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系本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学系本科论文

篇1

2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实习手册》、《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中,对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中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在《药学专业实习手册》中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和要求、请假制度等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3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的实习基地密切相关。我院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刚开始的几年内,实习基地以省内外的药检所为主,实习内容主要为药品检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省内的地市级药检所,在实习期间,检验任务少,学生实际参与动手的机会少,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主的实习基地,并与20余家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门类齐全;同时拥有一批学历较高,科研经验丰富,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4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学生实习的兼职带教老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老师带教,而且要求每位老师的带教学生不能超过5人,以保证带教效果;带教老师至少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应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掌握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了解、熟悉有关资料,并作好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兼职老师聘任制度,兼职老师根据其相应职称,由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聘期为3年,学院现在共聘任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0%。根据兼职老师带教情况,按照25%的比例每年评选先进带教老师,对先进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实习质量和积累带教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

5.1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基地科研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过程的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均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实习成本较高,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生活条件不同,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实习基地生活条件等因素,开展细致的工作,做到学生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分配完成后,要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一次学生实习的动员会议,对学生实习进行引导和教育,说明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失误,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5.2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院、系领导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专业教师要了解这个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内容、进度以及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征求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学生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汇报会,要求各实习小组写出总结,和带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改进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篇2

1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内在动力缺乏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够。①认为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业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想也不愿去做,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②认为毕业论文主要是老师做,和自己关系不是很大。③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对找工作和考研没有直接影响,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④在经历十几年应试教育后,很多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抄袭等,在毕业论文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派上了用场。认为答辩前只需搜索、复制、粘贴就可大功告成。

1.2基础不扎实,准备不充分

1.3制度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1.4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相冲突,投入精力不足

1.5教师把关不严,失察失误

2措施

2.1正确认识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2.1.1完成毕业论文,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1.2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教学相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也会带来帮助。

2.1.3毕业论文也能检验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系、科研质量体系的真实性和信誉度,是留给学校的一份宝贵财富。通过毕业论文向学校交上一份教学成果的答卷,为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提供宝贵的信息和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学校可以筛选这些信息,为教学科研服务。

2.2注重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加强基础训练

2.3严格制订毕业实习有关制度,加强系(部、院)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配合,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2.3.1制定符合药学实习教学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为保证有效的实习管理,需要制订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如实习文件汇编、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实习基地资料、实习生情况资料,便于指导和解决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保障实习顺利进行。

2.3.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保障信息畅通,保证实习效果。

2.3.3加强对实习基地的评估。要成立评估小组,采取巡视检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以掌握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

2.4合理分配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毕业设计进程计划作适当的机动调整。比如允许学生从毕业实习开始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让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开始做毕业设计等等。这样的做法配之以务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就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为毕业生求职、考研提供必要的机动时间,同时又可以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必要的时间保证[2]。

2.5抓好关键点

2.5.1把好选题关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能否按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保证其质量,以及在毕业论文中能否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等问题。毕业论文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可行性。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要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5.2把好设计关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论文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必须明确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问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3] 。

2.5.3把好指导关

2.5.4把好数据关

2.5.5把好审阅关

3讨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论文的质量优劣是对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的一次综合评估,是对教师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措施,抓好毕业论文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就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药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3

髙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 作和进行相关技能的基本训练,是完成学位认定的 必需环节[1]。近年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 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呈下降趋势,毕业论文的实施 和审核难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行业和企业也难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水平,进行人才的 选择和评价,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了专 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需要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调查和走访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 会等方法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1.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不足对毕业论文的选

 

题类型进行调查,90%的毕业论文均为实验性类 型,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设计实验条件,开展实验研 究,研究内容多为基础性研究,而调查报告、实践研 究、案例分析等类型的毕业论文只占10%[2_3]。从课 题来源看,指导教师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选题占 91%,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为7%,自选课题仅占 2%,课题来源、类型相对单一影响了学生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试验研究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学生主观 上希望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试 验工作,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有更大的自主 性,但是由于知识背景、实践经历和创新思维培养 上还有诸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自主选题感到困 惑,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有实践意义和科学价 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短,对学 生的引导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 影响因素。

 

1.2毕业论文执行过程中外界环境干扰毕业论

 

文和毕业实习开始的时间为第7学期中旬和第8 学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面临着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和兽医资格证考试等一系列关系到毕业后 进一步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考试内容,学生很难把 精力集中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上来。尤 其是部分毕业论文的依托单位为企业,学生进人企 业后,更多的是进行岗前的培训为毕业后的就业做 准备,而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所需的投人时间、精力 和条件在实习期间也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学生即 使在主观上希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人来完成毕 业论文,但考试准备、面试奔波、参加招聘会和进行 岗前培训等客观存在面前,使得学生在就业和发展 的巨大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深入开展毕业 论文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导致毕业论文的工作量、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学校的预期相差较大,因此 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1.3毕业论文评价过于宽泛毕业论文是反映学 生对学习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授予学位的 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在对毕业论文进行评价时,很少 或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在答辩时没 有获得答辩委员会的认可,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 因此造成学生越来越忽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通过 近5年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调查数据表明w],毕业论文答辩首次通过率高达99.5%。而毕业论文成 绩的核定也远高于学校的预期设定,优良率高达 87%。这些数据表明,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 量的评价上,评价的标准虽然很严格,但评委进行 考核时评价的尺度较为宽泛,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等评价指标界限的执行过于模糊,导致 成绩分布不能体现为正态分布,峰值偏向于高分, 不能够体现出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1.4毕业论文作用趋于功利在很多学生的概念 中,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与实验课、理论课没什么区 别,都是在本科4年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被动的考核 环节,通过就是目标,对做什么内容,选择什么类型 题目,并没有更多的思考,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自主研究。部分学生由于面临找工作等问 题,常常要求指导教师不要给较大工作量的题目, 只要能够通过答辩就行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毕业 论文的选题和他工作关联性小,用不上,不愿意承 担毕业论文研究实验工作。由于带有功利性的选题 目的,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高等教育一个综合性的 培养,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环节的效用性打了折扣。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以个性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性化教育

 

突出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提供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 环境,在培养目标上更侧重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个性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 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 计、开展、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提升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方向,为 个性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动物药学专业的学生 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药学方面:药物 治疗效果的连续监测、进行处方分析、关注药品可 能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等研究;②制 剂研究:优化制剂处方,摸索含量的测定,优化制剂 工艺参数,对中药的使用和开发进行基础性研究 等;③其他方面:宠物疾病的诊疗与用药分析、动物 组织病理切片及观察,动物中毒生理应激反应等。

 

在选题类型方面要允许学生除进行试验研究 性论文外,还可以选择工艺设计、调查报告、诊断分 析等多种论文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论文的科学性、 创新性和工作量,形式不要限制过严。

 

2.2以校企合作提高课题的效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进行校企合作,在经过 3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在第7学 期和第8学期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第8学期既是学生与企业开展密切联系的时期,也 是开始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时期,而对于部分 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而言,最后一年 的实践学生都将在企业进行培训,该种模式必将与 毕业论文产生冲突。在这种形式下,要积极利用学 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与生产全面展开接触, 在生产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的 企业配备了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借助企业和学校的 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市场调研,实现以 企业为主导,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设定毕业 论文选题,在完成企业培训任务的同时,实施毕业 论文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在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时,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环节,对其成果进 行评述,根据成果内容决定是否采纳并实施。通过 该种方式增强了毕业论文的效用性,与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论文的成果能够在工作中 得到具体应用,并为其将来在企业职场发展提供了 科技支撑。

 

2.3以学期延伸拓展实施的时效性毕业论文选

 

篇4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篇5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自1999年我国独立学院在江浙沪地区设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独立学院近500多所。独立学院的创办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 学科专业特点、学生特点、 地方经济的实际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医学院作为一个科研教学型大学,其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创办于199年8月,是我国第一批在医科类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依托母体温州医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如何制定适合仁济学院学生培养体系的课程负责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完善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笔者参照兄弟院校独立学院课程负责制方案,结合本校仁济学院药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对医科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进行了探讨。

一、公办和独立学院药学课程体系的差异及对策

温州医学院公办和仁济学生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前者旨在培养成为创新与应用兼并型人才,后者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仁济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指导。2008年以前仁济学院药学系直接套用的公办教学平台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并不完全适合仁济学院的培养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长期教学规划,课程建设明显滞后,限制教学水平的良好发挥。

通过对公办和独立学院的分析,我们认为两者药学课程体系应该有所差异:

(1)由于独立院校本科生理论基础没有重点本科扎实,操作技能不如职高、 专科学生熟练,而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往往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使得在企业里稳定性差,发展升迁也较难;因此针对独立院校本科生的药学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偏重实用性。根据学院药学系06~08届就业统计分析,就业时专业符合的学生约为65%。这部分学生中八成以上就业的选择是药剂师、药厂实验员、 药店营业员、检测、生产管理等岗位。为更好满足就业要求,学院根据相关院校的做法设置了一系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讲座、科技创新计划、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研究性实验等。

(2)由于独立院校药学本科生就业岗位不同于具体的纯操作岗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提高技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学有所用,为将来职位的升迁打下更好的基础就显得犹为重要。目前药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但实际上根据院校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岗位的不同要求是有差别的,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浙江地区药学学生就业特点,特别强调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剂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还组织相关的竞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独立院校药学本科生如何较快适应企业岗位也是一大问题,为此现在企业大部分都想招有经验的应聘者,而不要应届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缺乏已成为用人单位对新毕业大学生的普遍看法。为了改变这一现实,在课程体系中我们着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实验环节、实习环节、 毕业环节的实践训练中,我们开设了药物合成反应开放性实验或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场所;在药剂学课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在实验室独立完成,锻炼创造性思维;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与药厂、医院药剂科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各种实习,如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的实施方案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制定了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一套适应仁济学院学生情况的药学系列课程体系。两年来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药学系各课程负责人制度,通过招募或指定课程负责人,确定适合仁济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同时开展负责制引导下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并建立该套负责制度的监控机制及评价体系。这些措施保障了独立学院药学课程的建立。

首先,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药学系各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其职责、工作目标、管理权限等。负责人的职责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事务管理(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在课程组内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检查和审议课程组教师的教案、讲稿(含多媒体课件),建立备课、听课、互评制度,通过互相学习,及时讨论并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期中教学检查,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讨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正,以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与实验教学人员加强联系,制定实验开课计划,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调查问卷、听课等多个环节,我们切实的发现了独立学院学生相对公办学生的特殊性,从而调整了相关的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 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 增加新型研讨课程, 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按照专业内容要求, 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 丰富课程资源, 提高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药学系主动招募或指定课程负责人,确定适合仁济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课程建设,并实施教学计划。我们通过招募或指定工作热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再通过指定课程负责人,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前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对学生专业基础、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带教过程中,课程负责人还注重对学生的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调查,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学组成员讨论确定教材、教学参考书,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法等。同时课程负责人备课,加强学生薄弱环节、专业应用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内容(教学范围和教学重点等),学进度,统一课后要布置的复习思考题,编写试题库等。课程负责人还建立课程互动网站,上传课程教学录像及课件,制作网上论坛与实时互动平台,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最后由课程负责人进行每项课程结束后的总结:组织期末考试,要求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考试前组织教师为学生答疑,考试结束后做好阅卷、试卷分析报告,并上报学生成绩单。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及时组织整理本课程的教学档案,做好课程实施的总结,为下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也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具体的、直接有效的信息。

三、对课程负责制的监控机制及评价体系

两年来我们在对仁济学院药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申报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定期组织集中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课程组的教学经验,对课程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

(1)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检验课程负责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通过网站的互动频次及学生的定期反馈情况确定。明确课程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应正确理解课程负责制,课程负责制并非课程负责人独享,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共同主体;其次,实施课程负责制必须责权利明确。主讲教师必须直接承担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担负主要责任,出现任何教学问题,或授课考评没有达到一定要求,首要责任人是主讲教师,应配套以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关键不应仅是职责或惩罚,还应包括权力和利益。适当的权和利才能有效刺激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只有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发挥团队精神,杜绝“独角戏”。全力体现在全程负责教学、个人的教学设想和能力能够得以有效体现,利益则体现在学校对主讲教师从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出奖励政策,从而完善奖励机制。

(2)配套并完善课程负责制的监控机制:要求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质量监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完善基础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听课制度,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每学期都应当参与一定量的听课和评教活动,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落实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或实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真实掌握每个教师的教学状况。课程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及时推广经验或纠正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改进的措施。

总之,通过两年来对仁济学院药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摸索和建立了不同于公办药学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受到学校教务处和兄弟学院的肯定和好评。积极探索和建立独立学院药学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对我国独立学院药学专业的健康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海洋生物医药是具有显著海洋特色的学科之一,是整个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与利用产业链条中的技术制高点,因此,提升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迫在眉睫。围绕浙江海洋学院创建高质量综合性海洋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教学成果培育”精神,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研究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药学专业人才,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1. 我校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浙江海洋学院药学本科专业创办于2006年,以海洋生物医药为研究特色,立足于舟山群岛,培养服务于海洋经济的药学本科毕业生。经过7年多的发展,目前建有药学与生物制药2个专业,在校药学本科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与国内重点高校药学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素质与水平有较大差距,在现有的层次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考研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药学系可以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既可以突出我校药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又可以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输送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因此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结构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体现为实验教学时数偏少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偏低。以往实践教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由此造成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欠缺。以药物分析实验为例,药物分析实验总计16个学时,验证性实验占比60%以上,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训练不足,进而影响后续毕业论文实验能力,在毕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指导教师交给的课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在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2 研究性学习不足

针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团委及教务处等部门历年都有本科生创新型实验项目立项,由于任课教师及专业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导致本专业的本科生校级学生项目数偏少,从学校层面争取到的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偏低。此外,浙江省科技厅每年都有针对本科生的新苗计划项目立项,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药学专业学生申报的项目数偏少,立项数也偏少,也会影响学生学术、发明专利申请。实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及读研后的学习开展,最后将影响学校的教学声誉。

2.3 本科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不足

从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在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立项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从2009年实现国家级项目突破以后,本专业教师的国家级立项项目达到了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稳步上升。在科研项目研究中,一般都是以硕士研究生及教师本人为主,本科生参与度不高,在科研项目的进行中,浪费了极好的本科生培养提高机会。

3.改革思路

3.1改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结构

学校在2013年集中开展了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工作,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工作,药学专业各教学课程对实验结构进行了调整,主导思想是在总实验课时受限制的情况下,增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时数的比例,单门课程实验课时在10学时以上的,尽量安排成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使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80%以上,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阅读文献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将有极大地提升。

3.2 引导和鼓励本科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教务处和团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性学习项目立项,省科技厅每年都会有新苗计划项目供本科生进行申报,同时会有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上述项目也是为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储备科技创新人才,依托上述研究性项目,可以极大地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申报,提高本科生申报研究性学习项目的比例,另一方面,在评奖和评优时有倾向性地向获得各级研究性项目的本科生倾斜,这样可以在本科生项目申报数量和立项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通过研究性项目的开展,学生不仅在实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及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会有较大的增长,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有有助于学校本科教学声誉的提高。

3.3 加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力度

本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主要硕士研究生与教师本人完成,由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总体偏少,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因此,有些科研项目因为缺少实验人员导致进度缓慢,本科生在进入大三以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作为科研助手进行使用,一方面可以解决科研项目中实验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提供本科生的实验技能,拓宽本科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也有利于本科生读研后的实验开展。因此,药学系出台了鼓励教师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政策,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科教师每人指导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同时学院和药学系在实验室资源配置,科研场地等都给予了一定支持。

4.效果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我校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改善和进步。在实验教学方面,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从以前占比50%以下,到现在基本上占比80%左右;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申请各类研究性项目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一般每个班级都有3-4个团队进行申报,每个团队有4-6人,基本上一个班级有50%左右的学生参与其中,立项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也有所增加;本科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比例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一般每个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10名左右的本科生参与进行,作为研究生与教师的助手进行科研活动。此外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毕业实验的比例达到了100%。

我们对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的改革探索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改革措施的实施,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本科生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继续读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校药学专业起步较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不断探索。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海洋生物医药的药学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研究;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实验班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曲有乐. 应用型海洋药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药学教育, 2006, (22)1:1-3.

[2] 陶莉, 曲有乐. 海洋药物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建设[J]. 药学教育, 2007, 23(6):12-14.

[3] 林文翰. 我国海洋生物的药学研究思考[J]. 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1):10-14

[4] 欧阳小琨, 王斌, 曲有乐, 杨立业, 徐银峰. 探索海洋药物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J]. 药学教育,2009, 25(5):43-44.

[5] 曲有乐, 关丽萍, 杨立业, 王斌, 马剑茵, 欧阳小琨. 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试验区建设[J]. 药学教育,2012, 28(5):21-23.

[6] 王斌, 欧阳小琨, 陈荫, 曲有乐. 生药学课程教学中渗透PBL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2013, 41(1): 415-416.

[7]王斌, 曲有乐, 欧阳小琨, 徐银峰. 创新型海洋药物人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药学教育,2008, 24(5):25-27.

篇7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院有教师57人,95%的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学院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有多名教师是留美、留日回国学者。这是一支年轻的、专业的、充满着凝聚力和朝气的教师队伍。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组织结构完善而又不失自己的特色。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办公室、药理学系、药物分析学系、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基础化学系、药学综合实验室、化学综合实验室、实验药理学实验室、医药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临床药理研究所、蛇毒研究所等机构。学院承担了药学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药理学》为福建省优质硕士课程和福建省级精品课程。

篇8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90-03

药学是结合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毒理学、数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药品和药妆品(含药物成分的化妆品)的生产、销售、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药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大众生命安全、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2003年我国化妆品产值达520亿元,处于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八。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4 422.7亿元人民币,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7位。据统计,我国化妆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据预测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和食品生产监管司王红副司长来我校指导时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药品和药妆品市场兴旺,进出口额较大,药品和药妆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目前我国药妆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功效性及适应性评价方面还是空白,检测机构的能力也不尽完善。因此,有关药妆品的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实验数据的技术支持力度相对欠缺,使得中国也受到来自药品和药妆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将生物与医药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进行着激烈的科技与市场竞争。”众所周知,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都在于质量水平的高低。要在这场质量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从事质量工作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培养方案的确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药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药学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自身学科优势,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是高等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1]。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为更好地发挥我校优势,我们开展了具体研究。

我校药学专业是依托中国计量学院,其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具有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鲜明办学特色,如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依托,而且以生命学院的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研究室”、“生物产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基因工程检测实验室”、“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属高校 “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等为平台建立的。我们按照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适应宽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凭借我校检测、质量、计量、标准等优势,构建具有检验检疫特色的药品和药妆品检验和安全评估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并展开调研、学习、探讨和实践等。

1 构建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1.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培养能适应国家尤其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1]。结合我校在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浙江省是我国医药生产和经济大省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标准制定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从事药品和药妆品的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医药营销、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研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

1.2 适应社会医药事业和市场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医药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形成了以康恩贝制药集团、青春宝药业集团、民生药业集团、海正药业集团、新昌制药集团等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群体,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由于浙江省培养的药学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众多药厂每年到外省招聘药学专业人才。截止到2004年9月中旬,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要求,我国执业药师的缺口至少有100万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提出了必须配备执业药师的七个方面,它们是:新开办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资格的零售药店;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通过GSP认证的大中型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和制剂室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这一切为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浙江省不仅有知名、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而且100多家化妆品制造小企业,由于看到药妆品的无限商机,现在国内药企涉足日化企业加快了步伐,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其他省份高,对进口的药品和药妆品需求大,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强,药品和药妆品的安全不容乐观,非常需要懂专业、懂法规、懂检测的技术人才。

我校药学系的教师们2005年到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调研,了解这几所大学的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情况;2006年到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习和走访,聆听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产品监督司和质量司的司长们、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和领导们作的报告,深入了解国家在检验、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大批检验检测、标准、计量方面人才。我们以培养强动手能力、熟悉药品检测、标准和安全评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从而达到更能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1.3 仪器科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对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的支撑

中国计量学院的药学专业是以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依托,以生命科学学院的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在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经过教师们的调研、学习、汇总、讨论和专家多次论证,将我校药学专业与生命学科、计量检测技术学科有机结合,将药学专业的定位由2005年重点培养生物制药人才转变为现今定位于培养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的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药学专业人才,作为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2]。

2 建立具有检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化学、药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注重化学合成技术、检测技术(生物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仪器检测等)和计算机在药学中应用和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在药物和药妆品的检测和标准化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充实和壮大我国在药品检验检疫领域高级人才队伍,符合药学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教育,同时又强调加强现代复合型的检验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即能以其专长为药品检验和药妆品检验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有关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结合我校是我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如下做法:

2.1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和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科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共175个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共60个学分,共1 155学时;学科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共34个学分,共678学时,学科基础课的选修课必须修12个学分;专业教育课中的必修课9个学分,180个学时,专业教育选修课必须修12学分;全校选修课中含人文社科类模块、经济管理类模块、学校特色类模块、综合能力类模块等共计10个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必修课共计30个学分, 和课外科技课8个学分。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2.2 在化学课程的主干课程基础上,体现药品、药妆品的计量检验特色

化学一直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学科,也应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专业化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3]。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体现灵活性。同时注意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在专业教育的选修课设置方面,我们采纳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为国家培养含药物成分的工业品检测人才的建议和希望,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并开设“药品检验技术发展”、“药妆品检测技术进展”、“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学术讲座。

2.3 将生物学的主干作用应用到医药检测领域

生物学也是药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特别是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在医药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也是当今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4]。因此,设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学科基础必修课。

2.4 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药学教育基础上,抓住特色,适应时代需求

目前药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发展到理、工、医、药的多学科交叉结合,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特点[2]。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仅设立一般药学专业都有的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还设置生物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 使学生学到的内容能相互渗透、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立足计量检测特色,构建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药学还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1 开展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学生结合药学和生物学、仪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我校是全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 药学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在国家、省市和企业的药品检验部门。因此,在实验类型上,我们设置了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方面,我们以校化学实验中心和1个省财政专项“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检测方面,我们以1个省级“生物测试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开展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生物药物分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安全与毒物分析、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在药品的检测和安全评估方面, 我们以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1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为实践平台,开设药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等的实验教学。

3.2 提供校内科研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实施 “小研究生培养制度”,让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培养低年级学生入手一直到大学毕业,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为教师的研究生生源奠定了基础。从2005年至今,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入选了浙江省“新苗计划”和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创造杯大赛”等,以学生为第一、二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SCI收录论文和多篇其他学术期刊论文。在开放性实验教学方面,开展了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性激素、莱克多巴胺试剂盒的研制、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检测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查新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基础实验和前沿科学的关联性和必要性,引发了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3.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2007年暑假期间,药学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一系列暑期活动,分别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进行大学生就业趋势-社会调查和到浙江省血液中心调研等,并提交了报告,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目前药学系已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有9个,将逐年增加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专业认识、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需要。由于中国计量学院药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要2009年才能毕业,暂时还未开展毕业设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好坏还未知,课程体系整合的好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探讨,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针对性,更好体现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等.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5):26-29.

[2]马凤余,彭代银,王键,等.21世纪初地方药学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药学教育.2003,19(1):4-6.

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10-03

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样式和运行方式。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等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实行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即根据国家下达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择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这样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对于综合性大学药学院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何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探讨,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但是对于医学院校创办的第三类药学院系,如何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优势,改变现有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都很少报道。我院属于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系创办于1999年,目前可招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但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水平上与综合性大学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突出地方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是我院药学系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我院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拓宽学生的人文和社科管理知识,按学生的专业理论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专业技能适应岗位技术需求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牢基础、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满足药物生产、药物销售、医院药学等环节的社会需求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一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专业建设为核心,工学结合为特色,着重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体见图1。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我们精心组织各类示范教学和观摩教学等活动,大力倡导广大教师运用讨论式、问题式、导学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运用,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上,重新修订各专业实验指导,使实验教学效果稳步提高。通过校内的实验、实训教学和校外的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课学到的基础知识逐步应用到实践中,达到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

了解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学生校内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从1∶1调整至1∶6。同时与企业合作,构建一批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程,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施理论与实践课剥离,实践课程单列,实现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从模拟仿真真实场景教学的走向,通过校内高仿真生产实训,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衔接,使学校培养和行业需求达到一致的目的。

2.改革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转变要由原来教师主讲操作转变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即给学生下达实验任务,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选择什么实验方法、仪器、试剂等,老师通过讲评实验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且允许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失败的结果。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应改革单一的考核形式,合理运用开卷笔试、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更注重活学活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3.建立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基础实验教学阶段。以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在此阶段,要求学生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掌握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规范、快速、熟练、准确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实验操作称量、回流、分馏、滴定分析、干燥、过滤、重结晶及常规仪器的使用。

第二,专业实验教学阶段。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并将基础操作技能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础操作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如中药化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实验,既用到了回流、分流、重结晶等基础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层析、薄层层析、萃取等分离、精制实验技能。

第三,综合应用实验教学阶段。内容包括专业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较大。以生产中药制剂为例,实验训练先由教师出题并提出具体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指定的产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制剂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技能。此实验体现药材的炮制、提取、分离、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具有成熟性和一定的先进性特点。

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需遵循客观规律,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可使学生对实验兴趣更加浓厚,实验操作更加认真细心,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可达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

第四,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二 教学管理改革

1.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要使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就必须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改革中要重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积极制定保持教学工作“有序、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健全各种教学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教学督导制度,青年教师预试讲规范,教学过程规范化操作程序,教学差错或事故的申报与处理程序,教学质量的“双盲”检查与控制规范,教材与参考书的选定、提交与确认规范等。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是一项适合本专业发展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通过实验室主任,并由后者全权(直接)安排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学实验室的建制与研究实验室的建制保持统一,并体现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的高度共享与最优利用。这一制度在运行实践中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精英与大众教育并举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认真研究如何在教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于在校学生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准确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由适时监控与反馈相统一的闭环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信息收集、评估、分析、反馈、调控六个环节,其中核心的环节是评估。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的目的,不在于已经取得的“质量”,而在于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不断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学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单纯某一方面的改善就能奏效,而需要全方位的协调行动。

建立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确定“量标”,进行质量评价。以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比如,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论文质量标准等。

具体组织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实行全方位的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建立必修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机制,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必修课程的主讲教师,并要求本专业的所有教授、副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以保证课堂教学第一线师资队伍的质量。

第二,建立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学院领导听课机制,听课活动是监督、检查课程教学状况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建立各级领导、同行、教学督导听课机制是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客观的了解教学一线情况,便于改进工作、加强管理。学院积极以教学督导听课为重点,开展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听课活动。聘请一些专业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做学院的教学督导,定期或不定期的听课,每月集中一次进行总结、交流、研究、分析,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由于教学督导听课认真、看问题全面、分析透彻,提出的意见非常诚恳,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而被广泛应用。它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在学生评教中,将运用教学质量问卷、座谈、指标体系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3.制定灵活的学习成绩考核办法

明确教务管理规定,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考查课考核为例,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核成绩则占30%;实行等级积分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最后成绩。这种成绩考核方式,将使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如何培养药学人才,才能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和复杂的竞争,这仍然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继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1~13

[3]郭娇、齐平、周泉.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8(24):1~3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64~167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01-02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harmacy talents

MENG Qing-li1, LIU Zhi-gang2, LU Xiu-lian1, WU Yi-hang1, ZHOU Yi-feng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The Ankang Hospital of Hangzhou Police, Hangzhou 31111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pharmacy talents. It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bject system, build the unique activities after class, perfect mechanism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build an excellent teachers' teamwork group. And all of these are the effective model for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ed men of pharmacy.

[Key words] Pharmacy; Measur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时代,高等院校传统药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与时展格格不入,从单位用人很多而关键岗位无人可用,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不难看出,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究竟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特色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本身是化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大多在医学院校开设,或者专门成立药科大学,起初也是专门针对医院或制药企业需求开设。近年来随着行业门类的增多,药学的培养方向也逐渐拓宽到很多领域[1],如,掌握生产全过程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把握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医药法规的政府监管人才的培养等。生物技术领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药学专业也有涉及,如新出现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目前,药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多元化已成定局。此外,就业形势也是日趋严峻,全国大中专院校开设药学专业的不下三百所,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态势,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我校的药学专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发展壮大起来,就是要在抓住学生基础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注重特色人才培养[2~4]。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药学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认真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到国家检测检疫行业单位(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分析了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亟需检测人才的趋势,并邀请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确定本校药学专业的特色要体现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一方向,本文将就如何开展药妆品安全检测特色药学人才培养逐一剖析。

2特色药学人才的培养

2.1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课程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3大教学类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合理安排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体现特色的课程体系还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平台+模块”的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具体体现在:

2.1.1公共基础课程继续原有课程不变,包括思想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体育等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2.1.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按照学科门类培养,使学生得到本学科的基础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涉及化学和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保持不变,另外开设了皮肤性病学作为药学专业新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的医学基础课程。

2.1.3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既要体现本专业特点,又要坚持灵活的专业方向,追踪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价值。除原有方向性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中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不变外,另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两门课程作为药学专业“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新方向课程;还增加了生物芯片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在新药研发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

2.1.4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4个部分,其中“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和“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是为了与药学专业发展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保持一致。另外,为了延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增加就业,我们将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提前在6个学期内完成,既提高了毕业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避开了学生找工作高峰期,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2.2 增设课外教学活动模块,注重特色人才培养

课外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我校修订培养计划时特别增设的一个教学活动模块,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所要求的最低学分,为我们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2.1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2个学分,其内容包括科研实践、学科竞赛、论文专利发表、学位论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课程等。我们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当中,仅2007年就获得了校立课外科技活动项目2项,分别为《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化妆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检测》,涉及学生15人,既结合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的专业培养特色,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2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1个学分,其内容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利用寒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赴浙大药业、云和食品药业公司和日晖药业有限公司参观熟悉工艺,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此外为了对学生进行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特色培训,还带领他们赴宁波市药检所参加实践,了解药品安全性检测知识。总之,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药学特色教育,已经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领域的竞争实力。

2.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课程体系做到完善合理,只完成了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想让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还需要有效的管理,除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正常管理外,我们药学系还规定,定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讨论课程进度、学生接受程度、课外科技活动进展等问题,对药学专业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培养高质量特色药学人才提供有效保证。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教育服务

鼓励本系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发扬传、帮、带精神,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对中年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聘请知名医药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为有效开展特色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计量、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努力才能完成,包括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的课外活动模块、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总之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聂国胜,续敏. 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

[2]陈欣,江滨,史录文.在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初探[J].中国药事,2007,3:208-209.

[3]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3:581-582.

[4]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00,134.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当今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与时俱进,在新世纪的发展潮流中举足轻重。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高层次要求,也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实现普及化,大众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归其原因,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成为重要因素。据相关用人单位反映,他们不是不需要招人,而是毕业生“技能与经验”不足,无法达到“上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的教学革新急需改进。

为了解决因高校扩招而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资源短缺等造成的高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矛盾,我校计算机与信息中心、药学系及附属医院药剂科将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建设药学就业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药学学子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按社会需求量身打造新时期药学人才,构建一个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1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以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药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突显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技能培养,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药品生产、检验、经营和药学服务。然而,药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否真正有能力服务生产一线,能否真正解决生产实际中产生的技术问题,则取决于技能培养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使人才的培养达到不到社会的要求。

1.1 教学资源与招生不能同步增长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处速发展的阶段,全国的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大,招生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扩招所致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教学质量的不断下滑,教学资源与招生不能同步增长,成为制约高等院校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各院校都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削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总学时似乎是必然,例如右江民族医学院在2011年全面修订和实施了学校本专科各专业教学计划,课时减量接近总学时的1/5,将四年制本科药学本科专业减少至200学分、三年制总学分减至150学分,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选修课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5%。

1.2 教学设施不完善

事实证明,国内高等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子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现在就业单位注重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能人,因此必须衡量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教学是传授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都无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分析其中缘由有如下几点:其一是一些高校不注重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一味强调书本理论,忽略了实践环境的营造。其二是由于历史因素各高校内部学科的细化,使得实验室处于独立和各自分散的状况,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实验室中设备更新周期比较长,陈旧老化的器械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求。其三是部分高校不重视建设校外的实践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要求。使得学生是凭关系或自己能力去找实践学习机会,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存在随意性、临时性及分散性等特点,甚至由于缺乏督查力度,部分学生实际参加实践活动学时数远低于要求的学时数,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全面把握和实施,更谈不上再创造和

深化。

1.3 传统化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是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革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唯有少许的教法得到共识认可,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采取项目课题研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显著效果。然而在我国的医学高等院校运用并不广泛,也未能普及。如我校目前虽然有很多教室都有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主要是运用单机版的PPT课件帮助教学比较多,而在声、色、视、听等方面运用很不充分,很不普遍,自主建设的很少。虽然设有网络课程,但实际运作很少。实际教学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中的以灌输为主的思想已根深蒂固,学生在入学以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失去独立思考思维。因而在试行案例讨论课堂上缺乏学生主动显得十分冷场无法开展。二是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师生人数比例也在增加,而教育经费投入却未见实质性增长,导致大学的各种硬件配套设施较差,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化。

1.4 缺乏实践性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能够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但是由我校药学专业是在西医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的教学及教学设施都是依托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办学,所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得很不完善,学生缺乏实训场所,达不到教学要求。

2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

发展

2.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

曾有美国教育部的《用技术支持教育》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突破诸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可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将使得传统的药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药学专业教学当中,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优化了教学的组织方式,还为教学提供新的空间;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课程、以及教育技术和药学课程的整合,既可以满足药学理论教学和学习需求,也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撑,为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条件。

2.2 依托互联网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构建虚拟实验室

通过购置虚拟仿真教学课件,自制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把工厂工业中的实际作业流程展现在课堂上,配合讲解和特技,给予学生客观生动的课题教学,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实验操作要点及规范性操作,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避免由于设备昂贵或具有高危性无法开展的实验得以顺利实施。另外,应用虚拟实验室仿真系统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外的沟通与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药学专业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非常必要

(1)过滤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许多的药学信息都是在互联网上更新,想尽快获取重要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然而,互联网就像一个大杂烩,更犹如一个信息海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真伪共存,学习者无法判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是重要的,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网上寻找和判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将经过滤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平台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

(2)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现减时增效。由于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压缩了必修课时,减少了必修课程,必然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然而我们学生的素质随着学校扩招有大幅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肯定会有降无增,这是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只会愈演愈激烈。依托校园网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成为师生必须的自觉行为,在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达到减时增效的良好结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4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对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1)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够获得教学大师的面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中医药人才获取终身学习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如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可以承载并且不断沉淀教学大师的实况录像和优秀课程教材等资源,从而实现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的获取与分享。

(2)毕业实习是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是由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学生到生产企业、医院药房等见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亲手锻炼。如果能在这平台锻炼,那么学生在实习岗位就很容易上手,而且出现了失误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随时改正,不会造成损失,这样很容易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练习的机会增多,学到的东西也会

更多。

3 建设药学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内涵

3.1 精选药学信息资源网站,为药学学习者和工作者推荐方便快捷的有价值的药学

信息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提供准确有效的搜索到蕴涵着丰富的与药学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许多医药学专业网站和数据库随之应运而生,如丁香园、小木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会的化学文摘等药学网站,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药学教育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rnet网上药学教育资源的需求。只要拥有一台能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人电脑,通过有效的检索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药学信息资料或指导。因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对现代药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建立药学教育辅助平台

利用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动画资源、教学视频及购买的名师所制的课件、视频教程制成药学知识库,并通过互联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和更新知识库,比如增加一些电子版的专业书籍和经典教材、期刊之外,还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本、中草药图谱等药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的电子版放到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在学习及科研工作时能及时的查阅到。药学教育辅助平台的构建不仅是拓宽学生药学知识面,而且能够进行远程教学;更是为药学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3.3 考研及药师考试指导

网络时代为我们在网上获取考研和执业药师考试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很方便地查找到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包括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待遇、就业方向等信息。也很方便的找到执业药师考试的各种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题及试题的分析,通过网络,能满足有志青年进一步深造和晋升的各种要求。但是,考生要在网络上获取这些信息资料有时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在考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以及考试的经验。通过我们的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做好如下工作:①推荐符合我们的学生的考研和药师考试的网站;②提供及时、最新的考试信息;③指导选择合适考研资料;④提供历年考研真题和当年模拟试题;⑤指导选择合适的辅导班;⑥我校学生考试的心得交流等。

3.4 仿真实验平台

我们在学校已经建设了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等仿真实验室,我们在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属于仿真型建设实践基地,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把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等制作成flas、视频等,学生可在网上练熟这些工作程序。

4 结语

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科,现实要求高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需要一种媒介―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创建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现应用于教学领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现同步;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验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也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茜莎,臧林泉,张德志.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97-99.

[2] 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166-168.

[3] 喻淑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7-89.

[4] 王嗣雷,张佩玉,查慧领.依托网络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药世界,2006(6):92-94.

[5] 王彦勋,任素梅,申静.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5-116.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66-02

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样式和运行方式。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等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实行的是“专才教育”模式,即根据国家下达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择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因此对药学专业的改革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对于综合性大学药学院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何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探讨,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等,已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但对于医学院校创办的第三类药学院系,如何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优势,改变现有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很少报道。我院属于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系创办于1999年,目前可招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但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水平上与综合性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是我院药学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我院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一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

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目标,充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有目的性地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大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程的有机结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比例定为1∶1。同时与企业合作,构建一批以“课题引导”“工作驱动”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创立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做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化,实验课程独立,实现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从虚拟模仿现实场地教学方法的走向,强化学校内任务性实训与校外企业定岗式学习的连接,使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达到一致性的要求。

二 改革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变要由原本教师主要讲解操作转变为任务强化式教学,即教师向学生下达实验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必须预习实验,通过检索查找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基本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实验的方法、设备、所用溶剂等,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讲评,从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探讨找到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的不同不做定性要求,允许实验结果失败。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性和探索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大幅提高。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将考核模式的单一性进行改革,合理应用开卷考试、课上讨论、实验总结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注重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验知识的能力。

三 建立健全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一,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训练作为主体,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全面掌握对于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防范和解决办法,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要求做到掌握合理、迅速、娴熟、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实验操作中涉及的称重、滴定分析、回流、蒸馏、重结晶及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开展技能大赛,寓学于乐。

第二,专业实验操作教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并将基本操作能力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本操作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合理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中的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验,既用到了回流、蒸馏、重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色谱、薄层色谱、分液萃取等提取、分离、精制实验技能,同时利用生药鉴定大赛、课题设计大赛等形式促进提高学生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综合运用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也较大。如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先由教师出实验训练题目并提出要求,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成指定的药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药物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充分体现了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炮制方法、提取方法、分离手段、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

三阶段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必须遵照客观事实,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认真和细心,做到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准确,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

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五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主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对于实验课程中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增加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学时比例,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第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探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循序渐进、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践(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课间实习、教学实习、模拟训练)、综合实践(综合实验、科技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四大模块构成,见下图。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践模块设置种植、鉴定、生产、科研及流通等药领域的主要场景,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模块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业精神、协作创新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整合,减少重复内容,使课程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按专业、梯度、层次、平台有序、合理的运行。

第二,课程实践。对基础实验内容进行合并和优化,删除重复内容,将理论课与验证性实验相整合,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码显微摄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并与技能实训和科学实践环节相衔接,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三,专业实践。在第六学期设置4周的药学专业技能实训,集中时间和精力,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选择生药鉴定与品质评价技术培训、药物提取与炮制技术培训、药物制剂与调剂技术培训3个项目。

利用暑假期间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要求每位学生采集制作当地的药用植物标本5份以上,由学科教学团队成员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优秀、良好等若干层次给予奖励。开展此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地域差异,起到资源互补、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的效果。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培养一技多能,增强通用性,以适应职业流动,广泛择业。

第四,科学实践。学生从大学第六学期起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目标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工业生产、新药研究中常涉及的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方向组成不同的科研小组,或作为科研助手,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毕业设计、开展课题设计大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培养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第五,社会实践环节。根据药学专业的学科总体特点,将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暑假,学院组织所在年级的学生和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到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药厂、药材市场、药店等场所进行药材资源调查和专业实践的教学活动。此环节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专业课程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对学生的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1~13

[3]郭娇、齐平、周泉.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8(24):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