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材工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如何通过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促进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效果的提升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工作,在后续的过程之中,陆续开展了关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并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其对建材工业的节能减排发挥的作用也逐步的体现出来,并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可以使得建材行业之中的水泥混凝土领域都处于技术革新的状态,并深刻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淘汰落后的水泥混凝土生产技术,不断的推进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水凝混凝土生产技术,要采用严格的控制手段方法进行遏制,在提升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同时,促进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效果的提升;其次,可以以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为锲机,进行对建材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在进行建材行业的调整过程之中,要积极的支持具有着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破坏率低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发展。与此同时,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各项标准的各种要求,严格控制具有着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进入,并不断促进水泥混凝行业的结构升级,促进建材行业节能减能力的提升;然后,可以以节能减排为工作中心,加快建材行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支持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应用到建材的生产过程中。以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例,要积极的采用可以提升水凝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的生产工艺,并逐步提升耐久性高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占据我国的建材行业的比重,并在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完成我国的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展导向,加强对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以提升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例,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资源,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对于人才队伍的框架,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如下思路:针对中高端人才,坚持以才为主、适量储备、兼顾成本;针对一般员工,坚持市场为主、保持规模、兼顾效益。据此思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进中高端人才。制订了中高端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和吸引人才,近年引进数名拥有国家注册执业证书和高级职称的中高端人才,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从施工设计单位引进中青年技术人才,经过监理专业培训后,补充监理人才队伍。三是多渠道招聘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业对口、能力较强的专科和二本院校毕业生,相对于重点院校毕业生来讲,他们更加珍惜就业机会,能适应长期在外的监理工作,成长较快。
三、注重员工成长,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以“专业室”为载体的核心人才队伍,在电网、电源、土建工程监理等主要专业领域,选拔出代表公司在本专业领域内最高水平的总监进入“专业室”,给予一定待遇和任务,拓宽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建立公司后备人才库,对现有监理人员按照专业、年龄等方面进行细分,从中排列出总监、专业组长等后备梯队,举办脱产性质、高水平的后备总监培训班,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给予重点培养,多项目、多岗位锻炼。三是建立内部招聘制度,中层干部、本部管理人员和总监缺员,首先从公司内部公开选聘,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为优秀员工在人才选拔中创造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用人导向和公平、阳光、动态的用人机制。四是加强青年员工的培养和锻炼,建立青年员工现场工作奖励和竞赛调考制度,结果与岗位调整挂钩,鼓励青年员工立足基层岗位成才。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设立总经理和书记信箱,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恳谈、论坛、文体活动,建设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凝聚人心,和合奋进。六是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根本,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内部培训方面,以现场培训和专业交流为主,组织编写《输变电工程现场作业监理手册》,即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开发现场案例培训课件,建立内部共享知识库,将个人智慧变成共同智慧,扩大受益面,提高培训效率。外部培训方面,侧重于理论性、提升性和取证培训,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培训,修订取证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鼓励员工取得注册证书。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探求具体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准确性,或者财务管理活动与国家制定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增添财务管理的方法,因而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涵盖的内容不足,不利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良好的管理。另外,企业在对国家指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时候,由于企业和国家所处的角度不同,因而导致企业制定了错误的财务管理的实施细则,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的要求,容易引发企业与国家税务机关的冲突。在实施财务管理活动时,企业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因而缺乏财务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法。
(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
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知识完备、人数精简、较高工作效率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人员层次多、数量大、工作效率比较低的现象。除此之外,有些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有权无责,部分人有责无权,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而且有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现象,这些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
(四)财务控制力度比较薄弱
如今,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力度比较薄弱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未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赊账单位也未进行严格的考察,从而出现了坏账、呆账的现象,导致一些应收账款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收。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存货金额远远超过了成本的数倍,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对现金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现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管理。
二、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的实施细则与实施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恰当的管理,必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寻找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与国家的要求相一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是面向所有的企业,企业要想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增添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另外,企业还要对国家制定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正确的解释,从而利用正确的管理方法来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实施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采用正确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法。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实施者,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员工关注经济动态的意识。同时还要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聘请与之对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计划、管理以及核算体系。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奖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并根据市场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调整,制定出一套适应市场发展的财务管理、预算和监督方案,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将企业财务管理落实到施工之中。完善的监督力度还可以有效的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促进他们更好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四)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力度
合理的企业财务控制力度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并影响着管理人员对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法律制度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力度,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在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进行财务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带来了转机,也为树立科学、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变了我们传统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
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主要有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缺点,如轻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只重视部分人的利益,忽视了其他企业相关者利益等。上述财务目标已不能完全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科学发展观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各相关者的利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演进为“企业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企业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强调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关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追求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理财观为指导改进今后的财务工作
1、用科学的方法来核定各部门的任务指标
逐步改善指标核算模式,以前只是单纯的根据以往年度的收入支出来核定利润指标,没有借鉴资产报酬率这个盈利指标,也忽略了营业增长率、资本累计率这些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体现企业价值角度出发,运用资产报酬率等指标,研究创新企业业绩评价的方式方法,尽快建立以财务价值指标为主体的业绩评价体系。
2、加强对各经营部门的财务管理
部门工作偏重于单纯的记帐核算,机械的对每个会计期间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对各部门事前事中的财务干预力度不够。要加强对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在充分发挥会计信息报告职能的同时,重点强化会计的控制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利用近期的财务数据对各部门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优化内部运行结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为利用财务信息做决策的领导和相关者提供依据。
3、完善对各经营部门的预算体系
为中心把好财务关,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创新预算管理方法,硬化预算指标的执行,强化预算完成的监督。
4、建立和谐的财务内外关系
和谐的外部财务关系,将为一个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撑。要积极主动和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建立好良好的日常沟通机制,争取了解与支持帮助;要按国家法规和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与公布财务信息,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完整,不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对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柔性管理,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5、提高财务队伍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1.财务管理权责不明确。
很多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都是因为互相的权责不明确而导致的,这些问题虽然在表面看不出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和最终收益。目前的建筑行业中的施工项目都是通过承包的方式来获得的,而很多的建筑公司对承包人不了解,很多承包人只关注自身利益,从而在发展过程中使得内部员工丧失了工作积极性,而如果直接将财务管理权交给了项目经理,经常会出现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会极大影响整个建筑团体的发展和运行。
2.内部运行系统紊乱。
在现代的发展中,每一个建筑行业内部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因为各个行业内的运行机制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表现在建筑行业制度上也有着相应的差距。虽然每一个建筑行业都有着规章制度,但是不能保证规章制度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在现实中的很多例子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规章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团队的建设是具有很大危害的。因为很多建筑行业的内部运行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一些项目承包、原材料选购等环节上都反应出很大的不实际性。
3.财会人员不负责任。
在建筑行业中,财会人员是管理整个财务工作的主要人员,但是正是因为很多财会人员掌握了整个施工项目的主动权,导致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财务监管不力的问题。很多财会人员只谋一己私利,而牺牲整个建筑公司的主要利益,很多建筑公司存在虚假报账、恶意抬价等恶,而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造成影响,并且会给公司形象抹黑,一旦查出,对公司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很多财会人员因为缺乏相应的训练,而工作能力很低。在公司的建筑行业中,很多财会人员不能正确的处理手头上的工作,在工作中大意粗心,常常会看错小数点,对公司的财务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并且,很多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欠缺,所以常常施工成本的预算存在大额差距,造成了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回收困难,这种现象,对于很多建筑公司来说,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实行相应的正确措施,就能将这些问题和损失“防患于未然”。
二、如何提高建筑行业中的财务管理能力
建筑行业中的财务管理是一个行业运行的基础和灵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整个项目施工的发展。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失误,但是可以提高避免失误的总体能力。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有着良好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一切事务的关键要求,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作为参考,那么整个建筑行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管是进行哪一个工程的实施都可以借鉴。财务管理制度要细化到每一个线下环节,例如,财务记账本的完整度,成本预算,资金流动支付,工程预付款等方面都要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如果在这些小方面不做注意,那么就会对整个公司造成更大的危害性。除此之外,财会人员还要负责每一个款项的去处,将每一项原材料花费、项目购置费细心记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清楚了每一笔款项,整个公司才能在不断地发展中做到“开源节流”。
2.改革财务人员选拔制度。
既然明确了财会人员的重要性,那么就要在选拔财会人员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检验。很多公司内部还存在财会人员“委派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实施范围广泛,但是会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而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在解决,为时已晚。在财会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首先要规定相应的审核人员,对财会人员的计算能力,细心程度,专业掌握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财会人员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实习,如果实习通过,就可以正式聘用,如果实习期间,工作态度懈怠,工作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另行聘请人员。在财会人员选拔后,也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养,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丰富其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为整个建筑行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3.提前预估项目施工成本。
在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中,项目成本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方面,也对整个施工项目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明确了施工成本,才能够相对应的进行施工的材料购置和后期投入,如果在成本方面马虎大意,很有可能会增大后期工程的开销。一般来说,成本预估是要结合市场交易情况,施工项目的困难度,人员安排等多个因素来考虑的,单纯的考虑一个方面,会使得成本预估出现或大或小的误差。在明确了成本之后,就能够相应的对施工进行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也是后期成功的主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开支问题,要及时联系财会人员,进行成本预估的比对,如果发现了成本预估和实际运行状况存在差异,那么就要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做出更加有利于整个建筑团体获益的方案改动。
4.强化施工项目中的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的主要方面就是在任何一个环节中的资金运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公司是否具有成熟的管理制度的关键标准。资金管理存在于一个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会对整个项目资金造成管理混乱。想要有效的强化施工项目中的资金管理问题,那就要在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做出长远规划,包括工程项目的实施时间,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以及投标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详细的规划和布局,而不是大约的估算,每一个资金支出都需要得到“回报”,在后期工程结束后,需要保证每一个款项的应用率,另外,在每一项的钱款使用中,都要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使用更加节约成本的材料,当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范围内,如果质量存在问题,那么会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效果大打折扣。
2.市场竞争风险。随着城市的发展脚步,建筑业的市场非常广阔,虽然市场上对于建筑施工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建筑施工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上级部门、建筑行业管理部门每年下达的产值任务,给施工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了拿到项目各家建筑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恶性竞争、违规操作使得企业面临市场竞争风险,这些市场竞争风险背后带来的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往往企业为了解决竞争风险,不得不做出资金让步,长此以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会愈加严重。同时企业要想在低价中标的前提下生存下去,必须要降低施工成本或者加大公关、宣传力度,这些措施都对企业的经济利润带来影响,
3.成本与收益风险。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经营需要支付的项目资金很大,每一环节的资金成本比较高,而企业只能依靠建筑项目来增加利润,促进发展。国家对建筑施工、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在高投入、低利润、高税负的情况下,企业施工的利润空间已压缩至最低,如果不幸发生安全事故,不仅要赔偿伤者还要接受管理部门的处罚,项目的亏损的必然的了。这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资金稳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关于风险的管理制度,尤其针对资金稳定性的风险管理,对于每一项工程,企业必须要做好充足的风险预估,对于投入的资金要做到恰如其分,不可以产生偏重的现象,尽可能的将工程项目资金投入的比例达到平衡状态,对于资金不足的情况,企业要做好内部资金调整,要有项目预留资金,以备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解决,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促进施工可以有效进行。
2.合理规划市场走向、降低竞争风险。面对市场竞争风险,企业要调整经营策略,可以分离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规模项目的投入,来解决市场上利润较低的竞争趋势,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同时,要合理的规划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的将企业突出的优势进行宣传,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可以向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成本与收益平衡。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利润作为支撑,而如今市场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减少收益,对于这样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打好提前量,有对比才有优势,企业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确保施工质量,尽量以最低的成本建造出最好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会营造出良好的宣传声望,这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只有保证施工质量,企业才会有项目可施工,才能让企业的利润逐步上升,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涉及整个工程的全过程。首先,在工程决策的阶段,主要是指各工程的经济决策,对工程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比如,工程建设的标准确定、建设的地点选择和建设的设备选择等都与工程造价有密切的关系。其次,在工程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在满足工程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制定多个方案来进行工程技术和过程效率的对比分析,进而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从而节省工程的成本。再者,在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建筑施工的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一般都需要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当工程竣工阶段,还应该对整个工程的总成本进行结算。因此,工程财务管理涉及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成本控制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工程全过程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
1.工程决策的阶段的财务管理
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对后期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保证工程准备阶段的工程财务管理能够符合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工程准备阶段的工程财务管理还需要注重细节,防止在工程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因此,加强工程决策阶段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2.工程方案设计阶段财务管理
工程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因而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对于工程设计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以工程建设本身为依据,按照科学的工程财务管理方法,避免通过主观臆测进行工程财务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工程财务管理,重点是将工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地预测,从而使得工程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因此,加强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的财务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3.工程实施阶段的财务管理
在工程实施阶段,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发挥工程执行概算作用,从而实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动态控制。由于工程实施阶段的财务管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而工程实施阶段的财务管理显得最为重要。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工程实施阶段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支付工程资金,认真执行资金支付的审核程序。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参与工程施工单位的各项收支统筹工作,以加强对工程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尤其是重要的是在支付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依据充分、手续完备和程序符合相关规定等,同时还应该保证工程年度支出应该保证不会超过年度投资计划,从而规范工程资金使用。当然,工程实施阶段还应该加强对工程合同的执行,以加强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等环节的控制。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应该准确核算工程建设的成本,根据工程计划文件批复的账目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对工程的之处成本进行归集,然后合理地分摊工程的其他费用,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正确核算。建立合适的工程财务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包括报表体系和财务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
4.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参与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其重点是针对合同执行竣工结算,以防止虚假费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管理应该包括物资领用与移交、竣工验收发现问题整改和合同违约索赔等情况。同时,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结算内容、、范围和方式应该保证与工程合同一致,对于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核算意见应该包括提供的工程资料必须满足工程的实际情况,当然,一定要保证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参与工程竣工结算工作,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内部的有效控制,以规范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进而保证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依据齐全、费用准确和格式规范,促进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结算编制深度和质量,满足规范和管理要求。
5.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财务管理
在工程竣工决算阶段,财务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包括应收应付款项。现代的建设工程供应商较多,同时工程建设的往来账目也比较多,因而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梳理与施工、设计等供应商之间的往来账目。根据工程管理部门提供的结算资料,以确认相关的工程成本及应付款项。工程财务管理部门是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协调物资、计划和施工等部门之间的合作,以较好地完成资料的收集和竣工决算的编制。同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报告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和分摊应该计入工程成本的其他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下,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财务编制,其细度和深度应不少于概算所列的内容,确保工程决算与工程概算的可比性。最后,在工程竣工决算阶段,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清理工程资金,并且及时分析和清理工程资金的来源,通过对工程资金的进行清理,从而防止工程资金出现沉淀、工程资金与施工资金相互挤占等问题,从而提高工程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关键词]财务监控公司治理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逐渐铺开,使中国企业的传统战略管理开始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转向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企业最大价值的创新管理。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展开,现代公司能够便捷地利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信息化管理工具,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的灵活性。企业信息化的展开以及由其而引发的战略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在对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实务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试图为财务监控在公司治理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一个研究框架,以期可以为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帮助。
一、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分析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公司的制度安排研究上,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条件下最大化企业的总价值,必须是一个多赢的制度安排。因此李维安(2001)认为目前,中国把公司治理作为“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可能会出现现代公司改革中的新的“空洞化”的结局,导致公司改革实践最重要的公司治理实务仍是一个空白。造成公司治理实务空白和治理结构空洞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将公司的财务监控贯穿于公司治理实务中并与其进行有机的融合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财务监控是公司治理实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股份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一组规范股份公司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明确规范股份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分布,并清楚地说明决策股份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并提供一种机制,使之用以设置股份公司的目标。同样在中国公司法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即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董事会再聘用经理班子管理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股东大会另选举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中的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经理班子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依据公司治理的实际和我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中国股份公司的运作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每一层次来看都有监控的职能,而在企业中各种权力的监控的实践最终还得要归结到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和监控,也就是说有效的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必然需要比较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持和运作。因此,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需要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撑的,并其治理效率和效果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层级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
2.现代公司治理实务需要适时财务监控
企业传统财务信息提供都是滞后的,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按照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而形成的财务信息。但是,在全球网络化和知识经济高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交易的对象更多的是存在于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产品,其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做出正确的财务财务决策和适宜的财务监控,则需要的信息及时性和涵盖内容是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信息的及时性要高,涵盖的内容要极大丰富。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势必要健全管理机制,谋求企业的创新,积极在企业中不同程度导入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企业信息化系统。因此,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实务就应该突破传统的观念,特别是在财务监控的观念上要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以求取得及时的控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快速处理例外差异问题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的目的。
二、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构建的一些建议
公司治理成效的提高,是需要在强化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适时财务监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网络技术建立适当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和适时监控机制来实现企业的预期治理目标。下面,笔者就适时财务监控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1.构建持续成长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消除无效率的资源占用和适时地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所需资源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企业必然要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对企业的企业的资源(包括现金、原材料、产品、人力等)实施及时且合理的监督和控制。但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其需要一个能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持续成长的监控体系。因此,只有构建出这种这种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财务监控体系,才能对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和公司的战略管理必然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更好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的快速变化。
2.构建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是为了使企业从单纯业务性和局部性控制转向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控制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因此,企业应该在其内部适时地打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建立起全面涉及公司内部供、产、销以及财务、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监控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企业应该基于企业信息化系统,打通财务运营系统(包括日常资金结算与监控系统、流动资金计划与管理系统、投资和预算决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与企业的其他业务运营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等)的隔阂,形成集成化的网络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中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这样,企业的监控体系就可以适时地取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样,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能为企业的其他部门所利用,提高其他部门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构建全方位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在网络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度竞争下,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更需要结合公司信息系统的变革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重构,将适时财务监控与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并融合到公司治理的不同层级的监控中去。
(1)推进适时财务监控,提高经理层管理效率。公司的各级经理为了更好履行其职责,加强对公司决策的理解和对运作的有效支持,必然需要各种有效的适时的信息。这样为了更好支持企业各级经理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必要把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与公司现有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实时网络信息系统,并把它建成公司适时信息与收集最有效的适时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适时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就可以将企业内外发生的每一业务和事件都按其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分类实时地记录下来,并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形成可用于感觉公司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诸如图表、图象、声音等,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反映企业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及时和准确地对其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反应,传递给公司的各个部门,使之能相应地调整采购、库存、生产、财务安排、营销和销售等一系列公司运作。
(2)强化适时财务监控,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公司治理事务的实践中占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运作整个企业,公司董事会也必然需要获得企业各种适时重要信息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适时监控。但是很多企业在构建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工作和战略性监控的支持很少,即使是其董事会对此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企业的董事会适时财务监控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高层经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则是有所不同的,企业的董事会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一般是从业务数据中直接加工处理得到的,当然也可以从基层财务报表加工处理得到。总之,支持董事会的财务监控和决策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需要。
(3)重视适时财务监控,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极大可能让独立董事和监事利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工程适时获得企业各种重要信息并能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在知识经济高度竞争简短的最有效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独立董事、监事会与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股东的权益。因此,有必要依据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需求,建立支持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监控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战略实施和经营决策的适时信息披露制度和适时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企业要想发展与提高,财务管理是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建筑业逐渐向多元化经营模式上发展,再加上我国的财政政策不断变化,使得建筑业市场陷入到一个困境当中,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整个行业走进了一个重新洗牌阶段。那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关心如何对施工任务进行承揽、怎样有效完成施工进度以及用什么办法提高工程质量等,认为对生产工作进行抓好抓实就是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而对自身内部的财务管理就显得不够重视。对财务管理的综合性以及其对企业各项管理的统领作用没有认识到位,使得在财务管理的多项环节中漏洞百出,给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限于自身企业的规模以及施工队伍的素质,财务管理制度的应有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一些规定不健全,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动态出发对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工程的实际需求不相满足,各种问题不断出现,给施工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但是纵观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主要做一些报账以及记账等这些简单的工作,再加上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繁多,人员比较冗杂,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普遍低下,不能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知识,没有实施良好的培训措施,与新形势的财务管理需求不相适应。
(四)物资采购不合理
在工程施工之前,许多建筑企业都没有采取完善的采购制度,这就使得企业在招标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选择供货单位时比较随意,物资的采购渠道比较单一,最终在采购上出现浪费情况,导致采购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在对物资进行采购之前透明度不高,滋生了许多腐败行为,人情交易情况屡见不鲜,给工程的整个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重大损失。
(五)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流动性大、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以及分散性高的特点,在施工的时候很容易使资金分散,对企业在筹集资金、调配资金以及资金使用频率上都产生了影响。这是由于:第一,有些单位多头开户,使资金过于闲置,沉淀情况比较严重;第二,有些单位则为对小额资金的筹集感到困难。在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许多单位开始自行其是,肆意要对公司的总部控制进行摆脱,而在出现经营状况不好时,又开始需要得到公司总部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是保障
企业要想强化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有力保障。其一,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加强,这些固定资产包括资产的目录管理、对建筑的大修管理以及折旧年限等,严格区分企业的资本性以及收益性这两个支出,能够清晰展示出企业的当前收益情况。其二,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债务和债权的管理制度,通过对比显示要收付的资金与已经收付的资金,充分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以便在后期进行查漏与补缺。其三,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对成本的全程控制。
(二)提高人员素质是要求
企业要想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是必然要求。企业应该尝试以分开设置会计和财务两种机构的方式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样可以让财务人员更加清楚与了解自身的职责,促使着他们主动地完善自身技能以及积极地提高知识结构,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广大员工创设轻松的工作环境以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能够让财务人员既能应付各种财务风险,又能从容面对企业外部的各种挑战。
(三)优化物资的采购流程是关键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主动参与到物资采购当中,以此优化物资的采购流程。在采购的过程中要慎重选择供货单位,有效降低采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主管作为财务成本核算的第一负责人,要积极组织施工设备以及物资采购的招标工作,合理制定各项经济合同。同时,采购人员在物资采购中不能擅自提高物资价格,要由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决定,并且实施公开透明化的措施,避免贪污受贿和的情况出现。
(四)科学调控资金是根基
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分配和调控资金,能够及时回收资金,对资金的运转速度进行加快,以此对企业的社会效益进行提高。为了使资金管理有效运行,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债权与债务管理体制,从源头做起,加强合同的签订工作,确保合同的效力。在工程进行当中,要制定一个有效合理的计划,严格控制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竣工结算管理进行加强,确保工程款项始终处于可控制当中。
(五)加强内部监督是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政部门要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进行加强,对财务监督的水平进行提高,加强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科学指导与有效管理,严格跟踪财政资金的流向,从根本上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要定时在内部做一些财务专项检查,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迅速进行整改。同时,要注重开展评选财务管理先进人员的活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典范作用,从整体上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得到完善和提高。
结语:财务管理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每一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施工企业中一些如投招标工作、投资决策工作以及资金运营问题等其他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可以说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生存有着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选题工作一般由命题和选题两个环节组成,它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向和目标。做好选题工作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高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任何事物或事件的解决都要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毕业设计(论文)亦是如此。在这三个步骤中,提出问题是第一位的,提不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而且,最好还要能提出好问题,有好问题才可能有好的分析及解决结果。所以说,重视命题环节,抓好选题工作,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体验,就选题工作中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选题工作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弊病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启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都黯然失色,而现实中,这种现象却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课题的局限,还有一些则是囿于制度的僵硬。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比如: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命题随意而不规范;课题陈旧老化或脱离实际毫无应用价值;多年同题,多生一题,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选题方式呆板,不能因材施教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了。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影响选题工作的各种因素,切实保障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协同命题,优势互补,共同培养
针对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经验缺乏而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现状,我们尝试组建了命题小组。命题小组按一定比例由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共同组成,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借鉴了老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又发挥了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的优势。事实证明,以小组为单位命题,能最大程度上弥补因个人水平差距给课题质量带来的影响,能提供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新意识的题目。
针对科学发展更趋于整体化、综合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状,我们鼓励教师跨专业协作命题。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协作命题,甚至可以同其他学校的教师协作命题,也可以同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协作命题。这种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的协作方式,不但丰富了我们毕业设计(论文)命题的内容,提高了命题质量,而且开阔了毕业生的视野,甚至连参与协作的指导教师都受益匪浅。
(二)课题遴选与申请制度的引入
为抓好命题关,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材料工程学院引入了教师课题申报遴选与学生课题申请准入制度。
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给出的题目和任务书,要经过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专业责任教授组成的遴选委员会审查,并确认具有合适的深广度和可行性,才会予以通过。
学生也不再象以往一样,仅有选题权,而是从命题环节就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同样享有命题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将来工作、深造所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提出课题,给出题目和任务书。只要他们的命题通过遴选委员会的审查,指导教师认可并愿意予以指导,则该命题就有效。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从制度上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命题的质量,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一人一题,双向选择,因材施教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互不相同,并且,原则上每年的题目和内容不得重复。而且,通过遴选委员会审查,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要超过学生总人数的30%。这就意味着最终将有30%的课题要落选。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更是进一步优化了课题的质量。
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题目和任务书上网公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和兴趣点选题。选题期间,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若有多名学生选同一课题,则由教师决定学生人选,一人一题。落选的学生可以继续从落选的课题中选择。最后,学院调配并公布“双选”结果。实行“双选”后,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选题结果看,来源于科研、生产实际的课题,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以功能与信息材料专业为例,“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及表征”、“400t浮法玻璃窑炉设计”和“PMMA-氧化钛高强陶瓷生坯的制备”等课题,学生选题踊跃,这类题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全面培养训练的目的。
选题工作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大小,以及工作后所要从事的专业或读研时所要研究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命题。
三、结束语
采取这些措施以来,我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课题实用、先进、新颖,质量也有了保证。据统计,我院2009届和2010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80%以上都来自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有相当一部分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课题。选题工作的高质高效为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是一个以工程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单位,按照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要求,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在操作上应引用以工程成本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企业项目利润目标为导向,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告别过去那种粗放的甚至是虚无成本管理工作,树立集约化的管理理念,落实科学而规范的成本工作。施工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施工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1、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对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
许多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施工任务的承揽、重视施工进度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认为抓好生产是关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部门是事后算账的“报账先生”,经济效益是干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2)财会人员水平素质有待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
财会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财务工作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和部门的经济控制水平和经济成效。从整体建筑施工行业来看,有的财会人员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虽然有较多的工作实践,但缺乏系统的理念学习;有的是没受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完全凭经验干活,工作水平不高;有的对财务业务知识一知半解,只懂得一般记账,从数字到数字,缺乏对企业发展前瞻性分析的能力,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
3)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均不能充分体现。有的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财务的监督职能弱化,给企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 失 。
4)企业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
从债权融资途径来看,由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大,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各家银行都不将施工企业作为信贷资金发放的重点:从融资途径来看,吸纳股权投资受国家法规、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外部股权融资很难成为施工企业融资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当前施工企业行业利润率偏低,税后利润留存基本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施工企业既无法在市场上融资,又难得到银行贷款,融资难成为施工企业的普遍现象。
5)资金管理薄弱,缺乏统一管理。
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造成企业资金分散,影响了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效率。一方面,个别单位多头开户,资金闲置,沉淀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却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为难。有的企业内部单位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自行其是,总想摆脱公司总部的监督、控制,当经营状况恶化时,又回过头来寻求公司总部资金的支持。企业资金缺乏统一管理,在有新工程的同时却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2、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企业的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则是基于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3、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1)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首先要把好采购关,坚持分渠道进货,按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原则,按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减少材料采购的成本及费用。其次建立科学的内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发、领、退及清查盘点制度。各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防止跑、冒、漏、滴等损失浪费现象,现场管理要责任到人,堵塞各种漏洞。
2)加强项目成本有效性控制,解决项目控制效益与效果问题。一方面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同步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做好施工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比选工作。
3)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企业管理的突破口,也是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企业的所有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5)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也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健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班子,设立预算、财务、材料、质量、安全和工程技术等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总体而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运作的各个阶段,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施工企业的一些其他活动比如投标招标、投资决策、资金运营等都跟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因而,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解决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一、加强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考核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自1997年起,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独立担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中,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尤其重要。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评价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是评价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培养工程硕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硕士职业素养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的考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重视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促进工程硕士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工程硕士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环节考核体系
专业实践贯穿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两项工作,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然而,目前工程硕士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专业实践分段式培养,受限于企业导师的责任心、重视度等因素,学生专业实践存在指导不力、监管不足、考核缺失等问题。特别是专业实践考核,形式化现象较突出,一般是由学生在实践结束时撰写一份实践报告,校内外导师根据报告给定成绩。这种方式的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工程硕士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亟须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1.严格专业实践考核,凸显专业实践重要性。
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将工程理论运用情况、工程技能掌握情况、实践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通过实践是否掌握了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等。对专业实践的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成绩合格及合格以上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实践学习。研究生实践成绩记入研究生个人成绩档案。凡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明确校内外导师考核职责,加强实践监管。
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专业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在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使工程硕士在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应建立常态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共享、交通畅通,形成有效的实践环节指导和监管机制。研究生根据企业实践情况,按时填写实践周志,总结实习经验和心得,并按月提交给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评阅;两位导师根据实践周志对学生进行考评,全面了解实践过程,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及进度,共同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3.过程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全面性。
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研究生实践工作量、出勤情况、实习周志、工作表现及态度等为考核依据;终期考核主要以实践报告、企业导师考核鉴定材料、实践单位意见等为考核依据,校内组织实践学习成果汇报会,校内外导师及同行专家参照研究生详细记录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实践成果等情况进行最终的考核。通过对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既可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监管,强化实践效果,又可以充分保证专业实践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考核体系
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学位论文评价既是对工程硕士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衡量,又是对其实践能力、工程经验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测评。因此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应加强质量把关。
1.加强论文工作监督,实行全程考核。
由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分企业专业实践和返校集中撰写两个阶段,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考核。
高校应通过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成立由校内外导师、同行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其后,高校应组织考核专家针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中期检查,针对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论文工作顺利开展。在工程硕士参加答辩前,高校应组织同行业专家进行论文评审,根据对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论文成果实际效益的评价,做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论文答辩环节,高校应邀请其他高校、企业具有深厚理论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研究生实际答辩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进行鉴定,并给出是否通过答辩的结论。
2.制订论文评价指标,明确考核标准。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有利于规范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从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应重点突出对论文选题的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考核,对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评价,对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进行鉴定。
表一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及权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可采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不同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论文形式其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应各有侧重。
表二 不同学位论文形式的评价观测点
3.明确考核职责,确保考核力度。
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考核中,应明确学校、培养学院、导师的考核职责。学校、培养学院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形式进行督促和检查,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和评审。通过建立起学校、培养学院、校内外导师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论文考核力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2]盛伟,申爱兵,等.国家“特需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俞继仙,苏玉亮,等.基于网络系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与激励体系的构建[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