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7: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项目课程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项目教学设计阶段的改革
从公司的项目流程中,可以知道公司把项目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项目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公司的项目操作模式中,以达到在项目教学中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展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让公司项目处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达到最大程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同公司的接触和与毕业学生的多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为:制定项目时间表、方案论证、方案绘制、方案修改与定稿和方案汇报这几个阶段。通过对公司项目操作流程的研究和我这几年的项目教学经验,我把这两个流程做了一下总结和调整,使我们的项目教学充分融入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中,形成新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现场施工阶段改革
教学现场施工阶段同样采用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校企穿插模式。它与现有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对比看来,新流程在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中,把构造教学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论的书本的课堂教学部分转换到已建设好的实训中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转换为实地实物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建材施工的构造知识阶段,从原有无概念的被动接受的理性认识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现场对实训建材和材料构造的学习,将该结构知识点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
根据《供配电技术》课程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一、二次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基本设计;能够对负荷进行用电监察,保护电气设备,;能够熟练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初步设计,能够独立完成变电站倒闸操作任务;取得电力部门核发的“进网电工许可证”和“特种工操作证”相关职业核心能力资格证”。就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把“教什么”“怎么教”提到研究日程上来,强化实践环节,尽可能多的采用实践教学法。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在就业中所需的岗位技能,我系电气教研组也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学习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性较强课程多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努力把理论知识优化成与实际工作相对应的实训项目。根据课程需求,学校重金引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软件和模拟操作装置,可以真实的模拟工作过程,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将课程设计成5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我就以项目四“二次系统的调试与运行维护”中的任务四“自动装置的检验与调试”其一实训项目“二次回路高压断路器控制和信号回路故障检测”为例,介绍一下项目的推进、项目的完成、项目的评价。(一)布置实践项目内容要求学生认真识读断路器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的原理图,给出对应的安装接线图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接线,在认识中完成实践。(二)规定本期项目预期目标查阅断路器分合操作要求,并会对高压断路器进行模拟分合操作,进而上升到更高层次,根据灯光信号回路判断断路器控制回路是否正常,判断故障存在位置及故障原因。在推进该项目时,首先简单给学生讲解电气回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正确的断路器操作规程,让学生分组协作;其次,现场巡视,指导学生正确接线,在对断路器控制操作时,互相交流操作过程和故障查找方式,期间只对学生进行引导,答疑解惑。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验收和总结,再次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掌握现状,指出加以改正和完善。
该课程相关教材理论知识抽象、知识体系庞杂,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过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课程所学知识离实践很远,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2)教材案例不完整。
传统教材难以容纳完整的案例,所选皆为虚拟案例,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使案例分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教师缺少项目管理实战经验。
该课程要求主讲教师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高校教师往往理论基础较好、工程项目经验积累不足,授课常常照本宣科,很难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指导。
4)学生没有项目开发经验。
在校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多数没有参与过完整的课堂模拟项目开发,不易理解课程中的工程概念。
5)实践教学学时不足。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由此决定了该课程不能完全通过书本和课堂掌握知识。实践教学一般安排18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项目管理工具,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新项目,既要从事项目分析设计工作,又要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还要学习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难度非常大。
2理论加案例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需要,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以案例充实教学,增加知识面和信息量,使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以理论武装案例,彰显案例的科学性,令学生在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2.1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组织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内容框架及管理流程有多种版本,如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PMBOK)、英国商务部推出的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2,简称PRINCE2)、IBM提出的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orldwideprojectmanagementmethod,简称WWPMM)。该课程采用国内外最流行的PMBOK(第5版)组织授课内容,把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分为10个知识领域、5个过程组和47个过程。10个知识领域分别为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5个过程组包括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授课时以4个核心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内容。以PMBOK指导授课内容既保证了授课内容的权威性,又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项目管理内容的新变化。
2.2组织开篇案例
每章开始,教师都会安排一个与该章内容相关的开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案例经过精心选取,尽量贴近实际。案例部分来源于教材,部分来自项目管理认证中的案例分析,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问题两部分。在讲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时,学生可结合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结合CMMI认证展示实际项目资料
当以实际项目资料展示项目管理的实践成果时,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实际的、深刻的。在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化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领域,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模型,在专业研究认可度和软件业界接受度方面都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作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与学院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一起准备进行CMMI3级认证,认证过程中积累的项目资料为本课程的项目展示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2.4认证考试试题操练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由于不设报考条件,很受学生欢迎。它可用于以后职称的评审或者作为工作的敲门砖和晋级的阶梯,部分学生会考虑在学校报考软考认证。与本课相关的认证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步入工作岗位,学生能报考的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关的认证还有美国项目协会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及中国的CPMP(China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认证等。教师在每个知识点讲授完毕时,辅以这些考试中的相关试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承接工程项目训练成果的实践教学设计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为指导,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各专业在第六、七学期开设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一个导师负责带几个学生,完成从选题、分析、设计到实现的整个项目过程。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在大四找工作之前有了完整的项目实践训练。针对本课程实践学时少及学生缺乏项目开发经验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尝试用承接工程项目训练课程来,组织实践教学。
3.1保留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的实践成果
软件项目管理开设在第七学期,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在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完成了项目的选题、分析及设计工作,可以把实践重点放在以前所选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了自己的实际项目,对项目工程训练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促进。
3.2课外作业围绕所选项目设置
由于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习题操练,学生不需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去巩固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围绕项目设置。比如,在项目集成章节,教师让学生准备项目章程(或模拟的项目合同)和团队契约;在范围管理章节创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在时间管理章节利用Project提交项目进度计划;在成本管理章节对项目利用Excel进行成本估计与预算等;最终,学生能够提交所选项目的必要管理文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部分,普遍受到了关注与重视,近些年来,众多高校陆续开设了项目管理这门课程,高校教师在项目管理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相关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目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PPT或者板书的方式,课程上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期末考核多以试卷形式为主。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项目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必须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目前众多高校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中项目管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以资料以及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为辅,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只是通过板书以及PPT的方式进行授课,并结合着一些实际的典型案例讲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抽象,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无法从案例中深刻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中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极为落后,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进行创新与改革,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项目管理课程本身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项目管理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对项目管理课程不够了解,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而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项目管理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项目管理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极强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中的项目管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项目管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够清楚,导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握住重点,降低教学效率。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包含了许多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渐进性,如果教师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将无法很好的将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原到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变得非常空洞与杂乱,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率。
4.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校的项目管理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授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与死板,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们无法在课程学习中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无法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使理论知识变得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只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教师是保障项目管理教学效率提高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对教师项目管理技能的培训,使每位老师都能够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塑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师资力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老师能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成立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成立项目团队,每个团队以6~8人为宜,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兴趣来选择具体项目,并选出每个模块的具体负责人。在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紧扣着项目本身,不要偏离主题,比如如果确定的是服装市场调查的项目,就不能偏离主题做成服装店开设的项目。二是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负责好各自的模块,还需要关注着其他学生模块的内容,保持连贯性与一致性,避免中途有学生把项目要调查的内容搞混淆,三是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起到主导与协调的作用,及时传达重要信息,提前通知各个模块同学准备好项目汇报PPT的制作。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开展能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学以致用,有效地解决。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也必须要体现出新的教学观念,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注重,考核的内容除了包括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中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考核学生平时到课以及课堂发言具体情况,主要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第三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具体的操作状况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是考核学生的项目团队作业,主要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一些资料以及成果汇报进行具体打分,占总成绩的40%。从这四个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能够从各个方面充分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效果显著。
4.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的项目管理环境,还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全方位动态控制与跟踪,可以境地项目管理的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时的引入项目管理软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活动。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低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rojectScheduler、TimeLine以及Projec等,还包括一些高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3、WorkBench、OpenPlam等,在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项目的具体规模来进行选择,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软件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真模拟项目管理流程,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进行实际运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之一,项目管理在高校中的开设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并熟练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应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2绘图阶段
此阶段需要完成园林种植方案图、园林种植设计图两套图纸。首先项目组成员根据设计要求及场地性质,进行方案构思。在确定功能分区、景观分区、视线分析、空间序列、植物素材等环节要充分结合场地特征,经过几轮探讨之后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完成园林种植方案图。在方案构思阶段,教师要避免提出任何带有引导性的建议,保证方案的独特性。在不同方案的比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场地特征与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取舍与调整。根据方案图的各项要求,结合具体的小环境,确定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设计各类植物景观,绘制内容合理、图面整洁的园林种植设计图。每个阶段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并在每个小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并给学生留下充裕的修改时间。
3评价与验收
自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植物配置与造景》成绩评定打破了一图定评价的方式,期末总成绩由出勤及课堂表现(20分)、作品评定(50分)与过程评定(30分)三部分构成。在作品评定时,分别从方案的设计构思、图面的表现效果、绘图技巧、植物素材的选择以及植物配置形式的合理性5个方面进行评定。在过程评定中,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做出评定,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协作能力3个方面。在两部分的考评过程中,要综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4总结
任课教师在评价和验收阶段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对项目的设计思路进行概括,并对实施过程、技巧等进行分析、总结,优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长期展示。项目实施是动态过程,教师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认真检查每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5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1项目的来源
项目的来源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首要条件,项目通常有虚拟项目与实际项目两种。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实际项目对考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为行之有效。结合课程特点,能够应用于《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中的项目来源多数为企业的实际项目,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街道植物景观设计等,这样的项目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2教师因素
项目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对讲授的课程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实践经历,能根据园林景观市场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但目前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制定教师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到企业锻炼,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具备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项目经理意识[5]。这样教师再回到课堂,便能够较好的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叫基于项目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实施完成项目而组织教学。项目教学法有助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以便尽早进入和适应所学专业对应职业人员角色。项目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上来,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完整人格发展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获得职业工作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并使其在社会生活上成为成熟的社会成员。
3教学改革模式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高职学生素质、城乡参差不齐的特点,为了更好消除差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对复杂、难懂的问题透彻讲解,学生对基本、较简单的问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分小组一起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因此项目教学改革流程为“项目规划项目细化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展示成果考核评估”。改革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石,同时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和坚强的毅力,为学生走向打下坚实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改革取得如下成果:
(1)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并能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及用何种策略、何种方式、何种方法学习,学生之间交流也更加愉快。
(3)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学到的专业学科知识与社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即获得了基础知识的也获得了专业知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教学模式。
(4)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不仅会运用计算机,也提高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提高了专业课技能的培养,而且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学习和深化,也为毕业书写毕业论文和自荐书打下了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而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这种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了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及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地学习。项目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层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用于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教师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学科,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高职学生们甚感茫然,尤其是在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兴趣偏颇,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本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全部内容划分为四个知识模块,将知识模块转换成与实践相对应的项目,分阶段选择四个项目:稳压电源、调光灯、可控放大器、收音机。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3~5人一个小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方框图,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必要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最后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经过改进后,学校提供器材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写出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体会、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2.1项目的选取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项目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的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但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了“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等内容后,向学生布置了“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在动手之前,向学生发放任务书(包括设计项目、技术指标、可选器件等),要求:设计一个白炽灯调光灯电路,能够无极调光。首先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对总体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计算,画出电路原理图和布线图;预设计经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试验板上组装电路;此后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在为期1周(课外时间)的时间内,针对学生水平不齐,实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动手能力强、能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增加了有一定难度的额外设计(如进一步利用继电器和声音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对其进行遥控控制),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潜能。选择此项目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前面所学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加以巩固提高。全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讨论,确定了五套方案,分别如下面的电路图1~5所示。通过该项目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还对双向可控硅、传感器、继电器等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总之,项目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2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任务、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应先期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我们在开展项目“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在项目开展前,教师先完成了一套“调光灯电路”的设计并制成样品,在提出项目要求时当场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明确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3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调光灯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评估时,我们详细分析了全班五套方案的各自特点,总结了“可控硅”、“单结晶体管”的应用,介绍了调光灯电路的原理和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详细说明了怎样用微弱信号对高电压、大电流的控制和变换的简单方法,再通过电路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的方案,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4调查测评是项目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重视调查测评环节,有利于对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的更进一步完善、充实和提高。通过实施项目活动教学,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制作了成品,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老师也感到骄傲。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周林林.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6,(6)
[3]、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 、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 ,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上手工作 ,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2.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申报论证工作;
3.负责2010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南宁三职校旅游、烹饪实训基地建设》的申报工作;
4.2010年4月,在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学科(专业)组织的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学专题活动中承担了一节公开(示范)课;
5.2010年3月,获得2010年度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技能比赛获一等奖;
6.2010年5月,参加了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场录像课比赛;
7.2010年6月,撰写了两篇教育教学论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之探究》并参加201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8.2010年6月,德育教育案例《给孩子自信与自尊》获2010年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经验交流案例评比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几年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一是在数学建模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及教师研究方向,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九个模块。第一层次包括数学软件、初等模型、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个模块;第二层次包括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等四个模块。第一层次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针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具体措施是: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每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主讲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模块,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按知识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建模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竞赛”的模式组织校内建模竞赛,主要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集训+软件应用+旧题新做+模拟选拔+强化训练”的模式组织全国建模竞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联想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为内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良好培养。
2.2 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网站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数模竞赛有机地融合,为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开辟第二条通道。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建设规划】、教学团队【整体情况、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案、课程作业、课程习题、模拟试卷、参考资源】、实验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实验作品、实验报告】、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奖、获教学奖项、人才培养成果、教材建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自测】、成绩考核【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下载专区【教学软件、常用工具】、数模协会【协会简介、协会章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竞赛获奖、优秀论文、往届赛题、模拟赛题、校内竞赛、新手入门】等,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 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为2009年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省级重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为2011年校级重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校级重点。
3.3 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掌握学生专业需求和未来的就业方向,转变上课机制,选择更多的、新颖的实验内容,其中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学院的化学综合实验课课程设置是90学时,由6个大型综合实验组成,全部为必修项目。每学期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2—3人,再由3—4个实验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在一个实验中循环,完成一个循环之后再滚动到另一个实验项目中再次循环。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考虑到综合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和重要性,我们增设几个选修的创新型综合实验。创新型综合实验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尤其是有些学生打算考研继续深造或者将来在某一领域工作,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还不太了解,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相关领域的创新综合实验去实际体验,启蒙未来的研究课题。这种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持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结合了专业与学科交叉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化学综合实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验证和单元性的基本操作训练,在课程中要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选取的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综合型较强的内容。但是有些实验已经开设多年,内容陈旧,严重脱离了当今科技发展前沿,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新研讨教学内容,从理论联系实际,跟上科技发展步伐,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出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到教学中来。在这一方面,科研促进教学的手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黑龙江大学,担任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承担着各类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他们更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所研究的课题也都与我们日常应用息息相关。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技前沿就要从教师的科研项目出发,合理地将一些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实验的先进性。比如,我们近来开设的“固体电解质纳米粉的制备、陶瓷成型及离子电导率的测试”、“三氧化二铁纳米薄膜的制备与表面形貌分析”等都是教师多年的科研成果。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也可以带动科研,这种方式不但与时俱进地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也大大带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科研反馈了很多有益的结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研究型实验,实验预习报告、研究性实验部分和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一体化成文,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后继毕业论文设计打好基础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课程,在进一步训练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以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我们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中列出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写预习报告,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实验操作细则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课后分析实验结果。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已经得到充分锻炼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已不再适合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提高,更无法训练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因此,在综合实验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研究型实验,在讲义中不再给出翔实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只给出实验要求和实验设计提纲,学生需要自己先查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锻炼学生运用自己学习过的课程知识来指导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文献调研、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和分析处理数据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应与指导教师讨论,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在这种方式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践获得科研成果,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和创新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综合实验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在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学生暴露出明显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低下的现象,实验结果始终无法脱离实验报告的形式。因此,在综合实验教学中,我们把撰写科技论文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将前期文献调研部分作为文献综述,课上实践内容作为实验部分,课后报告处理内容为结果与讨论部分,三者整理合一,按照发表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成论文,修改后提交。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讲评,纠正学生在写作中犯的错误,规范论文格式,让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反复修改,选择创新性好、有代表性的实验论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投稿发表,成功地完成一个小 型综合实验项目并取得令人喜悦的自创新成果,更使得教学方法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还穿插教会学生Origin、Chem Draw等作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成功地为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改进课程考核环节,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点和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术道德观
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总体上分为预习、操作、报告三大部分。实验态度、课堂纪律、卫生习惯、操作规范以及报告撰写和宣讲等方面也都列入考核范围内,各占不同分值比例。针对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原理以及涉及到的实验操作等做出分析和讨论,实验最后完成时,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内容的报告与宣讲,传授学生按照研究目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与讨论四大部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其他学生可以就其研究内容中不懂的部分提问,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实验心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新颖的课堂考核方式不但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研讨科学问题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对比研究结果的差异,学习优秀同学的科研亮点,摒弃自己的不足,普遍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表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此项考核内容,不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而且从学生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和论文撰写角度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为今后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组织答辩内容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积累更多有用经验。本课程考核办法从以上环节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完善开放实验室体系,推动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良好的实验室运行条件是教学方法落到实处的保障。尤其是在培养个性化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前提下,我们更要注重实验室的建设。除了配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常用分析测试仪器之外,还要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方式。特别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选修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就进行需要在开放实验室来完成。学生选修后提前登记课表,开放实验室可以是我们的综合实验室,也可以是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制度并保证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发挥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的作用,全天候指导学生操作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些需要使用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例如X射线衍射仪、差热—热重分析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进行表征或测试的实验内容在分析测试中心穿行,教学方法由简单的语言描述仪器工作原理和测试过程转变为学生实地观摩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方法。使学生熟悉这些先进科学仪器的使用过程和图谱分析方法。虽然开放实验室增大了管理的难度,但是从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这种灵活的实验课方式更能充分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化学综合实验作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前最后一门实验课程,承担着训练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出发,讨论和分析了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科研促教学,联系实际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等改革措施,希望能对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晓庆.化学类专业高年级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及“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教育局、地方中学、教育机构为合作伙伴,培养师德高尚、语言功底过硬、教学技能突出、理论基础扎实的、自我发展能力强的高水平中学英语教师,为中学和各种社会办学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合格的中学英语师资。
(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1.协同合作办学
实施“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开设“卓越英语教师班”。与新东方投资集团(香港)、南宁星火教育、明大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入以上教育培训集团落户学校,开办对社会开放的教育培训学校。聘请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英语专业(师范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协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课程资源、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设计评价体系。
2.协同制定培养目标
围绕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集团)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3.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以新东方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新东方英语教学法”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
4.协同组织教学团队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聘请百色市教育局中学英语教研员、中学优秀老师、教育培训集团经验丰富教师为兼职教师,加入学院英语教师教育团队,参与课堂教学、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及就业指导,实行教师和中学教师、教育培训集团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
5.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引企入校”,把百佳新东方、南宁星火教育等教育培训集团建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培训学校担任助教与教学实习工作,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种在岗式学习,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可以从中获得报酬。
6.协同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协同研究师范生培养中的重点、难点和其他突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协同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评价体系,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校外,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对学生见习、实习的评价。
7.协同开展“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百色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培训集团协同开展教学专项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有计划安排教师各高校或赴境外访学进修、见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首先,在教学理论讲授课上,教师讲得少,学生讨论活动多;照本宣科少,实际教学问题探讨的多;师生互动多,学生分组讨论活动增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通过组织研讨小组、学习沙龙、工作坊、名师讲堂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兴趣,加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
2.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网络教学环境
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加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拥有的多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和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英语在线学习软件以及调频台等现代教学设备与条件,改善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构建开放式、立体化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内容:微格教学技能,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等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课堂表现、考勤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调查(读书)报告、实践测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结合见习、实习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真题真做,改变毕业论文设计单一化模式。
二、地方本科院校卓越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培养成效
(一)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成效
1.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科竞赛成绩良好2010年以来,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人才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2.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社会服务实践能力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已在百色市东合小学等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10余次,参与师生人数达200余人。
3.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能力
近三年来,参加见习活动近1000人,参加教育教学实习近100人。学生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见习、实习活动,撰写教学论文143篇、毕业设计77篇。学生参与教师教研课题近20项。
4.提高了英语教育人才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42项,其中国家级7项、区级31项。2010年起,在学校、培训机构等担任英语教师的学生有560人,毕业生自主创办培训学校的案例有30多个。
(二)师资培养成效
1.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为提升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参加广西高校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人次。受聘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受聘为广西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质提升实验项目”自治区级指导专家2人。指导百色市中小学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次、二、三等奖5人次。与中学、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研究相关课题2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教师教学大赛20余项、教学多媒体课件大赛20余项、教学论文获奖10余项等。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近几年,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外出到兄弟院校听课、参加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等近200人次;6人获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44人;校外兼职教师共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