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49: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管理学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管理学分析论文

篇1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篇2

2夜间护患情况分析

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

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间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值班人员少,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陪护方面的原因夜间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时间长,陪床人员身心疲惫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3夜间临床观察与护理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夜间工作流程护士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

3.2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区,包括病区安全设施、专科设施及急救仪器设备情况、仪器使用情况、巡视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值班医护人员的动态。保证夜间全病区的护理安全。

3.3夜间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对夜间治疗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1)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要定时巡查液体滴速。

(3)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安静入睡,保证患者睡眠。

(4)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篇3

“发展即自我”的实质是人主体性的解放。结合学校的实际,教育要通过主体性的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主体性的学习者,使教师成为主体性的自我劳动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这一转换除了在理性上提升自我认识之外,在操作上还必须首先明晰“为谁而学”“为谁而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人的自我超越,实现人自我价值新的创造。教师不是为了校长在工作,学生不是为了教师、家长在学习。这个虽然看似简单的道理,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为习以为常的定势思维,充分调动个体的主体性,这在学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造教师自我发展的专业氛围

创造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氛围的管理变革阶段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从主体精神的建设到生存方式的变革再走向创造优质自我的持续发展,整个过程既是领导集体与全员教工共同创造管理境界的劳动过程,也是共同分享自我发展价值的幸福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5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社会关系正常化,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是积极的,但在实际的运行中也有消极的一面,把握不好会抑制人的发展。为此,基础教育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之所以不能全盘吸纳社会关系的全部正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尊严。

在这里领导集体是榜样,教师是关键。领导集体的作风直接影响教师的关系。在北京小学,领导与教工的关系是等距离,是事业伙伴、同志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是近距离,是合作搭档、朋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是远距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零距离,是人格平等、同窗学友的关系。为保证这种关系文化的和谐性,北京小学的领导班子采取了集团办公的方式,以不党不私为关系原则,等距离诚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从而使学校的核心领导力得到了高度地凝聚。为维护学校教育形象的尊严,学校对教师守不住与家长关系和损害学生人格的行为采取了一票否决制,从而使教工从关系的包袱中解脱出来,能集中起精神去干工作。

第二,目标任务具体化。就是变传统的集权层次管理为分权效益管理。这里首要的变化是下移学校的管理重心,取消中间的管理形态,实施年级工作制、班级工作制、学科增值评价报告制。什么是年级工作制,北京小学网站有这样一段介绍:年级工作制是北京小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扁平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与达成教师和学生发展、开展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年级质量、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管理机制。实行年级工作制是加强学校基层建设、确保各年段学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年级组是学校基层管理组织,在年级工作制中,年级负责人是领导年级教育教学活动、关注本年级学生发展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整合校内外资源,统领各学科教师,共同对本年级学生的质量负责。学科教研制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两者结合,以实现管理“横要到边,纵要到底”。年级工作制使学校领导能直接走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兼课兼职,使业务的引领落到了实处。这里的第二个变化是实施教师岗位责任的小循环制。从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来讲,一个教师不能与学生有过长的交往,两年足矣!小循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培养的成本,加快了教师走向成熟的速度。第三个变化是实施了底线合格性评价。基础教育要克服浮躁、克服盲目的攀高必须要从“合格即优秀”的增值评价入手。底线不是低线,而是要尊重儿童科学认知的规律,是要关注儿童的兴趣习惯,关注主体性的自主、能动,以情商促智商,以智能拓展儿童的个性发展。因为我们都清楚未来人的真正能力是整合知识、应用信息的创新能力。

第三,教育资源社会化。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让“用教材教”更生动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当前,不少中小学还没有改变为上大学办教育的状态;不少教师还没有改变以考智力为中心的重复性劳作;还没有从“考场状元”的困惑中走出,同时也没能迈进“职场状元”教育价值的转型里。

当今社会的网络背景使学校教育的未来性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用前瞻的眼光去培育“未来”,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真正价值。为此,把现代技术的装备重点转向教师,不仅是教育未来性的要求,也是教师发展的必须。因为教师的现代化直接影响教育的现代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国有资产的利益转换,教师用租货的方式有偿地利用现代设备,而当现代设备报废之际,教师所付出的资金又回归了本人,但技术却留给了教师,增值了他们教育教学的能力。

第四,教育科研常态化。就是以教育的课题研究方式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

学校不是大学,不是研究机构,但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由知识的传承走向主体人的生成,人的发展的中心任务使学校的研究属性越来越突出。现时教育科研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但是不少课题却游离于学校发展的实际,脱离教师的具体业务,与常规的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为此,我们不设实验班,不组小圈子,而是将课题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立项之后组织全员参与,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具体业务,带着问题立项,带着研究工作,从而使工作变成了学习,使岗位变成了课题。为促进研究型组织的建设,学校又把常规性的管理转化为课题研究的阶段式管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每个研究者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他们积累成果,实现业务发展的自我超越。

第五,教师发展个性化。就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形象。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这样论述学校的建设:“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师者,精深于学问之本体者也。”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既要大楼更要大师,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最硬的软件。

本文前述之所以强调校长是教师而不是领导,就是希望校长能在事业上与教师走在一起,行在一处。帮助教师,清除他们专业成长路上种种精神和物质的障碍。校长和他的领导集体们只有聚精会神地去培育大师,教师们才能聚精会神地去成就自己的专业。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体制和机制是制约学校创新发展的瓶颈。而当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极大的努力去变革我们的管理,让管理的措施实实在在服务于人的发展时,人的潜在能力、人的创新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十年前北京小学只有一个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而今天我们却成长起20多位;十年前我们没有一位特级教师,而今天却有4位在岗;十年前教师不会想象个人可以出书,而今天我们却先后以科研、课改、专业发展为题,为教师个人出版了18本专著。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教师发展是学校成熟的象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我们相信体制改革将催生教育创新更灿烂的花朵。

篇4

以往高校学生的住宿模式往往是一个院系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一个专业基本上都在一个楼层,同宿舍都是本班同学,大家彼此熟悉,管理集中。入住学生公寓后,由于宿舍类型不同、价格不同,学生们有了选择的空间。这样,一栋楼里、一个楼层、甚至一个宿舍,可能住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给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学校对学生的集体约束力减弱以及同班同学之间互比性减少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我们引导不当,管理不到位,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就有可能出现自由散漫,懒惰和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现象。

1.2学生干部监督管理作用削弱,信息反馈渠道不畅

入住公寓后,学生居住特别分散,加之高校学生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将由寝室代替。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文化、政治和价值观的交流、交锋在宿舍,学生的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也在宿舍。因此,班委会、团支部的监督作用有所削弱,管理相对松散,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学生在宿舍中及生活区内的表现院系里难以较早知道。往往等问题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以后,才反映到院系里或年级,这就错过了及时教育与管理的良机。

1.3学生认识的转变给旧管理体制带来的冲击

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学生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由于住宿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我交钱,就是上帝;你服务,理所应当。学生对于各项服务的要求更强烈,更高。而对于一些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则有较大的抵触心理,只要我不毁坏你的设施你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自由。比如宿管部门对宿舍安全进行检查时,有少数学生锁上门拒绝检查的情况。这些都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1.4社会信息化给学生带来广阔的认知空间

学生入住公寓后,接触到不同班级、专业、院系,甚至不同学校的同龄人交往的机率比以往大得多。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更方便地接受全面的信息服务,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信息交流频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的观念,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相互撞击。对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文化、观念的干扰和影响。意识形态、培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挑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先行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条例中的一些内容和条款,已经不再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所出现的新形势,需要尽快变更和完善。

1.5投资者的经营思想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不一致问题

学生公寓管理具有双重属性,不仅满足服务功能,而且还有担负公寓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且学生公寓的育人环境在学校整体学生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由于投资主题的变化,原来学校保障型的自我服务向社会经营型物业管理转变,过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寝室文明建设的职能由谁承担,如何保证投资者的经营思想符合和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特殊要求,等等。这无疑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改革后学生公寓管理对策分析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大学教育的科学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和生活节奏的规律性,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秩序状态下进行,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管理不同于学校以外其他行业的管理,因此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手段要服从于社会效益的政治要求,实现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重合。所以,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不可能完全是社会上商务公寓或招待所的物业管理,简单地推向市场,完全市场化运做。对于学生的管理就要兼顾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结合。

2.1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工作机制

首先,学生宿舍的管理可由学校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后勤集团)派人联合组成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工作。建立科学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配合密切的管理格局,以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条块分割,互相推诿现象,既能保证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又能使维修、保洁等各项服务及时,周到、保证质量。其次,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确保学生宿舍管理的资金来源,经费到位,专款专用;二是加快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最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制度。按照学生宿舍管理特点开展工作,改变以往仅靠行政方法及单纯福利性的政策,实行以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明确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利,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责权利一致。

2.2公寓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意识,培养入住学生的自律与责任感

首先,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使学生树立超前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公寓工作人员经常检查公寓社区公用及室内设施和水电供应情况,力求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还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调查研究,超前组织和准备学生学习及生活急需的东西,做到超前服务,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其次,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效率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和责任感、克服生活惰性。学生公寓服务人员结合学生实际及学校实际,主动在合适的地方公布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密切想关的信息,宣传学校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创造性地为同学服务。最后,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数量服务”为“质量服务”,使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公寓工作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服务方面变外延型为内涵型,变粗放型为集约型,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2.3健全规章制度,以合同形式确立公寓制条件下的学生与业主的契约关系

让学生明确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我们讲的信用意识不仅是自我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做人责任以及人际关系等。我们应从健全规章制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入住的学生提供一套完备的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或行政管理的诸多文本,让他们从法规文本中去理解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提升一种成人感。如:《入住公约》、《住宿合同》、《综合治理责任协议书》、《文明寝室建设责任承诺状》、《公寓管理办法》、《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金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信用基础,其法律规范以及这种信用执行的制度包括甲乙双方都能自觉地尊重这一形成较完整的管理运作体系,这一点是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2.4实行弹性、宽松式管理

以前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都是比较严格、封闭式的,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个性人才和人才差异化的要求。特别是当前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的实现,班组结构的变化等,这对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来说很难适应,而各高校的学生管理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对学生的行为也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弹性、宽松式的管理。在选课方面,增加学生的自由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合理性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差异的要求,同时我们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重点抓好几个班或几个专业,树立学校优秀班组的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让其他班级向这些班级学习;在某几项管理工作上,进行重点突破,以取得一定成效,并发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参与管理,教师只是进行指导,而对学生也不做太多的硬性要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校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5聘请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实现“三字”教育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公寓管理,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聘请学生担任公寓管理助理,吸引学生组成公寓管理委员会,协助宿舍管理部门和学校做好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由于其成员来自学生中间,信息点多,最了解学生,工作起来不被动。一方面,维护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公寓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和服务水平进行监督,有助于为学生排除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一只骨干队伍,配合学校和社会化单位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秩序、安全卫生、寝室文明、文体活动等工作。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公寓管理助理责权利的统一,既可以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严格要求他们,以便更好的实现学校管理。通过这些,一方面管理和教育了其他学生,另一方面也教育了自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实现自我教育。

2.6利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决策的科学化

篇5

1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心理学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心理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管理心理学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心理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管理心理学课要依据三个维度系统开发设计:一是大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系统;二是管理心理学知识系统体系;三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大学生管理心理素质要求系统。最后从各维度综合考虑,设计与年龄特征和主题内容相应的活动方式,这是使课程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根本所在。

2)主体性原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心理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突出,要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设计都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一系列的课程活动都是由学生参与的过程。

3)情景性原则。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相联系的,管理心理学教育的主题也一定要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景才能引起学生相应的个体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的新观念,达到对新观念意义的建构,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情景创设提供物质基础,使情景更生动、丰富,使学生的同感、共鸣、顿悟、联想、迁移更易发生。

4)协作性原则。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管理心理学教学起关键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分享,共同建立起活动情景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协作活动环境,学生的智慧、情感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相互的熏陶、感染、对照中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产生对自我的新的期待,激发自我潜能的开发。使课堂充满无穷魅力的关键所在。

3基于建构主义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管理心理学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情景、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人际环境、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评价、强化练习方式几个要素的设计,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管理心理学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教学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三个层次。教学具体任务的内容要具有可以观察评定或可以训练培养的特征,每一具体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主题内容来表达,通过具体可行的活动步骤保证有效实施。同时各层次目标又从自我认知、情景活动、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等方面进行要求,这种纵向和横向交织的目标设计构建了一个具体明确的指导性很强的目标体系。

2)管理心理学课程目标设计中的陈述技术

课程目标的准确陈述直接影响课程设计的各项活动,所以有必要掌握必要的陈述技术。管理心理学课程目标必须分层次陈述,把一般性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标题体现出来。

如在《人格特质》一节中,要求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对于该内容的主题活动可用“天才也怕入错行”的标题强调职业选择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课程目标陈述还要注意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真实自然地(表现程度)表达(行为动词)自己的情感。”当然有时可省略某一要素,以不引起歧义为前提。其中行为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3.2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是对教学所需的一些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氛围的设计,包括氛围设计、角色体验设计、游戏设计等方面。氛围设计主要是指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平等的人际氛围。角色一体验设计则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地方,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管理心理品质。

游戏设计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游戏设计要把握好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共同承担义务阶段—相互信任互助阶段—交流分享领悟阶段—正确认识自我阶段这五个阶段。

3.3信息资源设计

充分的教学信息资源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双边都要承担信息资源信息储备和准备的任务,教师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和组织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实现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意义建构,学生获取课程信息资源的过程是管理心理学活动课的必要环节,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也是自主学习和课后练习的重要内容。

3.4自主学习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是提纲掣领的支架式、探究真实事件的抛锚式、由不同侧面认识同一事件的随机式,选择什么方式根据管理心理学教学主题而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是观察、阅读、反省、自我测验、自我回忆、角色体验、自我管理、写日记、调查访问。

3.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班级环境下协作学习环境较容易建立,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如交流读书心得、故事串联、非理性信念轰炸、成功分享、合理宣泄、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民主、互助、真诚、愉快的协作环境的建立对充分发挥团体成员的互动起着关键作用。

3.6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管理心理学教学对每个同学来讲没有统一目标,也就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目标。但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指标,包括:管理心理学知识的阐述是否生动活泼、简明通俗又科学规范;学生的参与是否全面;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而有序;学生表情是否专注而自然;课后训练是否主动积极并有反馈结果。所以评价依据有以下几方面:课堂和课后观察;知识水平测试;学生反馈;相关部门反馈等。

3.7强化练习设计

管理心理学教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育任务,课堂和课后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其他学科作业相比,管理心理学的练习应是一种活动作业,重过程体验不重结果,尊重每个人活动的独特性,重视个体经验的分享,学习方式可是个人独立训练,小组协作练习,或是有教师指导的课堂练习、朋友参与的团队拓展训练,合理宣泄等。

4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了解学生有什么,了解学生怎样想在运用建构主义教学中,如果认同建构主义,就不能假定学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们建构更多知识的唯一基础。

所以,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若想改进学生的概念及其概念的结构,就必须先试着去建构学生的思考模式,学生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一般化的,但是在假设学生适合这个一般模式之前,教师应先有一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此一特例的假设是可行的,绝对不要任意假设学生的想法是简单或显而易见的。

4.2精心准备,建构问题,创造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乐趣的机会对教学中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应做好精心准备,在问学生的过程中,问如何得到答案是一个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好方法,它开启解释为何某一特定答案在不同的情况下未必管用,教师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何得到?什么意思?有何不同?举个例子?而少问学生:会不会?懂不懂?对不对?要注意的是,通常一开始学生对解题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若要培养学生对问题有深入探究的兴趣或动机,教师就要去创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解题有关的乐趣,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没兴趣,而教师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你答对了或错了,这种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发展可以说毫无意义。超级秘书网

4.3认真聆听和应对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思考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教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甚至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让学生解释问题和答案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如果教师只简单说它错了,对学生是莫大的压抑和气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思考,成功的思考有时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成功的思考即使是基于无法接受的前提也应给予鼓励。为了了解学生,鼓励学生思考,教师要有几乎是无限弹性的心灵,因为有时会从几乎难以接受的前提开始。

4.4创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学与训练并重让学生和他们所选取的问题搏斗,只在他们要求帮助时才给予帮助,而且只帮助他们建构知识。顶多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方向上建构,但永远不能逼他,这样当然费时,但是只要学生有过两三次自己成功思考答案的乐趣之后,他们就差不多可以去做教师建构的问题了。所以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训练,使这些经验熟练到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1999,(2).

篇6

一、目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各科层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教职工个人的努力方向,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更新观念,以“和”为主,提高管理有效性。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每周开好两个会:一是教导例会,一是学校行政会。在这两个会上,领导与教师敞开思想,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一派和谐的气氛。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由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现已形成了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

可见,教育管理要提高其有效性,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要真正做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求共同目标、增强团结意识;第二,摆正各种关系,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第三,注重信息搜集,加强意见沟通;第四,加强自我修养,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

三、运用客观评价,提高管理有效性。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这就要求在管理中,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评价。

评德,就是看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

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

评绩,主要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如所教班级的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

以上四方面要结合运用,联系进行。如考勤要与其他三方面结合进行,这样可防止出勤不出力或体勤脑不勤的倾向。

篇7

农村学校的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要想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就必须搞好班级的管理,而班级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工作。

一、实施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大多学生家长都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生”,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更值得注意,以防出现管理“脱节”与“错位”现象,鉴于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必须适时与学生家长、学生监护人建立各种联系。同时,教育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留守生”的管理中来,让学生无时无刻不体会到“家”的温馨。

二、深入留守学生内部,进行全面了解,开展调查研究:

留守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的管理实质上也就是学生的管理,每个班级都由许多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知识层次的个体所组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深入留守学生内部,全面了解本班成员,进行摸底核实,为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衡量一个教师的好坏,不光只是看他的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看他能否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能否和自己的学生融洽相处,能否形成教师想教、愿教、乐教,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情境。

2.2尊重留守学生人格,关心疾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疾苦,作为班主任尤为要注意这一点。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说服教育为主,采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杜绝挖苦、讽刺、讥笑学生,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计前嫌,但应努力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所在,并及时指正。同时,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也是人,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因此,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熏陶和感染他们,从而树立自身的威信,当好学生的典范。

2.3正确处理留守学生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常言道:“人上一百,种种”。既然班级是许多不同个体的聚合体,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班主任在处理时应始终坚持正义的立场,不偏袒、不包庇优等生,不歧视、不讨厌后进生,一视同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对于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不能一捧子打死,要留给学生悔改的时间和空间,该严则严,该松则松,严中有松,松中有严,严中有爱,从而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4寻根源,对症下药。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不光是要管好学生的言行,更重要的深入学生的思想深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想,又打算怎样去做,而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同时,班主任应力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解决学习中的“无所谓”和“偏科”现象,在智育的同时加强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三、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

所谓讲究艺术,也就是灵活运用管理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要付出真情,用“心”去呵护,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勤操心让每一个留守生加强团结

一个班的班主任就好似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要想使他们团结一心,具有摧不可挡的“战斗力”,班主任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操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也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完备的各种能力,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2多留心让每一个留守生积极向上

抽课余时间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共同活动,处处留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情况及时归类并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3.3常关心让每一个留守生亲感温暖

班级是许多不同个体的集合体,在这其中难免会有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稍差的学生,他们比较心虚敏感,对环境存有戒心和敌意,要想解除他们的心理定势,首先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用满腔热情关怀和爱护他们,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接近你、亲近你,从而解决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3.4要细心让每一个留守生学会思考

仔细洞察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细微变化,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切忌操之过急。我们在管理中不仅要思考怎么做,而且要体会为什么这么做。

3.5献爱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有尊严

;由于内外的各种原因,学生的自尊心时有受损,有时他们会产生自卑感。要治其“创伤”,必须给予“尊重”的满足,一个称呼、一声“请坐”、一杯热茶,都能使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心情会激动不安。恰当地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去负责某项具体工作,能让他们体会出你的信任,从而激发出向上的动力。定期开展各种爱心活动,让学生,特别是“留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接受亲情的滋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以解其后顾之忧。

3.6能虚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能进步

具体地说,这里的能虚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班主任应虚心学习他人丰富的育人经验和管班技巧;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乐于接受学生的监督和指正,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率先做到。

3.7互交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是朋友

主动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深谈,只有用真心,才能打动人、才能取得学生的了解,使他们愿意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来看待。这样,你既容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又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忠告。

篇8

1.学校德育的理性思考。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注: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教育研究》1989年第4期。)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注:檀传室:《德育美学观探讨》,《南京师大1996年博士论文集》第4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说,它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利益。”(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而本文所说的功利化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

2.学校德育功利化的表现。首先,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往往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其次,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政治上进身的手段,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动上的偏差来自理论上的误解,把德育只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了“小德”;同样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忽略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在理论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历史的惩罚。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首先,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由于过分的政治化取向,使得在具体实施德育时,人们对政治问题过分敏感,而对道德问题却麻木不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普遍失敏现象,对各种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由此,很难形成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国民基础道德。

其次,它阻碍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政治是一种带有很强权威性的领域,人们无法对其掉以轻心。而当政治影响全面地向社会进行强制渗透时,处于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忧虑,人们就会十分敏感和谨慎地对待政治问题。长此以往,人们对政治问题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普遍缺乏政治热忱和参与意识,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就会把学生当做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学生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处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因此也就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主体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固有的意蕴。

二、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分析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在我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

1.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使道德的伦理学意味丧失殆尽。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政治事功和伦理事功两大核心内容并行不悖。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都是伦理思想与政治融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伦理政治化”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获得了物质与精神、政治与伦理的有机结合,而且成为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运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这种倾向往往用某种既定的政治要求或目标来固定道德,将政治功能与道德的功能混为一谈,使道德的工具价值与目的的理性价值等同起来,使道德的实践规范作用成了唯一的作用。因此,失去了超越现实经验、批判和引导现实不断趋于完善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力量。

传统伦理以群体为本位,造成了个人意识的淡薄。传统伦理强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这种群体本位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个性的缺陷,导致了个体意识的丧失。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追求道德社会功效的倾向,不能说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因素的影响。

2.革命战争年代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成功经验,框定建国以后的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向,使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化色彩。一直到改革开放,这种倾向才有所改变。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学校德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操作上依然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个体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3.规范性伦理实质上是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最根本的认识根源。规范性伦理学把道德理解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把规范和社会约束作为道德的最本质特征。其缺陷主要是“过于强调道德的社会性本质和整体性价值意义,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内在主体性,致使这种伦理学所提供的一些道德规范缺乏主体内化的理论力量,而置于客观形式化、外在约束性的地位,不易为个体所自觉认同与践履。”(注:万俊人:《伦理学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页。)不得不走上灌输和强制的道路,使道德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服务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色彩。

三、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变革思路

篇9

在这里,我们假设教学“八股”的“作家作品、字音、字词、诵读、朗读”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并无不可,那么,剩下的就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重要几个环节了。而这几个环节实质上并非从学生的内化学习倾向进行考虑,自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有如蜻蜓点水,水上飘萍。它的弊端是十分显著的:

其一、在以这种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教学中,学生被当作被动的接受者来对待,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可能和机会,老师教什么,他才学什么。即使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不同认知方式理解了课文,但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得不面对四五十张不同的面孔,只能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因而,学生的个性化认知优势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天长日久,只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阻碍了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二,段落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局部认识法,也即是部分学习法,“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1]它的优越性在于:学生能很早地了解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对所学材料中不同难度的段落或部分,可以付出不同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是有前提的。首先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者越聪明、越成熟、越有知识经验,运用整体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运用部分学习的效果好。”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一点本来根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青少年期是儿童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到了青年初期,思维能力基本上接近于成人的水平。”“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更多是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开始能以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基本上能掌握辩证思维规律。”[2]所以当我们降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时候,也就是阻碍他们发展的时候。其次,要看学习的内容:“逻辑性强的、有意义的材料,整体学习有效;无意义的材料部分学习的效果较好。长而复杂的材料,宜用部分学习,短而简单的材料,则宜用整体学习。”用这种标准来衡量高中语文教材,那么,如果不考虑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的话,很少有几篇文章是适合用部分学习法的。因为,尽管是文学作品,它们依然有很强的逻辑性,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而这一点正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色。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就能避其所短,扬其所长。第三,要看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时部分学习效果好,分散学习时,整体学习效果好。”[3]这里的集中学习当然不是指集中在教室里学习,而是指集中众多的知识内容而言。就单篇文章而言,它当然适宜用整体学习的方式了。而事实上,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用整体学习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很多作品,不用教师特别讲解,学生就能深入到作品的本质。

篇10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体系也在逐步健全、合理,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对普通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财务管理,针对性地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一些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项目不作计划安排,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因而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或有一个全年的支出预算,但预算的编制不够具体,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预算只是一种摆设;学校的整体预算与各系部门预算之间不够统一,同样造成预算难以执行。因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事业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领导者对一年工作计划完成多少,用了多少资金,所剩资金还能办多少事,心中都无数,因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容易办了一些次要的事,而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却不能按期完成,了事业的发展。

2.财产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财产物资,是完成事业任务的物质条件,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无成本考核,不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就是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无性等。在财产管理方面,学校的固定资产账与各部门及校产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账账、账实核对,各系部门自行购置的资产如:图书资料、音响资料等,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及账目登记,存在校产流失现象。各部门只根据自己本部门的工作需要申请购置有关办公设备、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学校的校产管理部门没有事前统筹兼顾、统一调配,只是事后登记,难免出现盲目购买固定资产,造成重复购置,因而出现使用效率低的现象,且有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竞相购买化办公设备,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办公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3.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学校要强化财务管理,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而有的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财务部门只要记账、报账就行了,因而对财务人员素质、业务素质的培养不重视。有些单位存在严重违反《法》的情况,财务部门人员的任用存在随意性,造成一些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由于其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势必影响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近几年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进展迅速,繁杂的记账、算账等日常工作被机处理取代,会计业务处理更加快捷准确。而许多学校的收费管理手段落后,已不适应高校管理的发展需要。虽然会计核算实行了电算化,提高了记账、报账的工作效率,而财务软件的管理分析功能却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财务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新的认识,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把科学的财务管运用于实践,以看得见的财务管理成效支持学校发展。

4.对财务分析(信息处理)能力不重视。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高校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性认识。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5.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不重视。对往来款项的清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资金周转,直接影响单位的净资产实际结存情况,也关系到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如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属于流动资产,许多单位账面数多达上千万元,不少账龄常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其中有的早应收回,却未能及时清理,甚至成为呆账给单位造成直接损失。对流动负债未能利用高校良好的支付信用进行短期融资,即延缓支付相关应付款项,也影响了单位短期资金的周转与使用。

6.许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系统。财务管理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没有制度相适应,只能是空中楼阁;各高校应当在遵守国家财经制度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如:部门预算、资产管理、差旅费报销、人员的进修培训、物资采购、支出审批权限及有关费用报销等制度。一些单位这些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缺陷,或不够具体或不够公开。和物资、资金相关的所有制度本应当是院校各系部门及全体职工都清楚的事,结果是哪个部门制定的制度就哪个部门清楚,而财务部门往往无法解释到位,财务部门监督功能下降,也就更谈不上全员监督与管理了。

二、高校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

高校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体制,在学校有关经济决策及经济问题讨论时,财务管理部门参与率不高;总务、后勤、人事及基建等部门往往各自为政,资金的流动和财产流动管理脱节,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了制度障碍;其次是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较差,对财务工作不予重视;许多高校,长期上拨下用,多拨多用、少拨少用的财务核算和经费分配管理习惯,仍深深地影响着目前的高校会计和管理工作;会计人员习惯于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在工作中所占比重小;一些高校领导,非常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对财务管理重要性以及经费的使用效率却往往忽略。

三、强化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改革学校财务管理的体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针对大部分学校现状以及今后的趋势,建立先进、、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学校财务处为全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学校最高或主管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核算;任何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财务部门应当参与有关经济决策的,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财务部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采纳。

健全完善的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度是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规范财务支出行为,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的重要保证。校内经济责任制必须坚持以责为依据,要建立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使责、权、利紧密结合。一般可将校内经济责任划分如下:(1)法人代表(校长)对全校的经济工作负总责。(2)各方面的分管校级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经济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3)各部门、系科负责人对本部门、本系科的经济工作负总责。(4)财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机构管理的财务工作负总责。(5)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对自己所经管资产的安全、完好、有效负管理责任。(6)各级业务岗位人员按岗位责任制的规定自主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并对工作结果负责。(7)财会人员对自己从事岗位的会计工作负责。

各级领导和各级财务人员都要负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并辅之于一定的奖惩措施。凡发生重大违纪行为的,都必须按规定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要负连带责任。

在上述责任体系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级别的经济责任分解,如部门副职协助正职,在正职授权范围内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经济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经济工作负总责等。可以看出,广义上的经济管理人员不仅仅指财务人员,而是指所有涉及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的师生员工。因为校内任何资金的活动都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上,人人都可能是资金的管理者、运用者、受益者,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理财的重要意义。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是各级领导要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增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积极领导和支持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为财务部门更好地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大家关心财务管理的氛围。二是学校的人、财、物制度以及预算制度应系统化、公开化,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要重视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使全体财务人员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四是要强化对有关人员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学习和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良好风尚。

3.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财产完整无损。(1)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财产的情况同时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严格执行,合理发放。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个人,各责任部门设账记录使用情况,检查纠正使用管理中的。(2)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最好是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防止各部门从平均主义出发,搞“小而全”盲目购置固定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

4.加强对学生收费的管理。学生收费工作是困扰许多高校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外界对学生收费议论纷纷,高校不时要应付物价等部门的检查;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欠费率居高不下,了高校的预算收入。个别院校学生欠费过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而且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因此,高校应建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财务处牵头,由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学生收费管理,制定一系列学生收费管理、清欠措施和激励、责任制度,规范、有序地组织学生收费工作;同时应利用专门的收费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以便随时反映和统计各系、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学生个人的缴费情况,如扬州大学与建行合作开发“学生收费系统”,经江苏省科委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另一方面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组织学生助学贷款渠道,让更多真正因贫困而不能交费的学生贷款上学。这样,既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又努力降低欠费率,确保年度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实现应有的办学效益。

5.做好流动资金管理。当前,多数高校基本实现了资金的内部统一管理,但传统的以安全完整使用为主的理财观念已经受到挑战。在市场经济下,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应吸收市场、资本市场的管理手段和法则,把校内资金融通于统一管理、统一结算,按有序、合理和效益的最大化方向流动,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高校应采用一些管理会计的如测算经济资金存量等,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资金安全收益。加快应收及暂付款回收、延缓支付应付款项、利用高校良好的支付信用进行短期融资,也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支付压力。

篇11

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forthepatientwithportalhypertension

TANGDe-jun,YUANTing,YANGJie-yuan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FuzhouFirstPeople''''sHospital,Fuzhou3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ffectofthe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forthepatientwithportalhypertension.Methods:Thecasesunderwent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Results:Inthetotal37casesinvolvedinoperations,27caseswereintimeselectingoperation,10caseswereinemergencyoperaions,andnodeathoccurred.Inthe1-5yearsoffollow-up,norehaemorrhagiawasfound.Conclusion: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isaneffectivetreatmentinpublichospital.

[Keywords]Portalhypertension;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

门脉高压症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主要临床症状是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腔积液,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反复出血亦是造成患者顽固性腹腔积液、肝功能差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47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按Child分级,ChildA级13例,ChildB级20例,ChildC级4例。37例患者中1例既往有脾切除史,其余均为第一次手术。29例患者有呕血或黑便史。

1.2方法

37例均采用喷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小弯浆膜化手术治疗,36例附加脾切除术。

2结果

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无肝性脑病及膈下感染,3例患者术后2周仍有少量腹腔积液,全部患者随访1~5年,均能生活自理,无再出血病例。

3讨论

门脉高压症多见于30~50岁男性,病情发展缓慢,但主要是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腔积液[1-3]。门脉高压症患者一旦出血,来势凶猛,早期即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除了解除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外,还能有效防治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同时延缓肝功能进一步下降,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这是衡量各种手术方式疗效优劣的重要标准[4]。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方法很多,各种手术方式均有治疗门脉高压症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分流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较满意的优点。笔者对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患者术后恢复快,腹腔积液出现少,易于纠正,术后并发症少,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

本研究对于患者有无门脉高压症的判断是根据有无出血史及胃镜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于既往无出血史,但有肝硬化史,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就考虑有门脉高压,对于有肝硬化合并有门脉高压症的患者采用预防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根据本组患者资料,无一例术后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出现,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对于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采用预防性治疗在目前多认为是合理的[5]。根据本组手术体会,该手术方式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亦阻断了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在降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较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44-1251.

[2]丁兆武,高宪平.门静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7-8.

篇12

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且不断更新的概念。在传统三大媒体的基础上提出的“第四媒体”概念,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因特网的“新媒体”性质。于是,因特网就成了一个媒体的媒体,它使传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像博客、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移动多媒体等,都是“新媒体”的“家庭成员”。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主体、客体、技术、内容、形式,以及传播信息的数量、速度、传播观念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传播特点使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面对这一变化,学生管理遭遇了双重“洗礼”:一方面,新媒体提升了信息传输的效率;新媒体支持点对点和互动性的传播,改善了师生沟通并创造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新媒体使学生工作者的权威受到了摇撼。因为“管理者一旦丧失了舆论影响力的主导权,会处于一种劣势,一种失语的危险状态,他的权威性和信任度就会受到挑战”。所以,新媒体对学生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时代将是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在和未来。

一、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困境

1.搜索引擎——知识易得.权威不在。随着网络信息搜索方式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获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无论什么作业,问题都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依赖感大大下降了。数字化的媒体内容及其带来的便捷复制和即时传播等特点,使得信息数量远远超出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内容大大超出了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当知识搜索的窗户打开时,知识运用的大门却关上了。学生变得不再认同教师的权威,转而依赖于网络搜索。

2.信息传播——全球同步.随时失控。新媒体使得传播模式由传统的“一对多”变为“多对多”,新媒体的“草根性”还使得人人都可以便捷地运用媒体。学生可以通过发短信、写博客、发起群聊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这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同时,新媒体还使得信息内容与信息主体分离,令信息主体更大胆和随意。在新媒体时代,秘密边界越来越模糊,保密时间越来越短暂。虽然,有的学校想出很多办法来加强信息管控,如禁止配备手机、设置与互联网络分开的内部网络,这些方法或许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学校管理者们也无奈地发现,大量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在莫名外泄,新媒体时代,坏事快速传千里,好事也会出远门,无事还会乱生非。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北京某艺术学校的学生上课殴打教师,很快就在网上广泛传播,使得校方和学生成为舆论指责的对象。

3.师生沟通——渠道很多.效果很差。过去,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进行沟通,只有通过书信、电话和面谈等有限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沟通是那么的唾手可得,电子邮件、短信、MSN和QQ等聊天工具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随时、随地和随意。这些沟通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但性质却越来越边缘化。这表现为: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使这些正式沟通方式越来越个人化,传播内容越来越私密化,正式沟通方式成为私人沟通和休闲娱乐冠冕堂皇的掩护:另~方面,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关联的强化和单个媒体边界的弱化使得学生用于正式沟通的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正式沟通在师生沟通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

相应的问题是沟通的渠道虽然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方便,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学生向老师发了一个祝贺教师节快乐的短信,除了表明学生还记得你外,从这个沟通中很难判断出什么其他的信息。就好像有个学生如果提出转学,从那些冠冕堂皇的转学邮件里面似乎并看不出他的动机,最后班主任还是需要亲自沟通。

4.虚拟群体——参加越多,氛围越差。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班级开会、学生组织活动、表扬和奖励、学生之间的一些感受交流或者讨论都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黑板上写通知或者告示,下发通知、班级组织活动等。但是现在这些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简单,群发邮件、群发短信使用等使内部沟通变得更加实时、透明,信息大大丰富,而且传递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可能10分钟前的事情,你马上就知道了。

不仅如此,班机还有QQ群、同学录、班级博客等,这些新媒体工具改变了班级的氛围,也同样带来问题。比如,学生刚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是为了沟通信息,促进学习,久而久之,开始有学生发~些和学习不相关的内容,然后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学生在QQ群里讨论班主任的长相以及家庭生活,有些学生则通过群发邮件散布小道消息,甚至有一些学生为了取悦大家赢得在同学中的好感,就会花心思在网上闲逛,专门寻找一些休闲娱乐的东西发给大家,还有的班级建有学生的个人主页,可以有BBS论坛、聊天室、建议区、公告栏等。班级的同学分成一派一派的,分别有聊天派、游戏派、论坛派等。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小群体,甚至有各自的网络流行语。总之,弱化了班级正常的团队氛围。

二、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如何应变

无论愿意与否,教师和学生已别无选择地处于新媒体的“围城”之中。站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我们要么调帆、0顷势而行,要么墨守成规、随波沉沦。哈罗德·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指出,一种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最终会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新媒体时代中的学生工作必然面临管理思路的调整变化,以适应新媒体导致的新文化,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新问题。

1.少“管”多“理”。学生管理永远需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时代,以管冶人将越来越乏力,而以理服人则既是需要也是出路。以“理”服人最重要的是“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理解他们的行为,才能够找出合理的管理办法。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在更加民主和自由的新媒体时代不仅会效果下降,还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因此,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其行为,才能找到适宜的管理办法。以网络聊天为例,教师亲身体验就会明了:首先,每个人都有沟通交流的需求,网络聊天就是满足需求的一种方式;其次,每个正常人的网络聊天行为是理智的,他们将其视为手段而非目的;第三,这种工具可以为学习所用,为学习和生活交流提供便利。

2.重“用”轻“有”。从长远的立场看,拥有信息和知识只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可以复制和再生的:而运用知识和信息是一种能力,这是不可模仿和替代的。在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的新媒体时代,帮助学生从信息的海洋中分辨有用的信息并利用它们,才是当务之急。网络上获得的仅仅是知识,但是每个人的实践经历是不一样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就能把这些间接的冰冷的知识转变为鲜活的题材,成为大家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传统的讨论式学习、兴趣小组、读书会等形式,将网络上的知识和学生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为知识转变为能力搭建通道。

3.以“导”代“禁”。媒体本身只有功能之别而无好坏之分,能为学生所爱同样能为学习所用。因此,教师与学生工作者与其花心思设置屏障,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禁止学生上网,禁止学生玩游戏,不如多考虑如何利用新媒体为学习、为提升能力服务。一些学校利用局域网搭建内部交流的良好平台;许多班级在QQ和MSN上建立各种“群”,为处在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学生开辟虚拟会议室;通过聊天工具群发信息,已成为许多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传递资讯的常用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程序,把枯燥的学习素材整合成音形色兼备的多媒体,变“娱乐软件”为“学习软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