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0: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议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议职称论文

篇1

二、促进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结合

成本核算管理能够针对事前预算发挥有效的监督控制功能,尽早挖掘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方案解决相关问题,达到减少医院经营成本的目的。医院必须要针对各项成本实施事后核算以及控制,同时,促进事后核算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有效结合。其次,医院在开展成本管理的同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有规律开展核查工作,按照实际支出状况对预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促进预算方案的完善和优化。医院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科学开展医院成本管理,综合分析医院实际经营状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成本管理规范,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必须要充分重视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会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会计专业技能,能够针对各种专业软件进行熟练应用,拥有较好的操作能力,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财务会计处理程序以及方法,还必须要熟悉各种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严格根据各种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医院必须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此外,不断完善财会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以及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其业务技能,使财会人员均能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针对那些个人能力欠佳,无法胜任财务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建议及时进行撤换处理。

篇2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框架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中将科室区分为四类科室,三级分区,包括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以及后勤四大类,因此在新的财会制度下应对进行重新的梳理,对会计科目进行明确定义,对入账计量给予更精确化的改革。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将医院的应收款项和坏账准备金率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下调,这是对医院应收款项变现能力的重视,可提高医院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将药品加成进行核算这一旧的体质取缔,将药品收入隔离在医疗收支系统之外,且将医院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明确支出在财务计算中反映出来,实现了药品实际成本的真实反映,并以此确保医院会计信息的更加证实可靠,因此对医院新入账标准的熟练运用是当前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原有项目进行修订和规范的前提下新增了11个项目,并以补偿机制作为主要方式,对医院内部长期资产进行合理摊销,对固定资产以折旧的方式进行计提,将成本补偿作为主要形式,这样不仅与企业和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上进行接轨,还突出了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以及其价值的具体流失程度,以彰显其价值。

三、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框架

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医院成本核算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何做好过度其医院财务工作,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内部资金监管制度

加强医院内部监管,首先应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在新的财务制度下对医院财务部门职责给予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预算、收支、资金控制等方面的监管等,在新会计制度下应对医院资金的流向有严格的控制,对投资范围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如不能将医院资金用于风险投资等,而其对外投资也应仅限于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等。

(二)加强医院的财务分析和评价分析

医院的财务分析关系的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可熟练掌握其本职工作,并严格按照正确的专业和方法进行操作;对财务管理的预算体质进行改革,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对预算内容进行量化、细化,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锌的财务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不再仅仅是医院内部资金调节问题,而其更大的意义是通过绩效考核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以真正提高绩效考核的意义;在医院各个部位和科室中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目标的制定,因每个部门的性质差别很大,因此其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在确定医院绩效评价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需要和特点,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三)完成绩效成本核算监督评价体系

绩效成本核算监督评价体系是对绩效成本核算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采用责任单元划分的方法,对绩效成本核算实施监督评价,责任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又与主体密不可分,在反馈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整体运营进行把握,以实施有效监督。

篇3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医院新会计制度不但能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和增加社会效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长期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所以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没有对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引起重视。医院的管理人员将关注点放在了医院的整体效益和短期发展,注重医疗服务的深入改革,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却忽略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所以常常导致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的想象,这样必然严重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核算方法制度未得到全面的完善

由于成本核算意识有待加强,因此造成成本核算方法制度也不够完善。医院往往是事后再进行成本核算,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滞后性,其收集的资料也不够全面、科学。医院也未对成本核算的数据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完成,没有为医院长远的发展进行筹谋。

(三)实物的资产核算不到位

目前,新会计制度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核算物资占用资金工作还不够到位,仅仅做一些固定资产日常拆旧与清理工作,因此造成医院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的后果。

(四)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里系统,不但能精确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还能通过一定的数据对比得出管理成本的好方案。

(五)未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联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创造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贡献。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成本核算尚未与各部门、各科室的绩效考核相关联,使得员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三、加强医院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工作

(一)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

要想更佳准确和快速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必须先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所有医务人员应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为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贡献。根据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应该从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与成本控制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相关成本核算流程,提高员工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做到有效的控制成本,促进医院医疗改革。

(二)深化医院内部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促进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发展,医院应该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各科室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组织结构,并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核算各个科室的收支项目。同时,医院还应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约定成本核算方法、流程以及各科室职责,并要求各科室人员严格履行此制度约定。

(三)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应健全医院内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完善的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产出分析以及投入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投入分析应从劳务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三方面考虑,而产出指标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可以强化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管理工作,还能使成本核算体系规范化与高效化。

(四)善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及分析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必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还应严格其使用流程及使用规范,对于医院中所有的支出与收入都应该准确填入其中,以便定期对收入支出进行分析匹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成本核算的全程控制

准确的成本核算对于日常工作起着良好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因此医院在事前应加强事前预算,细化具体项目成本,还要加强事中控制,进而根据预算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事后也要具体对预算与实际支出是否匹配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既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又可以作为经验指导下一个相关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6-47(4)

聊城地处鲁西,南滨济水(今黄河),北临御河(今卫运河)。元代开凿的大运河会通河段穿城而过,沟通了济水和御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和富庶,聊城的运河文化也随着运河的开通而走过了一段从繁荣到衰落的发展过程。而光岳楼和山陕会馆作为聊城标志性的古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聊城运河文化发展的标本。

1大运河与聊城城市发展

聊城历史悠久,战国时期著名的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秦汉至宋金时期,聊城也一直是州郡治所。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聊城仅是地域性的政治中心城市,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城市影响力亦相当有限。且聊城地处黄河下游,因河患数次迁址,宋淳化三年(992年)迁至孝武渡西(今址),熙宁三年(1070年)才修筑土城,城市的规模也只有一平方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为了把江南地区生产的粮食、丝织品、瓷器等运往北京,于至元二十六年开凿了南起安山北至临清的会通河,避免了中途盘驳之劳,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会通河从聊城绕城而过,使得聊城的地位陡然提升,原因在于聊城段运河连接了济水和御河两大河流,且聊城地处河段的中间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所谓“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1]“战守必资之处”。[2]但元朝时运河河道初开,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元代会通河每岁漕运不过数十万石,其对地方经济文化的拉动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洪武初年守御指挥佥事陈镛把聊城土城改建为砖城,洪武七年(1374年)又为了“严更漏而窥敌望远”,[3]用修城余木在城中央建造了高达33米的光岳楼。重修后的城市布局方正严谨,城墙边长一公里,城中央为制高点光岳楼,往外分别是四口、四门、四关,街道布局呈棋盘状,府治、县衙、卫所、府学、县学、考院等依例布置其间。这时的聊城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仍然是一座典型的“城”而非“市”。 (图1,图2)

但永乐以后运河的年漕运量已达三四百万石,且为了鼓励漕运,嘉靖(1522-1566)年间曾准许每条漕船携带货物二成,自由在沿途贩卖;并允许漕船沿途招揽货源,代客运输酒、布、竹木等大宗货物,往来贸易,运河沿岸的诸多城市因此迅速崛起。至康乾时期,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又不下十万户”。[4]此时的会通河上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而其中又以山西、陕西商人为主,“东郡商贾云集,西商十居七八”。这些商铺大多散布在运河两岸,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于古城之外的新城,其街道和建筑多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布局极其随意,与古城区的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各地客商纷纷在运河沿岸建立会馆,当时有山陕、江西、武林、苏州、赣江等会馆,其中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山陕会馆是规模最大、建筑最精致的,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建筑。

中国早期的城市“政治及军事因素的决定性更强。经济功能有时是附加的,有时是后来追加的”。[5]而光岳楼和山陕会馆正分别是这两种功能的产物,其代表意义不言而喻。

2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经过明朝和清初二三百年的发展,聊城的手工业和商业已达到极盛,大量脱离土地的城市居民的出现,极大的推动着运河沿岸市民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与农民或士人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善清谈,而长于行事;他们行以利涉,却是见利思义,诚信戒欺;他们平日不喜吟诗作赋,却雅爱听戏唱曲。山陕会馆精工细作的戏楼,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原来只在勾栏瓦舍演出的戏曲已登堂入室,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初一至初五,东昌万庆班在此演出了满堂福、双富贵、万寿亭、忠义图等三十多个剧目,可见当时活动之盛。

此外,会馆建筑的木、石、砖雕及彩绘的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与小说戏曲故事,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如献殿四根檐柱上镶有三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额枋的上方还绘有六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这些都是当时市民文化繁荣的旁证。

3士与商的分野和沟通

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序列中,士与商分别处于首尾两端,二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乃至兴趣、爱好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光岳楼本是为了“严更漏而窥敌望远”兴建的更鼓楼,但自建成以后,其军事功能少有机会得以体现,却日渐成为一处景观建筑,成为士人们的舞台。士人们在这里把酒临风,登高抒怀,吟诗作赋。所表达的要么是对古圣先贤的追慕,要么是对于人生的感慨和理想抱负的抒发。对其的管理和使用也一直由官府和士人掌握,维修均由士人出身的知府倡修,大小官员、士大夫多参与其事。同时由于士人们不事鬼神,在光岳楼上除了供奉鲁班外,只有文昌帝君,体现了士人们祈求功名的心态。(图3,图4)

山陕会馆则是山陕两省商人联系乡谊、会聚公议、祭祀神灵、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至今在会馆夹楼的墙壁上还保存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国八年(1919),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演出过的120多个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传统剧目。对其的管理和使用也是由山陕商人负责,建设和维修均由两省商人集资进行。而其供奉的神灵则相对较多,既有作为山陕同乡的关圣帝君及陪侍的关平和周仓,也有文昌火神、财神赵公明和水神,这体现了商人们浓重的乡土意识和求财、求福的思想。

但士与商之间也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彼此需要,相互联系。一方面士人缺乏经济资源,在很多事情上不免需要商人的资助。如光岳楼的历次维修所需经费也多取之于社会,除去主事者和当地士民的捐款外,商人的捐款也必不可少,即所谓“太守、明府以下及西商之懋迁于吾郡者皆捐金有加”。[6]这些甚至可能是主要来源,如民国二十八年重修时收入共计3355.8元, 其中纯信堂捐675.8元,懿寿堂捐1000元,楼底商户捐100元,商人捐款超过半数。另一方面是商人们虽然瞧不起一身穷酸、百无一用的书生,①但在重农抑商的社会大环境下,商人也必须结交士人,其文化品味也逐渐向士人靠拢,如会馆内雕刻、绘画、楹联,都称得上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体现了商人们不同流俗的艺术眼光。而且商人们虽“行以利涉”,②但他们同样供奉文昌帝君,期望子弟能博取功名,只是对他们而言,不仅只有学而优则仕一条路而已。

4社会审美观的嬗变

光岳楼和山陕会馆的兴建,其间虽仅隔短短的三百余年,但两座建筑在用料、色彩、建筑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清晰的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审美观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光岳楼建于明初,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典范,但除却清代曾经改动过的地方,就其基本建筑特点而言,还是宋元建筑的因素居多。其在用料上多顺其自然,32根直达三层的金柱仅是略加修整,仍可以看到略有弯曲的自然形态;斗拱体量硕大,配置疏朗;多数建筑构件不加雕饰,自然天成;在色彩的搭配上,只用蓝、绿、红三色,青砖、红墙、灰瓦,简单而不草率。整个建筑给人以质朴、庄严的美感,与严谨整肃的古城格局相得益彰。

山陕会馆建于康乾盛世,此时封建文化迎来了最后一个,就建筑技术而言,已臻于完美,制作精细,无以复加。会馆的兴建历时六十余年,耗银60465.69两。其用材讲究,斗拱纤丽细密,戏楼、大殿等建筑的藻井、梁檩等部位通体彩绘,山门、戏楼、大殿屋顶使用黄绿二色琉璃瓦。同时会馆建筑大量使用砖、石、木雕构件,现存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六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三幅。这些作品取材丰富、构思巧妙、刀法精湛、玲珑剔透,凸现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所有这些都给整个建筑群涂上了一层奢华、秾丽的色彩,与光岳楼的质朴、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济水)入海,运河被拦腰斩断。虽然聊城运河的部分河段断断续续一直通航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但运量和繁华程度远不如以前,聊城的运河文化也步入了低谷。

注释:

①山陕会馆关帝殿外柱楹联:“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②山陕会馆财神殿内檐柱楹联:“德北阜财,萃万国物化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

参考文献:

[1](明)于慎行.东昌府城重修碑[M]//聊城市史志办.聊城旧县志点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751.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四·山东五) [M].出版者不详.

[3](明)梁玺.修东昌楼记[M].出版者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