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6: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后勤保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后勤保障论文

篇1

学校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在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缺乏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无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均存在的一定问题,不能够胜任学校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在部门的设置上,学校通常由设备部门和教务部门对教学仪器进行管理,后勤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校办管理学校的无形资产,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等,财务部门对账面进行管理。结构看似分工明确、权责明晰,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上述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也有部分学校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统一归于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造成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出现权责不明晰,责任无法划分,更无法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2.学校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缺乏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对于中学的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工作来说,正是由于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才使得学校缺乏相关高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监管机制,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理念没有得到强化,部分中学只是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交给总务处和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尤为突出的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些资产没有配备相关的登记管理制度,资产去向不明,应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废,会计核算上也未及时体现,容易导致学校的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等现象。在相关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上,缺少足够的相关专业人才来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加大了设备的维修难度,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后勤进行采购时,内部控制活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缺少严格的设备购置申请审批,采购不按照预算来执行,审批较为随意;另一方面,购买物品的渠道不正规,有的甚至不能开具相应的发票,没有及时按物品类别入账,造成资产和后勤物资清核时账实不符,不能做到对号入座。

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更新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的观念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学校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日常化,经常开展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因此要改变陈旧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国家统一供给的理念,要鼓励、吸引、依靠社会优质资源来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服务,使得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其核心作用。再次,应该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比如后勤工作中的校园的绿化和保洁服务,应该与相应的后勤公司在合同的基础上展开工作。最后,还要把握好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强调市场性而忽视了学校最根本的教育和服务性,要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邗江中学以节能为主要指导思想使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实现由观念到制度的创新。该中学后勤主管部门分主任、保安班长、当班保安员等职务,统一管理教室和各个办公室的用电情况,设置正常的开灯时间。另外针对节能、采购、资产保管任务分配到班级,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级的任务承担全部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

2.加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

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工作的特点进行人员的分配和队伍的建设。目前中学中普遍存在管理梯队层次性差,常有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因此,要对人员进行科学分配,建立合理的管理梯队,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对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励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另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能,提高其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提高后勤服务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后勤和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进行统筹管理的机构。比如苏州中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处,下设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三个部门来完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其中,资产管理部主抓基建房产等工作;财务处负责财务工作;综合管理处负责后勤等方面的保障和协调工作,各个部门由资产管理处统一调配。在后勤物资和资产的采购和应用上,要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经学校批准确认,经招标等程序进行采购,采购一些价格适中、质量有保证、用途比较广泛的设备。扬州梅岭中学对校园卫生管理、校园绿化管理、水电管理、学生寝室财产管理及维修、校医室、学校餐厅、基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都设置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对各项工作予以量化评比。

3.加强学校的后勤物资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建设

在加强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建立固定资产和后勤物资“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员工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州中学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将后勤物资和资产保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物资和资产进行编号,并建立管理卡制度,管理卡上标明该项物资和资产的购置时间、运行状况、保管人信息等资料,以明确责任人。学校还应当做好后勤物资和资产的增减记录工作,对于因人员调动和离职等情况产生的资产变动做到及时上报。此外,要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由财会部门抽调审计业务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学校物资和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力,使得内部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资产的完整性等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物资和资产的盘查和清点制度,对物资和资产定时进行盘查,并针对盘盈和盘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查明根源。

篇2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3

同志们:紧张而又愉快的XX年秋学期工作今天我们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为xx小学的教育工作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谨代表学校党支部、行政,向辛勤工作的各位教职员工表示深深的感谢!

这一学期十分不容易,我们的广大教工克服年老多病、家庭困难、各种活动的冲击、校级竞争加剧、优质生源流失等多重困难,一次次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九月,新的xx小学第一次参加当阳市青少年科技节,斩获三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彭俊同志获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原官垱中学承担,xx小学继续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绩效研究》经过长达3年的实验研究终于获得湖北省电教馆结题鉴定并被评为全省13个优秀课题研究单位之一。周开林同志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宜昌市教育局表彰为“宜昌市标准化学校创建先进个人”。张开玉老师被表彰为当阳市优秀班主任,程丽琼老师被表彰为当阳市优秀教师。十月,经过艰辛准备的学校营养配餐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食堂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大胆实践探索,初步形成我校特色的学生营养配餐工作模式,为全面实施营养配餐工作奠定基础,食堂硬件设备得到极大提升,《学校后勤保障》杂志第九期全文刊发《完善制度、强化机制、提升质量》的文章,介绍我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经验。校安工程改造基本完工,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强力推进,宜昌市正县级督学赵国英同志视导学校,对一所偏僻乡村小学推进均衡发展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十一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如火如荼,周开林同志的体会文章被省教育厅简报刊载,周开林、何春同志的“比访”征文获得市级一等奖,何春同志的“访万家”演讲获得市级一等奖,无论奖次还是等次在全市各教育单位稳居榜首,13人次参加镇级比武获奖,杨安亭、杨君、彭中林三同志次参加市级比武分获二、三等奖。全省青少年纪念建党90周年集邮征文活动揭晓,全省42篇作品获奖,我校杨宵红同学《我与集邮的情结》名列榜中。十二月,我们伴着收获一路走来,卞青松同志被评为当阳市优秀教导主任,23人次获得教研室年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周开林同志《有效活动高效精彩》一文获得湖北省教研室优质论文二等奖。彭中林、何春同志在当阳市教育系统迎新年元旦长跑活动中都有上乘表现。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受到检查组一致好评。“大家唱大家跳”暨艺术教育展演活动被中心学校评为先进单位。工会工作毫无争议的受到上级表彰。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迎来开门红,镇统一调考7科,老师们不负众望,斩获3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镇内稳居鳌头,明年新春,学校一定好好奖励同志们。

回顾半年的工作,学校德育、安全、卫生;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党务工会等工作各具特色,整体推进,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发力,让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以毫不谦虚的讲,我们的德育工作是优秀的,校园是平安的,卫生是一流的,后勤保障与服务是农村中小学少有的高质量,教育质量当之无愧是上乘的,党的建设和工会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有这个自信的理由和事实,绝不是妄自菲薄,我提议:为我们取得的成绩鼓掌!

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血。彰显着xx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敢打硬拼、逢敌亮剑、自强不息的精神,向世人展示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大家敢作敢为敢于担当,能够谋划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完成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十分难能可贵,杨海亭、卞青松年富力强,各挡一面,有勇有谋,岳晓明等同志德高望重,不居功自傲,发挥一个老校长的表率作用,张兆麟、闫先文任劳任怨默默工作;有一支锐意进取的教职工队伍,大家甘于奉献,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用铁的事实证明“我行,我能行”!一批始终让我感动催我奋进的教师鼓励着我,无论多大的压力我都坚强的顶着,努力为同志们创造建功立业的好环境。长期带病坚持一线,不叫苦不叫累的闵圣珍老师、赵孝梅老师、严中富老师,甘当重任的杨君、何春、冯友富等同志,老骥伏枥、躬耕不辍的阎官胜、王建中、姚以才老师,关爱贫弱奉献爱心的罗芳、阎官清、王君林、李士梅、冯自清、彭俊等老师。这里不一一赘述,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迎来今天xx小学的和谐繁荣。在此,我再一次向付出艰辛的各位教职员工表示深深的感谢!

篇4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执行力度不大,使很多高校处于徘徊、观望的状态,导致我国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后勤机构没有从根本上与学校分离。

高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这就为学校后勤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明确要求今后学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应围绕从内部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而进行。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含义、目标、宗旨、原则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含义

所谓后勤工作社会化,就是用市场化的方式、经济的观念运作后勤服务工作。具体地讲,一是学校利用现有的校产资源、后勤技术人才,将学校现有的为教育、教学、教研、招生就业、生活服务的经营和劳务等后勤活动,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托管到成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等市场运作方式,比照价值规律,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微利经营的思想为学校提供服务。二是学校利用社会上的资金、物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丰富的社会资源来承担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

2.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

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又有商品服务的属性。改革的目标,是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办学效益。

3.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宗旨

打破计划经济束缚,甩掉制约学校发展的本不应成为学校负担的行政后勤包袱,彻底走出封闭的校园化、部门化管理模式,实行开放的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既规范经济行为,促进增收节支,以服务带动效益,以效益促进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又能实现学校与社会后勤服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行政水平,实现学校与社会双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建设节约型学校,推进职业高校后勤社会化

1.提高人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最大的节约

人才是高校后勤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不解决人才问题,后勤社会化就无从谈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高校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也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学校在编的后勤职工,要区别情况对待,加强学习教育和职业培训,尽可能安排工作岗位或妥善加以处理,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对从人才市场招聘的新进员工也要合情合理确定他们的工资待遇,认真执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合法用工,努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如果高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考虑职工改革承受能力,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而是不结合实际地推进改革,就容易在职工中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思想阻力,从而影响校内安定团结的局面。因此,高校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一定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改革既有利于维护学校利益,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也要有利于维护后勤职工利益,调动后勤职工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学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只有体现以人为本,后勤社会化改革才能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

建设一支掌握科学技术水平,有素质有文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献身稳定的后勤工作的干部、工人队伍是做好高校后勤节约工作的保障。争取做到“闲人不养、懒人不留、能人不亏”,要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良好氛围。采取培训为主、引进为辅,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的措施集聚人才、留住人才。后勤干部既善于与学校内各级领导、部门的沟通,与广大师生的密切联系,又要积极参与行业内各种会议和活动,要善于授权和分权,摆脱繁杂的事务,创造有利于后勤事业发展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宽松的成才氛围。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对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起让师生满意的新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推动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离开了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使改革有领导有组织地推进;要优化整合学校后勤资源,规范校内后勤市场秩序,既要搞好新校区的后勤增量改革,也要推进老校区的后勤存量改革;要逐步适度开放校内后勤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后勤发展活力;要引导学校后勤集团立足校内保障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参与校外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实力;要加强后勤党建和职工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高校后勤改革形势,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等。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和不断推进改革,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后勤事业发展。

3.以人为本,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干好工作。后勤工作非常繁杂、辛苦,每项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某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后勤工作的进程。因此,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非常细致,力争把每个环节考虑周全。同时,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支持后勤人员,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国有资产、财务、办公用品、接待、车辆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规范运作,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杜绝在工作中花钱大手大脚,作风上大大咧咧的现象,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处处精打细算,节省开支,管理者更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不竭动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工作中,要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敢于打破陈规,大胆探索后勤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在思维模式、服务方式、运行机制上创新,改革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做法,理顺工作关系,从而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后勤服务水平的目的。

后勤干部、员工应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经常开展“节约资源”工作,制定供用水电管理办法、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违反用水、用电、用汽、用暖的单位和学生采用经济处罚,坚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坚决杜绝“热得快”、“电暖气”、“电水壶”等用水、用电器。各办公室下班后关闭所有不用的用电设施,随手关灯,杜绝长明灯。采购时,尽量用节能灯、低排量汽车等环保产品。利用大会及每周的例会,总结节约资源工作,使广大员工树立建设节约型高校的思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4.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

结合学校后勤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工作特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营造节能氛围,向管理要效益。由于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大部分活动区域都在公共场所,易于相互影响,让学生参与学校节能管理及节能活动的组织策划,用学生的点子和学生社团对学生相关区域进行节能管理,让学生感受其努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群众影响,让他们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确立自信心,积累实践经验。用能源问题的相关现实材料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用事实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意识到节能的必要性;及时公布本校水电使用及浪费情况,使学生意识到节能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

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十多年循序渐进的改革成功经验证明,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结果。

学校的后勤工作不单是传统理解上的管理和福利活动,而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先行性和保障性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纵观后勤服务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的基建维修、物资供应、膳食服务、医疗保健、绿化管理、清洁卫生、水电保障、货币资金的流通等,其间蕴藏着一般经济规律所具有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具有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后勤服务既然是一种经济活动,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商品意识,建立健全竞争机制,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后勤工作。

四、立足校情,实事求是,进行合理资源整合,走适合于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其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既与社会改革、市场孕育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有关,也与学校的办学历史长短、规模大小、所属行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外部环境、生源结构、就业形势、后勤固定职工多少等状况有关,又与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下的学校总体改革的进程密不可分。

五、后勤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行动的变革,首先应是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关键在领导。在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之中,加强对后勤改革的教育和引导,使师生员工,特别是后勤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为后勤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健康文明的运作环境,保障后勤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2.强化服务育人的宗旨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后勤工作同样具有教育的属性,后勤工作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并以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来触动和教育学生,可以说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举止、良好的校园环境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均有着较大的影响。

篇5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90-02

后勤部门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量,论文构建了系统的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以实现后勤的人本化服务,同时为学院构建和谐校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一、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探索的必要性

(一)学校后勤服务为学院转制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四川教育学院转制是我校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意义重大。本学年是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年。这对每个部门,每位职工都是一种激励、一种约束。更给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规范、更科学的目标。学校后勤服务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学院的转制工作,努力规范后勤服务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院的转制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后勤的根本任务是八个字――保障、服务、育人、发展。保障,就是为学校实现办学目标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育人,就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能力。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将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为学院转制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有效监管方式能充分促进学校后勤的良性发展

高等学校的后勤在实现社会化过程中及社会化之后,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其职能,建立有效的后勤监控体制,使社会化的后勤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使其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对社会化后勤实施有效的监控,使之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这样才能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服务到位、经营有序的校园后勤服务氛围,体现出高等学校后勤为高等学校教育服务的新特点和专业性。

(三)师生、学校和社会对后勤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后勤工作在保持学校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构建和谐后勤管理、服务,从而使学校稳定的形势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目前当代师生思想活跃、敏感性强,对学校和后勤管理工作要求更高。同时学校后勤服务有的实行社会化运作,各主体追求目标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取向和管理理念的碰撞。如果管理服务单位不能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就会影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学校的和谐稳定。我们要科学处理好后勤工作中的矛盾和关系,作到以学校发展大局为主。

二、省内外高校的后勤管理与运行模式

(一)四川大学后勤服务的“集团化管理”

四川大学后勤管理处建立学校与后勤集团的甲乙方关系,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甲方职能。四川大学后勤下设“三室三部”管理机构(集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监督部)、12个专业化中心(公司)及4个代管单位(校医院、幼儿园)。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学生餐饮服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校园物业管理、公用教室服务、学生浴室开水、水电气管理服务、教育超市、宾馆酒店服务、医疗卫生保健、建筑安装维修、幼儿教育等。集团模拟企业运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和目标量化考核。集团开通了24小时服务投诉热线,建立了后勤接待制度,BBS后勤信箱、设立了后勤集团网站等,加强与师生的沟通。

(二)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的“总经理负责制”

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是在原总务处基础上设立的企业化管理单位,实行学校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进行规范。公司实行定岗定编的全员聘用劳动合同制、“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和“集中结算、责任中心、分户核算”的财务制度,建立起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总公司下设行政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划部等4个管理部门和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修缮服务中心、接待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医院、幼儿园和交通服务部等9个经营实体。实现制度化管理,细化每项制度管理,落实到人,将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了描述。如对在首问责任制对在岗人员的语言进行规范,常采用“我们立即想办法解决”、“我们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等用语;不得采用“你找××(部门)”,“你打电话××(号码)”等语言细节都进行了规范,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的行为紧密联系起来。改制后的后勤服务总公司,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机制运转灵活有效,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广东商学院后勤服务的“半企业化模式”

2010年1月学校撤销后勤服务集团,成立了后勤服务与管理处(简称“后勤处”)。后勤处下设2个科室、4个中心,分别是综合科、事务科;公寓中心、交通中心、维修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后勤处及其科室按学校机关行政处室运作方式;如公寓中心、交通中心、维修中心由学校按人员和项目核拨经费实行半企业化模式运作;饮食服务中心则按企业化模式运作,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构建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体系

近年来,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坚持把有力保障作为后勤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把服务创新作为后勤发展的强大动力,学院后勤服务质量在保障能力、管理水平、自身发展、激励机制、队伍素质以及师生认可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探索后勤服务质量规律,借鉴省内外学院后勤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目前的发展阶段、特点和水平,论文建立如下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学院的后勤服务管理质量:

(一)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目标体系

监控目标是指监控主体通过实施监控,希望服务质量达到的目标。集团制定有总的质量方针,各中心对总方针进行分解,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通过对目标体系的探讨,找到监控点,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以实现优质服务。

后勤服务的目标:目标的系统定位是以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为服务对象,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服务宗旨,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改革创新求发展”为服务理念。

后勤服务的过程系统:要进一步加强校内餐饮服务、宿舍管理、水电供应、校园环境等各环节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项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学生食堂主副食品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度,逐步完善有关工作记录、检查、反馈、改进的配套制度,以提高服务工作和质量的可控度。

建立后勤服务质量系统:建立符合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主要的监控点为质检、工商、卫生、环保部门的合格率,师生满意度、合同的履约程度,后勤保障服务的时效性等。

(二)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组织体系

后勤的监控机构应该有四类:第一类是学校后勤的管理部门,如后勤处。第二类是服务单位内部质量监管机构,即由本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组成的检查系统。第三类是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监控机构,该机构的人员有工会、教(职)代会以及教职工代表组成。第四类机构是由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共青团参加组成的机构。其中第三、四类机构为议事、建议、反馈和监督部门,是非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由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协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对后勤的宏观监控。后勤管理委员会可下设部分涉及面广的专业监督小组,如学生膳食供应、学生宿舍管理,职工安居工程等,由这些小组对监控对象实施专业的监控。

(三)学院后勤服务质量方法体系

建立后勤服务质量监督方法体系,通过过程管理原理,根据监控指标,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改善后勤服务工作。

方法的目的是获取顾客信息,建立服务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提升服务质量。在后勤服务过程中,随时都会有师生员工投诉。掌握这些信息能为我们实施检查提供依据,因此应开展多种渠道获取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系统。检查的层次有三层:接受外部机构检查;后勤实体对所辖中心、科室进行检查;各部门自检自查。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如首问责任制,该制度规定群众来访时,机关在岗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限时办结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是指机关职能部门对校内各基层单位、师生员工及外来办事人员提出办理的事项,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限期办结的具体要求;神秘顾客调查法,神秘顾客调查法是一种检查现场服务质量的调查方式,可以分两个环节:调查实施过程及结果处理过程。要确保调查实现预期效果,调查的实施过程非常重要。

(四)学院后勤服务质量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科学、规范、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增强的重要保证。目前,学院后勤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基础管理制度和各科室、中心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后勤服务监督办法》、《四川教育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同时需要与时俱进补充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学校后勤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可以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将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分类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可从全校师生的吃、住、行、学(工)、其他等各个环节进行突破,完善建立如下的制度体系: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责任。通过与职工个人与各服务中心、科室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相应的文件,实行目标管理,将具体的工作职责、服务标准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部门全年工作任务的部署、检查、考核、落实。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篇6

引 言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医院的后勤管理则是围绕这个任务,为医院提供能源、物资、良好的环境、生活服务等而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概念

简单来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将医院后勤部门从医院剥离出去,成立公司,自负盈亏、自谋出路、优胜劣汰或是外包给社会企业管理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然而从深层次上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指医院后勤通过内化社会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价值态度等,来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着手开展变革,使其逐步达到甚至超越社会同行业水平的自我完善过程。

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深入、医疗服务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医院独立或与企业一起成立后勤服务集团;二是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并向社会开放的部分外包后勤管理形式;三是由社会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将医院后勤全盘托付给其他组织的完全外包形式。

(一)医院独立或与企业合作成立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文章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通过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管理由内部负责向社会负责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者由医院之间的后勤联合,或医院后勤和社会后勤服务联合,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合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发挥更加专业化、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作用,也为医院后勤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其效率。

(二)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

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向社会开放,在保证医院需要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不能间断或间断时间指允许在短时间内的部门,如水电供应,其方法是把医院后勤部门归属于一个医院后勤服务公司,相对自主经营,跟医院签订有偿服务合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三)将医院后勤完全外包。由社会专门组织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与那些应急性但不是非常强的服务部门,这样有助于减轻医院负担,并且能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当然这种方式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在一套完整的分析、评估、遴选和监管体系的约束之下有序进行的。

三、促进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医院后勤系统整体规划。可以将医院后勤分为三大块,部分班组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部分班组组成相应的服务公司或中心,医疗^实行物业管理。首先,对与医疗直接相关的水电气服务部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对其经济指标进行量化定额管理,并根据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其次,对一些相对独立于医疗而又能创收的后勤部门,如饮食服务中心等,成立服务公司,并从医院剥离出去,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自负盈亏,面向医院和社会服务;最后,将保洁、维修、绿化等服务项目交给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

(二)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在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托管到逐步剥离,再到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制度也应逐步完善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后勤服务的发展,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作为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后勤涉及部门众多,制度也应细化到每个部门,每种模式,把每一项制度的执行职责都落实到科室、个人,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脱离实际和难以实现的制度要及时调整修改,对不全面的要补充,以适应医院后勤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

篇7

 

一、目前高校后勤员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自主学习意识差。目前我过高校后勤员工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流动性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后勤员工中,临时工和正式工相互混杂。正式工岗位相对稳定,流动性差,有的员工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在同一岗位上;而临时工没有编制,待遇较低,流动性又异常频繁。多数高校后勤员工的主要来源是本校职工家属和精简下来的下岗职工,年龄躲在40岁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了后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不高,人事不匹配,影响了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甚至阻碍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后勤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后勤员工自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后勤员工认为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行的,仅凭借工作经验即可,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太多的专业技术即可胜任,因而知识积累少,学历层次得不到提高,更意识不到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员工之间沟通较少,专业技术知识得不到交流,也给后勤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不少障碍。 

(二)对后勤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后勤员工自身在时间、精力及经济上投入不足,不钻研业务,另一方面,学校在财力、物力及时间上对后勤工作投入不够,对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级业务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线工人,他们文化水平较低,不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要提高个人技能十分困难,致使后勤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准。 

(三)员工选聘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以前是通过有计划的分配,或者通过调动和其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配置方式,而不是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后勤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但受此前计划分配、调动体制的影响,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因素。 

三、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规范后勤整体管理,进一步提高后勤竞争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员工的质量意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制约着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 

四、规范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员工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现代化的后勤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因而后勤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水准。同时,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综合性较强,这就为后勤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涉猎并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二)建立竞争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十分庞大,结构严重失衡,对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尽其用。同时,应裁汰冗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使他们发挥潜力。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者只强调精神激励而使物质激励缺失,都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应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正确、客观的看待员工的正当需求。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后勤员工素质。加大提高后勤员工素质方面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使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工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不局限于编制的限制,转变用人观念。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竞争上岗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充实后勤人才队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有专业特长、思想前卫、高学历的年轻力量,改善后勤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篇8

(一)计划与运行

1、作为学校党委、行政职能和全院功能性负责人,代表学校制订后勤三年规划,每学年7月底之前完成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及学期所负担则范围工作项目的春天计划,报学校审定下发。

2、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发展学校后勤事业,每年撰写一份后勤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和探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内容操作性强的研究论文,作为理论与工作水平的内容于每年8月底前提交。

3、代表学校制订全校后勤工作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全校运作协调的项目任务通知单,并负责过程指导、督办和学期学年考核评价。

(二)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

1、从经营管理角度,代表学校制定并修订完善后勤社会化运作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印发全校;

2、代表学校提出后勤保障与服务发展目标、年度工作指标及工作日程、考核鉴定办法;

3、追踪校内外市场与工作实践发展状况,根据市场和上级政策的变化,及时撰写提报政策与创新报告,不断寻找发展机遇和调整运行状态。

4、监控检查、督办后勤服务工作项目在全校的运行,保证状态良好和竞争力,推动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对出现的不健康、不和谐苗头及时提醒、修正和调度;

(三)内务建设和品牌服务

1、制定后勤党的建设工作目标、指标和扁平化管理岗位职责、项目任务书和评聘岗位,并负责全程落实、检查、督办和评价,按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兑现津贴、奖惩及考核、晋级、辞聘。

2、指定后勤系统工作风气建设和品牌服务建设实施方案、争创星级文明单位和品牌服务项目工作方案。

3、制定并不断充实完善各种新实体工作机制、工作规范、营造各中心实体制定与工作创新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

4、制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全岗全员满负荷工作管理办法,不允许闲岗、闲人、低效项目的出现,保证后勤系统的高校工作状态。

5、负责后勤及各中心实体所管理范围的人、财、物项目运行状态调控与优化,制定资源管理经营使用计划和预算,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与利用效益。

制定后勤及各中心实体劳动纪律、人财物的使用监督、效益评价及其奖惩责任事故追究、第一责任人落实方案及具体项目责任书。

(四)第一责任人项目与指标

1、主持后勤党委全面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后勤系统的贯彻执行。

2、带领一班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支部的班子建设和日常工作。

3、主持制定后勤党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组织好学院党委安排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4、参与讨论和决定后勤服务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后勤管理处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

5、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五种意识(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意识,廉洁勤政的公仆意识,以人文本的服务意识)统领全局,带出一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清正廉明、会干事、能干事、敢成事、富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后勤队伍。

6、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细则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及时做好发展和转正工作。

7、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非党群众的工作。

8、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9、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0、负责本党委干部队伍建设及各类岗位人员的教育管理、培养、考核和聘用工作。

11、加强后勤工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12、负责“师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工作,在任期内保证做好新校教工生活区1500户住宅的建设与配套工作及物业管理工作。

篇9

高校的后勤管理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国外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例如日本高校后勤管理就是由日本全国大学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来承担;法国是由国家公立的大学事务中心来运行,以服务为主要目的,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这些有益的经验也推动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步伐。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减少了后勤工作的繁琐性。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将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繁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也可以有时间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当中,并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后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校提高其办学层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当前,有的高校年收益还不够偿还校园建设的贷款利息,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与正常的科研经费,这会严重挫伤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能和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如宿舍、食堂等),先由企业自行经营管理,若干年后待企业收回成本并获得相应收益后产权再归学校所有。这种校企联合建校的模式对解决高校建设资金不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3.高校校园环境社会化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部分高校已完成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以后,校园内大部分营业场所都变成承包经营,更多社会服务设施涌入高校,校园内商业场所增多,经济活动增加。管理和经营的问题,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经营如果忽视了管理是不能长久的,高校校园环境社会化要求必须加强对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朗。我国的高校都是由国家出资创办的公益性的组织,食堂、宿舍、教学楼等都是学校所有。我国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有的高校是将资产租赁给社会上的某些企业个人来为师生提供服务,有的是学校自己注册后勤服务公司或组建后勤集团等来实现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但是很多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或后勤集团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存在着后勤管理处和实体(后勤服务公司或集团)共同管理的状况。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双方都参与了管理,这会造成经营职能的交叉、经营职责的不明确。由于当前高校后勤管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市场化,因此不可能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管理。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监管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使监管难度加大,财务漏洞增多,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加大。

2.后勤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一些旧思想和旧观念。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市场依旧是自我封闭状态,与第二产业相比,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都缺乏竞争力,后勤实体存在被挤出高校后勤市场的可能。

由于改革的不到位,部分高校依然是自主垄断经营,使优质资源无法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目前,只有少数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有了显著成效,大多数高校还处在转变当中,各种体制和机制的不合理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后勤管理的不到位问题很普遍。

3.后勤服务公司盈利能力差,与企业化经营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高校虽然组建了后勤服务公司,但是无论是在人事上还是在财务上与学校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营的过程中,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经营经验,员工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差,这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

在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西方高校及优质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实践,让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1.更新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后勤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后勤管理人员必须以服务好师生为目标,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加强监督,做好实体和学校之间的衔接工作。收集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食堂饭菜价格是否合理,宿舍管理是否有序,可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改进等,督促后勤做好服务,使师生享受到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只有这样,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才能落到实处。

2.选择适应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很多种模式,一个是主体分离模式,就是学校将基础设施等交给后勤实体,由后勤实体来完成学校的服务项目以及经营管理。学校投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其余由后勤实体负责;二是学校与社会联合办后勤的模式;三是横向联合模式,就是由多个高校联合建立后勤服务实体来提供服务;四是经营实体模式,就是学校将后勤服务完全交由独立经济实体来进行的方式。各个不同的模式都各有优劣,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国高校管理层次较多的局面决定着高校后勤改革及运行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在把握保稳定、保供给、保公益性、保持高教事业及高校后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各地区、各高校进行统筹兼顾,依据国家政策,采取某种模式或是多种形式并存的管理模式。

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校大学生人数激剧增加,致使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中的龙头产业,在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基本饮食保障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与和科研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随着校内食堂的增多,物价持续的上涨,学生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使高校食堂也面临经营思路的严峻挑战。

一、高校食堂经营现状

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大部分院校都采用了对外承包的经营方法。由于学生的扩招,各个院校都逐年提高承包费用,把学生当作提高经济效益的主体,使得经营户利润大大减少,甚至亏本。从而导致饭菜质量下降、价格上涨,加之学生饮食结构的变化(如大部分学生不吃早餐或喝一小袋牛奶代替);学校周边餐饮店的快速增多(每个学校周边都有许多小饭馆);市场物价上涨(米、面、油、菜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快);用人工资成本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渐提高)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学生外出就餐较多,经营户无利可图、管理者束手无策,学生满意度降低的想象。

二、高校食堂管理经营方法的探索

后勤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后勤服务无止境。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的信念是:“我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这句话对应到高校里就是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高校的教职员工们才专心到学习和教学当中,所以关于食堂经营的探索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工作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

(二)增加食堂数量引入竞争机制

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高校后勤集团,学生食堂由后勤集团统一管理,使得高校食堂不仅缺乏必要的竞争性,反而成了独家买卖,生意焉能不异常火暴?只不过这样的“火暴”,是一种建立在垄断经营基础上的火暴,学生无论乐意与否,到时候还得端着饭碗乖乖去食堂,因为相对于社会而言,高校属于比较封闭的特殊地方,有那么多学生生活在其中,可以说他们每天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想打破这种垄断的局面只有加速食堂社会化的进程,完善食堂准入、退出机制,才有竞标的方法增加高校食堂的数量。

(三)提供特色化的服务

消费行为本质:消费者总是倾向于购买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最佳物品。然而在经济上负担得起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偏好,偏好带有主观色彩。可作如下基本假定:偏好是完全的;偏好是可以传递的。改善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满足学生们个性化的需求。虽然学生不是高消费的群体,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食堂餐饮标准显然已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从饮食习惯上说,清真食堂、快餐店在高校的出现就是注重被服务者需求的结果。在传统集约化、大规模的饭厅不断出现特色窗口的同时,许多规模小而个性显著的餐厅也在高校渐露头角。

篇11

高校后勤文化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以后勤职工为主体,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其宗旨是能更好地实践后勤的育人功能,实现育人的目的。高校后勤是保证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而后勤文化更是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之一。后勤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后勤文化建设,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一、做到“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是当前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和谐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后勤自身发展的要求。文化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和实施途径。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员工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高校后勤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后勤“以人为本”有双重含义。一是“以师生为本”。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师生,师生的满意与否是评价后勤服务的唯一标准,全心全意满足师生服务需求是后勤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后勤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旦脱离师生需求,就背离了服务宗旨,后勤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把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二是“以后勤员工为本”。做好后勤服务,员工是第一要素,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在后勤管理中,要做到刚中带柔,严中带宽,关心员工,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尊严与权利,让员工在受到尊敬和尊重的过程中学会在工作中尊敬和尊重他们的服务对象;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员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尽量满足其发展需求和欲望,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地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干劲和潜能,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和谐的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师创公司愿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学院后勤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中,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必须更新观念,观念上的落后是打造学习型团队的最大障碍。要想方设法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融合,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一,推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制度。要求员工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并将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工作,养成每天不断地学习,终身坚持学习的习惯。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达到凝心聚力共同学习的作用。

其二,搞好培训是追求高雅的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培训的要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培训,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在培训中一定要把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岗位培训的有效性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注重文化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理论、技术学习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三,要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能促使员工掌握技能,苦练内功,通过技能比武,展现员工应有的风采,在实际工作中,技能比武往往能使员工感到工作的幸福,让他们在生活中充满自信和朝气。不仅实现了员工的人生价值,也为学院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其四,要学安规,消除事故,在所有后勤服务内容面前,安全是最大的前提。如果不重视安规的学习和运用,隐患就会冒头。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安全的关系,就要靠员工的觉悟和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对于各项后勤服务来说,搞好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体制是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有力的渠道和措施。

其五,要以人为本,发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各级管理者应该结合市场经济、学院、后勤服务和班组的特点,全心全意依靠员工,从自身做起,提高对班组管理的认识,重视支持班组工作,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让员工找到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感觉。使班组成员在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下,潜移默化,自然感受,找出班组成员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原因,及时、准确地采取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员工分清是非,端正认识,提高免疫能力,来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转贴于

三、推行细节工作文化

在高校做后勤服务工作,在享受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这要求工作要更加注重细节,细节是展示文化的窗口,细节是服务育人的过程。细节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水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未来。后勤服务工作更应注重细节管理。细节是后勤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或是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滑坡。后勤服务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管理过程,把握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服务日臻完美。

首先,应关注细节。对细节的关注首先是对人的关注。关注每一个师生,滋润每一片心扉。师生是学院的主体,作为后勤服务工作者,我们应首先热爱师生,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中,做师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师生的生活,关注师生的需要。市场经济时代,学校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今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是细节的竞争,作为后勤工作者,我们只有注重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为学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

其次,以体察凸显细节。在后勤管理与服务中,细节散落在草丛中,需要寻觅,它随时都等待后勤工作者来捧起。一是要时刻体察“民情”,用“促膝谈心”的方式深入师生中间,体验师生的情感,换位思考,理解师生的需要,掌握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洞察服务中的短板;二是要时刻体察自身,“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作风,勤勉自己践行职责和承诺情况,为学院多干实事、为师生多做益事。

最后,要细心对待每一项服务工作。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要始终热情倾听和努力解决困难,做到微笑、细致、周到服务;对于每一次停水停电,要做到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小;对于师生的每一次报修,要及时到位并解决问题;对于每一个工程,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的细小问题;对于师生的每一次善意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并积极改进工作;对于每一次的服务,要主动检查自己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完成得更好。

总之,作为后勤工作者要主动发现并研究后勤服务中的问题,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细节,从身边做起,为构建和谐校园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12

一、全品质管理是一种追求高品质服务的组织文化

全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全品质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品质圈”(Quality Circle)管理理论。所谓品质圈,就是在企业的计划、训练、起步、作业等各工作环节的各个部门,成立起若干由经过训练的五至十名员工组成的小组,每周定期聚会,探讨本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推行全品质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改善品质要从采用新的观念开始;加强对员工工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员工的领导才能和敬业精神;撤除各部门之间的障碍,使之密切合作和相互协调,发挥机构的整体效益;因才施用,发挥员工的专长,使之得到成功的满足等。

二、高校后勤工作的全品质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立足学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要建设一流的高校就必须有一流的后勤保障,一流的后勤工作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全品质管理思想的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开放的发展总趋势,能使高校后勤工作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服务理念:从“一切为了师生”到“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面对成千上万师生,后勤工作要使他们的一切需求都得到完全满足是困难的,而且可以道出诸如“硬件落后”、“条件不足”之类理由加以辩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后勤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就要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以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在改革的总目标上“更上一层楼”,由“一切为了师生”提升到“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树立起完全彻底的服务观念。尽管各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有较大差异,但员工的服务理念是可以统一到同一水准的。全体后勤员工要树立起“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的服务理念,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效益,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挖掘内部潜力,开发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以师生满意率为第一需要,向着“全品质管理”的总体目标不断前进。

2.管理体制多元化: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环境。所谓管理体制多元化,就是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所处的后勤改革环境,逐步减少学校供给及模拟市场等制度供给,更多地采用合同承包、特许经营、BOT、自由市场等后勤社会化特征鲜明的制度,并最终实现全部后勤服务产品的社会化制度供给。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在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障碍,距离“最高满意程度”的全品质管理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环境,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合同承包、特许经营、BOT、自由市场等方式引进社会服务资源。

(1)“合同承包”是指在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学校与社会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签订后勤服务产品合同,学校将一些后勤服务产品经营权转让给社会企业。

(2)“特许经营”是指高校将一些后勤服务业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特许给社会上资质、知名度、规模及信任度较高的某些企业,让他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在特定的领域里提供特定的服务。

(3)“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是不少高校引进外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政府的运作渠道,与非官方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交给投资方,由该机构自行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特许经营期满,将该基础设施无偿交给高校。

(4)“自由市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学校或师生直接向社会企业购买后勤服务产品。高校可将大部分的后勤服务产品通过向社会企业招标后择优发包,并与中标者签订合同,由其提供后勤服务产品。

3.“品质圈”网络: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队伍的凝聚力。“品质圈”理论与我们一贯倡导的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民主管理有较大的共同之处。充分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组成各类“品质圈”,形成以后勤工作改革发展为中心的“品质圈”网络,发动全体员工由被动接受工作安排的心理状态转为主动参与后勤服务工作,是推行全品质管理的主要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高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实施全品质管理的重要途径。任何部门要想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都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业务队伍。

高校后勤工作全品质管理还会受到社会环境、服务条件、服务对象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也有一个分阶段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全品质管理思想指导后勤工作稳步发展,就能够渐进形成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后勤管理文化,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高品质的满意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