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5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畜牧养殖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常见的相关问题
(一)产品生产时间较长
无论是哪一种养殖业,其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长时间的周期。也只有足够的周期才能保证养殖物种的正常生长,避免化学催生剂的使用。例如,从自然实际要求上来讲,商品肉猪的生长周期在6个月左右,商品肉牛的生长周期在八个月左右,而出栏则需要一年的时间,另外奶牛出奶的周期则在7~9年或者以上。而养殖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必然要求企业不间断的投入,从而导致所需资金占用率较高,在资金的循环回收上较慢,加大成本核算的困难。
(二)成本管理不稳定
养殖业在产品生产时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而产品投放市场后则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产品的质量并不能与工业产品一样做好严格的控制,而价格的上下波动性又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企业的收成。另外,畜牧养殖业的必然劳动时间较为模糊,并不像工业产品一样与生产时间保持一致性,再加上畜牧管理的不确定性,在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明显的商品性和自给性相结合等特点。因此,大部分畜牧养殖业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并不存在严格意识上的稳定性。
(三)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养殖业方面并没有天然的优势,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甚至是南非来讲,无论是食物、天气,还是种苗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因此其所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都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等影响因素的出现,进而使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与管理有所欠缺的养殖场来讲,其是最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旦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有所恶劣,其受到的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存栏与出栏数量急剧降低。例如,在去年由于H1N1(错误的认为是猪流感)的影响,我国就多家商品猪肉企业就严重的受到影响,其中还不乏广东天地集团的“壹号土猪”这种商品猪“名牌”。
(四)缺乏统一与规范的核算模式
目前,对于我国畜牧养殖业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布局与发展,已经从分散方式向集约方式转变,然后到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地区来讲,在大规模生产上,依然属于不平衡性状态。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上,一般都会呈现出集约程度高、现代感强的大、中等规模管理较为规范,在成本的核算上,这部分企业相对可以做好各项收支情况的明细分工。而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来说,则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核算方法,因此也不能对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核算法则与规定进行执行。
三、提高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确认
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对象,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核算方式进行有选择性的运用,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分群核算与混群核算两种方式。从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来看,畜牧养殖业企业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运用分群饲养与管理的模式而实现分群核算成本的方式是首选。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从畜禽种类与年龄出发,按照企业的标准划定为不同群类,然后再对生产成本进行归集与计算。而对于大部分小规模的养殖厂,分群养殖与管理的模式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混群饲养与管理的方法,因此紧接着就要选择混群核算成本的方式,也就是以畜禽种类进行划分,再结合种类归集的生产费用实现对成本的计算。对于畜牧养殖业企业来说,科学与适用的归集方式是实现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最重要依据。
(二)做好核算环节的控制工作
从一般情况来讲,畜牧养殖业企业对成本构成与范围进行圈定时,主要体现在养殖成本的相关项目上,所以说在项目的划分上,是否科学、合理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成本核算的成效。因此,养殖业企业在实际成本的核算上,一定要在严格根据计算对象的前提下,对相关项目进行明细化区分与设置,然后再根据相关项目的要求,对相应专栏进行设置,最后把相关产品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记录中。例如,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制造费等。
(三)做好收支的相互配比工作
畜牧养殖业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期内,对会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成本以及受益部分进行的有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产生的相互配比关系。举例来说,水电费用和药品费用等都不能直接成为品种归集的费用,因而可以依据相关的比例分配方法或者准则,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养殖品种。这种配比方法能够对养殖业每一阶段每个品种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
(四)划分好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在畜牧养殖业企业中一般指的是对产品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与生产有着直接关系的成本支出。而资本性支出的性质则大不相同,主要指的是通过一次购置,可以长时间的使用的资产消耗。例如,机械设备与建筑物等。在成本核算中,对于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进行准确划分,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归入到当期成本中,从而有利于真实的计算出各种品种的养殖成本。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作者:沈牡鸿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21-01
生猪养殖历来是国计民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几年以来,有一部分养殖户依靠规模化生态型的养殖方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率。笔者以为,这样的养殖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养殖的生成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保证了猪肉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有着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大力推广规模化生态养猪产业,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规模化生态养猪的概述
规模化生态养猪就是在尊重生猪的生理发展、生活品性和生长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养殖,以此来节约生产的养殖成本,从而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实现产量增加,经济效率提高的生产目的。
该种养殖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1)资源利用合理化,即就是按照现有资源的特征要求,最大限度地予以合理利用,做到物尽其才;(2)生猪生长效率化,即按照生猪生长发展规律,让生猪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氛围下生长,提高肉类品质;(3)养殖环境清洁化,即依据养殖的规律进行科学化管理,做到“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环境污染,循环使用”;(4)成本的低廉化,即在不采用含有激素饲料要务的前提下,按照生猪的生活规律进行规模化养殖,减少了饲料成本的投入量,增强生猪的免疫功能,节约了生产成本。
二、规模化生态养猪的发展前景
1.规模化生态养猪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功效优势。规模化生态养猪其实就是利用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来为生猪的生产寻找更有价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将资源利用后的废料进行二次利用。2.规模化生态养猪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前的生猪养殖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正是这样的要求特点,使得规模化生态养猪产业能够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绿色健康无污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3.规模化生态养猪是养殖户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规模化生态养殖解决了传统生猪养殖的设备要求高、饲料成本投入大、疾病预防管理繁琐和成本投入高的特点,让生猪在生态化的环境下能够不断生长,降低了上述的投入,节娱乐生产成本。
三、规模化生态养猪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采集应该避免受到污染。生态化养殖注重资源的清洁,各项卫生指标应该达到标准要求。2.生态化养猪的资源在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有机连接,防止二次污染,使得资源得到循环利用。3.生态化养猪的标准执行应该更为严格。生态化养猪是一种彼此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执行的标准更为严格。
四、规模化生态养猪的管理要求
(一)按照生态标准,合理布局养殖场地。根据《农业部畜牧业“九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生态化养猪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畜牧生产标准,做到:绿色环保,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这些标准主要体现在猪场环境质量标准、猪排泄物排放标准、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和饲料添加剂应用标准等。同时,在限制饲养规模、场地选择、产业布局和污染物处理等作出严格规定,使养猪业污染防治走向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养猪的效能。
笔者通过当地几家具有规模的生态养猪调查中发现:在养猪场的规划和建设中,要科学规划生产模式、饲养规模,合理设计生产设施,合理布局养猪场的地理位置、分布、数量等。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猪场及猪舍的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实行生产、治理、利用的协调有效要求,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满足发展要求。
(二)注意饲料调配,提高生猪营养利用率。生态化养猪的关键在于按照生猪生长要求和现有资源的转化情况,合理调配饲料,增强生猪的营养摄入量,更能够加速生猪的生长。准确估测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环境、原料类型等条件下的营养需要量和对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是决定因素。生态养猪的饲料在利用上,能够做到“营消相抵”,即所需营养量和消耗量应该大致相同。笔者以为,在实际测定需要量时,所选猪要有代表性,基础日粮、营养水平及环境条件尽量与生产性能相符合,做到“物尽其才”。
在选择优质饲料时,应该注意:1.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的原料。据测定,选择高消化率的饲料可至少减少10%左右的粪氮排出。2.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原料。3.饲料的营养成分配比应该达到要求。
(三)利用生物降解技术,将猪排泄物废物利用。生态养猪应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猪排泄物,将使粪尿排泄物不再是污染源,而是宝贵的能源。笔者在几家规模化生态养猪场调研时发现:猪的这些排泄物是优良沼气的原料。15头猪粪产生的沼气相当于1吨汽油的能量。在养猪场内,建立一个生物发酵罐(沼气池),以猪粪及其污水和其它植物性原料为基质,利用微生厌氧发酵原料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可以处理大量污染物,并能使其BOD值减少80%左右。
猪排泄物废物应该是有机肥的主要原料。通过将猪粪便配以辅料,经过堆置发酵等工艺流程,加工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是今后值得推广的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猪场粪便要做到资源化利用,还应该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发挥各自的利用价值。笔者以为,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分离后的固体物和污水再次加以处理,进行综合利用,对固体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
(四)利用循环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律,养殖业与种植业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存在的污染问题。对此,必须建立综合式生态农业生产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组织农、林、牧、渔各业生产,以便对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综合利用、清洁卫生”,并通过走农、林、菜与猪、禽、鱼立体养殖之路,实现产品、土壤和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这样的生猪养殖业才更具有活力。
综上所言,在规模生态化养猪中,我们应该在遵循生猪生长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资源,发挥其优势特长,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种高效、热量的饲料和环境支持,从而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元军,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年第1期.
[2]周元军,规模化猪场猪粪尿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第2期.
二、合理设置专业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方面是围绕市场设专业。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如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高职与就业并举的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工艺美术、幼儿教育、服装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车辆驾驶与维修、焊接工艺船舶)、军警、女警、商务韩语等专业,就业安置率一直保持100%;莱西市职业中专形成了食品加工、经济园艺、畜牧兽医、计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经济贸易、文秘与幼师、机电一体化类的18个专业,先后为九联集团、万福集团、雀巢公司、海尔集团、大水公司、宏远房地产公司、莱西市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城阳第二职业中专开设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电器等专业,形成了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2个骨干专业。城阳职业高中开设机电、财会、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发展成为骨干专业。
黄岛区原胶南市、职教中心重点建设数控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化工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实训基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船舶制造与维修、物流管理、休闲体育与管理、家政与社区服务、文化艺术等20多个专业。由于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特色、骨干专业逐渐形成。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机电、建筑、财会、服装、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农牧技术工程、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旅游服务、畜牧兽医等29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等7个专业被评为青岛市骨干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和农牧技术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共设置5个涉农专业。该校投入690万建成的6900多平方米的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奶制品、肉制品加工、面点、果品加工等共6个车间,配备了肉制品加工和奶制品加工设备等共120多套。该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学校校内实训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满足了专业实训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教学质量,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和办学效益。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还建有2080平方米的数控实训车间,设有编程室、仿真室等共8个实训教学室和教学区,大型实训加工设备达64台套。黄岛区原胶南市、职教中心的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车工是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技术等4个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其他区市的职业学校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或骨干专业。
三、开展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三农”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的促进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转变传统的城镇农村发展思路,将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内涵发展作为当前城镇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这一方针政策,我国各地针对自身情况提出了城镇转型发展的思路,为促进当地中小城镇的快速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陕西省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城镇化思路,以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和市级重点镇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荆姚镇作为渭南市的省级跟踪市级重点示范镇,是构建蒲城县乃至渭南市城镇发展格局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从城镇功能、发展策略、建设模式、空间布局等各方面进行升级,发挥荆姚镇中心城镇的作用,从而全面实现荆姚镇镇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建设与发展。
1、荆姚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1荆姚镇基本情况
荆姚镇镇域总面积163.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5万亩,是蒲城县乃至渭南市农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所辖48个行政村,283个村民小组。2013年12月全镇总人口:85914人。
荆姚镇是一个历史古镇,曾在上世纪90年代因乡镇企业、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三秦乡镇之星”、“奔小康先进乡镇”、“中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乡镇工业小区”、“中华名果尧山牌酥梨出口外贸基地”。
镇域现状七大产业为粮食、酥梨、畜牧、土布、花炮、劳务输出、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荆姚镇区域位置优越,位于蒲城县西南边陲20公里处,距离西安城区约70公里、距离渭南市约40公里。现有西禹高速穿越镇域,并在镇区以北1.5公里处设有出入口,西候(西安―山西候马),西延(西安―延安)铁路在镇域中部交会,钟家村、集北两个火车站近在咫尺,市、县级渭(南)罕(井)公路、贾(曲)荆公路穿越镇域南北,交通十分便利、与国家交通大动脉相连接。同时镇域南部约50平方公里纳入陕西省重点开发的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
1.2城镇化推进的过程
2009年,荆姚镇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了规划的前期主要内容,发展基本依据总规提出的“整合用地、向北发展”的思路,形成了“北扩南控,南居北商”的城镇格局,为后期荆姚镇实现新型城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近5年的时间内,通过集中商业功能区的建设,推动了镇区商业的有效聚集,保证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的实现了人口向城镇集中。同时,原有的城镇化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使得原有基层村逐步向社区管理过渡,并且逐步形成了老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框架。
1.3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陕西省省级跟踪市级重点示范镇试点工作的开展,荆姚镇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荆姚镇在城镇升级转型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1.1
1.2
1.3
1.3.1镇域产业单一,发展粗放
目前,荆姚镇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第一、第二产业,尤其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畜牧养殖、果品种植以及传统手工业为主,粗放式发展,产业链短,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低下,整体效益一般。今后,如何优化一产、促进二产、加快三产,如何在产业转型上找到突破口将成为荆姚镇产业实现新突破的关键。
1.3.2镇区用地布局仍未合理,空间结构缺乏集聚
荆姚镇现状用地以老镇区十字大街为依托向南北伸展,总体土地利用率及产业集聚度均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中公共设施用地及绿地相对较低。土地利用形式粗放,工业用地规模小、分布零散、与居住用地混杂,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公共设施用地未与居住、工业等用地同步增长,规模等级与城镇发展不匹配,大型集中公共设施利用率不高(如集中的文化娱乐中心),小型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但配置不足,且未形成体系,导致用地结构失衡,服务功能薄弱。
1.3.3城镇文化发掘不足,城镇风貌亟需重塑。
作为典型的关中传统农业乡镇,荆姚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近现代建设历史。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气息的浓厚和辉煌的历史并未得到良好的传承与沿袭。一方面,传统街区内界线不够明确,传统建筑风貌未得到良好的继承,院落残破废弃较多,新建建筑简单粗放,且形式和风貌均与传统建筑格格不入,难以形成良好的可达性与可观性。
另一方面,荆姚镇的总体风貌塑造仍有欠缺,城市形象的提取以及其在城镇建设、统一经营中的运用并未展现。
1.3.4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但穿越镇区,与内部交通混杂,且镇区内路网循环不畅
现状荆姚镇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南北向罕固公路和东西向道路形成的十字街疏散,且北侧出入西禹高速的南侧交通均穿越镇区,与城镇内部交通混杂,镇区村庄建成区内部街巷空间狭窄,局部交通可达性较差,支路网系统有待完善。
1.3.5绿化系统有待整合,开放空间亟需营造
荆姚镇建设基本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内部废弃空地较多,多杂草丛生,绿化种植较为单一,没有统一规划管理,绿化设施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空地闲置地虽然众多,但缺乏与城镇公共空间的有效整合,导致景观资源的利用不高,同时也缺少供居民集聚休闲的开放空间。
2、转型升级的任务和路径
2
2.1转型升级的任务
在新型化城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城镇的发展转型,是荆姚镇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比类似的城镇,很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临潼区新丰镇在新型化城镇建设过程中城镇空间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户县祖庵镇在新型化城镇建设过程中也曾遇到经济产业发展散乱等问题。但是,通过有效地规划,紧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像新丰镇、祖庵镇等在土地规划利用、产业经济发展等层面都实现了统筹规划建设发展,较好的实现了城镇转型升级的目标。因此,对当前荆姚镇基本情况分析,从“传统”城镇到“重点”城镇的角色转换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
1
2
2.1
2.1.1明确发展策略和分阶段发展目标
在原有的规划中对目标的制定、布局的合理性等方面较为注重,但是对如何通过相关对策措施来实现该项目标的研究则不够具体和深入。使得规划实施过程中控制机制缺失,造成实际建设与规划目标的不协调,在实施成果上则反映为发展规模、用地布局等内容未能达到规划预期。另外,发展策略与分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当前荆姚镇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使实施成果与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削弱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果有效性。
2.1.2完善城镇综合功能
从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层面分析,荆姚镇当前存在着严重的用地失衡问题。将用地现状与 2009 年情况和原总规 2013年近期规划目标分别进行比较,可以看到,道路广场、商业文体和居住这几类用地获得了较好的实施,有一定的增长,有效推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但是,市政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类别却增长缓慢,尤其是公共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小型文体、休闲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发展速度远落后于规划预期。另外在建成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种发展情况将成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短板,阻碍城市服务能力的有效发挥,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并将削弱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2.1.3需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但是在荆姚镇发展建设过程中,未能满足新时期城乡统筹要求,具体而言,在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落实、居民点体系的构成、控制与引导的策略等方面未能达到新城乡规划法中的要求。同样的,在社会保障、惠民服务、教育网络建设、医疗服务条件建设等方面,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对于提高城镇统一化建设,无法保证城乡建设成为统一的整体,严重阻碍了城镇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2.1.4凸显城市特色
荆姚镇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在关中平原地区较为特色鲜明,尤其是镇域南部的卤阳湖湿地是关中平原难得的一处“水乡泽国”,而历史上较为辉煌的城镇发展历程,凸显了荆姚镇内在的潜力,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城市特色的展现未尽如人意。从“现代”的方面来看,能体现城镇发展的特色区域尚未形成,也缺少一些能展现城镇独特风采的景观要素,城镇标志性元素缺失,城镇价值未得以体现与展示。
2.2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1.1
2.2.1组织高标准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结构:“善盘活老区、引导发展新区、整合创新产区”
明确发展策略,并且保证发展策略与分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必须完善环境保护、交通道路、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各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
按照渭南市市级重点镇建设要求在城镇发展转型过程中,遵循“全域荆姚”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中心镇区与农村社区、产业集聚区、生态湿地休闲区建设,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在镇域内形成“一带两区六基地”产业布局结构。
一带:南部依托盐碱滩地形成的卤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
两区: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南部现代综合产业发展区。其中:
(1)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现代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果蔬种植、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四大产业。其中:
农产品加工:主要依托大面积的传统种植、酥梨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的优势,结合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农产品加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果蔬种植业:主要依托镇域北部土地资源优势,结合现有种植业基础,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依托中华名果尧山酥梨发展果蔬种植业,高端定位、品牌引领,发展低农残、无污染、绿色有机全程可追踪的果品种植。
传统农业种植业:主要依托镇域中部大面积耕地,进一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结合省级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的传统农作物生产区,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畜牧养殖业:采取因地制宜原则,集合已有的奶牛、奶羊养殖基础,在镇域中部及南部盐碱滩地推行规模养殖业,延伸养殖业上下游产业链,大理推广“畜-沼-菜-肥”形成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循环。
(2)南部现代综合产业发展区
南部现代综合产业发展区主要包括:卤阳湖综合产业开发区中部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发展区、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区、西部的生物科技园区,以及依托卤阳湖湿地保护区发展的湿地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区。
六基地:荆姚农产品加工基地、孟郊村有机果蔬生产与技术研发基地、吴家寨奶牛循环养殖基地、郭村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钟家物流基地、许家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2.2.2城乡统筹建设,完善保障服务
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在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建立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2.2.3突出产业特色,协调多种经济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以打造集群化产业、推进战略性项目、培育龙头型企业为重点,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平台,构建荆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原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等优势行业,将荆姚打造成为蒲城特色产业基地。立足渭南市渭富组团的重点城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商业商贸、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湿地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将其打造为蒲城县西南部重要的生产和生活中心。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发展机遇,调结构、抓升级、促发展,提升传统加工业,依托卤阳湖努力发展成为先进航空制造业基地。最终形成“支柱产业清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区域融合度和服务能力高”的产业框架。
2.2.4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宜居环境
荆姚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因此,在城镇化升级过程中必须良好的运用这类资源,通过有效的建设,提升城镇品位,打造适合群众生活的宜居环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荆姚特有的盐卤湿地资源,展现浓郁的湿地风情,是创造城市风貌特色之关键。而通过对历史环境和格局的保护,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要素,继承人文传统,使城市建设和生态网络相结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深厚的历史沉淀相融合,形成忆往昔“接天碧水笠翁笑,百里禾苗鱼米香”的空间形态和总体风貌,将荆姚镇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古朴与现代气息有机衔接,富于地方特色的现代平原城镇。并且规划整合镇域自然、人文要素,构建多层次区域景观体系。
3、结语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通过切实有效地措施来推进城镇发展转型,对于像荆姚这样的小城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切实分析,促进城镇产业、结构转型,进行自身城镇的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从城镇职能、发展策略、建设模式、空间布局等方面全面升级,发挥荆姚镇中心城镇的作用,从而全面实现荆姚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转型与快速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霞; 日本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 : 61-65.
2,高成全; 基于推进中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中心镇建设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3,周祥胜;赵嘉新;秦晴;;城乡统筹视角下“镇域总体规划”编制探索――以四会市江谷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2014.
5,《蒲城县荆姚镇总体规划(2013-2030)》,2014.
作者简介
平和背后的巨大荣誉
张建华说话不徐不疾,甚至有些惜字如金,但是却让听者在毫无压力下兴趣盎然,这一点非常难得。他可以聊专业、聊工作,却不愿意谈自己。他认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宣扬,他所有的个人资料都是记者自己收集而来的。
张建华现为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兼天津口岸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天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中国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农业顾问团顾问,天津市动物保健品协会理事长。1994年晋升为高级兽医师,2000年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04年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9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几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天津市及农业部重大科技推广项目6项,其中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项目累计效益达7000多万元。曾主编及出版多篇著作,其学术论文在中国(天津)国际动物检疫学术研讨会发表。他领导的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不仅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团队建设上成绩突出,更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项工作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同行前列。
这样一位外表温和平静的人,骨子里却有着过人的坚韧与张力。我有了探究的兴趣。
当之无愧的科技带头人
为了保证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张建华主持了地方检疫标准和注水鲜猪肉鉴别标准的攻关课题,经反复科研制定出了地方检疫标准和注水鲜猪肉鉴别标准,经专家认定,天津市技术监督局认同颁布为地方强制性标准,荣获市技术成果奖,并受到农业部领导的表彰。他还先后组织完成天津市肉品卫生检疫系统工程,农业部在津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行此经验。他主持及承担的“肉品卫生质量快速检测新技术推广项目”取代了50年代常规肉品检验方法’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此项综合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大大改变了天津市上市肉品失控现象,也减少变质肉、注水肉流通,累计效益4000余万元;他主持的“猪旋毛虫病、猪囊虫病快速检验技术推广项目”为90年代单克隆抗体诊断的新技术,可同时诊断两种寄生虫病.具有快速并较强的特异性,不与其他寄生虫病发生血清学交叉反应,却灵敏度高。创经济效益3l50万元。同时,张建华组织指导各级兽医人员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使畜禽传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天津市畜牧兽医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无公害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畜产品无公害残留检测工作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张建华领导的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在这方面着重做了大量工作。于2004年4月开展了科技攻关项目《雌酚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另外还进行了《牛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制与开发应用项目,现在这两个项目已获得阶段性成果,进展良好。
这样的领导,大家信得过
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是一支响当当的团队。张建华先后在全所推行了一系列工作举措,从而使各项工作始终充满活力。2006年4月该所被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增设为天津市饲料免税检验单位,有力地支持了天津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5月、10月分别通过了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农业部的省级兽药监察所资格认证,今年又完成了新增项目的评审,有效地保证了食品安全。2007年,该所获得了国家动保协会颁发的《促进行业发展贡献奖》,提高了天津市兽药、饲料行业在全国的知名度。
在与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工作人员的接触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同事们对张所长的认同与信赖。大家眼中的所长工作经验丰富,思路清晰,决策稳健果断;善于抓重点、解难题,有大局意识,善于协调、平衡和处理各方面关系;为人谦虚真诚,处事公道正派,心胸宽容大度。有位工作人员高兴地对我们说:“我来所里这两年胖了不少,生活水平提高那还是其次,主要是心情舒畅,所长千方百计为我们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开阔了眼界,大家伙儿自然干劲十足。在生活上,更是为我们设想周到,但凡谁家有点事,不用开口,所里一定会有人帮忙,所里好得就像一家人似的。嘛叫和谐,这不就是么。”
燕赵儿女志在四方
张建华是河北人,祖籍唐山丰润。虽因工作关系生活在天津,但却有深厚的燕赵情结。张建华说天津本身就在河北的地图之中,所以感觉自己从来都没有离开家乡。当到河北作业务交流时,他就感觉和在家一样;而当河北同行需要技术支持与帮助时,他一定毫不迟疑、全力以赴去支援,从来都不计回报。
张建华的成功之道,让我知道平和淡然亦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潜心科技攻关并且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但甘居幕后功臣;他关心群众细致入微,但从不把热情挂在嘴边;他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队伍,但坚持把荣誉归于集体。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呈现逐步加快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我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这充分表明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看到前3个季度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扩大内需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任务仍然艰巨。
当前,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农村消费的一些问题,充分挖掘农村现有消费潜力,着力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切实推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使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来实现农民增收。在调整农业结构上,一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在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应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战略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业群,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在流通中实现产业增值。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增值,要在加工、流通等环节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的生产区,建设一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积极推进劳动力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进入流通市场;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降低交易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努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积极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大的城镇就业容量,使更多的农民在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提出,是相对于早期工业化阶段的一个现代化过程新阶段,是反思性的现代性。“我说风险,首先是指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3]”风险界定依赖于辨别风险的知识和技术,它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的结合体”[4]“知识在社会和经济上的重要性类似地增长着,随之而来的是控制媒体塑造知识(科学研究)和传播知识(大众媒体)的权力。在这种意义上,风险社会同时也是科学社会、媒体社会和信息社会。[3]”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不同,对风险的定义也不相同,“风险的界定可能是一个争论的过程”[5]。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处于各类问题并存、矛盾交织和风险聚集的阶段”[6]食品安全体现了典型风险特征:现代科技知识带来的副作用,危害不确定性,以及高度依赖知识等。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监管部门、生产方、各类专家、媒体、普通公众等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背景下进行博弈。笔者试以“速生鸡”事件为例,探析媒体、专家的议程和知识争议。
二“速生鸡”事件的媒体议程焦点
(一)“速生鸡”事件回顾。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经济网一则《肯德基麦当劳原料鸡45天速成饲料能毒死苍蝇》报道曝光了山西粟海集团的45天速生鸡,饲料中参加药剂,而粟海集团是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供货商。随后,肯德基、麦当劳通过微博发表声明,各大媒体持续跟进,各类专家发表意见,监管部门采取行动。12月18日,央视新闻频道“揭秘‘速生鸡’”曝光山东多个养鸡场对白羽鸡喂养抗生素药物。“速生鸡”问题再一次发酵。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称肯德基在2010和2011年的自检中隐瞒结果。在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升温中,媒体、各类专家、涉事企业、监管部门、公众等都参与到“速生鸡”事件的议程中。
(二)“速生鸡”事件的媒体议程焦点。[ LunWenData.Com]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特别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议程设置第一层次影响是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间的数量关系。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笔者选取“百度指数”和“论文格式”,以“速生鸡”为关键词,以11月24日至12月23日时间段。“速生鸡”事件媒体报道数据起伏大体一致,同时窥探出公众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的相关性,尽管不能解释因果关系,但“速生鸡”事件已然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推进和事件发酵,媒体议程大致如下:
从上述统计中可看到:媒体议程趋向于“速生鸡”。媒体大致对应披露者、跟进者、安抚者和沉默者四种角色:1.媒体独家披露“速生鸡”,其报道中“45天速成”、“肯德基供应商”、“饲料用药”、“苍蝇被毒死”等话语也成为跟进报道的议程,中国经济网的这篇匿名报道在转载中多被称为“有媒体报道”,但作为第一披露者,即使新闻来源和报道者存在争议,也能引发舆论跟进;2.跟进者多以转载和评论的方式设定议程,议程容量迅速扩大,如记者再度调查、“速生”是否安全、专家意见、涉事企业回应、相关部门行动、检测结果、养殖业药物使用、股市所受影响等;3.“安抚者”指媒体重点突出相关部门处理事件的良好表现,这类新闻在后期较多出现,反映出监管部门议程的滞后;4.沉默者,截至12月23日,《人民日报》对此事还无相关报道。在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下,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媒体,“45天速生鸡”是媒体的议程焦点。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对“速生鸡”事件进行再现和定义。
三、媒体、专家间的议程和定义争议
“速生鸡”事件具有一定专业性,公众不能完全理解“速生鸡”的风险,需要通过信任专家获取风险认知。各类专家,包括食品安全领域专家、畜牧养殖业专家、监督管理部门专家、科普专家、公共知识分子等或通过媒体采访、或通过发表博客和微博表达看法、从各自知识角度构建定义,媒体与专家、专家与专家、专家与公众之间产生了知识和话语之争。
12月4日,《武汉晚报》时评《“速生鸡”又一个妖魔化的受害者?》认为“速生鸡”与激素、营养问题等议程是传播不当。虽然在此前后不断有专家澄清的报道,但媒体关注仍聚焦在“速生鸡”与激素等药物的关系以及企业是否违规、相关部门采取的行动等。12月19日@新华视点V微博称“若‘速生鸡’真的无毒无害,为何急吼吼地展开调查?”。媒体大量关注本身就是建构。
科普专家云无心以“新华社大了,什么样的记者都有”的评论表明了不认可态度。当媒体曝光并关注“45天速生鸡”时,他认为这本身就是谣言,是媒体“卖萌曝”。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专家的知识和观点需要媒体传播,媒体也倾向于选择专家声音。但媒体中的“专家群体处于弱势,其公共性也是微弱的。[7]”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毅在12月20日微博中称“‘朱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国内,同样45天的速生鸡会被喂养很多抗生素,这在国外很少见的。’误读了我的意思”。对专家观点断章取义、误解等已然是新闻备受诟病之处。食品安全本身的风险特征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专家与媒体间的知识之争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更显性化。各类专家通过博客、网站、微博等平台资讯、表达意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件的显著度,加强了意见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博文《“速生鸡”为何应少吃?》和《常吃速生肉是否会让人变肉坨?》中分析“速生鸡”的危害。科学松鼠会《说说肉鸡的家长里短》(2012-12-18朱毅),果壳网《鸡儿长得快,全靠激素带?》(2012-11-26暗号)都试图从科普角度对媒体的“‘速生鸡'+激素”议程进行“纠正”。媒体人洪广玉在博文《在细节上讲良知》中就媒体在“速生鸡”事件中的报道提出一些反思,获得了一些专家的认同。专家间的争议也体现出食品安全的风险特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93-02
位于云南隆阳区西山片区的杨柳白族彝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瓦马彝族白族乡是一个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少数民族集聚区,国土面积1099平方公里,有人口97070人,其中少数民族51148人,占总人口的52.7%。这3个乡被人们称为“西山片(西山梁子)”,是隆阳区乃至整个保山市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特殊片区,也是隆阳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西山片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受地域、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山片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群众的生活也始终在温饱线徘徊;加之由于隆阳区不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区,国家扶贫投入有限。笔者站在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战略高度,结合实际,找出西山片区贫穷落后的问题和原因,认真分析优势因素,提出制定经济发展对策和措施,希冀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隆阳西山片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一)隆阳西山片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地处东径98°50'—99°21',北纬25°02'—25°38'之间,东临保山坝,南接蒲缥镇、道街乡,西至怒江边,北交泸水、云龙县。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80m。西山片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呈现北亚热带和南温带两个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区内大部分以石灰岩和砂页岩风化的黄壤、棕红壤为主,适宜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甘蔗、烤烟、香料烟、咖啡、山葵、亚麻、蚕桑、木薯、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片区内主要河流60多条,水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39593千瓦。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中草药资源有潞党参、白术、石斛、虫蝼、龙胆草、黄连等;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有20余种矿产,其中铁矿储量133万吨、钛矿储量529万吨、铜矿储量1.5万吨、铅锌矿储量178万吨;杨柳盛产的南红玛瑙享誉中外。
2.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西山片属隆阳区西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内集聚有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51148人,占总人口的52.7%。占全区少数民族区少数民族人口的57.5%。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傈僳族的“刀杆节”“嘟哒哒”“瓜庆”;彝族的“火把节”“打歌”“唢呐”;苗族的“花山节”“唱山歌”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文艺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此外,西山片还有悠久的南方丝绸古道文化、抗战文化、自然文化等。经过深入挖掘整理后,必将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剩余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加之当地人民勤劳朴实,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只要加以培训和引导,就能有效实现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二)隆阳西山片区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1.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第一产业,二、三产业滞后。隆阳区是一个农业大区,8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村,农业和农村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培育困难,农民增收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育不足。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西山片区,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广大群众衣、食、住、行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包谷、泡核桃等产业,农产品结构极其单一,加之市场发育程度低,农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
2.社会发育程度低,人口综合素质差。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科技、文化、广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边远山区与外界沟通较为困难,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群众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3.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杨柳乡的罗明坝地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优势明显,土地肥沃,是一个天然温室,良好的气候、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他民族乡多是典型的山区乡,高山峡谷相间,森林茂密,野生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发展泡核桃、甜柿等优质经济林果;草山、草场资源丰富,是发展草食畜类生态养殖的理想场所。但是这些优势资源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4.贫困问题严重,脱贫难度大。贫困问题是西山片区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仅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数量多,而且贫困深度也极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等环境因素和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边缘状态的社会原因,以及人们的历史传统、思想意识、素质技能的主观原因,致使多数群众处于自然环境险恶、社会环境封闭、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科学文化贫乏、思想观念陈旧、行为方式保守、生活状况困苦的状态。因此,脱贫难度很大,需要各方努力多种措施共同发挥作用。
二、西山片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是保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科学分析西山片区的区位优势,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实现西山片民族集聚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1.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化第一产业。西山片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应努力打造三大高原特色产业品牌:一是在高海拔地区(2000m以上)打造潞党参、虫蝼、石斛、龙胆草、杜仲、红花、秦艽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二是在海拔(1200—2000m)的温凉地区打造以红花油茶、山葵、泡核桃、板栗、优质梨、花椒等高附加值的温带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三是低海拔(680m—1200m)干热河谷区,因终年积温高、雨量少、无霜期长、日照时数长,应努力打造甘蔗、香料烟和热带水果等多种高附加值特色热带作物产业。
另外,西山片有牧场3.4万亩,结合林间套种营养牧草(紫花苜蓿、黑麦草),加上当地丰富的玉米秆资源,可用以发展野猪、黄山羊、梅花鹿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畜牧养殖业。
上述特色产业进行产业化,品牌化运作,将使西山片搭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快车,实现西山片区经济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是:(1)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走“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贸工农一体化等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民族经济发展活力。(2)延伸产业链,做好深加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力度,为民族地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能人牵头、农民自愿参加的各种农产品专业协会、技术研究会和流通组织,开展自我服务,增加经济收入。
2.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二产业科技化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第二产业大多高能耗、高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西山片区矿产资源丰富,盲目地开发必将造成对地方生态极大的破坏,打造循环工业园,提高矿物资源使用率是西山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3.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主导化是深化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经济发达区域看来,第三产业具有主导地位,其发展程度是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参考。因此,西山片民族集聚区经济发展应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而旅游业的发展少不了文化内涵做支撑。西山片是少数民族集聚区,自身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只有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西山片傈僳族的“刀杆节”“嘟哒哒”“瓜庆”;彝族的“火把节”“打歌”“唢呐”;苗族的“花山节”“唱山歌”等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风情园、民族村落等民族生态旅游项目,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可有效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第一产业中的特色畜牧业带来了新的创收增长点,加上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循环工业园也可作为一个特色旅游项目,使得西山片三大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
1.校政企三位一体,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发挥劳动力优势。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必然依赖于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如果单纯依赖外部的支持和扶助永远无法获得内在的动力,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外来的支持和扶助就无法与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地方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依托当地高校资源,校政企三位一体,依照产业需求合作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劳动者素质技能之间差距,实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彻底解决隆阳区西山片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2.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散杂居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加快发展散杂居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少数民族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能力。
3.发展民族集聚区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以各种形式帮助少数民族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双语教学;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现代先进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抓住“桥头堡”机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灵活投融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西山片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状况差,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依目前情况来看,单纯靠农村自身的资金积累,远远不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其他资金来源。引入“BOT”“TOT”融资模式,政府以使用收益作抵押融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少数民族集聚区基础设施落后这一瓶颈。
2.鼓励民营经济,盘活区域经济。西山片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发展民营经济是有效选择。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和途径来发展壮大,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的主体,成为乡镇财政的支柱。
3.吸引投资,充实民营经济。实施招商引资的强区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建设财源项目。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走“一争取、二引进、三盘活”的路子,千方百计盘活自有资金,争取上级补助,吸引民间投资,引进外来投资,调动银行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二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投入;三是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四是盘活资产存量,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种资本金注入机制。
4.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咨询和技术知识、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加大融资和财政的支持力度,还可以通过设立扶持基金、互助基金、搭建融资交流平台等形式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具体措施是:(1)实施政策倾斜。完善和落实土地、财税支持政策,依法把民营企业所需生产经营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使用计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力保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地需要,并根据投资额大小,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新办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2)优化经营环境。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府职能部门成立优化经营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从解放思想和转变作风入手,以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和行业窗口为突破口,集中排查和处理各职能部门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大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3)建立奖惩机制。为调动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前来投资,应建立和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奖励激励机制,并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参考文献:
1.胡刚.民族地区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研究——以恩施州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魏丽.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研究[D].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军扩.中国的区域政策和区域发展:回顾与前瞻[J].理论前沿,2008(14)
性别歧视,Sexism,意为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是一个性别成员对另一个性别成员的歧视。既包括对女性的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从定义可看出,性别语言研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言语的性别差异;二是要研究语言的性别歧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语言与性别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语言性别差异的成因研究。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
第一,性别歧视在代词他(he)的语用中的体现在通常的概念中,汉语中的“他”指男性第三人,“她”指女性第三人。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是这样定义的:人称代词“她”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女性,而“他”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该词典还专门加了“注意”来说明其用法:“‘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同样,“‘她们’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女性”。在“注意”中还说明:在书面上,若属于不同语系,但在构词中体现出的性别歧视确是如此地相似:英语中许多表示女性的词是由表示男性的词派生而来的。如heshe,malefemale等。英语中常说“madam chairman”,“woman scientist”,“male nurse”,“man secretary”而不会说“chairwoman”,“female nurse”,“female secretary”,“female baby-sister”;英语中有“housewife”却少见“househusband”。英语中名词的形式最能明显地体现出性别歧视。当男女两性分别使用不同的名词形式时,阳性名词总是无标记的,而阴性名词往往是在阳性名词上添加词缀派生而来的,称为“有标记的”词。另外还有许多表示人物身份的词都是以阳性词为基础,构成阳性复合词。例如:actoractress, heroheroine, comediancomedienne, executorexecutrix等不胜枚举。阴性“有标记”的后缀“-ess”、“-ette”、“-enne”、“-rix”,内含一种轻蔑、贬低身份的意义,而阴性复合词则表示出这些职业原属于男性。这些构词法与“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说法有某种吻合之处,体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第二,性别歧视在语义中的有体现许多词只要与女性有关便会产生消极、贬损的含义,而与之相应的男性的词则含有褒义或是中性。汉语中“老姑娘”、“老处女”隐讳的含义是脾气古怪、嫁不出去的女人;而“单身汉”却不带有贬义,“钻石王老五”更是带有褒扬的意思。汉语中,描述婚姻关系的词也大都存在性别歧视。如男子结婚是“娶进来”,而女子结婚则是“嫁出去”。一个“娶进”,一个“嫁出”,说明男子的地位是稳固的,而女子则是要依附于某个男性的。一个家里即使男人死了,其妻儿也是需要依附于他的,而丧父的孩子,即使有母亲,也是“孤儿”。汉语中绝大多数表示两性关系上道德败坏的词都是用来描述女性的,如:“鸡”、“野鸡”、“”、“妇”、“破鞋”、“”、“”等,但对同类的男子的称呼却很少。而英语中描述婚姻关系的词看似比汉语更平等些,一个“marry”就涵盖了嫁娶的概念。但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在实际使用时,它仍然没有摆脱性别歧视的枷锁。男子的身份是稳固的,婚后他依然是他自己“men”,他仍被人们称作“Mr.”;而女子的身份却在婚后发生了改变,成为了丈夫的“wife”。又如,英语国家的人会说:“We married off our last daughter.”其中“marry off”一词带有“auction off”(拍卖)和“sell off”(出售)的含义,除非开玩笑决不会用在男性身上。
造成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及心理因素
早期的人类社会,随着农业、畜牧养殖业及生产工具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体力上强于女性的男性,其劳动在经济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主要的生产者,而女性由于生理特征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哺育儿女,影响了她们的劳动能力,从而只能从事辅助的工作。于是,男性取代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人类进入到父系社会时期。自此,女性依附于男性,受男性支配。而这种长期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必然引发社会群体从心理上产生男性优于女性,女性劣于男性的思想。这种思想融入到语言当中,即形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为早期重要的文化形式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深入人心,因此对社会意识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神话或民间故事,无不充斥着女人是“祸水”是“罪恶之源”的思想。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认定:如果有什么罪孽,那一定是女人干的,如果确实是男人干的,那也一定是因为他受了身边女人的诱惑才干的。这种社会思想必然导致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乃至亚洲传统文化的源泉,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创始人,中国最早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却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为中国社会的性别歧视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在大陆另一头的英国,自从被英国人奉为英国文化代表的莎士比亚让他笔下的哈姆雷特喊出:“Frailty,the name is woman!”后,脆弱便与英国女人划上了等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论东方的汉语还是西方的英语中,性别歧视都是无处不在的了。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变化和改观在文体学中的体现
语言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性别歧视都有悖于建立一个男女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避免甚至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语言学家以及有关人士的艰巨使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再度兴起,整个语言界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展开了一场力求改革的社会运动。她们的努力与抗争,正在给英语语言发展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女性称谓上的变化
197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一份专门以报道女权运动内容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女士》(Ms)在美国问世。时至今日,Ms已经成为一个准确得体的语言形式,用以称呼一个陌生的成年女子。作为一个与Mr相对应的缩写称谓词,它既可以表示Miss,又可以表示Mrs,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限制。它不显示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是通指任何女性。
(二)用中性名词代替阳性名词man
许多追求男女平等的学者提出,要用不具有性别标志的一些中性名词,如person、people、human等来代替泛指的英语名词man/men或mankind,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如:chairmanchairperson,cameramancamera operator,policeman police officer,man-madesynthetic,man-in-the-moonperson-in-the moon。同时,也可以采用man and woman的形式来代替通性名词man。
(三)避免或取消阳性代词he、him、his的泛指现象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取代:(1)用没有性别标志的第三人称复数they、them、their来代替。(2)用he or she,him/her,his/her来代替。(3)用one、someone、anybody、each、everyone等不定代词来代替。如:
If a writer does not consider the ethnic background of his or her reader,s/he may respond in ways the writer would not expect to words that to him or her are innocent of ethnic bias.或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ethnic background of our readers,they may respond in ways we would not expect to words that to us are innocent of ethnic bias.
Everyone realizes why he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his own actions.
Everyone realizes why they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ctions.
When a person is on drugs,it is hard to help her.
When a person is on drugs,it is hard to help them.
(四)新造词语
如采用genkind代替mankind,使用tey作为中性泛指代词。但是,这些用法都只是反映了一时的时髦,经过实践的考验和大众的认可,留下来的并不多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有着漫长的历史,深远的根源,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为消除这种歧视,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主张男女平等,消除对女性的歧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彻底消除这种现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也不必过于急切地想要消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而是应该从社会意识形态着手,改变人们“男重女轻”的观念。文体的改变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会引起一句话中数或格的不协调不统一。如果有一天男女从思想上达到了完全平等,那么性别歧视的现象自然就会从语言中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将早晚会被纠正。
参考文献
1、Boston:Joanna Thornborrow and Shan Wareing.Patterns in Language: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邓莉.英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高教论坛,2004(5).
3、吴长镛,姚云竹.汉语中的性别歧视[J].修辞学习,2002(6).
大豆作为人们营养膳食结构中植物蛋白以及食物油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最高年份大豆的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进入zo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从1995/96年度开始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中国大豆供求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大豆作为人们营养膳食结构中植物蛋白以及食物油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最高年份大豆的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进入zo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从1995/96年度开始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中国大豆供求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 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 (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 (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 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