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0: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竞争力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竞争力论文

篇1

比如说:电脑生产,现在很难说一台电脑是谁生产的。因为它的许多元件可能都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比如:日本的液晶显示屏、韩国的CPU芯片、新加坡的硬件、中国台湾的键盘和鼠标。因此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优势,把这些优势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优势,这就形成了一种力量,这就形成了网络经济。

协作改变了一切

最近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一个新名词,叫做协作经济。我们常说,当一个重大的游戏规则在改变的时候,比如:你没有赶上电脑时代的潮流,你一定吃大亏。

目前我们正处在协作经济时代,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怎么能够让最好的人才为我服务呢?那么就要靠虚拟协作。过去我们做企业,先是要锁定某些有形因素,比如:下设多少经理,部门里设多少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但今天进入了协作经济以后,你突然会发现:在你身边的人不一定就是你的人,而不在你身边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你的人。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与世界接轨,但不是用脚和手去接轨。而是要用脑袋去接轨。

今年我去美国发现了一个十分令人不解的现象:自暑假以来,美国有大批白领、甚至高级技术人员都在失业。我们知道,技术人员应该是企业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尤其是在制造企业。可如今恰恰是像软件开发师、高级工程师这样的技术人员失业了,原因何在呢?这就是协作经济带来的影响。

我举几个例子吧!印度这几年在软件业的实力非常明显。他们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协作经济。

时差也是竞争力

比如:美国的3个专家组成了一个软件开发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周一,A用了8小时完成了工作的第一部分,下班时交到B的办公桌上;周二,B继续努力了一天,终于在下班前把工作交到c的桌上;周三,C把最后的一部分做完,并于下班前上交了这个方案。全过程用时3天。

但现在许多状况是这样的:A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把工作直接传到印度的团队去。由于美国与印度的时差是12小时,他们刚好上班;等第二天B来上班准备接手时,老板却说:你不用再来了,去领退休金吧!然后C利用原来B的8小时完成余下的工作,就完整交出了方案。全过程只用时2天,省去了1/3的人力和1/3的时间。

再比如:台湾几十年前盛行人力三轮车。可突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轮车就没有生意了,三轮车这个行业就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出租车出现了,于是整个行业就这样消失了。不是因为三轮车工人不努力,而是这个行业被时代所抛弃了。

美国发生的这种失业状况,和印度对全世界软件业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呢?印度的优势之一是与美国有12个小时的时差,这是在协作经济环境下其最大优势。其次是印度人的数学好、英文好,而且成本低。虽然他们还不能进入创意阶段,但是在创意之后的执行阶段,他现在的竞争力是全世界第一了。于是大量的工作被转到印度去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今天在你身边的人不一定是你整个的团队,你要思考真正的人才来自何处,要让世界上最好的人才为你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速度决定竞争力

我有一个搞电脑企业的朋友,他打败了很多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我问他:你的竞争力为什么比日、美厂商强呢?他用比尔·盖茨写过的一本书----《拥抱未来》最后总结的一句名言回答了我:在20世纪的末叶,全世界的企业、全世界的产业都集中在一个叫企业重组的理念上。这个理念10年不衰。可是他接着说:我们21世纪的时候,一个关键的用语不再是企业重组了,而是与生存相关的词----速度。我们要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能够继续生存,而且将来能墓业长青、胜人一筹的赢家,就是靠速度。如果你执行力不够,你根本无法掌握速度。

我继续问这位老总:那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说我的竞争力就在速度,还有我们的协作精神特别强。比如:一个单子,你如果派给美国公司或日本公司,美国公司大概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可是到日本公司20天就够了,但我们最快一个礼拜就解决问题了。为什么能这么快呢?这里面有更多上下游运营的技巧。所以大家现在全是在兢兢业业地抢时间。

今天在整个世界的经济竞争中,时间是最要紧的事。你如果不能抢得先机,你不能比别人花更少的时间,用更快速的方法去做事的话,那你根本就没有机会了。

协作加速创新

今天的网络使世界不再有界限,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可以即时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我们还要可以和同事召开网络会议,人从此不再被时间空间所局限。这个时代的到来,促成了虚拟团队的形成。

我们如果用一个世界性的协作团队,就能实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速度。协作和创新有关系吗?当然有。因为创新来自于创意,创意来自于见识,来自于他个人的能耐。卡耐基曾经说:如果明天来一场大火把我的厂子烧掉,但是把我的人才留下了,我就可以东山再起。

所以今天如果你想变成一流的企业,绝对不能够用二流人才。如今的说法不再是人多好办事了,而是人多了办不成事,起码容易耽误事。因此,通过网络、通过协作在全世界广纳贤士,你的创新速度肯定要比别人快得多。

现在随着虚拟团队的增多,许多在硅谷的人都不只服务于一家公司,很多人都有第二职业,甚至私人工作坊也越来越流行。他们不会再为一家公司卖命,而是把很宝贵的时间和头脑,分别卖给不同的公司。

正因为协作经济的到来,使得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都发展起来了。因为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流人才。

追求一个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天职就是赚钱,如果企业没有利润,那根本就是不道德的,是对自己、对员工、对社会不负责任。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其手法无外乎就是两个:降低成本和提高差异。

篇2

逆向物流的作用就是为了确保顾客购买货品后无后顾之忧。逆向物流可以有效的对企业对外废料进行回收,做到了全方位的物料回收,避免了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这点上来说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我国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在逆向物流方面以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顺丰物流在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当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在现代网络交易模式普及的今天,顺丰快递以其成熟的网络优势每日的配送量高达80余吨,成为了业界民营企业当中的翘首。在传统的生活当中,废品中有空调、空盘、纸张等都能够进行回收的重复利用,所以针对费用回收和再生产利用进行服务的逆向物流人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加上很多产品的零部件回收后进行行维修和清洗所需要分成本和新生产相比要便宜很多。所以服务于废品的逆向物流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对进行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投诉退货、商业退货等等的退货类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而一旦产生退货就会对企业中从采购到财务的各个不部门有所影响,而我国的物流体系当中将这项工作忽视,甚至很多企业认为对于退货的处理是多余的。而实际上逆向物流管理正是解决企业退货问题,实现企业资源再生的一个过程。顺丰物流在市场上的定位就是实现客户的资源再生,所以它的发展一直是以逆向和正向物流同步发展。正向和逆向物流在实际操作中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显的,逆向物流就可以理解成经过逆向物流流通的产品是可以恢复到正向物流重新进行流通的,这样就实现了退货产品的再利用。顺丰物流在逆向物流的发展实际上这些年主要是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个是针对个人的消费群体实现的生活方面的逆向物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就是以企业会员制和积分制的模式打开的市场,与家电、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商、回收商之间形成合作,在进行物流运作的同时还承揽了维修服务的相关配送,同时还做起了产品的回收业务。举个例子来说,如某个客户在淘宝的天猫商场购买了一个苹果手机,物流配送的公司是顺丰,如果手机出现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客户只需要呼叫顺丰就可以了,而这期间发生的费用都是通过支付宝的交易来完成的。那么这一个过程就使得物流公司、维修商、厂商的成本都大大的减少了,整个服务流程也就更加流畅、满意。第二个是针对企业大客户所提供的工业上的逆向合作的物流服务。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针对汽车零部件所开展的逆向合作服务,例如汽车零部件的会厂维修。所以大力开发逆向物流对对于维护物流企业的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起着非查过积极的作用。

二、让物流管理更趋向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里面所说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操作、物流、流程三个方面的标准化,物流公司作为企业来说,主要是以客户所需作为发展导向的,所以要做到企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就需要从管理层上进行分解,要将运营中心所确定的操作流程有关的指标进行量化,提供出标准的装货和卸货时间、车辆进行调度的时间。而经营部门需要对营业部的人员职责、货物流量等进行指标的量化,物流公司的职能部门需要对公司的经营、员工考核等进行量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更加的趋向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篇3

1战略联盟的演进形态

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一词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1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Nigel)提出的。根据OECD的定义,战略联盟包括从短期契约式的合同协定到合资公司的一系列合作形式,其核心是双方通过共享,如技术、技能等资源以提高双方竞争战略的效率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企业为了突破自身资源与能力的缺陷,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达到扩展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增长新知识等战略目的而寻求适当的伙伴,通过一定形式的契约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是介于市场与各层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机制。

1.1战略联盟的初级形式——价格联盟

在工业化初期,由于产品之间的强替代性,导致产品的竞争在市场上体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因此,控制价格成为企业取胜的关键,此时价格是企业所渴望的最稀缺资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尤其是寡头市场中,寡头企业发现如果相互联合控制价格,而不是一味地打价格战,会给自己带来超额利润。于是在19世纪末,企业战略联盟以卡特尔的形式出现。卡特尔及其以后的经济联合组织辛迪加、托拉斯,基本上都是以控制销售价格及采购成本为目标的联盟形式。一般认为,这是战略联盟的初级形式,其特点是目标单一、合作比较简单。在产品差异度小、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产业中,价格联盟很容易被采用。

1.2现代意义的战略联盟——产品联盟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合谋来获取垄断、违背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原则、以明显的价格联合为目标的联盟已不合时宜,在此情况下,现代意义的企业联盟应运而生。对于现代战略联盟,美国战略管理家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企业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这里,战略联盟涵盖产品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即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均有创造联盟的机会。其定义把股权与非股权合作均包括在战略联盟之中,这样极大地扩大了联盟涵盖的范围。

1.3新兴的战略联盟——知识联盟

在以往的经济社会,知识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新兴的企业战略联盟便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知识联盟及相似的联盟形式。企业经营必须掌握的知识是一种组织知识,包括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知识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知识产品交换的高成本,决定了企业只有通过知识联盟,才能改善企业无法高效地获得自身所稀缺的知识资源的状况,并与其他组织合作做出新的创造。与现代意义的战略联盟相比,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学习和创造知识是知识联盟中的中心目标;知识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要比产品联盟密切;知识联盟的参与者范围较广;知识联盟比产品联盟具有更大的战略潜能。

2战略联盟的时代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竞争的强度、方式、手段和策略,还是竞争的范围及结果都大大超出了以往。企业为了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技术、资本、市场和人才等资源结构,纷纷寻求与其他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许多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都是通过不断地购并和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使其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技术的控制能力和市场的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据美国的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估算,在1995~1997年的两年间,国际间的各种经济联盟大约有15000万起,其中75%是企业间的战略联盟。20世纪90年代,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的企业战略联盟的已经达到90%。所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专长的同时,必须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没计,新工艺采用、新质量标准控制、新市场拓展等各方面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产品的复杂化,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所涉及的领域和学科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从构思、设计、研制到设备选购、安装调试,生产安排,质量控制直至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售后服务等,呈现出日益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已经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实现其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应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在不断地通过购并优化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开始对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其合作竞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既合作又竞争而避免两败惧伤的双赢战略。企业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联盟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从而使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合作和竞争替代单纯强调竞争为特征的新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企业战略联盟与企业合并或兼并不一样,它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过正常交易,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企业购并意味着投入大量资金,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各类资产,操作复杂而且风险很大,而企业战略联盟则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种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寻求优势互补,在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其核心优势。

3战略联盟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产生恶性的过度竞争行为,恶性的市场竞争不仅会减少各自的经营利润,还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可以既合作又竞争,共同维护有效的竞争秩序,减少应付激烈竞争的高昂费用,防止过度竞争。随着技术研发的日益复杂化,新产品开发的费用越来越高,企业承担的失败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分散开发风险,通过与相关研究机构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有效地降低研发费用,规避技术创新的风险。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在联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经营资源,使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利用,进一步节约某些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各种生产储备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内部精细生产、外部组织内部化,寻求合作伙伴并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动机。企业通过购并可使其短期内达到规模经营,但如果购并产生的管理费用大大超过预期,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和竞争模式,因其不涉及企业内部组织的膨胀,又能有效地扩大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从而实现避免企业组织机构过于庞大,因购并企业的管理风格不同和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又可以通过联盟企业分享技术和市场等外部资源,并克服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把经营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程度,可以说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以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企业联盟使合作伙伴的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的程度提高,在专业技术特长、零部件生产、质量控制、成品总装、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中的各自的相对优势得以整合,使最终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提高联盟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科技的发展已使企业从技术自给转变为技术合作和互相依赖,而战略联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最后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企业战略联盟也是企业获得关键技术的捷径,通过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实现技术优势互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投资的风险,为避免在诸如竞争、研发、特许及贸易等方面的纠纷,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规范市场环境,共同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能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由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技术成果提供者、商品的销售商或商等组成的企业群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企业战略联盟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联盟伴随经济全球化而出现,它是企业从采购、生产、存储、配送、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里所包含的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一系列衔接活动,及其在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可以预见,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实体资源来谋求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销售商、分销网络、顾客群有效地纳入一个紧密的企业联盟之内。

企业战略联盟在国外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国内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灵活地加以运用。既要避免国外企业已经在联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要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优势互补的企业战略联盟,以充分发挥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给企业带来互补性的技术创新、资源和市场重新整合,联盟企业应充分尊重对方的传统文化和经营理念,借鉴和融合对方的文化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使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沈青.企业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13)

篇4

应收账款的功能就是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一下方面:

1、扩大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赊销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帐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帐准备,坏帐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提取的坏帐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1)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3)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四、公司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办法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交款,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固款是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1、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公司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比如说,对用户信用状况的分析,账龄分析表的编制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包括子公司)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5)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帐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帐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6)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2、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收账管理包括如下两部分工作:(1)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抵押品折现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2)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用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用户的"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讲理法;恻隐术法;疲劳战法;激将法;软硬术法。

3、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账户中子公司欠款额占总额的60.42%,加强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控,改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解决好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账款回收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1)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该公司在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营销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2)改进内部核算办法。分别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如公司与购货经销商直接的销售业务,办事处及销售网点的销售业务,公司供应部门和贸易公司与欠公司货款往来单位发生的兑销业务,产品退货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3)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4)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监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5)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

参考文献:

1、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四川会计J,2002年第6期;

2、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河北财会J,2002年第6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