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6: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畜牧经济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畜牧生态经济是科学合理利用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自然和经济资源,积极使用科学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畜牧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有机循环,是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就是要把畜牧业生产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达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即可持续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态畜产品的消费需求。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始重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一些畜牧业较为发达地区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从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和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生态畜产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生态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产品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畜牧生态发展理念还远未普及,畜牧资源不能科学开发利用,畜牧业污染较为严重,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对生态畜产品的认知和生产、监管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等,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思想上认识不足,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生态畜产品市场不成熟以及畜牧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众都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大力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媒介,建立多个层面和全方位宣传体系,大力普及和宣传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推行生态生产和消费,树立畜牧生态生产和消费观。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消费者应有的素质要求。消费者应该主动学习和实践生态消费,自觉树立低碳、适度的消费新观念。生态生产就是要求畜牧生产企业要把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生产经营理念,逐步转变到更加注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注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上来,积极培育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采用生态生产新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新技术,稳步增加生态畜产品的供给。主动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生态消费链。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1.1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由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动物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饲料生产的增长与养殖业生产的发展不协调,使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加剧,养殖业发展面临饲料资源短缺的局面。如果继续沿袭“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实现畜牧业的大发展,将难以为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畜牧业生产中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再使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多次利用资源或产品;再循环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将畜禽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再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拓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缓解畜牧资源约束矛盾。
1.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污染,净化环境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畜禽饲养量大幅度增加,由于环保治理的相对滞后,动物粪便没有及时处理,变成了一个严重的污染源,恶化了人类和动物生活的环境质量。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原理,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新型闭环经济增长模式,尽可能地以多种方式使用各种资源,避免资源过早废弃,通过废弃物的再循环运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畜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度,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
1.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畜产品竞争力
传统畜牧业所占份额较大,科技水平较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加强畜牧业新技术的引进、组合应用,推进多层次的畜牧业科技创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逐步使畜产品符合资源、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促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质量、环保、效益同步增长转变,以应对国际市场上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畜产品竞争力。
2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资源循环利用具体做法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位于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泰州市),重点发展水禽、猪和宠物三大产业。
科技园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模式,遵循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律,为了降低畜牧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建设生态畜牧业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出发,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畜禽粪尿进行综合处理,利用粪尿沼气发酵、堆肥发酵、沼液还田等模式相结合来解决养殖与排污、生产与环保、生产与能源的矛盾,使整个科技园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合理地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物质良性循环模式。
2.1 “猪—沼—果蔬”模式
江苏姜曲海种猪场位于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内,周边有近1 000亩(1亩≈667 m2)的苗木林,农田3万多亩,还有多家花卉生产基地,有机肥需求量较大。种猪场按照“养殖集中化、粪便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排出的粪便污水进入沼气池,经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气渣。沼气供猪舍采暖和发电;沼液通过灌溉系统用来浇灌科技园苗木、蔬菜和果园等特种经济作物,可以提高果蔬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果树的防冻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干粪及沼渣生产有机肥料,沼气渣还可用来养蚯蚓,蚯蚓可以作为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来源,剩余的废渣还可以作为肥料来使用,起到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的作用。此举使沼气、沼渣、沼液得到充分和综合利用,既切实防治了畜禽养殖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牧业健康发展。2.2 “鱼—果蔬—鹅、鸭—鱼”模式基因库、水禽繁育中心产生的污水进入沉淀池经过 4 级沉淀后,其上清液通过灌溉系统排放到果园、牧草地进行灌溉,其沉淀物和固体粪便采用堆肥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堆肥发酵后作为种植牧草和果园的肥料,种植的牧草用来养鹅、鸭,鹅、鸭粪便堆积发酵后洒入鱼塘,为水生生物提供原料,水生生物的生长又给鱼提供饲料,从而形成一个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
2.3技术工艺及主要设备方案
(1)清干粪后猪场污水采用 USR 污水处理工艺,厌氧池1 000 m3
(2)沼气用储气柜储存,储气柜 300 m3,储气供日常用气和沼气发电。
(3)配 24 kW 发电机组,利用沼气发电,供猪场用电。
(4)沼渣、沼液、有机肥用作无公害种植用肥和通过灌溉网进入苗木林。
生态系统布局见图 1。
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畜禽养殖为中心,沼气工程为纽带,集种植、养殖、水产、农副业、加工业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与传统养殖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在这个系统中,生猪、水禽得到科学的饲养,物质和能量获得充分的利用,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资源利用率高,收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效果。
3效益分析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在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的同时,把单纯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转变为保护和增殖资源,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地域性、集约性、高效性、调控性等特点。通过生态型畜牧场建设,以家畜粪尿污水为纽带,形成了多次净化利用的良性循环,既保护了环境,又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产品总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效益估测
2.1规模预测
根据资源禀赋和相关资料分析,借力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省里扶持景宁县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实施之良机,通过人为措施的改良,适当降低栽种、留养密度,留置、套播优化牧草资源,辅之以诸如交通、饮水、栏舍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拟可以实现如下表1的养殖规模。以各类资源的80%面积可供畜禽养殖;养鸡以每年养2批,养羊、养鸭以每年养1批计算。由表1可以推测,如果能将景宁县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的80%加以利用,则每年可实现930多万头、只的畜禽养殖规模,相当于2010年77多万头、只畜禽养殖的11.7倍的饲养量,这说明在景宁县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2饲养产出效益
根据表1所列的养殖量,依据各类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拟可获得如下表2的饲养产出效益。牛以每年单体重225kg,纯收入以产值的25%计。由表2可见,如能将景宁县可用于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当前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7.8亿多元,增加纯收入近2亿元,仅此一项,农业产值可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近1倍。可见,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景宁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节省成本投入效益
实行生态种养,可起到产业互利共促的作用,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养殖业则为种植业起到以养代抚,取食园内杂草,寻食植物害虫,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为害,畜禽排泄肥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用[4-6]。根据景宁县的资源禀赋,如能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业,不仅可以促进景宁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调查统计,可为种植业增加如下表3的养分投入[7],并拟可获得如下表4的节本效益。
2.3.1肥料投入以各类粪便有机质含量换算为栏粪便,栏粪肥以30.0元/100kg计;化肥价格以尿素1.82元/kg(含N46%),过磷酸钙0.52元/kg(含P12%),氯化钾3.50元/kg(含K60%)计。
2.3.2养鸡鸭饲料1.88元/kg,放养节省投食150g/只•天,年放养320d计。由表3、表4可以看出,根据资源禀赋,实行资源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质120648.86t,植物主要营养成分纯N6996.94吨、P2O56504.35t、K2O3576.65t。这就为培肥土壤基础肥力提供了条件[8];并此可以增加农业纯收入19618.76万元,节省生产投入成本92854.3万元,节本增效可为景宁县14万多农业人口年均增收6632.45元,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1.1草原生态现状
青海省是我国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畜牧业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当地人民总收入的90%以上。长期以来牧民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拼命扩充牲畜的养殖数量,造成过度放牧,对草原超负荷地进行放牧和开采,使得草原出现了严重的草地退化现象;再加上草原上的兔虫鼠害等啮齿类动物的危害,加速了草原的水土流失。草原植被的缺失导致防风固沙能力下降,一下雨,大量的泥沙被冲入河道,造成湖泊河道泥沙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湖泊范围缩小,到了干旱季节,甚至导致河水断流。而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牧草质量,从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如此以来,形成恶性循环。
1.2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牧民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促进发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以及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和激励牧民们进行草原生态保护。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地人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放牧没有其他工作技能,只能通过纯体力劳动打散工挣取微薄的收入养家。在保护生态奖励基金和补助资金的发放落实上,也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甚至不能及时发放到位,对牧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牧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牧民为了养家糊口,会继续偷偷扩大养殖,使生态保护不能顺利实施。
2加强草地生长环境治理,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草地作为一种可持续更新的资源,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治理,人为地为其提供适合生长的条件和保护措施,才能够充分发挥草地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找到草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落实实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草地退化,应当利用退牧还草和牧区移民的方式,实行部分区域禁牧或者休牧的管理,对草地进行休整以及管理,逐渐恢复草原的植被覆盖率。由于草原兔虫鼠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要积极治理啮齿类动物对草地的危害。同时对草地退化,土壤营养流失造成土地板结的地区进行松土耙地,改良施肥。积极进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为缺水地区进行节水灌溉,保证草地牧草的生长。加快草原牧场农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利用现代空中草籽补撒技术对草地进行补种,运用现代化的大型收割机械对牧草进行收割储存,作为冬春休牧季节家畜的饲料储存。发展当地生产力的同时,对草原进行修整和保护,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3加大草原生态监管力度,实行草场承包到户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国家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草原生态的监管力度,通过国家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及各种补助资金的政策,大力实行草场承包到户,将生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各家各户。并通过先进准确的科技手段,对牧区草场植被情况和家畜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对草场的生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而对草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便相关部门做好休牧或者禁牧的整体规划,号召草场承包的牧民进行相应牧区的禁牧或者休牧工作的配合及实施。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及休牧补助资金的政策,保证对休牧或者禁牧的牧民们进行奖励款项和补助资金的及时发放,并另外计算牧民的经济损失,为其提供更多的补助和保障,来保证牧民的正常生活水平。
4发展畜牧业的相关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胶州市林下养殖模式有林下养禽模式、林下养猪模式、林下综合养殖模式等三种类型。1.1.1林下养禽模式林下养禽模式即利用林间丰富的昆虫资源放牧家禽,实现天然健康养殖。可减少饲料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家禽产生的粪便可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的生长,实现循环养殖。如位于铺集镇南朱戈村的张淑仙养鸡场,林下养鸡3000羽,经营林地面积1000亩,通过出售散养鸡和鸡蛋,年均林下经济效益20万元。1.1.2林下养猪模式林下养猪模式并不是直接将猪在林下放养,而是定期将猪从圈舍赶出,赶到林下“散步”。放养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猪群的活动量,改善生猪的肉质,以此来提高猪肉价格,从而增加农户总收益。如位于九龙办事处斜庄的青岛锦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林下养猪80头,经营林地面积6亩,年均林下经济总效益15万元。1.1.3林下综合养殖模式林下综合养殖模式即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将林下空间有效分割、充分利用,开展综合养殖,实现经济收益多元化。如位于铺集镇彭家庄村的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品种有猪、鸡、羊、鹿,养殖数量分别为500头、12000羽、600只、10只,经营林地面积150亩,年均林下经济总效益高达50万元。
1.2林下畜牧经济产业链延伸情况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多数还是传统养殖,而诸如胶河源、青岛锦绣等少数养殖企业通过创品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如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在开展林下养殖的同时,还积极申报了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通过打造“胶河源”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极大的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目前,该企业在青岛及周边区市开设了多家专卖店,仅专卖店的年收益就达到了近200万元。1.3林下畜牧经济效益状况分析由统计数据看出,胶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开展林下养殖的养殖企业年均林下经济效益并不均衡,年均亩效益在200~25000元之间。林下养禽模式效益较小,年均仅200元/亩,主要是由于饲养家禽数量较少,而林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且管理难度较大;而林下养猪、林下综合养殖模式,林地面积较小,便于管理,林下空间利用率较高,其中,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多元化养殖,产销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林下综合养殖模式的效益达到年均16667元/亩;林下养猪模式在养猪的同时,兼顾林木的销售,收益更是达到了年均25000元/亩。虽然总体上胶州市林下养殖的规模较小,效益也不均衡,品牌不多,但是林下养殖为开展生态环保健康循环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林牧结合,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亩产效益,又能节约畜禽养殖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发展林下养殖,可使畜禽养殖搬出庭院、搬离村庄,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改善新农村环境,长远来看,会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胶州市发展林下畜牧经济采取的一些做法
胶州市近几年高度重视林下畜牧经济的培育,自2012以来,该市选取胶河源、青岛里岔黑猪、新雅农业等20多家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争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促其提档升级。其中,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林下养殖,开发出了旅游观光项目,“林下养殖+旅游观光”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日前,该公司还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极大提升了人们投身林下畜牧经济的热情。此外,胶州市结合“百场千户科技行,兴牧富业惠民生”、“三联三包”、“畜牧科技促进年”等科普活动,加强技术服务,加大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迅速,真正实现了林牧双赢,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
3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户思想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农户对林下畜牧经济认识程度不高,不够重视,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的回收期长。
3.2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
发展林下养殖,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户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难度大等问题让资金成了林下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胶州市土地资源紧缺,林地面积较少也大大制约了林下养殖的发展。此外,从事养殖业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也限制了林下养殖业的发展。
3.3林下畜牧经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
目前畜牧人才短缺,专业的林下养殖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林下养殖进行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林下畜禽养殖品种、密度、布局,防寒、防暑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3.4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有待于加强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产出小、知名度有待提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都有待于加强。
3.5林下畜牧经济的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林下畜牧经济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不够健全,适应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畜牧技术推广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有待完善和创新。
4完善胶州市林下畜牧业发展机制的几点想法
林下畜牧经济能有效解决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胶州市将依靠科技支撑,采取政策倾斜等方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
4.1宣、学并举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组织群众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让群众“走出去”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林下投资氛围,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畜牧经济。
4.2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是关键
发展林下畜牧养殖,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投入是关键。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扶持,为发展林下养殖简化贷款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创新管理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做好林下养殖的防疫和技术指导,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3做好“三个结合”
在开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同时要做好“三个结合”,即与龙头企业、养殖基地紧密结合,与无公害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供给和无公害蔬菜作物种植的结合,与生态环保健康畜牧业的宗旨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切实发挥好林下养殖在现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延伸产业链条,产、加、销相结合
把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此外,还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让林下畜牧经营业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4.5着力提升林下畜牧品牌知名度
有效地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相关重要集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可利用展销会参展的机会,树立林下畜牧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申报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林下畜产品的绿色指数;支持林下畜牧经营业户通过开设专卖店,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4.6大力发展林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
由于林下养殖属于分散型经营,管理难度大,饲料转化率低,日常损失较大。而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业,就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出路和突破口。通过采取猪-沼-林、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力打造林下生态养殖品牌,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林下养殖的新突破。
2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少数人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②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地市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③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目前,部分政府没有把抓循环经济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身上,仅停留在口头上;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⑤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如养殖场生产的粪便夏季太稀,无法运输,如何进行干湿分离,干的堆积保存,湿的进入沼气池,尚无理想的解决办法;⑥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养殖场治理污染费钱费力,没有效益可言,政府如果不扶持,养殖场积极性就不高。
3促进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宣传,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作为加快推动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来抓,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发改、财政、科技、环保、农业、畜牧、科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席工作会议机制,组织研究相关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体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健全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将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增强各地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立法路径、重大措施、项目设计、政策支持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着力营造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2完善政策,有效确立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导向机制深入研究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不断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出宏观政策体系,以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及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对利用畜禽粪污等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项目予以支持,合理确定沼气发电并网标杆电价或者给予电价补贴;对使用有机肥或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或个人予以补贴;对规模养殖场开展联户沼气供应的主管道建设给予支持,对规模养殖场所产沼液用于农田灌溉的主管网建设给予补贴。认定或认证一批畜牧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在畜牧业循环经济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方面有所创新,与有机农产品认证等工作相结合,切实做好市场区分,实现优质优价。
一、==县畜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04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04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5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03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畜牧循环经济汇报材料》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畜牧循环经济汇报材料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1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形势
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当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很少的区域意识到了生态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缓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比如,缺乏科学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养殖人员素质较低等,都会影响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完善程度较低,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不断的提高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水平,需要对其有更多的重视,比如可以利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科技相融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保证经济效益[1]。
2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政府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把控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科学监督和调控,而且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并且要用合理的法律来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政府支持可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可以提高起市场竞争力,重视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2]。2.2注意环境保护和卫生。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比如引进清洁生产的理念,并且要注意在动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清洁生产,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要为动物提供足够空间的养殖场地,尽量减少畜禽污染,合理的空间安排能够为动物带来更好的环境,不过这一空间的设置也要保证合理,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还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动物饮水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也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更好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动物的福利,比如动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动物福利一般有生理、卫生、心理福利等,而且要保障动物在较寒冷的环境下不会挨饿受冻,在炎热的环境下不会难以忍受。因此要求为动物提供符合科学标准的福利,不断的完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的建设,保障动物的健康。2.3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动物的饲料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在调整动物饲料的过程中,最好可以结合科学的方法,并且添加一些无害的添加剂,减少畜禽排放物中的氮污染。因此在进行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第一要注意调配粮食的营养,营养的调节,主要是包含粮食营养调节以及能够调节消化系统的调节技术。第二,要使用特制的调控剂,注意根据饲料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然后注意环境的保护,使用环保的添加剂,制定调控秘方,并且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加工,还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不过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拒绝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第三,饲料的调配,需要分析传统饲养模式的弊端,在当前的条件下,要选择符合现代动物生长的饲养模式,比如采用分段饲养的方式,对不同禽类采用分开饲养的方式,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他要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饲料的浪费。如果将公和母进行分开饲养,则有利于养殖人员对动物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调节。第四,要注意改变饲料的工序,比如采用粉碎等方式,能够更大的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结合调查分析,饲料如果采用膨化的方式,营养价值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是粉碎后的饲料,会帮助动物更好的消化[3]。
随着动物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动物的产品也会质量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走向国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优化、饲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政策的扶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王启席 单位:山阳县南宽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较大的。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理论指导不先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使得草原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蛋、奶、肉等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畜牧区必须抓住机遇,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向科学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实现畜牧业经济的不断跨越。
2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草场质量下降。
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经济必须建立在草场建设的基础上,比如扩大草场面积,提高草质。据笔者调查,内蒙古草场面积为全国第一。但近年来草场沙化严重,草场面积减少。草场沙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不止是草量和草质的下降,还产生了毒害植物。这些毒害植物不仅影响优质牧草的正常生长繁殖,还会造成牲畜的中毒死亡,直接对牧民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草场沙化问题而组织的草场建设等项目也效果不佳,草场的恢复能力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除此之外,鼠害、虫害、自然灾害没有相应完整的应急措施,导致近年来草场的载畜能力逐渐下降。
2.2畜牧产品的流通和开发滞后。
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方面就是畜业,畜业发展好了才能推动整个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食品及毛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牧区畜牧业在数量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个体产量下降。生产出的畜牧产品没有便捷健全的流通网络,流通速度慢,出栏率低,商品率低,产业单一。现代市场发展更新换代变化快,畜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快捷便利的流通渠道,没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将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缺乏专业人员。
提高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但牧区生活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因待遇等问题不愿留存,导致牧区畜牧养殖新技术更新慢、推广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专项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持。
2.4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牧民虽以畜牧为生,但基本还是靠天养畜,在养殖的过程中轻出栏,重存栏。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没有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及管理方式,无法学习掌握农牧新技术。由于部分牧民还没有脱贫,存在子女辍学养家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牧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历史问题导致的草场分配不均,这部分牧民如果没有企业及政府的帮助扶持,是不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所有这些都是关系到牧民切实利益的问题。
3发展对策
3.1保护草场资源是重中之重。
草原经济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牧区草资源沙化严重,质量逐年下降的现象,牧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草场保护及建设工作。这就要求牧区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制度来制约、处罚破坏草原的滥垦行为。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畜牧工作人员需定期向牧民普及保护草原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培养牧民的保护意识,利用奖励政策使牧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草资源的宝贵以及提高牧草质量所带来的益处。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高牧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畜牧业科技研究所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进高科技人才,研究制定有效的草畜平衡机制,加强毒草除治、虫鼠病害防治、防护林建设以及畜种改良、防疫、完善畜群结构及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提升畜牧产业效益。要制定和完善牧区畜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提高牧民收入。通过国家惠民政策,鼓励和激励牧民保护草资源、发展牧业经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为牧区畜牧业经济建设努力。
3.3绝不能忽视教育。
为提高牧民整体综合素质,相关机构可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开办畜牧技术业余教育培训班,主要教授牧民科学的养殖及管理技术。为了防止牧区儿童因为贫困辍学,政府可制定牧民子女教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对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制定完善的奖励、补助制度。针对学业有成回乡建设的牧区青年,也可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及人才引进制度,鼓励牧民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
3.4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型企业的建立,通过各项优惠措施使得牧民愿意跟随企业的指导,按照市场要求生产畜产品。企业可为牧民建立便捷的收购通道,通过对畜产品的多层次系列加工,提高销售率,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产销一条龙。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牧民的生产风险,减轻牧民的生产压力,还可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快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4小结
目前,虽然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但可喜的是牧区畜牧业正在逐渐进步。在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学会因地制宜,理论实践相结合,发展牧区特色畜牧经济。草原是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护草原,建立有效的草原畜牧平衡机制,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互补,让生态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生息。政府应完善牧区各项政策,加强科技服务工作,完善牧区医疗、教育卫生事业,鼓励并引导牧民为更好的建设牧区畜牧业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巴特尔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一、低碳经济与畜牧业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2010年3月9日,中国致信联合国表示同意《哥本哈根协议》,也标志着世界各经济主体国家都意识到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再一次从幕后走到了人们的视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专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的本质是尽可能地减少CO2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可利用率,并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形式。以此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平衡,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已明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目前,在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必走之路。走低碳经济之路,我们国家会在世界经济博弈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走低碳经济之路,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畜牧业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早在2006年未,联合国粮农组织出了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得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百分之十八,成为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同时,《世界观察》杂志也刊登了一份这样的报告:《牲畜与气候变化》,在报告中,其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的51%,远远超过联全国粮农组织所估算的数值:18%。
我国畜牧业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亦是相当严重,近期,中国国务院新闻公室《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根据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大类普查对象得出的数据中,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以上事实说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污染源调查结果都足以引起我们对畜牧产业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深思,作为畜牧科技工作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众所周知,畜牧业生产、加工、运输等每个环节都涉及“碳足迹”,如家畜家禽饲养需要用水、玉米、豆粕、青粗等饲料;饲料、禽粪污水、畜禽及产品需要运输;畜禽排泄粪污,家畜家禽发生疾病死亡传染病等;畜牧业生产家畜家禽需要建筑畜禽舍;此过程需要钢材、水泥、塑料、木头等建材,这些环节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加能源消耗,从而引起环境的恶化,对低碳经济造成了伤害。
由此可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格局,改进畜禽粪尿排泄物管理实现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发展创新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将成为畜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走之路。
二、我区畜牧业低碳发展对策
(一)畜牧产业科技化
让畜牧业低碳发展,首先是能源的重复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环境再次污染,比如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接加工业,形成一条“绿色能源链”;其次,我区畜牧产业比较分散,科技下乡从我区畜牧科技人员分配上来看,并不现实。但是可以从机制上实现现代化,转变生产方法。用低碳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那就要用现代的手段充分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其次,畜牧业主之间要打造利益共同体,本着低碳经济的原则,相互沟通、配合,达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最后,作为我区畜牧产业的主体人员,我们要充分做好社会服务部分,要着力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成从生产到防疫再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既分工到个人,又把整个系统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条。当然,这其中重中之重是要把公益化防疫保障畜牧业抓到位,力所能及地为广大畜牧业主提供各种服务,确保我区畜牧业低碳高效地发展。
(二)加强防疫
动物防疫不仅仅是有效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展的关键措施,更是低碳经济的有力保障之一。如果动物防疫这一关卡过不去的话,更别谈所谓低碳经济了。我们知道,动物疫情传播得越快,发展得就越多,那么对于我们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于人类自身也是一大威胁。所以,作为畜牧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严把免疫关,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佩带率“四个百分之百”。
与此同时做好各饲养场所、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消毒及综合整治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严把监测关。一旦出现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上报,防止疫情扩散;要强化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监督,确保检疫率达到100%,对于检出病死畜禽及产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畜禽屠宰、经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贩卖、转运、加工、贮藏、销售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的违法行为,确保“放心肉蛋奶”上市。此外严把入境关,勤于巡防公路等交通要道,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查证验物,严格消毒。
(三)推进生态畜牧
生态畜牧指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自由运动的空间和最原始的生态饲料,拒绝各种生物的、化学的添加剂,要把畜牧养殖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与立体种养结合起来,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当然,推进生态畜牧也间接带动我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好的品质能拉动当地的经济效益,提高品牌知名度。对于畜牧从业者来说,有必要把无公害畜禽产品认定认证与畜禽养殖地区奖励、项目建设相结合,引导畜牧业主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推进生态畜牧的宣传,建立良好的畜牧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我区畜牧业低碳发展是畜牧业主与畜牧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兢兢业业地为广大畜牧业主服务,为我区的畜牧经济的低碳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畜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化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品牌战略的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品牌战略在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将畜牧经济的单一化竞争转向质量、品牌等多元化的竞争[1],这一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畜产品的质量提升有着实质性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固发展带来了必要性的保障。
1.2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实施品牌战略,不仅仅是时展的先决性要求,也是畜牧业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实施品牌战略是对畜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畜产品买方市场经济逐渐形成,进而衍生出一种负面局面,即在畜产品卖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其畜产品并没有一定的特色。就其实质性而言,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从根本上对畜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和品牌产品,从根本上培养优良品种的畜产品,进而全面推动特色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2.2实施品牌战略是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可以将小规模饲养户与大规模饲养户联结,还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及完整的物资装备,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及市场化水平,并逐渐形成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基本经营形式。畜牧业经济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之一。
1.2.3实施品牌战略是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畜牧业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于开放性的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则是产品质量的竞争,畜牧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现代化特色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1.2.4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特色畜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品牌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养殖户、畜牧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应尽可能地降低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并充分发挥畜牧产业的优势,从根本上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并最大限度提高畜牧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2发展特色畜牧经济的内涵
2.1发展特色畜牧经济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停滞性,有着相对较窄的领域以及较浅的层次和内涵,但是畜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产业,又是种植业和工业的中轴,特色畜牧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2.2发展特色畜牧经济对农民增收有实质性作用
畜牧产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人均收入呈现增长的趋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约为47%,使农民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2.3发展特色畜牧经济是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
发展特色畜牧经济,能够从根本上将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转向畜牧经济[2],并对畜牧经济的主体地位加以确定,进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推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3特色畜牧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3.1以绿色为基本
目前,制约着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壁垒”,大力发展特色畜牧经济,更应该本着绿色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基本,全面推进畜牧业的绿色生产进程,对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质性的跟踪、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
3.2以基地化为方向
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主要是实现基地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化养殖将绿色畜产品的生产有效实现的同时对于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特色畜牧经济应该本着科学的眼光,以基地化为方向,及时关注优惠政策,扩大畜牧业规模,形成科学化养殖、管理、经营的格局,从根本上全面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3.3顺应时代产业化的规律
特色畜牧经济的发展更应该立足于当前,从时展的方向出发,从畜牧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出发,并与其它产业经济结构相结合,实现各产业链条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
3.4本着服务的理念
建立相关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着重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管理、规范饲养的规程及加工工艺。同时本着人才服务的理念和科技服务的原则,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综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及时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4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特色畜牧经济的具体措施
4.1提高畜产品质量,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畜牧经济,就要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并将畜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根本上为现代化畜牧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源保证,同时着重加强特色商品畜禽基地建设及畜牧产业的经营扶持,尽可能地实现集中规模化生产,从根本上形成畜牧优势产品生产群,全面推动特色畜牧经济的发展[3]。
4.2提高畜牧产业综合生产水平,加快畜产品科技生产步伐
大力发展特色畜牧经济和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提高畜牧产业综合生产水平,并加快畜产品科技生产的步伐,本着科学工业的理念,不断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为抢占现代化市场提供先决条件;提高畜产品生产的规模,做好畜产品安全工作。
4.3加强动物疫病及畜产品的安全控制,发展无公害畜产品
要加大政府的依法治牧力度,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以及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并建立一定的疫病畜禽产品保护区,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畜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