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7: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讨论
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护理技能不足、服务态度不良等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应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护理人员基本的业务能力与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定时开展沟通技能培训,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剖析,做到换位思考,充分为患者考虑。
2.2加强护患沟通
现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治疗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若治疗结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易怀疑护理人员或对其进行指责,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3公开收费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费用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首先说明大概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收费标准有明确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为其提供详细的治疗费用明细表。新仪器、新药品与新技术的使用可发挥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易导致其心态失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治疗中需要使用贵重药物,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给予明确、耐心的解释。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医护临床工作性质所接触的病患状况不一而足,无法预知和不可逆料性极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反映和采取具体措施,以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紧急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工作压力。
2.2.2医患的目标取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挽救病患的期待程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病患的患病原因和患病性质也随之变化且呈增长趋势,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往使患者及其家属迁怒于医护人员,这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3差异的病患状况
护士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救治,而是情况各异的患者,患者中有的饱受疾病折磨,有的突发危急疾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给护士的就是频繁的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愤怒、恐惧、悲伤、喜悦等快速的情绪变化,患者的差异性对护士的心理也能造成直接的压力。
2.2.4高危的医护风险
护士不同于其他职业,有缓和的余地,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微末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高危的风险,责任完全由护士承担,护士虽然只是医生的助手,但患者却把护士当做救命的直接人,工作的高危性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3压力综合表现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责任大,工作不规律等诸多压力的影响,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压力使她们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3.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关爱行为较为不满意的方面涉及护士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的主动灵活和独立性等。患者的这些忧虑又正是护士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对于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源的判别和压力研究应从压力因素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帮助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消解心理压力,培养心理素质。
3.1搭建承受缓台
所谓的承受缓台,是指在护生内科实习前留有准备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理论分析和护理实践指导,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和完整的了解,并预先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承受的抗体,提高护理心理障碍的免疫能力。
3.2做到循序渐进
护生实生是学业的规定科目,也是对护生能否适应岗位的一次检验,因此,在实习前要充分征求护生的意见,可采取分批次、分层次的操作实践培训形式,让护生循序的进入实习场景,接受实习内容,并在护生间适时开展讨论和座谈活动,分批次的组织护生对护生进行指导和帮教,最终实现全体护生实习科目的完成。
3.3加强后续疏导
1.2环境风险护理工作突发事件多,压力大,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与护理人员易引起争端,遭到辱骂,因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护人员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还有的医院由于床位间距小和医疗器械配备不足,使得护士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以此医院要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把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护患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如病人静脉注射时没有“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同时也会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特别是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属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患者投诉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内科护理防护危害因素的措施
2.1防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做好急救物品的应用与管理。抢救药品要做到数量定量、根据物品的使用情况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启用前先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正确操作仪器,防止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做到有效预防,做好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预防的自觉性。如果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可能的回避跟中辐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量辐射[3]。
2.2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措施首先是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掌握化学药品的功效及浓度,取放物品时要戴口罩,眼镜,防止与药品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工作中护士应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触汞;应保持地面,墙壁保持光洁,医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体内汞蓄积量的定期测定。
2.3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操作中尽量减少与患者血液、体液的接触,严格遵守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养成操作后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速效洗手液可减少疾病和微生物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强预防接种,防患于未然。
2.4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首先要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要提高准确率,这样能起到减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养抗压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防范护理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认识到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9±5.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1±7.3)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2.2健康知识教育
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2.3运动指导护理
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2.4用药的护理
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有效: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无效: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
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9%,对照组为5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7.70,P<0.05)。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平均46.6岁;心脑血管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血液类疾病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0岁,平均47.2岁;心脑血管疾病31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血液类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即基本的生活护理,讲解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问题,与患者亲切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顾虑、压力及思想负担。心内科疾病通常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常伴有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2.2生活护理
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经常清洗和晾晒,同时帮助患者变换,保持患者皮肤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热患者易出现口臭、口干,应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可使用朵贝尔氏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2.3营养护理
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因心理和生理原因导致食欲下降,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饮食状况、营养摄取情况及体质量综合安排患者饮食,以细软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咀嚼过于用力和下咽困难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1.2.4临床指标监护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144分,日常生活和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各35分,自觉症状7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25.5±3.2)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23.4±8.2)分、自觉症状评分为(61.1±5.4)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17.8±5.1)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18.2±5.8)分、自觉症状评分为(57.3±6.9)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建立健全护理设备的管理制度,发挥出护理医疗设备的功能
建立健全护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制度,需要紧扣细节、完善内容、重视执行;制度的完善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对于违反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的护理人员、行为,必须从严处置。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的制度,可以着重考虑如下思路。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常规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发生概率为30%,而经过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8例,满意度为76%,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患者48例,满意度高达96%;实验组患者中进行投诉的有10例,投诉率为20%,对照组中进行投诉的有1例,投诉率为2%。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7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9)岁。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神经内科疾病,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细节管理,其方法为:首先,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其次,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宣传;最后,护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宣教得分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珋±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态度(93.47±4.24)分、护理满意度(95.23±3.69)分与护理宣教(93.68±3.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85.35±3.40)分、护理满意度(81.32±3.98)分与护理宣教(79.34±4.45)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病房都存在有护理风险。
(二)影响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资料中存在2例,占3.1%
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在资料中存在9例,占13.8%
3、用药与设备因素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在资料中存在15例,占23.1%。
4、人员与技术因素
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资料中存在14例,占21.5%。
5、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偏瘫(如: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感觉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抽搐(如: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精神异常(如: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呼吸困难(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感染(如: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感染,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在资料中存在25例,占38.5%
二、安全策略
(一)完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二)加强健康教育
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感染控制
内科护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课本知识相对局限且不具有即时性,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前上网搜集大量资料来扩充,如图片、视频、疾病治疗护理的最新动态等,比较费时费力。而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上网资费的下降和功能的扩展,使这项工作转化为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成为可能。建立班级QQ群,课前通过QQ群将需要预习的相关资料告知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查询资料来完成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将所查资料发送至教师QQ邮箱,教师根据学生发送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在QQ空间里建立资料共享区、图片共享区、视频共享区、病例共享区等,将比较好的资料上传到QQ空间共享区,供大家分享和交流,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应用
将授课班级分组,每组选用一部智能手机,由组长来保管,上课统一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并且关闭QQ、微信等一切应用软件,放在“手机休息区”,教师统一指导和安排利用智能手机辅助以下教学环节。
2.1便捷记录重点难点
内科护理的信息量大、课堂任务重,有些疾病又复杂难懂。而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记笔记和答疑时间较长,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瞬间记录,可以大大节省记笔记的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对比性表格、总结性知识点和练习题等知识量比较大的内容。同时,课下将照片上传至群空间资料共享区,学生下载后保存在手机内,长期积累就形成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笔记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翻看,复习所学内容。同时对有疑问、难理解的内容使用智能手机的录像功能将其记录下来,课下反复听、研究探索,直到弄明白为止,增强了学习效果。而因病假、事假缺勤的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录像和图片自主学习。
2.2建立远程临床课堂
中职内科护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临床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内科护理与临床联系紧密,但由于医院任务重、学生多等原因不便安排频繁的见习和实践,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利用手机QQ的视频通话功能在课堂上连线临床带教教师,建立第二课堂,间接实现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比如在讲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时,临床带教教师通过QQ视频通话功能让学生参观神经内科病房、观看护士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过程,讲解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等,使学生对脑血管疾病和相关护理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护患沟通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间接实现了学校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
2.3记录角色扮演瞬间
近年来护理界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备受重视,而角色扮演法被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对学生人文关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中。但是由于学生羞涩、不够重视、表演欲望差等原因导致效果不佳。以我校模拟病房为拍摄场地,利用智能手机的录像功能把学生的角色扮演上升到“影视表演”的高度,并且课后对录像进行编辑,如添加字幕、旁白等,之后上传到QQ空间供大家学习和观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例如在学习癫痫疾病患者的护理时,由教师当导演,安排一位学生扮演患者,表演癫痫发作过程,其他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医师等不同角色,模拟临床情景实施抢救、治疗和护理等。期间安排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表演过程,结束后大家一起回看录像并进行总结归纳,将精彩录像经过编辑后上传至QQ空间的视频共享区,供大家分享和学习。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和竞争意识。
2.4三维人体解剖软件
内科护理与解剖学密切相关,弄清楚疾病的解剖定位是学习内科护理的基础。传统的板书、教材、挂图和模型相结合只能展示二维平面结构,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用来显示和疾病的关系无立体感,学生常感觉抽象且难以理解。应用智能手机下载三维人体解剖软件弥补了这点不足。其主要特点是利用三维技术重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互动式解剖模型。此软件一共包含了13名男性和女性的3D人体解剖结构,自带了超过3500个身体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和标注。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对要观察的结构进行旋转、放大和平移等操作,从任意角度、任何解剖面观察人体结构,对影响观察的覆盖解剖部位可以实施透视操作。此外,解剖部位名称都是英文标注,提高了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后,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三维解剖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疾病发生的解剖机理。
3课后拓展
3.1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受教师上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留给学生辅导、答疑等的互动交流时间并不多,而利用智能手机QQ交流平台,就弥补了这个不足。通过QQ群聊界面,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QQ发送作业和学习要求,学生也可以在QQ群里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之间在QQ群里集体讨论交流,教师对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和答疑。以聊天的方式来讨论重点、难点、疑点,减轻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重复答疑的负担,同时使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无形中增强了学习效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也可以建立学生与教师谈心的单聊界面,对一些后进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关注,可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
3.2方便家长督学
目前,中专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但是学校每年只开一次或两次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会因为忙而缺席),家长了解的信息较为有限且没有实效性。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按班级建立学生家长QQ交流群,将一些好的教学素材、学生活动、优秀作业等及时上传至家长QQ群空间进行展示,对学生近期常出现的问题在QQ群里及时交流,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建立与其家长的单聊界面,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动态,有的放矢地指导督促学生学习。同时,家长对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3.3方便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智能手机免费注册乐调查-问卷调查软件平台,分4步便捷实现问卷调查以反馈教学。(1)设计调查:乐调查提供调查问卷模板,也可以自行设计问卷。(2)调查:把设计好的问卷提交,会自动形成一个链接,将链接复制后可以通过QQ、短信等方式给学生,学生打开链接界面就可以作答。(3)分析数据:学生作答完毕提交后,系统自动统计调查问卷。(4)导出结果:经过统计的调查结果可以选择以Excel、PPT等形式导出,这期间教师还可以随时查看问卷调查的进度。
1.2方法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24h强化护理措施。
1.2.1环境护理病房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病房内的舒适温度和湿度进行掌握,同时,加强病房内的消毒工作,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室内环境,还要帮助患者翻身等保证舒适的姿势。
1.2.2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指导,并提醒患者补充营养,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进食消化情况以及营养丰富的事物,及时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除此之外,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1.2.3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等情况,还应该对输液的速度以及总量进行标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同时,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等要时刻注意,定时评估患者的脉搏、心率等情况,判断患者的一时情况,询问和评估患者的反映和烦躁等表现。
1.2.4心理护理进行宣传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果患者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作为回答,从而构建优质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直至痊愈。
1.2.5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多喝水,因为多喝水能有加强呼吸道的湿润程度;需要进行雾化的患者说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雾化的患者通常体质经受不住长时间的雾化吸入治疗,因此,我们可以进行间断雾化法;鼓励患者咳嗽,帮助患者调整舒服的姿势,帮助排痰;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每过2h进行翻身,经常变换,防止发生褥疮,协助和指导家属给患者排背,促进排痰。
1.2.6药物治疗护理提醒患者按照医生药物的用量进行用药,同时为患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药物正常进入患者体内,并进行治疗,进行注射期间,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翻译反应程度和用药效果,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进行静脉注射的输液速度要适当,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心肺的负担。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运用SPSS14.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方差分析,血气分析和凝血指标的关系运用直线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24h强化护理进行对比,患者生命体征、疾病恢复情况、精神情况都比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发现3例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同在对端的时间内进行处理,病情稳定。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是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因此,提醒患者进行耐寒训练,从而提升自身的体质,防止感冒。护理干预的实施是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病情的发生情况,按照医生的吩咐正确护理,患者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提升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实验数据显示,进行应急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观察组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针对重症患者,我们应该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进行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可像狐狸和心理护理,从而提升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语言性沟通
1.1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2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非语言性沟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