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政府预算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政府预算管理论文

篇1

世界各国政府在财政运行中总是面临着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制约,这些财政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部财政能力弱化约束和外部财政刚性压力约束。内部财政能力弱化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征税能力、财政收入能力及政府运用财政收入调节、干预宏观经济运行能力的降低,主要表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面对着内部财政能力的弱化,政府会减少公共物品和公共投资的数量,而且资金来源上也由直接拨款变为贷款担保等间接投融资方式。这些措施在减轻政府当前财政支付压力的同时,却增加了未来的财政支付成本,造成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外部财政刚性压力约束指预算原则刚性约束,比如说把财政收支平衡作为预算目标,或者对赤字率等财政指标做出约束性的规定。在预算原则的约束下,政府只能依靠隐性和或有负债的积累等机会主义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面临着内部和外部财政约束的国家较易出现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典型的莫过于转型期国家。财政机会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的各种或有债务,尤其是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启动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2.82万亿元由地方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但是长期以来不完善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预算法》又规定地方预算不准打赤字,不得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财力在保证履行其基本事权后所剩非常有限,不能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成立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取得贷款资金,由政府给予担保或变相担保。虽然这种融资方式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却形成了地方政府大量或有显性债务。综上述,由于金融危机、不完善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内部财政约束;《预算法》不准地方政府发债的规定,是其面临的外部财政约束。但同时地方政府又有强烈的资金支出需求,所以促使地方政府采取了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将显性债务隐性化、直接债务或有化。

(二)收付实现制的财政预算制度是财政机会主义产生的制度因素。

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这种政府会计制度以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否已经收付为核算标准,凡是当期收到的预算收入均计作财政收入,凡是当期已经拨付的预算支出均计作财政支出,而当期由于政府行为(推迟支付、担保等)产生的隐性、或有债务并不记作支出,也不在预算之中反映。并且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财政预算往往是年度预算,无法反映横跨多个年度甚至中长期的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及其风险。不仅如此,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编制方法仅记录现金流量,而不考虑负债的形成,或有债务的积累及因过去的承诺将会引发的未来成本。这种短期的以现金流而排除负债的预算管理在客观上助长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使本届政府在任期内通过人为操纵(推迟支付、担保或变相担保等)从表面上看做到了预算收支平衡,并能享受由此产生的收益,而将自己承诺的隐性、或有的财政成本转移给了下一届政府,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及其风险的积累。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政收支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每年对外公布的预算报告只是对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做出了说明,并不能全面衡量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评估财政风险状况。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或有负债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披露和有效的监控,现已成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预算管理的措施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大量的隐性及或有负债,必需拓宽财政风险管理的视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一套处理或有负债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减少其给财政稳定性带来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强化财政预算管理。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地方财政稳定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应强化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能,将与政府职能有关的一切费用和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并根据经济和税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和健全税收征管机构,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和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为防范地方或有负债的形成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央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将本应由其承担的转轨成本和公共职能成本转嫁给了地方政府,同时又以分税制为依托大量上收地方政府的财权。但是,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又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隐性担保,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或有债务,以期再转嫁给中央政府。因此,需要尽快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防范地方政府新增或有债务的形成。首先,应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按照受益范围和效率原则,宏观调控、收入再分配事权应划归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则按照受益范围分划给中央和地方;其次,中央政府应不断完善地方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种,使地方政府拥有稳定的财源;再次,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化现行多种转移支付方式。对于地方政府因事权与税收不匹配形成的收支缺口,中央政府应以转移支付方式予以弥补,以期实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对称。

(三)在政府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与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关系。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不是以收入和支出的实际发生为确认标准,而是以一个预算年度内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权利和责任的形成作为确认标准。这种会计制度形成的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够反映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因权利和责任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还能反映非现金资产成本和或有债务。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对外披露,有利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进行审查和监督,防范新增或有债务的形成。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中也应引入权责发生制,在此基础上,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可以从目前的财政收支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管理,而资产负债管理是监测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或有债务风险的重要分析工具。

篇2

[DOI]10.13939/ki.zgsc.2015.07.082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近年来,随着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上涨趋势,经费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除有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高校自筹、校企合作开发。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超额度超范围支出、使用与预算脱离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

1.1 纵向科研经费

(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经费。

(2)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厅、省发改委等各厅、局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3)各市、地等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4)学校与外国政府、学术机构间的国际科技合作经费。

(5)由政府部门立项,由项目主持单位转拨到高校的项目合作经费;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但经费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筹的项目经费。

1.2 横向科研经费

是指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以学院名义承担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委托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项目或与之合作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

1.3 其他科研经费

是指高校立项资助的科研经费及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的配套资助经费。

2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物资保障,科研经费预算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可见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科研人员都不是财会专业出身,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关键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目前在支出项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所以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往往无据可依,只能凭经验估计,尤其是当项目主管部门下拨的经费较多时,没有将项目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目标、相关的政策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编制的随意性较大,使得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2.2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由科研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及经费的预算不了解,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的依据,也未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争取项目,忽视了经费使用情况,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这两者缺乏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使得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经费的使用失去监管,个别项目负责人甚至本着“项目是我申请的,科研经费是我争取到的,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只要能够完成课题就行”的思想,随意支出,用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2.3 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权属不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组负责制,使得课题经费的管理、使用各自为政。比如各项目组设备的添置,大多由课题项目经费支付,使用权也归项目组,其他项目组不得使用。一些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往往同时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通过不同的项目经费重复购置设备,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归个人使用的物品。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也未将设备移交高校,仍长期滞留在项目组(或负责人),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视其为私人财产而长期占用,进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4 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虽有考核,但其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定量评价,评价一项科研成果往往看发表了多少论文、专著,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又有多少。其实一些科研项目,尤其是应用型的项目,其成绩和效果并不是靠论文就可以产生的,要看成果的转化以及实际的运用情况。论文、专著、专利等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往往难以确定,因此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效益情况。再者,虽然对项目的考核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但评价对象选择机制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对哪些项目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评价,高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项目检查时,高校才被动迎检。所以无论科研项目做得如何,很少有主动进行绩效评价的,最后科研项目变成了自我总结,请来的专家也是项目负责人自己请来的专家,一般都能通过验收。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预算意识,确保预算落到实处

对于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最关键的就是预算部分,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所以项目负责人应该主动或被动地接受预算编制知识的培训,强化预算意识,严格按规定编制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不得擅自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也不能编制虚假预算以套取经费。同时,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工作中,要从高校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全局出发,充分发挥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督制约职能,要站在全局谋划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高校领导的经济高参。

3.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1)科研管理部门将已经立项或签订合同的情况:含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课题性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期限、经费金额、项目状态(已立项、项目进行中、已结题)等登记到信息平台。

(2)财务部门根据银行进账单,到信息平台查找该款项分属为哪个项目的经费,并实际到账金额、到账日期登记到相关的项目。

(3)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登记的经费到账情况打印经费到账确认单,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制作经费使用卡。

(4)项目负责人凭经费使用卡进行日常业务支出的报销。

(5)财务部门设立科研项目专用账户,并定期将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上传到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将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成果及时更新。

(6)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将项目状态更改为结题,并将项目结题通知单交与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对已经结题的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随时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3.3 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

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是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其成效。包括:绩效目标和预算的合理性、组织实施和管理效能、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的持续性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及财务管理状况等。根据以上内容可建立相应的考评指标,对项目取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并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科研考评的重要依据。

虽然,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但通过相关制度和建立和完善,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保障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

[2]杨杰.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篇3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核算;财务制度

一、引言

2011 年7 月,为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财政部、卫生部下发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2 年1 月1 日开始在试点城市施行。新版《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公立医院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管理更加科学、透明。但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减少政府部门、医院本身和就医患者的利益损失,提高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让医院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且推动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改革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一)宣传力度不足,从业者对成本控制的范畴界定不清

成本控制,是指单位通过预先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耗费发生前和对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人为管控,采取相应的预防、调节措施,来遏制成本的增长,以保证成本管理有效的行为。在公立医院的各种财务事务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成本控制手段都应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目前,公立医院相关从业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工资核算、采购管理等直接成本范畴,很少涉及间接成本范畴。引发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和医院都没有很好地对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教育,极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也很少专门引进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这样一来,领导不懂、员工不懂,成本控制也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重视程度不够,吃“财政饭”、“大锅饭”心态严重

在公立医院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之前,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生的待遇问题上,对成本控制毫无概念;在改革开放以后,公立医院开始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其关注焦点除了之前的两个方面,还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也极少关注成本控制。虽然国家在逐渐减少对公立医院的种种补助,让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去调节公立医院的发展状况,但是,一直以来的养尊处优心态导致了公立医院还是存在吃“财政饭”和“大锅饭”的心态,比私立医院更有优势的平台与政策优势,使得它们不必花太多心思在成本控制上。

对成本控制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在整个医院体系中地位较低,缺乏话语权,从业人员的绩效收入也较低,积极性与职业操守也都会大打折扣。

(三)成本控制未独立于行政管理,受行政手段干预过多

成本控制作为公立医院财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独立于行政体系而存在,从而起到监督行政命令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力量必须服务于医院的业绩,甚至是服务于领导意愿,而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且很多时候会与行政引导方向相悖,这种情形下,成本控制的力量往往弱于行政力量,起不到监督和管控作用。

(四)制度与体系漏洞多,致使成本控制规定实施不到位

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涉及成本核算、成本效益、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方面,需要管控部门、财务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合同签订、项目开展、绩效核发、仓储运输、效益计算、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实时参与,来达到管控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流程。而目前的公立医院,通常只有其财务会计部门是相对完善的,其余职责都是通过相关部门实现,而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都没有自己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相关的考核机制,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规定沦为一纸空文,不能落到实处。

三、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成本控制,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与专业人才引进

要改善目前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医院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从上至下形成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让成本控制参与到医院内控的各个环节中来。成本控制只有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公立医院可以向很多零售企业学习。百安居有句哲言:企业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成本控制意识,使百安居的营运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同行。北京一家面积与百安居金四季店同样大小的建材超市,营运费用是百安居的两倍,而销售额却不到百安居的1/2。

因此,公立医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也很有必要,这能够让医院工作人员更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专业人才的引进也能够补充成本控制从业人员的储备,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确保各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和落实。

(二)增强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工作独立性,避免过多行政干预

成本控制工作要落实到位,必须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受领导个人言行的干扰,有独立的管控执行能力。内部成本控制完全交由制度来管理,不受过多的行政干预,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作,不受人为因素左右,也较能形成良好的核算习惯,确保成本核算和审计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形成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确保规定切实落地

一套完善的制度,可以从很大层面保证工作的落实到位。流程不畅也大大影响着制度的实施与成本控制的独立性,所以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打通各个环节的流畅,让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够很好助力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此外,公立医院还应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一套能够有效执行的考核机制,设立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检验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也有利于成本控制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

四、总结

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必须通过经营业绩与患者口碑去检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公立医院的各项支出,在同等经营水平下获得更大的效益,同时减轻患者就医时的支出,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服务性与公益性。国家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完善其成本控制制度,在参考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让公立医院能够发挥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篇4

所谓PPP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与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社会公共产品或者其他设施项目等而达成共识,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的一种合作模式。政府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履行各自的职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现有的法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为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企业的职责则是根据实际情况?δ诓军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4.html" title="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构进行不断调整,确保各个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PPP模式预算管理思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基础设施为典型代表的各类公共产品数量与日俱增,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受到供给能力的制约,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出入,两者不能达到均衡,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国基础设施供给的基本模式,若仍采取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所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展之所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PPP模式将成为我国基础社会融资改革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PPP模式在我国已得到了认可与接受,并在多个省市得到了应用,财政部等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PPP模式开展提供可靠政策引导与支持。然而由于PPP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模式,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市区域还没有应用,还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推广中百般阻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PPP模式的顺利实施。当前,PPP模式实施中所面临的难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对PPP模式的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政府对PPP模式认知出现偏差,使得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很难获取到多种融资渠道。还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则将PPP模式看作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主要方式,对实施PPP模式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却视而不见。大力推广PPP模式的初衷在于吸引外资,逐步改善地方公共产品与服务质量。倘若地方政府只是单纯的将PPP模式认为是解决地方财政债务的临时方式的话,那么PPP模式也只是形同摆设,毫无价值可言,甚至会成为政府融资平台的翻版。财政部相关人员明确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对PPP模式应提高认知程度,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民众了解PPP模式的本质,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政府对PPP项目的识别与风险控制认识不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PPP模式受到世人瞩目,但在实施中由于各地区贫富差距悬殊等因素的制约,各地在PPP模式的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对PPP模式的认知与理解还不是很到位。为了确保PPP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对PPP政策内容进行全面学习,正确解读PPP模式的基本内涵;其次,对PPP项目政策内容进行宣传,提高人员的认识。与此同时,还应转变政府工作思路,加快融资渠道,做规范化、科学化的PPP项目。

三、财政工作理念转变

(一)扩大预算资金管理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观念也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先前的注重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对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更加看重。人们在闲暇时间会去公园健身或者参加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这使得公共产品的需求度在不断上升,原有的公共设施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若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拨付资金,则很难满足公共产品建设需求。处在这种情况下,加大PPP模式的宣传力度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历时长、工程复杂、耗资高等特征,给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做好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做支持,扩大预算资金管理范畴,促使PPP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财政部、环保部在相关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将水污染防治PPP项目相关的财政资金一并归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领域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财政补贴、政府付费等,以便使PPP项目实施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用于构建环境保护专用资金,加大对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的建设力度。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已从传统的直接拨款模式发生转变,而是按照具体项目特征选择行之有效的资金支持模式,尤其是在财政专项资金部署方面,清理、整合转移支付项目,将地方资金配套与竞争性领域专项逐步取消,对其他救济类等领域进行严格控制。对此,在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模式上,也应转变传统思路,寻求有效的基金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补助,坚决杜绝事前补助或者直接补助方式的出现,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通过不断健全与完善PPP模式,可对财政部门在预算资金使用方式的选择上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强化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财政部明确提出通过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为PPP项目工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针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财政部会从多个层面为其提供技术指引与全面的业务指导,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部、环保部在财建九十号文件中也指出: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不管是在项目准备前期亦或是项目实施中与后期运维过程中,均应参照财政部所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加以执行,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从中也可清楚的看出PPP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项目操作是否合乎规范;项目操作是否具备可?椭菩裕幌钅渴欠窬哂型乒慵壑档取G炕?财政管理的规范性一方面是PPP模式推广运用的必需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管理也能将预算法治化集中表现出来,使PPP模式在法制健全的社会中得到大力应用。

(四)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

考虑到PPP模式不仅包含有社会资本,而且还包含一部分公共财政资金,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的信服度,确保绩效考核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可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五)从全生命周期对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

篇5

关键词 供应链(SC) 式整合;资金流优化;集群式SC;财务决策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绍兴市哲社科“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重点课题“产业集群背景下绍兴纺织供应链财务决策研究”的研究成果(125J103)。

【作者简介】曾丽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一、引言

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需要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水平与其相匹配,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不例外。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初级发展大多依赖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天然的要素禀赋优势,管理技术和水平似乎并不重要。随着这些比较优势的逐步丧失和外部环境的变迁,集群中的企业意识到必须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整个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才能获得持续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借助各种现代的管理理论如JIT(即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企业再造理论、全面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技术,如MRP (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Ⅱ (即制造资源计划)、erp (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等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此时,集群内的企业注重的仍是自身业务流程的改进。如今,产业集群在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意识到仅仅依靠业务流程的改进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逐步缩减,靠单个企业的力量难以突破发展困境。因此,对产业集群内分散的企业进行供应链(即SupplyChain,简称SC) 式整合,并注重SC的资金流管理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应用SC管理和财务管理理论,在对两者进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探讨在集群内进行SC式整合并优化SC资金流的财务决策问题。

二、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和SC管理基于它们共同的内容(资金流) 和相似的目标(前者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后者目标是SC整体效益最大化),具有天然的粘合性,在国内外,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它们都已在一定程度上交叉融合。

(一) 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理论研究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既有基于SC 的融资、投资、营运(存货、应收款、现金)、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又有SC环境下的预算、决策、绩效评价研究;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研究;既有一般性的理论阐述,又有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实证研究。但大部分研究是基于SC视角对某一项财务活动或财务管理的某一个环节的局部研究,而关于SC和财务管理的系统整合研究并不多。

在国内,陈良华①于2000年率先进行了SC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从传统以企业为边界延伸至整个SC,为财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SC视角;冯巧根(2001) 提出了基于SC的财务管理重点;杨绍辉(2005)、贺碧云和吴先金(2006) 等探讨了财务SC的流程设计;周传丽(2008) 提出了SC财务目标为集合体收益最大化与主体利益最优化;杨健(2009) 构建了财务SC管理模块,包括采购与付款管理模块、存货与仓储管理模块、销售与收款管理模块、财务SC关系管理模块;江其玟和胡幽研(2009) 构建了基于SC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概念模型;王娟(2010) 构建了基于SC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模型。

在国外,对财务管理和SC管理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SC。基伦联合公司(Killen&Associ?ate,Inc,2001) 提出了财务SC (FSC) 概念:它是代表与现金流通有关的所有交易活动,从客户下订单、冲账到买方付款,其功用与实体或物资的SC 同等重要,是SC 实物链条的同步支持系统。SAP研究院(2002) 认为,财务SC是比ERP系统更为高效的SC整合工具,其优势是能将财务链条沿着SC关系铺开,更有助于企业外部业务处理。此时,财务SC还是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财务流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财务SC的概念外延被大大拓展了。C.Read,H.Scheuermann等② (2005) 提出财务SC包含着直接影响现金流和营运资本的流程与交易,它是从SC或购买者的选择出发,通过支付流程、信息报告和分析以及现金流预测进一步向外延伸的财务(金融) 活动和资源链条。Killen &Associate Inc(2000) 提出财务SC的运行要素有两个:交易关系和交易流量。交易关系不仅包括节点企业彼此之间产品或服务的买卖关系,还包括节点企业彼此之间的金融交易关系,例如供应商为制造商提供短期银行信贷的担保关系。交易流量则是指节点企业之间产品、服务或资金融通的数量以及相应的信息和票据流量。交易关系产生交易流量,交易关系和交易流量沿着SC延伸就形成了财务SC。此外, F.R.Boucher ③ (2002)、S.U.Rahmen ④(2006) 等还探讨了财务SC信息架构。

(二) SC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实践应用现状

关于财务管理与SC整合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最佳体现就是ERP软件,不管是国内面向中小企业的用友、金蝶还是国外面向大企业的SAP,它们基本都已经融入了SC管理理念,既是财务软件,又是SC管理工具。尤其是SAP的财务SC管理模块提供了十分完善的财务SC整体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实践中使用。它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信用管理、直接账单、争端管理、收款管理、集团现金、资金和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SAP通过一套自动化、快速、整合的财务SC管理全新思路致力于更快地解决争端、减少结算周期、降低账单成本、减少坏账损失、改善现金管理、优化营运资本、提升与客户的关系管理等。

综上所述,关于财务管理与SC管理的整合,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理念的提出、模块的构建、基础模型的构建、模式的研究等,尚缺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而关于财务SC,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与SC的整合。首先,其只是SC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局部整合(仅涉及筹资和营运,而未涉及投资和分配)。其次,由于两者的结合点只体现在日常的营运活动中,尚未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资金流的优化管理,未能实现资源在整个SC中的优化配置。最后,现有的大部分ERP软件未能实现财务SC 的全部功能,在系统设计上,一是局限于营运资金管理;二是只是管理信息系统而非决策支持系统,即其主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非为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在实践应用中远未达到理论研究水平,仅仅被应用于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本文应用现有的关于SC和财务管理整合的研究成果,构建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层次相关主体的多阶段联合定性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集群式SC财务决策问题,建立定量的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

三、产业集群背景下SC 管理与财务管理整合之定性决策模型

根据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的发展和决策路径,建立三层次相关主体的多阶段联合定性决策模型(图1)。

该模型包含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个层次相关主体的决策。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下: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对集群进行SC式整合,把集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SC;SC的运作过程表现为各种业务活动,由于业务活动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当前或未来引起资金运动,可以假设业务活动就是财务活动,SC 的运作最终表现为各种财务活动。因此,产业集群决策体现为集群内SC的决策,并且SC的业务决策与其财务决策高度统一。

模型将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按照各层次主体的发展和决策路径循序渐进,并且与其他主体同阶段决策无缝衔接。

各层次各阶段决策内容分析如下。

(一) 模块一:确定目标

确定产业集群、SC与财务活动三层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并确保三层次的目标高度统一,总体目标与特定时期的具体目标无缝衔接。

总体目标一般保持长期不变,并已达成共识。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为持续发展,转型升级;SC的总体目标为SC长期稳定发展;财务活动总体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具体目标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相关主体的目标,它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为总体目标服务,使其更具有可执行性。特定时期、特定环境是指相关主体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产业集群具体目标有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物流园区建设等;SC具体目标有打造核心竞争力、创建绿色SC、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财务活动的目标有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等。

三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产业集群目标的实现

依赖于集群内众多SC目标的实现,SC目标的实现依赖于SC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也即财务活动)。

(二) 模块二:方案设计

1.产业集群层次:基于产业集群目标,提出可能的发展路径。常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有工艺流程改进、产品创新、功能创新、链条转换等。

2.SC层次:基于SC目标,进行SC设计,设计内容包括SC类型、合作伙伴选择。

3.财务活动层次:基于财务活动目标,提出各种备选方案。

(三) 模块三:方案选择

1.产业集群层次:选择最有效的发展路径。

2.SC层次:选择最优的类型和合作伙伴。

3.财务活动层次:选择最优的方案,即进行财务决策。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影响且依赖SC设计,SC设计影响且依赖财务决策。在进行SC设计时,需要遵循预期的发展路径,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需要考虑预期的SC设计;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实现需要依赖集群内众多SC 的有效设计;SC 的有效设计依赖于SC 内多层次的财务决策。

综上所述,前三个模块集中于财务决策,因此第四部分将对财务决策进行定量化研究。

(四) 模块四:方案实施

此阶段主要是对产业集群的发展、SC 的运作、财务活动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决策方案的有效执行。决策内容包括确定实际与预期是否存在显著偏差、偏差的原因及影响、是否对偏差进行纠正及如何纠正、是否修订目标。

(五) 模块五:方案评价

此阶段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状况、SC运作状况、财务活动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决策内容有确定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效率和效果)、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相关目标进行修订。

四、集群式SC 财务决策

(一)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思路及特点

基于前文分析,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的相关决策问题都具体化并集中于财务决策问题,产业集群和SC进行耦合形成集群式SC。因此,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SC的设计、财务活动方案的选择最终可转化为集群式SC财务决策问题。集群式SC财务决策以财务决策作为切入点,通过管理财务活动,确保SC整体最优化。

集群式SC财务决策可分为外部决策和内部决策。外部决策将集群式SC作为一个整体,不考虑内部节点企业间的交易和活动,仅考虑与外部的交易活动,决策目标是实现集群式SC整体价值最大化;内部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内部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活动,决策目标是确保SC整体收益、成本、风险在内部节点企业间的有效分配,真正实现SC节点企业间的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核心企业是集群式SC决策的主导者。集群式SC财务决策主体是集群式SC,包括SC中的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因此,决策过程是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过程,为了实现整体最优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核心企业应成为决策(至少是外部决策) 的主导者。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是多阶段、多目标决策。

集群式SC财务决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SC整体价值最大化,在每一次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某单一财务活动效益最大化,而是要考虑与其相关的前后财务活动状况,例如在进行投资项目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的财务活动。集群式SC财务决策涉及多个主体、多项财务活动,因此,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财务活动,应有不同的具体决策目标。

(二) 集群式SC模型构建思路

1.以项目对相关系列财务活动进行归集。基于前文分析,集群式SC财务决策对象是系列相关的财务活动,为了便于模型的建立,将这系列相关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项目,将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决策。对制造企业,常见的财务活动可以归集为以下项目:筹资项目、投资项目、存货项目、分配项目。

2.将所有决策目标统一为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针对某一项财务决策,往往涉及多个决策目标,既有货币化、可计量的经济指标,又有非货币化、不可计量的非经济指标,这些目标虽然相互作用和矛盾,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它们都指向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即决策所选方案会带来最大的现金净流量现值。为简化决策过程,将所有决策目标都统一为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

所谓项目现金净流量,通过以下几步来表述:首先,项目现金净流量指项目实施当前或未来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项目现金净流量指此项目引起的增量现金净流量,需将此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与其他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分离,前者是决策相关因素,后者是决策无关因素。其次,现值表明这一指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它指应用一定的折现率将不同时点发生的现金流量折算到决策当前时点的金额,如果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延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1年),则不需要折现,将各时点金额直接相加即可。再次,由于决策肯定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金额、时点需要预测获得,预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对指标的计算时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三) 集群式SC财务决策模型构建

集群式SC财务决策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部决策,第二个层次是内部决策。

1.外部决策。建立如下集群式SC整体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项目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化。

约束函数:资金约束、收益约束、风险约束、其他约束。

决策变量:所有影响项目现金流量的变量。

(1) 函数及变量说明。①项目现金净流量。项目现金净流量=项目现金流入量-项目现金流出量。项目现金流入量指项目生命周期内各节点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不包括节点企业之间的现金流入量。一般指此项目向市场提供最终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项目现金流出量指项目生命周期内各节点企业的现金流出量,不包括节点企业之间的现金流出量。一般指各个节点企业为此项目在相应时期的现金流出。②约束函数。资金约束:各节点企业对项目的投入不超过该节点企业的预期投入;项目总投入不超过总的预期投入。收益约束:期望收益率不小于SC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期望风险净收益不小于0。风险约束:预期项目风险水平不大于SC可以承受的或可接受的水平,可以用标准差表示项目风险水平。其他约束:利于SC的长期稳定发展。例如,客户满意度达到SC 要求的最低标准;研发投入不能低于一定的标准。

(2) 模型应用及求解。①确定备选项目方案。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在所有成员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②预测备选方案的增量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并计算出增量现金净流量现值。③评价备选方案是否满足各约束函数,所有满足约束函数的方案都为可行方案。④所有可行方案中,增量现金净流量现值最大的即为最优方案。

(3) 模型输出结果。项目总成本及各节点企业付出的成本、项目总收益、各节点企业间的内部交易量。

2.集群式SC内部协调优化。

(1) 确定集群式SC中相关节点企业应享有的项目收益。将项目净收益在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是集群式SC内部的协调优化过程,也是集群式SC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进行收益分配时,需考虑相关节点企业为此项目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对项目的贡献程度,还需考虑一些间接因素如相关节点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状况、在集群式SC中的地位、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独特性及不可替代性等。

(2) 确定项目内部交易价格。项目内部交易价格指项目涉及到的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价格。通过集群式SC整体优化模型,可以获得相应节点企业的成本;上面(1) 确定了相应节点企业应得的项目收益。因此,根据以下公式:各节点企业享有的项目收益=节点企业现金流入量现值-节点企业现金流出量现值,即可求出相关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总额,进而求出交易价格。

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集群式SC相关节点企业间不断协调,调整各个参数或函数关系式,并代入模型计算,直到求得最优的解或使各方都满意的解为止。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求解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才能完成。

五、小结

本文将SC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整合,以产业集群、SC、财务活动三层次主体的发展和决策为路径,构建定性决策模型,使三层次的决策实现无缝衔接。在此基础上,认为产业集群、SC及财务活动的相关决策问题都具体化并集中于财务决策问题,建立了定量化的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和内部协调优化思路。

本文的研究首先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对策,同时也拓展了SC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视野,使SC研究视角从过去主要关注物流、信息流转到关注资金流,以优化资金流为出发点来优化物流和信息流;其次使财务管理由过去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转到关注整个SC的财务问题,并站在SC的角度来组织财务活动、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财务管理和SC管理的共同目标。

本文关于集群式SC财务决策优化模型只是提供了思路和一般性的模型,对于模型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受篇幅限制,没有一一列举。关于一些复杂项目的模型求解以及涉及非经济指标的约束函数如何量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陈良华2000 年率先进行了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970095),参见《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年第6 期,第111 页。

②③④转引自Ferguson.Renee.Boucher.SAP closes billing cycleeWeek 15306283[EB/OL].10/21/2002.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7(7):46-49.

[2]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管理,2005,(10):179-183.

[3]贺碧云,吴先金.财务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及其实施环境[J].财会通讯,2006,(4):77-78.

[4]周传丽.基于相关利益导向的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J].宏观经济研究,2008,(6):49-54.

[5]杨健.财务管理信息化视角下财务供应链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l2):51-52.

[6]江其玟,胡幽研.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2009,34(12 月上旬):4.

[7]王娟.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