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内科护理论文

篇1

2讨论

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护理技能不足、服务态度不良等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应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护理人员基本的业务能力与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定时开展沟通技能培训,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剖析,做到换位思考,充分为患者考虑。

2.2加强护患沟通

现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治疗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若治疗结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易怀疑护理人员或对其进行指责,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3公开收费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费用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首先说明大概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收费标准有明确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为其提供详细的治疗费用明细表。新仪器、新药品与新技术的使用可发挥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易导致其心态失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治疗中需要使用贵重药物,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给予明确、耐心的解释。

篇2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医护临床工作性质所接触的病患状况不一而足,无法预知和不可逆料性极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反映和采取具体措施,以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紧急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工作压力。

2.2.2医患的目标取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挽救病患的期待程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病患的患病原因和患病性质也随之变化且呈增长趋势,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往使患者及其家属迁怒于医护人员,这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3差异的病患状况

护士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救治,而是情况各异的患者,患者中有的饱受疾病折磨,有的突发危急疾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给护士的就是频繁的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愤怒、恐惧、悲伤、喜悦等快速的情绪变化,患者的差异性对护士的心理也能造成直接的压力。

2.2.4高危的医护风险

护士不同于其他职业,有缓和的余地,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微末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高危的风险,责任完全由护士承担,护士虽然只是医生的助手,但患者却把护士当做救命的直接人,工作的高危性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3压力综合表现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责任大,工作不规律等诸多压力的影响,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压力使她们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3.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关爱行为较为不满意的方面涉及护士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的主动灵活和独立性等。患者的这些忧虑又正是护士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对于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源的判别和压力研究应从压力因素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帮助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消解心理压力,培养心理素质。

3.1搭建承受缓台

所谓的承受缓台,是指在护生内科实习前留有准备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理论分析和护理实践指导,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和完整的了解,并预先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承受的抗体,提高护理心理障碍的免疫能力。

3.2做到循序渐进

护生实生是学业的规定科目,也是对护生能否适应岗位的一次检验,因此,在实习前要充分征求护生的意见,可采取分批次、分层次的操作实践培训形式,让护生循序的进入实习场景,接受实习内容,并在护生间适时开展讨论和座谈活动,分批次的组织护生对护生进行指导和帮教,最终实现全体护生实习科目的完成。

3.3加强后续疏导

篇3

1.2环境风险护理工作突发事件多,压力大,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与护理人员易引起争端,遭到辱骂,因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护人员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还有的医院由于床位间距小和医疗器械配备不足,使得护士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以此医院要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把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护患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如病人静脉注射时没有“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同时也会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特别是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属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患者投诉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内科护理防护危害因素的措施

2.1防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做好急救物品的应用与管理。抢救药品要做到数量定量、根据物品的使用情况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启用前先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正确操作仪器,防止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做到有效预防,做好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预防的自觉性。如果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可能的回避跟中辐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量辐射[3]。

2.2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措施首先是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掌握化学药品的功效及浓度,取放物品时要戴口罩,眼镜,防止与药品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工作中护士应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触汞;应保持地面,墙壁保持光洁,医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体内汞蓄积量的定期测定。

2.3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操作中尽量减少与患者血液、体液的接触,严格遵守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养成操作后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速效洗手液可减少疾病和微生物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强预防接种,防患于未然。

2.4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首先要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要提高准确率,这样能起到减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养抗压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防范护理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认识到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篇4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9±5.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1±7.3)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2.2健康知识教育

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2.3运动指导护理

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2.4用药的护理

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有效: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无效: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

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9%,对照组为5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7.70,P<0.0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