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9: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寓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公寓寝室的管理难度大为增加
公寓式管理,就是响应一些大学生的号召,管理稍微宽松一些,尊重学生的自由,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私人空间,让学生在寝室内有住旅社的感觉,这就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一方面,高校想加强对寝室的管理,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尤其是防盗、防火、防水之类的重大事情,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管理人员过多的步入他们的生活空间,又盼着提供更为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网络、热水、洗衣等等,这种两难选择考验着管理部门的工作智慧。
1.2大学生情况比较复杂
入住在公寓寝室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来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住在公寓宿舍内,不可避免出现混合寝室的情况,入住在这里的学生,不仅仅是本、专科生,还有高知识群体如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后群体,这种文化层次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公寓管理方式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这种复杂情况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1.3公寓内缺乏富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
公寓式管理,就要求高校后勤部门承担更多责任,后勤人手本来就相对不足,加之管理这么多公寓寝室,他们更是不堪重负,迫不得已,后勤部门在社会上招聘一些人员来从事公寓管理工作。相对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内职工,招聘来的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加重了公寓寝室管理的难度。
2高校公寓内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各个高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本来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高校公寓寝室复杂的现实情况,注定了在这种环境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2.1优秀寝室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由于学校教室数量不足、图书馆自习室也总是人满为患,一些大学生选择在自己的寝室里上自习。若想在宿舍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有一个或数个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起带头作用,用这名排头兵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寝室的其他成员,从而充分调动起寝室成员的学习热情,在寝室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人人都热爱学习,实质上就是营造了优秀的学风,对大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2.2优秀的寝室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寝室是大学生离不开的活动场合,在公寓寝室内,由于大学生距离学校稍微远一些,他们更多的时间会花费在自己的寝室内。相对于其他公共场合,大学生在自己的宿舍里可以对各种事件自由发表言论,保持各自的立场,他们也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自由辩论,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种不受制约的现状是辩证的,有利有弊,只有形成优秀的寝室文化,才能有助于大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增强他们明辨真伪与善恶的洞察力,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3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在公寓寝室内,寝室中的每个成员,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因此在日程生活中难免会会出现各种小的摩擦。因此,公寓寝室必须重视塑造和谐、开放、包容的寝室文化,鼓励寝室内各位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增强寝室成员的归属感,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形成健康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3公寓寝室文化的建设策略
高校公寓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一个产物,公寓寝室的组织方式、运行程序、和管理策略等,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因此,公寓寝室的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携手合作,采取切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推动公寓寝室文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1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寝室硬件设施
由于公寓寝室对设施要求相对比较高,学生对公寓寝室的硬件设备的期望值也不低,这就加大了高校后勤部门的经济压力。一些高校由于经济实力的制约,对公寓寝室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公寓寝室怨言较大,难以形成对公寓寝室的认同感。
3.2完善寝室管理制度,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公寓宿舍的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对公寓村寝室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依据,是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在寝室内言行举止的重要途径。除制度建设之外,后勤部门还应加强大学生公寓寝室管理队伍建设,在公寓寝室管理队伍中内,高素质、富有工作经验的工作队伍必不可缺建设,他们可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打造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3加强与高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后勤部门对学生寝室的管理,需要加强与高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在大学生眼里,学校和老师、尤其是辅导员是他们最信任的组织和力量,他们面对紧急情况时,内心最渴望的还是第一时间能联系上自己的辅导员,由于公寓寝室率属于后勤部门远离学校,导致了学生联系自己的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后勤部门可以专门腾出一些宿舍,让学生辅导员居住,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既可以方便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与联系,也可以使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向,有利于维护公寓寝室的稳定工作。只要各个寝室都能时时保持稳定,寝室文化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
1、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功能在削弱
工人文化宫的在以往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文化活动,从教育培训到娱乐功能再到各个协会无所不包。但是现在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在不断的被分流,特别是在社会兴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增加,多种媒体正在不断的兴起,正不断的冲击着工人文化宫的功能。工人文化宫的市场正在不断的萎缩。当然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来,工人文化宫的功能也是在不断的缩减,之前少数民族活动文化展览和技艺的展示和传授不断的在文化宫中出现,但是随着大宗传媒的出现,很多电视、广播成为了人民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造成了工人文化宫功能的逐步缩减。
2、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在缩减
工人文化宫本身阵营的缩减不仅体现在文化功能的不断缩减也表现在工人文化宫的数量和人员不断缩减。主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工人文化宫开办各种第三产业和经济实体,原有的文化宫的建筑几十年没有改造。文化宫的硬件设备完全落后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方面的软件也是缺乏,现阶段很多职工文化专业已经在高校逐步的取消,专业性人才缺乏,老一辈的工作者逐渐退休,新鲜血液补充量较少,严重制约了文化宫的专业性发展,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专业的专门性人才更是缺乏,导致了身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宫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指导。
3、运行机制落后
在市场经济确立后,如果工人文化宫还是依旧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专门依靠拨款来维持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文化宫的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文化宫没有了市场,有的文化宫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被淹没有的却像乘风破浪,总结其原因就在于运行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二、工人文化宫在繁荣民族文化的措施
工人文化宫要在繁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正确的策略,首先文化宫要能够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予以发展。民族地区有着丰厚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对经济资源而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更是它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利用民间歌舞、戏曲、剪纸、刺绣、民居、岩画和民间故事、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在的资源优势,文化宫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
1、文化宫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支柱
文化宫要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例如开发文化旅游展演,既发展了文化又增加了经济收入,逐步探索一条以文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另外国家对文化宫要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文化宫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为文化宫的良好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和气候。
2、文化宫要形成独特化的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宫要依托自己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大做文章,开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例如与各大旅行社联合在剧场开设少数名族演出专厂,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欣赏到地道的民族风情,开设少数民族展览,让市民在休闲之余领略名族文化。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生态保护。
3、树立民族文化精品意识,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文化宫要由教育娱乐转向大众娱乐和技能学习转变。首先文化宫要突出娱乐休闲性,开发与少数民族技能和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授和展示表演,突出少数名族文化特色,让人们在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之下进行休闲,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在少数民族绘画技艺、工艺品制作、织染工艺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文化宫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植物景观特色
沙湖公园植物选择形态美,观赏价值高,以一定景观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密切配合建筑、道路和地形进行配置,在栽植树量和分布上形成整体上的统一的同时,突出各区的特色。1.汲取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之精粹汲取江南园林精致婉约、小中见大的特色,利用本土文化传承赋予植物寓意来营造植物景观。“泉亭松韵”景点是在湖中心岛上以松科植物形成的松林;对面的小岛上则种植大面积水生植物芦苇;桃花林使人掩映在一片桃林之中,面对一池荷花,春赏桃、夏观荷;樱花林中设计了一座古典园林建筑“烟雨亭”,樱花开放季节,游人可以在亭中欣赏美景。2.大地景观文化艺术区是人流聚集最为集中的区域,设计主要体现林下空间的有机利用。结合广场、出入口等大面积铺装场地种植大型乔木,形成树阵广场,适应了武汉夏热冬冷型气候特征。同时,为了塑造城市的地域性,主广场种植了樱花、重阳木为主的大型乔木,绿化集中的区域选择耐践踏的草种,使绿化草地成为了市民的活动区域。另外,植物设计还结合地形与景观节点进行设计。比如,广场东侧的“宇宙思考花园”沿着地形高差种植了银杏、野黄桂、桂花等高大乔木,树种形式为环形结构;“智慧花园”则以草地造景为主,景观之间高低错落,视线交融形成了别具现代特色的大地景观。3.植物造景利用各种水生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滨水生态区结合原有植物采用桂树、银杏,并引入水杉、荷花、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如场地西侧以水杉为背景,将铁路等不良景观屏障;湿地岛屿间点缀荷花、睡莲、千屈菜、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湖心的岛屿以香樟、乌桕、棠梨、苦楝、红果冬青、木本绣球等鸟嗜植物为主,再配以落羽杉、池杉、垂柳、醉鱼草等吸引鸟类所需昆虫的植物,沿岸设计了雁鸭类、絎鹬类栖息的芦苇、金叶苔草、水葱等植物。
2突出工程文化教育
黑龙江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特别是工程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大突出亮点。作为办学历史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土木学院,土木工程文化更具特色和优势,拥有比较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土木学院人的品格、精神和气质。注重学生工程文化、工程素质的涵养和积淀;注重学生工程品格、工程气质的历练和塑造;注重学生工程伦理、工程道德的贯穿和坚守;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是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文化育人的特质和内涵。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有机统一是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此,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与修养;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效能;既要重视对人类千年文明成果的继承,也要重视对现代工程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定位,不断增强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品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黑龙江工程学院工程文化博物馆和土木学院的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是宣传普及工程文化知识和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有形载体,并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和作用,是黑龙江工程学院涵养大学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扬。特别是道桥工程文化教育基地荣获黑龙江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以及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创办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省内10余所高等学校参加的“龙建杯”校园工程文化系列大赛活动(该活动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13年全国科普日的优秀特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工程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基本形成。
3倚重寒区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与教学
黑龙江省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气候对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寒区地域工程的这种特殊性,学校分别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寒区道路工程技术”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寒区公路养护技术”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汇聚并形成了寒区道路材料与改性技术、寒区路面结构与再生技术、寒区路基防护与病害防治技术、寒区土木工程维修与加固技术等优势科研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基于寒区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重视低温条件下的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开设寒区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寒区道路病害与防治、寒区公路养护技术、寒区公路边坡稳定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并将之渗透到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之中,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这是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办学特色的又一突出体现。
1施工前策划阶段
首先要准备好资料和相关物品。资料包括安装资料和施工技术准备。安装资料包括施工图、标准图、厂家安装图、质量评验标准和相关设计手册等。对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技术要点要合理编写,做好施工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包括施工图上用到的各种自动化仪表设备和材料。要准备出记录施工过程和质量记录的表格,便于调试仪表。
2施工组织设计阶段
自动化仪表安装是一种流动性强、环境多变、施工内容和难度差别较大的工作,要求针对具体的施工任务,制定出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象设施的要求,需要测算出水、电、所需机械设备、数量、材料、人工等具体安排,做好相关环节的计划安排,不影响物耗和工期,为企业合理节约成本。制定出协调各专业交叉作业的方案,防止专业不同造成待工,延误工期。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根据工作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合理搭配人员,分成班组落实工作量,将具体工作安排做好分配,降低劳动量消耗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之前与自动化仪表专业协调配合,做好预埋件、预留孔、电缆沟、地面防腐层等基础工作,为施工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控制室的要求需特别注意,后期要及时协调更改设计遗漏问题。
3自动化仪表施工过程
2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建设
语言文字要想真正意义上不消亡,就必须存在于应用当中。在今天的社会,人们接触和使用信息化的文字的机会越来越多,如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也成了重要的文字存储、传播媒介。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我们需要大力开展民族文字的信息化工作。让少数民族同胞在电子设备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也可以见到和使用到自己的民族文字。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2004年就已推出了我国第一步维吾尔文的手机,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新疆开发了很多维吾尔文接口的计算机软件,让维吾尔同胞们感受到了维吾尔文字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同样有用武之地,不是过时的、被淘汰的语言。民族文字信息化建设所对应的主要具体工作有:1)民族文字的信息编码。民族文字信息编码也就是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能够正确显示出独特的民族文字,人们可以通过输入设备简便的将民族文字输入电子设备。目前贵州省内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语言不多,现在主要的苗文、侗文和布依族文字都是建国后在党和政府帮助下用拉丁字母为基础建立的。由于拉丁字母的编码问题早已解决,拉丁字母可以非常简单的在现在的各种电子设备上轻松显示,这些文字的编码工作相当于已经解决。至于一些拥有自己传统的独特文字的语言如彝族、水族语言,由于文字书写方式、文字组成结构十分独特,对它们的编码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彝文的编码工作早已告一段落。四川彝语协和中央民族翻译局早在1989年制定完成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也成为了国际标准。而国内90%以上居住在我省的水族同胞的民族文字信息化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过。对独特的水族文字的信息编码进行研究,建立标准方案,从技术上而言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由于此项工作的复杂度高,需要大量和不间断的投入,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例如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投入,才使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等有较多群众使用的文字得以信息化,可以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处理。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是否需要对水文进行数字编码以便能在电子设备上显示和处理,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与将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能否平衡,是政府决策部门需要考虑的。2)民族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现今,计算机早已不再是少数人手中的独特工具,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价格的不断降低,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同胞们来说不再不可企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使用必须有丰富的软件支持,目前针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开发的软件或者用户界面为民族文字的计算机软件几乎没有。国家信息产业部娄勤俭部长曾言明,在十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软件产业发展以及支持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信息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在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族软件的开发。
3少数民族门户网站建设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比如,全省布依族人口284万,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3%;仡佬族人口49.4万,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8.2%;水族人口37万,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2.3%。对这些民族的文化研究成果上,文化展示上,是其他省份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所以,做好这些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展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交流,使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所了解,是贵州省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的Internet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因特网来学习。所以,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可以选择建立门户网站这一途径。建立少数民族门户网站的两点意义:1)少数民族门户网站是民族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比起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在Internet上建立网站来宣传自己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选择。然而Internet浩如烟海,网站何其之多。要想让人所注意,在网站定位上就必须与众不同。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护持和参与,建立关于某个民族文化的门户网站,因其官方背景、设计科学、知识系统全面、及时反映民族研究的最新成国等亮点,必然吸引很多的民族文化研究人员,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2)少数民族门户网站是民族文化在Internet上栖息的一席之地。民族同胞们在Internet上可以得到海量的信息,但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组织的信息着实少之又少。民族门户网站可以选择多语言设计,针对研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可以将内容用汉字、英文书写,而少数民族同胞则可以在网站上选择民文浏览方式,用上自己的语言来接受信息。甚至可以在网站上设计可用民文参与的聊天室、论坛、留言板等,让民族同胞可以通过民文来交流。这样,有了实实在在的使用,民文在Internet上的也就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会与世界脱节,不会与时代脱节。
4民族文献的数字信息化
很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各种历史文献。这些民族文献是文化的载体,是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呈现。对民族文化研究工作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些文献多数由于数量少、价值高、易损坏,一般多由各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后作为重要资料馆藏,不轻易示人。另外,研究工作者为了掌握详尽的资料,必须在各地之间奔波辗转,必然浪费了人力物力。这样做确实保护了有形的文化遗产,保护了文物,却又阻碍了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有违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初衷。所以,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数字化,使学者可以在计算机上研究其数字化的副本,既保护了文献,又促进了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5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引入CAI多媒体教学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开展的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保护民族语言的一种较好的模式。这样做既使民族同胞不放弃自己的语言,也使得他们在这个以汉语为主要通用语言的国家里不会被孤立、被隔绝。这种模式过去在不少民族地区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新疆和。然而现在在一些省份和地区遇到了困难。在贵州,目前坚持双语教学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不足10%,双语教学愈发难以开展,除了双语教材老旧单一等原因以外,双语师资紧缺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在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下,曾开展了一些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活动,如2006年8月,在贵州民族学院组织了第一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培训班,对100多名双语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开展培训班的方式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又因为参与学习的教师的数量与实际的双语教师缺口还有很大差距,从质量和数量上,可能都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设计制定新的双语教材。其好处有:1)通过声音、动画、图片以及文字的方式用民族语言向民族学生解释课堂内容,不仅形象生动,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便于自学。2)配合了双语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教师的负担。3)帮助一些民族语言发音不够标准的老师矫正自己的语音,起到指导的作用。所以有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专业双语教师的需求,缓解了供需矛盾。
63D技术对少数民族风格建筑、历史古迹的模拟实现
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布依族的石板寨等少数民族风格建筑举世闻名,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聪明才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朵朵奇葩。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古迹对研究少数民族而言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这些民族风格建筑、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和古迹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不可移动,在保护方面虽然人为的破坏可以避免,但风雨的侵蚀、建筑古迹的正常老化是人力所不可遏止的。利用计算机3D技术,将建筑实物、古迹景观在计算机中建模,然后通过照片贴图,从三维的角度重构虚拟的现实场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完全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不仅保护了自然场景,还使得学者的研究工作更加方便甚至更加容易。比如我国就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三维建模。在Internet上可以通过对虚拟场景的访问,让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朋友身临其境地“参观游览”故宫。在这些有形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未消亡之前,如果我们及时通过对实物的把握,建立它们的三维模型,将来就不用像现在人们在构建当年被八国联军摧毁的圆明园时,大部分只能依靠想象来实现了。
2军工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2.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军工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生动体现大学生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军工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通常情况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以及科学观、道德观等。
2.2军工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校园文化创新的动力之源,能更好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价值多元化问题,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将军工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军工文化宣传历史,进一步吸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发生变化,拉近主流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通过融入军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抵制低俗文化,同时可以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将军工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进行融合,在大学生中,通过军工文化教育广大学生,进一步弘扬正气,同时崇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典型示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利用军工行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生动事例,对广大学生进行鞭策,进一步帮助广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品德;通过军工行业自主研发、创新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成才报国。
二、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就业(创业)准备的教育,所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来安排,以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掌握先进技术,从而顺利就业。同时,课程结构也要合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原有的化工专业主要开设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制图、化学工艺等基础性的学科,没有鲜明的特色。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化工行业创新体现在专业技术创新上。化工行业对专业要求严格,是因为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且门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工艺、配方,国家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很难通用,也就是说对于化工人才,专业是否对口很重要而化工行业的分工是及其精细的,现有课程的设置没有具体到化工生产的哪一个领域,所以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投入工作,往往需要企业再培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往化工分析或化工检验的方面培养学生。据了解,化工企业现有的化工检验或化工分析的人员,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企业也非常愿意招收有对口知识的职高学生担任这一岗位。通过与企业挂钩,根据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深冷、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安全工作是化工生产中的首要工作。而安全教育则是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安全生产,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降低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然而安全教育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慢,不能立竿见影,是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行动上走过场,方法简单陈旧,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1化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化工生产所涉及到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一般为有害有毒、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的物质,因此具有危险性,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工生产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生产流程、生产技术及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其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化工企业员工必须掌握化工安全的相关知识。只有积极进行化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及能力,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化工生产事故的发生。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增强对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自觉性,能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2.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安全教育进行系统性规划。安全教育计划必须与企业发展要求和方向一致。安全教育是企业员工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必须和人力开发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当前的用人机制使员工在企业内部流动较快,员工的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但却没有配套的安全教育计划。企业在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战略中必须体现安全教育计划。实践证明,合理、系统的安全教育计划是做好安全教育的前提。
2.2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教育考核,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教育,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根本所在。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基本安全技术教育。鉴于他们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教育内容应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规范,企业制度为主,使他们在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时不发生违规违章现象。对一般员工加强个人防护和安全作业规程的教育。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其工作岗位性质,偏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引起的事故会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的危害和伤害,进而建立起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牢固树立起事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遵章守纪,让“三不伤害”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二是教育他们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具体方法。通过学标准、规程、安全措施等,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育方式可分为自学、授课、讲座、看录像等形式。教育考核中采用学分制,每年拿到规定的学习才能算及格,否则不能参加次年的职称、职务的评聘等工作,并且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3制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样式培训教学方法
3.1新入厂人员培训。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即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设备多属高温高压、深冷负压,工艺条件复杂;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要求严格。因此,把好进门关,对各类新入厂人员讲授进入化工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就是较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我公司新入厂人员构成主要是新招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外单位调入本公司人员,临时工以及外来农民工、相关行业实习人员。从新入厂人员构成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大多对企业的安全要求及安全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于南化这样的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知识,可以说入厂安全教育,是完成新入厂人员从无到有的“启蒙”教育。企业应对新职工严格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首先是公司级(一级)安全教育,讲授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本企业生产特点、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厂规厂纪、入厂后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防火等知识,其次是分厂级(二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分厂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训、防尘防毒设施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最后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3.2在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企业改革的深化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必须同时跟上。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应依据:a.当前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新颁布的安全法律、条例;b.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以及同行业安全生产状况;c.安全生产的新理论、新科技;d.当前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安全工作内容,安全薄弱环节,成就得失,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和内容,企业安全隐患通报等;e.安全基础“知识”回顾。
3.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使企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是企业步入安全生产法制化轨道的有力举措,学懂、掌握、贯彻落实十分重要,是人们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体现,就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均要进行宣讲和学习,弄清意义、内容、责任、在工作中加以落实、严格执行。
3.4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公司对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应拔出专款,保证培训时间及培训质量,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发给特种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结束语化工安全教育对于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着一定的作用,也是减少化工事故频发、降低化工事故伤害的重要手段。化工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化工安全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以培养出精通相关理论知识的管理人才及企业员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实行化工安全教育,对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丽 单位:黑龙江盛安民用爆破公司鹤岗分公司
参考文献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文化”一词是由“人文化成”转化而来,出自《易经・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即通过人文“推行教化庶民”和“促使昌明天下”,主要指对人加以教育,并将其培养成为有教养、有素质的文明人的过程。可见,文化本身即含有教育的功能。
“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中。”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渗透、浸染于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每个时段、每个民众,文化的作用可见一斑。
“文化的创造在于立人,文化的发展在于发展人。”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创造者,大学文化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价值观念,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亚文化形态。具体来说,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是培育高素质大学生的基本保证,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当属这所大学的文化底蕴、精神面貌、学术氛围、治学态度。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在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把文化育人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之中。具体来说,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导向功能
大学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承一定的价值取向。大学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深深地熔铸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中,体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有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是每一个学生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严格要求的行为准则。
2.目标激励功能
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大学文化一旦被大学人认同,就会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大学人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大学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形成大学主体共同的责任意识、群体意识。同时,大学文化氛围中的种种诱因激发大学人产生并维持积极的行为动机,使大学人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积淀一旦稳定形成,就成为激励大学人勤奋学习工作、用于拼搏的强大内驱力。
3.行为规范功能
大学文化为每一个大学人在评定各自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并用这种内在尺度规定每一个大学人的言行举止。大学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最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如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健康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会对大学行为主体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支配力量,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其影响,自觉地去维护、遵守和执行。
4.提升素质功能
知识、素质和能力是大学人在大学生活里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大学文化不仅能够传承知识,提高大学人的知识含量,而且大学文化在提升大学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功效。特别是人性里深层次的东西如智商、情商等不能靠专业学习得到,大学文化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亭台楼榭、师生的言行举止等,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术、文体等,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才能,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拓宽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学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从柏拉图的“哲人治国”理念到英国纽曼的“大学是纯教学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从德国洪堡的“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到美国的“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都反映了大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虽然大学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以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是大学文化的主要积淀者、创造者、传承者。
二、抓牢做实文艺创作要素建设
当前,文艺创作大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都还处在冰冻期。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文艺创作整体实力和创作成就并没有与时代步伐相向而行,而且在反向衰落,这种状况是对文艺创作不重视、不关心、不作为的直接回馈。长期以来,文艺创作领域严重存在着“口头上重视,思想上短视,政策上忽视,措施上漠视”的不良倾向。创作是一个规律性极强的文艺活动,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路径。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需要踏踏实实狠抓要素建设,切实建立良性发展的生态链条,把与文艺创作相关的构成要素、关联环节抓牢织密,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抓要素建设重点需做实七个抓手。一是抓政策引领。政策导向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基础,也是文艺创作的发展坐标,更是文艺创作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元素。如果缺乏政策导向,文艺创作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应加强政策引领,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理清创作发展思路,构建有效创作机制,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夯实基础。二是抓发展规划。文艺创作人才和作品的长期匮乏,重点体现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的推进措施。社会中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思想长期侵蚀文艺创作机体,使完备的文艺创作机制化为无形,严谨的创作规律被极端虚拟,规范的创作标准被严重削弱。三是抓队伍建设。人才是文艺创作的基础,没有人才的文艺创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艺人才是文艺创作的发动机,没有驱动力,就没有成果收成。要加强人才建设,在发展布局、在机制建设、在扶持措施上做实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形成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合理、门类配置齐全的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有效促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四是抓创作成果。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没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价值和作用就无从体现。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示和形象表达。曾经在不同时代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激励着无数人们投身社会发展建设,成为文化前进道路上的精神航标。五是抓创作园地。文艺创作园地荒芜、作品发表困难也是导致文艺创作发展态势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创作者的文艺作品没有出路,产生不了应有效应,会极大地挫伤创作者的创造积极性。繁荣文艺创作,要积极创办常态化的文艺刊物,加强对文艺创作者的指导和辅导,促进对创作者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强化文艺刊物在出人才、出作品方面的初始性作用。六是抓传播推广。文艺作品只有在传播和推广中才能充分确立自身的价值,也才能最大化地展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缺乏展示平台是制约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仅以舞台艺术为例,发表难、上演难,已经成为发展死结,由于市场不兴,演出稀少,导致了导演没戏可导、演员无戏可演。作家很多文学剧本无法投排,排了也难以上演,会极大挫伤创作者的信心,导致大量创作人才流失。七是抓激励机制。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车间”,创作者自身的天赋和个人精神动力是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基础。充分重视激励机制在文艺创作中的鼓舞和驱动力作用,把文艺创作者的视野最大化地扩展,创造性全方位地激活,文艺创作才能进入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快车道。只有坚持常态性举办文艺比赛和评奖活动,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切实完善激励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机制建设,文艺创作的繁荣态势才可预期。
三、构建繁荣文艺创作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文艺是面向社会的,文艺作品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深深植根于生活,投身于大众,深入人心田,文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文艺才能营造自身的繁荣景象。要构建繁荣文艺创作的工作机制,政府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繁荣文艺创作活动中的政策推手作用,夯实文艺创作发展基础,完善运行有效的发展机制,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有效的发展路径。抓机制建设一是要具常态化,二是要看长效性。常态化就是要经常性、定期化地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活动,长效性就是要抓机制建设、抓要素建设,按照文艺创作自身规律性,统筹文艺创作要素的各个环节,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三心二意,要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需要有巨大定力作支撑。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过去在推动文艺创作方面,没有坚持常态抓,人才培养没有做到长期性,导致创作成果愈来愈少,优秀人才愈来愈匮乏的严峻态势。机制缺失是创作短板的重要推手。当下的文化体制设置和运行方式上呈现出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圈子意识比较浓厚,行业之间相互隔离阻碍了资源整合效应的巨大发挥。有的创作作品找不到生产单位,而有的生产单位虽然“等米下锅”却又苦于没有作品来源,这种资源信息不通畅,资源配置不对等的现象,由于缺乏联通机制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对接、合理利用,使创作资源无法通过有效渠道输送到具有需求的生产平台,从而导致创作资源的巨大浪费。文艺创作需要通过发挥机制的“杠杆”效应,达到文艺创作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创作效用的巨大发挥。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