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2-06-05 01:4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专业课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专业课教学

篇1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下面就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就如何进行的专业课教学改革,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配合学校教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专业课教学与企业直接合作的效果还不太理想。为了让企业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来,2008年我校与美菱电器集团合作开办了首个“工学结合”试点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使专业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这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在机器的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技能方面,以及在协作交往、自学能力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岗位需要。我曾担任过工学结合班专业课教学任务,我感觉工学结合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问题,以及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横向联系问题。我校开办工学结合试点班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要使工学结合向深层次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国内大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专业理论教材呈现方式的创新

多数专业课教师在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的意识方面还不够强,还不能灵活地把抽象的专业理论内容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在国内外一流的职教学校,都有丰富的教学媒体,教室大多配备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各种展示版、示教板、电脑网络以及一些专业的实验设备,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方面先我们一步。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是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其最大特点是信息表达方式丰富性多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互动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教学信息组合成教学课件,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使中职学生对抽象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立体感,这必将全面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需要硬件的支持,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新增多个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PLC实训室和数控机床等设备,计算机房也可也改造成电路仿真(EWB)室、电路设计与分析(EDA)室、虚拟工业控制器实验室等,完全可以满足每个在校班级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另外在软件方面,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开发或者购买一些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课件或辅助教学软件,以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最容易开展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类课程,如:办公软件、数据库、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语言等,在我校已经普及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一些设备运动类课程、抽象控制类课程以及检修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应用较少,如:电工电子、矿山机械、齿轮结构、机床控制,数控加工、矿井维修、家电维修等。若上述课程都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虚拟互动教学,可以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学习效率,对专业课教学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于实验实训课程,积极开展行动导向式教学,促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我校的行动导向式教学开展的还不够广泛。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由于行动导向教学重在培养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值得我们的中职教育借鉴。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其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等等。我校开设的多门专业课程如电工仪表、电工测量等都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下面以电控与PLC课程为例来说明如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2008年,我校组建PLC实验室。在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与扶持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教研室大胆地进行了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尝试。PLC是电气控制专业的主修课,把项目教学法引入PLC实践教学,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培养学生适应将来实际控制工作很有好处。项目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下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PLC教学项目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效果。

PLC教学项目的确立,既要符合职业实际,又要便于组织教学。恰当的选用教学项目,确定每个教学项目知识和技能的重点。首先,项目的内容要尽可能自然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

根据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制定PLC专业的项目教学方案。⑴.重点培养学生在PLC安装接线、运行调试、故障维修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一定生产实际问题。注意将教学项目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建立PLC实践教学体系。⑵.要打破学科体系,从课程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析,对PLC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根据PLC教学项目教学标准,对每个教学项目制定一套有效教学实施文件。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进行,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促进专业课教学考核方法的创新

专业课教学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闭卷的理论考试。由于近年来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专业理论考试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他们的强项,每到考试他们往往都是忙于应付,很难通过考试建立他们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觉得作为教师不仅要根据中职特点来实施专业课教学,更应该大胆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多采用寓教于乐的考试形式,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课内外作业、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平时测试以及最后的考试都应抓住该门课程特点。突破考试就是闭卷考试的束缚,积极开发诸如开卷考试、上机操作、写心得体会、做调查报告、搞项目小制作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通过创新考核方法来达到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最近几年我校在专业课考核形式变化很大,统考的课目越来越少,教师灵活考核的课目越来越多,这些新的考核形式也日益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五、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促进专业课教学管理的创新

职业学校对专业课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如何高效地对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效管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多种检查机制来监控教学过程,提高专业课教学管理水平。首先是聘请校内外一些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专家进行跟班听课、评课、审查教案,及时提供专业课教改信息,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专任教师交换意见,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长。其次,是建立全员听课制度,撰写听课记录、反馈意见,全员参与教学督导。第三,经常开展学生管理人员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让他们也能参与评教,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改动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课来讲,仅仅通过课堂讲授这一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发挥教员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使教员和学员在教与学中的角色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完美结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拓展知识,构建框架

教员需要做的是:实现拓展知识与构建框架的整合。专业课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难懂、知识点零碎,如果仅仅把课本上的内容复制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行纵向与横向延伸的拓展式教学。认真备课是基础,课前还要预习教科书,并对教科书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收集,教课时要联系本专业现有装备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我们把开展实践教学和进行知识拓展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加深了对学科知识发展历史的了解;②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③为培养学员的实际装备操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作为一个教员光有拓展知识的能力还不行,还得有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拓展知识和构建框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徐州师范大学师远贤副教授在《教育基本原理》课上介绍古代社会教育的时候,先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将人分为金、银、铜质),以及我国大唐盛世时的教育制度(二馆、六学,也就是什么层次的人上什么层次的学),从而推断出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接着因势利导,逐步分析出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并且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可谓框架明确,知识面丰富。这样既拓展了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实现了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践

专业课的教学不同于基础课,它直接关系到学员将来的部队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员能力的表现就成为了专业课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个专业课教员应该特别注意教学重点和教学实践。

“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是专业课教学的重点。《现代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涉及的面极广。在以普通教育为目标的学校教育的领域中,是不能全盘教授的,学生的能力也达不到。因此,有必要授予学生明确的、系统的基础知识、技能,以便使学生自己学会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技能。这样,就得从许多知识、技能中,选择真正的基础知识、技能:并据以构成课程。”中国当代课程论专家陈侠先生也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课程主要属于‘双基’的范围。”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由此可见,双基教学是有利于学员潜能发挥并促进学员今后发展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利于学员拓展知识视野,熟知研究方法的教学方法,军事院校虽有其特殊性,但也逃不出普通高校的范畴,因此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同样应该把“双基”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点。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落实“双基”离不开专业课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实习时要给学员多次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反复操作和走过场中学到专业课知识。作为教员,应该创设一定的真实教学场景,不仅仅是操作几遍,还应给学员设计设定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查找解决故障的机会,引导学员对专业课浓厚兴趣,使学员每次实习后都有所获。

三、尊重学员,爱心诱导

人应当尊重自己,更应当尊重他人。尊重和信任学员,是教员对学员关心和爱护的具体情感和行为体现。以情感人,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员,用真挚情感温暖学员,只有理解学员,才有师生情意,才能沟通思想,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员的职责。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员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员、感染学员,学员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员产生共鸣,才会真正“亲其师”,又“信其道”。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8-01

中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教学应从实现中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出发,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其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学方法是完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中高职职业学校要求专业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启发性,课堂板书形式优美、重点突出、合理布局、有计划性,又能结合实际发挥独创性,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如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会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式教学法。不可否认,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一、根据学科自身的规律确定教法

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切实体现学科特点。教学大纲要求设置和各个学科,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教法的确定不仅要从共性出发,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科自身独具的特点来确定,这样教法才有特色。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营销课的教学中综合运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通过提出若干个任务,把教学任务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并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求知识,从而形成民主、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例如,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就要根据实际采用工学结合与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引入、提出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介绍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市场营销课教师要联系实际选用案例,实训项目来源为实际企业业务数据资源。如我校合作单位吉林省国富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吉图职教集团合作单位等。

二、根据教育发展规律确定教法

中高等职业学校,其特色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育人为根本,转变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教法,使其具有多样化、多层次性特点。如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进应从课程设计着手,贯彻真实性、多样性、适度性、可行性、自主性、全覆盖等原则。要求贴近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以“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成果形式,以适应现代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实习和实训基地的资源,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同时组织企业专家来校讲授汽车营销策划、企业销售运营方面的相关案例。真实性展示直接来自企业的现实性课题,如大成玉米的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指导的,所有实践环节都由学生组织参与并完成,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让学生从项目任务的实际工作中理解所学知识。迫使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市场和企业,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根据实用性和针对性确定教法

专业课教学中教法的指导思想应注意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专业知识很难寻根问底,而且学生年龄较小,专业意识不明确等。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求知、求新心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维在探求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地给予启发点拨,从而达到感知新知识、概括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和巩固深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要考虑所教知识的实用性及其学生就业的需要,即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专业面宜宽不宜窄,突出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

篇4

工科院校中,专业课学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走向社会、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必需的专业内容。但是,专业课内容大多抽象、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如何更好地上好专业课,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由于专业课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如基础课的知识强,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常会感到知识内容琐碎、杂乱,无法全面掌握。因此,专业课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这些知识系统连贯起来,并且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学生就会觉得基础课并不难学,不会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专业课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有琢磨透了,完全搞懂了,讲课时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同时,要查阅资料,广泛涉猎。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往往涉及很多相关科学知识,广泛涉猎这些知识,能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占有量,对加深理解有关问题,充实教学内容很有好处。此外,教师还要广泛地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工艺、新成果,并尽可能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过程,教学效果不仅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还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球体紧密堆积所形成的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个数与球的个数的关系时,我并没有直接推导,而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同学们自己找到答案。最后,我提出问题:“在Al2O3中,O作紧密堆积,而Al填充其形成的八面体空隙,试求Al所占的八面体空隙的比例。”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当然,由于专业课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如基础课的知识强,学生在学习时常会感到知识内容琐碎、杂乱,无法很好地掌握。根据此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适时地分阶段将知识系统化,编织好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要创新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教材和实验设备是不够的。特别是专业课内容多比较抽象、枯燥,而学时少,如何更好地传授专业课知识,是每一个专业课老师都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信息量,同时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篇5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技校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引导,以需引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尝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我再详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看书、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例如,在讲《机械制图》课的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时,我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然后提出问题:断面图与剖视图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视图的位置以及标注有什么不同?局部放大图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有没有关系?等等。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我分别听取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针对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串讲一遍。这样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而且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地对学生加强学习《机械制图》目的性与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制图,制图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制图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的灵魂和支柱,要使学生树立起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和模型,逐步在脑海中构筑立体空间。在讲点、线、面的投影时,我把教具放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再将投影面展开,使学生记住三视图的形成,这样反复演示,加深印象。讲基本体的三视图时,我首先让学生传看模型,尤其是讲到圆柱体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主、左视图是两个矩形,这时候我提出了"转向轮廓线"的概念,进一步展开到最大转向轮廓线,通过每个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过渡到其三投影,这样就把前面讲过的点、线、面的投影与体的投影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在讲到基本体面上取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回答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让学生判断空间点在基本体上的位置,并判明其可见性。在讲到曲面切割体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橡皮泥,在课堂上自己从不同的方位去切割,并观察截交线的形状,以利于画三视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篇6

作为中职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多数中职生较普高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约束力差,管理难度大。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生源,作为教师就得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注重管理技巧,完成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让中职生能就业,好就业。

职业教育不是理论研究层次教育,也不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科学转化为技术,而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层次教育。所以职业教育的学生不需要多深的理论知识教育,但需要非常强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教育,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与社会直接接轨,应该能直接地或经过短期培训进行社会工作。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有关能力培养方面密切相关的现代教学方法有行为导向法,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行动导向。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大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对比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我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对比分析教学法(Vergleichmethode)的应用

对比分析教学法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生活生产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汽车电子线路的布线原则及方法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制作一个汽车音响改装电路。完成电路后由每组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这个电路的方法和原则,其他组学生听完阐述后找出阐述组制作的电路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正或改善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学生将教师讲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操作实践,实现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自己作出的结论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目标,就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心中有数。对比分析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思维、启发创意,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的应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模拟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万用表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最常用的仪表之一。掌握其结构和使用方法是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在此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课前像老师一样备课,课堂上我任意找出一组学生,一个学生当“老师”讲课,本组的其他学生每人一块儿万用表配合“老师”讲的进度给其他组的学生看表的结构,演示其使用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当老师,当示范师傅的体验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三相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这部分教学内容中,一共要讲六个控制电路,每完成一个电路让学生通电试车,有的小组(每组2人)一次通电成功,有的小组一次通电不能成功,这时我将试车不成功的线路选定为案例,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参与讨论不成功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修改线路,修改后看是否成功,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意见、方法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培养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手”,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今后在职业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篇7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亦快速发展,汽车维修检测与汽车运用技术人才成为目前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成为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职汽车专业课教学中,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汽车行业更好地发展。下面就汽车专业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 加强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发展需求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无法满足现今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上应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教材方面可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有专业课教师编写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材,也可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探讨交流,共同编写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因此,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演示,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内部的运动关系,并解决了实物不便拆卸的不足,再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都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理论联系实践,优化汽车专业课教学

汽车专业课教学如果单纯依靠“结构―原理―维修”的理论顺序介绍,是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讲解的知识仍难以掌握,单调、枯燥的讲解也很容易使学生学习疲劳,而且许多实践知识在教材中是没有的,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解,才能把课讲的生动有趣。具体方法:

3.1 以实际案例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列举一些汽车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故障案例。尤其是汽车维修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介绍实践中故障的处理过程,分析其故障出现的原因,然后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的过程。这样,在案例分析中,学生的理论学习也得到了巩固,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3.2 采用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课教学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如:在教学中,采用一周理论,一周实训的教学方法,或者将部分与实训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搬到实训课堂中讲解,使理论课堂与实训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尤其是汽车维修与检测课程,他是一门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培养的力度,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4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

学校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跟上汽车行业发展的脚步,更能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距离,必须不断进行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具体方法:可以让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计划的审定和有关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教学领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不断的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方式、管理等工作。同时,学校还可以与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弥补学校实习场地小,实习设备不够先进、数量有限、结构单一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便培养出来的学生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课教学的宗旨是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只有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要和企业密切交流,多学习企业中的先进技术,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实用性理论和动手能力,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出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传敏.在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中优化教学的探讨.交通职业教育.2006,(1).

[2]刘新平.多媒体技术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邢台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4,(3).

篇8

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医科大学自2005年招收首届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起至目前一直沿用最初的培养计划,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院对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就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为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也为我校今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及合理构建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此培养出高素质的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58人。1.2调查方法选取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

2结果

2.1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总体评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份,收回5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8人,女生40人。通过问卷显示,就现行的课程设置,有72.41%的学生认为好,22.41%认为一般,5.17%认为不好;对于教学进度安排认为好的学生占77.59%,认为一般的占20.69%,不好的占1.72%;对于教学基本条件和考核方式满意率低于90%,但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得到了98.28%的学生的认可。2.2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由表2可见,只有56.90%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映在专业操作能力方面不足,比如在学完后能够独立进行课题设计、统计分析和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的百分比分别为53.45%、65.52%和68.97%。2.3主要问题及建议2.3.1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表3可见,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有72.41%的学生认为学科间有交叉重复,50%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台套数太少,其中认为计算机软件学习应该加强的学生占81.03%,还有70.69%的学生反映专业方面的讲座少。结果显示,有87.93%的学生对于老师对教学不够重视持否定态度,只有10.34%的学生表示肯定。2.3.2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①在教学方面应该增加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动物;课程时间安排应更加合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完全依赖PPT,应该增加互动;希望增加统计软件课程,增加流行病和统计课程的学时。②在所学专业方面,提出应该增加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相结合。③对于临床实习方面,希望加强监管力度,能够在实习中学到知识。④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预防医学人才的关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适应预防医学实际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目前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十分满意,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制定更加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难度大且重要程度高的课程扎堆,以免有些学期课程繁重而有些学期过于轻松。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会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是目前比较提倡的教学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下一步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可以加强PBL教学,增加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林立、刘永春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场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低的问题[1]。从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来看,我院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以重视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观念;祝丽玲[2]等也发现现行预防医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上,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脱节,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仍以实验室为主,所做实验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应创造条件,重视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与疾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课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演练,提高学生现场处置能力[3]。同时加强社会实习基地和带教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要求,适应现代医学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对于学科间有重复的科目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减少课时;在以后的培养计划中适当的增加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学时,在陶茂轩[4]等人的研究中也显示,在所有的专业课中,这两门课程的需求百分比也是最高的;增加SAS软件课程;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引入多台必要的实验仪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加统计软件的课时数,增加案例分析,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有关预防医学知识做讲座,拓宽学生视野;要求教师更新课件,增加有关知识的新进展、新发现,将科研与理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3):10-11.

[2]祝丽玲,张鹏霞,周宪君,等.基于新目录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2):29-30.

篇9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逐步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专业课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拓展知识、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就大学的专业课程而言,突出表现在工科类专业课内容枯燥,专业面涉及广泛,知识点多,实践操作性强。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所以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直接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源、生存和发展。笔者从事专业课教学实践二十多年,一直担任化工工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就如何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略陈浅见。

1.当前化工工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厚基础、宽专业导致淡化专业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强调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或拓宽专业。化工工艺专业课在“宽基础”的教学改革思路之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主要表现在每门专业课程的课时数明显减少,专业课的课程总量也明显下降。笔者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就从60学时减少为32学时,课时量整整减少了近50%。现在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因而,要在每一个50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的确需要我们费心思考。尤其是专业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丰富课堂语言艺术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课堂的教学效果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口头语言不同于教材语言,也不同于板书语言。由于专业课中专业术语过多,若照本宣科,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教者“滔滔不绝”,听者“不知所云”,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情,当初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情绪饱满,语气要温和,不要生硬,不要呆板;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3.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与时俱进

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在于,教材内容随时间不断更改和发展,内容应根据本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适当调整。不断修订教学内容,常讲常新。丰富的题材和理论补充,将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融入已有的教授内容中,使教材与学科发展同步,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这样不仅教师及时关注和了解前沿研究领域成果,也应鼓励学生查阅和阅读最新参考文献,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授“高分子加工工艺”课程时,布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有关“高分子加工工艺”的论文式大作业。同学们通过查阅大量最新杂志和网络资源,了解并写出了目前我国现行各种高分子加工工艺,绿色高分子加工工艺的实施情况,高分子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等。这样通过作业的完成,了解和掌握了高分子加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部分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写出了较好的论文式作业。

4.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变重教为重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是专业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化专业课教学效果,二十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变“重教”为“重学”,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讲的让学生想听、爱听?首先通过启发式和讨论式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在理论讲述前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教学态度要端正,充分准备,上好每一堂课

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是第一要务,讲课前不仅要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应当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为此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心准备教案。讲课中要一环扣一环,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同时还应认识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启迪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思维活动。要想上好每一堂课,一定要精心准备并熟练掌握教案,这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以后,还要不断地去熟悉教案,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熟悉到讲课时不用看教案最好。上课时不看教案,又能把课讲好,学生能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看到老师的负责心。上课前对教案和教学内容熟记于心,上课就更好地做到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随机应变。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难点内容的教学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普遍采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多媒体丰富的传输和展示手段,为更形象、更直观和更丰富地讲授教学内容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和科学研究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和图像素材,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更高层次上的创造能力。大学专业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本专业较深层次的技术工作,成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组织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取“三动”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启动”,学生的“主动”,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乐中而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074-02一、教学模块的涵义及实施模块教学的意义

教学模块是指各专业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核心、按一定的梯度所构建的教学内容。

1.专业课实施模块教学有利于重新整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它与现有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是打破了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教材编排模式,可以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大刀阔斧地砍去。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课题为单位进行构建,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2.专业课实施模块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可考虑让每位专业教师相对固定对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比如:对动画制作精通的教师可专讲动画模块,对网络精通的教师可专讲网络模块,这样由于一位教师多次讲授几个固定的模块,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精化、能够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因材施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不断地完善模块化教材的建设打好基础。

3.实施模块教学可有效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建立专业课教学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训练目标及考核办法严格进行规范。学校可成立考核委员会,实行教考分离,要求学生逐模块考核达标。通过模块教学,可有效解决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而杜绝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专业课教学模块的构建办法

中职教育需要培养有技能、会学习、善协调的实用技能型劳动者,中职学校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市场的具体需求来构建专业课教学模块。学校可抽调专业骨干教师,对原有的专业课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保留实用技能、剔除空洞的理论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然后把各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按照知识梯度排列形成固定的专业模块教学群,同时,在形成教学模块时,应注意及时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融进其中,对专业模块实行动态构建,以保证模块内容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如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可构建“汉字录入、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组装、网络维护、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漫制作” 等若干模块;对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可以构建电子元件知识、基本电子线路、电子元件接装、基本电子线路的运用与检测等若干教学模块。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可由视唱、琴法、舞蹈、美术、说话几大模块组成,各大模块又可细化形成若干子模块,例如舞蹈模块可细化为基本功模块、民族舞模块、现代舞模块、舞蹈创编等若干子模块。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明确制定各模块的教学时间、目标要求,结合各教学模块的目标要求对教学检查指导,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学校可实行两个挂钩,一是将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与毕业证的办理挂钩;二是将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与教师的教学绩效挂钩,从而解决在专业课教学管理中的抓手问题。

三、实施模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1.各教学模块间知识的衔接、时间的安排及教师的分配上易出现矛盾。因为专业教师所带的教学模块相对固定,当某专业进行某模块的教学时,很容易出现该模块教师工作量相对紧张,而其他模块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轻松的局面,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安排及模块的设置上进行科学地调节。

篇11

一、研究型教学改革所针对的问题

研究型教学是针对研究型大学建设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突出科研成果产出和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开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研究型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有很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而出现这种现象与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课堂的核心。当前,学生因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经常逃课。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研究型教学是建设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的和谐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同时,高校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在于学校科研水平和校园文化的传承,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舞台上最直接的和最活跃的部分。½研究型教学是对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强化科研素质的一种鞭策。

二、研究型教学对课程理论体系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4],它要求在教学中有一个适应研究型教学总体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理论体系、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模式等[5],并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目的。而在上述问题中,课程整体思路和理论体系是研究型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型教学应具有严格而科学的课程思路,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研究型思路的课程理论体系。以“保护生物学”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与保护。因此,教学必须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相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缺乏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以及动植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在这个前提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多样性规律与形成机制,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等实践层面的实际问题。而且两个层面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层面是科技支撑,而应用层面上则不断为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把理论与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习进行实际应用,这就是该课程整体的理论体系,见图1。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思考,掌握基础理论,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和动态,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对于教材每章内容,也要有一个具体设计。例如,物种多样性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从维持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出发,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物种多样性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需要列举很多具体的研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和理解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注意未来研究与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掌握从那些方面入手,对特定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方法。

三、研究型教学的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研究型教学的灵魂,而师生角色转变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在研究型教学中的角色

研究型教学应该突出学习方法、学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而更重要的是“导”。这里,“导”的含义首先是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一些被动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次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根本,但在班级里培养出一些精英学生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何来“导”呢?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下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突出前沿性,以科研促教学

研究型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前沿性,这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查阅相关科学期刊和著作,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在科研过程中,对收集的材料和科研成果进行整理,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案例或新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同时,也可把一些自己科研中相关的研究内容安排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我们在做特定区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时,很多外业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都是安排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一些学生因此就选择这些研究方向做相关毕业设计和继续深造。此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给学生指定必要的课外阅读资料,解决课时相对少、很多内容无法展开讲解的问题。为督促学生查阅学术期刊和专著,在教学中注重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拓展院校资源共享的途径

一个教师的科研领域和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可以尝试的。我们具体的作法是:成立课程教学组,一门课教学可以由2名以上的教师来完成;鼓励学生到附近的科研院所去听学术报告;邀请该课程所涉及领域的专家来作报告。例如,在教学和实习中,我们曾邀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领导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相关保护与管理的问题,效果很好。

四、研究型教学授课与考评模式

(一)研究型授课模式

如何体现研究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我们经过多年的尝试,总结出了典型案例法教学:在理论讲解中,以一个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例,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进行思考;而后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单独发言,也可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把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学生的创新点以及认识的局限性,结合这些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精讲。具体概括为: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讲解问题+内容的总结和延伸等“4步曲模式”。例如,在讲解重点内容小种群保护问题时,我们采用了图2所示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实践表明,这种方式使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我们查阅了近3年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教学评价分数稳步提高。作者本人也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二等奖。

(二)考评模式

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的作法是根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评定,而平时成绩主要为学生的考勤结果。为了增强改革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如课程论文和设计作业得到A+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可获得一定的加分。改变以往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定模式,从多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反映不仅是期末考试的情况,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结果更客观。目的是使学生把精力用在课堂中,不是简单为期末考试而学习。教学改革前后成绩评定方法比较见表2。

五、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研究型教学的根本目标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以“保护生物学”为例,该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和防治外来物种侵入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利用科研与实习基地的条件,吸收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例如,我们曾先后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工作,包括外业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保护与规划方案设计、制图等。通过参加调研,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学生的研究成果已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并在学校的学术论文和实践设计评比中获奖。

研究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国内外发展状况、代表的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出版物、重要的网络资料、国内外重要的保护工程、未来就业和深造可供选择的国内外相关单位和组织等。这些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就业是很必要的。

六、研究型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经过近3年的研究型教学探索,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适合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理论体系,并出版了教材。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保护生物学”课程已成为一门受到各专业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篇12

一、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或提问缺乏应答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感到学习索然无味,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原因主要有:

现有招生体制及社会价值取向中的“轻职”倾向,对中职校的生源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入学动机有盲目跟从者,有家长托管者;这些学生因初中学业上均遭受过一定的挫败,普遍具有自卑感,对老师的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入学后往往缺乏自觉进取精神;加之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未能基本掌握或基本未掌握,学习能力普遍较低。故学好专业课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统一的教学进程,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导致各水平的学生都觉得学而无趣。

二、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

1.构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故学生是不可能获得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活思维,挖掘潜能,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1)巧设课题,诱发探究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巧设问题,诱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在讲商品质量之前,教师先列举出常见的各类问题商品、各种商品质量事故,后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商品及质量事故出现的可能原因。提起学生的兴趣、争论辩说。笔者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先提问:怎样才能让家里的腊肉香肠不“哈喇”(即氧化)、你知道什么方法可以维护商品质量、怎样才能不买到假茶叶、哪些材料才是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等,然后请学生发言讨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动手实践,主动探究

在专业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应竭力为学生创造学练结合的机会。如商品学教学,根据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加入了相应教学实习如较难看懂的编码、条码、感官鉴定等,让学生亲临校内实习超市观察体验操作。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水平差距来安排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分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域,使之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低层水平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水平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高层水平学生最好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1)充分备课

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和处理教材。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备作业练习、备教学评价上狠下功夫,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起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互动沟通教学渠道。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握合适的教学起点,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实现教学目标。

(2)方法得当

分层的教学方法是分层次练习、提问、指导、要求、评价,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练习指教师按高、中、低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供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分层次提问指教师有针对性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层次指导贯穿于分层次练习和提问中;分层次要求并不是无原则地降低要求,而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分层次评价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措施,形式有学科竞赛、技能比武、课堂提问、作业及期中期末考试等。

三、对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1.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专业课程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记忆式和接受式学习也不可缺少,因为不是任何知识点都能通过探究获得,对探究学习得到的结论,也需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课程目标、学生基础、已备条件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2.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