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论文

篇1

2.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大纲要求只是掌握金属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然而不少教师在这处内容处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学,一一罗列,如讲到钠时,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乎把所有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一进行讲解,导致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高一化学后进生主要为学业水平测试而战,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进一步讲,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虽然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化学比较困难,而且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学过金属钠与水反应并做过这个实验的背景知识下,我提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再给出设计装置的要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后进生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就让学优生带动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直到由他们独立完成。他们通过锻炼,一次一次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感受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4.对高一化学后进生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探究式课堂教学有众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材的内容、课堂的容量、教学任务等客观因素决定能否采取这种方法。常规的新概念、新知识教学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读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质的量”这一节之前,编者先编排了一节学生熟悉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即使初中没学好化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实验也会觉得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要想后进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如我们买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为十二副,那么这一定数量的集合体即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质的量与米、厘米等学生所共知的单位作类比,“用米、厘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用克、千克计量质量的单位。同样,人们用摩尔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使学生知道“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并且指出“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总之,在讲解这部分纯理论知识时,引入与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容易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待后进生,尽量地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映出美丽的图像。“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羸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课,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得后进生也能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后进生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教师对后进生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遇到的问题,对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篇2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篇3

一“、小组讨论”等是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具体来讲,就是在班级里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尽量照顾到每个小组,使之均衡。学生针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讨论。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化学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时,有小组的学生在自学中就提出:SO2的漂白原理和前面学习过的HClO、过氧化氢等的漂白原理有何本质区别?学生讨论热烈,最后把漂白的分类、原理、反应过程、漂白的效果讨论得一清二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同时,在小组中笔者又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一个小组积分。学生为了集体荣誉,都踊跃回答,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通过组织竞赛等方式,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这个环节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织形式,大约25分钟。3“.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出一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一般为六、七个题目,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时间为10分钟以内。同时,这10分钟的测评反馈也是对学生补差的机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教室巡视,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导,这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原则。4“.小结反思”是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回顾,小组讨论,加以总结知识。例如,在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时,就有个学生总结得很好。她说:“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有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实验是认识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懂得了小组间需要合作、信任、互帮互助,是一个团体,要有集体荣誉感,个人的荣誉是建立在集体荣誉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

二“、学讲”课堂模式的思考

1.师资素质问题。“学讲计划”的引入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从教师教学转变为学生自学。有的教师虽然也推行了“学讲计划”的模式,但在上课时又会不自觉地走回到老路上去,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教师的听众。因此,教师要领会“学讲计划”的精神实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学生自主活动问题。就整个环节来看,学生活动在整个化学课堂流程中占到70%,可见学生在整节课的位置,也就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很多老师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小组讨论是一项较难的工程,各个班级的学生层次不同,分组的学生学情不尽相同,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能努力配合,互帮互助,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达到共享。而有的小组没有核心力量,只是几个学生的拼凑,没有头绪,无从讨论,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甚至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3.问题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例如,在讲苏教版化学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这节课时,笔者就提出了如何在制硝酸的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问题。2NO+O2=2NO2,3NO2+H2O=2HNO3+NO。试讨论NO2或NO与O2以何种物质的量比通入水中能恰好被水完全吸收?结果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仍没有同学能够回答。后来了解到学生根本没有明白问题的真正内涵。也就是说,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缺少必要的知识铺垫。总之,高中化学“学讲”课堂模式的构建是多种要素优化的综合体,我们的教学始终是在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环,在反思和改革中前进。只要我们教师实实在在地上好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白广瑞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

篇4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高中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比初中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心理与认识水平上更具有创新性,在态度上更具有自主性与主动性。高中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1.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氛围。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不能只重视化学实验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趣味性上转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制作其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设计化学实验流程。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此实验共有四个小实验,当学生看到第一个实验后,兴趣高亢。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2.利用化学史创设课堂氛围。化学史是化学知识长期发展的历史。许多化学家都将一生的研究成果奉献给我们,它们的研究理论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高中生对这些科学家却了解不多。这样,我们可以创设化学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篇5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化学概念、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获得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上有着特殊的功能。实验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很容易地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在新课标下在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是要求学生使用各种实验仪器灵活。常规仪器和装置都有主要用途,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把他们的作用讲的很死。例如在讲干燥管的用途时,除了告诉同学们它的作用主要是盛放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之外,还可以补充用来防倒吸。这样即打开学生思维,又为今后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2.在某些实验药品和某些实验常规操作上作了一些创新。比如在做铁粉与水蒸气的实验的时候。用铁粉与氢氧化铝反应加热,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反应。在加热的时候,氢氧化铝会分解成氧化铝和水,水再与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用肥皂水来检验氢气,成功率高,改进后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3.我还增设了一些试验设计题目。让学生补充缺失的部分,找实验的不足之处或重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们都学得津津有味,有时想出来的方案很有创新性。

二、新课导入情景化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必须避免平铺直叙,应该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拴住学生的好奇心,让精彩的课堂从第一分钟就开始。1.生活实例导入法。生活实例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但又说不清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求知欲,启发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好的学习导向性。在讲《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时,刚开始提出一个问题“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递增,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增多,用习惯命名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应如何用系统命名法给烷烃、烯烃、炔烃等来命名呢?”对于系统命名法的优点和作用,我给学生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居民的身份证的使用,生活中一个公民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就如一种有机物只有一种系统命名法。这样引出本节课应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学情景趣味实验导入法。趣味性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用实验导入在新课导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实验,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解惑析疑的欲望。在选修5《醇酚》的第二课时《酚》的新课之前,我用毛笔蘸取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然后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上课时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当一幅惟妙惟肖的紫色图画跃然于白纸上时,全班学生啧啧称奇,我趁机因势利导,引出了苯酚。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我作了许多尝试,如《滴水点灯》、《水果电池》等。教学中除以上方法创设课堂导入的情景之外,我们还可尝试新闻播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事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等。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图像、声音、视频走入了课堂,让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我们在讲在水中的电离过程时,用多媒体播放动画,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的Flas,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的概念。在讲到有机物的结构时,一些化学分子的立体结构、反应机理很难用语言来讲清楚,但是用多媒体教学就形象、可观,学生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避免很多危险,比如一些危险性高的实验,现在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就能能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生动化,让静止的内容变成动的,让学生可以产生直观地感知,这样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四、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篇6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法应用过来,可以让学生们在情景中理解教材,将学生的主体性给充分发挥出来,形象化和具体化那些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容易。

1.2可以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获取:

结合实际情况,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将情景教学法尽可能的运用过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获取,就更加的直观,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应用这些获得的知识,加深记忆。

1.3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

我国有句俗语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大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从知识中获得乐趣,这样学生们方可以主动学习,勤于学习。

2.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2.1通过实验,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借助于相关实验,可以将知识通过真实生动的现象给体现出来,对教学情景进行科学的创设,这样学生就可以参与进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验中,可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给集中过来,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激发出来,学生知识结构得到了巩固,学生思维得到了启发,又可以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这样设定的教学目的就可以得到有效实现。

2.2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

化学学科和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活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这样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们更好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在对焰色反应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在一些重大节日时,如国庆节,元旦节等,人们为了表示兴奋之情,往往会燃放烟花,烟花盛开时好看吗?学生们回答好看。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天空中会出现很多美丽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样形成的?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入知识,在灼烧或者燃烧很多金属或者化合物的过程中,火焰呈现出来的颜色都比较的特殊,我们将其称之为焰色反应。因为将各种具有焰色反应的金属或化合物加入到了烟花里,就可以呈现出美丽的颜色。那么,金属具有焰色反应,在火焰里会呈现出一样的颜色吗?对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具有焰色反应的金属,它们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比如钠呈现出来的是黄色,锂则呈现出来紫红色,我们借助于这些颜色,还可以对这些金属元素进行鉴别。

2.3展示相关的实物,创设教学情景:

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对实物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观察实物,对物质的颜色、状态和其他的物理性质进行迅速掌握,这样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另外,部分学生还没有普及多媒体技术,那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就可以对某一特定几何物体的实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联系自己掌握到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新的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利用正四面体模型来对比甲烷分子球模型,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2.4借助于谜语,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

谜语将事物的特点给隐含了进来,它概括能力较强,内涵又足够的丰富。采用了较为简短精炼的语言,虽然字数较少,但是借助于这些生动的语言,却可以将事物最为显著的特点给勾勒出来。谜语有着较强的探索性,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让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动脑筋,找出正确的答案。将谜语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比如,在对磷的性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嫩皮软质白蜡袍,一生常在水中泡;有朝一日上岸来,不用点火烟自冒”进行思考。学生如果猜到了谜底,自然可以对这种物质或者反应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掌握,也可以结合别人的正确答案,对物质或反应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篇7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倡导必要的自学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本,便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第一位,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以保证,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才能得以实施,如果学生的地位不能保证,新课改便会成为一些口号,无法落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必要的自学策略,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将其划分为模块,讲授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别,教师可以在教授部分模块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的意识倾向独立完成部分模块的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机会,化学教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困境对学生加以疏导和纠正,以使学生的学习按照正确的路线前行。

三、强调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篇8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着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高中化学教育课程中绿色化学的实施

摘要: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绿色化学理念应该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涵盖绿色化学理念,主动创设情境,立足实验,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中;教育;绿色化学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三、循环使用化学试剂、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我们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如果将反应后的混合集体(含未反应的CO)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产生了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节约化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致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董量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J].2002,11.

[2]吴光才.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报.2001,02.

篇9

二、应用熵理论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1.打造开放性课堂

熵理论存在的前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可以与外界产生物质和能量自由交换.这就启发教师应该将化学课堂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里的开放包括化学课堂的内部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

(1)提高化学课堂的内部开放性

化学课堂的内部开放要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当中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学生建立其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思路,打造和谐有序的化学课堂.

(2)保持化学教学的对外开放

化学课堂的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经验交流,加强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信息交流.化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对外封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以公开课的形式请其他教师来自己的课堂观摩,听取意见,积极改进不足,汲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此外,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将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实例引入课堂中,保持信息熵的持续增加,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和信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例如,向学生讲解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和学生一同探究太阳能、氢能源等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环保意识.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用社会上的新闻事件来引发学生对氯其性质的探究.比如,2013年7月,牡丹江市一家制药厂氯气罐发生泄露,同年9月,河北晋州一家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两起事故均造成多人中毒.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新闻报道和课本内容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及危害,并讨论发生氯气泄漏时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

2.拒绝平衡状态下的熵不变

在不可逆过程中,熵增大.系统达到平衡后,熵变为0,即熵不再变化.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之间达到了平衡,新旧信息无差别,那么学生的水平便不会再有所提高.要想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学会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新信息和新知识去冲击学生现存知识结构的平衡态,新旧知识产生交锋,新知识必然会打破旧的平衡恒,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达到熵增加的目的.例如,在讲“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前,学生已经对酸和碱的性质分别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但他们对于氢氧化铝既有酸的性质又有碱的性质这一事实并不了解.教师就要趁机制造悬念和冲突,来打破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平衡态,从而提高其对于新事物、新性质的全面掌握.首先,教师先将氢氧化铝与盐酸进行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看到白色胶状沉淀溶解于盐酸,便认定氢氧化铝是碱性物质.随后,教师让学生参与下一步实验: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由于学生已经从刚才的实验和之前学习的知识做出推断,因此不会想到氢氧化铝也会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是,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氢氧化铝沉淀竟然一点点溶解.实验证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就像自发反应会向着熵增大方向进行,这样的蕴涵大量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实验,无疑对学生原先的认知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升向更高级的平衡态.

篇10

二、借助生活经验,化难为易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共同运用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高中化学很多抽象的概念,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如果借助于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得出需要的理论,提取涵盖的化学知识,完全可以将繁难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教学“焰色反应”时,我先演示食盐掉在火焰上燃烧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变化情况,从而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然后,让个别学生上台逐一演示铜、钡、钙等金属的焰色反应,同时其他学生要仔细观察,写出燃烧的变化过程。通过食盐燃烧,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验,借助于已有的经验再进行金属焰色反应实验,这样,学生就轻松理解了焰色反应的概念,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化学的真正目的是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化学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学回归现实生活,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处处有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化学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钠”时,学生了解到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我进一步设问,还有哪些火灾也不能用水来灭呢?在学习“氮气”时,我告诉学生很多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都充氮气,原因何在呢?这些都回归了现实生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四、巧置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主阵地,作业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助推器”。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教学生活也应如此,充满生活化气息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

篇11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知识、技能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高中化学阶段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则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条件,是提升高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素质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概念所蕴含的科学性,甚至要注意每一个化学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进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身体心理素质

在高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一定程度去克服自卑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久而久之树立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全面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素质教育下,实验教学得到改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并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高中化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教学的规则,保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与探索精神。

二、高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积极的情感、学习欲望以及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主要保障与来源。

1.1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与态度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收集与整理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情感教育。例如:学习“氨气以及化合物”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20世纪初期,科学家发明的高压合成氨技术,进而让世界粮食的产量增长了将近一倍,有30亿人口能免于饥饿”等等这类资料讲解给学生,这样几句话能有效调动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就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热情。又例如:学习“人类对源自结构认识的演变”的相关知识时,在介绍相关化学史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与态度,进而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1.2实践活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尤其是一些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直观又生动,教师需要对这类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与演示,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映”相关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这组实验,在直观生动的“浮、游、嘶、熔”等现象,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钠的特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实验的意识。

2.高中化学科学知识和能力教育是化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2.1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基本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化学教师都认为演示实验是非常麻烦的过程,主观认为只要将实验的原理、现象、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等交代清楚就行了。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改善观念,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某些实验污染比较严重或者某些条件不准备无法开展实验,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需要在多媒体演示之前设置相关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带着质疑的态度去观察实验。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充分理解知识,而且还能积累一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实验能力。

2.2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篇12

二、突破思维模式,引申探究效率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突破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突破,在学生对现象、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核心讨论点上,在对重点的攻克中使学生对化学原理更为清晰,从而得到完善、严密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利用“电子转移”来联系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使电子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而产生电能?”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逐步地将问题集中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形成电流的问题上,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很是兴奋,都想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电池.学生主动地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其中的电子流向确定了正、负极,开始尝试选择相应的电极材料,使用导线将正、负极进行连接,不断地进行连接尝试各种不同思维的实验.在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终于看到了电路中所连接的“二极管”发亮了,顿时一片欢呼声.通过这样对一个“中心点”的研究,在学生心中绘制了一张“原电池”的电路图,非常清楚的理解了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在学生的实验中得到了完善和修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共建思维导图,推进合作效率

“集思广益”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广、更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让大家相互之间配合协作,对学生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聚合和整合,使学生的思维、认识和经验得到共享,实现学生能力的最大化,以此来共同努力来建立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讨论“如何使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从反应的原理出发,建立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关系式,顺利的得出c(NaOH)V(NaOH)=c(HCl)V(HCl)这样的实验原理,从而顺利的得出计算未知盐酸浓度的公式,然而在仪器的选择和重点的判断上又出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仪器和指示剂,学生在认识仪器的同时对整个实验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最终学生得出了“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读数、滴定、读数”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整个实验框架也在学生们的齐心协力下逐渐地清晰,使得后面的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变得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集体构思,使学生们共同搭建来实验的框架,相互之间取长去短、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打造了思维导图,不但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小组合作的学习默契和效率.

四、整合思维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是学生记忆、思考、接受的一种升华,而其中的思维导图不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书本由“厚”变“薄”,有助于学生对关键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建立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其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用不同的线条将其标出来,新奇的学习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的学习变得富有生机、很充实.学生在标注“钠及其化合物”时,遇到了钠盐之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参与讨论和引导,启发学生对“碳酸钠与盐酸之间的互滴检验”,讨论“碳酸氢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实质”,学生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突破了自己的原有认知,建立了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对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行搭建时,意识到了自己在反应方程式上的遗漏和不足,纷纷的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同学或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不断的借鉴彼此的优点,起到了很好的“补漏查缺”的作用,使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样的反思式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建立了严密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构建了纵横式的网络,也使的学生的思维可以纵横式的发展,不但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作用,还轻松地突破了在新课讲授时那种顺向思维,建立了逆向、混合向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