫
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本能上就对性充满了好奇,在与成人的接触过程中,很多成人并没有考虑正处于生理期的小孩,做出了一些具有性暗示等的和动作,这就大大增强了孩子的性好奇。另一方面,很多的成人和家长对孩子的性问题和性好奇是一种强制性的压制,完全不准孩子去提。这种强制的压制反而会增强孩子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疑惑和好奇会不断加重,最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3.成人的引导方式错误或者方法的不恰当
当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特殊时期的时候,有些家长和老师虽然给了一些引导,但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给予的这些引导是错误的,反而会把孩子带向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困境当中。这种错误的引导在本质上是一种负面的引导,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避免。
二、如何完善小学高段性教育以及心理问题
1.作为政府,需要开设性教育专门性课程
让学生在性问题刚萌芽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还要积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性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在开设性教育课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2.要引导学生不专注性
通俗简单地说就是在学生开始意识到性问题的时候,用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要专注于性。虽然学生在性问题上有一定的好奇,但是为了帮助他们具有健康的认识性,就应该避免他们过度专注于这个问题。
3.真实回答,不回避
教育和引导学生最科学有效的方式就是真实地回答学生,而不是去欺骗。用最科学的知识加上最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又能避免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惑。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厦门市多数家长在选择启蒙教育培训机构时,都比较看重启蒙教育机构中课程的费用,但是目前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较为不足,一些私营或者民营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多数存在乱收费现象,有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一节课的费用甚至高达80元,这种“贵族式”消费使很多家长表示难以承受,这种乱收费的情况造成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的混乱化现象。
2.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儿童学习效果缓慢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位儿童家长都比较重视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当前厦门市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培训机构时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由于当前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一定的检查和管理力度,而且一些商家较为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在厦门市很多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都存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一些培训机构中,甚至任用刚从中专毕业的学生担任任课教师,这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自身的专业技能较差,无法更好的引导儿童认识生活,灵活学习。而还有一些启蒙教育机构中,虽然有几位学历较高、水平较强的教师,但是他们的授课时间有限,在接受学习的儿童较多时,就需要其他教师进行授课,同样也不利于儿童的启蒙教育。
二、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具体管理措施分析
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内部经营制度的管理,不断完善内部发展结构,提供高质量、正规化的启蒙教育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监察和管理,严格取缔不良商家,促进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1.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启蒙教育机构的正规发展
当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参差不齐,这种启蒙教育繁荣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具体对培训教育进行制约和规范的法律规定,培训行业开办手续简单,开办条件要求低,导致了目前市场中大量培训机构的涌现,造成了培训市场的混乱现象。很多机构都存在乱收费等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并对培训课程的资费标准做出一定的明细。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活动,主要检查培训机构中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标准、培训机构中的办学条件如何、收费情况等因素,并每一年都要进行年审,年审不合格或者在日常抽查中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轻者给予警告和处理,重者给予取缔,严格规范厦门市的各类培训机构,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实践,保证厦门市培训机构的良性循环。以“质优”“价优”获得消费者的热爱,提升教育机构内部经济效益,避免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夸大教育培训效果,利用群众的心理进行欺骗性质的经济收益,切实维护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学习其他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优秀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应
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平台,很多不断发展壮大的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因为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培训机构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的回收而忽视了机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较为优秀的连锁型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对培训机构内部的制度要求和师资力量提升,加强社会公众对培训机构的认可程度,使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一个品牌,带来无限的品牌效应,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例如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借鉴和学习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于1993年,当时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一样,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培训场所,但是他与其他培训机构所不同的是,新东方较为重视机构内部对学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重在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遇,提升学生的终身竞争力,而将经济效益置于底层,树立了严格的教学使命。越多越多的学员感受到了新东方的价值和意义,并介绍身边的人都来新东方进行学习,新东方也随之不断变大、变强,但是新东方在不断壮大之后,并没有松懈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行为准则,并对所任课的教师有明确的要求。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力度的不断扩大,新东方也逐渐成为一种品牌,它的优异性和对学生的积极改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教学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我国每一个城市当中,业务涵盖早教、学前、小学、四六级考试等等英语教学活动,帮助亿万人实现他们的英语梦想,累计学员超过1600万人,成为了当下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前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比当初新东方的市场发展前景更为突出,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借助这一良机,不断提升机构内部竞争实力,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益,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3.不断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升启蒙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力
在不断提升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结构的同时,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的培训教师也要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儿童的心理特点通常是比较爱玩,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内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培训。目前主要的新型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等。在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目的性、趣味性、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提升儿童参与热情的同时,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儿童进行童话故事中角色人物扮演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儿童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加深儿童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深刻记忆。
三、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厦门市启蒙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一些列正规化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正规化管理和经营,未来的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一定会不断的繁荣发展,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重要的转变。
1.逐渐向教育机构品牌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逐渐展现出了它的重要发展潜力,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速了启蒙教育市场的逐渐正规化、科学化管理。虽然目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机构数量繁多,但是通过不断的时间检验,一些内在实力较差或者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训机构逐渐衰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培训机构要逐渐实现品牌化发展趋势,而品牌化发展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必然发展需求。教育培训市场正朝着品牌经营、市场细分和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培训市场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挥机构内部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必须采用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机构内部教师能力、内部教学器材等等,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实现后期的社会效益,逐渐在市民的口口相传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实现教育机构的品牌化发展。
2.逐渐成为经济重点发展项目
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制作业,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我国正逐渐向服务型经济发展。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教育行业也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脱颖而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独身子女政策的全面落实,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纷纷送孩子到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机构市场逐渐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一匹迅速奔跑的黑马,成为创业投资中比较热门的词汇,大量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根据我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的实际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特别是针对幼儿、小学、中学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并会不断呈现迅速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儿、青少年达到了1.5亿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中,70%以上的学生都在教育培训机构中进行教学辅助活动。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将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展项目,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传媒上经常见到我国的钢琴演奏家表演,吸引了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热情。学习钢琴的孩子日益增多,学龄也日益提前,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使钢琴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现在最缺乏的其实是合格的钢琴启蒙教师,很多业余的学习者,只学习3-5年的钢琴便涉足钢琴教学领域,不负责任的现象很普遍,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这对钢琴启蒙教育形成不良的影响;很多培训机构出于经济考量,往往不认真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形成“速成”的风气,往往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半途而废;有的家长在学习钢琴的问题上认识不足,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追求成果和形式忽略了钢琴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钢琴启蒙学习的第一步
“启蒙”这一词的意思就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论调“先随便找个老师学习,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很多人看来,“启蒙教育”就是从零开始,是无关紧要的阶段。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钢琴的启蒙教育如同建高楼,地基不牢是建造不高的。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在这一阶段决定着学生是否会热爱钢琴艺术,打下良好的弹奏基础,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好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养成很多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弹奏方法。即使今后遇到好的老师,也很难改正。钢琴启蒙教学,大多针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一般五周岁左右学习钢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年纪。年龄太小,手指太过柔软;年龄较大又会错过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钢琴讲究“童子功”就是源于这里。年龄只是参考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要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学习钢琴的孩子最起码要能分清楚左、右手,能数十个以上的数;对于手大小的问题不用很在意,手指条件不是前提条件,掌宽指长当然好,但手指短小也会很灵活。
三、初学的规范
钢琴启蒙教学教师要重视规范的坐姿、手形、识谱。坐姿要坐在钢琴的正中间,这样左、右手能最大范围的掌控琴键。身体要坐直,肩膀自然下垂;坐琴凳的三分之一处,稍微往前倾,脚要着地,较小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个垫脚的凳子。手形要做到手腕与琴键平行,不能过低也不能抬得过高,手指第一关节要“凸出”,做到“指尖”触键。手指横向要放到琴键的中间位置,纵向要靠近黑键。识谱要让学生认识所弹奏谱面的所有符号和内容,包括高低音谱号、拍号、调号、小节、音符时值、休止符时值、音阶排列等,哪些部分用左手弹奏,哪些部分用右手弹奏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钢琴教学的内容
启蒙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学内容,在进行启蒙教育时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钢琴学习的内容脉络和线条。第一基础训练,包括音阶、琶音、哈农;第二练习曲,包括入门练习曲、拜尔练习曲、车尔尼系列、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克列门蒂练习曲、肖邦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练习曲等;第三复调训练,包括小巴赫、创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斯卡拉蒂、平均律等;第四奏鸣曲训练,包括小奏鸣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第五大中型乐曲训练,包括中外作品、各时期各流派的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等。了解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琴者知道自己的弹奏阶段,并激发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拓展钢琴弹奏的广度和深度。
五、家长在钢琴启蒙教育阶段的作用
家长的督促和辅导,是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无论孩子处于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与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科学的辅导与督促会让孩子学琴更有成效。要让孩子有兴趣,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除了老师的作用,还需要家长积极的评价。因为孩子练琴的时间大多在家里,而家长是第一听众,家长的评价得体,会让孩子为纠正自己的不足反复的去练习;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弹奏评价不得体,会让孩子失去弹琴的信心和兴趣。家长的坚持在学琴过程中也很重要,毕竟孩子没有自约性,坚持每天练琴并完成每一次课程作业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督促。所以家长的作用在启蒙教育阶段是举足轻重的。
六、把考级、比赛、演出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在钢琴启蒙教学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考级、比赛、演出活动,增加出场锻炼的机会。家长不要盲目攀比初学阶段孩子的考级级别,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对钢琴艺术的喜爱;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弹奏练习钢琴的能力;重视完整准确演奏作品,并了解钢琴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考过10级并不代表具有良好的弹奏水平,能完整准确弹奏一首钢琴曲更有意义。比赛和演出对于钢琴学习必不可少,钢琴是一门表演艺术,比赛演出不要过于看重成绩,而应该克服怯场紧张,真正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把考级、比赛和演出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能在钢琴启蒙阶段培养正确的理念,培养对钢琴艺术的热爱。
七、学琴的意义
学习钢琴,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钢琴家。钢琴家不是学琴孩子唯一的出路和学习目的,把兴趣培养、智力开发、意志锻炼、提高艺术修养作为根本,才能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和误区,及早纠正,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钢琴启蒙教育。弹钢琴是一个技术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靠不断的练习、靠时间的堆积,才能将技术变成技艺,才能达到孰能生巧,准确表达音乐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功底,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精髓,才能真正喜欢钢琴表演艺术,这才是学习钢琴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二、家长对于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对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幼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是家长,家长若能全面、细致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便能及早发展幼儿的音乐天赋。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保护幼儿的音乐天赋,尊重幼儿意愿,针对幼儿的爱好与兴趣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计划。第一,全面开发幼儿大脑。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右脑开发有重要作用。右脑主要运用于色彩、图像、音响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幼儿右脑很有必要。家长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与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右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从而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开发幼儿大脑。第二,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为幼儿的学校音乐教育奠定基础。音乐是感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艺术修养,塑造幼儿健康、开朗的人格。儿童早期接触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和学校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能够增强其音乐节奏感和听辨能力,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与教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
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要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幼儿学习是游戏化的过程,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好动、好玩,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在音乐活动中表现为合群、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转换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快乐与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则,因此,家长必须正确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孩子的音乐学习心理,准确掌握孩子对音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让孩子真正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节奏感训练
幼儿的音乐教育要符合幼儿发展和成长的需要。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影响远远大于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素养,家长要注意家庭的音乐熏陶,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快乐、活跃、自由的家庭气氛,让温馨的家成为孩子们展示音乐才能的场地。孩子们在音乐表演时感到轻松、自由、无拘无束,有利于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音乐不只是歌曲,还是动作、舞蹈、语言的共同体。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需要把语言、动作、音乐等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最基本的节奏训练。通过语言和歌谣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对家长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教育方法,不仅对孩子语言发展大有益处,还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音乐节奏感。
(三)设置亲子活动,加强听觉能力训练
亲子音乐活动的设置有别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一定要突出亲子活动氛围。亲子音乐活动以活动、游戏为中心,体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生动性、灵活性和随意性特点。为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听觉能力训练。听觉能力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音乐内心听觉,因为音乐内心听觉是内在支配力量,反映了乐者对音乐的驾驭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引领音乐活动进入预设的理想境界,提高音乐活动质量。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听觉训练,如听中有唱,唱中有听,通过这些方式引领幼儿获得内心听觉,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另外,以游戏为听觉训练场景,设置亲子活动,能够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心智,获得音乐知识。如可以利用儿童积木设计“音符积木”,不同颜色的积木由上而下分别代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等各种常见音符,并用相应的组合块数表示其时值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音符的时长,加深对音符时值关系的认识。在学习各种常见节奏型时,设计把每一种节奏型做成一个卡片,听辨节奏时,幼儿把一个个节奏卡片拼接起来,形成节奏片段。这样的设计,不仅清晰明了,还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四)选择合适乐器,加强创造力训练
音乐活动中的孩子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一名音乐创作者,在音乐实践中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乐器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乐器本身,更是玩具,还是一种教育的载体。儿童乐器演奏简单并贴近生活,与孩子天性相一致,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接近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将音乐生活化的最好诠释。所有乐器中,打击乐器的音色最独特、最丰富,具有启发孩子即兴创作欲望的理想效果。可以依据幼儿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选用构造简单、体积小、便于操作、演奏音量可控制在口语音量之下的打击节奏乐器作为教具,如碰铃、双响梆子、沙锤、三角铁、手鼓、串铃、小镲、木鱼、响板等,训练幼儿节奏感,在游戏中达到训练效果,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