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18:0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管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管理教学论文

篇1

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成年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学员是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职位,带着求知的欲望参加成人教育,这类学员通常有较好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自制力及学习力。有的学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这类学员是在工作中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而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这类学员通常能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明白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中更注重的是知识与自己工作的融合,能够主动有选择的去学习,甚至会去主动学习一些大纲以外更高深的知识。有的学员是为了获得文凭而参加成人教育学习。这类学员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参加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因此其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对答题的技巧及试题的类型更加感兴趣,多数习惯于考试前突击学习。还有的学员则是被动学习型。这类学员常常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其参加成人教育往往是家人或朋友逼迫而来,对于学习兴趣不高,习惯于混日子。这类学员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1.2学业起点不同

目前成人教育学员来源主要有高考落榜学生、高职、职高、中专、中技的毕业生等几方面。这些学员有的刚刚毕业,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没有找到工作,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20岁到40岁之间的学员较多。年龄的差距,造成其对学习的认知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同时其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学员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及学习目的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每个学员学习的兴趣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也要区别于全日制学生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学员的特点、需求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培养方案存在滞后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原有的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而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围绕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

2.2学籍管理不够科学化

目前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为主要参考,对学员的学籍管理照搬照抄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没有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学员的特殊性,管理不够科学。

2.3教学检查力度不够

成人教育的教学点分布比较分散,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任课教师不够固定,人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固定的教师人数不多,因此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加强教学检查力度。

2.4对学位考试工作不够重视

学位考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所以学员的考试积极性不高,报名率较低,因此老师和学员的积极性不高。

3、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建议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修改完善新的教学计划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等教育形式,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等特点。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心理因素和其所处社会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方案设计。

3.2实行分类培养模式

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生源差异,采取因材施教,进行分类培养;一方面满足学生升学和获得学位及想实实在在学点知识的学生的要求,精讲细讲,增加学位课理论教学,兼顾专业知识的基本教育,提高学习和考试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学历需求的基本教育,突出实践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即使学生拿到相应学历文凭,也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3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

成人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承担成人教学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成人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学各个环节收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师的聘任上要建立了解成人教学特点,熟悉成人教学过程的教师库,实行直聘加外聘的教师聘任方式来选聘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老师来承担成人教育教学任务。

3.4加强教学督导检查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教学按着既定目标有序进行。成立成人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聘任具有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为督导委员会委员,深入课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函授和业余两种形式,函授形式的上课多集中在寒暑假;而业余形式的多集中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所以除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外,更多的是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进行校外的教学检查。通过教学检查起到了规范办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5开展网络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导学、习题和教师的授课视频资料以及课程相关的学术报告等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但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3.6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成人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全面核查成人教育学生学籍专项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选聘责任感强,有事业心、熟悉学生特点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中,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以生为本”。

篇2

(二)爱心现在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母爱,我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给予孩子们是真诚的、无私的爱。下课时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踢毽子、打沙包、跳绳等活动,公平游戏,有说有笑。

(三)耐心一娘生九子,个个都不同。对一个班级体来说,四五十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影响,在思想上、行为和学习习惯上都不相同。要提高班级体的整体水平,不但要做好面上的工作,而且还要重视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点面结合”,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在差生和后进生转化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对症下药,采用“重点突破”和“正面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倾注于爱心,多给予温暖,耐心的教导他们,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四)信心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它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他们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一切问题。部分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管理当中,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可救药”,其问题成熟的根源是在平时管理中,只注重“管”而忽视了“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不但要管,而且要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放矢的去管理,要对学生有信心,坚决不放弃每一个心灵。

二、树模立标,广泛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

不管是一个多么糟糕的班级,总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存在,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模范,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标杆,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向他们学习,有了“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有形的行为准则和学习动力,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上力。为了不使榜样和标杆淡化,我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了各项竞赛活动,如“周文明星”、“卫生标兵”、“竞选当班长”等一系列的活动,让班级充满了活力,让学生拥有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步的满足,在班上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四、做严师,当慈母。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严格的要求,得力的措施,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对学生教学关爱呵护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严格要求他们。因为良好的管理是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堂优美的好课会因为一个学生的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留下遗憾,也会使全班同学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也会直接影响到整改班集体的利益。因而,学生的常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要让每个学生具有“绝对服从集体,严格服从命令”的思想,不能以我为中心,要有高度集体荣誉感,训练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班级成为一个“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优秀班集体。

三、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

篇3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环节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制定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实施

1.建立小学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运用多种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评估效果

1.制定标准

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

2.评估效果

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三、思考总结

一个时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

四、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是崇敬老师的,并且是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对学生的爱护之心,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当学生失意时,能倾听他们的诉说;当学生无助时,能向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当学生无望时,能用最亲切、最感人的话语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也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二)抓好课堂教学

1.利用教材资源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语文、品德、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中国近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获取信息快、直观性强的特点。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青少年上网前就向青少年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青少年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抵制不健康的网站和信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资源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利用当地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样化的认识环境和空间。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家乡、学校的德育资源,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增强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学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说教,使德育更具有实效性。茅以升事迹陈列馆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落在优美洁净的茅以升实验学校内,馆内陈列着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迹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桥梁事业方面的成就的文字与图片等。馆内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体设备滚动播放纪录片《架桥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展现茅老奋斗进取、无私奉献的一生。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生活品质,2008年1月,茅以升事迹陈列馆作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的71座场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借此契机,学校依托少先队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围绕展馆建设和宣传,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以“桥”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场馆的内部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放,在做好迎接广大青少年、市民参观的各项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响了德育的“集结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德育工作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有趣味,而有意义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要经常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活动促德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结合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班级活动或召开主题班级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程度,有层次地安排活动。如低年级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健康、家庭负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中年级可安排一些培养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培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与人友好相处、诚实守信等品质方面的活动;高年级要侧重从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动,即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之关心班级、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

2.结合社会实践

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意愿,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总目标,具体的地点、活动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培养,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结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在德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提出教育学生的明确目标,教师要与家长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建良好的环境

篇4

以酒店前厅、客房、餐厅三大部门工作范畴为基础,进行主题模块创设并设计相应的子模块情景对话,然后学生进行实训室角色扮演训练,最后本文提出实施情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曹艳芬的论文《试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以〈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范例》中,在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以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范例探讨了课程开发实践。以上学者都从某一角度对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特别是从教学方法上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教学环境更符合实际工作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但不够系统,现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到教学手段与方法、到考核与实训等方面对酒店前厅课程改革加以论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前厅课程改革

前厅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是酒店岗位群分析—前厅岗位能力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计与重组。按照这种思路与方法,根据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由职业基本素质与能力、酒店前厅基础操作技能职业关键技术能力、职业方向拓展能力组成的技术管理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正确处理服务技能课程与管理技术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与管理技术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的关系。在高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除了努力使学生精通本专业技术技能外,还需基于专业的关联性,进行适当的专业方向课程拓展,为学生将来可能发生的职业转换奠定基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示范的重点专业,从2006开始建设,形成了从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网络资源、实习实训等一系列成果。

1.先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入手。前厅课程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星级酒店前厅部工作人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学生能全面认识酒店前厅部的业务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酒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娴熟的前厅服务技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为职业领域的拓展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前厅工作的认知、熟悉和实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先进的价值观。

2.课程标准的构建。课程标准课程定位于培养高星级酒店前厅工作岗位人员,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调研—工作岗位划分—工作任务流程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教学情景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教改思路,与南宁五星级酒店红林大酒店、南宁饭店等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一套融合前厅岗位职业标准、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时聘请了企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一起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构建。根据前厅服务流程来设计,形成了酒店前厅的八个主要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更符合行业要求。也符合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

3.教学方法与考评体系改革。每学期组织酒店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教学评价引入职业岗位标准,注重在过程中考核,全方方、多层次、过程,完善《前厅运营与管理》课程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篇5

互动教学法不是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真正的互动式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引导、鼓励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控制教学节奏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等等,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专业知识以外的协调、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进来,这样枯燥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变得活跃。互动式教学法基本可以应用在任何物流管理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现主要列举三种模式。第一,主题探究法。在授课前就确定好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心和主题,由老师提出问题,供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过程按照问题提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归纳总结的套路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发言时间一定不能高于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第二,问题归纳分析法。其教学模式主要为问题提出——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此种方式适合在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时候来使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因为教学目的性较强,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较少,知识面的涉猎也较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思维定势。第三,案例分析法。其流程主要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并提出问题——实际案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方案剖析。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够将理论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高职教学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其本意是模拟现实环境的情景来展示教学过程中所要展示的内容,争取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情景模拟教学又可以衍生出一种模拟仿真的培训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布置逼真的环境、任务以及情节。甚至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制造管理冲突、突发事件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在扮演角色之后提出自己对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时间以及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但是教学环境逼真,基本与实际环境一致,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仓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角色进行筛选和编排,比如,物流司机、库管、信息录入员、卫生清洁人员、仓库经理助理等等,学生按照对应的角色,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现场情景的模拟并展示,最好提前设计好台词以及对白,列好出入库的清单等。让学生在完全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型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老师指定既定的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活动围绕目标而展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在盲目,学生因为有目标的存在而为了目标而努力和探索,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又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以及成就感,这样的管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开拓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步骤为: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结果评估——课后思考与拓展,四个步骤为和新的,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布置来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难度不能太高,使学生遥不可及而失去兴趣,又不能太低,使学生简简单单就完成任务,这样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难度适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成员最好少于5人,然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不同组之间的教学任务也要进行一定的区分。比如,5人小组可以给予5个小任务,或者是2两个大任务,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务必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且讨论的过程也要制定适当的规则,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讨论,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质量,但是规则的制定也不能够太死板,使得学生的讨论内容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避免教学进程过于死板。

篇6

2.营造欢乐、和谐与自主性的班级学习氛围。

生本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做到营造欢乐、和谐与自主性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性的学习,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欢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班主任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带动班级欢乐和谐的氛围,如开展小组课堂讨论,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表达文章内容等。班主任要与学生真正地成为朋友,让学生不是仅仅的畏惧老师,而是将老师当成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学习的课堂当成知识交流的平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改变上课的流程,实现生本教育。

小学班主任一般从事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老师在讲堂上撕心裂肺地讲,而学生在讲台下心不在焉地学,这种上课模式大大地磨灭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生本教育的上课模式是“领受———领悟———提升”,领受是指让在下一课讲解前,给学生提出几个关于课程或者关于学生这个年龄段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去寻找问题,然后在上课时对问题进行提问,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积极性。领悟阶段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指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必要的练习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但是一定要注意“度”,不能超越学生这个年龄段心理、认知的承受范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教学中心是让学生领悟到人物的刻画艺术,如凤姐的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形象,而不能过多的让学生领悟《红楼梦》这篇课文的整体内涵与写作技巧。提升阶段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领悟的基础上对只是生命的拓展,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探索新知精神与求知欲得到最大的发展。

4.改革成绩评估体制,鼓励“研学”。

篇7

2教学方法的改进

2.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大多数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的口授、黑板板书多媒体为主,学生听的云里雾里,大部分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玩手机。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期中教学座谈会,发现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材中全是理论的知识,缺乏立体感、生动感,同时不知道所学内容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是否有用。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及能力的培养问题。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例如:桥梁的检测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可以比喻为人身体的体检和具体病理具体检查;桥梁检查后的评定就如同体检后的检查报告等。可以尽量用学生平时生活能接触到的内容来讲授我们深奥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互动式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师生的互动交流,避免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着趴桌上流口水的现象出现。《市政道路养护技术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经验性抢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市政道路的病害或者日常养护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课堂讨论方式,由点带面,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改进教学手段

3.1多媒体辅助教学

《市政道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知识点多,仅仅用多媒体教学不够生动具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视频、动画材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学生到市政道路的养护现场进行观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及强化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2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各种学校很普及,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须配以必要的板书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抽象的断面图来讲解,尽可能多的收集工程实物图,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

篇8

一、严抓教学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教师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要制订系列的教学管理措施。

1、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实行制度管理的范畴内,让教师有自由活动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使他安教、乐教、善教来增强教育事业心.如学校在教学常规检查时,允许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各行其事”,让精力放在“教”与“学”的探讨研究上,不搞形式上和表面上的工作,以减少干扰,使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潜能。

2、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学校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增强教师教学行为的内驱力,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和职业精神。如学校实行教师目标量化管理、教师岗位评聘制度和教师绩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不同学科的分工和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考评,向工作业绩突出和多挑重担的教师实行倾斜,注重一线教师,在津贴分配上适当拉开差距,使教师勇挑重担,争出成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二、通过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管理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教学过程管理上,而教学能力的培养则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在这种并行运动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抓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依照《教学工作常规》制订出与之相配套的教师考核方案,要求教师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教务处组织督促检查落实,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主管教学领导组织学科教研组长实行推门听课,并在课堂上检查教师的备、教、辅、改.查等常规工作,课后及时评课等,通过这些常规性的管理检查,促使教师规范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落实教学管理的“实、细、新”。

在教学常规检查管理中,检查考核成员要按照教务处制订的检查方案逐项检查落实登记,如对教师集体备课的检查(记录应包含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等)逐项进行督促落实;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对教师常规检查(学生作业、试卷测评、听课记录等),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管理中,注重精密细致,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做到“四有”,即有评定等级,批改时间,批改内容,综合评定,教师针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进行反思教学。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采取改革,大胆尝试素质教育下的新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如在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东庐中学课改模式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创新,学习不等于照搬,只有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树立教师管理意识。

教师除了必备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外,管理能力突现出重要的地位。教师具备教学管理素质,就会有力地推进学校教学工作,使教学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又会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能力.

1、选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参加在各项教学管理研讨活动的过程中,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2、选派部门负责人参加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知识视野,让有效的学习投入到学校管理实践当中。

篇9

教师教学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种资料鱼目混珠。为此我们必须排除各种应试资料的干扰,真正把教师教学用书摆在教学参考资料的第一位,向时,要对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学习,仔细阅读。

1、通过阅读,领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意图。教师教学用书充分考虑了大纲、教材与教学的实际,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教师教学用书还为我们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2、通过阅读,学习教师教学用书的语言特点和编排体系。教师教学用书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因而在语言上显得同教师格外亲近。它多采取分析、建议等语气,掌握这些语言特点,对我们进行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是很有好处的。

教师教学用书的编排体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对全章内容的说明,到对某节教材的具体分析、建议及与之相关资料,直到对全章的复习建议与基本做法,都显得非常条理、严密,富有逻辑性。

3、通过阅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大纲对具体知识、技能要求学生达到的能级。关于大纲对教材内容的要求,虽然我们通过学纲心中有底,但毕竟不如通过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掌握得更具体、更明确。

二、具有实用性,要正确借鉴,合理运用。

现行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具有根强的实用性,大有“包办”备课与教学之意。但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所以我们要正确借鉴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建议,合理运用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资料。

1、阅读对比,相得益彰。教师教学用书是面向多数教师编写的,可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好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去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并进行对比。

2、巧妙利用,指导教学。毫无疑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大多比我们分析得透彻、思考得周密,我们应当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如,关于氧气性质内容的教学,采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法建议,确实比先做实验后讲解或先讲解后做实验好得多。

3、深刻理解,创意更新。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繁重的,同时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我们在使用教师教学用书、设计教学程序及具体课堂教学中,要逐步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并刻意创新,做到利用“教参”、升华“教参”。

三、具有知识性,要全面掌握,不断提高。

1、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教法建议,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应在学习中认真体会,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提高。

篇10

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被引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设,不仅仅是增设一门新课程,而首先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研究性学习,社会各界也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

一、教师改变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研究性学习对普通高中教师来说,是个新鲜事物。“据调查,2000年9月,国内有10个省市的普通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从笔者接触到的情况看,课程改革实验省市学校的校长、教师基本上还不了解这门课程,更不知怎么实施”。1而一年后,“学校进行的第三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教师以为得到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7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最快,92.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有了较大变化。”2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给广大教师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研究性学习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1.变革自我、重新定位,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她)将同时成为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师道尊严”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形式的。由于研究性学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因此,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既不能“教”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这样,教师就要重新定位、树立“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教学理念。

2.审视自我、变更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认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解决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落脚点在于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堂,而向社会开放;教师在其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会常用的信息技术、常用的科研知识、学生心理知识等。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掌握技术,在网络中寻找资料,利用网络建立起交互学习指导方式,通过网上专家,让学生有更多的请教对象。教师还要掌握常见的机软件应用技术。例如,用Excel省时省力,处理数据;用PowerPoint多姿多彩,演示研究内容;用Access,做好管家。第二,教师要掌握观察法、调查法、法、比较法、经验法等最基本的教育科研,并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教师应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因此,这些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审视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必须终身地学习,不仅学习本学科内容,还要有兴趣探索其他学科,注重各学科的渗透,紧跟,不断进取,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3.学会欣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重过程、轻结论;多鼓励,少批评。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结论强加给学生。珍惜学生的每一种思想火花。看到学生的进步,学会欣赏学生。

二、学生转变学习理念──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

1.转变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课程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它把课程内容看成是预定的、固定的、确定无疑的东西;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由于课程是以经验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很大的转变。具体地说,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参与式的、活动式的、行动式的。

2.呼唤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关键所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探索性,这就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发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任务,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就呼唤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呼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向学生提供获得直接经验和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就是呼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研究性学习呼唤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3.重视团队精神。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无时不在。在研究性学习中,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团队精神无处不在。在研究性学习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合作伙伴的长处,不固执己见、有商有量,遇到挫折相互鼓励,群策群力,都是必须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随着心理的发展,人们发现学习不仅要依赖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学生的毅力、自信心,不怕艰难,勇往直前及勤奋、细致、踏实等性格特征。而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研究性学习每一个环节中,非智力因素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重视自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行政部门和家长积极响应──性的保证

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的态度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前途会产生很大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增强教育改革的紧迫感,选择合乎实际的推进策略,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使研究性学习在学校中得以实施。一方面要开展教师培训。同时,地方行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开拓思路,积极引导,在创设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上发挥作用。另外,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区域性的、校际间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先进,积极推动。同样,家长们的态度也很重要,它将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程。如果家长们不能理解或认同研究性学习对孩子今后的重要性,若他们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一些旧观念而一味追求“死”的知识和分数,研究性学习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要更新观念,作出积极反应,为研究性学习做好积极的配合。

四、高等院校热烈呼应──研究性学习的加油站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9月起在我国10个参加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实施,2002年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将开设这一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实施和推广,不是终结,而是开始,作为部分高中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下一站──高校,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延续场所,而不是研究性学习终结地。而,我国高校对研究性学习反应平淡,除了师范院校的部分教师(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的)在积极努力外,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知道研究性学习,就更谈不上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兴趣了。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和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推广实施。如果,高等院校积极倡导并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无疑会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和速度,给研究性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并以此深化我国教育改革,进而推动教育走向开放,最终使学生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篇11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12

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完例题后,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例1的解题思路。根据“已经做了5天”和“平均每天做75套”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已经做了的套数;已知计划做660套衣服,又求出了已经做了的套数,就能求出剩下的套数;知道剩下的套数和要求完成的天数,就能求出后3天平均每天要做的套数(即由因导果综合法)。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第一步求“已经做了多少套”,第二步求“还剩下多少套”,第三步求“后三天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才能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再根据综合算式提问:①“75×5”表示什么?②“660-75×5”表示什么?③“(660-75×5)÷3”又表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理顺和掌握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反思解题方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完每道例题,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比较哪种解法较为简捷,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第十一册54页的例4教学之后,教师可问学生: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以九月份生产玻璃的箱数作单位“1”,得解法:20000÷(1+1/3)。

解法二

以十月份生产玻璃的箱数作单位“1”,解法为:20000×(1-1/4)。

解法三

用归一法解:20000÷(3+1)×3解法四用方程解:设九月份生产玻璃x箱。得方程(20000-x)÷x=13。

这样引导学生从同一例题中探求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反思题目变式,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例题在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某类应用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十一册49页的例2,在教学后可进行如下变式训练

1.变换条件。将题中“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变换为:

(1)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了1/4;

(2)六月份捕鱼是五月份的(1+1/4)倍;

(3)相当于六月份捕鱼吨数的4/5;

(4)六月份比五月份的4/5多100吨。

2.变换问题。将题中“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变换为:

(1)五月份和六月份一共捕鱼多少吨?

(2)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3)五月份捕鱼吨数是六月份的几分之几?这样,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问,增大了题目的知识容量,训练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反思引申推广,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很相似,如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某些例题作适当的引申,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规律,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58页的例5这道工程应用题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规律进行反思,学生容易发现工程、相遇、注水等问题有着相似的数量关系及解法。

如相遇问题:“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20分钟,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30分钟。现两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分钟相遇?”算式是:1÷(1/20+1/30)=12(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