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7 18:0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管理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

篇1

二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意义及方案设计

1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意义定量分析

课程属于方法论类课程,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等提供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其实践性很强。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项目研究对于教学对象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第一,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多方面改革着手,提高教学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第二,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定量分析理论功底,还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研究对于教学工作改进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第一,能够系统地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学考核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全方面设计定量研究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案。第二,设计与公共管理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将课程教学和实验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第三,改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及创造性。

篇2

尽管我国相关教学大纲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当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规定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目前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对教师知识的储备和运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师由于工作不久,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与老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次,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定位选修课,学校以及学院对课程教学的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都不够,更不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的进修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而言,时间和精力的缺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工作。由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或是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担负着行政领导职务,常常无法保证或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还是一门选修课,教学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2相关专业教材缺乏

教材作为承担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相关教材数量而言,专门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在国内开设较晚,加之相关高校对课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导致了国内从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编订的人员有限。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许多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学或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料,其内容缺乏公共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性、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就仅有的几部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性和非针对性。在这些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中,有的教材侧重于经济类管理,缺少针对性;有的侧重于政治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随国内外公共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许多方法和事例难以满足当前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要求。

1.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现阶段,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仍未摆脱普通课程教学的窠臼,缺乏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并没有注重通过将知识点的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而是空洞的说教,一旦遇到具体的写作,学生就无从入手。因此,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停留和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僵化。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该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和本科论文写作的双重特点,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而现在的教学仍然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依旧单一僵化。教学、教材和课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被动地依赖教师,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亦步亦趋的督促式指导,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升的路径探析

2.1明确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

设置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当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学校自身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情况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应当突出强调它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地位,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总目标应定位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顾客——学生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识运用、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①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在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通过学习了解毕业论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逐步掌握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结构和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最终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2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的现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一,针对教学和科研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而言。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的青年将逐步实现高学历,科研能力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强项,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逐步的教学实践得以弥补。因此,未来青年教师无疑将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的主力。而就现阶段而言,首先,高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恰恰需要平时的摸索和锻炼。其次,学校、学院可以聘请校内外一些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些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仅可以减轻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压力,而且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其二,针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老教师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来,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由于老教师承担着相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或行政任务,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校强制让这些教师承担这门课程,其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优的解决路径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老教师更多的是对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而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第一线,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梯队,既达到了锻炼教师队伍的目的,又扩大了学生与教师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的空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2.3更新专业教材内容

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强,教材多侧重于经济管理类或政治学类教学,脱离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为了改变目前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联系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教材,提高专业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材应当服务于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理论层次方面上,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明确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特征和作为专业学科的个性特征。教材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目标,并为教师的教授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论文写作的教材。其次,在实践能力方面上,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掌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将四年所学知识与实践问题有机结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4改进教学方法

篇3

1整合教学创新思想,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

2.2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篇4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所不可缺少的专业。在我国的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不少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要使自身的形象、自己的产品更加完美、更具品位,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在国内开办这一专业的主要是在艺术类和工科类院校。在不同类型的院校其特点各有所长,在艺术类院校中的工业设计强调的是美学思想,学生的艺术构思能力强;在工科类院校中的工业设计强调的是工程意识,学生的技术表现能力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及其应用软件功能的迅速加强,特别是计算机的图形、图像方面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对本专业的影响意义尤其重大。现在无论是艺术类院校或是工科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从而使得设计的结果优秀、设计的效率提高、设计的成本降低[1]。本文根据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就工业设计专业中计算机课程设置做一些探讨。

1.理论环节的计算机课程

甘肃工业大学是1999年申请并获得批准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在此之前我们曾到一些高校作过调研[2],吸取他们的经验,力图将新办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使学生的现代审美意识艺术、创新精神和艺术创作能力等素质更加全面。在培养计划中我们除了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外,增加了新兴的计算机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强调了计算机辅助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具有掌握高技术的新型人才。表1是教学计划中的计算机课程。

表1工业设计专业中的计算机课程

其中"计算机导论"为公共必修课,主要介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基本操作;"C语言"也为公共必修课,主要介绍用C语言进行简单编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余的为专业方向课,"CAID(I)"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在二维和三维绘图方面的应用,选用《AutoCAD2000中文版循序渐进教程》(天一工作室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和《AutoCAD2000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绘图教程》(黄晓杰等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II)"是平面设计,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视觉传达的计算机表现及效果图的后期处理,主要介绍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的应用,选用《Photoshop5.5基础教程及制作实例》(覃卫著,科学出版社)和《CorelDraw10金典案例教程》(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III)"是产品造型设计,包括立体构成、产品造型的计算机表现,主要介绍SolidWorks和Rhino软件的应用,选用《SolidWorks99三维造型设计》(张晓红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和《Rhinoceros电脑辅助工业设计与制造》作为参考教材;"CAID(IV)"包括三维动画、计算机辅助人机分析、计算机辅助统计分析等,介绍3DMAX、Poser、SPSS等软件,主要以《3DStudioMAXR4培训教程》(施红芹著,科学出版社)、《Poser4自学捷径》(乐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统计软件SPSS实用指南》(苏金朋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课程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理论体系及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软件知识,结合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计算机设备,对某一典型产品进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主要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彭韧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孙苏榕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电脑多媒体设计"是针对工业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所开设的专业课,结合广告设计的内容,主要介绍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选用《Authorware及其多媒体程序设计》(严洪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电脑多媒体课程设计"是应用电脑多媒体设计课程所学内容,实际完成一个大作业;"现代CAD"是针对工业设计中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迟毅林著、重庆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网页设计"是针对工业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网页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选用《网页创意与制作培训教程》(母培新著、蒲东电子出版社)作为参考书;"环境CAD"是针对工业设计中环境设计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产品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选用《中望装修设计软件培训教程》(中望龙腾著、重庆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

此外,有些专业课上还要讲授和应用计算机知识,这些将在实践性环节中列出。

2.实践性环节中的计算机内容

以上介绍的都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容。除此以外,在实践性教学(如专业课、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还将结合设计专题介绍一些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SolidEdge、MDT、UG、Pro/E、天正建筑设计、圆方室内设计等。学生不但在基础训练方面能够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能使计算机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表2列出了实践性环节中的计算机内容。

表2实践性环节中的计算机内容

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面,2000年我校投入了50多万元建立了"计算机辅助造型室"。加上近两年购进的设备(包括绘图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配套设备),使学生的上机实习得到充分的保证。

3.结束语

在将来,我校将开设工业设计的成人专业和辅修专业。其培养计划是以本专业(四年制)的主干课程为主,其中不少课程就是以上所介绍的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

前段时间,笔者在一些工厂、企业作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既具备工业设计基础,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是相当紧缺。说明在对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使工艺技术与计算机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业设计以新的形象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的。同时,笔者觉得对于这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还加强了对学生的信息量传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当然我校是刚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做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是,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一定是未来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5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篇6

1,工业设计专业形态学教育的必要性

形态学又名造型论,工业设计专业的全称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形态学课程之于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勿庸多言。所谓产品造型设计,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依据产品的功能而在结构、形态、色彩及外表加工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活动。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产品设计或其它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现代造型艺术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它是以在科学而非个人感情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将形式、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的训练及研究分离出来。这类造型训练作为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为后来的设计专业教育所采用,并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紧密地与色彩、素描、构成等教学紧密衔接;另一方面更深入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落,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条内在主线,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把基础造型训练及相关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整合,并列为“形态学”课程予以讲授,以利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及手法。

“形”通常指物体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便有“内心之动,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形的阐释;无形而神则失,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只有将形与神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事物完整而科学的认知。可见,形态要获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犹如历代中国画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那种境界-形神兼备。

形态作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式的基础。形态学重点是通过外形把握其表现,即通过特点对观者所产生的心理效益去研究形态的“态势”或“生命态”表现,以设计上对形态注入感人的魅力为切入点。

形态是造型艺术即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及满足人的视觉评价、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之一。一个人、一个物件、一个色块、一个点、一条线,乃至一部分空间和空间中的一组物象,都具有形态性。

产品的形态是信息的载体,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及构造的创新与利用等)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借助产品的特有形态可以向外界传达设计师的思想与理念。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往往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做出购买的决策。

产品的形态是工业设计的最终结果,设计师应增强对立体形态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形态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与永恒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形态,有目的地创造出新形态。由此看来,开设形态学课程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形态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产品造型形式美原理及其表现特征

产品造型设计的美与一般造型艺术的美在有着共性的基础上亦有其特异性。一般造型艺术的美是一种纯自然的美,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只要被少数知音所了解便可以视为成功。但是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必须满足某一特定人群的大多数需要。

因此,工业造型设计不能以设计师个人美学好恶来取舍,它应以满足大多数消费对象为前提。基本的美学原则为大多数人接受,设计师只有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去延伸和扩张,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设计效果。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造型美观、方便使用、节约材料、便于加工、满足功能需求、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等要求。

产品的形态美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它的基本美学特点和规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统一与变化、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分割与比例(包括数学上的等差级数、等比级数、调和级数、黄金比例等强调与调和、错视觉的应用等。

工业设计师应在变化与统一中求得产品形态的对比和协调,在对称的均衡中求得安定和轻巧,在比例与尺度中求得节奏和韵律,在主次和同异中求得层次和整体。通过对比表现产品的形态差异性,突出产品造型重点,从而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协调使产品形态间呈现相互渗透的和谐艺术特征;通过均衡使形态各部分之间在距离长短、分量轻重、体量大小上都不完全相同,产品形态的局部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感;通过节奏和韵律则表现产品形态的连续交错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特点。

产品的形式美特征表现有:a.体量感,包括体积感和量感(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b.产品的动感,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就蕴涵着动;c.秩序,从产品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中寻找一种规律和统一性;d.稳定感,包括产品在物理上和视觉上的稳定;e.产品形态的独创性,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包括产品形态的新颖感、结构材料的新颖性和产品主题内容的新颖性。

3,工业产品形态要素设计拓展

从设计的角度看,形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产品的形态总是与其功能、材料、机构、结构等要素分不开,人们在评判产品形态时也总是与这些基本要素联系起来。产品形态是功能、材料、结构、机构、色彩等要素所构成的“特有态势”给人的一种整体观赏形式。

1)形态与功能。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玉厄无当,不如瓦器”,说明再贵重的盛酒玉器,如果没有底连水都不能放,其价值还不如普通的瓦器。可见,我们先辈很早就意识到实用功能在容器造型中的价值。产品的实用功能要素是决定产品形态的主要要素。进入包豪斯时期,“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理念更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物质的极大丰富,产品的功能不再仅指使用功能,出现了极大的延伸和发展,还包括审美功能、文化功能等。利用产品的特有形态来表达产品的不同美学特征及价值取向,让使用者从内心情感上与产品取得一致和共鸣。当今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不仅要充分重视产品的功能,更应树立长远的生态学观念,以“绿色设计”为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充分运用“形态契合”和“形态组合排列”等原则,进一步探索以形态特殊结构扩大功能价值,最大程度地节约材料、空间,减少资源投入的可能性。

2)形态与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所耗用的物资,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走向高级。从设计角度来看,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及视觉性能特性,才能在设计中合理、科学地加以使用。应当在熟悉各种材料物理的、化学的、视觉的三方面综合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加工、使用等因素全面衡量成本、价值、形态结构、美感等关系,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从而最佳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特征。既善于利用各种新型材料,也要加强对传统材料的发掘再利用,建立新型的形态与材料观。

3)形态与结构。物体要保持自己的形态,就需要有一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来支撑。即使最简单的产品,也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大自然是人造物体结构产生的基本源泉。要认真深入地观察自然,分析和研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地优秀结构实例。在设计中要注意分析结构中材料的基本连接方法,包括滑接、榫接(铰接)和刚接三个基本类型,要研究材料结构与形态结构的关系,与结构稳定的关系,与受力方向的关系等,努力探索设计新结构形式的可能性。

4)形态与机构。机构是人为物体的组合,且各物体之间存在确定的相对运动,通过机构可转换机械能或做有用功。机构作为整个产品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除直接满足和实现产品基本功能外,对改善和扩展产品功能也起作用,并最终影响产品的形态。机构设计合理与否,将影响到产品的操作性能、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等。工业设计师要了解常用的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还要了解螺旋、齿轮、带和链等基本传动机构。同时,又应注意研究与分析生物机构,抽取其主要机构原理和特征开展仿生机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节约能源,并利用新的设计去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

5)形态与数理。数理要素对形成产品的形态美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数是宇宙的基础。数的秩序也是形式美的基础,正确把握产品形态中的数理关系,是产品形态设计的重要条件。尺度比例是数理要素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产品形态的美感程度。尺度比例受到人们使用产品时生理和心理方面适应性的制约,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运用在不断影响现代产品的形态和人们对传统产品比例尺度的观念。

6)形态与视知觉。产品的知觉形态,人们主要是通过视觉与触觉来感受的。视觉信息是人类的主要感觉来源,因此,对视觉的研究成为所有感觉通道研究中最透彻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当客观刺激物之间存在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体则成为背景。这也是认知图形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可以感到的清晰的浮现出来的部分叫图形,感到不清晰而退隐的部分称为背景(底)。在产品设计中无论对平面还是立体的处理,经常会遇到视错觉现象。因此,错视成为了设计中令人注目的课题,引起设计师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兴趣。其中的线段长短错觉、角度大小错觉、面积大小错觉、、远近错觉、、高低错觉、、分割错觉、、移位错觉、、对比错觉、、残像错觉、以及幻觉等都对产品设计的各部分形态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7)形态与色彩。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视知觉,需要光眼神经的过程,人才能见到色彩。人对色彩与形状的反应同人的年龄、个性、情绪有关。色和形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实现色和形统一,整体和局部匀称、协调,才能引起美感。总的来说,工业产品的色彩要纯净、和谐、简洁,既富于装饰性,又能展现产品的功能和形态特征,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生态环境的要求,符合经济的原则。工业产品的色彩运用还应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与艺术造型相结合、流行色与时代感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满足人机协调的要求、满足作业环境的要求、满足“色”与“形”协调统一的要求,符合造型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色彩的爱忌,等等。

8)形态与自然、科技和社会。形态与自然主要体现为对称的观念及在多领域的渗透;形态与科技和社会则体现在当按某种计划或构想进行具体物的造型时绝不能仅仅靠塑造技术,而是技术、形态和思想缺一不可,即使技术也须从技法、技术和技能三个方面来考察。任何造型物都与材料及加工技术密切相关。优秀的产品都能充分展现出材质的特性,当然任何材料对于造型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是有效利用自然材料,采取适当的加工方法,创造适于生活和环境的物品,况且这些材料及加工方法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改良丰富,并一代一代继承下来逐步形成自己的风貌。在有效利用传统从事造型活动的同时,还要考虑合乎社会要求的创新设计,这是尝试利用自古以来的技术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造型方法。同时,风尚不但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也与产品造型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引起设计师重视。

4,培养新形态观

工业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好的设计并非只有漂亮地外观,蕴涵的科技、人文、市场及环境等因素,也要通过产品的形体而体现。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爱好,都成为作用于产品设计的“外力”,使产品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形态变化。

工业设计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积累设计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立体形态的创造有一定规律可循。大自然是天然形态的创造者,千万年来,在大自然伟力作用之下造就了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形态,其中不乏美的形态,在构造和材料方面也非常科学合理,还有人们至今尚未认识但有利于改生存条件、调节社会机能的系统。人类在改造自身生活环境、创造生活形态的同时,必须从自然物和从大自然获取设计灵感。通过对蕴藏在自然界美的要素和天然神奇的形态结构的发掘和汲取,进一步提炼和加工成人们创造具体实用形态时的基本元素。同时,通过对自然界大量科学合理形态要素的吸收,和对自然形态机能系统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而恰当地运用到机械结构的传动与运输、信息的发射与传播,及社会生态系统工程的运行与操作等方面。

时代在发展,作为始终以物质的实质性形态而展现的产品从物质形象上不断地表现着时代的活力。开拓产品形态,不仅从产品的功能上开展,还应体现时代脉搏的跳动。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只有“师法自然”,不断从大自然吸取营养,用平等的观念对待自然,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才能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不断在设计实践中创造出科学合理的产品形态。见人所未见,创人所未有,保持清醒的设计意识和对设计语言的准确把握,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敢为人先”,将各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念转化为产品形态,以产品实体促进社会的发展,以产品实态构成开辟具有新时展价值的产品形态。

参考文献:

篇7

(二)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模拟实训是借助模拟实验室或模拟训练室,训练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职业核心技能。让学生在最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中体会整个业务的运作流程,体验不同职位角色的职能与所需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我院建立了物流硬件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金融保险综合实验室、VBSE实训室等15个综合专业实训室。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在相应的实训项目中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提高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适当调整,我院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水平的方法,多数课程都采用了全过程考核的方式。如《管理沟通》课程考核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出勤情况20分、课堂表现5分、课前演讲5分、实训30分、个人作业5分、小组作业10分、口试测试15分、期末测试10分。考试内容既涵盖了重点测试理论的测试题,又有重点考察实际沟通技能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同时,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都占有一定的学分比例,社会实践由院里和教务处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检查,对未如期实践或未达到实践要求的学生不予通过。顶岗实习由所在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考核,如未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不予合格,按未修满学分处理。严格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保障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多数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工商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而实践教学需要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首先,以本院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基础,开展教师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成长。其次,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实习教学基地去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能力;再次,应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人员来校任教。

篇8

收集2012-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使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的资料,为规范化管理后组;以2011-2012年旧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前的资料,作为对照组。

1.2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实施方法

1.2.1建筑布局

旧消毒供应室是180平方米,周围环境条件差。洁污通道未分开,各区域密闭性差。2010年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新建消毒供应室建在医技综合楼二层,面积700平方米,接近手术室,周围环镜清洁,无污染源。三个通道。三区划分明确,有实际屏障、缓冲间。各区气流从洁到污,物流从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1.2.2设施设备

旧消毒供应室较简陋,所有的器械、器具,均是超声+手工清洗。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时,按照规范配置了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气枪、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纯水机设备、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封口机、及非手触式洗手设备等,设施齐全。

1.2.3工作开展

旧消毒供应室回收处理再生的灭菌物品种类20种,特殊及专科的物品匀由科室处理,消毒供应室灭菌。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后,在护理部的协调下,实施集中管理模式,接收处理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及物品,尤其是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所有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接收了全院临床科室使用的湿化瓶、止血带、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发挥最大专业优势,保护环境和职业安全。

1.2.4人员培训

由于传统的原因,在笔者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大多为年龄较大,身体较差或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学习、进修,造成了供应室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和缺陷,影响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建立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参加专业学术培训。全科70%人员外出参加省级、市级消毒供应室专业培训班学习,转变了护理理念和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供应室护理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手卫生》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同时科室坚持每个月进行2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让大家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汲取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防范护理缺陷的能力。每月进行1次理论、操作考试,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供应室全体专业素质。

1.2.5工作质量

根据以往院护理质控组、科质控组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笔者总结后发现各工作环节主要存在:各项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薄弱,护士不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职业防护不到位,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清洗器械不合格,除锈不彻底,包装质量不合格,各种效果监测记录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后把消毒供应室质量纳入全院医疗质量:(1)实行分级管理,针对查出的缺陷和问题,召开科务会,讨论原因、整改措施,并书面进行整改反馈上报,护理部追踪评价,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质控点。(2)严格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建立职业安全手册。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具,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的自觉性,依从性。(3)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下收下送管理,按回收流程进行污染器械密闭回收。做到专人,专车。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及操作步骤,保证清洗效果,严格清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查;无菌间由专人管理,灭菌物品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无菌间,无菌物品应分类,分架按时间顺序存放,做到位置固定,标识清楚。(4)每日对浸泡的消毒剂浓度进行随机抽样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形成CSSD特有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灭菌质量。

1.2.6临床沟通和满意度调查

每月发放临床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调查表,建立与临床科室有效的沟通,每季度护士长下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规范化管理后,服务态度不佳,解释不到位,下收下送不及时,灭菌物品数量不够,器械性能不良等现象明显改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满意度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下收下送从以前的当面清点改成不在临床清点,密闭箱式运送回供应室清点反馈。这需要消毒供应中心与科室之间建立配合和信任,护理部的协调和供应室护士长的沟通发挥了作用。临床满意度2012-2013年较2011-2012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分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人员培训考核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技能操和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执行合格率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液浓度检测、呼吸管路湿化瓶清洗消毒、器械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篇9

大学生首先是社会公民,而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以人为对象,它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知识进行内化而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并进一步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类自我关怀,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的理想的关注。

(二)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三)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资合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也开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与企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创新,从各方面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相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一些想法。

(三)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今作为中国零售业第一的苏宁,在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苏宁这个商业巨无霸并使得它疯狂的连锁扩展中获得了成功论文试着从企业文化角度,对苏宁的战略成功进行剖析,并结合个人在苏宁实习所学得的认识和了解,提出一些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能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研究较多,当前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和传播,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与传播的过程。

企业文化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建设好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企业的思想、价值观的最好体现;是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是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和企业整体素质的基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是营造企业和谐的氛围和优良的环境的保证。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IT、电子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拼搏,历经两次创业,从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品牌价值728.16亿元。

截至2014年,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600家连锁店,员工18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

苏宁电器始终保持稳健高速的发展,自2004年7月上市以来,得到了投资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全球家电连锁零售业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二)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历史发展的过程

1、一次创业(1990年-1999年)企业文化的萌芽阶段

  1990年12月26日,苏宁创建于南京宁海路,开始了空调专营发展。并且在同年建立了自营服务队伍,以服务树立品牌的经营定位,至此苏宁正式形成了“服务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在1993年夏天,苏宁凭借“专业服务,规模经营”的营销策略,在与国营商场对垒的空调大战中脱颖而出,并以5.6亿元的销售额荣登当年全国空调销售冠军。同年在业内,首创建立客户资料库和顾客回访制度,自主开发实施了售后服务系统信息化。

以服务带动销量,以服务征服顾客,苏宁创业初期的“服务为本”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迅速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96年总部迁移南京,建成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市场,97年,苏宁投资建设了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并在98年和99年确立了全国连锁的方向,并在南京新街口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2、二次创业(2000年-2005年)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十年里,苏宁以“服务为本”的文化理念以及专业服务,规模经营的营销策略,成功地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市场。在2000年,苏宁正式启动了二次创业,从原来的专营空调,到综合电器经营,并且确立了全国连锁的方向。在03年到05年之间,苏宁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开发如火如荼,建立了全国连锁网络,在05年春天,苏宁在武汉汉江路店开业,这一举动标志着苏宁率先完成全国一级重点市场的布局。

在原来“服务为本”的文化基础上,苏宁针对营销的策略创新企业文化理念,在二次创业中,形成了“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苏宁人才观 以及“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苏宁精神。在苏宁全国连锁发展如此之快的步伐中,苏宁依旧坚持开展对全体员工的定期企业文化培训,使他们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苏宁可以如此快速进军综合电器的销售市场,并且横向扩张,纵向渗透如此之快。

3、三次创业(2006年-至今)企业文化综合阶段

2006年,苏宁易购的上线,这是标志着苏宁正式进军电子商务,从传统的门店销售的枷锁中挣脱,走上了网络营销的道路,实现了品牌产品的网络化。苏宁易购具有苏宁品牌优势、上千亿元的采购规模优势、遍及全国30多个省1000个配送点3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的服务优势。苏宁B2C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而在线下的传统门店,苏宁更是出台了“三年攻略”的规划,在08到10年以每年平均200家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升级后台建设。截止2014年,苏宁已经形成了1600多家连锁门店,全国18万的员工,1500亿的年销售额。

此时的苏宁已经是全国综合电器销售遥遥的领先者,并且苏宁易购也正持续走向成熟化,而这与它已经趋于成熟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08年出台的苏宁VI文化是苏宁文化趋于综合阶段的标志。苏宁VI文化的5个层次:1、实 2、稳 3、速 4、易 5、国际。苏宁企业的VI文化是将苏宁的内涵

和外在表现展示地淋漓尽致。这是苏宁在告诉全世界,苏宁的发展快速而又稳健,风格简单而又顺畅,永远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矢志不移,持之以恒。 (三)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述评

通过对苏宁电器企业的三次创业和文化发展的整理和深入分析,让我明白为何当年一个小小的临街店铺,可以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的夹击下,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空调批发领域的龙头老大。又仅三、四年的时间迅速跃升为中国家电连锁业态的翘楚。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苏宁电器并没有空谈所谓的企业战略,而是将它作为了一种全体苏宁员工必须遵守的工作导向,从而确立了苏宁电器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使得苏宁文化“少了些口号,多了些行动”,因而具备了较强的行为引导力和文化助推力。既解决了企业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苏宁电器为谁而发展为谁而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在企业战略战空谈化、口号化的今天,以及泛滥的企业文化已经越来越普及到各企业之中,显得不再实际,亚文化、伪文化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代名词,这不得不说是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悲哀,而苏宁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自主创新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文化的精华,苏宁企业文化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作为苏宁企业的发助力和苏宁人的日常行为规范理念,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建设显然是一个吐故纳新持续发展的过程。

1)解读苏宁文化的基本理念

1、“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非也是一句口号。然而,在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却不是人们想当然的那样。我在苏宁实习的日子里曾经见到一名保洁阿姨,制止了苏宁电器某领导将饭粒洒落在地上的行为,而那位领导也是连连不断地说着抱歉的话。此外,姓名或职务作为开端的沟通,都充满了礼貌和真诚,同时充分表现了人我平等,彼此尊重的团队精神。所以,你对“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在苏宁电器的实践还有怀疑吗我不会质疑,因为我亲眼见证。

2、“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在苏宁企业文化当中,个人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德远比一个人的能力高低要重要的多,此外,苏宁文化屏弃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团队至上的特色理念,要求的1+1大于2的实际效果,因此苏宁才可以成为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显着的表现。

3、“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的终极目标”

苏宁电器一直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竭诚为消费者提供全程专业化的阳光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是苏宁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上文里面我提到过,93年苏宁在南京赢得与国营商场空调大战的胜利,并演绎出引人深思的“苏宁现象”,服务便是其制胜的关键因素。因此,服务是苏宁的天然竞争力,以顾客的体验为导向,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服务就是苏宁的唯一产品!

2)苏宁与国美企业文化的比较

1、从价值观的角度

苏宁文化讲求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共当,做百年苏宁,侧重于和谐共享。国美文化讲求企业利益高于一切,敬业为本,诚信正直,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侧重于服从。

2、从顾客、员工理念的角度

苏宁文化对员工讲求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感恩,团队第一。对顾客至真至诚,以顾客的服务体验为导向。国美文化对员工讲求品德优先,丛林法则,员工之间公平竞争。对顾客待客如友,快乐服务。

可以看出,苏宁和国美在用人上都强调人品,经营上都强调合作和服务,但不同的是国美侧重竞争,苏宁强调团结。

3、从企业目标和使命的角度

苏宁的企业使命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连锁品牌,最强大的零售企业。企业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国美的企业使命是成就品质生活,打造民族商业品牌,使得国美品牌深入每一位国名的内心。企业目标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世界家电零售行业的第一。

通过两者的各方面文化,我对于两者的总评价是,国美个性较强而且突出,苏宁则是强调共性,是一种柔性文化(带有儒家思想)。而对于目前两者在市场中的竞争情况来讲,我觉得苏宁在战略的长远性和产品的使用性上做得更好,并且更加地明确和具体,相反国美则是更概况。

3)发现苏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苏宁企业文化指导下人才体系问题

在苏宁当中往往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对企业产工作环境的建设比较忽视,不利于人才的忠诚度培养和提高。在苏宁企业文化当中往往是高度的集权,由个人说的算,这样就导致人才浪费与人才缺乏并存,在中高层聚集着大量高学历人才,而生产基层经营行则人才匮乏,人才缺乏与人才使用不当并存。

最关键的一点,苏宁制度约束软化,考核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方式单一,缺乏活力。人才出现断层(年龄断层/知识断层)现象突出。在各个部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制度。

篇11

引言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已被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我国也在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型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式改革,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与此同时,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大批设备制造、设计咨询和专业施工单位面临着转型艰难和业务萎缩的窘境。时逢国家对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不专门设立工程总承包资质,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而设计工作始终是EPC项目的关键,那么建立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设计单位与工程市场并行接轨,从而提高设计管理水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只要设计单位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它的专业优势,实行限额管理,优化设计,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就能占据工程总承包市场的重要领域。

1、EPC总承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保护了业主的权益,我国已经有很多EPC总承包项目成功的例子。虽然这种模式目前还未成熟,采用的也不是标准的模式,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1)业主没有完全掌握和发挥EPC的优势

随着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由业主自行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专业需求,反而增加了业主的管理负荷,收效甚微。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内部协调和优化组合,基本上可以实现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的最优组合效果。但是目前业主的要求重点还是在项目的投资和质量上,并没有充分理解总承包模式在工期上也有其优势,而无法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双赢。

(2)设计工作影响了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发挥

设计工作对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要有强大的设计力量,才能缩短工期和优化设计。设计力量的不足往往造成总承包项目的失败,设计分包往往成为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短板。设计在EPC模式中缓解和调和总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管理压力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且多数情况下受制于业主的要求和变更。

(3)设计-施工总承包是EPC总承包模式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施工企业很少具有设计能力,设计单位往往和施工单位发生脱节现象。设计和施工在EPC模式中是相辅相成、交融并举的两个工作环节。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专业设计院的技术力量和施工单位人力、机械资源,以求技术力量、人力资源以及各种资金的组合能够达到总承包项目的要求,这也是相当棘手的一个难题。

(4)承包商企业联盟存在误区

无论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是一般工程,国外的咨询公司参与承担的有很多例子。如果国外的公司不仅参与了设计这一环节,还渗透到项目的其它方面,也许我们就会失去项目实施阶段的独立能力,而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方面摩擦增大,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2、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配置。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组织机构臃肿,EPC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量。

(2)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一般情况下,EPC总承包企业有更合适的施工方案,更高的专业管理能力,更优秀的技术人员,有利的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3)降低项目交易成本。业主只要和EPC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即可。所以业主在合同谈判以及管理、管理协调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减少了,显著的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4)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主导优势。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施工的质量。EPC承包商开始就参与了设计,这样就能把他们在施工方案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经验融于设计中,对设计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缩短采购管理周期。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采购纳入设计中,采购工作和设计工作相融合。一般设计工作结束了,采购工作也基本结束,采购工作也可以和施工相配合接口,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项目工期。

同时,EPC总承包模式也具有如下局限性:(1)降低了业主对项目的参与度;(2)总承包商的采购风险大大增加;(3)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比较困难;(4)业主对设计和细节的控制力降低。

3、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的措施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是:以设计为龙头,以施工单位为辅助。建立这种模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的理解这种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改革的,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次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使它达到EPC总承包企业的政策要求。最后应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它满足EPC总承包企业的人力资源条件。具体的措施如下:

(1)转变思想,寻找出路。大部分设计单位的出路就是转变成EPC总承包企业,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这种转变。

(2)依据实际条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工业设计院比较有可能转变成EPC型工程公司,而建筑设计院比较适合转变成D-B型工程公司。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十分重要,底子好的设计院和底子差的设计院不同,规模大的设计院和规模中小型的设计院不同,逐步转变和一步到位不同,单独一个单位的改造和几个单位的重组也不同。拟定实施方案应该包括:运行方式、人员配置、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制度等。

(3)编写适用且可操作的管理程序文件。专业设计院对于总承包某些业务比较陌生,没有相关经验。比如进度控制、施工管理、费用控制、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合同谈判等,这些也与设计管理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可操作和适用的管理程序文件,新的公司就很难开展工作。为了管理文件的质量有所保障,也为了少走一些弯路,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向有经验的单位借鉴通用管理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使得通用管理文件变成适用于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4)增设机构。设置的组织机构应该满足EPC总承包的功能需求。需要增设的主要组织机构有项目控制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工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

(5)配置专业人员。新增设的部门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项目控制工程师、进度控制工程师、费用控制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等。

(6)统筹规划。设计院到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公司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既要控制进程,又要考虑到总体规划,这需要逐步有序的实施进行。

4、结语

目前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在我国还不算很多,但是这种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市场分工的必然趋势,也是业主降低风险的客观要求。EPC总承包模式具有资源配置优化、业主管理倾向以及综合效益集成等多方面的优势,它将发展成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与设备制造商、施工总承包商之间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合作发展,实现共赢,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德银.现代EPC工程项目管理系列讲座.设计与管理期刊,2005,13(4):34-37.

[2]孟宪海.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之比较.经贸实务,2004,11:49-50.

篇12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类院校花费较少,家长能够承担,因而,经济状况决定学生就读学校。

1.2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而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校,政府办学,教育教学以及就业情况在全国有很好的口碑。因此,很多农村学生都愿意选择来学校进行学习。

1.3学生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招收的学生基本是90年代后的,这些学生大多数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2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2.1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首先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理顺班级的管理关系,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首先,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在全班委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能班主任说了算。在班会上让全班学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要将那些品学兼优、会组织、会管理、有威信、乐于助人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班主任要花一定功夫培训好班委会,使他们人尽其才地为全班同学服务,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更好地带动班级工作。

2.2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履行教师的天职,更要以德育人,在学生管理中的最高境界是“不令而行”。班主任要树立威信性。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性。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3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合理建议

3.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刚结束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与初中相比较,职高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有些学生进人职高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职高生活。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等等,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