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5:31: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供用电技术论文

篇1

电力工程技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技术人员不仅熟练的掌握各种电网施工的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技术的更新水平很快,电力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展的潮流,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电网建设当中。然而,我国的技术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导致一些有关电力工程的科研项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较远,这不仅是技术人员自身能力的缺陷,也与国家政策的鼓励机制有关,我国在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不重视,没有加大投资的力度,尤其的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很多技术人员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起不到切实的创新功能,更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增加电网建设的负担,甚至有些技术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损失。

1.2电力工程技术很难落实到实处

我国的电力企业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就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其中包括当地的经济、政策等,使得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无法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还有一些电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限制先进设备的购进,这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对电网的质量造成影响,严重制约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电力工程技术的落实需要注重各个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尤其是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将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确保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落实到实处。

2解决电力工程技术问题的有效举措

2.1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

电力工程技术的管理是确保整个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机制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要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深化改革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尤其是国家电网的建设是关乎我国民生的重大的问题,对于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也就是实现电力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其次,电力工程技术的理念的提升需要满足经济市场发展大环境,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尤其是电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安全问题,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可以使用网络技术辅助电力工程的管理,例如施工材料、设备以及进度的控制等,从而提升电力工程技术的管理质量。最后要强调的就是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电力企业可以聘用专业技能高的专业型人才,也可以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培训,尤其是电网施工的技术人员,通过测试确保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同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技术人员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储备力量。

2.2电力工程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要想让电力工程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应当建立一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施工流程,也就是确保电网施工的有序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使得电力工程技术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工程招标结束后,制定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对于细节部分的施工技术要有严格的要求,合同的签订要包含技术指标,在施工之前最好与用电客户之间做好协商,保障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即使出现突发的情况也能够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予以解决。

2.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我国更加重视智能电网的修建工作,这就涉及到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问题,智能电网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其开放性的通信系统提高了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面,更为电力企业成本的节约和供电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电力工程技术能够提供坚强的网络拓扑功能,建立灵活、安全的供电体系,然而,在全国性的电能分配上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强化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施工中涉及到高压建设,这无疑给电力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电网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优化电网的结构,将智能化的网络建设与微网电源连接到一起,因此,技术人员一定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推动智能电网的建立与发展。最后要强调的就是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离不开高级的电力设备,这是确保先进技术得到发挥的基础,电子设备能够控制和改善电网的供电状态,实现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数字化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故障电流的限制、静止同步补偿器以及多功能的固态开关等,总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研发与创新。

篇2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循环网络仿真技术(CYCLONE),至今已发展了一系列的工程仿真应用软件,但这些研究成果及仿真软件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如高层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等。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仿真方法研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大量开拓性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又在推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管理向可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重点研究了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获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成果。

在开展可视化仿真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中,存在以下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1.可视化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结合的途径

建立基于GIS的交互式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将可视化技术与系统仿真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实现仿真建模可视化、仿真计算可视化、仿真结果可视化。

2.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将可视化仿真技术与具体的工程问题相结合,提出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的具体途径。

3.可视化仿真软件的通用化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仿真软件的通用化不仅是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而且是推广应用的前提。

二、基于GIS的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

1.可视化仿真涵义

可视化仿真(VisualSimulationVS)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系统建模技术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仿真技术,其实质是采用图形或图像方式对仿真计算过程的跟踪、驾驭和结果的后处理,同时实现仿真软件界面的可视化,具有迅速、高效、直观、形象的建模特点。使用可视化技术以后,系统的子模块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并可通过鼠标在屏幕上直观形象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仿真任务。一般可视化仿真包含三个重要的环节,即仿真计算过程可视化、仿真结果可视化、仿真建模过程的可视化。

2.全过程动态仿真理论与方法

全过程动态仿真理论融合了面向对象的图形辅助建模、动态仿真、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动态演示、数据库等技术,把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模拟。

全过程动态仿真理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它是针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进行的,所有的优化及调配目标是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达到最优。它把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大的系统,综合考虑系统中各个单项工程之间、各个工作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整体的施工进度、施工强度等关键问题,获得更为真实的施工情况,从而达到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仿真流程图见图1。

3.面向对象的图形辅助仿真建模技术

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活动,建模是仿真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能够实现简化而又灵活的建模过程是仿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使建模过程变得自然直观,用户可以把被仿真系统的各种活动都看成对象,并根据这些对象的类属关系和本身特性直接构造仿真模型。这种建模过程十分类似于人类所习惯的对客观世界中事件分类的思维过程,所以使仿真用户感到由物理模型到计算机模型的过渡非常自然。面向对象方法的继承性,使仿真系统十分容易扩充。同时,利用对象类层次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达到最高的代码重用率。

在系统仿真中应用图形技术,能够描述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信息,图形辅助建模就是利用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系统模型或用模型库中已有的系统元件拼合系统模型。

面向对象的图形辅助建模的基础是系统的可分性,即认为系统是由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可分解成更原始的子系统。由于这种性质的存在,构造模型的方式是通过连接组成系统模型的成分模型(子模型)来建造总体模型。对于一个复杂的施工系统而言,按施工系统的层次性,可将其分解为相对简单和独立的子系统,而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可在子系统模型间设置相应耦合接口而加以协调,这样可将各个子模型拼接起来而构成整体系统模型。施工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施工系统模型中各实体的属性与状态的变化来反映和体现。根据上述,便形成了面向对象的图形辅助仿真建模思想。

4.基于GIS的较全面的仿真三维动态数字模型构造及其可视化方法

(1)数字地形模型建立

地表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DTM)是整个工程施工三维数字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是所有工程建筑物布置及施工活动的场所,也是施工过程中地形动态填挖的受体。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均建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和山区,因此施工区地表DTM采用TIN模型来实现。建立工程地表DTM由地形等高线原始数据按一定的算法生成TIN模型。

(2)动态实体参数化数字建模

按照实体对象的属性,可将其分别用点、线、面、体等四类图形数据结构来表达。动态实体的数字模型尚需反映其属性信息,几何图形与其属性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可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来实现。同时为反映工程施工的动态过程,在其数据结构中除了描述几何特征及属性外,还体现时间特征。

实体建模若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可大大简化建模过程。参数化实体建模是一种通过相关几何关系组合一系列用参数控制的特征部件而构造整个几何结构模型的技术。整个建模过程可描述成一组特征部件的组装过程,而每个部件都由一些关键的参数来定义。

(3)地形动态填挖

地形填挖表现为DTM模型的修改,实质上是对地形TIN模型进行操作。即用足够大的开挖(填筑)初始形体面转化的TIN模型,与地形TIN两者生成相交边界,再从地形TIN上沿相交线切去填挖初始形体面所包含的地形区域,同时从填挖形体TIN模型中以相交线为边界切去多余的开挖(填筑)边坡区域,最后把两个修正后的TIN合并构成一个经填挖后的地形DTM。在填挖计算过程中可同时得到填挖区域表面积与填挖体的工程量。

5.基于GIS的三维动态演示方法

基于GIS的三维动态演示是对任意时刻系统仿真面貌的再现,它反映了仿真系统内部数据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仿真模块得到工程系统的动态信息,包括时间、建筑物几何形状及其属性等,生成工程施工系统各环节某一动态变化单元i对应的图元(施工、水位单元等)任意时刻t的面貌Vi(t),则t时刻的工程整体面貌可表示为V(t)=Σvi(t),n为总的图元数。其中,vi(t)=fi(Xi,Yi,Xi,t),表示在动态施工过程中,包含时间信息的图元的几何形状,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把工程施工任意时刻的整体面貌贮存在图形库中,并与其一一对应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从而在动画演示时,按时间顺序读取图形库中的形体数据及相对应的属性信息,不断更新绘图变量和属性变量赋值,同时不断刷新屏幕显示。这样就实现了整体工程施工过程的三维面貌及相应信息的动态显示。

6.基于GIS的交互式可视化仿真系统结构

基于GIS系统仿真的可视化表现在建模过程中利用GIS的信息可视化采集,以及在仿真可视化操作过程中利用GIS的动态信息可视化表达。由于GIS特有的空间信息组织机制,使得其实现这些功能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在可视化仿真系统中,用户可根据显示的图像交互控制仿真的各个阶段,直到对所模拟的现象获得理解与洞察。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操作界面随着可视化仿真系统反馈的结果来同步保持交互对仿真过程的控制。

图2表示的是一个基于GIS的系统交互式可视化仿真的框架模型,在此模型中清晰地反映了GIS在系统仿真中结合的具体环节,以及用户控制仿真进程的实现手段。

三、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方法研究

地下厂房系统施工开挖量大,施工强度高,施工条件复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工序的作业时间的随机性,容易产生随机排队现象而影响其他作业;由于地下洞室系统纵横交错,布置密集,高差大,施工通道少,使得各工序配合与相互干扰错综复杂;在安排各个洞室施工先后顺序及隧洞施工顺序时,需要考虑对工程的总工期、围岩稳定、通风散烟条件、施工强度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的影响。各个洞室施工在时间、空间上的逻辑关系复杂,传统横道图难以直观地揭示其复杂的时空关系。因而仅靠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方法分析计算,难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难以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施工全过程。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复杂地下厂房施工系统可视化仿真理论方法,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ESAS,其基本构成见图3。通过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化,直到得出满意方案。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截流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和管理过程,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及图形信息,如坝区的水文、地形、地质资料以及枢纽设计、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导流方案设计等各种数据及图纸。高效、简便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是提高设计效率及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同时,施工导流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过程复杂,对不同的导流方案很难进行直观的比较,所以实现施工导流形象直观的表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提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截流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理论与方法,并实现施工导截流可视化信息管理与三维动态演示系统CDMIS。此系统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建立三维施工导截流场地布置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可视化的信息查询及管理等功能,从而实现设计过程中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实现施工导截流三维动态演示。水电工程施工导截流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系统(CDMIS)结构图见图4。

3.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方法研究

混凝土坝施工,考虑到温度、应力、浇筑机械设备布置和浇筑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需将混凝土坝体按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缝分块浇筑。由于混凝土坝浇筑量大,浇筑块数以千、万计,浇筑块之间的施工约束条件十分复杂,这就给安排浇筑顺序和进度带来极大闲难,使人工安排浇筑块、浇筑顺序几乎成为不可能。目前在制定混凝土坝施工组织计划时,传统的方法是凭经验用类比的方法按月升高若干浇筑层和混凝土浇筑强度等指标来控制施工计划的进程。这种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定量计算分析,在论证施工各阶段的筑坝进度以及各混凝土坝段升高过程是否能满足大坝施工各方面的要求时总感到论据不足。

随着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系统仿真技术在复杂系统运行中的推广应用,使得有可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混凝上坝施工的动态过程的仿真实验。事先拟定不同的混凝土坝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可预测不同施工方案下混凝土施工进程的各项定量指标,这对制定合理的混凝土坝施工进度计划将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充分考虑各种浇筑施工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数学逻辑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编制计算机仿真软件。通过选取各种可能的机械配套方案及输入不同的施工技术参数进行大坝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可得到最优机械配套的数量、机械的利用率、混凝土月浇筑强度、逐月累计混凝土浇筑方量过程曲线。同时还可得到相应某施工方案下大坝浇筑施工的详细进度计划、各控制阶段的筑坝进程面貌等。而且通过混凝土坝浇筑仿真还可对其不同的浇筑规则对坝体上升进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利用基于GIS的三维动态演示系统来表现复杂混凝土坝施工过程。通过建立坐标系,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在计算机中对应位置重现出来,建立实体的数字模型,并按照一定方式将实体与其属性一一对应,从而反映实体的静态空间特征。同时利用过程信息,生成三维动画,为描述复杂的施工过程提供可视化手段。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是对工程施工场地在施工期间进行的空间规划。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几乎包括了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拟建的建筑物,一切为施工服务的临时性建筑物(包括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系统等),因此布置过程非常复杂。

对枢纽主要建筑物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建筑物施工关系之间的协调,以实现直观的施工总布置形象全过程三维动态仿真,使施工场地布置随工程进度计划尽可能形象、直观、迅速地演示现场施工场地变化过程。不仅能直观显示枢纽施工组织设计的成果,而且将极大地方便工程施工总布置决策及管理。水电站施工总布置可视化仿真系统(CLMIS)的总体结构见图5。

四、结束语

篇3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长此以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不但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前提

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所谓的“分层”并不是简单的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在授课中结合教学要求对不同的组别设置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动手分析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第一次课,精心准备几种常见电路的教学模型,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讲一讲对这些模型的看法;然后讲授课程中的五个基本概念;在此之后利用习题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一课时,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将学生分为:A组,理论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强的学生;B组,理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C组,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D组,排斥学习的学生。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为了确保分层次教学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前面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材的要求来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起点,制定出每组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1、课前预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将课前预习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每一次下课前五分钟进行布置。例如:在讲解“R-L-C的串联电路”的前一次课,将预习内容分成四层。第一层,纯R电路、纯L电路、纯C电路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波形图的确定;第二层,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相位图的确定;第三层,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相量图的绘制;第四层,综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纯R电路中,i和u是同相的;(2)纯L电路中,i比u落后90°;(3)纯C电路中,i比u超前90°。这样,学生能够象爬楼梯一样,一层层准备,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努力向上走。

2、课堂教学。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难度提高的知识点处以不同标记作为引导,提出不同层次学生需掌握的重点;并利用课堂上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辅导重点在于A、D两组学生。对A组学生提出实践性、综合性问题,引导他们课下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对D组学生进行督促,通过检查笔记,重点提问,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R-L-C”时,将课程内容分为五层来讲解:(一)是R-L-C的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从介绍R-L的串联电路和R-C的串联电路,逐渐过渡到R-L-C的串联电路,明确各电路的组成。(二)是端u和i的相位关系,采用对相量图的分析,由浅入深地对电路呈电感性、电容性及电阻性三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在相量图分析上有一定难度,在授课中就要重点掌握B、C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C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以相量为突破口使他们冲破难关。(三)是端u和i的大小关系,借助于数学知识,以勾股定理为工具,最终推出R-L-C的串联电路欧姆定律表达式,进一步引出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指出二者的相似关系。(四)是R-L-C的串联电路的实际应用,通过讲解例题引出电抗器和移相电路,可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这两种电路中u与i的相位关系。这一层内容只要求A组学生掌握,对其他组学生加以鼓励,只要做对一点都要给予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五)是设置悬念,在R-L-C的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端u和i同相时,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叫做串联谐振。那么,串联谐振电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有哪些呢?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下次课即将介绍的内容。由此不仅给学生留下悬念,而且为学生预习提供提纲。

篇4

建筑外墙外保温是建筑节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前高效、科学和实用的保温节能技术,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材料附着于建筑外墙主体上,以围护的结构外形形成对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美化和隔音等一系列功能,是一种既能实现建筑保温,又能保护建筑主体,还能有效延长建筑寿命的实用施工技术。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实质是阻断热桥对热能的散失,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冬季建筑外墙外保温层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大量损耗:在夏季建筑外墙外保温可以降低室外热量的传导和阳光的辐射,整体上实现以低能耗的形式为建筑物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新旧建筑、南北地域都可以运用,作为建筑行业应该加强对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工作,实现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实用化。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是新时期建筑技术的一项总要发展,建筑企业要明确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在简介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寻求实际施工中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的要点和关键,在能够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施工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以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体现建筑节能的行业理念,创新建筑行业发展和进步的新模式和新手段。

1 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概念

在建筑施工中,在体现节能和环保的背景下,建筑外墙外保温被普遍地采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的外侧进行保温处理,对建筑外墙以包裹的方式,达到保温和节能的目的。当前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将具有隔温效果的建筑材料层置于外墙壁,改善外墙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承受温差变化的能力,并达到装饰和延长墙体寿命的目的。

2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长处

2.1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范围广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适用范围广南北方都可适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不仅可以适合冬季采暖,而且还适合夏季隔热。

2.2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效果明显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达到的保温效果比较好,根据实验结果,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防止出现热桥,能充分发挥外墙保温材料的节能效果。

2.3建筑外墙外保温面层的保护作用明显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对抗风吹日晒及环境气候的侵蚀,延长建筑外墙和主体的其使用寿命。

2.4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改善室内环境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改善室内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范围,从而使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

2.5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丰富建筑的效果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利用材料、设计和施工等环节,通过墙面、线条、装饰物的变化强化建筑外墙的立体效果,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3 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篇5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断增加,并且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从浇筑混凝土开始到工程基本建成蓄水,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必须采用综合机械化施工手段,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意义重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随着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对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2.1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勘察技术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历来重视环境工程及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预测,但由于环境地质的区域性及水利水电工程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及地质问题各具特色。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满足预期要求,发挥预期作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运,对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家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何提高勘察技术是后水电时代水利水电建设急需长期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2.2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艺技术,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根据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锚固深度,提前向基岩或建筑物施加合适的预压应力,以促进受力条件的不断改善;而从通常主动的预压应力说的是在基岩或建筑物发生变性前期就能够发挥效果的锚固力。预应力锚固技术与GPS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兴起发展的新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能够按照预期的设计要求、锚固的力度参数等,提前对基层岩石和建筑物施行预应压力,进而实现加固和修正受力条件的效果。锚头放置在锚孔之外,这样课可以更好地锁定预应力,而锚束可以起到连接锚头的作用,在这种支撑作用下,可以使基岩更好地承受负荷。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很好的加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质量。锚束的自由段在联接锚头与锚固段中起支撑作用,主要能承受除外部的全部荷载。预应力岩锚系是与基岩锚孔直接关联的预锚;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作用是加固建筑物,完善应力作用,跟基岩没有联系。

2.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是进行坝体加固和防渗漏处理的常用技术措施,灌浆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构建是否稳固。以最常用到的岩基灌浆技术而言,需要在灌浆材料和施工布置、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条件设计既能挡住泥土侧压力,又能防渗漏的帐幕灌浆工程;同时设计出控制浆液流动范围,更有效地进行加固的基础加固工程。对于较薄岩层的,我们可以采用由上至下的灌浆方法,对于较厚岩层的,我们就要采用由下至上的灌浆方法,只有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各个部分的灌浆效果达到最佳,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流动度是影响可灌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流动度越高那么可灌性就越大,反之,流动度越小,可灌性就越小。此外,由于孔的深度不一定绝对的精确,也会对灌浆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灌浆技术的运用也要与施工地点的岩层、土壤结构等结合考虑,否则同样会减弱灌浆的效果。 因此,在灌浆过程中,应观察相邻注浆孔的返水、排气、冒浆情况,防止灌浆施工时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及事故。严格按照灌浆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施工,从而使灌浆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2.4水利水电施工中的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技术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种新型筑坝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大水利水电工程广泛使用。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相似,利用通仓薄层铺料,用振动碾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运用柱状分块。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反映了碾压混凝土技术的优点为速度快、效益高。减少碾压混凝土筑坝过程中产生的缝隙是施工技术的关键。还有一种变态混凝土防渗技术,就是在碾压混凝土摊铺后,通过注入水泥砂浆和振捣棒振动扎实的做法填平缝隙,这种技术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填缝效果。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我国在碾压混凝土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配比技术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有效的推动了碾压混凝土技术水平的提高。施工时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碾压振捣,提高了施工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而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为通仓薄层碾压施工,这就使得碾压层之间的黏结较为薄弱,给坝体稳定及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可结合垂直水平缝钻取的芯样,两端黏结钢拉板后展开轴向拉伸试验,最终根据得到的水平施工缝的黏接强度了解实际的黏结强度。为保证混凝土材料施工质量,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封闭式的遮盖,防止出现暴晒和淋雨。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注意问题

3.1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工程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被、树木尽量维持原状,要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施工标准,减少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对施工工程进行宏观上的控制和检测,主要实施综合治理,由此才能确保工程环境保护符合相关要求。以合同为基础,以调控为目标,保证工程环境保护在施工中及时调控。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实施成本管理,很容易导致整个工程进度滞后,或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不能有效衔接。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施工项目成本增加、建成后效益大大缩水。施工中,技术部解决出现的污染环境技术问题,施工管理部合理安排生产等;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另外,施工现场应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达标;还要加强对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在水利水电进行开挖边坡治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最终在工程整体运营过程中,实现积极的治理目标。合理地安排整体环保工作,有效管理废水排放,降低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点。

3.2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篇6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行业体制的改革,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电力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开拓市场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电力工业从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高自动化阶段,进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阶段。由于本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电力企业调研内容

(1)了解供用电专业人才服务面向的就业岗位类型。

(2)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建议。

(3)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专项技能的要求。

(4)了解往届学生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5)与去台交流的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台湾教育教学模式。

(6)协商师资培训项目,为本专业建立“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储备师资力量。

(7)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探讨“配电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

通过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得到专业服务面向的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单位岗位类型。就业单位类型有:供电企业,电力设计部门,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社会各行业自备供、配电系统,电力用户等单位。就业单位岗位类型有: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及检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负荷控制,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配网自动化等岗位。

三、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比较接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经企业调研和课题组教师对就业职业岗位类型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现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调研情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作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电力客户服务、配电维护、电能计量与计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一家的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三上三下”,即“上学历、上职称、上水平”和“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认证工作,以支撑学院职前职后“互为加强、互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安排其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到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出1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具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已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福建省电力公司离岗研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继续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互动,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对进校3年以内的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申报工程和技能系列职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懂理论、会操作、能培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于1~2年内在福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聘请6名兼职教师,形成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另外,积极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教学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技巧,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特别是担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协助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专业技术岗位(群)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能力、配电运行能力、线路设计运行与检修能力、配电系统设计能力等。

2.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

如支撑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能力的课程:“电工技术”(由原来设置的电路、电机、电子合为一门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气工作安全规程”、“配电线路”、“配电设备”、“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规程”、“配网自动化”、“电气运行”、“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钳工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线路带电作业实训”等。

3.创新课程设置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素质教育教学包”要求设置能力素质式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学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包括电力应用文和科技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基础教学包:“电工技术i”(含实训)、“电工技术ii”(含实训)、“钳工实习”(含实训)。

专业技术教学包(一体化教学):“供用电系统”、“配电设备”(含实训)、“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含实训)、“安全用电与安规”(含实训)、“装表接电与内线安装”(含实训)、“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含实训)、“配网自动化”(含实训)、“用电管理”(含实训)、“电力市场营销”(含实训)、“电气制图与cad”(含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拓展教学包:“建筑配电与设计”(含实训)、“电力工程预决算”、“电气运行”(含实训)、“带电作业”(含实训)。

素质教育教学包:“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准军事化与电力企业文化”、“职业口才与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力办公应用软件”。

六、初步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我们在课程目标中,融入了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以职业内容为主线。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门课程均实现一体化教学,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通过素质教育教学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

2.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了“四层次、三培养”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为:实验、实训、实习、设计;“三培养”是指培养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构成了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开展电工技术、继电保护试验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进行电能表接线、检查、错接线查找,低压排故,配网自动化调度,带电作业,杆上作业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室、配电站、开闭站、开闭所等毕业设计,电气运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性设计、实训和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专业教学改革的牵动下,已形成了“装表接电”实训室、“低压排故”实训室、“电气运行”实训室及“配电设计研究所”等,计划在3年内,建立“配网调度实训室”、“电力负荷控制实训室”等。逐步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一体化教学建设

(1)教师一体化建设。任课教师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负责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即大纲、教材、备课、讲课、实验实训指导等一体化。

(2)教室一体化建设。包含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三合一。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边讲理论边示范,学生边练习,突出技能培训功能。

(3)教材一体化。包含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指导及考核、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等内容,即教材、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一体化。

对主要专业课程如“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等10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七、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入,是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1)探索建立“讲、演、练”一体化的教室,如配线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装表接地与内线安装、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配电运行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个教室里进行,边讲边练,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篇7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供用电系统”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主干课。课程综合应用“电路、电子、电机”知识,构建电力系统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够用、实用”的知识平台,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确定了“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原则,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一、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精英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观念,立足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就是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圆。依据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一线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电力行业人才规格需求的调研,确定了“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参照供电公司的《技术岗位规范》、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供用电系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确定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供用电工程”分解为“供用电系统”、“供电设备”、“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三门课。针对岗位需求,调整“供用电系统”的内容,增加供配电系统接线、工厂供电,删除了电力系统调频、稳定;精简不对称短路部分内容,突出实用性;按照专业技术应用性原则。增设限制短路电流技术措施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生产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突显了高职教育特点。

二、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按照工学结合本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围绕这三个环节,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环节上,从整个专业教学角度审视课程需要的实践环节,将课程与实习、实训视为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发挥“供用电系统”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了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工学结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前,设置认识实习、电工基础实训,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理论学习和提升之后。设置专业电工、电气运行、变电站仿真、电网仿真等职业性实训,让学生把理论带回现场。进行知识的应用,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在实验、实训内容开发上,提出将实验、实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开发潮流仿真、倒闸操作、无功调压仿真、短路模拟等课内实验;设计变电站仿真、电网仿真等集中实训项目。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训相配合,使理论、实践教学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围绕工学结合这一目标,构建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思想,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讲、演、练”—体化教室,如电气运行讲练室等,在讲练室对倒闸操作等教学内容边讲边演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提倡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cai课件、教学片等,使它们和传统教学手段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探索网络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启发式教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某些知识的讲授上,采用追溯法,带领学生回到“问题被提出的年代”,设想“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类比法,提高知识理解力:用车上货物突然增加会导致行进速度下降类比电力系统无功负荷突然增加会导致系统电压水平下降,解释无功负荷增加与系统电压水平下降的关系,让抽象的概念在直观教学中被理解。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教会学生“该怎么做”,更是训练他们“去寻找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乃至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加强考核方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不仅是对学习成绩的评定,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考核方式改革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加大过程考核力度,采用口试、考查作业、写小论文、分组互测、讨论、试讲等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笔试考核以测试应用能力为主,提出理论考试以工程概念、工程计算为主,不出偏题、怪题、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使课程教学改革向微观屡面推进,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四、以突出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视学生为学习主体,针对学习主体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结构形式上注重整体学习环境的创设,建设课程基本信息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参考书目、教案、教学课件、课后习题及解答、教学软件工具、课程素材库等。

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实现了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网上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教学资源设计、网络化建设,改变了教学资源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现状,发挥了其指导学习的作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学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保证。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关键。以突出应用为原则编写特色教材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了应用性教材建设,编写了富有高职特色的《供用电系统》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始终坚持“突出应用”的原则,即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力求使学生“明基本概念、懂基本原理、强实际应用”。教材内容中删除了繁杂的理论推导,突出实用计算,增加了应用性练习。改革后的教材内容,突出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课构筑了“够用、实用”的知识平台。

五、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目标.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实施新教师培养导师制

教师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者,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保证课程改革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重视培养新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49-02

随着电网经营企业对城乡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用电客户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供用电管理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电网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实施效果与电力系统的效益直接相关,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供用电每个环节了解透彻,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消除故障,从根本上提高供用电的可靠性以及电网建设的效果。直抄到户的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实行了同网同价,这让广大的居民用上了明白电、放心电、舒心电,但目前城市中仍有一些较偏远、较贫困的区域和一些由物业小区、机关、企事业自供或转供用电的客户,还未由电力部门直接抄表到户,存在着管理混乱、电价混乱的现象,客户投诉反映较多[1]。

1 供用电管理方式

常见的供用电管理方式有三种,分别为:10 kV专用变供电方式、先上专用变然后无偿移交的方式、就近接公变电源方式。

(1)10 kV专用变供电方式。

企事业单位、机关、居民小区对居民用户实行自供或转供的供电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供电企业利大于弊,既可以降低供电成本,又可以减少直接抄表到户、收费等工作量。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经常在水电方面给予本单位职工优惠补贴,故多选择专用变供电的方式。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与开发商并未完全分开,在建设居民住宅小区时,开发商选择专变供电方式,当将房子卖出后,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通过对电费加价可以带来较好的收益。

(2)先上专用变然后无偿移交的方式。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中某些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电容量方面的要求,需要在临时基建时采用专变,等基建竣工后,会进行“一户一表”的改造,然后再经过供电企业验收合格后,将表计、低压电缆线路、专变等配电和计量资产无偿移交给供电企业。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小区日常用电维护和损耗费用,又使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所增加,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就近接公变电源方式。

这种方式直接根据标准“一户一套”对一些小房地产开发项目安装到位,然后对于附近公变容量可以满足用电客户用电需求的新建住宅楼,供电企业直接按照“一户一表”的标准安装到户。开发商负责全部的用户立户费。

2 供用电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电网的要求逐渐提高,但是目前电网建设中配电层次混乱、管理效益较低,供用电管理方式中存在用户能否直接从公变上接电问题、输配电网络资金补偿问题、“一户一表”供用电方式管理成本高的问题[2]。

(1)用户能否直接从公变上接电问题。

2001年国家下文取消配电贴费,由电网经营企业贷款改造“两网”,之后还本付息。但电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新建居民住宅能否直接从公变上接电,可接多少户、多少容量,对于公变的投资应如何补偿。

一般要求开发商先上专用变供电,然后无偿移交给供电部门。如果新建住宅区附近的公变负荷轻,且公变尚可承受,那么供电部门会考虑让新建住宅用户直接从公变上接电。此时,开发商为节约成本,会不安装变压器,采取“一户一表”的方式让用户直接从公变上接电。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又会使设备容量超过规定的单个住户的容量,此时就应该采取专变供电。但是由于目前电网经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开发商有空子可钻,从而造成公变投资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所以用户能否直接从公变上接电存在很大的问题。

(2)输配电网络资金补偿问题。

在城市的偏远开发区,距离城区的主配电网络距离较远,小区开发商的用电负荷不大,如果自建高压配电工程,则承受不起高昂的费用。供电企业为搞好用电服务,一般会将输配电网络建设好。这样的话,如果单靠电费和电量的收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将投资成本收回。企业注重效益,但是电力法律法规对于收回先期投资资金如何分摊没有明确的规定。

(3)“一户一表”供用电方式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电力企业为搞好优质服务,提高供电可靠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电网。由于一户一表实行直抄到户,电力企业需在日常的维护管理、收费、抄表等环节增加人力、物力,从而其生产管理成本增加。加之两网改造还本付息的压力,在电价中加收的费用杯水车薪。种种原因都提高了供用电管理的成本。可以预见,今后供电企业直抄到户的用户会越来越多。而电网经营企业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逐步实行减人增效的管理方式,加大供用电管理的科技含量。电网经营企业资产规模增大后,其经营成本会越来越大,必须想办法增加其经营收入,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供用电管理措施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的深入,用电客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是电力部门对在城市的某些贫困、偏远小区以及某些由企事业、机关、物业小区自供或转供用电的客户,还没有直接抄表到户,客户投诉比较多,存在着电价混乱、管理混乱的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网经营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相应的其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提出供用电管理措施以增加供电企业的营业收入,维持其正常运转,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供用电管理营销水平。在管理中,相关的人员要提供扩销路径提高用电量的需求,加强精细管理。重新修订线损管理办法,对于电网要定期检查和整改,提高线损的管理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电网建设中的问题,分析电网营销问题,实现营销的自动化核算。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电网建设的电算化发展[3]。

其次,加强供用电设备的管理。在改造电网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家用保险、分支保险、总保险三个级别对电网建设进行保护,从而实现过流保护。设置空气开关和住户用闸刀,对电网进行熔断器保护。同时,还要对电网进行接地保护。对变压器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分支保险、总保险,重新打磨电网建设中出现的氧化现象,消除部分氧化层,确保供用电良好。在电网建设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处理,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

再次,对新装用户收取配电费用或预先对开发商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小区或新建商业区的新增住户按标准收取一定的入网费,然后将这些入网费交给供电企业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用于对住户电源建设的工程施工费用和工程材料费用。对于小区内新增的用户要同一由供电企业的公变低压供电,避免小区内出现有的用户接公变,有的用户接专变,从而造成用户反映因用电单价不同而享受不平等待遇的问题。也可以规定供电部门在开发商按照基建的面积预先缴纳部分供电设施工程费后再投运施工用电,等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开发商缴纳剩余的费用后,供电部门再对项目实行正式通电,否则通电时间顺延,从而有效避免供电企业的损失。

最后,要扩大收取容量电费的范围。目前我国对于小型住宅用户没有实行容量电费,而对大型工业用户实行容量电费。而国外在电力管理方面对小型住宅用户也实行容量电费[4],我国也可以通过吸收国外经验加强电力管理。在上门抄表收费时,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哪些用户在本季度或本月用电了,哪些用户没有用电,从而造成单对单上门抄表,这样也造成了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可以用货币金钱的形式来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可以对单个用户收取容量电费三至五元,如果小中型城市住户按照十万计算的话,那么每月收取的容量电费就有三十万到五十万,这些容量电费可以用来聘请专业抄表服务公司完成抄表工作,使供用电管理更加细化、更加专业,降低供电公司的管理成本[5]。

4 结语

电网建设人员在当前的电网建设中要有效的选取应用供用电管理方式,从而降低供电损失、提高供用电的经济效益,搞好优质服务。采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供用电管理营销水平以增加客户用电需求;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适当的收取相应费用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促进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对电网建设中管理人员的资金投入,使供用电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李雪洁.供用电管理在电网建设中的实现[J].科技创业家,2013,10(3):104-105.

[2] 罗勇.浅谈供用电管理在电网建设中的认识[J].科技传播,2009,8(1):45-46.

篇9

随着中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用电客户的增长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用电检查作为用电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电网经营企业依法行使对用电客户受电装置进行检查的企业行为,是国家电力法律赋予电网经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近些年来,大部分地方用电容量和客户量比以前增长一倍还要多,而用电检查人员数量基本没有增加,在人员数量配备跟不上发展需要的现实条件下,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为了大力实施国网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国网用电检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由国家电网公司策划,吴琦同志担任主编的生产技术培训专用教材——《用电检查》,目前已在国网内部全面推广开来。为公正客观评价用电检查人员的职业能力,改进培训考核的方式及效果,帮助受训人员把握培训教材要点,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统一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开发一套与《用电检查》相配套的能力考核标准题库,对用电检查人员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用电检查背景

1.用电检查概念

用电检查就是电力企业为了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公共安全而从事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用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用电的行为。

2.用电检查现状

目前用电检查主要呈现以下特性:

(1)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力安全管理缺失,用电检查管理职能基本消失。由于客户用电安全长期缺乏监督管理,客户用电安全形势恶化严重,导致客户用电设备故障比例逐年增加,已经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社会舆论导向片面强调供电企业服务社会的义务,却忽略了电网安全需要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共同维护的事实,影响了供电企业维护电网安全和用电秩序,导致电力设施破坏和窃电事件逐渐增多。

(3)用电检查人员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提出的安全用电合理要求与客户自身经济利益以及电力优质服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电检查协调工作的难度,使电力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满足客户要求,则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不满足客户要求而以安全为先对客户施加压力,则带来了客户对电力优质服务工作的不满,影响供电服务形象。

3.做好用电检查对供电企业的要求

目前,违章用电、窃电方法繁多、并呈高技术化倾向,而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相关检测设备难以满足要求,致使一些隐蔽性的、高技术性的违章用电、窃电行为难以被查到,这就需要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部分用电检查人员往往只注重检查结果而忽略检查程序,致使客户怀疑检查的合法性,反告供电企业侵权。用电检查人员在开展用电检查过程中,对用户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应及时帮助用户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服务广大用户的能力。

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已经取得相应的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一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一级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二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二级及以上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三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三级及以上用电检查资格。经过法律知识培训,熟悉与供用电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以及供用电管理规章制度。

二、用电检查题库开发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从当前用电检查的现状可以看出,提高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综合素质,对提高供电检查工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用电检查》教材的推广,针对用电检查人员对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考核也成为目前给予解决的重要问题。怎样能够公正客观评价用电检查人员的职业能力,改进培训考核的方式及效果,帮助受训人员把握培训教材要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小组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统一人才培养的工作要点,针对《用电检查》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能力考核标准题库。根据这套标准题库对用电检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设立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争取做到通过制定标准的考核体制来有效的考核,评价用电检查人员从而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

1.用电检查题库开发的目标

建立覆盖用电检查应具备的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职业素养、相关法规和条例等知识;涵盖用电检查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专业和相关操作技能;以培训教材为依据、以培训模块为基础的考核题库。题量和难度将满足对用电检查人员不同等级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和各类培训项目考核的需要。对各网省公司考核题库的开发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型的研究。命题思维方式实现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技术规范型的转变。

2.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

在制定题库开发大纲时,考虑到用电检查人员的职责有所不同,针对不同职责的用电检查人员进行不同考点的考核,因此对其按配电与营销两部分制定考核模块与考核标准。

为了考核尽可能的全面,因此,用电检查题库应做到涵盖面尽可能广,因此,用电检查题库的开发主要包含以下题目类型:实操题、识图题、计算题、综合分析、案例题汇总、以及理论知识五部分。

3.考核题库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确定考核项目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保证所选考核项目的典型性与代表行。做到全面反映用电检查标准的各个等级的技能水平。二是保证所选考核项目的涵盖面尽可能广。在命题时,尽可能的将用电检查的主要内容全部涵盖其中。三是坚持统一性与针对性想结合。考核项目的开发上,对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要规定统一的内容和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用电检查人员在考核内容上侧重点有所区别。这样既统一了基本考核的标准,又适应了不同类型用电检查人员的职能所在。

三、考核模块的设定

用电检查题库从考核方式上主要分为机考题与实际操作题两部分。机考题主要考核用电检查人员对用电检查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机型考核。实际操作题,则对用电检查人员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用电检查题库从考核题目类型上分为单选,多选,识图、判断、计算、案例分析以及技能操作这几种类型。

1.配电部分考核模块设置

配电部分考核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低压电气设备;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低压配电设计知识;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知识;配电变压器;高压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高压熔断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接地装置;配电线路的基本知识;配电线路常用材料及选择;配电线路常用设备及选择;电杆基础;电杆组装和立杆;拉线及其安装;导线连接;导线架设;弧垂观测;接地装置的安装;接户线、进户线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选择及电气元件的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后用户负荷的确定;10kV配电所主接线方式;导线直接连接方法;导线接续管连接方法;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安装工具的使用;灭火器的使用;电气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的使用;绝缘电阻表的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单臂、双臂电桥的使用;登高工具的使用;脚扣、登高板登杆操作方法和步骤;工程常用十个绳扣的打法;拉线制作、安装;接户线安装;架空导线紧线、放线操作;导线在绝缘子上的绑扎、线夹上的安装操作;服务程序和行为规范;营销服务礼仪;动力箱(盘)安装;低压成套装置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安装;接地装置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和维护及调试;低压设备运行、维护;低压设备检修、更换;低压设备常见故障处理;低压电气控制原理图;低压电气接线图;照明施工图的识读;动力供电系统图;高、低压配电所系统图;配电线路路径图;配电线路杆型图;杆塔组装图和施工图;配电线路地形图;电力用户功率因数要求;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在配电网中的任务和作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主保护、后备保护与辅助保护;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0kV配电网中线路保护配置;电力变压器保护配置;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低压开关电器安装;低压电器选择;低压供电设备验收;导线的选择;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几种较复杂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无功补偿及补偿容量计算;10kV配电变压器及台架安装;10kV配电设备安装;10kV配电设备常规电气试验项目及方法;编制配电设备安装方案、验收方案;10kV配电设备巡视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10kV配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10kV配电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10kV开关站的运行维护;10kV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农网配电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及试验方法;室内照明、动力线路安装;照明器具的选用和安装;照明、动路回路验收及技术规范;电杆基坑开挖要求;电杆组装工艺要求;起立电杆工器具的选用;起立电杆操作方法;杆塔组立施工方案的编写;10kV配电线路施工方案的编写;10kV配电线路竣工验收;10kV配电线路导线架设;10kV绝缘配电线路导线架设;10kV配电线路导线拆除;配电室、配电箱、箱式变电站电气接线;配电线路巡视检查;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配电线路缺陷管理;配电线路事故抢修;经纬仪的使用;经纬仪在配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电力电缆基本知识;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10kv电缆头的制作;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

2.营销部分考核模块设置

篇10

哪些电气期刊容易发表?不管是什么行业,想要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必须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证明和提升自己,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期刊上这种方法,那么比较好发表的电气期刊有哪些?下面小编就整理了一些,欢迎大家前来借鉴参考。

发表电气设计论文可以投稿到哪些刊物上呢?投稿电器设计论文可以围绕电气安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等方向去写,例如“电气自动化控制备的可靠性分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等,发表电气设计论文可以投稿的期刊有《华北电力技术》和《电力勘测设计》,两本期刊均可以发表电力设计类论文。

《华北电力技术》(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和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电工技术类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国内电工技术类杂志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设置栏目有试验研究、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供用电技术、技术改造、故障分析、综述、技术院校专家建议。

《电力勘测设计》杂志是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刊物,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承办,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末发行。期刊推广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交流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电力勘测、设计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全国各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电力产品制造企业、相关行业勘测设计企业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行。

优秀的电气期刊还有很多,读者们也可以自行进行搜索,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论文风格,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文章投稿成功率,对于文章投稿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咨询我们。

篇11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建立开放、统一、透明、有序的电力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村电力营销是供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供电企业正发展为自主经营、自谋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农村电力营销管理的质量决定了我国农村电力市场的服务质量和广大用户用电质量。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国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供电所开展的各类创建活动日益增多,农村电力的营销工作正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我国农村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效。

1.收费管理工作加强

收费管理包括电费收取、交接单的管理、票据处理以及负控业务处理四个内容。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电力的抄、核、收工作的管理比以往得到加强。目前,我国的农村供电所普遍采用抄表卡;电费有关票据的管理工作比较规范;电费收取通常能够做到按期双结零。

2.业扩报装逐步规范

业扩报装主要包括:新装类申请、销户类申请以及变更类申请。新装类申请包括装表临时电、无表临时电和批量新装等数据信息;销户类申请主要用于供用电两方在解除供用电关系时的一系列操作;变更用电类申请用于供用电双方对已签订供用电合同作出的变更,如增容、减容、暂停、过户和事故换表等。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用电新装以及增容大部分都能按流程和审批权限等规章制度办理有关手续;多数临时用电和业务的定金收取基本合理;多数单位已经签订了供用电合同以及相应的维管协议;多数单位的业扩报装时限能在规定工作日之内完成。

3.计量装置的管理

我国大部分农村计量装置都安装得比较规范,封印管理能基本落实到位。

4.电价执行较合理

多数供电所能做到电价分类较准确,执行基本到位;全面推行了电量定比,多数单位制定的比例较为合理,能签订和发行代维管协议。

5.职工用电能够自我约束

农村电力员工(包括电工在内)的用电类别、家用电器容量、电价执行以及交费情况基本良好,“关系电”、“人情电”情况较少。此外,我国多数农村的供电所能够做到按月公示用电和交费情况。

二、我国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有漏洞

(1)抄、核、收的管理上还有漏洞。1)有些农村供电所的收费发票由开票员直接交付给客户,并没有按规定手续办理。抄表卡等的填写不够认真,有较严重涂改且内容不规范现象,这在部分供电所有体现。2)有些供电所对表卡的管理不到位,甚至导致丢失、无法核对。3)少数供电所没有按规定要求员工领取和归还抄表簿时履行签字手续。

(2)计量装置管理。1)部分供电所的计量装置不够规范,有的电能表直接装在客户室中,还有些客户电表和表箱没有封印,有些计量表计甚至无法抄表。2)计量表的封印管理不够严格,有些用电计量表计甚至没有被封印。3)临时用电不够规范。有些临时用电在供电所内没有办理相应的手续和档案。4)抄表卡上的抄见底数与传票上的拆表底数不符,容易给供电所造成损失。

(3)电价检查有较多问题。1)用电定比普遍不合理,并且多数供电所的用电定比没有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2)电价分类错误,出现了高价低算和低价高算的情况。比如按规定应收取的照明电价在实际收取时却变成了其他照明电价。3)电价执行不到位,商业电价与非普电价出现了执行范围不同的情况,此外,对一些经营小动力客户,给予生活照明电价的执行标准。

(4)职工用电管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供电单位对内部农电员工的用电收费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的按月公示。

2.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大多数农村供电所虽然采用了计算机来计算电费开票、打印报表等,但其现代化管理水平很低,比如电费帐务管理、计量资产管理等尚不能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有的管理工作还只能手工绘制表格进行数据汇总。这些管理上的漏洞就会给“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造成可乘之机,而且分析误差、错抄和漏抄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业扩报装的管理手段落后,客户申请、客户档案、报装接电以及合同管理大部分都要靠人工完成,同时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业扩报装一口对外。

3.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村供电的服务人员知识水平有限且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因此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传票差错较多,有些规定项目填写不规范。对申请、装表的系统流程不清楚,有时会发生传票时序颠倒的情况。(2)供用电合同不规范,有些合同没有注明签订日期。(3)有些供电所“用电申请传票”对“现场勘察意见”的内容填写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映出客户的接电位置、电价类别以及装表容量等重要信息。

三、对农村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改进

1.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业务骨干

农电营销管理承担的任务繁重,并且专业骨干欠缺,使得很多管理工作不能到位。鉴于农村农电营销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专业营销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除了选拔专业人才、吸引高水平人才外,供电所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农电营销业务培训”,对农电系统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业务管理

(1)抄表管理。电工在抄表时可以用抄表机,抄表机能够对电量异常的用户进行提示,从而提醒电工在录入示度时是否有误。此外,抄表机能够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减少了手工录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计算电费后用计算机进行复查。根据抄表户数,计算机能够统计出每一个电工的抄表率,以此来考核他们的工作质量。

(2)账务管理。账务管理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供电所对部分用电户加装了磁卡表,如果将磁卡购电记录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每天汇总并打印报表,由购电人员核对银行进账单,将整个系列的账务处理完全交给计算机控制,账务不仅明白、没有疏漏,还能避免人工核对可能造成的差错。

(3)高低压线损管理。高低压线损管理工作是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工管理高低压线损的工作量大,耗时耗力。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形成高低压线损报表,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计算机产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人为修改,同时将此当作考核农村电工线损管理工作情况的依据。

(4)统一报表格式。目前我国农村供电所的销售报表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不同地区的表格格式不同。前序报表的不规范有时会使得后序报表出现作假的情况。为真实反映出供电所销售情况,必须对报表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约制手段。

3.计量资产的管理

我国大多数农村供电所的还停留在手工进行资产管理的阶段,如资产卡片的登记,并且抄表卡、业务卡和资产卡三卡的一致准确性不高。将相关资产数据交由计算机管理,将每只表编号,并将它们同业务子系统相联系,以实现数据共享。

4.整治农村用电环境

对于用电装置安装不规范的地区,要抓紧整改工作。此外,对于仍在使用的动力机械表要及时更换,切实堵住营业漏洞。

5.利用价格策略扩大销售市场

(1)性质不同的客户进行单独计费;(2)对不同的用电类别如居民生活用电、工业生产用电和办公用电要采用3种不同的用电计量和收费标准;(3)设备的检修等服务类工作应尽量在获利小的时段进行。

6.树立营销观念和竞争意识

(1)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农村供电企业有时会面对巨额拖费欠费,因此,调整营销战略是农村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缩短故障检修时间、采用带电作业等来提高电能的销售量。

(2)树立竞争观念。煤炭、燃油、燃气以及太阳能等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电力企业带来不小冲击,要赢得市场,电力企业就要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因此,电力企业应提高竞争和营销意识,改变坐等客户的营销方式,主动向大众推销电能。

篇12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模式,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电力企业电力赢下决策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自动化,促进电力营销业的发展,同时,建立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电力服务,规范电力市场的电力营销环境,促使电力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占据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不至于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我国在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研究比较晚,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设计思想和原则,这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决策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促进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没有形成能够从企业的高度进行电力营销决策系统的战略设计

我国电力企业的业务处理以及基本工作的流程不是很规范,水平不高。并且很多的系统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硬件的问题和软件的问题。这就造成在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对电力客户提供电力服务等方面不够精湛顺利的情况。

2.上级部门对于各个下级的电力营销点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营销、相关的经营数据等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实时监控和,这就造成电力营销点的报表数据含水分高,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还会存在对电费的截留等问题。

3.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供电和配电分开,他们分别属于两个部门,这就造成我国的供配电出现脱节,不能够很好的形成一个整体,以至于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全程的周到服务。

4.我国电力企业在自动系统建设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很多的电力企业仅仅具备局域网范围内的用电安装、电费计算、电力计量等这些较小的系统,但是对于电力营销的方式、电力营销的理念、以及电力营销决策系统等都还是空白,没有接触过。

三、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对策分析

要想建立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就必须要要转变思维,将电力的生产转向电力的服务,这就是说,电力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上。

1.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对外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就将所有的电力服务指挥系统放在这个中心,由其进行全面调度指挥,客户服务中心主要有网络服务、营业大厅服务、客户现场服务等这些子项目。

2.要实行营销合一

实行营销合一,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影响,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效率和水平。以前将负荷管理、配电调度自动化管理、客户服务、电力咨询等方面其次是实现“营销合一”,减少中间联络环节,提放在很多个部门,如今应该将这些分散的部分合并起来,由客户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全面提高营销的效率。

3.要实现电力营销的电子商务化,通过采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加快建立电力营销的网络平台,按照电子商务流程的方式进行电力营销,从而就可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改变过去单一的方式。

四、系统结构

1.系统层次结构

如下图

图1 系统层次结构图

1.客户服务层负责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并与客户进行沟通。客户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呼叫中心、Internet、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电力法规、用电政策等信息查询服务,实时接受客户通过各种方式提交的紧急服务及投诉举报等业务。

2.营销业务层负责对客户服务层传来的业务需求信息以及所采集的客户信息进行大量的业务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服务层。

3.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通过对业务层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管理部门所需的管理信息,帮助其对客户服务层和营销业务层的工作质量和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

4.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提炼电力营销和发展所需的辅助决策信息,通过对营销和客户服务的综合管理与分析,在数据完整、详实的基础上,准确地掌握电力消费行为和市场动态,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并将决策信息下达给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业务层和客户服务层。

2.网络层次结构

如下图所示

图2 网络层次结构图

五、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

1.用电需求预测

(一)根据预测对象和预测期的长短,确定预测的内容、范围和时间,选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和模型。

(二)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校核,对用数学模型求得的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算出误差,对误差值较大的找出原因并修正。

2.营销分析

(一)销售分析

主要包括分类电价售电量及平均电价分析j电费回收分析、实时电价分析、行业用电分析、电力负荷情况分析、大用户负荷电量分析和居民用户负荷电量分析等内容。

(二)市场分析

根据市场调查、客户咨询和现场服务了解掌握的情况,分析市场容量的潜力所在、市场占有率情况、经营环境状况,分析未来市场状况和竞争的发展趋势等,及时跟踪掌握竞争对手的营销动向及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

(三)客户分析

(1)客户查询、咨询和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客户查询、咨询业务内容和客户投诉数量的统计,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

(2)客户调查分析。分行业抽样收集、分析客户生产计划和产品市场变化情况,政策变动对行业用电的影响。居民用电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家用电器用电情况变化。

(3)客户信用分析。根据合同执行情况、费用缴纳情况及与其他相关单位经济往来的信用情况,逐步形成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影响客户申请处理及应享受的服务。

(4)用户用电异常分析。包括抄核收差错分析及改进措施、违约用电情况分析、电能计量分析、配网供电能力分析、电价核定分析和机构设置定员分析等内容。

六、结束语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会更好的促进电力服务,转变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和思维。

参考文献:

[1]龙建雄. 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20.

[2]赵庆波,李存斌,张艳红,陈鹏,曾鸣. 山东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3-10-01.

[3]强彦,付跃华,谢红薇. 基于OLAP的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11-15.

[4]刘继春,李凯,刘俊勇,郑华. 大型水电企业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规划.中国电力.2007-03-05.

[5]汤祖旭,冯庆东,赵利涛.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分析.东北电力技术.2002-04-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