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申报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5:31: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上申报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上申报职称论文

篇1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教师教育 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54-02

一、背景和现状思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所谓的“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教育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决定的,也是适应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就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处于这个转型时期,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形成,给音乐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现代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在原先的基础上,寻求适应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还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尽管我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1 忽视对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行业特有的软科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历起点偏低,加上步入工作岗位后,音乐课作为小科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音乐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不理想、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2 音乐师范教育的弊端影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专业一般进行三年的课程学习,第四年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教学实习。而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获得的。由于学生直到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有实际教学的体验,在此以前,他们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对教学环境做出良好的反映。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判断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做好成功教师的有效案例。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同时,由于师范音乐教育过高地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和评价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技能、低学识的音乐教师,这种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是与现代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相悖的。

3 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其缺乏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近些年,由于行政领导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提升和深造,音乐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改进和创新,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业务的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对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化。

2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合理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要加强和改革音乐师范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取向和专业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强化实践环节,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实现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保持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体化、终身化。要推进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多元化。要创新音乐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专业训练与发展的水平。

3 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的认定制度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音乐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仅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音乐教师的从业资格,遵循音乐教育的职业规范。

4 音乐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职业角色意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既是一名社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成员,是学生社会化和自身社会化的承担者。其次要有课程意识,要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课程的民主化。第三要有学生意识,把学生当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在需要,要尊重并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四要有服务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五要有发展意识,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教师教育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 教师培养专业化。要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内容创新,改革师范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及岗位的特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改造音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音乐教师能把专业知识技能迅速转化到音乐教学实际中,加强知识技能与实用领域的沟通,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

2 实施校本课程,音乐专业应体现多元化。当代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校本课程能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多元化音乐专业体系。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扩大音乐教师的服务范围、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亦有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合理定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担负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熏陶的任务。这就要求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高层次的音乐教师。

4 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5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6 促进音乐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是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终身发展,要建立音乐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建立明确的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为音乐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编制等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教师入职资格制度相对应,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音乐教师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质量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师教育机构水平评估标准等。

看了“高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高级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2

一、当前海南省资金汇划渠道的基本情况

目前,海南省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各家银行机构行内系统为基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外币清算系统以及银行卡支付清算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网络。

1.现代化支付系统职称论文

现代化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是为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提供最终资金清算的系统。2003年4月21日,大额支付系统在海南省成功上线运行;2006年2月20日,海南省又成功上线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这些系统覆盖了所有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是支撑各种支付结算工具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实现了资金实时到账以及全国跨行支付清算每日零在途,一笔资金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实现多次划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2.银行机构行内系统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营水平的逐步提高,海南省各商业银行经历了由传统手工联行过渡到电子联行再向现代化支付清算体制的转变,相继建设运行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行内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实现了行内各项业务与支付清算业务的整合。如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于2004年7月投产了新的资金汇划系统RTS系统,以开户制取代联行制,取代了原电子联行系统的功能,并与中国银行其它系统如会计、零售、收付、国际结算、网上银行、大额支付等系统联动,实现资金汇划实时入账,达到了汇划资金的零在途。

3.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海南省成功上线运行。目前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主要处理金额50万(含)以下的同城和异地支票委托收款业务,并运用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通过网络将影像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银行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系统,它是继大、小额支付系统建成后的又一重要金融服务系统。目前海南省与内地做法差异是取消了同城支票概念,将异地和同城支票全部放在一个平台上处理。该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使支票全国流通变成为现实,“一票在手,走遍神州”的梦想得以实现。

4.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

从2009年4月1日起,海南省取消了同城票据交换所的资金清算功能,所有同城跨行资金全部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清算,提高了资金到账速度。2008年7月,海南省启动了建设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项目。经过近十个月的筹建,2009年4月27日,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在海口市各家银行机构上线投入运行,该系统定位于处理银行机构间跨行贷记业务,将纸质票据转化为影像或电子信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票据影像和电子信息传递至提入行,实现纸质票据的截留。

5.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2008年4月28日,海南省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该系统主要用于清算商业银行资金头寸调拨、企业或个人投资、商品及劳务交易引起的外币资金结算,使金融机构在降低外币支付清算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外币资金的清算速度,便于金融机构集中管理外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银行卡支付系统

银行卡支付系统是专门处理银行卡跨行数据的信息交换系统,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运营,是我国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各家银行数据集中处理的需要,提高银行跨行网络的服务水平,中国银联于2004年调整了支付网络架构,建设了新一代跨行交换系统,集中处理资金清算业务。2004年11月,银行卡支付系统实现了与CNAPS的连接,通过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特许清算账户实现资金实时划拨,进一步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

7.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业务

目前,海南省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以省级机构一点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接入TIPS中心,各商业银行网点通过其总行接入TIPS中心,实现了全省财、税、库、银等部门之间的联网,开通了电子缴税业务,实现了数据共享。海南省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业务已成为海南省税收征缴入库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纳税人通过网上申报、电子缴税来依法纳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之后,通过横向联网系统直接从银行户头中扣缴税款,不再需要前往银行排队进账缴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同时,横向联网缩短了入库流程,将以往需要3至11天的税款在途时间减少为仅需1天,极大地加快了税款入库速度。

8.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2009年10月,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海南省部分银行机构上线运行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实现了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服务和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商业汇票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对推动票据市场发展、改善支付结算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海南省经济欠发达,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海南民众不太习惯使用商业票据,该系统在海南省至今尚未发挥效益。

9.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开办本票业务

2008年5月8日,银行本票业务正式在海南省开办。跨系统银行本票和系统内银行本票均可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系统内银行本票也可通过各银行行内系统办理,这是为推动海南省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减少现金使用,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但本票业务与商业汇票业务一样在海南省发展十分艰难。

10.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海南省部分银行机构于2010年8月上线试运行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该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继大、小额支付系统后建设的又一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从过去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支付业务的情况来看,当收付款人不在同一家银行开户时,由于支付指令需要商业银行人工干预处理,业务处理时间较长①,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支付业务的处理结果。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上线后,客户在线发起业务后资金可以实时到账,及时了解业务的最终处理结果,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海南省资金汇划取得的成效

海南省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银行机构行内系统为基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外币清算系统以及银行卡支付系统等并存的多种支付清算网络,为客户资金汇划提供了极大便利,为社会资金流转和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绩效。

1.为客户资金汇划提供了便利

支付系统的建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汇路畅通,确保资金安全,可支持汇兑、委托收款、工资、实时缴税、实时扣税、通存通兑、公用事业费收缴、支票截留等多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上线后,可以保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够满足居民在节假日和夜间支付活动的需要。即使是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到支付系统建设带来的便利。

2.支付清算系统的发展大量释放了流动性

海南省的多种支付清算网络实现了资金的实时清算,在途资金大为减少,提高了资金清算的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的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银行体系来说,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意味着与过去同期相比,有了更多的短期易变现存款进入银行体系,在银行体系贷款规模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体系流动性趋多。同时,由于支付系统实时清算,原来由联行占用的在途资金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巨额的流动资金,被释放的联行在途资金可以用日平均发生额和平均在途时间的乘积确定[1]。例如,2007年海南省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机构行内系统及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32660.25亿元,以手工联行办理一笔业务平均在途一周、电子联行平均在途时间1.5天计算,支付系统与手工联行时期相比,2007年日均释放流动性626.36亿元;与电子联行时期相比,2007年日均释放流动性134.22亿元①。

3.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

支付清算系统是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前,各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联行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办理的跨行业务种类主要是贷记业务。商业银行行内业务系统与大、小额支付系统连接后,可办理的跨行支付业务种类大大增加,除可办理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定期贷记等贷记业务之外,还可办理定期借记业务、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开办本票业务、支票的异地通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吸引新的客户群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2]。

三、海南省资金汇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省在资金汇划便利性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公众认知度低,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清算系统资源浪费

虽然现代化支付系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以及丰富的结算方式,但由于海南省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低,参与意识不强,个别业务的业务量很小甚至没有发生,支付系统的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由于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本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业务宣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依赖性较高,但由于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宣传仅局限于公告、柜台解释或集中宣传活动等,宣传力度不够,而且缺乏长效机制,宣传效果不明显。通过对部分营业机构和银行客户问卷调查,多数客户对小额支付业务、支票的异地通用、银行本票以及电子商业汇票方便快捷的清算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少有客户主动要求使用这些支付工具办理业务。随着业务推广的不断深入,在业务推广和实际管理中出现了覆盖面不高、业务量小、系统利用率低、业务量增长缓慢等问题,客户尚未充分体验到系统的优势[3]。

2.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现状不太理想

虽然非现金结算工具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它的广泛使用可以便利居民的资金汇划,增强交易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现金仍是海南省居民使用最多的支付工具。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喜欢使用现金,支付结算习惯难以改变,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不高,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特别是在农村、农民中;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持久的、长效的宣传机制,居民对支付产品了解不多,影响了新支付产品的推广,例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转账电话等支付手段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还非常陌生;再次,一些新的支付结算工具推出后,银行一线员工乃至有关业务主管对其功能不了解、不熟悉,对新的支付结算工具的推介就更是纸上谈兵了。

3.广大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欠佳

一是由于农村支付服务机构缺乏,使得农村地区支付清算业务缺乏竞争,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支付品种的动力不足。例如,海南省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发行了自主品牌银行卡,但是开发的网上银行系统目前只能实现省内的农村信用社系统内的转账,尚未实现跨省跨行的转账。二是虽然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基本上遍布全国各乡镇,但个别地区农村信用社未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影响了异地资金往来,而且农村信用社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尚未开通,同城范围内现金搬家的现象仍然存在,支付清算系统的优势难以惠及农村广大客户。

4.同城票据影像系统的使用覆盖面还不够广

目前,除海口市外,海南省其他各市县的同城跨行票据的传递仍继续采用“定时定点、集中交换、直接传递、当场签收”的手工交换模式,业务流程未能实现电子化,这种模式与当前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高效、快捷不相适应,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推动海南省资金汇划便利性的建议

针对海南省资金汇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支付清算系统的先进性和优势,从而便利社会公众、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使海南省社会经济良好健康运行。

1.加强宣传推动,提高宣传效果

通过正面引导调动金融机构的宣传推广积极性,建立业务宣传的长效机制,丰富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保证宣传效果。加强柜面宣传,编印发放宣传册或宣传折页,在营业厅张贴宣传画,播放宣传视频资料;组织大型联合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现场宣讲、现场办理等各种方式,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支付系统应用的优势,逐步提高支付系统对社会的影响力。

2.加强客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

一是各金融机构应重点向个人客户推介各种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的使用,帮助客户逐步建立自助服务意识,从软硬件两方面措施着手,切实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二是对单位客户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的应用,丰富票据种类,增加公众支付选择,引导收费单位接受小额定期借记支付业务,充分发挥支付系统社会资金汇划主渠道作用,培育人们的非现金支付习惯,减少现金的使用。

3.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环境

一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进程,拓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功能,便利广大农民的资金汇划;二是引导农民将水电、电话费等共用事业收费的缴纳通过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代办,逐步培养农民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习惯;三是鼓励和支持尚未开通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农村信用社开通此类业务,利用支付清算系统为企业快速办理资金汇划。

4.全省范围内推广同城票据影像系统,充分发挥支付系统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海关、财政、银行机构等各单位,争取在2010年年末逐步扩大推广到全省各市,以解决票据手工传递的风险隐患及人工投入成本等问题,充分发挥现代支付清算系统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