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训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训教学论文

篇1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师制”项目教学为增强网络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利用卓越工程师的体制,结合校内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工程项目,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软件企业工程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发。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将传统的课件教学改革为结合科研项目的案例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以企业网的安全为主线,将院内科研项目或者企业提供的系统案例分解成相关的模块,融入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的方式将教材的章节内容划分为模块,每节课围绕2~3个实际案例展开。要采用“导师制”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接触校外企业,从中获取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及专业水平。

“虚拟企业”平台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加强实训过程的企业化,积极推行“虚拟企业”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实训项目后即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员工的目标进行培养,他们为虚拟网络企业命名,并以成熟的网络安全项目产品为研制目标。实训室为学生搭建企业平台,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推进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按照企业的模式“分角色”实施教学。表1所示的网络安全项目开发组包括12~15人。学生被划分为项目经理、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规划人员、项目调度人员、安全审计工程师、文档编写人员和安全测试人员,展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一体化场景教学设计我们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引进企业的项目开发模式,采用项目管理机制,设计出工作场景式教学环境,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采用榜样式、“教学做”一体化、行为导向项目教学、小组协作教学等方法,为学生示范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详细讲解技术细节,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熟练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项目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培养其职业素质。

篇2

2、备学生。作为一个剧目实训课教师,首先要考虑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她们的思想状况、专业技能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等。学生们的艺术天分是有差异的,教学中反映出领悟能力、掌握速度、体现程度等等的不同;作为戏曲专业学生先天优越的条件是相对的;十全十美的先天条件,几乎是没有的。艺术素质、艺术才能大部分都是后天的,可塑性很大,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潜力就越大,但潜力不等于能力。只有通过后天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努力,方可使潜力转化为实际有效的能力。戏曲剧目实训教师站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尤其需要具有选拔艺术人才的特殊眼光,和培养艺术人才的正确观念及科学的训练方法。

3、备教法:剧目实训课都是小课堂教学,一对一指导,准确到位的示范在教学初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唱、念、做、打的示范都要准确到位,一招一式,横平竖直,例如眼睛怎么运用、面部肌肉的正确运用,正确的气息运用,什么时候吸气、吸到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张嘴发声,口型是什么形状,舌头什么形状,什么时候往外呼气,哪个字用唇音,哪个字是齿音、声音怎么控制,哪个字用到头腔共鸣,哪个字用鼻腔共鸣,还有手势从什么位置起,中间经过哪里,最后落点在哪里,身体的协调等等一系列的小细节都非常重要,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切身体会戏曲程式和虚拟动作的感觉,掌握连贯动作的要领,把握动作的分寸感和动作的规范,要语言表述清楚。虽然有的学生一时还做不到位,但应知道正确的该是什么样的。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练习,使学生既懂得唱重在抒情、念贵在达意、做善能传神、打讲求逼真的基本原理及舞台效应,又能初步掌握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矩、步为根的形体规范法则和具体要领。

二、优化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境界,课堂节奏的准确把握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愉悦的感受,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剧目实训课教学的课堂节奏是做好剧目实训课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

1、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在戏曲艺术教学过程中,剧目实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情况应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机智才能达到。

2、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征服学生。

3、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在课堂上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不断感受到同学的欣赏,会越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学应变化一下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的东西,以活泼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学会教学内容,表现得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然,节奏控制预设的方案再周密,也赶不上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做好剧目实训课教育教学的关键

1、善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一堂精彩的戏曲剧目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戏曲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及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综合性,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以讲述跟欣赏剧目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人物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多角度的切入学习可让戏曲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活泼多样。

篇3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实训课程,通过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国际进出口贸易流程的基础上,熟悉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与流转,实现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目标.而说课是基于授课教师在事先准备好说课内容、说课设计和说课方法的基础上,向评委或专家解说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既是授课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梳理总结,也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考[1],有助于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也是教师职业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属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的基础上,一般于第六学期集中开设该课程,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正式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1.1.2课程地位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单证、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货币银行学、国际货运等课程的基础上展开实训,作为一门后续课程,需要实现对以往课程的总结与梳理,使得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体会.1.1.3课程联系该课程的特色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实训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能抓住国际贸易流程的内在联系,发现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使得学生能够纵观国际贸易流程的全局、高瞻远瞩,预见国际贸易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促使每一笔进出易的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实训过程能否顺利开展,而实训课程过程中获得的与国际贸易中备货、保险、运输、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经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总之,国际贸易的系列理论课程为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提供了科学指导,而实训的过程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1.2能力目标

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2014年下降7%.面对全球更加严峻复杂的贸易形势,对外贸易在全球市场中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对国际贸易就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政策与法令、惯例,熟知国际贸易流程、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沟通协作经验等.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综合业务程序的应用能力,还要具备单证缮制的能力.

1.3素质目标

首先,单证制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及时结汇,因此实训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单证制作要依据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令政策以及合同的具体要求,同时交易方对单证提出的各种特殊要求也要满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的素质,体会到国际贸易的工作既有国际标准化的一面,又有地区特殊性的一面.最后,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单证种类繁多,而实训课程时间有限,只能教给大家常用的、典型的单证,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的单证需要学生具备灵活应对的素质.

2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2.1实训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室条件即仿真物理沙盘、教学软件和实训室全真模拟的企业经营环境[3],实现学生、教师和国际贸易岗位专业人员的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思考总结,实现教学、科研的相结合;在校期间的认知实训和专业实训要与毕业实习层层递进,为毕业实习提供实践基础.实训的内容应体现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体现“三结合、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

2.2课程内容

2.2.1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国际贸易的综合业务程序一般分为三大阶段: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合同订立阶段、合同履行阶段[4].熟悉合同履行阶段的备货、保险、运输、报检、报关、结汇、退税等专业知识.具体综合业务程序如下图1:2.2.2国际贸易单证缮制在掌握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的基础上,正确、及时的缮制相应程序的单证.培养学生的单证缮制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上图1.

2.3实训重点难点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第一个教学重点即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单证、国际金融等多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全程有综合的理解;第二个教学重点即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单证制作过程中既要符合信用证、合同的要求,也要满足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令要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国际贸易单证缮制的技巧以及如何实现单证在国际贸易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流转;第二个教学难点即及时掌握国际贸易惯例、法令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更新.比如我国海关总署2008年第52号公告对报关单的填制规定了最新的要求,对“合同协议号”、“申报单位”、“运输方式”等相关栏目的填制要求做了调整,在实训过程中应按照最新规定缮制.

3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重点,突破实训过程的教学难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设计

首先,通过与应届毕业生的交流,了解其在工作中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诉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求设置了课程的知识目标,使得课程所授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其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了课程的能力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兼顾知识与能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相长、求实与创新并重.

3.2课堂内容设计

3.2.1课时安排.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一共18课时,教学中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3.2.2课前准备.准备一套空白的单证模板和教学案例,并对班级学生按照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当事人进行角色分配,使学生分别承担出口商、进口商、通知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检验机构、海关、进口商、开证行等角色.3.2.3课中理论讲授.对国际贸易的综合业务流程简单介绍,对相应流程总涉及到单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对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进行简单解读.3.2.4课中实践操作.根据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进行单证的缮制并实现单证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流转.3.2.5课后考核.对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形成的单证成果进行考核.

3.3课堂组织及管理设计

对实践操作环节的具体组织管理设计如下:3.3.1案例导入.充分利用教材案例、教学软件中的案例,采用情景法使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中的各方当事人充分了解所引入的案例.3.3.2分配任务.按照课前对角色的分配,要求学生充分领悟自己在该案例中所扮演的当事人.3.3.3角色体验.学生在了解自己扮演的当事人的基础上,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与各方当事人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出口商开始通过邮件、广告等各种方式积极推广产品.3.3.4制作单证与流转.根据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的进展情况,及时缮制相应的单证并实现单据根据流程实现在当事人之间的流转.比如,在出口商与进口商完成了发盘、询盘、还盘、接受的基础上,进出口双方开始积极准备签订销售合同,并且在双方充分沟通基础上互相签字盖章.3.3.4总结提炼.对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完成进展实时监督并考核,对学生制作的单证进行技巧指导与考核.

3.4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核首先要实现学生互评与自评的相结合.比如在交易磋商阶段,进口商可以根据出口商发盘函电写作的水准来决定是否与其达成合作意向;比如在出口商结汇议付阶段,议付行对单据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现出口商单据与单据之间、单据与信用证之间、单据与实际出口货物之间存在不符点,可以拒绝议付.其次,课程考核应体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相结合.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相互沟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的纸质单证成果应进行及时的批改与反馈,指出错误所在并监督其进行修改.

4教学反思

4.1学生学习反思

4.1.1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英语基础和理论基础差,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全英文的单据难以完全理解,对一些专业术语记忆模糊.第二,学生在制作单证过程中缺乏自信,喜欢用铅笔填写单据并且填写过程中交头接耳.4.1.2解决措施.第一,从大一开始教师应强调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重要性,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充分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相信能利用以往的理论知识在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缮制一整套正确、完整的国际贸易单证.

4.2教师教学反思

4.2.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模式化教学.国际贸易业务程序中涉及的国际贸易单证的种类繁多,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只涉及常用的纸质单证,比如海关发票、领事发票、海运单、预约保单等单据涉及较少.第二,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缺少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践经验,只能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实的心得体会.第三,信息化水平低.随着跨境电商和互联网的发展,单据的信息化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实现,改变了传统贸易的方式,而教学中依旧以纸质制单为主.4.2.2解决措施第一,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学院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增加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调研,将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反馈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课程内容中.第二,双师建设.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深自身对理论知识和综合业务程序的理解和把握,把握在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使自己满足双师要求.第三,以赛促学.从完成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训任务的学生中,选拔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参赛过程中通过与其他院校的竞争,发现知识的匮乏处,比如:市场调研方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外报价核算、制定商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商品展销会、新产品会等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检验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掌握程度.将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实际应用需求不断地反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来,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5总结文章以说课的形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展开论述.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对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革,同时,应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作者:刘凡 刘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榕.以说课形式探讨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4-16.

篇4

(一)从培养模式来看

日语人才培养没有突破传统的知识型、研究型的固有模式,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简单地说,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既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商务技能的人才。而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日语语法、读解等技能上具有较强优势,属于研究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在口语及商务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从人才的层次结构来看

也不够合理,主要是日语能力两级分化严重,高、低端人才严重匮乏,中端人才太多,特别是这些中端人才既达不到大型公司企业的人才实用条件,又不愿低就,从而导致在日语人才紧缺的同时,半数毕业生不能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每年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有90万,其中40万人从事与日语无关的职业,出现日语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矛盾现象。

(三)从人才的综合素质来看

目前多数日语人才的行业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服务意识,综合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普遍偏低,难于适应行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人员在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十分薄弱,急需加强。

主要表现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上完全不能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日语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质量已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要求,鉴于此,为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日语人才,我们认为以就业方向和技能为核心,构建并实施具有我院特点的应用日语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既是十分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二、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设计原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企业更青睐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身心、良好实践能力、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依靠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仅限于理论性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传统教材、师资队伍是很难实现的。为解决此难题,教育部专门就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出台2006年第16号文件,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诠释了高职在未来将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更加明确地提出高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光明之途。我院正是在领会教育部文件核心精神,并结合对日贸易行业的特点、行业的需求精确仔细的分析,逐渐认识到只有面向企业需求,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内构建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实训基地,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才能与工作岗位相接轨,才能开拓学生就业的光明之路。

为此,我院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明确了一种崭新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之路”,希望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由“让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到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为重要,如今在这一崭新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中,合格的应用日语人才必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1.娴熟的日语口语沟通能力;2.具有良好的日本文化、企业文化修养;3.较好的商务背景与行业知识;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应用型日语人才必将能够适应与满足对日贸易行业的蓬勃发展与行业需求。

三、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

完善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只有设计原理是不行的,如果缺乏实施策略,再好的设计原理也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的考虑,也只有知行合一,成功的商务日语人才会指日可待。

(一)考虑实行“一主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

所谓“一体两翼”,就是考虑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如下图)。“一主”就是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集中社会实践不少于两次,时间不少于4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两翼”一是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现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敬业爱岗、一丝不苟、讲究效率和效益、追求卓越、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素质都将在这里得到培养,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将在这里得到训导;另一翼则是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即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关实用的口语等级、日语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学校正在考虑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顶岗实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我院正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接收商务日语学生实习的制度,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开始走入社会进行顶岗工作实习的阶段。一方面学生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派实习老师进行管理和教导,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与适应社会,明白社会对日语人才的知识需求,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变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运用能力,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2.校内外实训

篇5

1、实训教学岗位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以仿真软件为主,真实性不够,没有根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2、由于专业岗位的特殊性,企业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学生参与企业真实工作的机会较少,实现校企合作的难度大。

3、实训课程的使用教材实质上成为专业主干课的配套练习题,应用性内容相对缺乏,适合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4、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较为简单,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改革理念及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探索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的实训教材,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形成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完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最终形成基于校企联动、项目运作的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企业多方面岗位能力、满足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

改革的内容

(一)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为其业务分部。校内会计实训中心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力途径之一,但校内的仿真实训还不能够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学生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尚未“亲密接触”,学校要走出去,为财会类学生拓展实习实训的空间,因此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成为拓展学生实习空间的首选。我院与当地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学校成为其业务分部,教师可以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可成为其兼职业务员,事务所成为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教育的需要,选派单位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展教学或讲座活动,接受学校派出的若干学生来企业进行为期时间不等的实习;在不损害事务所利益的情况下,为学校师生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便利;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指定专门人员对学校所派学生进行指导,或为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便利;帮助毕业实习的学生制(修)订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以项目式运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围绕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结合学生项目分组,完成不同类型企业项目式运作训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联动的方式主要有:

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成为我院的财会类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调查,根据专业调查及专家意见反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的比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原来的40%调整到现在的50%,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来我院开展讲座活动,增加学生对会计职业生涯的认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成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利用其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案例承担教学任务。如2011年11月23日邀请温州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赵黎明老师对学生进行关于温州服务业真账实践操作的培训。

3、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兼职业务员或企业财务部的员工。目前项目组成员和实训课教师团队中已经有多人到事务所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四方“多赢”,即学校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在校企合作中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变“纸上谈兵”为实战;学生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便于毕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会计师事务所分享了学校资源优势,有利于自身加快发展。

(三)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考核评价学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实现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以会计业务链为主线,工作任务为节点,根据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在实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式运作模式,对学生按项目分组,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以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为训练载体,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项目运作的实训教学,学生按项目分组,打破了传统实训同时、同地、同内容的限制,增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接近职业环境氛围,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篇6

二、完善师资配备

要有计划的增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招收“既懂语言教学又懂商务知识的人才来从事商务教学和建设”。接纳具有教师资格和其他技术资格的“双师型”人才,来到学校任教,这样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又有商务等其他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以及实训的过程中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将自己的商务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学生实训过程中,能够更贴合实际的模拟商务情景,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商务活动英语要求所需的技巧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强有力的职业竞争力,帮助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模拟实训教学

商务英语的学习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比如商务活动接待用语、商务谈判技巧、会议现场口译等,如果仅仅通过空洞的语言教学,学生很难建立起商务英语活动的轮廓,往往事倍功半。应该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退居次席,由一个教学者转化成引导者,将商务英语教学模拟到商务活动之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中由教师把学生随机组成3-5人的小组,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依据商务活动的情景设置业务交往和活动情节,让学生自由挑选角色即兴发挥,利用商务活动的环节,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锻炼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掌握必要的商务礼仪和商务技巧。

篇7

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3)实训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训课所需要的操作任务书、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

(4)安全预控准备: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按实训操作要求,做好危险点的预控、应急处理的预案等。

1.2实训组织

(1)根据实训设备的总数和学员人数,兼顾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工位等因素。每个工位安排2—4人,以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2)分析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现状、工作经验等情况,现场进行搭配分组,并且选取技能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积极调动每个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学,取长补

短。

(3)做好实训现场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队形及安全观看位置,根据实训需要做好资料、耗材、测量仪表、使用工器具等分配工作。

(4)检查学员着装等是否符合实训现场安全要求,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说明实训现场和工作现场的不同点,强调实训纪律。

1.3实训操作过程的讲解与演示

(1)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

(2)讲解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演示工器具的操作规范及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讲解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准执行要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工艺、流程标准要符合规范。②实训演示要做到动作规范、

正确、清晰、合理、详细、具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注意提醒,防止形成不良的操作习惯。③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实训操作的顺序及每步的操作目的、实施方法、制作技巧

、工艺质量标准、危险点所在等,强调顺序错误或缺少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对关键操作步骤的技能和技巧作重点演示、重复演示。④注意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安全措施。引

导学员在实训中树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1.4做好巡回指导,规范学员操作

这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明确职责,独立操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帮助学员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学员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

(1)安全指导要全面: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2)操作指导要到位:应用关键过程跟踪法、关键点跟踪法等,检查和指导学员的操作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质量指导要规范:检查学员完成操作的质量。

(4)应急指导要及时:在实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确保实训质量。在巡回指导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培训中,对待学

员要用心、细心,教学指导要耐心,有信心。眼到。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的掌控等。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员操

作过程的正确、规范。腿到。巡回检查多走动,观察学员的站姿、操作姿势、操作步骤、动作规范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口到。针对学员操作中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细

致地讲解,使学员明白操作失误的原因,掌握解决处理的方法。手到。巡视指导中,培训老师要勤动手,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演示。保证学员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熟练这一过程,掌

握技能操作要领。根据学员在训练时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员出现普遍性问题,把全班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学员出现

的个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1.5做好实训点评、总结工作

(1)强调培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印象。

(2)对学员的实训操作过程、工艺、规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观摩,倡导大家交流实训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3)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并做好实训总结。

2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不同培训方向、工种、项目的实训教学,根据其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工艺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区别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2.1工程工艺类

在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架设、计量装置安装项目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演示法。①从实际观察着手:观看实物、图片、教学录像等,加强感性认识。②用操作流程引导:详细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规范等,强化理性实践。③基本技能反复练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地进行,静心多练,不能急于求成。④工艺细节讲窍门:在实训中,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⑤应严格执行标准:实训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要求。

(2)比较法。参照优秀示范案例,通过求异比较查找偏差,进行实训操作点评,及时发现纠正习惯性错误行为。(3)角色扮演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协同作用,观察别人好的做

法、技巧,学习优秀学员的技能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动脑筋,取长补短,协调互助,共同进步。

2.2运行、操作类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多功能电能表抄读等项目培训中多使用此法。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仿真实训。现场仿真操作,按照操作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前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预控等。严格按照操作实训要求完成。观察排查现场预设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排

除干扰,准确判断问题、故障所在,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2)案例分析。参照实际案例,现场实施仿真训练,对学员进行分组,设计不同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注重现场操作步骤练习,不仅需要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分析处理。强调重点环节,反复讲授,注

重交流研讨,提高培训效果。

2.3设备检修类演示法。熟悉需检修设备装置的特点、型号、安装作业要求等。严格按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分析数据、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明确每一步的工作内

容及注意事项,明确各部件的安装标准及验收规范,明确工作结束后的清场要求与手续办理,要严格规范关键工艺的指导,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排除故障类

(1)排除法。观察故障现象,比对正常状态,发现信息变化,参照显示屏的报警、运行信号的异常、后台信号与运行信号的联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注意观察其他的相关现象,以便缩小造成故障原

因的排查范围,观察应准确全面。

(2)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心中有数。依据:设备、装置说明书,逻辑框图、二次回路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一次系统图、配电网络图、管理系统图等,梳理分析故障。

篇8

如果会计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联系不密切,整体安排不周全、系统性差,难以及时进行实训,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很多中专学校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只是单单停留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上。

(2)教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实践经验不足

“双师型”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缺乏实践实操经验,重理论轻实训,再加上会计教材的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必然上课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教师以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工作为主,出外培训机会少,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实践知识更新慢。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刚毕业就走上了讲台,更是缺乏实践。

(3)教材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中专会计教学沿用的教材理论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一般只可以通过字面来揣摩。比如在学习长期投资等会计账务处理内容时,由于账务处理过程牵涉内容过多,总分类账下又细分明细账,学生学习时经常水过鸭背,没有真正弄清知识点的含义,更没有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积极性不高。

(4)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校内实训环节与实践差距大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学生到单位财务部门实习,只能参加一些辅助工作,如帮助会计人员进行一些明细账登记或账目核对工作,很难了解企业一整套会计核算流程。

二、如何开展实训教学

(1)建设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

虽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一味灌输会计理论,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短期内学有所成,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是必须的,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的动手操作能力。中专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有限,毕业前花部分时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不太现实。因此,建立多功能、仿真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系统、规范实习场所是很有必要的。把企业搬到学校来,把企业的业务活动浓缩到实训中,开展直观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比较真实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用品,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独立操作,对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2)实训资料要做到真实充分

为了使得学生实训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尽可能在实训过程中模拟实际,这也就要求实训资料要做到真实充分。实训时,内容安排要尽心筹划,准备的模拟实训资料充分、完整。并且根据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及会计教学内容,提供包括经济业务资料和学生实习用品资料所需要的模拟实习材料。尽可能让学生接近实际,采用真实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实践。

(3)将会计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

根据会计行业标准,适时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会计专业要形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校在安排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候,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到35%-40%的比例。因为很明显的是,实训实践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4)安排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负责实训工作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际的实践中要是不接触真正的会计主体,根本无法体会会计技能的特点,传统的校内实践就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效果。会计实训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安排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负责实训工作,手把手地教,这样学生的基础才够扎实,带出来的学生才会更能融入社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篇9

近年来,根据社会热点与行业动态,我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了适当调整,改变过去部分学生选修老年护理课的方式,将老年护理列为必修课。

1.2理实合理分配,递进式开展老年护理实训

在调整理论教学计划的同时,更加注重老年护理实训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在老年护理课程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上,我校将老年护理教材与护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实行“养老机构见习—校内外实训—养老机构顶岗实习”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突出技能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3纳入中医养生,契合老人所思所想

1.3.1慢病调养,穴位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非常适合老年人慢性病的调养。通过强化学生中医保健技术训练,如穴位按摩、耳穴疗法、穴位注射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养生保健的迫切需求,使祖国医学得以传承和发扬,符合《中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11—2015年)》中加强中医护理的要求。

1.3.2药食同源,养生简便

专家指出,中医药对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有独到之处。以传统医学之药食同源理念,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技能训练效果,使学生乐于承担老年护理工作,能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渗入日常老年护理工作之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可。

2校内外联合,强化技能

2.1校内实训,练技能提素质

2.1.1建立校内老年护理实训室,理实一体多元教学

我校以现代养老服务理念为基础,根据老年护理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建设并不断完善符合实用性、适用性原则的老年护理实训室(模拟老年病房),以提高校内实训效果,落实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训室内配备各种老年人专用的生活和康复锻炼设备,综合利用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小讲课、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1.2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体验身心老化

借助现代化设备———高级着装式老年行动模拟装置,使学生亲历老年期变化,突破因年龄跨度大而产生的理解困难,即体验式教学,这对于年轻健康的学生学习老年护理课程有着特殊作用。(1)行为体验:让学生置身于校内模拟老年病房中,引导其感受与普通病房的共性及差异。在此基础上,让其穿上着装式老年行动模拟服或老年偏瘫模拟服,真实体验老化或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的行动不便以及日常生活障碍。学生体验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实训成果。(2)内心体验:角色体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体验报告(实训日记),鼓励学生内省,在实训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及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实训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这样的体验和思考,不少学生不仅老年护理技能得到了明显强化,而且老年护理服务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2校企合作,知感恩悟需求

2.2.1了解行业现状,提升职业价值感

第一学年末,安排全体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选择老年公寓、医院老年病区、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或场所,初步接触各种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调查养老服务现状和老年人身心需求,亲身感受老年护理事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养老形势的紧迫性,从而提升其职业价值感,激发学生爱老、敬老的内驱力和学习老年护理知识技能的动机。

2.2.2主动走上岗位,获得专业成就感

第二学年,在护理专业开设老年护理课程,选拔有实践经验的护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集体备课,统一制订授课计划和实训计划。我校团委与市义工委、养老机构合作,根据老年护理授课计划合理安排校外老年护理实训,共同实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实训重点定位于关爱、护理低能、失能老人,让学生以志愿者身份与老人一对一结对,定期去养老机构开展以生活照护、交流谈心、环境卫生改善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教师现场指导,学生每次服务后记录收获与体会,从付出中获得认可。

2.2.3推行工学结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第三学年,依托我校老年护理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全体学生有计划、分批进入养老机构实习,开展老年护理工学结合,使学生真实体验就业岗位,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老年护理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为就业做好准备。我校以本地区级老年颐养中心为校企合作重点区域,成立老年护理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师资互派和双向挂职锻炼,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共同培养、培训实用型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在该基地实习8周后,学生对老年护理的认知发生了巨大转变,培养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我校即将与全省各地的养老机构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并尝试逐步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就业开辟更多途径。

3创新评价体系,循环反馈实训效果

以浙江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为引领,我校对老年护理实训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由单一评价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评价模式,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

3.1关注过程,促进教学相长重新编印

校内实训手册,要求学生将实训过程中重点环节的内心感受写成书面报告,教师审阅后按标准给予相应分值。将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树立榜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教师还可以学生感悟作为教学改进切入点,找到素质教育突破口,将正能量注入学生内心,达到教学相长。

3.2素质养成,态度技能并重改革

实训考核重技能操作的传统,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作出评价,侧重对实训过程的观察、记录、反思。态度与技能考核各占50%,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合作和互助精神。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主体和参与者,无形中提升了职业素养。

篇10

二、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方法

三位一体的实训方式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训,但要保证实训质量和效果就仍需在主训、助训和自训中的有效组织、监督和指导。我们采取了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教学方法。

1.演示。演示分为主训演示、助训演示、自训演示。主训演示由主训教师进行,经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成案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选取对应能力要点的代表案例,通过讲述、声像播放演示,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在成功的案例演示中,领悟、确认能力实训目标,在参照与仿照中建立能力样式,并形成样式努力;二是教师预设性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教师预先设定相应情境,提出情境性能力实训课题,现场进行演示以及精要性讲解说明,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受到启发与指导,从而参照或仿照进行;三是学生在自训过程中进行的预设性演示,即学生根据主训教师预留课题,利用声像摄录系统录制的自训课件,由主训教师在主训课上演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接受实训。助训演示,由助训教师进行。助训演示分为预设性演示与学生现场演示。预设性演示以学生自训的成果为主进行加工制作,由助训老师按课题需要及主训要求进行演示讲解,选择性在其中,代表性也在其中。现场演示,即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训演示,由学生根据主助训教师所留课题,在自训过程中进行,学生间互相演示,互相纠正,自训教师予以组织和必要指导。

2.讨论。讨论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训课题进行讨论,就如何演示导论,就演示情况讨论,对点评及反馈情况进行讨论,要发言,要写提纲,讨论中有分析、有说明、有论证、有技巧等,并要求学生以演示助讨论。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能力的综合实训与展示。

3.点评。点评,即对演示及讨论做出评论,点评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学生间互评。点评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必须按照实训课题主题进行点评。

篇11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篇12

1.主动外置

主动外置就是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由校方派出代表,与当地正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以及学生外置到企业中,共同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并建立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机制。

2.耦合互动

耦合互动开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冠名学院,并在学校内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可根据学校专业特长、企业主营业务,设置相关专业,并配备师资以及实训设备,编写相应教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并在招聘方面有限考虑合作学校的毕业生。

②学校与校企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学校设置专业,配备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企业实体服务中心,定期由企业优质人才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③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教育与实训计划,企业专家以及学院教师共同商讨,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聘请企业专家任职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骨干,参与审定教学计划。

3.合一共鸣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校内开展授课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其次,由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学基地包括厂房与教室,专门用于完成实训教学活动。同时,企业有义务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与学校共同培养训练学生。另外,学校教师可前往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实践,增加自身实践经历,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为企业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企业要向实训学生支付相应的酬劳以及其他待遇,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在企业有招聘需求时,有限考虑合作学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

二、实施“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主要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之前的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相关经验,在“八五”“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最终取得不错反响。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期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有专家学者提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适合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学知识较为高深,工学结合并不利于学生钻研高深学问。另外,企业对这一类型的合作模式普遍兴趣不高,学校处于弱势地位,比较被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时,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势必会减少,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积累理论知识。

2.新时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路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人才。传统的教学过于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与教学、科研类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自身从传统、封闭的高校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并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理论知识,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专业节能,理论实践两不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