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效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效管理论文

篇1

2高校管理中沟通存在的困难

2.1学术权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在教学、科研层面上,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呈“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本科院校多以“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类型为主。这种框架结构,以学科为依据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学科分类,注重了学科细化,但是同时忽略了最终整合。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各自独立,缺少平级之间的联结。这种划分方式使得专业教研室往往研究目标较小、资源分散、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从而造成一些学术人员视野狭窄,缺少创造性思维的理念。从事某一学科教学工作的教职工,知识传播与继承的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科研工作中,研究者也往往被束缚到一个有限的研究领域中,很难与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学者进行沟通,也很难开拓恰当的合作机会,甚至在同一院系的基层组织中也缺乏学术交流,很难实现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从纵向看,现行学术结构的权利归属仍然集中在结构顶层。“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或“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的四级结构类型中,绝大部分关于行政和学术的管理权力都集中在学校或者学院层级上,中间层级的权利和职责往往界限不清,基层组织的自治权利更小,容易发生权利丢失或越位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行政层级带来的运行低效率。同时,以行政手段干预基层学术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矛盾,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2.2行政权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纵向来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组织。沟通信息传递遵循递减规律,例如,信息从“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任课教师”,信息量依次为“100%—70%—49%—34.3%”,信息每传递一次递减30%。反之,“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务长—校长”亦遵循上述规律。层次越多,信息失真度越大,时效性越差。这样就容易造成行政指令在执行中走样,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在传送途中变异的现象。从横向来看,高校各部门间或不同人员之间因为分工不同、工作目的和考核激励方式不一样就容易产生“本位思想”,立场不同代表利益不同,易于产生沟通分歧。

2.3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交叉管理中的沟通困难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交叉管理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别从知识的角度和官僚的角度对同一事务和活动行使不同的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别派出自己的代言人,共同成立一个组织行使对某一项事务和活动的权力,由于各自所代表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往往造成沟通困难的局面。

3高校管理中有效沟通的改进措施

3.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中,搭建以科研为中心的跨学科科研团队平台,实现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具体来说,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校园网站的信息共享功能。即由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将科研信息公布在校园网上,并及时传达至学院,同时负责信息更新、追踪以及协助组建科研团队。学校全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全面、准确地了解科研信息的详细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又能降低管理沟通的成本。同时,信息反馈的环节也随之减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形成有效的双向性沟通。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由于高校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不能自然形成较高程度的沟通与交流,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搭建网络科研平台,提供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环境,推动学科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培育交叉学科。

3.2完善组织框架、减少沟通层次

相关研究证明,沟通的层次越多,信息过滤就表现得越明显,沟通的效果也越差。如果一个组织的层级较多,要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必然要提高沟通效率,那就必须精简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缩短信息传递链,优化信息沟通渠道。避免因层级过多而导致信息被不断改造和误读,影响沟通效率。因此高校要下决心削减可有可无的管理层次或职务级别,合并可有可无的管理部门,压缩管理层次,缩减管理部门,实现扁平化管理,缩短信息流程,减少沟通环节。对于需重点推进的工作,可以成立专门机构,由校领导靠前指挥,实行管理前移,减少沟通环节。另外,管理人员在管理沟通中能直接传递信息时尽量不要通过中间渠道,以避免出现信息丢失和失真。

篇2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人,有部门不断地研究变化了的环境,提出关于制定各项政策的建议;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可能方案;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进程提出相应的立法和法规的建议,促进立法部门进行研究和批准;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所有这些,如果不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将难于实现;信息化的努力也有可能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时间长了,失误多了,人们对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有可能产生怀疑,进而使信息化的目标无法实现。

据有关部门估计,“十五”计划期间,仅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考虑到政府的信息化行为与企业的,特别是私人企业的信息化行为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花的是“公家”的钱,在决策上,在管理上,在采购上,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其后果将是很难预料的。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加强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应该重点抓好政策、战略、法规、标准和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而配套的推进信息化的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要明确政府鼓励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化推进的环境,同时确保国家利益得到保护,企业和个人有充裕的发展空间,既推进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确保信息化的应用项目得以成功地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国微电子、软件及通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地方也都有必要在中央的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制定执行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的细节、方案,或者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更进一步的政策。例如,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当前比较重要的有帮助我国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信息技术相关中、小企业的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出口的政策,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鼓励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非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的政策,政府网络与互联网关系的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技术政策和采购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外资利用政策,私人企业在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信息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动社会信息化方面,需要有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帮助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适时制定促进电话网、数据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四网合一”的政策,促进各个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政策,鼓励境内网址在国内注册域名和限制境内网址在境外注册域名的政策等都会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信息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策的指引,有必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分清轻重缓急,逐项地予以落实。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对信息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无疑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不可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照抄、照搬国外或外地的做法。信息化不是赶时髦,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就赶快跟什么;而是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动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研究什么技术、什么应用最能收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效,有最好的效益,才将之选择为最适合本地信息化发展的项目。

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辨识信息革命向本国或本地区提供的机遇,确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因而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建设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许多城市都在开发宽带的“城域网”。这些努力如果没有明确的宽带应用项目相伴随,就可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宽带网的投资有可能无法收回,宽带设备也有可能很快过时。在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方面,许多地方都准备不计代价的拥抱微电子产业,而对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却缺乏认真的思考。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指导,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可能在低水平上大量重复,而在高水平上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相当的差距。在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之下,如果不认真地分析研究本国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则各种优惠政策可能被滥用,而达不到发展软件产业的目的。在数字电视的发展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国外数字电视发展已经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困难,调整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战略,将发展的重点从追求高清晰度转移到追求数字电视固有的“数字特征”上,即数字信号易于检索,存储,编辑和传输等特征上;通过降低数字电视的成本,使数字电视与互联网密切结合,与电脑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取“模拟电视”而代之的目的。

此外,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很多地方把重点放在网络的发展和建设上,而忽略了网络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节点”上,许多人把重点放在联网上,而忽略了节点自身业务流的信息化。从长远来看,这将使信息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唯有信息化了的各个“节点”才能构成国家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四种信息能力动态平衡发展”的原则,即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平衡发展。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部门之间信息能力建设的协调,从而在全社会的角度保证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金融信息化上不去的话,电子商务就不可能顺利发展;软件产业的落后可能限制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人员的短缺可能制约整个信息化的进程,这些都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适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法律和法规是推动信息化和保证信息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武器。信息化在很多情况下会涉及国与国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协调无效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法律和法规来强制性地予以规范。

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非常之快,与信息化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形成和立法过程有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例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电子身份证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的数字签名技术标准,公钥基础设施法,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否则,将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等信息化重要领域的发展。

当前比较重要的还有网络的管理法,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法,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网络的言论责任法,网络的个人隐私保护法等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政府机构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企业与个人的关系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义,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护。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一样,地方的法律和法规要在国家已有的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就无所作为。地方也需要研究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和现有法规,需要研究中央已有的法规和法律,对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或补充。

四、大力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历史证明,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因为,没有标准化不可能形成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经济规模,也就不可能有工业化的实现。对于信息化而言,标准化也同样十分重要。中国的信息化,必须走“工业化的信息化”,而不是“手工作坊式的信息化”的道路。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都要“量体裁衣”地开发他们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而是将每一个这类系统的“要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使得这类系统可以大规模地批量生产,以标准化、批量化的软件包推向市场。这不仅将为信息化节省“天文数字”的投资,极大地加快信息化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铸就中国自己的软件产业。

信息化的标准化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兼容性。因此,标准化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其在工业化中的重要性。信息化中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数据/信息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标准。下面,可以就政府信息化为例来做一个说明。

数据/信息标准主要是明确的定义和规定政府信息的标准和采集与应用的规范,此外,还应对政府信息的生命周期以及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问题作出规定。一切形式的政府信息,包括印刷品,音像制品,电子文件等都是国家和政府的一种战略资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妥善管理。此外,关于政府工作过程的信息,关于信息的信息,以及关于各种应用和技术的信息,也是一种信息资源,应该和政府信息本身一样按相同的原则制定标准进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管理的业务流,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文档管理等,也必须逐渐地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所伴随的信息流也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要素”才有可能标准化和规范化。

技术标准是对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的软、硬件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便于政府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例如操作系统的标准,通讯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的标准,服务器的标准,浏览器的标准,电子邮件的标准,字处理软件的标准,以及数据库的标准等等。技术标准还应包括方法学的标准,软件工程管理的标准。

安全标准是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哪一级,哪一类的信息系统必须实行哪一级的安全管理,需要通过标准来加以规范。安全标准应首先明确信息的所有权和隶属关系,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者。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安全标准和技术安全标准。物理安全指对系统、设备、工作环境等在物理上采取的保护措施,如ID卡制度,防火系统,安全门管理,温度控制等等。技术安全则包括口令和密钥,数据加密标准,防病毒,防黑客,“防火墙”以及各种加密措施等等。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所谓规矩,就是标准,标准化工作必需走在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前面,至少也要同步,决不能滞后,否则,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进将十分困难,也可能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

五、抓紧信息化的干部培训

信息化已经形成为一个需要专门知识,包括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技术领域。正确地领导信息化并不是任何领导或者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中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指引下,许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对于信息化应该从何处入手,究竟怎么搞,信息化怎样带动工业化,确保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不完全清楚。因此,抓紧开展信息化的干部培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是确保我国信息化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不同级别和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不同的信息化培训课程,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领导信息化。

篇3

我们在销售队伍管理方面针对目前饲料企业销售代表中存在的“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的现象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销售主管管理角色的正确定位和销售代表的心态与能力的调整,使销售主管的责任主要定位于通过提升销售队伍的能力和热忱,达成销售业绩的上升。一改过去销售主管事必躬亲,而忽略了对销售代表的管理、指导、激励和控制。我们通过加强对销售代表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注重实效,让销售代表从基本程序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主要精力,去开拓新客户,巩固和加强老客户,使老市场越做越大越强,新市场越做越多,从而使销售业绩逐月攀升。

篇4

作文三步法理论则恰恰与之相反,它能够让学生调动全部感官对人、事、物进行全方位(全面)的来感受,同时在感受过程中能够换时、换位、换情来感受。这时学生观察到实物时就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实地写出来,如有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观察芦荟时写到:芦荟全身都是绿色的,它长得很怪,叶子是向左一片,第二层又是向右一片了(视觉),一直长到顶。它的株体像一棵松树,又像一个大喷泉(形象联想)。每片叶子两边都长满了小刺,但不扎手(触觉),形状很像大鳄鱼的尾巴......(想象联想)

可见,感受实物并能由物展开联想,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亲感实受如实地写出来了。同样,在感受人物“我”时,有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到:我长得很瘦,个子也很矮,是班里的“小矮人”,我的脸很有特点,像萝卜......多么真实的话语,多么毫无掩盖的真情告白。这就是作文三步法的真谛__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的再现啊!

也同样,在感受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写出生活中的真实事情,有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自己去菜市场买鱼的情景:进了菜市场,啊!好多的人呀,我找到了一家鱼店走进去,老天呀,人挤来挤去,摩肩接踵。我大声喊:“老板,给我来一条鱼。”“喊什么喊,我还没买呢。”一位叔叔说。几分钟过去了,人终于少了些,我这才挤进去,买上了鱼,付了钱,就被两位又高又壮的叔叔挤了出来。当我转身想回家时,突然想到:“不对,我给了老板20元钱,还应找我8元呢。”我再次往鱼店里挤,但怎么也挤不进去。这时,鱼店老板挤了出来,给我找了钱......

事后,我一直记着这位鱼店老板,总是对他心存感激,我觉得我们每位公民,都能像他一样,那该多好!他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一件极为简单的买鱼过程,在小作者笔下是那样的详尽而真实,从一位平凡的卖鱼老板身上,使作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感受真挚而深刻,从而使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篇5

一、作业的性质

作业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作业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制约着作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与作业性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

1、难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

3、意义

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将一个生字连续写30遍)常常草草从事、敷衍搪塞。

4、相关性

作业的相关性是指作业任务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说,作业要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5、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又能使同一课题得到多种练习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将会明显改善。

二、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制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于所布置作业的准备是否充分、教师对于作业的指导是否明确,都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为了充分地组织、管理和提高作业活动的效果,教师对作业的指导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进行作业的准备

学生作业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如必要的作业用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精神准备(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如果学生对布置的作业准备充分,他们便能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挫折情绪。当学生对作业有明确、清楚的理解时,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成功地完成作业,而高成功率又激励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详尽地解释题意和示范作业要求,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例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2、完成作业的标准

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业进展的监控和指导

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一些研究表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所用的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呈明显的正相关。显而易见,如果学生在各自座位上从事作业活动而无监督,往往难以产生高的参与度与成功率。与此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从事作业的进展情况进行经常的监控,在必要时给作业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明确作业问题的性质,提示作业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增进。

4、了解学生作业的独立性

作业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程度。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方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场独立性的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严谨仔细,不易受暗示;而场依赖性的学生更喜欢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容易受环境的暗示,希望得到教师的提示。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独立程度,确定班级中哪些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作业任务,哪些学生需要详细的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作业活动中都有所收益。

5、合作学习的安排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从事作业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率和成功率也可望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编组:一是按学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编组,即将能力差的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编在一组,使差生在必要时得到一些帮助;二是按学生的交往关系编组,即把相互视为朋友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促进作业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应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与成功率

1、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作业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作业任务上专注和积极参与的程度。衡量学生作业参与度的指标,通常是学生在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量。有几种学习时间变量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作业分配时间、作业占用时间、作业从事时间和有效作业时间。这些时间量度相互关联,表征了学生参与作业的不同程度。

作业分配时间是指教师分配给某项作业的时间量。学校每天给不同的学习活动所分配的时间比例,常因学校和班级不同而有所不同。费西(Fisher)对46个小学班级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这些班级中,学校一天的58%左右的时间分配给了语文、数学等科目,24%的时间用于音乐、美术、讲故事等活动,而18%的时间用于非教学活动,如活动之间的转移过渡、课堂等待、课堂管理等。

作业占用时间是指学生用于做作业所占用的时间量。一般地,学生很少把教师所分配的作业时间全部用于从事作业。我们把学生用在无关活动上的时间叫做消磨时间。这是由于学生有可能在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或卷入与同学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冲突等。

作业从事时间指学生实际用于作业的时间量。它与作业占用时间量不同之处是,在作业占用时间里,学生可能貌似做作业,但实际上都在做一些不相关或没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从事与作业相关的活动所用的时间,才是作业从事时间。

有效作业时间指学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业时间量。这一术语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业从事与没有成果、无效的作业从事区别开来。有研究指出,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

以上分析了作业时间的不同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还应看到,这些关系的实现与否依赖于多种因素,如作业的迫切性和教师组织学生从事作业的教学技能。研究表明,作业时间与成绩进步之间的正相关,仅仅出现在那些执着追求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布置可能产生高成功率作业任务的班级里,并且在学生作业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及时的监督、指导和矫正。否则,即使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占用的时间量相当多,学业成绩的进步也不会很大。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促使学生成功地完成作业任务的有效办法。

篇6

1.3绩效考核人员主观意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绩效考核都是分为两类的,即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而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对定性考核的结果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我国电力企业处于相对垄断企业,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这就会大大的提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员工对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敏感的,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人员的判断是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的。举例来说,如果需要员工对彼此的绩效进行互评,就易出现竞争性攻击的问题,下级对自己的上级通常都会做出较高的评价,一些有背景的员工往往都没能端正的对待绩效考核工作,这些因素对于实际的考核结果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

1.4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作为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以绩效考核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准确并且及时的发现企业和员工存在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沟通,那绩效考核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现阶段,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都是不够重视绩效考核中的沟通和反馈工作的,还有一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沟通反馈环节,这一环节就只在被考核人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之间进行了。

1.5个人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相脱节。每一名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的总和就是部门绩效,而每一个部门绩效考核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绩效,所以,员工个人的绩效与其所在部门的绩效是有着非常大的相关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却将这两者独立起来了,从而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业绩较差部门排位靠前的员工是强于业绩优异部门排位靠后的员工的,这与实际的考核结果是不符的,影响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同时这样还会降低业绩优异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大的打击了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2.1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电力企业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从而分层界定企业的关键考核指标,分别建立完善的经营绩效类、客户服务类、安全管理类以及综合支持类等绩效考核的指标库,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的领先水平和基本水平等,建立最为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大力的推广和实行红绿灯制度和内部排名制度。设置员工的个人指标时,应在充分的考虑到岗位差异的基础上设置出更加具体和个性的考核指标,同时编制出相应的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表。

2.2量化考核指标,合理的设置考核的周期首先,对于电力企业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来说,应分别设置相应的考核周期;其次,应借鉴交警处罚的形式中的有益内容进一步的完善绩效加减分考核通用标准表,可以量化的指标就一定要量化,而无法量化的指标也要尽可能的将其量化,尽可能的消除因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的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

2.3采取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最为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应为: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实际绩效监控和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不断的改进员工工作中的问题,以提升员工个人绩效的方式提高整个部门的业绩,同时应合理的设置考核周期。建议对一线员工实行月度考核的方法,管理人员应时刻的关注和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的纠正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2.4做好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工作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能够直接的体现出此次考核工作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并且其还应是双向的沟通,以改进企业和员工的绩效为出发点,反馈和沟通工作重点讨论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因此,绩效考核人员应高度的重视这一环节,做好了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工作,他们才能够全面的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以及对工作的期望,也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5应在充分的结合了岗位实际的情况下设置考核指标绩效考核工作要想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那么就应充分的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考核指标是应遵循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个指标之间都应有统一的参照标准,防止指标出现冲突的问题,从而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如果能够设置有效并且严格的绩效考核标准,那么就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岗位的工作成果,参照各个岗位的说明书设置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出可衡量并且易达成的绩效考核目标。

篇7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

据分析估计,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m3~400亿m3。从总体上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之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

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

(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很普遍。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1997年为19.9%,不算很高。但地区间很不平衡,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已近90%。有些内陆河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40%。由于地下水的持续超采,使不少地区地面沉陷,海水人侵。在黄淮海流域,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海河流域的河湖干涸,黄河下游经常断流,甚至淮河中游在1999年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断流现象。

(三)水污染与因此产生的水环境破坏

全国工业、城市污废水排放总量约584亿t,其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大量未处理的污水排人了江河,使全国46.5%的河段受到污染。城市地区90%以上的河道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造成不能提供达标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水质型缺水。

(四)水资源建设投入不足而且极不稳定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对水资源建设的投人缺口很大而且极不稳定。“”结束以后,由于对水利的作用发生认识上的分歧,水利建设的投资被大幅度削减,以后虽逐渐增加,但很不稳定。有的地方,大灾以后大干,小灾以后小干,风调雨顺不干。有的地方,水灾以后抓防洪,早灾以后抓灌溉,重点不断变换。因此,一些已定的规划长期未能完成。

三、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规划,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水资源的规划中,一要遵循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即在正确把握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规划水利建设项目,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二要按照《水法》确定的水资源优先配置原则,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次序,确保当地经济秩序稳定,社会全面发展。首先要留足水源,就地取材满足人口密集的市、县和重点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分散解决农村人口水源问题,确保人人有水喝。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必需根据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地区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需要进行优化分配。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好严重缺水区的水资源供应。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北方地区缺水严重。为解决地区性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应考虑适当地进行区域调水。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已就区域调水问题提出一些设想,比如,为解决辽河中下游缺水问题,提出了引松(松花江)入辽方案;为解决华北、西北等地用水问题,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西线和东线工程的设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应当更多地考虑区域性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使有限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节约农业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1.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都被浪费掉了。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例如,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

2.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青岛为77℅,太原为83℅,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三)加强价格管理

价格杠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主要手段。加强价格管理,一是改革供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费计收和管理力度;二是按原标准制定的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综合水价;三是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定额内用水,按价计费,低于定额,降价计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大对污水的处理力度

我国已是水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水和一方净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各种手段坚决杜绝和防止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制止一切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影响盲目引进高污染项目的行为。

(五)树立大水利,全流域的战略意识

篇8

一、作业的性质

作业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作业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制约着作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与作业性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

1、难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

3、意义

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将一个生字连续写30遍)常常草草从事、敷衍搪塞。

4、相关性

作业的相关性是指作业任务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说,作业要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5、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又能使同一课题得到多种练习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将会明显改善。

二、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制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于所布置作业的准备是否充分、教师对于作业的指导是否明确,都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为了充分地组织、管理和提高作业活动的效果,教师对作业的指导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进行作业的准备

学生作业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如必要的作业用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精神准备(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如果学生对布置的作业准备充分,他们便能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挫折情绪。当学生对作业有明确、清楚的理解时,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成功地完成作业,而高成功率又激励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详尽地解释题意和示范作业要求,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例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2、完成作业的标准

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业进展的监控和指导

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一些研究表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所用的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呈明显的正相关。显而易见,如果学生在各自座位上从事作业活动而无监督,往往难以产生高的参与度与成功率。与此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从事作业的进展情况进行经常的监控,在必要时给作业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明确作业问题的性质,提示作业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增进。

4、了解学生作业的独立性

作业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程度。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方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场独立性的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严谨仔细,不易受暗示;而场依赖性的学生更喜欢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容易受环境的暗示,希望得到教师的提示。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独立程度,确定班级中哪些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作业任务,哪些学生需要详细的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作业活动中都有所收益。

5、合作学习的安排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从事作业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的完成率和成功率也可望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编组:一是按学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编组,即将能力差的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编在一组,使差生在必要时得到一些帮助;二是按学生的交往关系编组,即把相互视为朋友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促进作业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应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与成功率

1、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作业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作业任务上专注和积极参与的程度。衡量学生作业参与度的指标,通常是学生在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量。有几种学习时间变量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作业分配时间、作业占用时间、作业从事时间和有效作业时间。这些时间量度相互关联,表征了学生参与作业的不同程度。

作业分配时间是指教师分配给某项作业的时间量。学校每天给不同的学习活动所分配的时间比例,常因学校和班级不同而有所不同。费西(Fisher)对46个小学班级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这些班级中,学校一天的58%左右的时间分配给了语文、数学等科目,24%的时间用于音乐、美术、讲故事等活动,而18%的时间用于非教学活动,如活动之间的转移过渡、课堂等待、课堂管理等。

作业占用时间是指学生用于做作业所占用的时间量。一般地,学生很少把教师所分配的作业时间全部用于从事作业。我们把学生用在无关活动上的时间叫做消磨时间。这是由于学生有可能在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或卷入与同学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冲突等。

作业从事时间指学生实际用于作业的时间量。它与作业占用时间量不同之处是,在作业占用时间里,学生可能貌似做作业,但实际上都在做一些不相关或没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从事与作业相关的活动所用的时间,才是作业从事时间。

有效作业时间指学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业时间量。这一术语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业从事与没有成果、无效的作业从事区别开来。有研究指出,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

以上分析了作业时间的不同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还应看到,这些关系的实现与否依赖于多种因素,如作业的迫切性和教师组织学生从事作业的教学技能。研究表明,作业时间与成绩进步之间的正相关,仅仅出现在那些执着追求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布置可能产生高成功率作业任务的班级里,并且在学生作业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及时的监督、指导和矫正。否则,即使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占用的时间量相当多,学业成绩的进步也不会很大。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促使学生成功地完成作业任务的有效办法。

篇9

2、实施赏识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班主任是学生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最多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学生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基于这一著名的教育学原理,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妨常带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的表扬,促进他们不断地进步,朝更高的目标奋斗。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显眼的班级荣誉墙,将那些学习进步明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乐于助人的同学、为班级争光的同学公布在光荣榜上,引导班级其他学生向先进学习,每周、每月或每期定期评选班级之星,表扬先进,树立榜样,从而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全部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架设班级沟通的桥梁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发展蒸蒸日上,班级奋斗目标都能够按自己的设想一步一步去实现,但事实上会出现“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局面,每当面临这种场景,很多班主任会随时放弃当初的理想,甚至怨天尤人等等。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老师是否自身有做得不妥的地方?笔者观察周围的类似的情况发现,这种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常言道:“误会来自于缺少沟通。”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架设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管理理念,明白老师每一个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利用师生的合力共同建设好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不断沟通,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诉求,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充分收集班级和学生的信息,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有用的资料信息,班主任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够发挥学生更大的潜能,师生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活力的优秀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多与学生谈心、在班级QQ群留言、召开主题班会、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定期召开班级科任教师会,也可以在班级中实施学生每日值日报告制度,班主任在报告中了解班级当天发生的大事,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建议等等。形式可以多样,目的只有一个:进行师生沟通,为实施有效的动态班级管理消除障碍。

篇10

面对电子商务对知识管理的诉求,借鉴知名IT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得失,是探讨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策略的捷径。

IBM前任CEO郭士纳以“大象也能跳舞”作为其畅销回忆录的主题,郭士纳作为一个技术“门外汉”,受命于危难,却缔造了IT史上最大的神话,短期内让步履蹒跚的IBM重新翩翩起舞,并成功地将IBM从制造商改造为一家以电子商务和服务为主的技术集成商。IBM能翩然起舞的动力中,知识管理的作用不可或缺。IBM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称为E-Workplace(电子工作环境),在IBM的“协作”环境里,项目经理可随时掌握销售人员的最新动态以及项目进程;如果员工有什么问题,只需提交一个“需求”文档,系统就自动将需求发送到该流程中的应答人员,这就是“需求分析”模块。此外,员工还可以通过IBM的“专家网络”,直接向适当专家提问,把隐性知识挖掘出来整合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3]。在日常培训方面,IBM设计了E-Learning,直接推动式知识整合,系统对员工的角色、职务以及经历进行评估后将相应的课程提交给员工,并能自动跟踪员工学习进度。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电子商务巨子”的郭士纳认为: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就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意味着不可思议的响应速度,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天衣无缝的整合以及先于竞争对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并能够伴随客户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为此,IBM的知识管理从改变员工的沟通方式开始,建立一些整合的个性化工作区,最终企业进入随需应变的高级阶段,基于Web的协作环境大功告成,可以连接任何应用程序以及外部环境。至此,知识管理已经上升到推动创新和组织转变的战略高度。

21世纪初,国内真正在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寥若晨星,中国惠普分公司是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先行者。2001年,惠普的高建华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个首席知识官,开创了一条新模式的知识管理之路。高建华认为知识管理的推动过程应先有文化,再有内容,后有系统[4]。“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IT只是工具。如果没有实质内容,系统不就是个摆设吗?”因此中国惠普选择的知识管理模式一开始并不涉及大笔预算,而是从IT以外的制度着手。中国惠普给每个员工配备了“科研记录本”;每种新产品最后都会形成一本产品定义,记录产品的来龙去脉;沿袭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一切从理顺流程开始,举行流程规范大赛;成立70多个读书会;设立惠普商学院……。不可否认,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在高建华的领导下一度风生水起,开拓了知识管理的新思维,然而,就在中国惠普和康柏合并期间,惠普的知识管理没有等到信息系统的固化就被提前搁置了。深圳蓝凌的邓文彪博士表示: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惠普总部和中国公司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是否将所有的知识管理都紧密结合在具体业务中。邓文彪认为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凭热情和领导要求开展,而未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工作行为。邓文彪还对高建华的三段论提出了质疑,坦言没有及时导入IT系统使对已取得的知识管理成果的固化丧失了时机[5]。高建华的箴言“知识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仍需留待后人去评说。。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对策可分为IT信息系统(技术支撑)和柔性化管理(人文氛围)两大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的基本战略:系统与人文。“系统战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活动主要以系统化、文字化的资料、档案为主导,企业只要将获得或创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编码贮存在数据库中。一般而言,这种战略多出现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企业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生产来创造最大的效益。“人文战略”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强调企业知识的社会属性。人文战略认为人是知识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在社会关系占主要地位的软环境中,IT往往被看作是管理工具而不是成功的本质因素。若企业内存在着大量难以言喻或只能通过个人心智模式认知的知识,就可采取人文战略。

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虽已偃旗息鼓,但不可一概以成败论英雄,事实上中国惠普提出的“一切以理顺流程开始”作为知识管理实践的起点并没有错。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业务流程,这个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只有看到效益,大家才愿意去做。知识管理的实践无论是遵循系统战略抑或人文战略,都应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般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流动是由资金流、信息流、物流3部分组成,而知识流的价值是通过价值流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先前提到知识与传统业务流程之间的“流动性整合”正是电子商务的瓶颈所在,这就要求树立基于知识流的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理念[6]。企业知识链分为两类,即业务知识链和技术知识链。业务知识链指的是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的以具体业务为核心的知识链,包括仓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技术知识链指的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技术文挡、经验总结等知识。企业资源经营是以“融合”为方向进行资源整合[7]。应该指出,尽管中国惠普重视业务流程,甚至专门举办流程规范大赛,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每一项知识管理举措都与业务紧密结合。反观惠普总部的CONNEX专家网络则满足了研发的实际需求,新的研发者在思考和设计中,大量地需要与专家(包括已退休的专家)进行请教和交流,以获取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经验知识以帮助自己。所以CONNEX才得以重视,并成功发挥其应用。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就应该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篇11

2011年以来,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参建单位施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以“三查一举”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特别是成立了由40多人组成的质量飞检队伍,要求采取不通知、不定点的工作模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突击检查,并开展重要建筑物混凝土工程、桥梁、高填方等重点工程质量排查,这样通过多项举措并存强化检查的方法,有效规范了南水北调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缺陷发生率,工程质量总体向好。可见“飞检”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飞检”工作。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质量监管模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如上文分析那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飞检”这种全新质量监管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侧面反映了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其取得的成就也揭示了只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根据施工对象特点采取更具有先进理念的质量监管模式,进行质量需求控制和管理,明确质量监管主体,才能更容易抓住管理上的漏洞和工程质量上的缺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

1.2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而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参建方实施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健全、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以强化质量监管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效用。结合工程施工和监督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质监中心历来将质量体系核查作为加强质量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检查监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人员到岗情况等与投标是否一致,相关规章制度有未落实;检查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质量管理机构和配备的管理人员是否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需求;检查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书、是否具备设计资格,专业配备是否能满足施工需求,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制度以及相关审核制度是否健全;检查施工单位重要工作岗位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现场试验人员、试验所用设备仪器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和要求。以上都进一步完善了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之后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使所有项目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各个单位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优秀的质监、质检人员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1.3做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输水管道是于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最为关键的材料,对工程效益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为此,工程项目质监人员多次到管道生产厂家对管道的生产、试验情况进行监督,并加强与现场生产技术人员沟通,还对比了不同厂家以及同一厂家在不同生产阶段生产出的管道的质量差异,从生产工艺、原料等方面做了交流,使输水管道质量达到了最优标准;材料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由质监人员对相应材料、手续、合同要求进行检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搭设遮雨棚、硬化材料堆放场地等措施确保材料质量连续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的应用比较广泛,需求量也很大,需要采取有效的试验和抽检手段控制材料质量,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经验,建筑工程原材料必须严格验收,达到有相关检验报告、有出厂合格证、有质保书;对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使用计划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厂家;协调好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供需矛盾,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

篇12

目前对于旅游界来说,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网络营销已不是个陌生的东西了,并且如今的旅游网站也不是像刚开始那样,声势浩大地要把所有旅行社取而代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网站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都日益显现出来。

INTERNET的发展始于1994年,其前身是美国的GII计划,即“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目的在于连通各国的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亦为美国首先提出),以实现信息的全球共享。INTERNET的应用,实现了大量信息的低成本高速传递。信息的构成,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而且还可以随时更新。由于制作简单,其成本远远低于电视等信息媒体,INTERNE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媒介,INTERNET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和方式。

一、旅游营销中应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

1.将改变传统接待模式,使供给市场规模增大,个性化愈益明显。一方面,旅游人数将会空前的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特别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将会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也将逐渐走向自由化,这将给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平等竞争的机遇。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本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也是信息革命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推进,网上旅游、网上预订将促成旅游个性化、多极化的进一步盛行,再加上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增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完全可形成在办公中旅游、在旅游中办公。旅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散客比例将增大。以前人们外出旅游前,要预知旅游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情况,往往受到信息传递途径的限制,在较大程度上只好依赖旅行社(团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团队旅游比例较大,旅游个性化和多极化难于发挥。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旅游者可以对旅游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地食、宿、行、游、购、娱等具体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于是,个性化旅游和多极化旅游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散客比例将会明显增大。据统计,入境旅华游客中团队与散客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40.3:59.7变成2005年的36.5:63.5,〔2〕可以肯定,这一比例在继续扩大。正因为旅游市场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逐渐改变,所以传统的接待模式已难于适应这一变化。

2.将淡化旅行社职能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的冲击将最大,它的职能将逐渐淡化,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网络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信息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方式所替代。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利用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低、效果好。特别是随着个性化旅游和多样性旅游的发展,很多旅游者通过网上旅游后,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旅游线路,而不使用旅行社为他们安排的旅游线路。

(3)旅行社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逐年下降。

3.酒店内部管理模式和营销将面临挑战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综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正确、及时地对客源市场信息作出反应并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酒店内部管理模式通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取得较大的突破,它能保证有效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通过酒店信息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根据需求进行资源控制,提高服务效益,改进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

4.旅游地产品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这以前,大部分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属于一种“被动”的方式,只是运用传统营销手段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并推向市场,主要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少量产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人们网上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对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带来了压力,要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对产品组合要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要及时更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网络营销在旅游营销中应用

1.在网络空间运作商务,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网站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网上商务成的关键。目前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已经上网,但是网页和信息量尚不丰富,互动功能也不很强。因为旅游信息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因此,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目前,旅游行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客观上也要求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详细的旅游信息,以满足各类旅游群对各种不同旅游信息的需要,并承诺和真正做到相应的服务。这是争取顾客,赢得利润十分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二,建立内部数据库,网页和数据库相关部分应建立链接,以按时自动更新网页上的信息和取得网上的各种反馈信息等。第三,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信息和相关信息。网站应建立和国内外旅游站点的联系和链接,建立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链接,以满足顾客的各种相关需求,增加顾客对点的访问次数和对站点的依赖性,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此外还应尽量制作多语种网页,在设计上也要新颖别致,并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网站真正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服务全球的网站。

[next]2.适应网络化改变企业的产品策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消费者的行为正在从静态的信息准备转向动态的信息准备,他们期望最好的选择、市场透明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网络的运用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互联网使得旅游消费者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查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设计适合于自己的旅游产品,然后通知许多卖主,要他们对旅游承包各专项因素出价,从中确定自己的选择。所以形成特色定位是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基础,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旅游电子商务也以服务为本。

3.利用网络营销优势,加强服务、促销工作。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廉价、快速、便捷、手段多样等种种优越性,利用网络进行旅游服务、促销活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3〕﹙P46﹚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网络提供的多种服务,例如网上调查。电子布告板。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调查活动及促销活动。通过网络,旅游营销者可以很轻易地对旅游者进行各种调查——只需按计算机中的网络用户名单发送一些电子邮件即可。而对于旅游者来说,接受调查也变得轻松多了,轻松到只需按几下鼠标。网络广告与促销尤其具有发展潜力。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必然会使其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的又一重要广告媒体。由于这一媒体上的广告形式多样、更新迅速,还可以迅速了解广告效果,所以,网上广告与网络促销必然会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网上促销方式,如虚拟现实旅游体验等等。

其次是将网络与旅游线路柔性设计体系、旅游产品柔性制造系统相结合,促进旅游产品定制营销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性,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到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而网络营销的应用,则为个性化的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旅游营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而旅游线路设计体系与旅游纪念品制造系统的完善,则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等)可以在成本上升幅度不太大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旅游纪念品等,使旅游产品向“度身定做”的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定制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旅游将真正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

第三是利用网络和日益推广与完善的转账支付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网上交易。旅游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将钱转入旅游企业的账号,而旅游企业则通过网络将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为旅游者设计的旅游线路等提供给旅游者并为旅游者联系交通、住宿等。当然,旅游活动的最终完成,包括旅游者前往旅游地、旅游纪念品等的交付,仍需委托物流企业来实现。

除了以上三点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完全依靠网络来实现、而不必依赖物流企业的旅游方式——网上虚拟现实旅游。具体说就是利用虚拟与数字模拟平台,可能还会包括虚拟与现实的情景交融,让使用者置身于一个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模拟,也可以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使用者在其中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嗅,还可以有触觉上的感受,也可以自己决定行为方向,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国整体网络营销尚处在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网络营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技术形态上,而在使用者和社会形态上,如在体制、法律、支付、信息化基础等方面,也在指导旅游网络营销的理念上,它们成为中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提出了网站的正确定位、网站质量与专业性、营销理念的创新,即建立中国特色的旅游商务信息网站的必要性。作为政府和企业应本着“高起点、国际化”的原则扶持、推动旅游网络营销,将传统与现代真正融合,信息时代的旅游产业将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中国旅游资源网.

[3]柳思维.市场营销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6-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