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保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少儿保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少儿保险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4504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意义

地方古籍文献是地方图书馆收藏的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保存价值和版本价值 的文献,它大都是线装本。有的是古籍善本书,有的是反映地方历史与发展的文献,有的是拓印本或有的是手抄本,它的版本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因此,认真保护好这些地方古籍文献,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为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历史发展的读者提供第一手详实的资料。特别是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很多资料是在国家图书馆均无法查阅的。如:《诺叶》、《洪水连天》手抄本,带有较为浓重的地方色彩,是其它地区无法查到的,它对研究彝族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如光绪年间成书的《普洱府志》,《思茅厅志》等历史典籍,详细记载了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沿革等等资料线索,它是研究我市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其历史沿革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文献信息的收藏、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图书馆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那些被称为“老古董”的古籍文献,并高度重视和加强其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对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普洱市少数民族地区古籍文献资源现状

2.1 数量、质量和价值

普洱市位于云南西南部,辖九县一市,14个勤劳智慧的世居少数民族很早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传承下来了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记载了几个世纪,几朝几代以来普洱府、思茅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银生城等普洱市古代各族人民的历史沿革、地理概貌、经济状况,古迹名胜、民族文化、茶文化。体现了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天各少数民族建设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宝贵的借鉴。

少数民族文献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知识资源。普洱市14个少数民族中近半数有自己的文字,在各县图书馆都收藏有各个民族的文献。文种上有拉祜、彝、傣、布朗、苗等。从版本上看,既有贝叶经写本、草纸毛笔写本、线装本。

彝族有传统文字,俗称老彝文,普洱市尚存的彝文古籍手抄本有《诺叶》、《洪水连天》、《作泊布》、《无常》、《买常》、《彝族情歌》、《择日历书》、《彝族医药书》等70多卷。这些文献,内容涉及天文、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地理、医药、民族等,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贵材料。

为了发掘彝族文化遗产,从1982年开始,市、县民委和有关部门聘请彝族毕摩,对彝族古籍进行编目,翻译和整理。目前已翻译整理出《诺叶》、《洪水连天》、《彝族医药书》、《指路经》、《作泊布》、《作斋篇》、《六祖史》等近10部史书,约30万字。《彝族医药书》成书时间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全年共9000余字,完全用彝文写成,经普洱市中草药研究所验证,确认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书。《诺叶》一书汉语可译为“教育”主要宣扬彝族的伦理道德。《指路经》是为之者举行蔡祀活动时念诵的经文,内容是为之灵指路,使之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和祖先团聚,它从一个侧面概述了彝族先民的迁徒路线。

拉祜族,有语言和文字,影响较深的文学作品有200多篇,代表作品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别》、《古搓戛搓》和《古根》等,拉祜文献有《拉祜族史诗》。

佤族,有语言和文字,口头文学作品中,尤以“司岗里”、“三木落”等最为流行。“司岗里”所代表的事实已远远超过文学范畴,成为研究佤族社会历史的验证史料。在脍灸人口的“三木落”长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佤族青年英雄“三木落”的形象。

2.2普洱市县图书馆工作者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

2.2.1普洱市图书馆。2008年开始,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云南省各市州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义》(图办发〔2007〕6号)文件要求,依据这些精神,普洱市图书馆领导重视并认真落实。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料,一旦破坏就不能再现。为抓好这项工作,普洱市图书馆于2008年8月成立了普洱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划拨了必需的经费,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几年来先后举办多次古籍讲座和培训班,保障古籍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领导小组成员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总的指导原则,先后对全市进行多次古籍的普查、收藏、管理工作。

2.2.1.1对私家藏书进行普查。2008年11月,先后到景谷,在景谷县图书馆同仁的带领配合下,到景谷永平镇芒东村谢荣卫家考察征集古籍。由于主人保管不善,古籍出现了虫蛀、鼠啮、火烟烤过的味道,古籍受损十分严重,工作人员耐心宣传古籍保护的知识,给他们送去经济上的补偿,使普洱市图书馆购卖到这批古籍文献,填补了普洱市图书馆无古籍的空白,这批古书内容为四书五经和教科书。有55种、205册(其中古籍有100册、民国的书有34册、手抄本75册、破损书22册.)

2.2.1.2对宗教寺庙藏书进行普查。2009年至2012年先后几次到孟连宣抚司置学习、普查、了解傣族贝叶典籍,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叶典籍是傣族创制,使用时间较早的文字,它是用特殊的叶子贝叶上刻字制作成一捆捆的。内容为佛经、民间故事、歌遥、诗歌等描写本乡土的山山水水,使民族文化遗产自古传承至今,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共普查登记贝叶经28件(册),近代古籍文献385件(册)。

2.2.1.3对全县藏有古籍的单位机关进行普查。

①2012年在思茅区档案局普查到2种3册,分别是清时期《思茅厅志》上下册原稿,清时期《思普志稿》一册。并做图片拍摄。

②2012年在江城县档案馆普查到彝文稿1件,并做图片拍摄。

③2012年在孟连县档案馆普查到傣族贝叶经《侈啥》集卷之五1件。

④2012年在普洱市档案馆普查到3种21册,分别为:光绪十三年丁西重修《普洱府志》原稿13册。乾隆元年《云南通志》二十八卷、7册。清朝乾隆四十五年《钦定历代职官表(文渊阔)四库全书》1册。

⑤2012年在景谷县档案馆普查到景谷傣族贝叶经棉纸稿1册,景谷县傣文档案1份,并做图片拍摄。

⑥2012年在景东县档案馆普查到彝文档案10册,并做图片拍摄。

2.2.2墨江县图书馆:汉文古籍59种、175册,少数民族古籍16册。

2.2.3江城县图书馆:汉文古籍2种、2册,谣族经书8种、14册。

2.2.4景东县图书馆:汉文古籍3种、4册。

截止2012年11月,普洱市图书馆对本辖区内古籍登记联合目录总是数为494种,722册。

3 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与传承

3.1加强领导对保护古籍文献的认识

无论什么工作,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们大力宣传加强古籍保护和弘扬本地地方古代文化的重要意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要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此项工作,才能使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

3.2 加强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古籍文献和整个图书馆的管理。因此,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的培训。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开展。其次,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思想素质高的人,无论工作难度有多大,总是想方设法的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们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无论什么工作都能认真的做好。再次,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业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标准化。

3.3 积极改善环境条件,加强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条件对古籍文献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改善管理条件方面,首先要改善馆舍 ,让那些破旧的馆舍和书架告别古籍图书的收藏室;其次古籍图书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有的已经发霉、变黄;有的被虫蛀;有的因纸张变脆,在过去的搬动中出现了严重的破损现象;有的缺张少页;有的文字模糊不清。发霉、变黄的古籍文献 ,是由于库房空气潮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纸张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在温度过高时所致。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古籍管理和保护的标准,在库房内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和空词,随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古籍文献的再次发霉、变黄。被虫蛀的古籍文献,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杀虫、防虫措施。纸张变脆的古籍文献,是由于纸张严重脱水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管理时,一定要经常观察室内的空气湿度,凡是温度高或低都要尽快调整。缺张少页、被虫蛀坏的古籍文献,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如:对缺页的古籍,要请教有关专家学者,让他们根据上下内容将该古籍补充完整,也可以向其他图书馆求助,请求他们帮助补齐、补全,使资料具有较全面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对被虫蛀的古籍,我们也要进行修复,将被虫蛀掉的字仿照书中字体补齐补全,将其修复完整齐全。文献能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连贯性。总之,我们只有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工作下,积极改变原来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我们普洱优秀的古代文献、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4 加强西部地区古籍文献的开发,提高古籍文献利用率

4.1古籍文献之所以利用率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宣传力度不够,读者根本不知道图书馆里有哪些古籍图书,于是使得这些古籍图书长期积压无人问津;②由于古籍图书大都用古字体,大部分读者群对古字体阅读困难,即使是研究历史的读者,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困难和问题;③开发的力度不够。在这些地方古籍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撰写地方史志、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和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最有价值的资料,但由于资料分散,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收集齐全,大部分读者由于缺乏耐心,使得这些资料也无法用上。

4.2加大对古籍文献的开发,提高其利用率

一是利用图书馆的墙报和在显要位置对本馆的地方古籍进行宣传、介绍,让读者进图书馆就看到本馆有那些古籍文献。还可 以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和宣传面 ,让更多人知道、了解 、认识并利用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二是加大古籍文献开发的力度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编制古籍文献专题索引,将馆藏古籍 中的各种资料按专题进行集 中,并利用宣传橱窗向广大读者进行推荐和介绍。②对古籍文献 中的生僻字和不常用字用拼音字母进行注音,方便读者阅读。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懂它、理解它,并进一步利用它;③对古籍文献进行全面介绍,主要是对馆藏古籍文献的结构、内容、编排体例进行全面介绍,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有选择地利用现有馆藏古籍文献。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馆藏古籍文献的功能,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廷镛著。中国古籍版本概要 [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篇2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GDP排名位于全国第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也保持着较高的国民储蓄率,2010年已高达58.39%。江苏省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城乡居民存款储蓄额已达23334.8亿元,占当年总GDP的56.33%;企业部门储蓄额为19148.59亿元,占当年总GDP的46.22%;政府部门储蓄额569.95亿元,占当年总GDP的1.376%。从统计数据来看,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对江苏省高储蓄贡献较大,企业储蓄所占比例较小。

现有的关于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比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动等。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国际上将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 7%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根据该标准,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在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快。那么江苏省的高居民储蓄率和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验证。

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理论介绍

现有的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Me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CH)。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这时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储蓄或有很少的储蓄。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需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这时需要依靠年轻时的储蓄来消费,从而社会储蓄率又会下降。1976年,Medigliani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扩展,认为储蓄率会随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上升而下降,随劳动者人口比例上升而上升。

LCH理论是从微观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的关系,Coale and Hoover(1958)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人口转变过程的“抚养负担假说”(Dependency Hypothesis,DH)。该假说认为,下降的婴儿死亡率和上升的生育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上升,导致社会储蓄随之减少。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经济活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减轻,社会储蓄也增加。最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表现为巨大的老龄抚养负担,这将削弱储蓄力度并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以生命周期理论和抚养负担假说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Loayza等(2000)在Schmidt(1996),Higgins(1998)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与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Kraay(2000)通过不同国家截面数据的估计,认为老年抚养负担比对社会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显著。汪伟(2009)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得到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正,且均显著。李魁(2010)通过采用全国30个省市1990-2006的面板数据,主要运用二步系统GMM法进行研究,发现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老年赡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正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显著。王麒麟、赖晓琼(2012)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Hausman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总体来看,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利用面板数据对储蓄率进行整体的研究,较少将其细分,并且具体到省际的研究也较少。本文研究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江苏省关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数据、变量选取

由于本文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选择江苏省199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区分城乡差别的特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US)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储蓄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额与各自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解释变量里,本文选择少儿抚养比(FC)和老年抚养比(FO)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假定N、L、O、C分别表示总的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14-64岁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人口)和少儿人口数量(0-14岁人口数量),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用C/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抚养的儿童数量,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用O/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从微观上来讲,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引进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用NR表示。

以上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得来,由于考虑到各种数据指标的可得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区间选取为1995-2010年。

实证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非平稳性,为保证建立的回归有意义,应先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与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关系,选取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储蓄率(US)分别与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人口自然增长率(NR)的协整关系。各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知,上述序列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原序列平稳外,其余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二)协整检验

从上述ADF检验结果可知,城镇居民储蓄率、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负担比、老年抚养负担比、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协整的必要条件。分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自变量进行OLS估计,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CS=50.39658-1.586298FC+ 0.302968FO+2.728209NR (1)

t= 2.5987 -7.0439

0.294812 2.8644

R2 =0.9029, F=33.3552,DW=2.0091

US=-2.866137+0.970690FC+ 0.896333FO-4.244340NR (2)

t= -0.154251 4.498764

2.9103 -4.6510

R2 =0.9057, F=22.3758,DW=2.40739

上述模型回归效果比较理想,然后对上述两个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平稳性检验,仍然采用ADF检验。若平稳则可证明上述变量之间是协整关系,具体结果见表2。

通过对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E1的t检验值为-6.971217,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E2的t检验值为-3.87219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两个残差序列均平稳,意味着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根据上述协整方程,分指标情况看:第一,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为为正,并且影响效果显著;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均为正,但是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著,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负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正的影响,少儿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比,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1.586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约0.303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的影响,少儿抚养比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0.971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上升0.896个百分点。第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正的影响,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2.728个百分点;但对农村农村居民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4.244个百分点。第四,从常数项来看,城市居民存在更多的自发性储蓄行为,农村居民相对来说自发性储蓄比较少,这个可能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高低有关。

(三)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分析证明城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存在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各个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指标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变化结合起来。先对各自变量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回归分析,纳入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回归模型(3)和(4):

DCS=12.46441+0.540489DCS(-1)+0.577721DFC+1.568364DFC(-1)-1.743938DFO-1.686220DFO(-1)+11.89308DNR-10.45389DNR(-1)-0.919043ecm (3)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t=(-1.958373),(2.965464), (3.050599),(2.391702),(2.944830), (2.952219),(-2.378873),(-2.763881, (-3.109256)

R2 =0.8919 F=21.29877

DW=2.553747

DUS=-14.39142-0.121804DUS(-1)-0.527489DFC-1.25919DFC(-1)+ 1.685201DFO +0.950451DFO(-1)+ 5.010568DNR-1.647784DNR(-1)- 0.591880ecm (4)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t=(-1.978498),(-2.332162), (-2.402645),(-1.987975),(2.539363),(1.890086),(2.373466),(-2.063968)

R2=0.9124 F=21.419295

DW=2.018500

以上数据说明上述两个模型拟合度较好,变量之间无明显共线性。误差修正项为负,说明均衡误差对短期波动收敛于长期均衡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当城市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出现不适应时,误差项能够在其中起到迅速调节作用。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考察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判断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由表3可知,老年人口负担与城镇居民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因果关系,少儿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由表4可知,少儿人口负担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比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反映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可通过绘制脉冲响应图来衡量。

由图1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从第1年持续到第20年,影响最大的是前10年,在第15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由图2可知,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达15年,影响最大的是前8年,在第10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由图3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同样是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大的是前5年,从第7年后影响开始逐渐减弱。

江苏省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使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农村居民储蓄下降,这可能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有关。江苏省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229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911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52倍。城镇居民收入较高,少儿负担减轻了,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储蓄的钱相对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比较模糊,城镇社会保障政策的相对完善,而且老人有更多的再就业机会等原因,使老年抚养负担的增加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没有太大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除去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外,能储蓄的钱相对较少。少儿负担的减轻,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强。虽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正在逐步贯彻实施,但各地还是存在差别,同时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年限长于城镇,所以农村老年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仍然存在正的显著影响,预防性养老储蓄在农村还是比较普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不同效应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成熟。

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江苏省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少儿人口抚养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同时绘制脉冲响应图,说明人口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时间年限长于对城镇的影响时间年限,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相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来说更加深远。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特别要鼓励城镇居民消费,用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和贯彻实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1.Anselin,L.,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2.Loayza,N.,Schmidt-Hebbel,K.and Servn,L.,What Drives Saving across the world,Review of Economincs and Statistics,2000,82(2)

3.Kraay,Aart.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2000,14 (3)

篇3

也使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光荣所在,虽然是受了一些苦,挨了一些累,但党和人民都给予我很高的荣誉。回顾二十余年的工作历程,我的路是这样走过的:

1.在活动中陶冶孩子们的美妙心灵

1.1开展读书活动。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经常到书店里买一些儿童读物。如《少年百科全书》、《少年英雄》和一些连环画册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亲自指导他们读,帮助他们认生字,解新词汇。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多数同学把吃零嘴的钱用来买书,到处借书,向亲友们要书,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更主要的是染红了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1.2指导看电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看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学生,我不主张让他们看谈情说爱的故事片,也不主张看哪些舞刀弄剑的武打片,多集多幕没完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我经常指导他们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故事和一些科幻影片,如"大风车"节目中《争当风车勇士》等,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又得到了娱乐。并且要求他们每天不准超过一小时,双休日可以廷长一点时间。我觉得看这些节目是有益无害的,能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1.3督促写日记。记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把书中和电视上的好片断记录下来,上升感性认识,作一番评说。更主要的是坚持经常,几年来,我坚持一周检查一次日记的制度。个别日记还要写上几句评语,对于记得好的篇目,还要念给全班同学听,做以认真的讲评。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1.4开展演讲活动。演讲会不同于故事会。要求有思想性,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说理能力。上学期,我校举行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赛前我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写作搞件,指导动作表情,我班五名同学登台参赛,个个感情饱满,慷慨陈词,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赞扬,赵晓涵同学获得了特等奖,李洪艳获得了一等奖。

1.5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既能澄清是非,又能达成共识;既能促进班级工作,又能鼓励先进,带动后进;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诸方能力,从而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形成良好的班风,产生如胶似漆的凝聚力。

2.在生活中规范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学习礼仪常规,提高文明素质。本学期,由于新分班,发现个别同学上课多嘴多舌,下课说脏话,对师长不礼貌。我及时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了《礼仪常规十条》并且要求学生对照检查自己,配合自控活动进行正面教育。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很快转化了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全班同学的文明素质极大提高,对待师长彬彬有礼,同学之间热情谦恭。举止行为朴实端正。

3.在教学中搜寻差生差班的转化规律

3.1差生转化、教师心安。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又是实验课本,不可能学生的成绩都好。加之农村家长个别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于是我认真找差生出现的原因。利用应利用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到去年期末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期末统考的成绩在全乡总评中取得思品、自然全乡第一名,语文第二名的好成绩。

3.2宁肯受苦、不能落后。我们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评比竞赛持续多年了,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是要严惩的。我是一位较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于是我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认真地钻研教材,苦心钻研教法,为了及时地批改学生作业,往往都是忙到深夜。由于我的努力,我的《精心设计练习,优化教学内容》论文被评为"松花江地区三等优秀论文"。

3.3战胜疾病、坚持工作。那是零四年的十二月份,我得了慢性阑尾炎。平时常发作,疼起来就用止痛药、消炎药来维持。学校领导几次劝我住院手术,我就是不肯,总觉得不放心。有一次下班,疼的我连饭都吃不下,爱人又劝我:"咱手术去吧!我知道你的学生是两个班合在一起,不好管教,又刚刚接手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在全乡又是下游。"我说:"这就是我坚持不去手术的主要原因。"直到一月九日,学生考完试,我才做手术,术后大夫批评了我,把病情耽误了。这时又赶上教师由人身保险转为医疗保险期间,又未能报销医药费。虽然多花了一些钱,病痛多了一些,但躺在病床上的我听到了孩子这次考试在全乡进入了前五名,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3.4不为索取、甘愿奉献。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与失。我们是双职工家庭,爱人在单位工作又特别忙,但我很少请假,如果学校不安排统一放,那我就把假都存下了。

篇4

    1农村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200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大约有l亿左右,其总量远远大于城市老龄人口,是世界上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丁永利,2002)。但在谈及农民的养老问题时,许多人的思想还囿于传统的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三种主要方式。诚然,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家庭养老并不是灵丹妙药,土地养老难以为继,集体养老也有局限性。

    家庭养老是目前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占92%(张汉湘、周美林,2002)。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目前,农村主要依靠家庭子女、亲属和自身劳动收入养老的占93%(丁永利,2002)。维系家庭养老的机制是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机制的作用会不断弱化。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寿命延长,人数增加,但家庭赡养能力并未同步提高,从而造成老年人需求和家庭赡养能力之间的矛盾(于景海,1999);实行计划生育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内“重幼轻老”和子女忙于工作,老年人口高龄化对生活照料需求的增加,使传统家庭养老中子女全身心照料老人的状况难以维系(穆光宗,1999),而传统崇老文化的衰退,社会主义养老文化建立迟缓,家庭养老的行为模式缺乏规范,随意性增强(姚远,1999),以及“家庭养老没有在政策上得到应有的安排”(台普恩,1999),等等,都造成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应主要履行凝聚亲情、享受天伦、慰藉精神的职责,而家庭养老功能逐步社会化,家庭与社会在承担养老义务中主次角色应该换位(熊必俊,1999)。

    靠“土地养老”要视农民的劳动能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大政策,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和多数地方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一旦因年老失去劳动力,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据不完全统计,由于耕地有限,粮食剩余率低,我国50%的农户商品生产率为0,35%的农户商品生产率低于30%,仅有l5%的农户商品生产率大于30%(刘学愚、孙德华,1997)。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廉价的外国农产品涌人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农民土地产出商品部分的利润率呈现负增长,以土地为保障的养老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张维庆,2002)。

    靠“集体养老”取决于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在一些双层经营搞得好的单位能够建立退养制度,但目前多属于“空壳村”,靠集体养老缺乏经济实力(班开庆,2002)。从实际看,1998年,全国农村集体办敬老院1.9万所,人住老人约27.5万人,国家集体救济的社会散居孤寡老人为282.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很小(张汉湘、周美林,2002)。

    传统养老模式不仅与市场经济发展、家庭观念的变化相冲突,也从根本上构成了农民养老需求与国家生育政策的矛盾(张汉湘、周美林,2002)。

    2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2.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特点

    第一,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2000年底,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75~80%(班开庆,2002)。

    第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所谓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据研究,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城镇职工福利支出,它主要代表城镇社会保障水平。1992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23%(穆怀中,1997)。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ll%(张维庆,2002),有所提高。

    第三,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小、层次低。自1986年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已经有l6个年头。截止到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的2000多个县(市、区)、8000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保险,大约覆盖了10%的农村人口,累计保险基金160多亿元(穆光宗、苗景锐,2002)。

    2.2模式选择

    l9世纪末,德国建立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全世界已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其中近8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到农村(班开庆,2002)。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保障程度和筹措资金的方式也不相同。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低水平、广覆盖”方式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还有一些国家采取了强制储蓄养老模式(姜向群,1999)。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特别是在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应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总的原则是:根据农村人口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思路,将庞大的农村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分解成三个板块,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切人点和突破口,推进农民合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带动纯农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尽快起步,从而拉开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序幕。

    3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运作思路

    3.1农村计划生育户和双女绝育户的社会养老保障

    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是国家对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给予基本的社会保险,其保障的对象是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个人及其子女,保障的内容是与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密切相关的手术平安、子女安康、养老及有关福利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们面临“少子女老龄化”的挑战。据估算,我国农村大约有独生子女户3000多万、双女户1000万,且今后每年还将新增独生子女户350万、双女户100万(穆光宗,2002)。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对计划生育贡献最大、牺牲最多的计划生育户。研究结果表明:1971~1998年,全国因计划生育减少的出生人口数达3.38亿,为家庭和国家节省少儿抚养费7.4万亿,相当于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计生委课题组,2000)。这与4OOO多万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选择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障为切人点和突破口,优先把农村独牛子女厂1和双女户作为保障对象,就是考虑到它的重要性和典型性,这对解除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因少子女带来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行列中来,对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至关重要,对最终转变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计划,也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应达成以下几点共识:其一,对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事业性质的界定应为福利事业的一种,但又有其特殊性,带有很强的回报性质,应纳入政府行为,由政府保障资金支出(穆光宗,2002);其二,解决好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标准、水平普遍偏低、落实难问题,如到2000年末,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仅有l8亿元(班开庆,2002);其三,增强“造血”功能。政府及相关部门,抓住人世契机,转变对计划生育户的帮扶思路与方式,把扶贫与开发、传播科技知识、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增强和提高计划生育户经济后续发展能力和自我养老能力。

    3.2农民合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

    “现代化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0”这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论断。马克思所说的乡村城市化是指的这样一种趋势: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下降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23%提高到2000年的36.09%,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但同时也得承认,由于一些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原因,如户籍制度、城镇就业制度对向城镇转移的农业劳动者的歧视,使得本可以更快一些的人口城市化步伐放慢了脚步。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全国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3的城市居民收入占到全部居民收入的2/3,而2/3的农村人口收入只占全部居民收入的1/3(陈剑,2002)。不改变这一现状,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障碍(郭书田、刘纯彬等,19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