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篮球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园篮球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园篮球文化论文

篇1

二、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而篮球运动能够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对锻炼人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影响。同时篮球运动对于场地以及参与者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容易就能组织一场篮球活动,所以说篮球运动不仅仅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风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团队性、竞争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等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篮球运动也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体育项目,大学生可以根据场地情况自愿参与篮球运动,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篮球运动具有很高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非强制性、娱乐性较高的运动项目更加能够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能够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所以说,通过篮球运动,大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比较普遍和稳定的大学校园体育风尚。

(三)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就是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而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大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例如运动损伤的急救等体育知识,这对大学生以后的体育运动中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四)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目标的影响

大学体育教育要督促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树立自己的体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坚持运动。大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主要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能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合的篮球运动。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快乐与喜悦,这就说明篮球运动不仅仅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体育目标,同时还能够在体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

(五)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影响

校园体育精神主要就是指体育竞争精神、体育协作精神、意志精神、遵守规则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体育精神,这些体育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现代篮球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该项运动项目起源时的游戏性,它以丰富多彩的内涵能够有效开发大学生的智慧、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渐渐成为了大学生体育运动中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篮球运动是一项讲究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大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能够有效体会到协作的内涵,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篮球运动具有很多规则,如果篮球运动中违法规则,那么篮球运动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会不知觉的养成一种遵守规则的习惯,这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积极的影响。所以说,篮球运动对于校园体育精神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要进一步重视篮球教育。

篇2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提出了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明主题,构建学生的课外活动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俱乐部篮球特色的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已形成机制,校园篮球文化的氛围浓厚,对学生产生了良性反应。下面就我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做法做简要的介绍。

一、实施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校本课程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辅助,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突出作用。《课程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经常性地变化,而校本课程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及时地作出调整。

1、锻炼意志和毅力

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让师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得到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他们根据课程安排主动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锻炼,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在艰苦而充满期待的训练中,师生共同经历了的困难和挫折,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健康意识、将自己的情思与篮球交融的学生。

2、陶冶了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渴望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渴望在班级间比赛中能上场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连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学生,现在也成了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生从篮球活动中得到兴趣,运动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3、培养学生之间人际交往能力

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相互合作非常关键。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互相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了,交往能力提高了。回顾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挫折的烦恼,也有成功的喜悦。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加倍努力,把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举办篮球知识讲座

为了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篮球课外活动:结合对国际国内影响较大的重要比赛实况,剖析篮球战术运用、介绍相关规则。学校成立了篮球梯队开展兴趣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体能、技能、智能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耐力和爆发力;智能的训练主要包括篮球攻防的战略战术、反应的灵敏性等,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篮球节期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特色活动,展示球星风彩,介绍球赛经典,观看篮球比赛,一切都是围绕篮球而开展,使学生亲历篮球风暴。

三、我校的俱乐部建设

1、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如何锻炼,知道他们自己做自己的教练,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能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俱乐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了兴趣,搞体育就执著。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仅要培养一般的兴趣,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2、建立会员的体质档案

俱乐部具有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我们应做好学生的体质档案保存工作,以便于纵向对比和对训练效果的准确记录。俱乐部不仅是课外体育教学的形式,更是进行的体教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做好这一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们的期望。俱乐部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走体教结合之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培育优秀体育人才,更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光明之路。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坚持以本校研究为主体,积极争取市和区一些重大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断增强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我校体育教研组师资配备合理,教师经验丰富,有区级篮球优秀教练员,区篮球训练重点基地和教练员,储备很大能量,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过程中,起到了指引作用,并提供许多理论的支持和精点案例的叙述;课题开展以来,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撰写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制定许多体育活动的计划等。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篮球运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其鲜明的参与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以及独特的规范特征,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为了营造篮球运动的氛围,使学生保持对篮球运动持续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引导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兴趣组、年级兴趣组、校运动队。组织学生锻炼,班主任抓班级兴趣组,社团组长抓社团兴趣组,专职体育教师抓校运动队,并指导班级队、社团队的技术动作,形成了班主任、社团组长、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网络。

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说明我校的篮球特色教育是成功的。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让篮球的魅力带给你无尽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尽管由于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青少年对篮球的喜爱不尽相同。但是,作为篮球基础人才而言,不同地域的青少年人才都是国家篮球的未来和希望,抓住青少年篮球,尤其在中小学教育环境中抓好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诚然,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初衷不尽相同。就是这不同初衷的热情训练,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减少篮球人才的流失。“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发现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小苗。

我国的青少年篮球的整体水平毕竟不是很高,青少年中还没有涌现出大量的天才式的人物,当然在训练和比赛环节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没有系统训练的现象大量存在,没有优秀的教练的现象情况也大量存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根本就缺乏训练,即使有也不过是高考训练队的篮球组,其目的只是为了高考,训练的方法没有系统性而言,当然质量也无法保证。农村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自发训练和模仿某些球队的动作,队员的成长是自然式的自生自灭,就算是有潜质的好苗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庸。正是如此,许多有天赋的运动员早早陨落于通往更高层次的征途中,实为可惜。

2 建立中小学的训练机制

林书豪是美国教育的结果,但他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中国黄皮肤依然能够驰骋于篮球的顶级赛场,这就要看我国的教育模式和训练模式,通过中小学来培养篮球基础人才是有益的途径。

2.1 小学篮球兴趣小组

在小学设立篮球兴趣小组,在不影响孩子们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有篮球天赋的同学进行篮球意识培养,较多采用与篮球密切相关的游戏形式进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理解。篮球其本源也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一切运动的本质。

在训练中,要遵循小学幼儿的运动规律、成长规律。担当小学教练的老师必须是正规体育院校毕业的篮球专业人才。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动作和正确的姿势。训练时,应避免起跳着地动作过猛,避免做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动作。负重练习和对抗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发育。

2.2 中学篮球训练机制

据资料表明,青少年篮球的最佳选材年龄是11-12周岁,而且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所需的训练年限是8-10年。在中学六年生活训练中,六年的时光,在科学的训练下,足以使有潜力运动员达到期望成长范围。中学成立篮球校队,广泛吸纳有潜质的经过小学培养的篮球运动员,在正常学习过程中,初步进行基本篮球技术训练,篮球教练员由经过了篮球专业训练的教师担任。在训练内容和形式上从小学的篮球游戏中走出来,走向专业化训练的道路。

训练中要严字当头,在生活中要和字为先。要以赛代练,以练促赛,要善于总结球队的得失。比赛的时间和次数要严格的控制。有人认为,儿童少年篮球培训业形成的关键是看新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够解决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上的矛盾,是否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条件。建立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培养模式是合乎情理的,而林书豪的成功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

3 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是发展篮球的重要的方面

有天赋的青少年要从10岁左右或更小的年龄进行训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文化课的学习,但不要以为这就忽略了对他们的教育,事实上文化程度对篮球运动员的一生都是影响非常的大的,尤其体现在运动生涯结束后,不要一味的追求目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所以不论在学校还是在训练队都不应该忽略对文化的学习。一般而言,篮球运动员的运动高峰是28岁左右,大部分运动员在35岁左右离开赛场,对篮球的贡献并不仅仅是篮球赛场,退役后的文化活动依然是篮球运动推广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4 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训练手段的多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训练方法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训练手段要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有创新、有突破。要研究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训练规律;善于捕捉青少年技术形成的敏感期,并着力培养;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个体的成长差异;要善于运用高科技于训练体系当中。只有这样,青少年在基础结构人才方面才会发生变化,中国篮球才会腾飞。偶然突起的明星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希望,寂寞的是长久的空寂。如果没有强势的替补,任何一个国家的篮球运动水平都只是昙花一现。

5 结论

青少年校园篮球训练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对于青少年的篮球水平要想有一个质的飞越,必须抓住青少年的篮球基础训练。训练和学习必须建立在完整的学校体系制度和篮球学校制度之上,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同时有优秀教练从事于基础篮球工作。林书豪的崛起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他是这个时代综合因素的产物,也是美国教育的产物,他的出现说明了黄皮肤依然会成为篮球顶级赛事的主宰者。我国教育教学训练的改革也许会造就数个林书豪。那么,青少年篮球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中国篮球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薛正武,赵.我国青少年男篮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

篇4

关键词苏州初级中学篮球因素

篮球运动以激烈对抗下斗智斗勇的趣味性,各种复杂情况出现的多变性,互相支持、巧妙配合的团队性、高超技艺表演的欣赏性等独特的运动魅力和它能提高生命的活力,满足情感和个性完善的需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等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使篮球成为最受初中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研究中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篮球课教学中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和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都有积极作用。

一、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中学生的主体因素

1.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初中生学业“超前”,作业“超负荷”现象始终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的身心。尽管国家实行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课业负担,不准加课,但事实上因为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未改变,教师无奈只能加快上课节奏,而学生更是埋头于题海之中,学习负担仍然很重。迫于升学竞争压力,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投入于学习中,运动少,参加篮球活动就更少了。

2.学生的闲暇娱乐活动情况分析

现在中学生闲暇休闲娱乐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参加各种文化艺术培训班学习,看电视,与同学聚会,上网等,特别是随着电脑在城镇和家庭的普及,电脑游戏等吸引了大量初中生的眼球,苏州市中学生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减少了分配在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应的参加篮球活动也不可避免受到阻碍。

3.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分析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良好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先决条件,苏州市篮球教学中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中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体育课上篮球活动有限,再加上初中生本身篮球技术比较薄弱,难以体会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心理上有自卑感,而不愿意参加篮球活动,从而有碍于发展学生参加篮球活动。

(二)外界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达到教学目标,进而影响学生在篮球课活动中的积极性,对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兴趣有着较大影响。学习期间,主修篮球专项或主修其他专项但具备较好篮球技能水平的体育教师,更是开展中小学生篮球活动的隐形制约因素,某些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发展。

2.学校因素

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初中篮球教学时数约34―40学时,平均每学期6―7学时,且篮球与田径、排球、足球等教材采用循环式排列,以学年单位进行循环,使得篮球教学缺乏连贯性。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课内容安排随意性很大,一些学校不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标准场地较少,存在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结合使用,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校园篮球活动文化气氛不浓厚,校内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篮球竞赛活动。

3.社会因素

应试教育影响下,为避免影响学业,许多家长不赞成孩子参加篮球活动,此外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怕他们参加篮球活动受伤,所以不允许孩子参加篮球运动。球星的影响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追求的需要,并对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还不够强大,篮球明星不多,对于激励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明星效应比较小。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了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参加篮球活动。

二、培养和提高苏州市初级中学学生学习篮球兴趣的对策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任务、要求,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举例讲述篮球比赛中精彩片段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体验到篮球的乐趣,融入到浓厚的篮球氛围中。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重视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培养新型未来体育教师

只有促进篮球教师专业的发展,才能保障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注重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篮球专业技能与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其篮球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篮球教学资源。

(三)优化篮球教学内容、方法,浓郁校园篮球文化活动氛围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个体差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需要而进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应该定期举行班级的篮球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篮球校园氛围。

(四)重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发挥篮球球星效应

社区体育应注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应重视并投资兴建必需的场地器材。同时,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相接轨,成为学校体育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篮球兴趣,并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国职业球队和篮球协会,应该重视开发明星球员,应重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球星,给青少年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青春偶像。

三、结论与建议

学生学习压力大,参加篮球活动时间少;学校场地、教师资源有限,教学内容单一,氛围不浓等种种因素影响着篮球活动的开展,因此,应该激发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篮球赛,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篮球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磊.对中学篮球教学现状的研究[J].学科教学.2010(4).

[2]海滨.篮球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5).

篇5

1.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人制篮球这一个创新课程能让学生从中找到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丰富体育知识。对三人制篮球这项体育活动,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了解的,这项运动在中国正在慢慢推广,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三人制篮球联盟和社团,这项体育活动在中国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好评和追捧,假动作时尚花哨,过人灵巧技术,传球令人眼花缭乱,没有严格规则限制的比赛,这些使大学生乐于模仿和学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时尚体育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大学校园中的流行可以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应天学院的学生思想开放活泼,对于时尚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加之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三人篮球定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2.三人制篮球对学生的篮球技术催化

三人制篮球这一个创新课程能让学生从中找到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丰富体育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经常参与三人制篮球等运动的学生在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大多数比其他学生强。这就说明这些时尚前卫的运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参与这些运动的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只有练习多,勤奋好学,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所以三人制篮球这项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三人制篮球的比赛中或者表演中,心态非常重要,关键时刻怎么处理比赛得分,在表演舞台上怎么面对台下的众多观众,这些都是三人制篮球手的拿手好戏,自信心和心理压力控制非常好,所以说三人制篮球这项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这些便是三人制篮球带给学生的好处。

3.三人制篮球对体育课程中的催化

三人制篮球是一门创新的体育专业课程,如果加入到体育专业课程中,就必定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不仅增加新鲜感,而且增加趣味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三人制篮球的动作不是非常好学习的,一些动作必须自己长时间参考书本或者视频去学习才能入门。如今要把三人制篮球运用到体育课程中来,教师的教学会让学生学习三人制篮球更加轻松、更加专业,使学生可以改掉以前那些错误的动作,学习一些更加新颖的动作,这对学生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人制篮球也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学生学习三人制篮球,如果运用自如,就可以出去表演。如今许多大城市这个项目运用得非常好,CBA的开幕式也请到了一些国内三人制篮球的高手进行表演。

时下三人制篮球是一种非常时尚的健身运动,一群年轻的学生在一起说说笑笑、互相切磋,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学到了新技术。时尚与体育的结合是一个新事物,它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多样化,追求的标新立异,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抓青春时尚的脉搏,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将时尚体育锻炼意识纳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开发潜能,将一些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时尚体育运动拉到课堂上,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活跃大学生的思想。

4.结合三人制篮球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人制篮球赛可以培养一批业余篮球裁判员等体育骨干力量,为各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应天学院的学生篮球人才很多,目前部分系科已经尝试开展三人篮球比赛。学院自己培养的裁判员在裁判工作中,大胆、果断、敢吹、敢判,得到了运动员和师生的信任。比赛也培养了组织人员,他们除了组织、宣传好比赛以外,还提出与企业联合举办比赛,由企业出资赞助的想法,这种与社会接轨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学校比赛经费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为今后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人制篮球比赛给应天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使课内所学习的篮球知识与课外比赛有机结合。

5.结语

5.1三人制篮球赛运动强度适宜,具有竞争性,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5.2三人制篮球赛降低了技术运用的难度,增强了趣味性和对抗性,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同时为运动能力有限的普通学生开辟了参与篮球运动的新途径,促进了篮球运动在应天学院的普及与发展。

5.3三人制篮球赛经济可行,竞赛周期短,设施简单,组织方便,便于在应天学院普及和推广。

5.4三人制篮球赛以其独有的优势作用于学校,能够丰富学生课余文化休闲生活,促进校园篮球文化建设,推动应天学院校园体育氛围朝文明、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军等.我国三人制篮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68-69.

篇6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篇7

1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嘉应学院、揭阳学院五所本专科高校2010、2011级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人(男生600名、女生400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需要,主要查阅了1985年到2010年体育学术的相关资料,包括期刊论文、硕博论文等等,并对其中有关高校开展的篮球课外活动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作为整个研究的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主要是掌握粤东地区高校篮球课外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主制定学生问卷。采用各学院普通专业2010、2011级学生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了930份,回收率达93%,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达到95%(其中男生633名、女生317名)。

二粤东地区高校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1参与篮球课外活动的人数以及参与时间分析

通过表1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粤东地区五所高校当中,参与篮球课外活动的学生最多,达到了50%,而参加乒乓球、足球、排球、网球等活动的学生相对来说要少很多。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篮球运动,还是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粤东高校的大学生每次参加篮球课外活动的情况,运动时间小于30分钟的人数为45%;运动时间大于30分钟的人数为38.2%;活动时间在50分钟以上的人数为11.8 %。活动时间大于70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为5%。从总体时间来看83.2%的学生活动时间不超过50分钟,进行篮球课外活动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形成定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习惯。

2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质量情况调查

通过表3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篮球课外活动在粤东地区高校开展的情况,有9%的学生认为很好;有25%的学生认为好;有24%的学生认为一般;有42%的认为开展的情况差。从这组数据上可以看出粤东地区高校篮球课外运动的开展情况是非常不理想的,应该加以转变。

3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情况调查

通过观看NBA、CBA等可以得知篮球是一项有着很强的对抗性、技术复杂的竞技运作,其魅力都是通过比赛的方式发挥出来。通过表4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临时找人半场比赛的人数占了72%;提前相约比赛的人数占18%;个人自由活动的人数是最少的,占10%。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参加篮球课外活动都是熟悉的人相约在篮球场运动,再临时找人进行半场比赛,人员之间的随机性比较大,双方的篮球水平也差距很大。

4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条件情况调查

通过表5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粤东地区高校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条件,认为很好的学生占5%,认为好的学生占10%,认为一般的学生占25%,认为差的学生点60%。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粤东地区高校篮球活动的条件差,篮球场地少,没办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这也同上面表2中反应出的学生每次进行的篮球运动的时间较多是相印证的。这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喜欢篮球,但是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在课外活动选择其它项目,因此改善篮球运动开展条件是当务之急。

三粤东地区高校篮球课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篮球课外活动不重视

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条件较差,这说明了主管领导对篮球课外活动不重视。各种体育设施包括篮球场地的建设都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投入,更是离不开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从以下三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是学校政策上的支持,学校应该鼓励各学院组织举办各种级别的篮球赛事,扩大篮球文化的传播,带动全体师生参加篮球课外活动的兴趣;第二,有了领导的支持就能保证有一定的经费来源扩大篮球场地的建设及其它设施的添加;第三,篮球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的选聘也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

2校园篮球比赛开展少,宣传力度不够

衡量篮球课外活动的普及开展的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篮球比赛开展的状况好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粤东地区这几所高校开展有组织性的篮球课外比赛活动较少,更多的是学生的自由参加。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对篮球课外活动的普及推广上做得不够好。学校可以举行一些比赛,包括校级的、学院级的,还有班级的,都可以带动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利于篮球活动的推广。

3学生的篮球课外活动缺乏篮球专业教师的指导

篮球专业教师对篮球课外活动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的质量。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知,粤东地区高校的课外篮球活动的形式72%临时找人半场比赛,提前相约比赛的人数占18%。这说明了粤东高校的课外篮球活动都是放任自流的,很少有专业的篮球教师在旁边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篮球技术没法提升。

4篮球场地设施不足

篮球场地是进行篮球运动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开展篮球体育运动最关键的因素。通过表5我们可以看到,有85%的学生认为篮球场地设施一般或是差。随着全国大学的扩招,学校的学生人数在猛增,篮球场地设施跟不上学生人数增长的节奏,这也是当前篮球场地设施十分缺乏的重要原因。

四粤东地区高校开展篮球课外活动的对策建议

1增加对篮球课外活动条件建设的投入

要增强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对篮球课外活动的认识,要让领导改变以往观念,充分认识到篮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和优点。只有引起主管领导的重视了,才能让学校加大对篮球课外活动条件建设的投入。包括增加篮球活动的场地,增加现有场地的硬件设施及相关的器材。另外还需要建立一定的日常管理制度、场地的维修和保养制度,让现有的运动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

2强化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粤东地区高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应该重视起来,在大学校园中着重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意识,把广泛开展篮球课外活动等当成是重要任务来完成。另外加大终身体育意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同学们都认识到篮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3加强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缺乏篮球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是制约篮球课外活动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团委和学生处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安排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的篮球课外活动。

4营造良好的篮球课外活动氛围

加大对篮球运动价值的宣传,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各种形式的比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应该常常有计划的组织一些比赛活动,通过篮球比赛对篮球课外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结合大学生当前对篮球运动的需求和爱好,各学院在学生当中应组建一定数量的篮球队,通过篮球队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举办校级之间、院系之间、年级之间不同级别、不同水平、形式多样的篮球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5拓展篮球课外活动的空间

体育主管部门应该立足眼前,根据实际条件(场地、器材缺少),来增加篮球课外活动的方式,比如“运球接力比赛”、“集体跳绳传球”、“运球互捅球”等等,这些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课外活动中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增加的这些活动方式,使学生参加了更多的篮球活动,锻炼身体,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桂忠,黄梅兰.广东普通高校篮球课外活动的调查和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吴立坤.上海市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构建和谐高校篮球运动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肖云胜.北京市大学生篮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4]师永斌.北京市普通高校篮球课程与课外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5]李铁军.石家庄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篇8

以上这些“概念题”正出自张掖市第二中学的“课改文化新解”。作为全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在几年的实践中,张掖二中为社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这份“区域课改试卷”未必是破解普通高中课改诸多问题的“标准答案”,然而,他们在教改路上的探索,对于推进全省普通高中课改,或许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考题一:

走在探索知识的大道上: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文化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丝绸古道,寺院的存在有何文化意义?”带着一连串问题,高二(12)班的6名学生组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甘州区寺院文化的沿革”课题研究。交了开题报告后,6名中学生开始拜访专业人员,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寺院的基本知识。每周末,他们都到大佛寺、西来寺等寺院管理人员那里,做有关知识的课题访问。在研究中,每个组员都写有活动日记、研究心得、自我评价和对伙伴的评价,最后形成了研究报告。在假期,由袁玮等3名同学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走街串巷寻访,制作了《舌尖上的张掖》《张掖餐桌上的浪费》CD片。

“行动性研究因为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学校课改主任单成鹏告诉记者,“学生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课题研究,仅高二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结题课题就有14个,发表文章十多篇”。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课,只能通过过程来控制结果。对此,张掖二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学生将活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学校要求,各年级部每学期开展一次小论文、照片和DV作品等成果展示活动。

学校提倡用三面“镜子”看学生研究成果。第一面是望远镜——以发展的眼光看,尊重创造,激励进步;第二面是放大镜——以欣赏的眼光,尊重个性,挖掘潜力,释放潜能;第三面是显微镜——以反思的眼光,明察秋毫,阳光自信。这样的评价机制,使综合实践这门弱势课程在张掖二中真正变成了常态课程。

在张掖二中教师的眼里,行动性研究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对生活、对社会、对自我的感受、观察、思考。

陈学彪校长的话充满诗情画意:“综合实践课程是师生生命与智慧含苞绽放的过程。套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话:研究在左,行动在右,在行动研究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奔走的师生,走得辛劳,挥洒汗水,却洋溢着快乐与幸福……”

考题二:

校本课程“火”起来——如何给学生创设多元成长生态环境

酷爱篮球的张掖二中体育教师刘杰,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组织学校篮球队,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他发挥传统优势,为学生开出了一门选修课——“篮球大本营”。“第一次选课就有100多名学生,足足编了2个班,后来3个班都不够了。每年开展的校园篮球明星赛都是特长班的。”刘杰自豪地说。

在张掖二中,教师们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达40余种。学生有兴趣,教师有资源,就可以开发成校本课程。教师资源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周边地区资源的利用。如陈学彪校长开发出的“人生规划”每次都吸引上百名师生前来听课;语文组教师点评“四大名著”,学生们听出了“百家讲堂的味道”。

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是高中新课程结构的最大亮点。但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一大难点。在此背景下,张掖二中按照专题讲座、系列讲座、拓宽延伸、形成课程的四步走战略,整合开发了“实验研究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艺体类课程”、“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类课程”等六大类课程,开发主体呈现出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士及高校研究人员一齐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开发资源呈现出本土化和从重点学科向一般学科延伸、从小范围走向大区域发展的多样化。

“每年数学组的几何教具制作展,生物、地理组的科技大篷车,物理组的水火箭发射、鸡蛋撞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组的创新小实验,地理组的校园植物展,信息技术组的电脑作品及信息科技创意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取所好、各展其能。”

该校还确立了8家单位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与此同时,创建校园文学社4个,艺术类社团5个,学习类社团5个,体育类社团4个,心理社团1个。学生自主成立器乐队、合唱队、交响乐团,学生的表演成为校园艺术节压轴节目……学生当家作主,点燃了激情,校园里一切都更鲜活了。

社会大课堂系列活动是该校一个重要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加贴近社会,二中按月举办丰富的“我是社会的主人”系列参观活动。如,4月的清明节扫墓缅怀革命先烈;5月走进“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6月参观河西制药厂、银河集团等企业,8月组织学生参加军训;9月激情穿越湿地……“这样的参观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发展,学生们用手中的镜头留住‘美’,收获了自信。”

“高中课改要树立教育新理念,不能仅限于几间教室,要让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农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洞察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人。”陈学彪校长说。

考题三:

“学分管理”激发学生潜能: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张掖二中探索改革评价体系,首先是从学分认定“开刀”的。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首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进行“手术”改革:变一张书面考卷为多元测评;变统一监考为诚信考试;变百分制为星级制。

为避免学生满足于“拿足学分”,学校规定,某一方面有特长并取得突出成绩或在某一方面有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可授予创新学分,学分“保底不封顶”,实行“网络认定+成长记录”双线管理,建立了“共性标准+个性差异”相结合的学分认定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高三年级组主任吴佩禄告诉记者:“一个学生,如果考试成绩可以,但缺勤、作业完成质量不好、课堂表现不佳等,教师可以降低学分。这样,学生评价由‘政教处的事情’变为每个教师自觉实施的过程”。

实施学分管理,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什么变化?陈学彪校长说:“激发了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高二(3)班的一位同学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破天荒地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辩论会上,作了一次语无伦次、声音颤抖的即兴发言。正是这次看似不精彩的发言,成了我的破冰之行,我开始有了自信。”

考题四:

刮起“课堂改革风暴”:新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我展示”、“我回答”,“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在张掖二中符合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新课堂比比皆是……2008年秋,“诱思探究教学论”创始人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首先在张掖二中刮起了新一轮“课堂改革风暴”。

这是一次新课改前夕的“头脑风暴”,颠覆了传统的课堂观,一时间,从年级辅导会到学科组交流会,老师们言必称“自主、合作、探究”,开口闭口都在讨论“学习小组建设”……

学校提出“两精讲三不讲”:精讲重点、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校要求老师们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每堂课要充分体现“观察探究、思考研究、迁移运用”三个认知层次,调动学生“七动”: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脑思。

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多元情境引导下,快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导入,教师开门见山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随后在学习提纲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导、思、议、展、评、检”六环节生态课堂流程构建,让师生的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激发出来,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