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营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游泳技术指导员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游泳馆都缺少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游泳技术指导员。多数游泳场馆在游泳池外都只安排了售票人员和泳池入口检票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培训,对游泳馆经营管理缺少实践经验,有的甚至完全不懂得如何经营管理。此外,按照游泳馆救生人员配备标准,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m2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许多游泳池内救生员数量不达标,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另外,救生员的技术水平也值得怀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部分游泳馆为了节省开销,经常临时招聘一些在校学生充当救生员。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救生员资格证,有的甚至根本不会游泳。因此,一旦发生意外,很难保证及时有效地施救。
1.2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由于武汉市游泳馆数量有限,供小于求的原因,大多数游泳场馆对经济收入好像不是特别关心,所有的游泳馆基本上都没有亏损的情况。多数游泳馆都没有采取主动营销策略,而是坐等生意上门。虽然有些场馆采取了一些营销手段,例如开办少儿培训班,成人培训班等,但是很少开展宣传,一般只在游泳馆门前打出广告或横幅,很少利用传单或直接进社区进行宣传的。因此,不愿主动开拓市场,缺乏有效营销手段,营销创新能力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场馆的经济效益。
1.3卫生状况欠佳
武汉市游泳馆经营权所属主体有差别,卫生状况也良莠不齐。一般政府机关,体育局所属大型游泳场馆卫生状况良好,而私人承包的游泳馆卫生状况则令人堪忧。由于游泳馆的特殊性,所以其对卫生状况要求比一般体育场馆要高。凡是开设游泳场馆必须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从事游泳馆工作的人员必须办理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要求从业人员经过消毒操作规范培训。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对池水温度,pH值,浑浊度,尿素含量,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对游泳者的健康状况也做了要求。但经调查发现,部分游泳馆为了节省成本,游泳池水处理偷工减料,水质严重不达标,尤其是夏季人员爆满,游泳池内卫生状况更差,直接影响游泳者的健康。
2经营管理策略
2.1加强游泳场馆人才培养
游泳场馆人才培养分两大类:一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其主要负责游泳馆营销策划与经营管理,为场馆不断适应行业多元化良性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创造持续的动力。游泳馆应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制定多元化销售计划,谋划游泳馆长远发展。游泳馆可以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国外游泳馆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同行之间交流合作,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指挥各场馆规范化的工作。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虑到从外面聘请专业教练成本较高,游泳馆可以自己培养游泳专业技术人才。武汉市体育局每年都举行了救生员、教练员培训考核,游泳馆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将馆内救生员,教练员送去参加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这对游泳馆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专业化管理必然导致游泳场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游泳馆想要在未来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
2.2利用多种营销手段,树立品牌意识
游泳场馆的竞争除了依靠硬件设施条件和人才之外,还取决于营销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广告是炸开市场大坝的核弹。游泳馆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和传单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场馆的知名度。此外,场馆还可以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如非专业游泳接力赛,表演赛等,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规律,适时对门票价格进行调整,以加大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游泳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强调场馆必须以游泳场馆的服务质量作为场馆品牌发展和持续经营的保障,通过品牌建设,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建立稳定的客户群。要使游泳场馆企业在经济衰退面前不被淘汰,并在以后的经营中做大、做强、做优,必须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加强品牌战略,千方百计打造品牌、发展品牌,制定相应的品牌发展策略。
一、立足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快速发展的内聚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而且还要靠企业文化精神来维系。利用企业精神,把企业上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才能最快最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
江苏弘盛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科技兴企、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公司员工将这一精神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员工的脑海中,并将之充分运用于工程建设中。该公司的这一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一直激励着公司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在相互合作中,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共同体,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该公司实现企业总产值34.6亿元,施工总产值33.3亿元,施工面积4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3万平方米,施工人数24906人,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江苏省最佳企业"、"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江苏省先进建筑业企业"、"中国承包商6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2007年初,该公司还顺利拿到了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辉煌业绩,是公司全体员工立足企业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
二、培育工地文化,提高一线员工的自我约束力
工程项目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窗口",依托项目,建设工地文化是体现建筑施工企业特色、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工地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江苏弘盛集团多年来一直努力培育工地文化,加强"窗口"建设,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该公司近年来不断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树立企业信誉,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对申报文明工地的项目采取定点跟踪管理,并实施奖惩制度,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过程安全化,同时将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等具有公司特色的标语、图牌进行悬挂张贴。此外,该公司还在工程项目部为每位员工提供齐全的生活设施,创造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调动了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性化"管理,使员工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回报项目部,从而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力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感受及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不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即使是好的企业,也需要进行"包装"、"打扮",利用媒体的宣传来推介自己,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江苏弘盛集团作为高邮建筑业的龙头企业,历来注重对自己的"包装"和宣传。该公司经常利用建筑市场推介会等宣传形式"打扮"自己,提高声誉。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在南京、天津、重庆、扬州、太原等地组织召开了多场建筑市场推介会,积极树立弘盛集团的对外形象。2007年,南京分公司举办了"超十亿"庆典,并隆重举行了蓝天大厦开工仪式,为市场开拓赢得了先机。重庆分公司借助扬州建筑业协会西部调研会的东风,积极宣传弘盛品牌,主动出击,用热忱感动对方,用实力赢得信任,逐步与重庆市建委、劳动、环保等部门建立了业务往来,用实力塑造了弘盛集团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2008年,该公司又充分利用江苏举办建筑业优势企业天津推介会的有利时机,以企业布展、会刊及报纸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该公司的企业风采,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弘盛集团还很注重品牌工程的建设,多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品牌工程、形象工程的创建工作。通过多年实践,弘盛人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全市建筑业赢得信誉、拓展市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07年,该公司新承接的亿元以上的工程就有10个,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重庆各有2个。南京分公司2007年获得江苏省"扬子杯"4项,南京市"金陵杯"7项,扬州市"琼花杯"8项,承接的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工程自开工起就定下了申报"鲁班奖"的目标,争取让该公司第一个国家最高工程质量奖在南京分公司诞生。北京分公司以总承包项目为重点,着重打好三张"牌":一是"奥运牌",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承接了5.7万平方米的奥运项目-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京商业楼;二是"重点牌",承接了5.42万平方米的国家重点工程-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三是"形象牌",先后承建了4.1万平方米的星河湾二期N4住宅楼、7.6万平方米的星河湾二期N3住宅楼、2.1万平方米的草桥欣园西区19#住宅楼等工程项目。天津、重庆、苏州、锡常、太原等分公司承接的工程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对外形象,为弘盛集团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了外在表现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根植于企业,并且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人员流动性大、员工素质较低、劳动条件较差,而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构建"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企业文化来协调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对于公司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江苏弘盛集团近年来一直都没有放松。该公司邀请高邮市建工学校教务人员先后奔赴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等地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仅2007年就举办了10期驻外基地培训班,共有3500人接受了培训,受到一线职工的普遍欢迎。
公司也很注重全方位的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从人才市场共引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0多名,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鲜血液。
2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内涵
2.1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要有科学性,功能区划科学,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游憩、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等多种需求。例如:大埔县的广东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以虎山公园为核心区,以西岭中国书法公园为发展区,其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亭阁及周边景区步行道基本建成。现已建成的景区道路有五虎山庄——五虎山顶——虎山亭登山道长0.95km,路面宽1.2~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登山道长2.7km,路面宽1.5m;文武阁——华峰亭登山道长1.1km,路面宽3.5m;书法公园——埔福楼简易车行道长1.8km,路面宽3.5m;公园内有乡道、大埔大道、环城大道等多条车行道经过,公园范围内车行道长度约为9.54km,路面宽3.5~5.5m。作为环绕县城的省级森林公园,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不少外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2.2森林资源开发的自然性
森林公园大约有山岳型、湖泊型、沙漠型,林草型、冰川型等10余种。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一定要注重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环境的四季变化,按环境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旅游观光景点。以大埔县为例,森林公园主要以林草型为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必须围绕生态来做文章,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参观。例如,大埔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峦迭嶂,景色迷人,区内的七里溪、暂背溪,两条山溪清澈见底,拖延而来,蜿蜒流去,汇入汀江,给丰溪这块“绿宝石”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风韵。保护区内群峰峻秀、怪石嶙峋、溪谷清幽,飞瀑急倾,高峡平湖、玉带明珠、翠竹欲滴,构成一幅幅宁静优美、自然流畅的风景画卷。同时森林覆盖率高,使这里一片茫茫林海,生态环境质量佳,是天然的植物园,植被垂直带分布较为明显,繁茂的植被使丰溪孕育了数处山泉、溪流,再加上陡峭的山势,形成壮丽的瀑布,动感十足,更为丰溪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2.3经营理念的发展性
在森林公园的经营中,应当突出森林风景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和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便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及公众对自然与环境的充分体验;以自然景观为主,严格控制人造景点。
3大埔县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
大埔是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民生事项,对森林公园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和上级资金的扶持,使大埔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相对滞后;首先是主要景区、生态景点和道路建设滞后,市民和游客在森林公园内可开展游憩、休闲、健身、娱乐及生态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较少。其次是旅游服务设计相对比较落后,景区内的停车场、游玩、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再次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生态投入收益较低,周期较长,企业对搞生态旅游信心不足。此外还受旅游旺淡季节的因素,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2旅游产品档次不高
例如:根据国家林业局测算,2012年全国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达4200多亿元。虽然森林旅游开发创造价值较高,但都仅限于全国比较出名的国家森林公园。而大埔县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还远远不够,一年才创造2~3个亿的收入。从旅游产品的现状来看,大埔县4家省级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还是以原生态的开发为主,旅游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和科普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缺乏。公园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元化,整体以生态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强的康体休闲项目,没有形成大型的、规模化的、能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的度假产品。
3.3人才短缺
公园森林景观较为复杂,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野生动物繁多,还有古迹遗址多,故事传说复杂。这些资源都要导游的讲解才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大埔县森林公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从事旅游工作的人才缺乏,大部份从业人员不是从旅游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学校毕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从而影响了森林公园的发展。
3.4宣传不够
大埔县作为林业生态县,是整个梅州市唯一有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的县,但从随机走访、发放问卷调查中,许多人对大埔县森林公园建设情况不清楚,主要是森林公园宣传手段仍然比较单一,依旧利用梅州日报等传统媒介宣传,未能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的作用。虽然大埔县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宣传与策划。要使森林公园得到蓬勃发展,在生态建设中获得利益,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广告策划、媒介宣传与形象策划亟待加强。
3.5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大埔县的旅游资源分属于旅游、文化、林业、农业、住建等不同部门管理,分工管理的格局导致政府部门大多只能从本部门的业务角度去认识资源、管理资源,造成多部门管理同一个景区,没有形成合力,结果是没一个部门管得彻底,遇事时责任不清,造成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4大埔县森林公园的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要修建和完善出入口广场、车行道、步行道、供电、安全、给排水、管理站、公共厕所、停车场、宣传碑牌、休憩亭廊、垃圾箱和通讯网络等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应朴素自然,力求主题化、特色化、多样化、多区域布设,融观赏性、艺术性及文化内涵于一体,并与森林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公园功能相适应,规模适度,方便适用。要严格控制大型构筑物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演替是实现旅游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森林公园建设。
4.1加强政府引导,形成合力
森林公园开发要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为指导,以“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保护、建设、管理森林公园。政府要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设立“生态文化示范森林公园”,影响和带动各森林公园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长廓、宣传解说的标识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要设立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打破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省级森林公园要配备5个以上专职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市县级森林公园要配备3个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的管理、护林防火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各级森林公园要落实具体的部门负责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4.2转变经营思路,多渠道融合资金
由于森林旅游建设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资金引入较困难。因此,政府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利用社会资金,引入企业参与经营的新模式,增加景区经济实力,鼓励大集团、大企业、民营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景区景点、服务接待等的建设和经营,提升森林公园的综合实力,促进大埔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3巧借自然景观,发挥传奇效应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也随之不断增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更好地发展森林公园,增加经济收入,森林公园应在整体环境上下功夫,在不过多的人为改变环境的同时应依附自然,利用自然特色打造景观。如大埔县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县城12km,海拔668m,占地面积10.67km2,因山顶双峰耸立,形似古代妇女发髻而得名。高等级旅游公路直通山顶,园区峰高林立、竹海幽径、蕉林松风、幽泉清澈、怪石遍布,天然生成许多石岩石洞,其中一处石室,宽容百人;另一处石窿长千米,从入口到出口,游人可直立行走;又有一处“响鼓石”,脚踩“鼓面”,巨石摇动,名曰“高山打鼓”。旅客可充分感受到自然风光。
4.4坚持科学布局,提升社会效益
森林公园内景区旅游路线的布局不仅关系到公园整体景观效应,而且关系到人们在景区的停留时间,从而关系到公园的经济效益。大埔县很多森林公园大多是1-2小时即可将整个景区观看一遍,使游客走马观花,很快离开,没有打造一批使游客长时间赏玩的景点。这就要求在森林公园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特色的项目建设和游览线路合理布局,为公园增加经济收入。这点可充分借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模式,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公里大峡谷的峡之奇、水之秀,高山奇观游览区,每个景观都让游人留连忘返,而每个景区的观光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二、制定宿舍管理制度
宿舍管理包括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入住、退宿管理,基础设施的管理,日常安保,维护和清洁工作等。制定管理制度,应广泛征集院办、财务部、科研教育部门、后勤等部门负责人意见,制定适合医院发展、便于内部管理的宿舍管理制度。(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所有人员的接收由研招办、博管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有权限接收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的部门来完成;符合宿舍接纳条件的,以书面形式通知宿舍管理部门进行具体安排;所有宿舍配置资产的管理、维护由专人负责。(二)制定入住、退宿办理流程明确规定入住和退宿的办理流程,尽量便捷高效,并向入住人员通告安全和禁止事宜以及对设备设施、卫生的要求。(三)明确收费标准为便于收费,制定宿舍收费通知单,并将收费标准告知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统一收费并提供收费凭证。还应考虑配置部分基础设施,部分宿舍增设了门禁系统,需要以略高于成本价的标准收取一定的押金。上述收费标准均应讨论通过后列在管理规定中。(四)适当增列考核条款对宿舍人员的管理和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均应设置相应的考核条款,以确保宿舍人员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保证良好的住宿环境。
三、关于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管办分开由财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规范。设置宿舍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凡是入住人员必须有接收科室开具的入住通知单;入住花名册与入住人员信息相符;定期向主管部门领导发送宿舍入住、退宿情况数据表。适时公布宿舍管理数据,有助于对宿舍运营情况的管理和控制。(二)加大基础设施配置和管理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应保持长效机制,比如房屋维修、墙面粉刷、设施淘汰更换等。可采用全面提高、分批改善的方式,不断强化宿舍基础设施,确保其服务质量。另外,宿舍维护执行预算申报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对大型维修项目实行申报制度,有报修申请单、审批单和维修合同。日常零星的更换设备元器件,统一由维修部门管理。(三)加强日常设备设施的巡查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增加对公共设施、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每周进行安全及卫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有条件的可增设专职保洁员,对公共区加强卫生管理。(四)适当增加有偿服务随着医院辅助功能、设备设施的不断发展,宿舍用品的消毒及清洁、上网业务、落户代办、考务报名等一系列有偿服务受到了入住人员的青睐。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机构和个人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原材料成本因为我们的食堂规模较小,我们与一个拥有5000多学生的中职学校结成友好单位,对大米、豆制品、食用油、蛋、蔬菜、肉类和调味品的采购,我们是采取跟标的办法进行采购,采购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低了许多。
(三)易耗品成本对于易耗品(筷子、快餐盒等)的采购,我们直接到批发市场购买,减少供货的中间环节,节省资金的开支。
(四)减少粮食浪费通过摸索、观察及根据天气变化和日常惯例,准备当天饭菜的数量,精打细算,避免饭菜过多的剩余,减少粮食浪费。
(五)节能减排,高效低耗注意节约水电,减少燃气和燃油开支,使用节能炉具和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节省燃料。下班后,除冰箱外,其余的电器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做到人走灯熄,人走水停,进一步减少电能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二、严把采购关和处理关,确保食材安全卫生
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之关键,经营的盈亏,采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一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二是要选好采购员,三是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我们的大宗物品的采购得益于与大单位食堂的合作,跟标采购,进货的渠道和采购价格公开透明,原材料质量经有关部门检验检疫,每天购进的食材由验收员检查验收入库和索证登记,确保食材的安全卫生。近几年来,经本院的审计、质控部门的监督和上级监督部门的检查,均符合相关的要求。严格遵循“质量至上,物美价廉”原则,把食材安生卫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杜绝来路不明的各种货源进入食堂,不合格的大米、菜、肉、鱼、油等,坚决不给予验收。进入食堂的蔬菜,摘好洗净浸泡;生熟食品分开,容器、存放分开,杜绝交叉感染,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加工食品,保证让职工和病友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医院后勤、审计、质控、院感等部门对食堂的食材品质、进货渠道、价格、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产流程和货物贮存等方面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如有存在问题必须立时整改。
三、严肃劳动纪律,工作量化考核,明晰责任利益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果管理得好,可以创造出理想的价值与利润,如果管理不善,则会造成效率低下,矛盾频出,根本无法实现管理与经营的目标。我们实行工作量化考核的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和优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激励机制的分配方式明显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根据技能高低、工作难易程度、出勤率、工作量、岗位职责和卫生安全等情况,分别与绩效工资挂钩,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经营收入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经营亏损将无绩效工资,因此,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食堂物财的管理就象管理自家的财物一样,人人都做到爱护有加,消除了公家的东西大家拿的不良现象。
四、方便快捷,营养均衡,服务周到
管好食堂,做好食堂,为职工服务,为病友服务,做到主动热情,细致周到、尽职尽责。我院大多数职工家住比较远,中午休息时间短,很多职工中午都在食堂就餐,另外,因手术、急诊误时送餐的也较多。食堂离病区不是太远,食堂工人既可送餐上门,病友也可自行到食堂选餐,方便快捷。我们的食堂规模虽然小,但能做到既有大伙餐饮,也有小灶的自选供应,粥、饭、面和粉齐全,肉、鱼、蛋等菜式多达十余种,方便病儿及家属的选餐,为孕妇、产妇推出的特色鸡汤、红糖姜汤和蛋汤,深受好评和欢迎。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食堂还向病人提供营养餐,如糖尿病饮食,低脂饮食等,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病友都给予方便和照顾。尤其是对病儿的饭食,能做到软、烂、碎和富有营养,利于病儿吞咽和身体的康复。
五、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1.2消耗量的统计与控制材料盘点应以每个罐体为单元,而不是以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在条件允许时每个罐体计算库存、进货量、消耗量,进行亏盈统计。这样有利于观察生产投料的准确性。如果发现某个罐体盛装的材料出现亏损,而其他仓位盘点正常,则可以确定亏损罐体对应的投料计量秤存在问题,应合理调整设备参数,消除该罐的盘点亏损。
随着我国林业逐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转变,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木材采伐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上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停止了商品性采伐,以造林、营林、护林为己任,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增长。
据2007年统计,我国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已成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在一些生态重点省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占有很高比例。青海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90%在国有林场,甘肃为67%和53%,山西为48%和65%。国有林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为集体林的1.5倍。
但从经营现状看,国有林场经营水平虽比集体林高,但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年均生长率仅6%左右,年均净增长率仅4%左右,亩均年净生长量只有0.2立方米左右。目前国有林场尚有1.2亿亩中幼林亟待抚育、5000万亩低产林亟需改造,如果加大抚育经营力度,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10年可翻一番,单位蓄积量可达7立方米,潜力很大。
人员与技术优势:森林经营基础牢固
在长期造林、经营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国有林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职工。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507处,职工66万人。
目前,我国林业行业近1/3的技术工人在国有林场工作,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护林防火队伍。在实践中,国有林场积累了大量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培育森林资源的经验和技术,许多林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特别是森林经营及相关技术,如大规模荒山造林、山地育苗、沙地治理和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都是从国有林场开始研究和应用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国有林场的优势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森林经营示范:成效显著备受关注
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和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场越来越重视森林经营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工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森林抚育,通过抚育,林木生长量增加一般在1倍~2倍,最高的达到了5倍。赤峰市林业局2008年选择5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示范,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贵州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确定龙里林场等4个国有林场实施中幼林抚育28400亩。安徽省潜山县驼岭林场每年抚育森林面积超过4000亩,2008中幼林抚育间伐面积5000多亩,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工作,该场年均增加活立木蓄积量10000立方米。甘肃小陇山林业局从建局之初就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和试验,截至1998年累计培育森林资源4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54.6%,活立木蓄积量由2589万立方米增加到277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
优势确保发挥:还需国家政策扶持
2依托工程概况
2013年6月承建的唐山港京唐港区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位于三港池南岸东段,运营后将成为河北省首个大型专业集装箱码头。根据建设规模,本工程施工内容为10万吨级全遮帘桩式地连墙板桩结构码头,主体结构段690米,西侧过渡段79.8米,东侧过渡段78.6米,总长848.4米,包括码头主体地下工程、地上工程及前沿60米范围内的管网、结构层及面层等,工程投资约2亿元,工期约400天。唐山港京唐港区是板桩码头的发源地,也是板桩码头建设市场的导向标,在这里承建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了在激烈的丛林竞争中生存,项目建设除了具备强劲的技术创新“硬实力”,同时,“经营管理”这一“软实力”也必须实现提升与突破。
3经营管理的实施
3.1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京唐港26#~27#集装箱码头工程的项目经营管理不仅包括传统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工程计量、询价采购及工程索赔等,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经营的认知能力、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及项目运营的稳定性方面必须得以提高。为了正确认识项目所处市场中的位置,经营管理以“单位劳动时间成本”作为评价利润空间的标准;为了使项目资金的个人分配更加合理,将经营管理标准化;为了抵抗外界环境的突变对项目的冲击,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预危险性评价。
3.2利润空间的评价标准
利润最大化是项目经营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而对项目利润空间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者对整个项目运营压力的理解和判断。
3.2.1延米造价
多年来,板桩码头在投标报价时往往关注于板桩码头的“延米造价”,认为“延米造价”越高,则利润空间越大。根据10年来板桩码头的建设经营情况来看,板桩码头的“延米造价”总体为上升态势。以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与京唐港10年来已建的2个10万吨级板桩码头工程相比(即2004年承建的京唐港32#泊位和2008年承建的京唐港20#~22#泊位),26#~27#泊位的“延米造价”较32#泊位提高了31%,较20#~22#泊位提高了23%。如果按照“延米造价”来评价利润空间,26#~27#泊位的利润空间较32#泊位提高了31%,较20#~22#泊位提高了23%,如图1所示。但是,整个板桩码头建设市场却由以往的“暴利”逐渐变为如今的“微利”。显然,这样的结论与板桩码头建设市场的价值规律相违背,不符合现实情况。
3.2.2单位劳动时间成本
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的“延米造价”较以往工程确实有所提高,但是在经营管理中如果还是以“延米造价”作为标准,项目的利润空间将会随整个板桩码头市场化的加剧而进一步压缩,同时也会误导项目管理者对整个板桩码头市场价值规律的理解和评价,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和指示。为了正确认识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利润空间在板桩码头市场中的位置,经营管理以“单位劳动时间成本”为标准来评价利润空间。“单位劳动时间成本”标准化评价公式如下:P=AL·T式中:P为单位劳动时间成本;A为合同额;L为码头岸线长度;T为合同工期。从板桩码头建设市场来看,影响“单位劳动时间成本”的因素分为内部控制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参建人员素质、项目组织管理水平等)和外部环境因素(物价水平、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等),“单位劳动时间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利润空间的缩小。按照这一标准,重新对京唐港32#泊位、20#~22#泊位和26#~27#泊位的利润空间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得到以下结果:(1)26#~27#泊位的“单位劳动时间成本”较32#泊位提高了32%,较20#~22#泊位提高了31%,也就是说26#~27#泊位的利润空间较32#泊位缩小了32%,较20#~22#泊位缩小了31%。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技术创新能力和参建人员素质提高等有利因素对利润空间的促进作用远滞后于人员工资水平和物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对利润空间的抑制作用,这也与板桩码头建设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吻合。(2)32#泊位的“单位劳动时间成本”与20#~22#泊位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人员工资和物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市场环境中,2008年承建的20#~22#泊位利润空间几乎与2004年承建的32#泊位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一阶段液压抓斗施工工艺逐渐取代“反循环”施工工艺[6],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板桩码头的利润空间在技术创新和其它各种利弊因素共同作用下得以平衡。即这一结果与当时板桩码头建设市场的技术背景相吻合。
3.3薪酬分配标准化
薪酬分配是经营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核心要素之一,分配制度的合理化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内部的舆论、人际关系及组织人员的心理行为等。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在薪酬分配方面以工作业绩和出勤天数作为标准考核项目所有组织人员。
3.3.1工作业绩(劳动强度)考核标准
在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的项目经营管理中,根据岗位职责作为划分工作业绩考核系数的标准:一级为项目领导班子(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工作业绩考核系数为1.35~2;二级为工作骨干(技术带班、工长等),工作业绩考核系数为0.85~1.35;三级为普通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系数为0.5~0.85。项目领导班子由公司任命,项目岗位责任的划分由项目领导班子带头、项目所有组织人员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系数评定的监督管理,项目领导班子的工作业绩考核系数由公司领导评价考核,并公示;工作骨干及普通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系数由项目领导班子评价考核(项目经理评价考核系数×50%+项目部其他领导评价考核系数的平均值×50%),并公示。
3.3.2出勤天数(劳动时间)考核标准
出勤天数考核标准的确定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对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及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判定平均每月出勤天数达15天者为满勤,不足者按比例在薪酬分配中予以扣除。
3.3.3项目资金个人分配计算方法项
目资金个人分配计算公式如下:Wp=Cp+(T-∑Nx=1Cx)N式中:Wp为实际工资;T为分配资金总额;N为分配人数;C为考核工资,C=A·S·D(A为人均工资,A=T/N;S为工作业绩考核系数;D为出勤天数考核系数。
3.4预危险性分析
3.4.1风险管理概况
在项目经营管理中,风险是不以项目经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项目经营管理采用预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预先对项目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分级,而后根据其危险性的大小,在经营管理中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经营风险[7-8]。具体如表1所示。
3.4.2风险评价及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管理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有效的风险预测不但有益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更有益于维持项目运营的稳定性,营造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对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预危险性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定性分析市场规律、国家政策及资本对项目经营的影响。
3.4.3风险控制结果
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实施风险控制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项目自建搅拌站。根据以往建设经验,每年雨季时,项目周边地区河套内采砂场易出现内涝现象,河砂的采集、存放和外运较为困难,因此项目开工即签订单价合同并开始大量囤积河砂。2013年7月中旬受降雨影响,项目周边部分采砂场出现内涝,采砂船和运输道路被淹,河砂采量大减,同时价格上涨15%以上。由于项目在2013年6月已囤积大量河砂并签订单价合同,因此在码头建设高峰期没有受到京唐港建筑市场河砂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异常的影响。(2)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经过调查,项目周边地区的采石场依然为露天开放式的粗放型采矿,不符合国家及地方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要求,因此项目开工即签订长期单价合同并开始大量囤积石子。2013年9月16日,唐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对采石场实施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绝大多数采石场断电整改,石子价格上涨30%以上,并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直至2014年1月石子出现断货情况。由于项目在2013年已囤积大量石子并签订单价合同,因此基本上没有受到采石场整改对石子供应量和价格的影响。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石子供应量及使用量如图3所示。图3京唐港26#~27#集装箱泊位码头工程石子供应量和使用量(3)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试点后,对于混凝土罐车和运土车公司来说,车辆一般均在试点以前购置,进项抵扣额就相应小,导致税负上升;此外,路桥费作为运输的主要成本,未列入进项税额,无法进行抵扣,这也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2013年6月,项目方与混凝土罐车及运土车签订单价合同,有效地规避了同年8月国家出台营改增政策引起运输成本增加对项目经营管理的冲击[9]。(4)近年来,承兑汇票大量涌入市场。对于板桩码头的建设而言,部分物资的采购(钢筋笼垫块、角钢角铁、系船柱等小型零构件和水电费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和项目组织人员的工资无法支付承兑汇票,大量承兑汇票会使项目经营的现金流量受限;另外,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且受银行授信额度限制,贴现率一般高于同期贷款利率。针对这一情况,项目经营部与钢筋、砂石料、钢拉杆、护弦等供应商及劳务分包签订合同时即约定允许支付承兑汇票。从业主付款情况来看,截至2014年5月承兑汇票占支付金额的88%。将承兑汇票以转付的方式支付给项目所属各供货商及劳务分包,无疑缓解了项目经营的现金流量压力[10],有效地避免了因贴现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的情况。
1.2栽植栽植坑挖好,经检查验收后开始栽植。栽植时,先回5cm厚的表土,再栽植苗木,并灌足底水,为确保成活,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2采穗圃的管理
2.1适时灌水苗木成活后,因为当年栽植的苗木抗旱能力差,要适当多次灌水。第2年以后,每年可根据枝条生长情况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但一定要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否则会影响枝条的质量。
2.2除草松土除草松土可改良土壤,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苗木生长。根据圃地情况,适时除草松土。做到见草除净、无草浅松土、雨后松土、灌水后松土,达到圃地土壤疏松无杂草。
2.3合理追肥采穗圃每年割取大量种条,养分消耗过多,土壤肥力降低,应通过合理施肥来改善苗木的营养条件,提高种条的产量和质量。4月中下旬,每667m2施入复合肥25kg;6月中下旬,每667m2施入尿素25kg。追肥不要过晚,否则会引起种条贪青徒长,木质化程度低,降低种条质量。
2.4留条数量每株留条多少,直接关系到种条产量和质量。留条过多,由于养分不足,光照条件差,种条生长细弱,达不到插穗要求标准。留条过少,产条量少,而且由于养分集中,种条长得过粗,又易生长侧枝,降低种条质量,消耗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1年生留2~5根,2年生留5~10根,3年生以上留10~15根。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风景旅游区却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大部分还属于事业性质,纯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靠财政拨款。旅游区管理机构虽然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能,但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而导致了诸多弊端,如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低下,机构臃肿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成为各大风景旅游区的改革方向,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风景旅游区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风景旅游区的特殊性
风景旅游区资源是拥挤俱乐部产品
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堪南(JamesBuchannan)在1965年发表的《关于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这种产品可以适应从纯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之间的连续体上的任意一点,它的核心概念就是拥挤。
风景旅游区资源就属于此种产品,旅游者只要买到了门票就可以拥有参观游览的权利,并且其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其他人参观游览,但如果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景区容量,就会出现拥挤,并影响其消费满足。
风景旅游区资源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最佳规模的产品,其产品的实物规模和消费者的人数规模有一个最佳的搭配。这类产品实质上可以实现生产者排他的,但不容易实现消费者排他,而且生产者排他的成本比较低。这使得风景旅游区资源兼有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的性质,它们由许多人同时消费,并不断趋近于容量约束范围;超过该约束后,该产品的消费就变得拥挤了,但总存在一些排他技术使得向旅游者收费成为可能。
布堪南在其文中还提到,要有一个最佳的搭配,俱乐部成员必须可以自由流动,且俱乐部拥有自主决策权,这一理论突破了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的单一模式,为公私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风景旅游区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拥有。例如地面上的古建筑等,总是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1969年被毁为平地。泉城济南,过去那种“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好景象,由于对水源地缺乏保护,已不复存在,至连著名的趵突泉、珍珠泉,也濒临断水的危险。
旅游资源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可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风景旅游区系统的复杂性
风景旅游区是介于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之间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风景旅游区系统是围绕旅游主体(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产品系统及其支持系统。就其产品系统而言,包括资源吸引物,人造吸引物及旅游基础设施,其中资源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林木、动物、河流、文物古迹等构成,分别归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管理。并以此为基点,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基本环节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旅游产品的提供还要得到当地社区各个部门及政策法律环境的支持,只有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社会手段,去引导、指导旅游企业健康正常的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景区的全面持续发展。
现有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简述
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
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国家集风景旅游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由国家财政承担,景区的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由国家定价(一般定价很低),收入上缴国家。这种模式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保护遗产、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但从实践中看,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景区的经营者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也不承担盈亏的后果,基本不按市场规律经营,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其经济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另一方面,部门利益、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以协调,我国的土地及其分布其间的风景名胜、文物、森林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能出面操作。在同一景区内,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插手管理,严重阻碍了风景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真正把风景旅游区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将其作为独立的主体推向市场。
目前存在的市场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项目的形式招商引资,由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景区行使经营权;另一种方式是垄断经营权,以一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垄断经营。由于政企职能分开,产权比较明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经济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旅游业是以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经营者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考虑,而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此外,景区资源的交易,除面临旅游价值核算的难题外,还面临着一些政策上的和限制。因此,鉴于风景旅游区资源的惟一性、脆弱性等特点,以及相关理论政策研究滞后等原因,对这种做法必须慎重。
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改革管理体制
我国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风景旅游区资源所有权。为保证国家产权的统一和国有资产的收益,国务院可以指定一个权威机构行使风景旅游区资源产权,对产权进行统一管理;负责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风景旅游区资源使用权转让、风景旅游区资源保护规划等。该权威机构可视需要,在各省或各片区设立派出机构,发展建立风景旅游区日常管理机构,并对其拥有领导权、监督管理权和对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经营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权。日常管理机构由派出机构代表、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代表、当地群众代表、开发经营单位代表等组成,具体负责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国有资源的用途,保证国有资源保值增值,并进行风景旅游区日常的市场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费均由国务院按旅游税收的一定比例统一拨付,以防受地方政府部门和经营者的牵制。
这种产权管理机制,可以避免现有的条块分割,多头领导,明晰了风景旅游区资源的产权归属,且有效发挥了监督作用,可以防止风景旅游区资源的过度开发、风景旅游区环境破坏。
运用不同经营管理模式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风景旅游区应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其交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分析论证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性。碧峰峡、桐庐、太湖源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将经营权不断地拍卖出去,黄山、张家界等遗产类资源也引入市场机制,并先后挂牌上市,这种经营意识是对传统管理意识和管理体制的一大突破,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但目前完全按市场机制经营的方式遭到了质疑。如黄山风景旅游区,从保护遗产的角度出发,必须严格遵循“景区游,区外居”的旅游方式,而黄山股份公司为追求自身赢利,必然尽可能以高消费方式将尽可能多的游客留在景区,由此必然造成遗产质量破坏,从而出现了在黄山发展旅游经济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质量提高,而遗产质量反而恶化”这一似乎怪异的现象。另外,这种纯商业化经营必然以其垄断性而伤害游客正当利益。拥挤俱乐部产品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也可以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私人提供。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否适合所有的景区,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人认为,凡是经营性景区(景点)均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只是对一些专业性或公益性强的景区(景点),如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文物保护区、宗教朝拜地等实行国家经营管理,由国家委托专业人士经营。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
风景旅游区不是单指景观资源,而是以景观资源为核心,由产品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往往在我们脑海里有一个思维定势,即风景旅游区的收入来源就是门票收入,并以其为由来证明管理经费紧张,从而交由企业市场化运作或进一步提高门票价格。由于旅游产品是一种高弹性消费品,提高价格会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门票收入进一步降低,且波及到整个行业。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树立大旅游意识,正确把握旅游业的综合性、先导性、关联性规律特点。
在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清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旅游经营资源才是我们的改革重点(包括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设施等),增强竞争活力,提高风景旅游区的收入。旅游景观资源不应作为风景旅游区创收的主要途径,而要以保护为重,国家应建立景区财政补贴制度,为景区维护经费来源提供保障。对那些交由企业运作的经营性景区,应制定门票价格管理制度。
建立规制风景旅游区开发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立法初步形成了旅游法律体系,但是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目前还没有正式立法。
虽然有《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但是这些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对一些新做法缺乏裁决的依据,对实际执行中的一些破坏资源、侵蚀国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的现象难以做出有效认定和判罚。尤其在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要明晰风景旅游区产权,并使其规范化运作,就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将景区开发行为予以规范,对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和做法给予惩罚。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行政法渊源,风景旅游区立法体系可以按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这样一个层次来构建。
总之,风景旅游区不能等同于企业,由于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个方面考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在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保护中,要加强公私合作,合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崔风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当前供电公司同业对标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笔者对当前我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不严格。尤其是在电费收缴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对电费回收工作不认真对待,工作不积极。这导致供电企业的电费不能被全部收回,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成果的真正落实。同时,我县部分供电企业并没有对抄表、用电计算、电费收缴工作进一步细分,很多工作人员职能交叉,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导致部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部分工作人员用电管理工作不到位,电网线损严重,电能浪费较多;电能定价不合理,电价方案实施较为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本县同业对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不少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能营销时,总是由一领导带领多名电工对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用电区域进行营销管理。由于地区范围较广,而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工作遗漏或者操作不规范。另外,大部分的基层电力工作人员营销服务意识较弱,在工作中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供电企业的资信等。再者,我县供电企业的营销服务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用户对电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县电能的供求情况来看,电能供不应求。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县部分供电企业硬件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工作不精细、不到位,安全工作有待提高;电力故障抢修不及时,电力收费错误。此外,大部分供电企业都没有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影响了县级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3同业对标对提升县级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3.1有利于帮助供电公司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
同业对标体系形成较晚,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同业对标是个陌生的名词。在县级供电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引入同业对标管理体系,有利于帮助供电公司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首先,同业对标体系采用多个指标和评价方式对一定区域内所有的供电企业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供电公司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其次,在行业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令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接触到其它供电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提升公司的内部评价机制
在同行业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能够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部分供电企业会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制度,保证企业的所有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对于那些积极工作、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供电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同时,企业还要坚持“能者上,弱者退”的原则淘汰一批不思进取的工作人员。
3.3推动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该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县城用电需求和供电数据、各个区域的用电情况、用电高峰等,为未来企业运营制定正确的供电方案等。其次,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优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及企业的经营效益。
3.4有利于形成电力企业的创新机制
在县级供电企业同业对标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同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只有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努力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各个企业都应不断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