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9:07: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医学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培养研究生的大学院校附属医院往往是各地区级别较高的三甲医院,医疗任务重,门诊住院患者较多,医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研究生成为此项工作的主力军,工作负担巨大。另外,医院硬件资源有限,电脑软件操作繁琐复杂,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了完成工作,研究生需要经常加班。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可能使部分研究生身心俱疲,容易出现身心问题。
1.2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陈旧或认识不到位
一些导师最初为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模式陈旧,重科研,轻临床,导致临床实践时间减少,临床技能提高有限。反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也需要毕业论文答辩,他们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有部分导师重临床、轻科研,导致他们科研能力低下,偏废一方[1]。
1.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轮转实习落实不到位。
1.3.1按照轮转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至少在其他相关科室轮转1年左右,但目前研究生轮转时间较短,约4-6月。
1.3.2轮转期间,部分同学对轮转不重视,缺乏自觉性,未去轮转科室轮转,或轮转科室要求不严格,轮转流于形式。
1.3.3各轮转科室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流程,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轮转一团糟。
1.3.4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所在科室在分院区,部分科室床位数较少或是病种单一,导师未安排研究生去病种全面的综合科室轮转,限制了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1.4缺乏专业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及理论讲座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故培训结束后应该掌握临床上常见的操作技能。部分研究生反映医院或科室没有相关培训,导致他们常见操作技能低下,或难以按照最新的标准操作。医院或教研室没有安排针对研究生的理论讲座或课题汇报讨论,使得研究生缺乏理论学习的动力,而且科研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难题无从请教和解决。
1.5实习科室、轮转科室缺乏考核或考核不严谨
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临床能力培训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各个医学院校、科室具体情况不同,在临床能力考核工作,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及形式均不统一,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相当多的科室缺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科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研究生的评估和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不能完整有效的评价,也不能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必要的反馈。临床能力的提高急需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这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急需解决的难点。
1.6部分临床活动缺乏权限
大部分研究生为应届毕业生,无临床工作经验,而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部分研究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但却不能在实习医院注册执业,不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没有处方权,难以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难以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
1.7缺乏临床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培训
部分研究生反映,他们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因为缺乏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也缺乏沟通技巧,往往难以有效的、全面的跟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1.8缺乏对研究生的心理关注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需兼顾临床及科研,心理压力较大。在目前较差的医疗环境下,研究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也容易成为医闹针对的对象,身心容易受到伤害。所以,预防性心理关注也是有必要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策略教育部于2009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2我们在把握原则基础上,根据我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优化临床资源、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临床工作量,给研究生减负;
(2)更新理念,明确学位特点,临床工作及科研并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应按照专业学位的标准,调整培养方案和要求,要注重拓宽知识面,突出应用和强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加强临床能力和考核。医学院应该加强带教医院及导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和理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理解专业学位特点。
(3)建立并健全轮转、培训、考核制度,规范管理a.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应该与导师仔细计划好轮转实习计划,医院或教学分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轮转计划安排研究生实习轮转。b.研究生进入相关临床轮转科室后首先进行登记,向科室负责人进行报道,由科室负责人分配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轮转期间需全面了解及熟悉轮转科室业务及疾病特点。在科室轮转期间,科室需安排业务讲座。同时,医院教育科也应定时安排适合专业研究生的讲座。c.出科时建议完善考核制度,不仅需测评思想道德,而且要进行理论考试,同时还建议进行轮转科室相关技能的考试。对于不能达到轮转水平的,应该增加轮转时间。医院按照国家培养要求分阶段、定期进行考试,定时评估,优化培训考核制度。考核体系包含初期的课程考核,计入学分,进入临床之后还有参加学术讲座规定学分考核,轮转科室考核,毕业考核及论文答辩考核。
(4)开拓新的培养思路,事半功倍,培养全面研究生2010年,上海市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改革试验,基本思路是医学本科生毕业以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住院医师招录,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有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双重身份。学生毕业时,合格者可以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执照。我们也应借鉴上海甚至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思路,力求高质量的培养能力全面的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 ①系统性 ②客观性 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 — 假说的形成 — 假说的验证 — 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 — 结论的得出 — 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 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 1~5万字
博士论文 >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 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 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 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文题 刊名 出版年 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 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 癌症 1988; 2(3): 144~145Huth E. New forms for references. Br Med J 1979; 1(6): 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
齐顺贞主编 实用外科诊疗技术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1741 Davenport HW. A digest of digestion.2nd ed.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78: 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①系统性②客观性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假说的验证—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结论的得出—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1~5万字
博士论文>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癌症1988;2(3):144~145HuthE.Newformsforreferences.BrMedJ1979;1(6):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齐顺贞主编实用外科诊疗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741DavenportHW.Adigestofdigestion.2nded.Chicago: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78: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49-03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理多次强调,关于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一所高校办学成功与否不是在于培养了多少学生,而是在于培养了多少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而如何能对毕业生群体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过毕业生调查来实现。纵观国内有关毕业生调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
一、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视角阐述毕业生调查的应用模式
在与毕业生关系密切的群体中,一个重要的关系人是用人单位,这是毕业生的最终去向,因此很多人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视角来进行研究,认为毕业生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来调整自身的素质结构,高校教育的结构与内容也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调整。
吕部[1]的研究以ABC学院的2011、2012届高校毕业生雇主单位为研究样本,开展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研究。在咨询了10位研究用人单位满意度专家与深度访谈了32位ABC学院毕业生雇主的基础上,确定了高校毕业生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主要从思想精神、协调沟通、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测量,然后根据以上三个维度设计了13道选择题的问卷进行辅助调查分析。调查采用大量发放问卷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思想精神、协调沟通、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能较好地测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姜煜林[2]的研究以Y工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邀请、电话、邮寄等方式,与用人单位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或毕业生所在部门主管进行交流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多重二分法记录选择,列出9类当前人才招聘中用人单位最有可能考虑的录用因素,由被试者根据本单位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第二部分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设计量表,用以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11类基本素质以及总体表现和发展前景的评价,让调查对象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档。最后统计数据并分析了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与人才发展过程中所看重的因素及原因,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和促进这些因素的形成,以使高校教育更加契合劳动力市场需求。
张静[3]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2002届~2007届临床医学专业的200名毕业生的雇主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问卷进行了调查:(1)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2)毕业生敬业精神及工作态度;(3)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4)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问卷由毕业生所在科室的主任或负责人员填写,然后以邮寄的方式回收。最后得出如下结果: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的前3位依次是综合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被调查的毕业生在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较为欠缺。
二、从毕业生自身角度进行研究,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有两方面主流的研究,一是就业能力,二是生存现状。自本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高校的扩大招生政策,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样势必会带来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增加,继而造成持续的就业压力。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效应就得到了质疑,高校的社会问责压力也日趋凸显。
朱熠[4]通过对新疆某医学高校预防医学专业2002―2007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研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共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221份,有效问卷176份,问卷分为三部分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其中包括:第一部分,了解毕业生的个人信息,性别、民族、生源地、现户口所在地、现工作单位情况。第二部分,自编调查问卷采用选择备选答案方式,问题涉及毕业后进修情况(三个月及以上、三个月以下);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奖励、参与课题和发表的文章两个方面,问题涉及是否参加过各种进修和培训、参加次数、进修和培训地点、进修和培训时间、进修和培训目的、培训是否对工作起到作用、是否受到奖励和参加课题、参加课题的级别、的数量和级别及编写专著情况等共十八个问题。第三部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选择备选答案方式,问题涉及专业是否对口、择业标准、择业方式、择业障碍、求职决定因素、影响求职的社会活动和教学活动、初就业工作单位、工作单位类别、工作满意度等十六个问题。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专业读研率高,毕业生去向以传统的医院、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为主,基本上都是行业内的单位,专业对口率高,并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择业标准更倾向于个人发展及工作的稳定度。建议毕业生放宽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摈弃一次性就业的观念,同时建议学校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与引导,使指导就业工作不局限于毕业生,使大学生尽早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
贾红杰[5]采用问卷调查法及个案访谈法对上海某高校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考察了其毕业十余年后的生存质量及在校期间表现,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了影响毕业生生存质量的在校经历影响因素。样本的选择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987―1990级的本科生,共计106人,正式问卷由当时毕业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辅导员填写,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学习成绩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适应新事物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踏实肯干精神、实践经验、善于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从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认知比较的视角进行调查研究
在对毕业生自身进行定位、评价方面,单方面的调查有失偏颇,应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描述毕业生现状,了解毕业生需求。
徐凯[6]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探索了天津地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查对象既有用人单位,又包括毕业生,调查内容为双方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他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各项能力的权数,得到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程度重要性排序。对比两组问卷相同能力的差异性,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能力缺口。继而,从学校角度,通过改变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政府角度,对用人单位进行引导,调整用人单位能力需求,让用人单位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岗位,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的能力培养。
王欣[7]从顾客满意度视角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他将用人单位作为高等教育的最终顾客,将毕业生作为高校的内部过程顾客。通过以上类比,选取了河北省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从三个方面考查了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河北省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河北省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感知质量、毕业生在自我评价和各项素质重要性认知方面与用人单位的差异。最后总结出河北省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从高校教育评估及高等教育质量角度进行研究
教育评价的思想由来已久,自从系统实施教育的机构出现以后,就有了教育评价,现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评价在发达国家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完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赵宇[8]通过问卷调查对哈工大的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估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分层等距整群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共收集了253个班级的6047位毕业生的联系方式,毕业生问卷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在哈工大读本科时的情况、毕业生对母校本科教育的评价、毕业生个人现状、毕业生第一次工作时的状况。问卷发放采用问卷调查网站与纸质问卷邮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邮寄问卷1300份,仅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网站回收问卷464份,应答率较低。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价是综合性很强的评价,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社会声誉的评价、高校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社会公众对毕业生的舆论评价。文章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仅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其他三方面对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价的影响。最后,文章展望了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估模式的构建:教育行政机构、高校及中介机构都是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估的主体,评估内容包括毕业生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评估、毕业生自我评估、社会大众评估。评估指标涵盖毕业生就业率、深造率、校友对学校贡献率及毕业生自我价值实现等。评估模式呈动态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定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议题之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赵琳[9]等采用了“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CCSS)2012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和系数集束化的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先赋性因素与获致性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机制,即大学前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机制。2012年,清华大学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59所院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644份,共得到有效问卷71698份。根据调查前的分层随机抽样设计,59所院校中有55所是全国随机代表性样本。在对分层变量进行加权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代表性样本中的“985”院校、“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共计55所院校67182个样本的数据,具体包括10所“985”院校的11834个样本,15所“211”院校的18519个样本,以及30所地方本科院的36829个样本。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论对高等教育的过程质量还是结果质量,学生获致性因素即高中教育经历的影响都要明显大于先赋性因素即社会阶层的影响。并提出设想――备受瞩目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一流中学共同组织实施,旨在改变现有单一选拔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等方面进行重新,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和兴趣水平的教育,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胜任力。
五、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
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资料,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同时仍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有的文献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针对毕业生调查的研究已经比较多。研究视角具有广域性:从用人单位角度、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自身比较角度、从毕业生自身角度、从高等教育评估及高等教育质量角度等方面。这种广泛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使毕业生研究方面的理论日趋完善。
但现有文献也有不足的地方:(1)在问卷设计方面,多数文献采用专家咨询法、预调查回馈等来设计问卷,问卷形式及内容的设计上还有待改进。(2)多数文献关注问卷内容的适切性多一些,在防止偏倚方面有待加强。(3)在问卷的发放及收集上,在调查对象样本的选择及抽样方法方面,受课题时间、经费及调查对象的依从性限制较大,样本量的选择及问卷的回收率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做好调查的前期工作,对待调查人群进行熟悉,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2)在问卷的设计中,应结合调查人群及研究课题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敏感问题的设置上,注意提问技巧,防止拒答,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3)在调查毕业生方面,可综合考虑,从多角度立体定位毕业生的现状,如结合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身评价、高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对毕业生现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吕部,董兆武.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满意度实证研究[J].探索,2014,(02).
[2]姜煜林.用人单位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6).
[3]张静,梅竹,宋楠.同济大学医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03).
[4]朱熠.新疆预防医学专业民、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9.
[5]贾红杰.关于大学生在校经历与毕业后生存质量的研究――以上海某高校部分毕业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徐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调查[D].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11.
[7]王欣.高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研究――以河北省本科院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8]赵宇.高校本科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9]赵琳,王文,等.大学前教育经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
作为一个辅的科室,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一线临床科室都感到汗颜!
如果说这些数据还算不了什么,那么下面的这些足以让你震撼!
5年来承担课题43项,总经费1380万元,其中包括863科研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迄今为止,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总影响因子118.667,其中9篇影响因子大于5.0!
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多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数百位军地检验人才,全部出自这里!
如今,该科已经成为西南医院的一面镜子和一扇窗户。
“后进生”的关键抉择
这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但看起来和蔼可亲。坐在一尘不染的办公室里,府伟灵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揭开了检验科走向成功的奥秘。
府伟灵,该科第一个本科生,第一个把临床与检验完美结合的检验医师,第一个带领检验科在科研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人,但更是一个带领科室走向成功的领路人!
1973年,府伟灵从沈阳参军入伍来到内蒙古。这个祖籍江苏的小伙子虽长在东北,可身上却有着江南人的聪颖。到部队不久,他受父母都是医生的影响,参加了省军区举办的检验技师考试,并成为一家部队医院检验科的技术员。
那家医院很小,检验科就几个人。平时看不出检验科的重要性,但一旦来了急诊病人,检验科的重要性就显现无疑,比如动手术前必须要进行的抽血化验等工作,离开检验科的辅助,正常的临床工作就无法开展。
1978年,军队院校恢复高考,府伟灵向领导表达了要考大学的意愿。可院领导对他说:“你最后考完还不是当医生吗,何必还去考?”于是,他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念头。但是,成为一名正规军医,接受正规培训的念头依然没有熄灭,“我不能放过提高自我的机会!”
第二年,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克服了种种困难,府伟灵成为省军区唯一考上第三军医大学的幸运者。
与大多数人一样,好不容易进入军医大学的象牙塔,府伟灵觉得要好好放松一下。那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毕业后,回去做一名临床医生。198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机缘巧合。时任该院检验科主任魏明竞向学校提出,要从留校学生中挑选一个到从来没有过本科生的检验科工作,以提高科室人才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就这样,有过检验科工作经历的府伟灵分配到了检验科工作。
不过,府伟灵更想到一线临床科室工作。到检验科的第二年,不安分的他就开始攻读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并在器官移植中心做科研课题,在中心的封闭病房当了一年多临床医生。
当时,他的硕士论文题目为“肾移植后的感染与监控”。由于论文出色,该中心以这篇论文为基础,申报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该成果的后续研究获得了“吴阶平医学奖”。
既然留下就要好好干
硕士时所作的研究使府伟灵尝到了临床与检验学科相结合的甜头!但那时的他依然没有下定决心要留在检验科工作。
两年后,府伟灵又考上了著名烧伤专家肖光夏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外科学烧伤专业博士学位。
可以说,那段时间是府伟灵在科研上的高产期和丰收期。庆幸地是,他长期保持了这种科研态势。
这时,府伟灵又面临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1996年,他博士毕业刚两年,总医院就向他发来调令,要让他去北京工作。但与此同时,医院的破格提拔令也下来了——任命刚满41岁的他担任检验科主任。
从那时起,该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才济济的时代,光是府伟灵带过的硕士和博士就有70多人。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该院检验科打造成了军队检验人才的孵化器!
除了科研之外,他还和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波教授等人一起创建了独特的检验医师培训机制。
据了解,检验医师制度在全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为了拓展该科的工作,他们创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制度,为此做出了有益探索。目前,该科检验人员分为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两种职位职责不同、分工不同。检验技师,即传统意义上的检验员,主要是进行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而检验医师则具备对检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如今检验报告单里最缺乏的就是对检验信息的深层次分析,而检验医师具备了深层次的分析能力,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临床需要。
该科认为,检验医师培养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把精心挑选的培养对象送到临床科室去学习,以让检验医师了解临床诊疗的流程,让检验医师成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桥梁!
经过多年的磨砺,府伟灵也成为世界感染控制联盟常务委员、全国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全军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如果说该科是一颗大树,那么府伟灵就好比是这颗大树的根,源源不断地向树干、树枝、树叶输送着养分!
科研大奖妙手偶得
2010年,“医用生物传感器检测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这个项目当初的立项经历可以说是相当偶然。
1998年,府伟灵带着学生正在做“抗内毒素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可国外一个突如其来的研究发现严重干扰了研究进程。那年,国外有研究表明,内毒素引起的脓毒症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内毒素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放了把火就跑了,真正引起机体发病机制的是多种因子引发的级联放大反应,这时抗内毒素抗体对这些感染就用处不大。但如果转入细胞因子研究,就会偏离临床检验的学科发展道路。
经过慎重考虑,课题终止了,但府伟灵却没有中断对临床检验学的探索。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把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相结合,以快速检测细菌引起的感染。
据了解,检验医学已日益成为临床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原创的检测理论和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大型医院进口检验设备占有率超过80%。此外,现有的检测技术难以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对实验诊断“快速、灵敏、准确”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检测理论、技术和设备。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买别人的仪器、用别人的技术、让患者承担着由此带来的高昂检测成本,所以,我们太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府伟灵说。
于是,他带着研究生一边讨论研究方向,一边写着科研标书,和几十家单位展开激烈竞争,最终拿到了这个“九五”科技攻关课题。
他们认为,生物传感技术将是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先进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可望为检验医学的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府伟灵带着研究生开始没日没夜的投入科研当中。那些日子里,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凌晨两三点钟才离开实验室。记不清多少次因为实验做到太晚,只能留在实验室过夜;也记不清多少次因为太晚离开实验室,而丢失了自己的自行车。
那段时间成为课题组成员最珍贵,也是最美好的记忆。
最终,他们建立了压电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理论,创立了生物信号识别、增效、传感器阵列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检测新设备,为临床检验诊断学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
创新瞄准别人不做的事
府伟灵的办公室里有一双轮滑,记者一直以为是他孩子的。没有想到,这双轮滑竟然是年过半百的府伟灵专用。
自十余年前学会轮滑后,他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晚上,医院里没有什么人了,他就会穿上轮滑,在门诊楼的走廊里,或者外面空地上悠闲地滑着。每年回东北过年,他还会抽时间到真正的冰场上滑冰。除了轮滑外,他还特别喜欢滑雪。
如果您单纯的认为府伟灵把运动当作是锻炼身体,那你就错了。现任该科住院总医师的夏涵始终记得几年前府伟灵在海口开会时,闲暇中尝试海上冲浪的事情。在她的眼里,“府主任是一个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不管是生活中,还是科研上。”
一、从电子版工具书刊中系统搜集
电子版工具书刊载有大量文献信息,一般以检索型光盘、网上数据库等形式存在,是较理想的文献检索工具。
1.综合性电子版检索工具书刊。常用的综合性电子版检索工具书刊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国学术期刊网》(同方)。该库遴选国内正式出版的中英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6600余种,收录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上述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近1800万篇。该数据库共分为8个专辑,查找理科文献应利用理工a辑、理工b辑、理工c辑、农业专辑、医药卫生专辑。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万方)本文由收集这是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系统,主要收录理科文献,包括少量文科文献。系统中的全文期刊库涉及期刊5500余种,其中理科期刊为3876种。
(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该库涉及期刊1.2万余种,收录上述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700余万篇,引文2400万条。理科文献是其收录的主体。
(4)《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库》。该库精选国内1949年以来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总量已达31万余篇。分为9大专辑,查找理科论文应利用理工a(数理科学)、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以及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6个专辑。
(5)《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库收录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已达73万余篇,其中理科论文为51万余篇,约占总量的71%。与该库互为表里的《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摘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有一定的检索意义与参考价值。
(6)《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该库是文摘索引型数据库,其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目前已收录由全国80余所高校提交的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4万多篇学位论文的题录数据,并在cernet上提供试检索服务。
(7)elsevier、ebsco、spring link等外文期刊数据库。这些国外研制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理科文献,国内数量可观的高校与研究机构都购买了使用权。这些电子检索工具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科研动态与科技水平,应予以充分利用。
(8)《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出版的综合性检索工具刊物。收录约40个国家的大约3000种高质量的期刊。
(9)《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即《工程索引》,是美国出版的检索工具刊物。收录50多个国家、20多种文字的3500多种期刊和1000多种相关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
(10)《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适用于检索会议论文,内容涵盖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和化学、生物和环境科学。
(11)《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简称isr,即《科学评论索引》。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1974年开始编辑出版。涉及3600多种期刊、100多个学科。每年提供近3万篇评论文章、科技发展动态综述。
(12)《science abstracts》。简称sa,即《科学文摘》,是英国出版的检索工具刊物。创刊于1898年,分辑出版,如a辑为“物理文摘”。其中的资料选自3000多种高质量的期刊。
2.电子版专科、专题文献检索工具书刊。综合性的检索型光盘、数据库是常用的理科文献检索工具,但在检索某些学科的文献时,利用相应的电子版专科、专题文献检索工具书刊更得心应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检索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mathematical reviews》。简称mr,即《数学评论》。
(2)《physical abstracts》。简称pa,即《物理学文摘》。
(3)《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即《化学文摘》。收录15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的约1.6万种期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年报道70万篇,约占化学文献总量的98%。
(4)《biological abstracts》。简称ba,即《生物学文摘》。
由于国内开发的统一检索平台目前在检索效果上还不够理想
转贴于
,所以系统搜集相关理科文献时还需逐库检索。
1B超的基本原理
人耳只能对16至20000赫兹的声音有感觉,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超声。超声波之所以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是因为它有许多奇妙的特点。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可以像光那样沿直线传播,使得我们有可能向某个已确定的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是可以顺利地在人体组织里传播的纵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天超声仪器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1]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
B超的关键部件是超声探头(probe),其内部有一组超声换能器,由具有压电效应的特。殊晶体制成。这种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在晶体特定方向上加上电压,晶体会发生形变;反过来当晶体发生形变时,对应方向上就会产生电压,实现了电信号与超声波的转换。下面是B超的一般原理图:
超声波成像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于声纳,用高频声波作为其成像声源。扫查的超声探头是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将仪器中发射的高频电信号通过探头器晶体的振动转变为超声波,进入人体组织然后反射回来。超声波在超声探头的晶体上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并由荧光屏上显示出来[2] 。
因此,B超图像的形成方式是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二维图像,回声的大小以光点的明暗度来表示,根据光点的灰阶不同,组成层次分明的二维结构图像。
2B超图像的特性及其优缺点
利用B超图像诊断疾病,通常是根据图像所显示某一器官或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等变化,这些变化在B超仪屏幕上是以点状回声、带状回声、团状回声等组成,以灰度图像的形式显示。但由于人体生理结构复杂,所以B超图像较复杂。信息量大;各目标景物的轮廓界限不清楚,且有相互重叠现象;前景和背景物体的灰度差较小,处理起来较困难。同时,由于超声图像是以示波器栅极的灰度调制进行显示,因此还受Speckle噪声、斑点噪声和随机白噪声的影响。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当人体组织结构的尺寸与入射超声波波长相近或小于波长时超声发生散射,相位不同的散射回波相互干涉产生斑点噪声,它降低了超声图像质量,使对比度低的肝脏图像的变化更不易分别。
B超检查的优越性:
第一、超声的扫查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
第二、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例如医生通过心脏彩超,可直观地看到心脏内的各种结构及是否有异常。
第三、超声设备易于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第四、价格低廉。超声检查的费用一般是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是比较能够承受的。
第五、超声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特殊患者可以优先采用。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几种仪器对各种脏器的检查也各有突出特点!
B超检查的一些劣势:
1)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明显弱于CT和核磁共振。
2)B超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漏诊。
3)B超穿透力弱,对骨骼、空气等很难达到深部,所以对含气性器官,如肺,胃肠等难以探测。
4)B超检查需要改变屏气等,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检查结果也易受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3B超在肝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内脂肪积蓄过多的病理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异常。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当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则发生脂肪变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3]。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同时,B超检查费用低廉。与CT、MRI等昂贵的检查相比,后者诊断更准确些,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所以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4]。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早期肝硬化易漏诊或误诊。现阶段对肝硬化诊断准确可开的方法是活组织检查及腹腔镜,但由于这2种检查有创伤性和并发症,故不宜重复和普遍进行。而B型超声简单易行,可重复采用,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观察B超下肝脏形态学的改变和门静脉的宽度的变化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其中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诊断中必备条件之一。
4B超在肾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B超是泌尿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可用其对肾积水进行形态学损害的检测。然而B超反映的是组织器官以及病灶的声阻抗的差异,不能提供功能上的评价;且存在假阳性(由于脂肪过多或含气以及骨骼发生反射、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和假阴性(间歇肾积水),因而积水的多少及是否显影并不完全与病肾损害程度一致;同时它对病灶的病理性质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梗阻性肾积水时还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资料。此外,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诊断结果[5]。
肾穿刺定位即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目前临床上获肾脏活组织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之一。B超引导下肾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国芳、霍仙娜[6]等研究了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文中表明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利用超声波实时成像和导向性好,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活体组织的取材成功率,对肾实质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方面相对于CT和核磁共振要弱,且在某些疾病诊断方面检查结果易受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的影响,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无放射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如脂肪肝、肝硬化、肾活检等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 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汪小毅.基于B超图象分析的脂肪肝辅助诊断方法
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周永昌土编.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4
[4]苏红彬.基于B超图像的脂肪肝双定标定量分析方
法[D].太原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59-68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前言】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既基础又前沿的一门学科,它是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1]。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在细胞层次上的交汇,它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进而探讨人体细胞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发病机理,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层出不穷,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2]。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让学生在完整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优化与改革,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高等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现况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学时少,二是内容繁杂、抽象、枯燥且知识点琐碎。作为医学基础的必修课程,我校的细胞生物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理论授课采用大班(130人左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即以教师为中心,以系统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一方式虽可以系统讲解基础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4]。而病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典型病例为先导,将临床与相关基础问题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5-6]。这种教学方式虽能克服LBL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否适合在超过百人的大班授课过程中实施,仍有待商榷。针对我校现存的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现状,我们采用C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期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切实可行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
2、引入临床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临床医疗专业的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只有28学时,学时相对紧张,因此我们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知识,仍采用传统的LBL方式讲授,而对于一些难点、重点且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则采用CBL模式。在CBL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与授课章节密切相关的常见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对病例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进而编写成教学病例,并设计相关问题。例如在讲授细胞膜物质运输时,引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引导学生学习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利用“矽肺”病例,讲解溶酶体膜稳定性的重要;通过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正确折叠的重要性。CBL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环节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案例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变抽象为具体,而不再是死记硬背单一的知识点,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日后从事临床工作颇有益处。
3、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
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抽象、晦涩,因此在以LBL为主进行授课时,PPT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我们力求在每一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将图片、动画与视频相结合,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学校覆盖全面的无线网络,将教学过程延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我校的细胞生物学已成功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已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网站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及时查阅PPT课件、课后自测习题、拓展学习等教学相关资料。同时,我们的SPOC网络教学平台也于2018年3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平台的应用进一步夯实了网络教学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学时紧张的问题。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教学公众号,定期推送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课后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群和QQ群进行交流与学习的互动。
4、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拓展研究型课堂
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其他课程的内容有部分的重叠和交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保证细胞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知识的紧密衔接,教研室与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删减医学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部分重复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章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补充了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研进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逐步深化、拓展研究型教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反馈与评价
在2017年、2018年学期末课程结束后,我们连续两年分别在2016级和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60名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发放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95.8%的学生认为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非常必要或有必要;95.5%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98%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介绍临床相关知识非常必要或有必要;97.4%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87.7%的学生喜欢并接受C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有9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但有21.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方面无显着促进作用;87%的学生认为C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或提高自学能力在调查中,学生还结合自己的体验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意见,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案例时,应尽量选择典型而浅显的病例,并请教临床的医生,进行更为准确的描述,重新撰写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教学案例素材;课堂教学及时补充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平台监管,真正实现师生时时互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空间延展性。
总之,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教学工作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反思,探索前行,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付燕燕,陈彦,吴健,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35-136.
[2]杨利艳,王祎玲,马娜.细胞生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3,36(6):65-67,7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胃镜检查是当前首选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止血是最简易、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1]。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对8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4例,女26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48岁。临床上以呕血、黑便或腹痛为主诉行胃镜检查。其中贲门溃疡7例,胃底溃疡9例,胃体小弯溃疡8例、胃角溃疡7例和胃窦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l例。
1.2 器械与操作方法
1.2.1 器械:为Olympus-GIF-240的电子胃镜,注射针选择由Olympus生产的NM-4U-1型黏膜注射针,注射液为1:10000的肾上腺素溶液。
1.2.2 方法:检查前根据病情进行输血、输液,止血治疗,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常规准备后作胃镜检查。一般将病灶置于视野中央,如病灶周围有积血、积液,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尽,尽可能保持视野清晰,充分暴露出血灶后,用1:10000的肾上腺素液沿出血灶四周分点注射,每点0.5-2.0ml,可重复进行。注射后黏膜轻度发白或隆起,观察无活动性出血,提示注射止血成功;对伴有血管暴露出血者注射后出血停止,用生理盐水冲洗出血灶,观察2min后病灶无活动性出血后方可退镜[2]。
1.2.3 结果:内镜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注射针将止血药物注射于出血灶内,通过局部黏膜下层液体浸润、压迫及药物引起的血管收缩和栓塞作用,达到局部止血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费用低廉、便于床边进行等优点。李桂强[3]报道经内镜对68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患者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凝血酶进行止血治疗,止血率为94.1%。8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经胃镜确诊,71例经内镜一次性止血成功,9例注射后24h仍有黑便,急诊胃镜发现再次出血,再次镜下注射止血,止血成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胃镜检查是一项侵人性检查,而且大多数患者有呕血、黑便等症状,本身就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内镜检查加重出血和疼痛,因此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非常必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知道,通过胃镜检查可以马上止血,告知内镜治疗是一种痛苦小、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并介绍同类患者治疗的经验和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
2.1.2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等既往史,采取血样,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床旁B超、胃镜等检查。术前禁食4-6h,术前30min肌肉注射安定10mg,山莨菪碱10mg,含服咽喉麻醉剂,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颈部略向前倾,两腿屈曲,口边放置弯盘,解开衣领,放松腰带,有活动义齿的取出。(2)器械准备:检查器械是否运转正常,吸引器是否有负压,套扎器与胃镜直径接头相符合。备好药品及物品,如内镜注射导管、止血药等。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准备好抢救车及抢救用药。
2.2 术中护理:患者取左侧卧位,轻轻咬住口垫,松解纽扣和腰带,嘱患者在插镜时配合吞咽动作,进镜时动作应轻柔,以减轻患者的恶心反射,避免加重出血。术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有无烦躁、出汗等病情变化,患者恶心呕吐时防止121垫脱出。应用监护仪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术中大出血。胃内有血迹影响视野清晰度时,护士应配合术者用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经活检钳管道注水冲洗干净,寻找到出血部位后协助医生用喷液导管对准出血病灶喷洒8% 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注射针推注肾上腺素液,推药的速度应均匀,量要精确,防止压力过大药液溅出损伤术者的眼睛,仔细观察确认注射部位无活动出血后方可拔镜[4]。覃山羽等[5]报道,胃镜下局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90.1%止血成功。林辉东[6]报道,应用1∶10 000肾上腺素药物注射止血治疗18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止血率为100%。
2.3 术后护理
2.3.1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48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恢复冷流质饮食,2-3d后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3周后过渡到普通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粗糙、油腻、煎炸、生硬食物及烟酒。
2.3.2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5% ,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7]。(1)食管狭窄:3例患者出现轻度狭窄,经适当应用解痉药物后均缓解,如遇严重狭窄可采用内镜下扩张。(2)咽喉部疼痛:15例术后24-48h诉咽喉部疼痛,系纤维胃镜反复引起,向患者解释引起疼痛原因,消除焦虑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2-3天疼痛消失。(3)胸骨后不适: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不适,一般1-2周后消失,症状重者可服用小剂量镇静剂和止痛剂。
2.3.3 加强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况、血压、脉搏、尿量及呕血、便血情况。如发现上腹不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情绪不稳等出血先兆时,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通知医生。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可简单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止血和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止血两种,后者在临床上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最为常见[8]。上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通过紧急内镜下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内镜下注射止血设备要求不高,可随时在病床边进行,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非曲张静脉出血内镜下止血的常用方法[9] 。护士在术前对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和心理紧张情绪,交代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要点;术中准确有效 的配合医生操作,缩短治疗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出院宣教等,是内镜下注射止血术顺利完成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0]。
4 参考文献
[1] 李太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中国医药指南,2008,22,181-183。
[2]杨云生.消化内镜的规范化操作.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04,195-196。
[3]李桂强.内镜下喷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8例.广东医学,2000,21(2):156-157。
[4]张秋生,崔惠敏,张荣秦.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06,46-51。
[5]覃山羽,姜海行,唐国都,等.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内镜治疗.微创医学,2006,1(1):25-26。
[6]林辉东.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肇庆医学,2009,68(3):28-29。
[7]李闻;钟尚志.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国消化内镜,2007,03,54-58。
[8]崔萍.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04,202-203。
关键词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鉴定二元化
医疗鉴定制度的二元化,是指以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以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医疗过错鉴定并存的现象。实践中二元化的鉴定制度常常会导致同一案件因为鉴定方式的选择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鉴定结论和判决结果,影响司法的权威性。
一、鉴定模式二元化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之间的规定相冲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条针对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事故进行了四种分类,但对患者造成不明显人身损害后果的情况却并未包含在其中,界定不周延。根据《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2条的规定,当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由医疗事故所引起时,可进行司法鉴定以判定责任归属。2010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将“医疗纠纷”统一为“医疗损害责任”,并未对医疗损害的鉴定给予法律层面上的明确。因此,《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两种鉴定制度并存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冲突依然存在。
(二)医患双方基于二元化的赔偿标准在鉴定方式选择上的利益博弈《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民法的通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的具体标准规定不同,三者之中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最低,患者会优先选择赔偿标准高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而多数医疗机构则优先选择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是因为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低,二是因为医学会鉴定人多是医生,会顾及情面从而同行庇护。
二、两种鉴定模式的对比
(一)支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观点梁彗星教授指出,凡是在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过程中,需要对该事件进行医疗事故的认定时,都必须采用第三方的形式进行,也就是说只能将该事件鉴定方限制为医学会,而不能够由双方中一方采用委托形式寻求机构从事鉴定。即便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鉴定报告提出有关异议,也应当重新由医学会出具,而不能寻求第三方给予鉴定服务。除此之外,受聘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刘鑫教授也提出了同样的见解,其指出:医学会通常拥有着相对于法定机构更加庞大专家资源,从而使医学会能够在充分保证鉴定结果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可以发现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具有以下缺陷:第一,医学科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和技术性,对医疗行为的性质判断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医疗过程之中,应当由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业医学人士来认定,而司法鉴定机构聘请的法医如果不工作在临床一线,难以对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做出准确判断。第二,真正权威的医疗过错鉴定机构数量不多且都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但是需要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涨,许多社会机构应市场的需求而纷纷投入到司法鉴定行业中,鉴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可能受到利益诱惑而做出不公正的鉴定结论。第三,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的专业性很强,部分案件中需要对前沿临床问题进行判断,因此需要聘请临床一线的医学专家来协助完成鉴定,但是这些外聘专家既不用在鉴定结论上签字也不用出庭质证,实际出庭的是在鉴定书上签字的鉴定人,这样的质证流于形式。
(二)支持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观点当前在医疗纠纷案件处理过程中,即便鉴定医师具有法律所规定的医疗专业水平与能力,但由于其容易与医务人员产生交集,并且该行为不易被法律所监督,从而导致鉴定过程中产生大量违规事件,致使最终结果有失偏颇,并且还容易产生更深层次、更具社会负面影响力的医闹事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医学会行业庇护。医学会专家库大部分平时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需要鉴定的时候作为鉴定人员进行鉴定,往往会做出有利于医务同行的鉴定结论。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只有构成或者不构成医疗事故两种结果,实践中最终认定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其实并不多。第二,鉴定结论实行集体负责制,鉴定人既不需要在鉴定书上签字,也不需要出庭接受质询,法官无法在法庭上针对鉴定结论提出质疑。第三,思维方式的差异。医疗事故鉴定的临床医学专家往往从临床专业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必然性,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中长期研究法律实务的鉴定人会侧重判断医疗行为本身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及诊疗护理规范,是否构成侵权。两种鉴定方式都存在固有缺陷,但实践中司法鉴定的中立性,鉴定人的法律思维更强使得法院更倾向采信医疗过错的司法鉴定结果。
三、加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完善的对策
(一)推行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对于医疗事故鉴定的性质而言,其应当属于行政鉴定的范畴,可以对其进行保留,但保留部分只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而不应当将其作为审判民事案件的依据。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应当作为统一的选择。在办理医疗纠纷的案件中,如果遇到了较难解决的医学专业问题,可以由司法机关组织利害双方选取具有专业技能的鉴定人对上述问题进行鉴定。另外,如果确有必要,鉴定专家可以出庭接受法官或者是双方当事人的询问,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客观。实践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愿意申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法官也愿意采信司法鉴定结论。
(二)完善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立法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需要统一的医疗鉴定立法作为法律支持,但是当前的法律并未有对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统一做出明确的规定,《侵权责任法》也只是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的可能性。要想真正解决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的问题,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了医疗损害的鉴定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授权性的立法规定,将其授权给最高人民法院,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从而促使当前对于医疗损害鉴定的问题能够得到可操作性的、统一的、规范性的鉴定程序指导,从而保证出具的鉴定结论更加具有公信力。在进一步制定专门的医疗损害鉴定规则基础上,对明确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格,鉴定的依据、标准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尤其要明确鉴定人的个人负责制和质证制度,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的质询,这样可以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与可信性。
(三)完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具体措施1.建立中立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和专业的专家库:根据《中华医学会章程》,医学会是非营利性的法人,挂靠在卫生部,医学会的成立要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人员编制、章程等要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因此医学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实际上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独立。而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独立于卫生行政机关,其具体的事务不受任何组织及团体的干预。对于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业务同样如此,不受地域的限制;各个鉴定机构之间也不存在隶属关系。另外,还应当平衡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比如应当包括临床方面的、法医方面的和法律方面的)的比例到专家库中,从而确保鉴定结论的专业性,更好地发挥证据的功能。2.有效推进医疗纠纷鉴定的网络“双盲”制度:网络的“双盲”鉴定是指通过借助互联网工具,将需要鉴定的内容交付给不知道双方当事人具体信息的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都不会知道其鉴定的实际取向,从而能够有效建立起来鉴定专家与当事人双方之间不知道彼此情况与案件走向,从而也就使得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鉴定专家的异地鉴定,可以更好地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3.加强鉴定人的监管:鉴定人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性,鉴定人必须结合案情、专家意见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客观科学的鉴定结论。为了保证鉴定结论的质量有必要设立严格的鉴定人准入制度,对鉴定人的职业技能、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硬性规定,通过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来衡量。通过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为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证据材料,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艾尔肯、方博.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对《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七章的建议.时代法学.2009.
[2]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4).
[3]梁彗星.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上作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人民法院报.2005(5).
[4]杨娟.医疗鉴定制度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吴英旗.对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思考.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