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7:1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群文阅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群文阅读”的落实意味着“教”的改变
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改变全面灌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小学生,把小学生作为主体,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是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内容,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语文教师不能讲太多,语文教师问的问题也不能太过于琐碎。小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语文教师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谈论和发表过多的感悟,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舍弃,学会放手,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二)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语文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根据读物的不同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尝试多种多样的方式去阅读。例如,精度、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群文阅读就意味着不能着重要求小学生“朗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小学生学会默读和详略有度地阅读。
(三)坚持让学生自主阅读
一、二度创作的内涵
(一)作品二度创作中的速度与作品关系
民族声乐中的速度在变化中根据作品自身的内涵进行调整和变化适应,例如我们熟悉的作品《七律二首送瘟神》,在作品的最初讲述了因为病情带给人们的可怕状况,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人们对病情的无可奈何。所以在演唱这一段时应采用中速来讲述人们束手无策、悲观失望的感觉。到最后一段,表述的是6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与灾难斗争到底的坚强毅力。“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一段在旋律和情绪上与上一段形成对比,因此在本段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可以通过语气来表现作品的意境,表达作品中人民齐心协力的奋斗精神。
(二)音色与情绪的关系
1.欢乐、喜悦的情绪表达
一般用开朗、明亮而有弹性的音色来表示庆祝、奔放、欢乐、狂喜。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作品中通过字里行间中的活泼、明朗来表现出人们现在生活的幸福、开心的诠释,心中充满了阳光。所以在演唱时,由于这首作品节奏欢快,为了体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要用明朗、高亮的声音,从技巧上讲,气息不需要太深,但声音点和胸前支点要清楚,为了突出作品的俏和巧,可以在胸前支点支持的基础上声音可以靠前,有些字可以白些,例如“上”和“哎”给人以欢快、喜悦的感觉。
2.赞美、思念的情绪表达
表示赞美、思念的情绪,一般使用温暖、优美的音色。例如作品《望月》,这首作品借以对物的思念,反映心中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前面叙述部分情感处理不需要太大的音量,声音暗淡,但声音位置一定要高,咬字一定要到位、清楚。到后面处,讲的是心中寄予对祖国的思念,我认为这一段的处理应该是音量要在气息的控制上要有力度,声音要结实,胸前支点清晰,让气息和声音在通道里充分振动,气息要深,有弹性,音色要集中明亮,给人以坚定信念,充满信心。
3.悲伤、幽怨的情绪表达
悲伤、幽怨的情绪表达需要通过浑厚有力的音色,呼吸的力度有一定的爆发力和韧性。作品《断桥遗梦》,这是一首作曲家赵季平老师为了怀念已故亡妻,利用西湖断桥,引用许仙白娘子的传奇爱情故事而写的一首作品。作品中用了2段不同的情绪,前一部门用幽怨的情绪,要求用较厚的音色,用气息支撑,表达出两人的感情像断桥一样,从中折断。后一部分“桥段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一连用了几个叠近, 表达出对爱人很深的思念之情之深,这一段演唱时情绪要和前一段有对比,要用倾诉、诉说的情感去演唱,声音不要太强。在最后一段“地老天荒、爱心不变”,表现出对爱情的地老天荒。所以应该把这种作品的整个情绪全部用在这一段,以凸显出整首作品表现的对爱情一种坚贞和至死不渝的情感。
(三)作品中语气的处理分析
由王志信编曲、刘麟编词的中国作品《斑竹泪》,部分,“长天黑,大地倾,泪飞如水泼,如水泼”。此段中“长天黑”整部作品共是16拍,“黑”字一个字占8拍,因此在表达这一段娥皇女英痛苦舜帝驾崩的痛苦的心情的时候,演唱者可以用很强的语气来演唱长天两个字,在演唱黑字的时候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表达,结果容易造成往往是“黑”字唱不足8拍,难以演唱者所想要的效果恰恰相反,没有突出该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笔者认为“黑”字的处理应是强—渐弱—弱—渐强—强,这样的话,演唱者也能缓冲一下自己的体力,唱到“黑”字的最强处,演唱下一句的“大”字,这样无论从演唱技巧还是作品处理上,即可以达到作品本身的需要,也达到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能突出该作品的意境。
(四)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
笔者认为每一部作品都有明确的人物,并且每一个人物都是该作品的线索,只是这些人物在作品中没有名字而已。譬如作品《钗头凤》讲的是陆游与唐琬的爱情受到当时封建制度的压迫,导致了情人无缘再见的结果,最后陆游与唐琬分别写了以《钗头凤》为主题的诗,其实是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还有我们熟悉的作品《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祭祀用的植物,“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自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的是九九重阳节独在他乡不能与亲人欢聚的情景。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及全国各族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二、作品二度创作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它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反映,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承、改造、创新、积极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演唱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作为群文工作者的我们,简单地去教学,一味地去教会作品、一味地去教怎么唱高音,这是对群众文化的片面理解。其实群众对群众文化文化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在群众文化中也一样的重要,主要是二度创作不仅是对作品进行简单再创作,而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也是对生活高度的一种向往。
专业艺术也好、群众文化也罢,都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都是一种追求,不要简单地去认识歌唱、片面地认识作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作品的情感出发,才能在艺术的殿堂里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②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读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以满足,而文字功底则能大致确定你所获的深度。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感觉还是能有所收获,起码知道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学术训练的论文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注意和警醒的,按照该书作者提供的写作思路,论文不能确保获奖或发表,但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能让所出炉的论文看起来更加清新简约,格式规范,确保形式上的瑕疵祛除。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说,写论文还是有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0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
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数学小论文的写作,对于一般的群体来说,专业性质太强而导致写作的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一般的数理知识,就会缺失相关论文的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而且在进行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介绍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数学类专业性质的人才,如数学教师、数学系学生而言,还是非专业性人才,进行具有专业水准的文章写作,难度都是不容小视的。尤其是涉及数学学科内容的相关知识,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文献阅读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除了数学类论文的写作,会遇到上面所谈到的问题。
教育小论文的写作与整合,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一部分的群体,需要进行与自己专业或者工作相关的,才衍生出了许多与论文有关的业务需求。在众多的业务需求中,论文代谢服务是最常见也是随普遍的。因为可以借助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通讯工具进行直接的交流,使得文件的传输与写作任务的统一分配及结算变得越来越规范化。
同时,同时涉及上面两个领域的论文写作,即同时涉及数学类小论文及教育论文两个专业性的领域,就很有可能是与职称论文相关的。关于职称论文仿佛在相关领域内,并没有具体的限定与解释。
基本理解就是,为了评定职称而进行的论文写作。一般来说,对于所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没有严格的标准。所以也就有很多人选择他人进行帮助自己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源,或者直接全权委托这些中介机构进行职称服务。
高中生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议论文文体的写作难度对高中生而言是最大的。因为议论文的写作无论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研究还非常少,迄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深圳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此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三所公办高中(分别为重点、普通、职高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8.5%。
2 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共设计23个调查题目。在自编调查问卷以前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议论文写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1)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和所在学校的基本信息;(2)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和认识;(3)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看法和写作情况;(4)学生对教师评改议论文的情况的评价。
3 统计工具
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1)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
从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喜欢议论文的为22.5,而喜欢小说的占23,记叙文的占28.5,散文的占26。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没有特别好感”为40.7,对议论文“没有感觉,感到头痛”的占11.5,“能够表达观点,很有意”仅占46.5,其他的占1.3。上述结果体现出五成多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的麻木茫然甚至是痛恨的态度,这些学生比较排斥议论文写作,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
(2)深圳市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深圳市高中生对杂文随笔评论的喜好占53.8%,另外喜欢消遣小说的占40.5%,网络快餐文学的占5.8%,数据显示出近六成高中学生有阅读经典文学或者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的渴望,近三成学生钟情于以情节娱乐取胜的文学,极少部分学生钟爱快餐文学。
(3)深圳市高中生课外活动的情况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议论文的另外一种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展示自我才气、开阔眼界,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深圳市高中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倾向于剧本表演和辩论赛,读书汇报会周期长,娱乐性质低,所以更多的学生热爱剧本表演和辩论赛。
(4)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的情况
我们从两方面对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是深圳市高中生对写作难度的调查。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普遍感到困难。他们认为材料型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30.3,难度一般的占58.5,很容易的占7.5%,“无此经历”的占3.8%。认为命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5.7,难度一般的占67.8,很容易的占15,“无此经历”的占1.5%。认为话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7.5,难度一般的占68.5,很容易的占12.5%,“无此经历”的占1.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一般的材料作文主体对象不止一个,材料的情感倾向的不确定性,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的不好把握,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畏难心理。
二是对深圳市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应该具有的学习方法的调查。本研究发现,有近六成的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主动进行课外相关素材论据的积累和模仿练笔”;有50.75的高中生认为,必须“得到专业科学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策略的主题训练”;另有43%的学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经常进行课堂内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指导训练”;“在写作前,适量进行与论题相关的辩论式思维活动训练”,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期待教师能够加强读写训练的愿望。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深圳市高中生急切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根据本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1.改进教师的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选好议论文的写作题目,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对议论文写作题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选议论文的话题是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范畴之内,才能使学生有想表达想创作的愿望;二是所选议论文写作题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有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考,期待以成人的眼光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选择有个性化有思辨色彩的题目。
其次,教师要提高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教师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做到:
(1)讲评课少批评多鼓励,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畏难情绪;
(2)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重难点突出,争取让学生能有收获;
(3)选择有思想和有内涵的范文来点评,让高中生在阅读优秀范文中揣摩好作文的妙处,以获得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熏陶;
(4)要让作文有时效性必须缩短作文的批改时间。教师单枪匹马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因此能让高中生参与进来并高效地完成任务,要做到:①布置评改任务提供评改方法。②小组讨论巡回指导。③小组合作,互动评改。评改工作结束后,教师的讲评课要针对凸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2.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1)是立足课本。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课本素材。语文教材及语文读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要鼓励学生提取精华创建自己的素材库,《史记》中各种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子百家中的亘古不衰的智慧哲理,现当代作家中充满理性智慧的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充满生命活力的素材。,三鼓励的导师的知识)本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2)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夯实课本知识,深化课本内容,对开阔眼界和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是很有益处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为学生营造一个大的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到图书馆去, 到阅览室去,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②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教师可定期开出一些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如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等。③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下的阅读方法:a.略读:快速阅读,不求细枝末节,锻炼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思维――归纳;b.精读:把握微观细节,关注值得推敲研究的的局部内容;c.总结概括人物生平事迹,每天阅读一两个历史人物( 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刘备等) 的生平事迹, 并且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提炼概括,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辨别,分析人物的独具特色的一面。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文章,摘抄其中的有内涵的句子和提取事例精华。⑤要求学生背熟名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语文课外活动持积极的欢迎态度,尤其短期性的集体性的活动(如剧本表演和辩论赛)更受高中生追捧。诸如开展辩论赛,通过选取值得论辩的社会焦点问题,做好论辩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论辩指导工作,安排好论辩双方论题。
4.向学生传授议论文写作的策略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认为不同的高考题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影响,其议论文的写作思维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加大对学生审题的训练。教师要从高考考查的范围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加强审题专题训练,要帮助高中生学会审题,明确审题步骤和把握审题的关键要素。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要做到: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根源。如果是命题作文,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明确题目要求的重点。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的特点一般有三类:以判断句为题的命题作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中心论点,对这样的题目应该着重分析它的谓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题目要求的重点。以词组为题的命题作文如果题目若以联合词组为题,就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若以偏正词组构成,重点关注定语。以紧缩复句为题,就要明确句子内部的关系。
(2)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①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写“人生的境界”为话题,写超脱的人生境界,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展开联想的翅膀,可以想到庄子、许由巢父、竹林七贤等人的境界,这是相似联想,也是一种横向思维;对比联想,两类事物的对比可以是同向对比也可是反向对比,比如,美人与花越比越美,东施效颦只能是美人越美丑人越丑了;另外还有因果联想,由果推因等,这里就不举例了。
②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综合,筛选与概括、求同与求异、推因与论果的能力等。拥有这些能力,文章才能尽显深度和精辟。
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各种文献信息资料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广大社会公民;无论是一般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如何掌握和科学地运用快速阅读方法,用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必要性,论述了快速阅读法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要求,研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途径与方法。
一、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快速阅读。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区,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学科,所面对的文献信息总量爆炸性地增加,现在的世界科技新成果正在以一年等于过去一百年的速度发展,而人们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甚至随着各类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阅读时间不但不增,可能有所减少。要阅读了解日益增长的相关文献信息,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只有学习掌握快速阅读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目前高校广大师生快速阅读方法的缺陷。从老教师的情况看,他们有一套纸本图书快速阅读方法,但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往往偏低,阅读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全面学习掌握现代快速阅读方法,特别是网络信息快速查阅方法。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之中很多人的阅读方法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停留在对一小段课文的快速阅读方法上,缺乏科学全面的快速阅读大量文献信息的方法与经历,更加需要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应用。因而,高校图书馆加强快速阅读法宣传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二、快速阅读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阅读是一种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知识和经验,对所要阅读的文献信息进行主动预测、验证和确认的复杂思维活动过程。快速阅读法是从大量的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区别于其他阅读方法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阅读速度快,也就是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阅读者需要掌握和运用好以下三大基本特征与要求:
第一,阅读不要出声,口舌也不要跟随阅读而变动,也就是用眼用脑不用嘴。因为在阅读实践中发声或者口舌跟随阅读动作,会影响和降低阅读速度,口舌跟随阅读而动,阅读速度再快也超不过说话的速度。无声阅读可以排除阅读中的潜语内听现象,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大大简化,加快阅读速度。
第二,科学使用眼睛。尽力扩大视读广角,尽可能地摄入看一眼的语言文字范围,把整句、整段甚至整页的文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避免回视,看完一遍全文后,再考虑是否重读或细读。也就是要不断扩大看一眼的视觉范围,从幼儿园小学时期一个字词一个字词地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扩大到整句、整段甚至整页地读。一目十行是对快速阅读法最形象的概括,可以说快速阅读就是一目十行。
第三,善于信息筛选。阅读是一种摄取抓住有用材料的思维活动,要善于根据上文判定下文,大胆猜读,阅读时只选取主要有关信息供大脑编码,尽量排除次要和无关的信息。浏览式阅读、选择式阅读、目录式阅读等都是筛选信息的有效方法,快速阅读时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或自己需要的文字,忽略其他无关的文字。所以,快速阅读法的选择性比较强、淘汰率比较高。换句话说,就是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是以少选择、多淘汰文字为代价的。
三、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途径与方法
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必须从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结合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在宣传推广的途径方面,我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黑板报、宣传栏、读者QQ群、读书学习报告会、散发快速阅读法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快速阅读法,并积极开展快速读书竞赛、快速阅读征文大赛等辅助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效果明显。在方法上与文献信息类型和数据库相结合,积极开展不同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活动。
1.书目阅读法
书目阅读法是一种专门针对读者借阅中外文图书这一类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方法,主要解决选择阅读什么图书比较好的问题。这种快速阅读法主要包括查阅书目和翻阅目录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指导读者针对自己需要阅读的图书的书名、作者、类别等信息,检索、浏览与之相关的书目,从众多书目之中初选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浏览的图书。二是浏览初选图书目录和内容提要等信息,决定进一步阅读哪几本书或重点阅读其中哪几个章节。这是一个由广泛到具体、由一般了解到深入阅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挑选阅读图书、筛选阅读内容的阅读法。相对于大量的文献来说,这样的阅读既快又准,是图书馆应该积极宣传推广的阅读方法。在长期实践中,我馆编制了一套主要课程参考书目,帮助广大同学解决了第一步检索浏览选择图书的问题,同学们只要按照这一参考书目,从中挑选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图书进行阅读即可。
2.报刊浏览法
报刊阅读法是一种专门针对阅读中外文报纸和期刊这两种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方法,主要解决浏览新闻报道,广泛了解政治、科技、文化信息的问题。对于报纸来说,图书馆的各种报纸都摆放在报架上,一目了然。读者只要找到自己常看或需要阅读的报纸,逐版翻阅、浏览标题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关注的消息。对于期刊来说,读者可以根据期刊排架情况或浏览本馆期刊目录,解决所需的期刊的问题,找到所需期刊,浏览期刊目录,选择阅读相关文献即可达到快速浏览相关信息之目的。如果需要详细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则可以通过以下科技论文阅读法来加深阅读理解。
3.科技论文阅读法
科技论文阅读法就是根据科技论文的结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快速阅读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全面浏览、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提高阅读速度。科技论文包括题名、关键词、作者及工作单位、文摘、正文、参考文献等几个主要部分,正文又由序言、材料、方法、实验研究情况、结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部分组成。阅读科技论文时,只要扫一眼十几个字的题名和3-5个关键词,就可以了解论文的主题;只要浏览一遍二三百字的文摘,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对结论或哪个问题不清楚,可以重点看看结论部分或相关部分,从而避免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冗长的全文,提高阅读速度。对于平时阅读科技论文较少的大学生来说,引导帮助他们掌握这种方法十分必要。
4.学位论文阅读法
在高校,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毕业设计,阅读参考相关的学位论文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帮助他们掌握学位论文阅读法,从而快速阅读参考相关学位论文十分必要。学位论文内容丰富、文字较多,阅读时,一般不要从头到尾地阅读全文,要注意根据学位论文的结构来采取选择性阅读,这样能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一是要注意选择权威研究生培养机构的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注意浏览学位论文的封面或研究生培养机构和导师姓名、职称等有关信息就可以进行选择。二是选择与之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位论文,主要通过浏览题名、关键词、文摘进行选择。三是选择需要详细阅读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论文目录实现,因为目录是全文各个部分的提纲。学位论文正文一般由问题的提出、现状分析、研究目的与方法、试验或研究结果、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问题的提出一般是对该问题产生发展历史的概括,对于了解发展历史很有参考价值;现状分析部分是对前人研究现状的综述,对于了解现状很有必要;研究方法,对于解决相似的问题极具借鉴意义;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部分就是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或目标。
5.专题检索阅读法
专题检索阅读法是一种先利用数据库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再筛选密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的方法,又叫检索筛选阅读法,是一种全面性要求较高的阅读方法。全面性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献信息的类型要求全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文献类型,而是既需要报刊文章、学位论文,又需要科技成果、专利等各种类型的文献。在这种情况下,先全面检索,再筛选所需文献阅读的专题检索阅读法就成了更好的阅读方法。二是对文献查全率要求高,要求尽量减少或避免遗漏相关文献,往往是课题申报或成果鉴定所必需的,必须依靠数据库全面检索来完成。先全面检索,获取所有的文献信息,再在其中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既能满足全面性要求,又能节省阅读时间。该阅读方法结合数据库利用培训、推介进行效果更好。
以上阅读方法都是以快速阅读为目的的,主要解决全面选择文献、了解相关信息类的问题。当选择好相关文献需要详细阅读时,则需要借助于精细阅读等方法进一步加深阅读理解。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依靠一种阅读方法很难达到既快速又准确阅读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汉杰.试论高效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89,04:30-33.
[2]王京.也谈快速阅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179-181,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一、研究生阅读能力现状
1.研究生对中、外文文献的阅读情况
研究生对中文文献的阅读状况:第一,对中文文献阅读数量较少,平均每学期阅读数量仅仅只有800页左右,与美国研究生每周500—800页阅读量相比相差甚远。第二,研究生阅读方式呈网络化趋势,其阅读方式和资料来源都由以往的传统的书面方式转向电子化的方式。第三,研究生阅读具有功利化倾向,阅读资料内容局限于自身专业的相关文献。由于学校对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的过分强调,对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以及在其奖学金评定和学科成绩等方面的重要影响,都导致研究生在阅读方面严重偏向于阅读自身专业领域的文献,而忽略对其它方面的文化知识的摄取。第四,研究生文献阅读存在盲目性,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划。由于许多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自己专业不够熟悉,在缺乏有效规范的阅读指导的情况下,导致其在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上把握不够准确,文献阅读存在盲目性。第五,研究生在阅读过程中欠缺思考,对阅读后的文献资料不善于总结和归纳。这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培养方面的问题,需要经过有目的的阅读训练来改善。
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读状况,除了上述阅读中文文献存在的情况外,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许多研究生对于阅读外文资料存在消极心理,缺乏主动阅读外文文献的积极性,大多数只有在导师要求和督促的情况下才去阅读。第二,外文文献的检索能力较低,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或检索方式的不正确,研究生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第三,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差,由于自身外语水平的限制或对一些定量定性的方法的掌握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内容难于把握,无法抓住文章的核心和重点,致使文章看不懂,同时也造成厌学和消极的外文阅读心理。
2.导师在研究生文献阅读方面的指导状况
第一,导师指导研究生阅读的频率较低,时间不足。研究生大约平均每两到三周与导师交流一次,而每次谈话交流的时间平均只在半个小时左右;甚至有的研究生一个学期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第二,导师指导阅读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对于专业外的文献指导和要求较少。第三,导师指导阅读的过程缺乏民主,与学生互动的程度不高,指导效果差强人意。
3.研究生的论文撰写状况
在课程论文撰写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另一种是以小组团队形式,即指由团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论文。在学位论文的撰写方面,一般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选题、准备资料和构思、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论文答辩。
二、国内外高校“指导性文献阅读研究”课程的具体设置和实施
国外的诸多高校,如哈佛、普林斯顿等,在其研究生培养体制当中,将“Directed Reading and Research(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些高校大多将该课程放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后开设。该课程一般由多个老师形成的一个“课程组”来讲授,每个选修的学生将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课程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来完成该门课程。其具体授课程序是:导师讲授学术写作程序、学术规范确定选题-选择相应的文献(确定数量、等级)-阅读并形成笔记-文献述评-自己的观点-进一步论证-模型、数据、结论-形成论文-考核评价。
在我国,开设“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 课程的高校较少。最早是由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提出,并于2002年秋季在上海大学开展试点。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海大学在其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方案当中提出开设“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课程,该项课程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本文对上海大学开设该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作一定简单介绍,以便学习和借鉴。
上海大学“文献阅读研讨课”的课程内容,要求任课老师选取约40篇在该领域近30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外文献。课程围绕“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研讨”这一路线展开,在课程授课方式方面,以学生讲解文献和学生集体讨论为主,老师点评为辅。此外,上海大学文献研讨课要求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即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求课外的提前准备和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同时,该项课程采用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指导性文献阅读研究”课程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借鉴
首先,我国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应该重视对“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课程的开设。一项措施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样,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这时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支持对于课程实施是否成功也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应该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出预警,加强其思想意识,绝不能因为实施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而放弃。教师之间多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邀请开课效果较好的老师公开教授“如何教好指导性文献阅读课”,加强课程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反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做好制度规范。第一,将研究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入到培养计划当中,对其专业课开展“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如对经管法学科的研究生,要注重其全面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二,改革不合理的研究生评定制度。改革当前对于公开发表文献的无形要求,重视课程的学习,提高对课程论文的考核要求;同时,可以将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评定作为其导师的教导评定指标之一。
最后,改善图书馆设施建设。第一,丰富图书馆的藏书,成立图书书目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组成,并对图书采购部门提出相关学术书籍的采购目录,以保证图书馆对学术前沿书籍的收藏。第二,加强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改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施设备,扩大数据来源范围。
四、“指导性文献阅读研究”课程的设计实施
“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课程的授课模式包括了课程授课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具体包括“文献检索”、“文献阅读”、“课程教授”、“课程论文撰写”四个部分。
文献检索部分是在课程的前一两个课时,教师介绍文献检索相关知识,包括对“在哪儿检索”、“如何检索”、“如何对下载后的文献进行管理”等内容的讲解。关于“在哪检索”问题,老师提供文献检索的相关数据库,我国高校学生文献检索一般是通过本校的电子图书途径;针对“如何检索”问题,教师通过教授学生检索的关键字、重要的期刊文献等方式进行筛选;对于“如何管理下载的文献”,要求学生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及做好阅读目录。阅读目录是指针对学生已阅读好的文献,把文献的题目、作者、来源及主要的观点内容以及对自己有促进作用的部分做好简单的记录,形成阅读目录。
文献阅读部分,在借鉴已有的教授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文献阅读部分提出以下三项规定:第一,每位同学在上课前必须阅读下节课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的相关文献,文献资料由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内容指定;第二,每位同学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做好PPT文档,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第三,对于阅读过的文献做好读书笔记和阅读目录,其中读书笔记整理成正式发表的论文形式。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研究生阅读能力,应该注重对“如何略读文献”、“如何精读文献”及“文献的阅读总结”三个方面的练习。在“如何略读文献”部分,研究生要做到对阅读文献基本信息的了解,包括文献的标题、摘要、背景、结论以及判断文献是否与自身研究问题相关联;在“如何精读文献”练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文献研究背景、意义、具体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观点和思想、应用的研究方法、文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等等;在“文献的阅读总结”部分,学生在对文献阅读完之后,做好阅读目录和读书笔记。
文献讲授部分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学生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文献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文献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文献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文献,同学和老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老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文献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
课程论文撰写部分,任课老师以课程论文方式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形式。老师可以直接确定课程论文的题目,或者老师确定方向由学生自身选题,再或者由学生以自己的文献讨论内容作为论文写作方向,结合同学的质疑点和导师的指导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可行方案,形成课程论文。通过撰写课程论文,使得学生可以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反思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形成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戴佳筑,雷咏梅.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方法探索[J].研究生教育,2008(10):149-150
[2]叶志明.开设文献阅读研讨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33-36
[3]李红惠.硕士研究生阅读量减少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4):42-44
[4]邬智,孙侠,施亚玲.国内研究生阅读研究概况及思考[J].高等教育,2009(4):77-80
[5]张正,谢玲玲,熊学军.关于开展研究生阅读情况调查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5-36
[6]张玲.从学位论文的引文看研究生的阅读特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2):36-39
[7]桑士川.研究生的读书技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41-43
一.抬头细看,铭记在心
看什么――看“墙”:文化墙、标语墙、板报墙等。那上面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展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深邃的人文精神,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而且,这些内容大多处于校园显眼的位置,你无须“众里寻他千百度”,只须稍加留心便可“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能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那更是“锦上添花”。如:
(1)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2)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福建高考“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的材料作文。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诚信”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全国大纲卷“契约精神”的材料作文。
(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2)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奉献。――白求恩
以上名言警句可用于写“时间与人生价值”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江苏高考“青春与永恒”的材料作文。
二.埋头精读,借鉴在手
写作的很多“优美的原料”来源于我们所学过的高中教材。教材是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最好的文学读本,那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石”: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名人事迹……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材料,点石为金,才是问题的关键。会运用,朽木也会化作栋梁;不会运用,即便是楠木梓树,也是一堆废料。
譬如《劝学》(人教版必修3)一文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用来阐释“捕捉机遇”、“善假于物,成功的捷径”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广东高考“接受捐助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材料作文,还可服务于2013年湖北高考“大豆因盐卤而改变命运”的材料作文。
《老人与海》(人教版必修3),课文节选了老渔夫桑迪亚哥捕到了一条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与鲨鱼殊死搏斗。五个回合过去,老人未能占上风,抵挡不住鲨鱼的进攻,最终带回的是大马林鱼的一副骨架。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不懈追求”、“人生之美”、“人是不会被打败”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4年四川高考“站起来”的材料作文。
又如《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文章讲述了李密在蜀国灭亡后,被晋武帝征为太子冼马。他上书恳请晋武帝准许他暂不就职,在家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拜汉中太守。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感恩”、“孝道”、“进与退”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湖南高考“守护”的材料作文。
三.拓展阅读,记录在册
积累丰富、新鲜的议论文素材,离不开课外阅读。我们课外阅读搜集素材的触角可以伸向语文测试或练习作业中关于“人物传记”的阅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