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6: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图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子图书论文

篇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知识的学习却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这一种形式载体。石头、树皮竹板、动物的皮毛、纺织品、纸质等等都是人类逐步对知识载体的改造。这种改造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环境有较大的关联,与当时人类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方式相适应。而现代的电子图书阅览形式就是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的推广,促进了学多新兴化的科学技术。电子图书是一种现代科技背景下因运而生的知识阅读的产物。它蕴藏于多个现代电子产品之中,如手机、电脑及专业的电子阅读器等,以PDF、TXT、CHM、EXE等多种形式出现,以其信息量大、内容形式多样、交流分享便捷、检索快正在逐步成为代替纸质书本的新式的知识载体。这是对人类长久以来习惯于纸质书本的一次重大改革,尽管现在纸质书本仍旧是大多数人对于知识记录和了解的媒介,但是电子图书的份额也在一天天的扩大,各社会群体如图书馆、高校等都会购买相当大数量的电子图书、期刊作为学习的工具。总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与人的密切交往情形来看,电子图书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前景。

(二)与界面设计联系

从1998年开始,国外就不停的对电子阅览器进行研究开发,LIBRLE、Readius、Kindle等电子阅览器陆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来,电子图书随着科技的进步迅速开进了现代人的视线中。发展至今,电子图书已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有惊人的发展。现市面上有多款电子阅读器及相关的阅读设备软件提供给现代人,它迅速发展不仅是跟随着科学步伐,其中也包含着现代审美对其的改造。电子图书界面艺术设计就是平面设计师们对电子阅览器的功能与形象美化设计。

二、电子图书界面设计视觉传达与应用

(一)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是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与人的视觉信息传递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给人以鲜明的视觉体验,通过一些习以为常的认知想法,向人传递着想要表达的讯息。它不仅代表了现代人对于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的欣赏,在功能上也是为传递不同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色彩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否与传递的内容相符、是否会造成人眼部的不适、是否适应界面的布局等情况。电子图书种类多样,包罗万象,对市面上所存在的纸质书都有相应的收录,这就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期刊、报纸有大不相同的色彩视觉要求。如对于一些中国古代传统国学文化的书籍,在设计其电子图书界面时,就要考虑到该类书籍的读者群体,不能运用太过鲜明艳丽的颜色来搭配文字与图片,造成观者产生观看此书时的违和之感,而采用传统的黑白色或者古朴的黄色作为界面颜色,则会减少读者不适应,增加一份纸质书本的亲切感,也比较符合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反之,在对于一些比较年轻一代的书籍或娱乐性较强的杂志期刊,则可以根据现代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来选择相对大胆跳跃的颜色,展开视觉上的风暴体验。此外,追求眼部的舒适度也是色彩搭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代人因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近视的人数普遍的增多,是现代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一个弊端。所以在电子图书界面设计的色彩选择上,当观看一般的书籍时应当有一个相对保护视力的色彩搭配,作为电子图书界面色彩搭配中的常用配色,文字的大小也要进行科学的测量,让眼睛随时保持在一个柔和、轻松的阅读状态。

(二)人性化切换方式

尽管电子图书俨然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用来“读书、看报”的新型工具,特别是在倡导“终生学习”观念的现代社会中,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都不乏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平板观看电子图书的场景。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纸质书本的习惯性阅读方式,这就使得现代电子图书界面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保留下来的阅读习惯,提供人性化的界面艺术设计为其服务。如人在阅读时都会有对信息分层次接受的概念,且多习惯于从左往右的观看方式,对知识的接收有个先后的次序。且这样一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阅读方式,也就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所总结出来相对比较合理的视觉流程,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磨合修正。书上说:“合理的视觉流程应该是在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逻辑一致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主次来确定各元素的顺序,并通过精心的安排引导读者”。所以在设计电子图书界面时,保持视觉走向的自然、舒适很重要,这不仅关乎到读者个人的生理感受,也对其心理方面有一定倾向的思维暗示。平面设计师在进行界面设计时,遵从这样一种视觉规律,选择书页翻动、上下滑动等方式来进行电子图书的换页,就是想要试着去尊重长久以来养成的视觉流程,这样才能激起人对电子图书产生莫名的亲切感、熟悉感,打破人在使用机器时的冷冰、距离。书页翻动的动作更贴近纸质书籍,带给人亲切、怀旧之感,上下滑动则使得观看电子图书时眼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应,充分的考虑到了电子图书在阅读时的视觉切换感。

(三)版面布局创新

相对比与纸质书籍存在功能只存在与传递信息的局限,电子图书功能要强大许多。首先在空间上一张700MB的光盘可以代替传统的三亿字的纸质图书,这就为我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纸张与空间,减少了关于木材的砍伐,有益于环境的维护。再者,电子图书在排版布局上也比纸质书籍拥有更多的选择。如现在电子图书界面中常用的网块状的布局构图方式,能充分的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个板块结合起来,采用相对比较容易更换和变动的排版模式,对电子书的视觉表达上体现更加新颖、灵活的感觉,并符合时展的气息。在对界面的布局上也要充分遵守人眼的视觉习惯,调整适合阅读的布局模式。人在阅读书籍时,会有一个有趣的视觉变化,当人眼观看至书中的上部分和左部分会产生轻松之感,而下半部分与右面部分则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在对电子图书界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心理与生理各方面的问题,发掘合理的安排上下的距离的方式,适当的留白,不要造成人眼的压迫,调整最佳的视觉布局。

篇2

因为电子图书灵活的出版形式、多样化的格式等因素,美国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供应方也较为多元化,主要包括:传统出版商、自出版a公司、新兴的电子图书在线零售商、面向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经销商等。在这些性质各异的电子图书供应主体中,传统出版商是商业模式构建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截至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以被所有出版商或经销商认可。

1.2核心诉求

面对电子图书公共借阅的旺盛需求,电子图书供应方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侧重的商业诉求与主张

1.3分析

综合分析表1可以看出,电子图书供应方的诉求虽然大相径庭,但其核心理念却基本一致:既合作,又限制。

1.3.1合作

经过前些年的激烈争执乃至拒绝向公共图书馆开放获取之后,近两年来,通过富有创造性的举措探索电子图书公共借阅的操作方式和服务空间,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共识。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企鹅推出电子图书借阅尝试,Smashwords推出借阅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作为电子图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机构用户的商业价值日益受到电子图书供应方的重视。

1.3.2限制

当前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各有侧重,究其本质,都是为了限制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利用。这种限制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借阅两个方面。①销售限制。在各项因素中,电子图书供应方向公共图书馆开放电子图书获取所附加的限制条件是构建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销售限制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定价,以超过零售价2倍甚至3倍的价格向公共图书馆销售;其二,延迟发售,首次出版6个月才可销售;其三,限制借阅次数,对借阅次数进行总数限制,一旦超过了借阅总数,图书馆需再次购买。总体而言,电子图书供应方向公共图书馆出售电子图书的条件要比实体书苛刻许多。定价的虚高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预算形成了较大压力;延迟发售则极大限制了畅销图书、热门图书在图书馆的借阅,而这类电子图书正是读者迫切需要的;借阅次数总数限制使得图书馆不可能永久持有图书,而是类似于租借或者订阅。②借阅限制。其一,单用户限制。电子图书的借阅基本上复制了实体书的模式,即一本电子图书只对应一名读者,同时借阅人数取决于复本数。这种单用户限制是所有电子图书供应方共同的诉求,基本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明确了这一点;其二,借阅范围限制。原本必须局限在图书馆实体范围之内,后扩展为图书馆服务半径内的持证读者都可进行借阅;其三,借阅期限限制。借阅的期限通常限制在14天之内,但对于部分电子图书供应方而言,尚存有可变空间。

2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应对思路

2.1核心诉求

对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诸多限制主张,各大公共图书馆也应时而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2.2分析

面对纷乱复杂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采取既妥协又坚持的方针,不断调整借阅主张,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与借阅业务之间最合适的平衡点。

2.2.1妥协

通过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电子图书借阅的实践可以看出,图书馆对于单用户限制已经事实上默许。所有的借阅服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对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其他限制,尤其是销售上的限制,公共图书馆被迫暂时接纳,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补偿性方案。其一,关于高定价。公共图书馆可以以高费用采购电子图书,但应允许两个或者多个读者同时借阅;或实施可变定价,意即在高流通阶段采用高定价,流通率变低之后,定价下调。其二,关于延迟销售。延售的电子图书应享受特别折扣,特别热门的图书可考虑额外付费。其三,关于借阅总数限制。可结合“日落”条款,即在持续购买几年之后,即可永久持有。对于不太畅销的图书,如果借阅次数达到总数时,电子图书已经不再公开销售,图书馆应可自动永久持有。

2.3坚持

根据ALA等相关机构的报告,美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妥协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毫不退让。目前,美国公共图书馆认为最重要,且最为紧迫的主张主要有三点:其一,所有公开出版的电子图书均可平等地开放获取,这是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基础;其二,需要提供一些选择方案,让图书馆可以像实体书一样实际上拥有电子图书,并相应获得永久访问、转移等相关权利;其三,要求电子图书供应方开放元数据和管理工具,以便于公共图书馆将物理馆藏和流通电子图书馆藏进行系统整合,减少了借阅电子图书所需要的步骤和点击次数,为读者提供可一站式访问的集成服务。

3美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探索

在图书馆与电子图书供应方博弈的过程中,美国公共图书馆或是另辟蹊径,探索、实践新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或是理论上提出有利于图书馆的商业模式。

3.1实践案例

科罗拉多州的道格拉斯县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通过联盟的方式直接与出版方谈判,以25%-45%的折扣价格购买电子图书。一旦购买,图书馆就可拥有永久权利。另外,道格拉斯县图书馆联盟还自主开发了新的系统,将数字内容系统与物理馆藏的目录系统进行了无缝链接。以目前的实践而言,这种商业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加入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版社已经达到了17家。道格拉斯县图书馆的创新实践绕过了第三方经销商并开拓了新的供货渠道,比如中小出版商、独立出版人和当地作家等,极大提升了图书馆在电子图书商业模式探索的议价能力与谈判空间,对建立符合图书馆价值观念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3.2理论模式

美国图书馆界提出的理论模式较多,本文仅选取较具有代表性的6种。在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式中,最多被提及的是建立完全由图书馆主导的、开源的托管平台和借阅系统。这对突破电子图书采购与第三方强制托管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4.1开拓渠道,建构多元电子图书获取途径

由于国内电子图书起步较晚、产业链不完整、用户消费习惯滞后等一系列原因,国内电子图书行业发展缓慢,远不及美国成熟。处于产业末端的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服务的开拓和进展上也相应滞后。这首先表现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电子图书的途径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超星、方正等电子图书经销商。这使得图书馆电子图书品种、数量少,且对经销商依赖过重。参照美国经验,电子图书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发展定型,而且对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服务的拓展和提升也极为重要。就国内实际而言,新兴的电商平台和出版平台是渠道拓展的新方向。目前,图书馆界在新渠道开拓方面已有初步进展,比如处于试运营阶段的当当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性质上类似于自出版)合作开展网络文学借阅服务等。公共图书馆可积极跟进探索,拓宽渠道,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电子图书获取途径。

4.2积极主动,破除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获取障碍

在面向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建构过程中,美国公共图书馆面对争议创新实践,主动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力图在与电子图书供应方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因为中美出版管理外环境的差异,再加之国人版权意识的落后,国内出版社对于向公共图书馆开放电子图书获取要比美国态度保守得多。整体而言,出版界对于首次出版图书,尤其是畅销书,基本上是完全拒绝向公共图书馆开放借阅权限。相较于美国同行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积极争取,国内图书馆界显得较为被动。国内图书馆可吸取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主动出击,积极解决电子图书内容滞后这一关键问题。其一,要积极建立与出版方的直接对话机制,通过反复对话/谈判的形式,不断摸索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底线;其二,要主动发声,表达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方面的诉求,主动设计兼顾出版方利益的电子图书借阅规则,打消出版方的顾虑,争取出版方向公共图书馆开放首次出版电子图书的获取;其三,创新实践,探索摸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

篇3

二、资源投入少,图书更新慢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来源渠道狭窄单一,购买力严重不足,图书资源老化严重,藏书利用率低等。图书长期等不到有效更新,藏书的时效性、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就难以得到保证,丧失大量读者群体。藏书结构和学校专业设置不匹配,专业建设经费大多花在了实验室和科研仪器的购置上,对于专业图书的购买力持续降低。

三、图书馆创新管理发展策略

1.明确图书馆的定位,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图书馆建设要和学校发展相匹配,图书馆作为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学校最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要从学校层面重视和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把图书馆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教师科研教学工作的强大助手。

2.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完善,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图书馆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提升专业能力,逐步适应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要求;二是大力引进专业化人才,以专业能力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带动整体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要根据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图书文献资源,在加强传统馆藏文献建设,打造特色图书馆,积极了解师生需求,建立急需资源目录,以便定期补充。积极发掘和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如抓好文献检索培训,馆藏资源推介,电子数据库推广等服务。

篇4

二、图书馆借阅信息收集与管理

对于高校的图书馆而言,图书的借阅是最频繁的操作。对于电子化的图书馆而言,因为采用了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据库技术,因此对于信息的收集与管理,都会采用数据库的存储与调用操作进行。那么,在图书馆的借阅过程中,电子化的图书馆信息收集与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进行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呢?

(一)图书馆借阅信息的收集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借阅,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只有完善的借阅步骤,才能够让图书馆的管理更加科学与专业,也能保证在图书借阅的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第一,基于以上对于图书馆电子信息的查询进行分析,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到学生们在进行借阅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图书的查询。由于电子化的图书馆,都具备以及网络数据库的功能,因此学生们在计算机操作平台界面上,就可以直接进行图书的查询。在搜索框内,进行图书的查询,那么在数据库的日志后台中,就会记录学生的查询记录。当然,查询记录的日志后台的信息保存只是缓存,不会长久保存。那么,在进一步操作的过程中,数据库的后台就会进行对应的记录操作。例如,学生查询到了自己希望借阅的图书,或者是几本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那么就会点击界面上的借阅按钮,当点击借阅按钮的时候,后台就会触发记录的指令,从而保存这条信息。当然,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不想借阅了,那么点击取消按钮即可,那么这条借阅信息就会自动在数据库的后台清除不会产生记录。以上,就是电子化图书馆在学生进行借阅的过程中,进行的初步信息收集。第二,当初步信息收集结束以后,就会进行第二步的图书出库信息收集。因为学生们已经选择好了需要借阅的书籍,那么就会在管理教师那里进行相应的操作。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采用一卡通,作为图书的借阅工具,相应的借阅信息也会在学生的一卡通内进行保存。在借阅界面上,学生说明需要借阅的时间和周期,那么管理教师就会在界面上进行填写,从而点击确定以后,那么借阅信息的第二部就基本完成。这个时候,数据库内拥有了借阅信息主要包括了借阅学生的相关信息,图书的信息以及借阅的时间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是电子化图书馆的主要借阅信息的收集操作。

(二)图书馆的借阅信息管理对于电子化图书馆的借阅信息的管理,是建立在图书馆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的。只有先进行信息的收集,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的管理。那么,通过以上对于信息收集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原理,对于信息的管理而言,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呢?在执行的过程中,是怎样的原理呢?首先,对于图书馆借阅信息的管理,需要建立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块封装以及模块的归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的条理性。一般情况下,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就会进行相应的数据分块处理。例如,哪些数据是缓存文件,哪些数据是永久保存的,哪些数据是阶段性保存的。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妥善处理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应信息收集的过程来进行分析。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选择的信息,都是缓存信息。而数据库中的图书信息则必须作为永久性的信息。而在借阅的书籍中,会根据借阅的周期,设定为阶段性保存的信息。其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管理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与清除。一般情况下,缓存信息的处理都是即时性的,也就是缓存实际上只是一种日志记录,并不会进行长期的存储,而会在不再访问的时候进行自动清除,这样也会给数据库留出更多的空间。此外,对于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也属于非常重要的信息管理内容。新信息的处理和更新,必须进行全新的模块分类,并且不会影响原有的信息分类。最后,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条理性必须明确;由于电子化图书馆的出现,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进。但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校图书馆馆藏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所谓的条理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借阅习惯以及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图书,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从而保证每个人都有借阅的机会。

篇5

作者:周晓明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和方法

根据运行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移交清单的要求做好各种设备原始资料、各阶段的隐蔽工程验收及有关施工资料收集、汇总及整理,定期将整理完的施工资料移交给运行单位专职资料员,由资料员按规范要求对施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相符,也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单位进行三级自检,并提交相应报告给项目管理部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各专业包括运行、检修、继保、化学等进行专业验收,各项验收记录应汇同其余工程资料最终一并移交给运行单位。

推行科学化、电子化的图纸资料管理

作为变电站技术管理员,负责全站图纸资料的整理、收发、归类存放以及报送工作。为了实现科学化、电子化的图纸资料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改进纸质资料的存放方式,实现定置存放、定置管理,按照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标准》的要求,资料室应按竣工图纸Z1,设备说明书Z2,历史生产记录Z3,职工培训档案Z4,历史文件Z5共五大块分类存放,采用三级编号方式,从左到右,至上而下排列存放,若需多个资料盒,则在编号后再加编号,例:Z1-1-1、……、Z1-X-Y,其中X代表第几盒,Y代表第几盒里第几份资料。由于早期的设计施工单位条件限制,站内图纸资料无法实现全部电子化,应对纸质资料建立电子化目录,并及时整理更新,方便查阅。其次,对于已实现电子化的各类文件记录,应改变电子文档归类方法。电子文档大致分为通知、规范、标准、制度、安全文件、预案、规程等。通知主要分为变电部、生技部、调通中心、省公司和南网公司通知等,其他各项分类同通知分类相似。应建立专门用于资料存放的电脑或硬盘空间,集中分类存放,建立相应类别的文件夹目录体系,实现专人管理,对于通知、规范、标准、制度等重要文件,必须只允许本地管理、远程访问的功能,以防止误删、误存等情况发生,通过局域网互联方式,极大方便用户远程资料信息管理,改变了以往资料整理、查阅、领导检查只能到变电站才能进行的状况,也解决了变电站资料管理麻烦、查看不方便等问题,大大提高资料维护查询效率,同时采用单人管理的模式,资料管理系统建立了超级管理员用户,可统一收集并公共性资料,供全局共享,使得各变电站仅需维护本站材料;对于日常工作记录、生产报表等文件,可允许远程操作,既方便管理,又允许多台电脑同时操作。同时必须做好专用资料电脑或硬盘的备份工作,可采用自动备份或手功备份的方式,取决于网络系统结构的配置情况。加强变电站电子化资料的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推进规范化建设;资料管理的科学应用不仅提高了资料查阅速度,还促进变电站的规范化建设;较为完善的资料管理,规范了纸质资料的存放,统一的电子文档归类,节省了办公电脑硬盘空间;智能化的资料维护方式,避免了资料的重复整理;远程查看、监督功能,缩短了上级机构对变电站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检查时间;简单高效的维护、查询功能,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电力安全生产。再次,技术管理员在做好图纸资料管理的硬件建设后,还应着手资料管理的软件建设,即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设备资料管理标准》的要求,制定本站详细的图纸资料管理标准和流程,将各类管理要求上墙,做到一目了然,并督促各值班负责人在本值期间应负责技术资料的借阅借出登记管理,当设备的安装地点发生变更时,其生命周期内属性资料应同时转移,转移中产生的新工程资料及设备信息台帐按最新的设备台账规范要求建立。技术管理员还应制定相应的图纸资料管理计划,定期检查资料盒内纸质资料的存放次序与盒内目录一致,无缺失;电子资料的内容及填写必须符合广东电网公司各类设备台帐规范,在时间期限内设计、施工单位未完成资料的移交,应及时提交上报给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部门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提交相关资料。从博罗站的图纸资料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来看,科学化、电子化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资料整理、查阅效率,减轻运行人员工作负担,还大幅度提高变电站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无纸化管理及数字变电站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篇6

1、电子阅览室的特点和功能

1.1电子阅览室的特点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线路、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利用多媒体电子型文献的场所。这种多媒体电子型文献包括光盘文献数据库、磁盘文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所以,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集电子型文献、印刷型文献、检索、阅览服务为一体,以光盘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为支持的,以远程网络检索系统为扩展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功能、现代化阅览室,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也有人认为:电子阅览室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日益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电子化、数字化及集多种文献载体于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是电子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既是读者服务的一次技术手段与思想观念大变革的产物,又是现代化图书馆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图书馆电子化的必然发展方向。

由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过去那种独立的藏书机构和单一的印刷型藏书模式,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大范围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馆藏资源丰富了,它使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资源范围从传统的书、报、刊扩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使馆藏内容由单元向多元转变,馆藏范围也从现实馆藏扩充到虚拟馆藏。检索效率提高了,计算机检索具有传统手工操作所无以比拟的优越性,使检索更快、准、新、全。阅读环境改变了,电子阅览室以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器、声像设备等组成,配有大功率空调,现代化的气息很浓厚,读者入室不必担心选书还书的困扰,阅读环境十分地雅静、舒适。读者服务的范围扩大了,服务对象由来馆的现实读者扩充到所有上网询问、访问图书馆网站的网上读者。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诞生,给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它以一种崭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展现在广大用户面前,并深受广大用户的重视和青睐。

1.2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目前电子阅览室具有网上信息浏览、电子文献阅览、光盘数据库信息检索、馆藏信息检索、多媒体网上教学及远程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在于解决电子类出版物的数据信息共享和综合管理查询技术问题,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子书刊、信息能够实现网上分类查询并提供检索服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引导学生拒黄反黄、健康上网的任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2.1采集信息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的普及,网上可供免费使用的数据库、专业信息资源大量涌现,不断丰富电子阅览室的专业信息源。电子阅览室人员应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并以学科导航(指引库)的方式,加工整理成有序的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学科专业信息服务。

1.2.2检索咨询

近年来,大学图书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大学图书馆购置各种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其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地开发、利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由于各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馆藏书刊数据库,购置了大量的期刊论文、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等,为师生获取全文和馆藏目录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使得电子阅览室文献信息检索咨询的服务功能成为主要功能,主要包括:馆藏目录、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检索咨询,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等检索咨询;网上各种类型(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多媒体、论坛等)、各种用途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咨询;检索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等。

1.2.3知识学习

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为用户学习、授课、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各类等级考试的学习软件;各学科专业教学课件、辅导影像资料;各种工具软件等。网络为用户构建了知识学习的平台,扩大了用户的知识面,为培养创新人才、自学人才提供了条件。

1.2.4浏览传递服务功能

电子阅览室为用户提供了上网浏览、传递各类文献信息的服务功能,用户上网不仅浏览他们所感兴趣的信息,同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下载、刻录、打印、传输等,而且为用户进行远程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如收发邮件、参加各种论坛、聊天等,这种便利快捷的具有潜能的交流方式,将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1.2.5宣传教育

大学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设备、人力等资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加以宣传,被用户所知,才有利于用户的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用户教育功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功能,如: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技能、各种软件的下载利用方法、各种文件格式的转换、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等,都是用户教育的内容。图书馆不仅对用户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方法的教育,同时也应肩负起用户信息道德教育功能,因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庞杂的动态的虚拟空间,信息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育用户加以鉴别,去除糟粕,取其精华。

1.2.6文化娱乐

电子阅览室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功能,是与图书馆的内涵、职能相一致的。用户在学习科研之余,也需轻松轻松,文化娱乐也成为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一项辅助服务功能。我馆在图书馆主页中设置了"VCD"栏目,用户可通过该栏目获取流行影视、连续剧等。电子阅览室提供的文化娱乐的服务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用户的业余生活,也有利于推进网络文化的普及。电子阅览室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其出发点、落脚点在于使用户能充分地利用网上各种信息资源,为超越课堂、创新学习、快出人才提供了平台。

2、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为教学、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与教学等日益紧密而不可分,具体在以下方面也存有一些不足。

2.1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

电子阅览室收费管理后,一些读者由于家庭困难等经济方面的原因而较少去查阅和利用大量网上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国内外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另一方面,一些读者花钱上网主要就是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而不是在学习和查阅资料等。许多读者把过多时间浪费在浏览休闲娱乐的信息上,把电子阅览室视同网吧。另外,多数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上参考网吧的管理模式,给机器配备收费管理系统之后,往往分配一个工作人员值班来管理很多台机器,工作人员只能完成看门、值班的任务,没有时间来指导读者利用电子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有限,也不能给读者进行正确地指导。

2.2电子阅览室学习环境

有些读者在网上冲浪,有时被网上的内容逗得大笑;有些读者启动了语音聊天,大声地交谈着;甚至有些读者还在网上进行视频聊天,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其他读者查阅资料、检索资源和论文写作等。

2.3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水平

由于电子阅览室进行收费服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其管理,不敢像管理期刊阅览室和书库那样来管理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值班的馆员认为收了读者的钱,对一些不良的上网现象甚至不健康的内容也没有进行正当地引导和管理。

3、结论

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到: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效率低,没有发挥起应有的功能;高校电子阅览室学习环境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人

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资源的利用。

4、建议

4.1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

电子阅览室应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一般管理规定应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电子阅览室人员守则、电子阅览室管理办法、读者管理制度、规范读者行为的人室和上机须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读者上网使用规则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明确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了读者行为。

4.2加强技术手段管理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虽然各个电子阅览室所提供的服务各不相同,但服务计费、读者管理、设备和资源控制是电子阅览室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电子阅览室管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计时管理;收费管理;远程控制;安全管理;统计查询。软件必须满足程序兼容性好,运行稳定等条件;其次,用硬件进行管理,如使用硬盘保护卡等。

4.3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不断研究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自身操作管理技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凡、宋玉明:浅谈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1)。

[2]蒋波、美忠军: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4,(02)。

[3]程家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01)。

篇7

在设计阶段,土木工程设计的概念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大致雏形。因此,当土木工程设计的概念确定时,无论如何调整具体操作步骤,其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目前的设计步骤已经演变为: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土木工程的大致雏形借助于设计草案建构出建筑物的大体框架进行具体细节的处理和改进。例如,具体的楼层设计,桥梁设计、匝道设计、设施设备等装置的设置等,在施工之前,在系统中输入设计的整体方案,利用计算机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等,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给土木工程的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提出具体的建议,提供合理的方案和计划。

2电子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分析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3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及出图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发展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简称CAD(如天正CAD、Auto-CAD等)。其中CAD系统如同一个“图形数据库”,它能帮助土建类工程设计师直接从图纸中提取设计信息,并与其他的应用程序进行连接,易于使用,设计周期短。为避免重复操作,可利用CAD预先定义的符号,在制图过程中自动遵守国家制图标准。还可利用绘图软件、图形输入设备、图形输出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制图系统进行制图和出图,可做到随时需要,随时制图和出图。如果出图后或会审后,发现设计错误,可利用系统中保留的图纸中各个元件的数据库,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把要设计的图形再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利用输入设备(如光标)对设计图形进行编辑和修改。为方便土建类工程设计师做造价、编制工程量清单、编材料清单,每个数据库的信息是可以随时进行调用的,也可送到其他的程序之中。目前,还可结合CAD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大大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和开挖过程的工作效率。

4BIM技术的应用

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lding),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CAM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BIM具有模型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4.1解决了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推动现代CAD技术的应用,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4.2用于土木工程设计实现三维设计;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实现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等,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4.3用于施工及管理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管理;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4.4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篇8

一、数字图书馆发展电子商务的目的及意义

开展电子商务,把信息和服务转换为商品并从中获得利润,是数字图书馆最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当数字资源以及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成为“商品”销售给用户,那么这些“商品”就直接面对着用户的评价和监督,这能够间接的促进数字图书馆资源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走电子商务化道路是数字图书馆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的有效途径,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经济保证。

二、数字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及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一)在线数字资源销售。在线数字资源销售指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向出版商、书店及发行机构出售本馆印刷成型或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权或发行权。用户的付费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资源数量收费,二是按使用服务的时间收费。

在线数字资源销售服务的基础是在线资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这一服务的核心。并且由于资源的数量巨大,如何让用户能够方便、快速的找到所需的资源是服务发展的方向。这不仅涉及到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术,还涉及到人工智能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分析等多个方面。只有不断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易用度和用户体验,才能逐渐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用户群体。在当前条件下,这种服务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按资源量消费的过程中,由于文档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用户来讲这些文档的价值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而数字图书馆缺乏系统的文档评价体系,只能根据文档的来源或篇幅来定价,这使得有些资源的定价不能正确反映资源本身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与一些行业机构或学术机构合作,专门针对一个行业的数字资源进行评价。由于行业机构或专门的学术机构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基本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评价结果的信度较高,可以直接作为定价的依据。

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办法是借鉴互联网Web2.0的思想和理念,把文档评价这一过程转嫁给用户。即由付费使用过某一数字资源的用户对此资源进行评价。这样一是分散了资源的评价工作,而且使用资源的用户对资源的价值有了发言权,增加了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互动性。二是通过资源评定可以区别资源的价格,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三是用户可以通过留言评价了解目标资料的价值,这有利于用户在庞大的信息资源中取舍。

(二)镜像服务及光盘订阅服务。镜像服务是指客户利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技术,能够在Internet上或本地局域网上提供数字图书馆全部或部分资源的本地化快速服务。光盘订阅服务主要针对小型机构或个人,主要是指用户在网站上选择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可以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相关资源打包订阅,并根据资源的定价、数量等情况支付相关的费用。这是也是一种B2C的电子商务模式。数字图书馆把打包的信息资源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这也是数字图书馆主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三)中介服务。由数字图书馆向某些用户购买资源,并把这些资源出售给其他用户。这种形式多见于文学类的图书资源,常见的是由某些用户使用连载的方式小说,其他用户付费在线阅读。一般数字图书馆会与作者进行签约,从而获得作品的版权,并按照协议向签约作者支付费用。作者按照协议以规定的进度进行更新,并及时数字图书馆以自己的平台为基础,为作者支付费用,向读者收取费用,数字图书馆从中获取利益。

(四)行业性的服务。这种服务以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数据为基础,经过精心提炼和筛选,针对某些行业进行了重新整合,以适应行业工作人士的专业需要。该系统是一种面向用户本地化使用的特殊服务系统,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限制。如万方开设了Claw服务系统(中国法律法规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企业服务门户、医药服务系统、电力服务系统、冶金服务系统等行业性的服务系统。

(五)广告服务。数字图书馆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它们通常由大量的固定的读者群体。因此,这些网站都具有相当大的广告投放价值。广告收入,也是数字图书馆比较固定的收入来源。对于网上数字图书馆来说,用户的浏览量决定了广告收入。因此除了收费资源外,大部分的数字图书馆都提供了免费资源和服务。免费资源及服务可以扩大用户群体,吸引广告客户,而且还可以为收费资源及服务打好基础。

三、用户的新需求及对应的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

(一)知识获取需求。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获取信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爆炸、庞杂无序并且分布不均衡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有序性与集中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增加了用户在获取有效信息过程中的时间与技术成本。

因此,用户愿意花力气、花成本的己不再是简单地获取文献,而是希望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捕获和吸取能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与知识。对于提供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来说,衡量信息服务能力,不再以馆藏作为唯一评估标准,更多的是视其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性,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须针对市场信息需求进行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接受市场检验。

基于用户这方面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可以充分借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开展以资源交易、知识服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中介平台。

(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数字图书馆将收藏、服务、读者集成于一个环境中,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信息的生成、、传播、利用和保存。总体来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为满足各类型的用户而搜集整理的,因而是全面综合的。但是对个体而言,一个用户的需求可能是特定的,大而全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于单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了解每一个用户。这个“了解”是多方面的,即包括用户的兴趣爱好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也包括用户消费的数字产品类型以及消费习惯、消费倾向以及消费水平。了解用户的信息及习惯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由用户主动提供。绝大部分数字图书馆网站系统都有单独的用户系统,一个标准的用户系统包括了用户详细信息管理,可以以网页表单的形式让用户提供基本信息。二是通过保存和统计用户的网站访问及使用记录,如用户的浏览、阅读、收藏、搜索等网站活动记录。针对用户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以下个性化服务。

1.个性化的搜索面对信息量急剧膨胀的网上数据资源,用户对特定信息的查询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向。信息过载是指找到的信息太多,没法有效消化和应用;信息迷向是指基于目前技术,难以有效地表达需求和准确寻找到所需资源。鉴于此,能有效解决信息分类、深入加工和提供专业检索的网站,必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用户可以自己设置自己所需要的搜索范围,而且这样的设置可以保存,用户每次登录都可以使用到自己的设置。更加专业的功能是,记录用户已经阅读过的资料,把搜索结果分为已阅读和未阅读两类。这样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未阅读过的搜索结果,而不需要在重复的数据堆里翻来翻去。用户还可以把对自己重要或者有用的文章标记起来。搜索引擎通过这些标记,综合起来设置搜索记录的排序,这样更能使用户的搜索更有价值。

2.专业化的藏书很多数字图书馆都提供“个人数字图书馆功能”,个人可以收藏图书,并且提供下载服务。但是,只有收藏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图书馆应该提供藏书的管理功能,帮助用户以最合理的方式使用数字图书馆。①分类管理:用户可以建立多个分类,如以一个课题或一个研究项目作为一个分类。用户可以把需要的资源存放到一个分类下面;②给图书加标记:用户可以按照重要性为图书资源加上标记,如把资料分为非常重要、重要、普通三个等级;③标示阅读状态:用户可以给图书加“已读”、“在读”、“未读”等标志状态,甚至给未读完的书加上书签;④读书笔记:用户可以随时在线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随时修改及保存。

3.个性化的订阅和针对性的推荐数字图书馆定期向用户推荐新的数字资源。这种推荐是建立在分析用户的爱好、需求以及使用习惯上的。可以有两种方式向用户推荐资源。一是,用户订阅,可以使用RSS订阅用户感兴趣的数字资源,把最新的图书推荐给用户。二是由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习惯主动为用户推荐图书。根据用户的爱好和使用习惯,选择性的推荐一些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数字资源。

〔参考文献〕

〔1〕高华,张卫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物———图书馆2.0〔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5):32-35.

〔2〕何雄.数字图书馆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5):20-24.

篇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阅览室的规模和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得到充分的发展,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需求度也越来越大。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资源不断丰富,多种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迅速增加,在接受简捷便利的网络资源的同时,电子阅览室的环境因素如电脑本身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电磁辐射和室内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也给读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

一、 电子阅览室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1.人口流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人口流动频繁而空间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由于读者不断进进出出以及开放时间随之延长,大气污染物和各种微生物就会附着在灰尘颗粒上随空气一起进人电子阅览室。另外,有些读者在患病期间还来上机,一会咳嗽一会擦鼻涕,一会敲击键盘,有的将瓜子、糖果、饮料偷偷带进室内,一面聊天、查资料,一面吃东西,有的如厕后不洗手等。这些不良举动都会携带或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人体呼吸所排出的气体,人体皮肤器官以及衣物所散发的各种不良气味,都会污染室内的环境。

2.电磁辐射。俗话说:金无足赤。电脑,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和电器设备,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高效与欢乐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害于人类健康的不利因素。电脑对人类健康的隐患,从辐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电脑在工作时产生和发出的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多种辐射“污染”;从辐射根源来看,它们包括CRT显示器辐射源、机箱辐射源以及音箱、打印机、复印机等周边设备辐射源;从危害程度来看,无疑以电磁辐射的危害最大。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和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并可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与骨骼的发育,引起视力、记忆力下降和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3.环境噪声。近年来,噪声对图书馆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噪声源,其产生的噪声一般在65dB~70dB,此外还有打印机、交换机、照明设备、空调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电子阅览室的环境。人的机体和情绪,对噪声有最低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承受限度。通常,人耳听到的声音强度为50dB,对噪声的最大忍耐强度为90dB,过高的噪声可使人听力受损、视力受损,并会损坏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所以,只有创造一个噪声适宜的电子阅览室环境,才能使读者和工作人员产生稳定的情绪,并以充沛的精力去持久地学习、工作。

4.现代装修装饰、办公家具、电器设备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随着经济高度增长和科技技术含量的增高,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中大量使用化学物质。电子阅览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首先是室内装饰材料及电脑桌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中的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板材(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内含超标的甲醛。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而脲醛树脂并不稳定,会不断地游离出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一旦家装家具遇热、变潮,甲醛就会从这些材料中挥发出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其次是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添加剂、稀释剂中含有有害的物质苯及其同系物。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些“隐形杀手”对机体健康的伤害是不可低估的。

二、 电子阅览室环境污染的防御措施

1.校领导要重视,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学校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高校图书馆建设现已大部分成为各大院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外环境是学校整体的一部分,从而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但对馆内的空气污染现象重视不够。往往出现一些错误观点:只强调开放时间、服务态度等问题,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空气质量的好差,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多重的危害,再者它不大影响读者的阅览;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如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对通风绿化、除湿等因素考虑较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决策的陈旧观念,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经营质量不够重视,对环境卫生掉以轻心,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我们只有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新优美、舒适的阅览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改善读者的心理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情趣,更好地吸引读者,才是对广大师生健康负责。因此校、馆领导要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空气质量的改善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在思想上重视、资金上大力支持。高等学府的图书馆应高瞻远瞩,重视电子阅览室的长远发展,使其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2.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使其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一般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还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要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合适的阴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爽;电脑的荧光屏上要使用滤色镜,以减轻视疲劳。最好使用玻璃或高质量的塑料滤光器;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

3.噪声控制。对于噪声的控制在建设电子阅览室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密封门窗,加设吸音材料或设备等。对于机器及设备,除应该选择用低噪声标准产品外,还可以通过检修、改装等方法来降低一些设备的噪声。如果硬件过于集中,可以扩大房间或将一些噪声大的设备与阅览区隔开使用,但应考虑到信息能够方便地传递,便于操作控制。同时空调系统也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震和消声,通风系统最好采用低噪声离心风机。除此之外,还可在房屋装饰上下功夫,如在墙壁上贴壁纸等,这样可减少声音的反射。在馆外种植隔音带如杨树、椴树等阔叶树,可有效地消除室外噪音的干扰。

4.选用“绿色环保”型用品。众所周知,大多数建筑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而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往往是几个小时甚至一连几天,特别是工作人员,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读者与工作人员身体必然受到程度不同的伤害。因此,图书馆采用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全部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特别是在电子阅览室其装修要按照简洁、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进行设计,房屋、装潢、家具以及电器选取、使用、维护都应符合环保要求。选用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读者健康的绿色产品,如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剂、大芯板、帖面板,不含苯的涂料,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等,都可以提高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

5.提高电子阅览室的绿化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内养殖绿色植物不仅满足了师生的心理要求,同时,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使人在长时间的工作和阅读中获得放松。在室内养花种草不仅能够绿化、美化居室环境,还可以抵御室内有害物质的污染。比如,仙人掌、仙人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及负离子;吊兰能在新陈代谢中把致癌的甲醛转化成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吊兰不仅吸收甲醛、二氧化碳、过氧化氯等挥发性气体进行有效吸收,也能分解苯,吞噬尼古丁。常春藤、能分解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壁纸中的二甲苯。所有植物中,无花观赏桦消除甲醛雾气的速度最快。红鹳花可吸收二甲苯、甲苯和氨,并且是很好的空气“加湿器”。扶郎花也是抵抗甲苯和苯的绿色武器。薄荷不仅能抵抗臭氧,还有杀菌作用。

篇10

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于2010年4月联合的《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中称,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子图书总量为97万种,2008年新增电子图书16万种,同比增长19.75%,表明中国电子图书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7.8%。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近4年大学本科学历及18—24岁年龄段电子图书读者比例呈下降趋势。国内学者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的利用情况比较乐观。2007年南昌工学院超星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为281次/日,方正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仅为17次/日。尚慧等进行网上调查发现只有23%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2009)。电子图书是图书馆电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图书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电子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成为制约电子图书发展的严重障碍。

目前,有关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调查研究局限在利用率高低的表层,调查不全面,也不深入,尤其是缺少读者对电子文献质量方面满意度的调查。为此,笔者于2010年4月从全校本科四个年级12007名学生中选取学号尾数为5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6张,回收率为96.3%。调查问题的设计简单明快,一题一问,包括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使用率及满意度3个大项15个小项目的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对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探索提高大学生获取电子文献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拓宽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1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校图书馆现有超星、书生、方正教参、圣典、九羽和方正电子图书6个品牌,数量共计57.5万种。

1.1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

本文所指的认知度是大学生对本校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调查“你是否知道图书馆里有电子图书?”采用两点量表(知道和不知道),知道的学生占56.1%,不知道的学生占43.9%。对电子图书优缺点的调查采用半封闭类型问答,有39.1%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优点是不用纸张,60.9%的学生认为便于查找,而其他优点没有学生提出;有54.0%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缺点是需要阅读工具、不方便阅读,43.9%的学生认为需要费用且损害视力,2.1%的学生认为查找和筛选有困难。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有85.8%的学生选择购买纸质图书,只有14.2%的学生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由此可知,本校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不了解电子图书具有声像多媒体功能、发行出版周期短、价廉环保、海量存储及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二是对电子图书制作、存储、显示技术所具有的不足有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对电子图书的喜爱程度低;三是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如今是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二元共存格局,而且电子图书发展势头正旺,放弃电子图书就会丢掉一半或更多的信息资源。

1.2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1.2.1电子图书的年阅读率被调查学生中91.9%有阅读电子图书的经历,但阅读过本校图书馆里电子图书的学生人数很少,仅220人,占19.0%,绝大多数学生(占81.0%)没有阅读过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以点击次数作为阅读次数进行统计,各品牌电子图书从购入到2010年4月22日的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馆内电子图书平均年点击率只有1.92%,远远低于纸质图书15.33%的年借阅率(本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0万册,借阅率的统计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至2009年12月13日截止)。这说明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1.2.2阅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72.0%的学生选择在线阅读,17%的学生选择下载阅读,11%的学生选用其他阅读方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电子图书的阅读技巧,没有考虑到在线阅读会受到网络效果及计算机设备运行等的影响,而且续读需要再次搜索点击。

1.3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国内现有电子图书的质量满意率不高,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只有16.6%,基本满意的是23.5%,不满意的是59.9%。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①网上查找不方便,受网速影响;②必须借助阅读设备,阅读格式太多,不能快速阅读;③一些电子图书有质量问题。目前,大学生拥有Pc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不高,只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而专用手持阅读器又比较贵,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此外,经常有学生反映电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笔者抽查某品牌力学方面电子图书59册。发现有6.8%的图书内容与封面不相符,抽查另一品牌机械方面电子图书21册,发现有15.7%的图书存在插图短缺现象。

2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拓展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

提高电子图书利用率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新途径。针对本校学生对图书馆电子图书认知度较低、阅读率很低、满意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电子图书商和管理层应合力做好改进工作。大学生是电子图书使用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是扩大电子图书发展空间是重要方面。论文

2.1图书馆方面

2.1.1以读书活动促宣传,以检索课程为先导信息时代,文献信息种类繁多,检索工具复杂,检索途径多样。图书馆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和辅导,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了解馆藏电子图书内容、数量和最新资讯,为学生及时获取更加丰富的图书信息提供帮助。利用世界读书日、每月读书节、每周讲座课等开展各种阅读宣传和图书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由于大学生信息检索知识严重缺乏,图书馆要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将该课程设置为各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尽早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图书服务平台的图书分类和检索功能,使电子图书查找简单易行。

2.1.2转变信息服务观念,拓展参考咨询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是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机构。加强图书馆员的能力培训和素质养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加强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参考咨询方式的多样性和参考咨询工具的多功能,使咨询服务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本馆在保留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台和电话咨询方式的同时,增加了虚拟咨询服务项目,实现了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咨询。针对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服务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参考咨询人员应加强调查研究,寻找解决良策。如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定期信息公告,发送资讯短信,促进学生参与咨询服务活动;与重点大学开展联合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服务等。

2.1.3改进图书检索系统,加强设备硬件管理和维护

本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检索和电子图书检索是分台操作,不便于读者查找。图书馆拟将电子图书检索与纸质图书检索整合在同一平台,实现同步检索。这样,学生在检索时一次查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会有助于提高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在保证PC机数量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是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要指导学生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和数据库使用规则,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硬件运行正常。

2.2电子图书商

2.2.1宣讲电子图书优势,让大学生喜爱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具有功能、载体和传播三大优势,电子图书商应加强对学生的宣讲,使学生充分认识电子图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喜欢电子图书。

传统的纸质图书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文字、符号和图片,属于静态信息。电子图书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静态信息,也有动态信息。电子图书能发音,满足读者听书的需要;也可以播放,读者视觉和听觉同时接收信息,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浓厚,不会产生困意。电子图书的检索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帮助查找,其超链接功能还可以给自学读者当老师,拥有一款电子图书便可畅游知识海洋。

数字化信息的出现,是一场信息革命,为人类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电子图书以电子技术存储、显示、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存储载体是磁盘、光盘、u盘等。这种磁光电存储载体具有简易复制、携带轻便、海量存储等优点,是纸质图书无法比及的。

电子图书的传播免去了印刷、装订、运输程序,节约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点击键盘就可以轻松获取图书资料。电子图书出版和传播周期短,修改容易,交易便捷,而且无库存风险。

2.2.2改善阅读条件,拓展阅读途径

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和翻书页的感觉,而电子图书必须在计算机或便携式阅读器上阅读。借助计算机终端阅读有很多不便,没有电脑的学生必需到图书馆去阅读。由于专用阅读器比较昂贵,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工具是手机和MP3,这些电子媒体视屏窄小,阅读效率低,长时间阅读还会影响视力,制约了电子图书的普及。学生们期待类似于纸质书页大小和厚度的电子图书伴随他们的学习生活。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出现物美价廉、使用舒适的电子图书阅读设备,电子图书会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工具。

2.2.3提高电子图书质量,促进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图书质量是电子图书发展的生命力。目前,国家对电子图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虽然没有统一规范,但电子图书商应给予重视和自律。从表1可知,方正和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比较高,很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图书年代比较新,图书质量比较好。其他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较低,其原因是学生反映图书质量有问题。另外,由于九羽图书是扫描页面,不能复制粘贴,所以点击率特别低。目前,国内电子图书出版商还较少,出版数量不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要抓住机遇,把握质量,一定会促进图书市场有序发展。

2.3管理层

据《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的统计: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5370万册,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8%和39.89%;但近4年高学历读者群(专科以上学历者)电子图书阅读率均呈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91-03

1新阅读时代的阅读特点

了解新阅读时代的阅读特点,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建设符合时展特征的图书馆资源。在新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1.1阅读载体的多元化

在新阅读时代,传统的纸质图书已经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电子书、手机、网络等新生事物都为人们阅读打开了方便之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自由地选择适合的阅读载体。阅读载体的多样性和共生性是新阅读时代的重要特征。

1.2阅读内容的海量化

信息时代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海量的资讯,人们可以通过纸本和网络等媒介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传统纸本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新兴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手机阅读则给人们带来了更新快、容量大、范围广的新鲜资讯,其读者群正日益扩大。不同的阅读方式提供给读者更多阅读内容的选择。

1.3阅读品位的大众化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节奏的加快,阅读成了人们了解外界的即时需求,人们在接受海量资讯的同时,阅读的深度正逐渐被忽视,人们的阅读行为仅停留在信息的浅层次阅读上,知道多于知识,碎片多于整体。阅读的品位走下陶冶情操的神坛,逐步走向大众化、快餐化、浅层次化。

2新阅读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

2.1基于技术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

2.1.1引入图书馆2.0理念,构建与读者有效沟通平台,打造读者满意馆藏

有效沟通就是交流的双方或者是多方能够在交流中正确、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双方能够相互理解,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图书馆2.0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图书馆2.0是Web2.0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其概念和原则都包含以下核心元素,即:强调以用户为核心,强调用户参与建设,信息资源畅通共享,Web2.0技术的应用等,这些核心元素正是新阅读时代开展信息资源建设所提倡的理念,将图书馆2.0理念引入资源建设工作中,使得图书馆可以以网络为平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使读者能方便地参与资源建设,从而有利于图书馆打造读者满意的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馆藏资源体系。

(1)博客(BLOG)的应用。博客是指某种定型化的网络平台,是一种作者和读者以日志风格进行交互的中介,让使用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张贴文章、设计版型,与网友互动,并且能累积成一串可以追索、可以回顾的历史。将博客应用在资源建设工作中,作为采访人员图书出版信息、网络关注热点、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手段,使之成为采访人员了解读者倾向、读者反馈阅读需求的新方法。

(2)维基(WiKi)的应用。维基是一种可供多人编写、上载和内容的网络服务,它提供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在一个社群内共享领域知识。Wiki站点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共同的关注主题。把Wiki应用到资源建设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读者的智慧,促进图书馆开发和建设新资源,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维基使读者的作用被突出,读者不再是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享有合作参与、共同创造的权利,与图书馆、图书馆员是一种共生关系。

(3)新闻聚合(RSS)的应用。RSS是一种Web内容联合格式,包含了一套用于描述Web内容的元数据规范,具有一套新颖的,能够实现内容整合者、内容提供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Web内容互动的、多赢的联合应用机制,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便的技术。网站直接把新闻送到用户桌面,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网站内容更新时,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新消息的标题和摘要,并阅读全文。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来说,RSS技术提供了一个实时、高效、安全、低成本的信息渠道,读者不需要在网上逐页寻找所需信息,只需要通过RSS阅读器就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动态情况,极大地维护和发扬了读者的个性,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文精神。

(4)标签(Tag)的应用。标签(Tag)是一种分类系统,每个Tag 都由用户自建,不必遵从某一分类体系。通过Tag,不同用户可以进行交叉查询,即用户可通过关键词找到其他用户的收藏列表,也可以通过大家收藏的URL找到其他用户。这样,用户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从他人的信息中受益。Tag 在资源建设工作中的应用就是对信息资源添加“标签”,进而形成标签表的过程。“添加标签”看似杂乱无序,却能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增强了读者之间以及读者和采访人员之间的交互性。

图书馆2.0以其简单、互动、透明的交流方式,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能更有效地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它信任读者,给读者提供了参与的自由,有利于图书馆打造读者满意馆藏,从而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

2.1.2建立网络导航系统,引导读者网络阅读的开展

(1)建设学科导航库。学科导航库是以学科为单元对Internet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于网上,为读者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学科导航库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信息资源库,从物理上讲它并不存储实际的信息资源,而是按学科或主题收集Internet上的网址,以导航库为桥梁对相关的学科或主题网址进行集中访问,从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是一个既省时省力又节省网络通讯费用的系统。

(2)建设电子报刊导航库。网上电子报刊很多都提供免费全文服务,且具有信息存贮量大、时效性强、出版快速和交流容易的特点,对读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充实本馆的网络免费学术信息资源,图书馆应加强对网络电子报刊收集、整理和组织,建立电子期刊导航库和电子报纸导航库,满足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

(3)建设主题网站导航库。图书馆可以借鉴Baidu、Google等商业搜索引擎的成功经验,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建立诸如英语学习园地、就业信息、论文写作、生活实用等主题网站导航库,为读者查找学习、生活信息提供方便。

2.1.3积极整合图书馆资源,方便读者通过电子设备开展数字阅读

随着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新阅读时展最为迅速的一种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是指使用手机或带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通信终端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据《2010年~2011 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电子图书阅读终端来看,以手机为阅读载体的比例从2009年的10.7%激增到2010年的34.8%。对于读者而言,移动设备的便捷和随时在线的特点,可以使阅读变得更加及时和随意,同时还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图书馆而言,应对数字阅读的异军突起,图书馆需积极整合各类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查询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平台。

(1)基于异构数据库的资源整合

异构数据库资源整合是对多个不同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数字资源进行系统的优化整合。由于这些资源是由不同的数据库商研发出来的,在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结构、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登录方式上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即便检索同一个题目也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进行多次的登录和使用不同的检索方式去完成;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重复和交叉的信息,用户在检索后得到的结果还要花时间、精力进行逐一地筛选。这就严重影响到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的利用价值。因此,将这些异构数据库资源进行技术上的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和视图来实现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使用户从庞大零散的数据库资源中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2)基于OPAC系统的资源整合

OPAC即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是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一种整合模式。利用了OPAC系统高访问率的优势,依托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体系,通过功能扩展,实现对其他信息资源的整合。整合方式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种。即:①通过Z39.50协议来实现本馆与兄弟馆的OPAC数据库而生成联合的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横向整合;②通过在MARC数据增加856字段进行书目信息的揭示和电子信息资源的链接,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纵向整合。将无序化的资源有序化,同时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检索平台的一系列异构数据资源、网页信息资源等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强大的资源管理体系。

2.2基于人文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

2.2.1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阅读时代,图书馆采访人员的工作任务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目订购或现场采购等传统的图书订购模式上,而应全面了解各类数字资源(包括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出版、内容、更新、技术支撑等多方面的资讯,以满足多样化馆藏建设的需要。为此,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这是开展采访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采访工作的流程、原则等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开展采访工作。

其次,要有快速识别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网络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采访人员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使用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为读者提供便捷、及时和健康资源的保障。

再次,要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采访人员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订单的录入、生成以及图书采访数据的下载、传送、、统计等业务主要依赖现代技术设备来完成,工作人员不仅对本馆使用的系统软件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还要对涉及采访工作的软件技术、现代化的采访工具都要熟练掌握。

最后,要有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真正要做好采访工作,仅坐在电脑前看看订单、搜罗网络信息是远远不够的。采访工作的一个“访”字,就意味着采访人员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到读者中间去,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倾向,要将“一切为了读者”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宗旨,要有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

2.2.2采取多种途径,加强阅读指导,推广全民阅读

(1)重视网络阅读指导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不断增长,图书馆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指导社会大众网络阅读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图书馆应加强信息导航,指引阅读方向,避免广大读者在海量信息面前迷失了阅读的方向。首先,图书馆应分别描述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特色、检索方法,并提供网络浏览导航。其次,针对网络阅读的特点,馆员应指导读者掌握有效的网络阅读方法,培养读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读者的网络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另外,还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辟读书论坛。网上论坛的参与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能实现图书馆员对读者的导读和推荐,更可以利用数量庞大的读者能量,实现读者间的导读。图书馆可以邀请各专业知名的专家、学者做客论坛,与读者一起针对一些内容健康、较为经典的书籍进行专题讨论,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探讨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心头的疑问,解答疑问的同时专家可对读者的阅读偏好和阅读方法进行积极引导。

(2)多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图书馆是当今世界组织读书活动的主要力量之一,倡导阅读是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职能中不变的核心。图书馆是促进阅读的重要阵地,应大力宣传、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让全民广泛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进而推进全民阅读的发展。图书馆在倡导阅读的过程中应从读者本身出发,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享受阅读,发展读者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阅读社会的建设。为实现这个目标,图书馆应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设计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避免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形式上一定要不断变化,保持活动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要经常开展一些面向社会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如定期举办英语角、讲座、征文、经常举办有影响的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等吸引读者到馆。让读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培养了图书馆意识,并养成了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在新阅读时代,阅读融合了文字、图像及影像的魅力,让读者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空间,但同时也在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面前显得应对无措。面对这一新阅读时代的特点,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资源建设的源头着手,构建健康向上的资源体系,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给读者提供全面的、科学的、优质的阅读服务,同时在这场阅读革命的浪潮中为自己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波,林菲.大学生网络阅读问题与对策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56-158.

[2]施少华,杨莉萍.网络阅读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当代图书馆,2009(3):60-62.

[3]白才进.新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J].晋图学刊,2011(2):1-3.

[4]马启花.基于图书馆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9(9):140-142,147.

[5]程大立,陈桐利.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采访机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3):76-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