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7 18:06: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联合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联合教学论文

篇1

二、区域联合教学的实施细节

(一)建立联合教学师资平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师资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的比例大约为7∶3。每门设计课有2~3人同时分组授课。联合教学工作室(Jointstudio)形成之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加大规模聘请了多个高校的建筑设计课授课教师作为不同年级的外聘教师。目前建筑设计外聘教师库累积人数在20人以上。联合教学工作室以城市学院的建筑设计课为主导,借鉴多个高校的教学模式,学大纲和教学环节,并采取相同的课程设计任务,教师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针对同一教学任务学程序及考核方法,共同探讨有效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联合教学细节操作模式区域联合教学模式中,建筑设计授课教师来自三个不同高校,他们为学生拟定相同的设计任务,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学生要针对同一个设计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与分析,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策略,并做出建筑设计方案。以建筑学专业三年级教学楼设计为例,联合工作室在几所高校各选取一名教师作为授课教师,统一设计题目后,分别在各自的校园中选取了设计任务中所要求的建筑基地。学生到各个高校进行调研和参观后确定基地选址,同时配合以设计课题的校外学者和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及分组指导、评图,最后成绩评定也采取相同的课程考核标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进行校际沟通与交流,展示个人设计成果。这种沟通与合作更增加了不同校园文化传统的交融与碰撞,提升了学生在专业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三、建立联合教学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为了保证区域联合教学工作室(Jointstudio)制度能推广下去,并成为建筑学专业师资中有特色的教育力量,需要联合同一城市中各高校的专业师资,并且主体学校和其他高校相关分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给予充分支持,才能够确保联合工作室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在联合教学团队的分工中,教学计划和任务的制定由师资团队共同完成。每个院校都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外聘为辅。在不同院校专职和外聘教师的角色会互换,形成非常鲜明的联合教学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相对薄弱,因此外聘教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建筑学师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联合教学工作室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对联合教学团队的师资管理必须严谨规范。外聘教师实行双向聘任制,一旦签订协议,双方的责、权、利均受到协议条款制约,违约者应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对方经济赔偿。这样对激励外聘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目前为联合教学工作室(Jointstudio)建立了成员管理档案,详尽记录外聘教师工作表现、教学成果、论著发表、奖惩情况,以利于成员的聘用。

四、区域联合教学的创新点及实践效果

新办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教学及管理体系上与传统高校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专业师资少,外聘教师多成为其师资组成的典型特点。虽然这种师资组成对于新办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而言,教学力量显得单薄而不够稳定,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大量外聘教师引入将不同院校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方法在同一个点上交融,形成了互为补充的联合教学工作室(Jointstudio)制度,给不同院校的学生带来新的学习契机,同时使得独立学院的师资问题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带动学校教学体系不断进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按照联合教学工作室实施计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每年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可以接受到不同高校专业教师的授课指导。随着逐年的教学累积,在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7—2013年,学院学生的建筑设计作品陆续在全国大学生优秀设计作业评比中获奖。设计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专业领域的充分认可。由于联合教学工作室的教学定位准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得学生在考研中专业课成绩一直保持较高的分数,得到了全国各大院校入学考试和用人单位的验证。

篇2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相互渗透

有一句话似乎很好地概括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叫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无论是综合培养模式还是分科培养模式,实际上都在强调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但是,“学有专长”中的专长一般不是指学科上或教育上的专长,而是指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专长。“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掌握某一门学科的高深知识,也不要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要拥有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并在音、体、美方面有一定特长,成为综合性、全能性的人才。”还有学者认为,“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定位为综合性是从专业要求的需要出发的。”“综合性是专业建设的需要,在综合性和专长性两者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忍痛割爱,毫不犹豫地放弃专业方向知识的专长性,有所为有所不为。”究竟该如何处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关系呢?对于“综合性”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专业性”,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理解呢?在强调“综合性”的时候,“专业性”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那样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吗?小学教师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对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的把握以及学科文化的领悟上,这其实就是一种“学科专长”。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恐怕不太需要更多更深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淡化学科知识的缘由。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像中文、数学等专业那样学习那么多、那么深的学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成立的,但仍然是不够的。需要询问的是,小学教师如果不能用浅近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数学的优美,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小学教师吗?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数学,那会是合格的小学教育吗?很难说让人人喜欢语文、让人人喜欢数学,但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教育目标,如果没有一批具有这样理想的小学教师,为学生未来更为艰深的语文、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目标能实现吗?小学教师不只是教语文、教数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在这些领域的兴趣,语文课要能让学生产生“语感”,数学课要能让学生产生“数感”,音乐课要能让学生产生“乐感”,美术课要让学生产生“美感”等等,要唤起他们对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的热爱,这才是小学教师的真正本领。

而没有对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学科内在逻辑的深刻理解和学科背后所隐藏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教育艺术的掌握(这是另一种专业性能力),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试问,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学、文艺批评、写作能力,未能有效地把握、搜集和选择相关的学术信息,对语文学科的专业感受和专业拓展能力均比较薄弱,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欣赏水平呢?其他学科的教师亦如是。虽然小学教师要求能够教不同的学科课程,但从人的精力和专业范围来讲,一个同时教授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的小学教师恐怕很难同时让学生喜欢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这就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在“学科专长”上的这种特殊本领,学生要具有综合的各科教学能力,更要有在某一学科上教得优秀的能力,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可以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但要强化在某一学科上的专业性能力,这也是小学教育为中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专业性”还体现在教育研究上。为什么教育家多出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呢?那主要是因为小学具有更为丰富的教育研究资源,那是一片肥沃的科研土壤。杜威作为世界级的教育家,其“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与他在1896年到1904年于芝加哥大学任教时按照自己的理念搞的那个名叫“芝加哥实验学校”密切相关。李吉林作为为国内当代知名儿童教育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不也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各国政府间关于教师地位的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该文件“教师的责任义务”一章中指出:“所有教师都应认识到自己的专门职业的地位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自身,应努力在一切工作中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小学教师要使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就是唯一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看重“综合性”,但也不轻言放弃“专业性”,它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认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就像知识的“渊博”一样,没有一定程度的“渊”,“博”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一定范围的“博”,“渊”是很难持久的。

三、“选择性”与“定向性”相互包容

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培养体系,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内容模块和就业面向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能从事小学教育吗?“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多少与现行“定向性”的观点有些不同。有观点认为,“我们允许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自主择业,允许或‘强迫’非自愿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小学教育专业,这实际上就是在按照非定向性思路培养小学教师,结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减弱,降低其专业知识的水平,降低其专业能力的标准,降低其专业精神的要求。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削弱了师范性,或者取消了师范性,而且往往殃及学术性,对学生的学科专业方向的学术能力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抑制作用。”还有学者说得更加绝对,提出“必须坚持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指向,避免外延扩大。”“坚持培养小学教师,即是强调专业目标的单一性,反对任何方式或形式的多元态势。”用“必须坚持”和“反对任何形式”来坚守小学教育专业的“定向性”,可见其坚定的决心。这种坚定的决心出发点是维护小学教育专业的纯粹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纯粹性存在吗?是合理的吗?实用主义教育大师杜威说“没有比想教育人们只着眼于一种活动这件事更荒谬的了。”“预先决定一个将来的职业,使教育严格地为这个职业作准备,这种办法要损害现在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削弱对将来适当职业的充分准备。”这是从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职业选择之“定向性”的质疑。正如数学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数学工作,物理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物理类的工作,乃至师范专业不可能规定学生都从事教师工作一样,小学教育专业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从事小学教师职业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有些职业并没有相应的专业来培养,比如公务员,高校并没有一个“公务员专业”,所以许多其他专业来报考公务员,当然也包括小学教育专业,这不能说不可以。有不少地方小学教师招聘不限制专业,任何专业都可以去报考,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造成了事实上的挑战,至少培养中学教师的数学、中文、英语等专业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的极大威胁。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要有优势去竞争小学教师岗位,另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也要有可能去竞争中学教师岗位。还有一种情况不能忽视,那就是“根据技术化进步的速度,许多人在一生的工作过程中将有几种不同的职业或经常变换工作地点。”这已经是一种现实,尤其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进了小学,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也有一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中学或其他岗位,他们事实上也是可以选择进入中学的,只要他们愿意和有能力的话。但按现在的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中学很难适应中学教学,小学教育专业只关注小学的情况窄化了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和适应能力。在“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模块,比如可以选择更多与中学教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还可以在小学实习之后选择到中学去实习,更好地了解中学的教育实践,这样他就可以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本领去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单纯“定向性”的理由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只有在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定向性”才能成立;反之,在坚持“定向性”的同时,也不能取消学生的选择自由。“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小学教育专业的“选择性”和“定向性”之间进行了协调,提供了可以沟通的桥梁,使“选择性”和“定向性”相互包容,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在多元化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四、“创新性”与“继承性”相互兼顾

从目前国内教师教育模式的现状来看,“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它不同于“分段分离式”这种我国最为普遍也最为常见的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过程和方式更贴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具时代应用性特征。但是,“整合连贯型”不是对“分段分离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扩展,是一种继承性的创新。在小学教育专业进行“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创新,这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就可以看出,但不是对“全科型”、“分科型”以及“中间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否定,是一种扩展,一种新的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育效果的评价等都会有所创新,但肯定会有所继承。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使“创新性”与“继承性”相互兼顾至关重要。

篇3

(一)立足培养目标,优化演练总体设计以综合演练对学员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以优化学员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基础,实现学员知识技能体系的总体衔接。综合演练对学员综合素质需求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理论和技能要求来看,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既涉及试验筹划、试验设计、试验指挥、试验保障等理论方法,也涉及很多工程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在构建以综合演练为末端的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先期课程对演练实施的理论支撑,使前后内容衔接有度、理论到实践过度自然。在前期课程中,应涵盖综合演练所需知识体系,确保教学效果的落实。

(二)明确演练目的,突出试验指挥特点装备试验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军事活动。试验指挥的特点是行政与技术相融合,不仅需要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对试验指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演练时,不能缺少作业要素,只演程序、走过场。需要完善相关数据,使得学员能够通过平时的工作积累研究这些数据,开展更加具体的指挥作业,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为了提高装备试验指挥的能力,最佳的方法是将综合演练定位于新型武器装备作战试验指挥,这是由于新型武器装备的时间紧、任务重,对试验指挥人员的锻炼效果更加突出,同时与目前总部“做好打仗准备”“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要求相一致。研究近实战环境条件下的装备试验指挥问题是未来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的着眼点。

(三)改善演练环境,科学编组参演学员从顶层设计开始做好装备试验体系仿真中心的建设工作,配备完善的软硬件环境。设计针对装备试验指挥模拟训练系统,通过收集底层数据,既要模拟试验的自然环境,又要模拟试验的技术环境;既要模拟试验指挥的技术形态,又要模拟试验指挥的技术手段,建立各演练要素的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将被试对象、试验装备和指挥活动模型化,用仿真的手段建立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模拟系统,为学员提供逼真的演练环境,提高学员的参与度。系统应具有自动记录和自动回放的功能,能够详细地记录学员的每一个动作与指令,为演练成绩的评定提供依据,方便教员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由此不仅增加了演练的公平性,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编写用户使用指南,便于学员熟悉和掌握软件的使用。合理布置演练场地,在硬件方面,若为室内演练,则要保证各参演学员个人的办公设备正常工作,各演练场所的网络、音频、视频互联互通,这就要求LED显示系统、视频矩阵切换控制系统、摄像监视控制系统、声频系统、局域网系统等高效运转。同时为保证演练的安全进行,须建立安保系统、手机屏蔽子系统和计算机泄露防护器等。若需要与现地演练人员沟通,可采用多种通信方法,如传真、电报等。将装备试验指挥三个专业班次的学员统一编组,开展联合演练。依托装备试验体系仿真中心作为任务指挥部,模拟试验的指挥层次。设计基地级、团站级和岗位级三个层次,包括负责行政指挥、技术指挥、后勤指挥等行动的多个席位,如司令部、组织计划、测控通信、信息对抗、无人机、试验安全、试验勤务、总体技术、政治部、组织宣传、安全保卫、群众工作、后勤部、战勤财务、生活保障、卫勤保障、装备部、团站指挥所、现场指挥等,各个小组中设置组长(参谋长、主任、部长)和组员(参谋、干事、助理)。基地级和团站级的指挥员或部门领导由装备团级指挥学员(装备试验专业)担任,各组组员可视情由三个专业班次的学员分别担任,根据学员的现任职和拟任职情况安排演练岗位。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可横向协调,提高组织能力;不同层次之间可纵向联系,锻炼指挥能力,同时形成作业效果的回路,由此可检验作业情况。每份文书可能会涉及上下级的任务,上级文书的质量影响下级的工作质量,下级的请示报告又增加了上级的工作,可以尝试让学员参与到演练的评估过程中。

(四)改进演练内容,提高教学综合效益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演练的内容应有助于学员深入思考问题,研究平时和战时装备试验,现行靶场试验与装备作战试验、装备体系试验的区别,如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平时数据是否可以服务战时、战场使用过程中需如何改进等。二是明确演练内容。精心选择演练课题,设计能够突出装备试验指挥特色的演练内容。着眼提高学员的装备试验指挥能力,根据当前装备试验的重难点现实问题以及学院教学工作指示和计划,正确选择和确定演练课题,确保综合演练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提高文书作业研究性和文书质量。根据演练课题,认真编写和修订各类演练文书,为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奠定基础。针对目前文书的格式和内容不够合理的问题,专门组织对教员的培训。逐步完善企图立案、实施方案、基本想定、补充想定、导调文书、导调提纲、导调实施计划、文书发放计划、导播计划等演练文书。作业内容要符合岗位身份,注意任务的均衡性,避免出现任务量分配不均的情况。要收集必要的底层数据,如被试产品信息、气象条件等,为作业提供数据支撑,充实演练内容,使学员能够分析设计具体试验,增加作业任务量,从练程序变为练技能。运用灵活的导调文书为参演人员提供复杂多变的情况,尤其对装备试验指挥的关节点进行导调,使他们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创造性地运用作战理论、装备试验指挥理论,提高装备试验的组织指挥能力。

(五)丰富演练形式,增强演练可操作性演练形式包括网上演练、图上作业、沙盘作业、室外现地作业、召开会议、撰写文书等,可将其结合起来,多种形式并用,满足演练的多种要求,使演练方式更加丰富,演练的可操作性更强,演练的效果更好。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演练时,需把握如下问题:一是选好演练场所。尤其是现地实兵演练,要在多种地形上演练多种试验指挥活动,所以,既要考虑场所的空间,又要考虑便于设置情况和方便推演。二是把握好演练转换。演练方式转换时,不仅存在内容与内容的转换,可能还存在场所与场所间的转换。因此,要求参演人员具有从形式到内容的转换能力,自如地顺应转换,保证演练的连贯推演。三是通过方式的转换,检验演练效果。例如,在拟制试验资源部署使用方案时,需要学员图上作业,可以先在室内进行计算机标绘或手工标绘试验要图,而后转入实地勘察,验证试验资源部署是否合理,可根据现地作业适当修正室内作业结果。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员理论水平对装备试验指挥综合演练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首先提高教员的相关理论基础,由此不断完善综合演练教学内容。一是充分调研论证。总结目前综合演练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深入到总部机关和试验基地等单位进行调研,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装备试验指挥的相关理论,提高演练文书质量,使综合演练的内容更充实、更深入。二是坚持集体攻关。组织综合演练教学骨干成立专门的课题组,集中研究综合演练教学内容的设置。集思广益,规范演练程序和演练内容,编写综合演练教材,为参演人员提供指南。三是组织联合审定。积极创建院校与试验基地联合审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的工作机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邀请其他院校和试验基地的专家对综合演练内容进行指导把关,使教学内容及时体现部队建设、试验训练和试验发展的最新成果。

篇4

二、通过悠久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北京人的古老,青铜器的精美,使西方人垂涎的陶瓷和丝绸,让西方震撼的四大发明,世界奇迹万里长城,这些是我们民族充满智慧的象征;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中华民族勇敢的见证;《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是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观;祖冲之、刘徽、张衡、僧一行、李时珍等使中国古代科学达至世界科技巅峰。面对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作为学生定会无比骄傲、自豪。因此教师要通过古代优秀的文化启发他们,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国的文化灿烂增添光彩的责任感和学习兴趣。

三、讲练结合要有新意,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5

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传道者、授业者变成了组织、协助者,教师不但要适应自身这一角色的转换,还要在教学中巩固这一地位,教师不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总结、评论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

2.网络辅助教学受网上“交互”的限制较大,并不具备课堂教学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

基于以上原因,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这正是初中生的薄弱环节,他们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在网络设计和教学模式上就要不断变换,随时更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

3.网络学习提供的毕竟是虚拟的学习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师生之间网上的交流没有面对面那么直观和有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鼓励学生彼此了解,弥补网上交流的不足。

对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中课堂操作形式的建议

课前,英语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下次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和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和答疑。

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熟悉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

篇6

2“校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是大学生研究学问,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前沿性研究成果,才是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单靠教师自己充实教材内容,本校师生校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校校联合。多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形成了“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那么,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也应该形成“校校联合”的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从本校课堂走进其他院校的课堂,从在学校内部的交流扩大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从中汲取更多、更广、更新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授课方法,学生的接触面扩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之间也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多方面考虑,“校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尝试是必要的,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3“校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1)建立学习小组,创建管理制度。为推进“校校联合”的教学提供基础条件。避免管理上的混乱。

2)明确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再此基础上确定具体学习的课程,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3)成立教学小组,在“校校联合”过程中依据校校互通、专业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以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

4)形成新的评分体系标准。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对评分标准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往评分方式大多以作业成绩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授课教师的评价为主。根据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由学校双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的评定。

5)确定学习课程结束后需要完成的作业形式。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小组共同辅导。

6)通过对“校校联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进行探讨,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方向—总结优点、避免不足。

4“校校联合”教学模式预期效果分析

1)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教学新经验和方法,增强了课堂生命力和吸引力,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2)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能有效地增加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篇7

小学语言课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一方面,语文课教学中的每一处文字无不是为语言服务的,文章是对语言的记录、语言的理解,正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普及与应用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一、扫除说话障碍、帮助学生提升信心

只要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没有一位不对课堂上“哼哼唧唧”、“羞于启齿”的学生没有感受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时,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能气你个半死。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是故意为之,只是因为表达障碍所致,再加上缺少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矫正方才如此。“工欲善其事”则必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其口”。

1、进行语音的辨正与训练

农村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在方言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语言带上方言的特征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一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其他学生会置若罔闻,二是其他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遭遇同学们的嘲笑。对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加以纠正,则必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或者以讹传讹,或者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语言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倾听学生们的发言,遇有发音不标准者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者矫正,甚至多次训练。

例如,有学生发言中,在“r”和“l”的发音上分辨不清,把“漏”说成“肉”。我就曾多次帮助他进行矫正训练,使其清楚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舌边音,并在训练中做好舌形的准备,使用同类字反复训练。

2、耐心等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很多学生不敢当众说话,多是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好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在多次而反复的训练中,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从“怕说”逐步进入到“敢说”和“会说”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如果是课堂教学,也可能会有其他学生着急,这时就需要教师说服其他学生要耐心等待和帮助同学。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即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此项训练,否则仓促间进行与结束,必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二、借助教材、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说话机会

普通话的训练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完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指导与训练。除却一般的背诵和朗读等方式外,还可以运用描述、问答、续编、复述等诸多方式进行。方式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单一进行,也可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

1、运用单一方式。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要求学生对着课本插图即兴述说自己的感受。这是对单幅图的语言训练,比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观察连续的几幅插图,附加教师的要求,用稍微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感;或者要求学生把它们编成故事,表达出来,这即又成为以编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训练了。

2、运用组合方式。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又要求学生在表演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大意;最后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编一个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发生的故事,并以比赛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个过程中,普通话的训练方式则是一种组合的运用,包含了表演、复述和续编等。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其宗旨一定是要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与能力,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能力。

3、上好口语交际课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找春天”时,我的具体做法是:(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春天,(2)把自己找到的春天画下来,(3)小组内展览学生所画作品,(4)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集体评议、评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动中,就进行了几近完美的语言训练。单看学生们认真的图画、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激烈的争论,就可以知道这堂课的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说话活动、拓展说话范围

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进行普通话的训练。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外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一些语言的训练。

篇8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我认为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要随时关注社会,将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时,我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二、 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篇9

识字环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单独的起始版块,也成为小学语文字、词和句教学的基础环节。对于小学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的很多课时都是从教小学生进行辩音识字开始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初级阶段,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字、词、句学习基础,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方面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现代课堂更提倡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活泼的课堂环节,其采用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唤起学生对生字的强烈印象,使得其了解汉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解放了学习思维,增强了记忆能力,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现在的主动接受。

比如,在教授汉字“日”的时候,就可以制作一个视频动画,在动画中,一个火红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夺目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然后,随着视频的播放,火红的太阳就变化成了一个“日”字。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清楚地表达了天天说的太阳公公就是“日”字。此外,“日”字作为我们国家最早的象形字,可以制作其从夏商周的象形文字演变过来的过程。而“日”和“月”相结合成为“明”,也可以通过将太阳和月亮两者进行交融最后形成“明”来体现。

再比如,学生对于生字“喝”和“渴”非常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制作一个Flas,把“喝”的口字旁做成人的嘴巴,表示“喝”是用人的嘴来进行;而“渴”将三点水旁进行闪烁表示,表明没有水就会渴。这样一来,整体的课堂效果一下就生动起来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实例生动活泼,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

2 利用多媒体创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境

在小学语文字、词和句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忽视对古诗的学习,其是我们国家文学宝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种见证。但是,古诗的创作环境毕竟离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远,小学生面对古诗里面所要表达的人物思想、风土人情和社会百态等诸多内涵不能很好地理解。很多时候,小学生的古诗学习还是靠死记硬背、单调重复来解决,这不利于学生长远思维的培养。自从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到古诗的讲解中来,其通过声、光、色和形等诸多形式来很好地表达古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词所蕴含的含义。

比如,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一个“绿”字非常传神,可以说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绿”字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Flash课件,将江南的美景作为课件背景,将小燕子作为春风的使者。随着小燕子的飞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生动画面,学生以后无论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诗,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再如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九月九的酒》这首歌,向学生讲解九月九重阳节是亲人团聚、饱含思念的节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3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字、词、句教学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其要求将掌握的字、词和句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词汇量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还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到习作能力方面,就表现在:文章内容空洞,甚至有些比较可笑,文笔不流畅,实例重复率非常高,对写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习作方面的课堂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其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在作文内容上,可以做到文笔流畅、声情并茂,内容丰富。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春游”“运动会”之类的集体活动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播放春游、运动会采集下来的视频资料,引导他们回到那个热情洋溢的活动场面。然后可以结合视频资料,把活动介绍的几个方面在黑板上罗列,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点进行描述和补充,要求既要将活动的整体情况交代清楚,又要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表达清楚,可以请别的学生补充发言,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把发言整理成文章。

而在描述诸如“清晨”这类生活场景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展示清晨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和车水马龙的场面,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让他们从场景中寻找写作素材,来历练自己的文笔,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这样一堂课下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产生了创作的欲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气氛活跃的目的。

4 结束语

当然,多媒体在汇聚了诸多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弊端。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将大量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堆叠,其背离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媒介的作用,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会陷入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的窘境。其带给学生的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没有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对字、词、句的理解不够,给教学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生字、词、句的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准备课堂内容,仔细制作课件,认真思考课件对于课堂进程的影响,真正做到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知识输出,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孙海燕.低年级课堂中的“字词句”教学[J].快乐阅读,2012(33).

篇10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中外联合办学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与世界大背景的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籍此与海外高校合作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甚至引进国外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师资等。一般模式设置为3+1+1或3+1,即在国内进行本科学习的三年,在国外进行第四年的学习,各方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进行一年研究生的学习。当前的中外联合办学,主要合作对象为美国及英联邦国家,所以高校在进行联合办学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获得联合办学方要求达到的语言成绩――雅思考分,为继续的国外学习做准备。

就中外联合办学而言,外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生存技能的必要工具。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如何使学生有较强的可以通过雅思考试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文中,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听力

雅思听力素材的选取主要包括生活英语(survival English)和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两方面。从笔者的亲身经历和对《剑桥雅思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雅思听力的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生活英语主要是围绕着在学生在英澳的学习和生活展开的:租房(renting)、面试(interview)、出行(traffic)等都是核心考点。掌握了这些常识后,考生便可以读题后对正确答案进行初步预测。而学术英语则一般是以学习和科研为主。如:课程安排介绍,师资力量介绍(teacher resources),课题的研究(course research),学习方法(learning methods)的讨论等。事先了解英澳人的说话方式及相关词汇也是大有裨益的。众所周知,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教育制度、生活方式、节日习俗、日常交往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如果照搬母语文化然后平移到目的语文化表达中,肯定会造成听力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善听的人,可以利用他们所有的资源来预测、检验和证实他们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在特殊环境――雅思考试中,非语言信息即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考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听力内容时,他们可以通过运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尽量得出答案。

口语

从发音上来看,雅思以英澳发音为主,但其他国家的语音也会有所表现。

从思维上来看,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分别为“螺旋型”和“直线型”。中国考生说一个问题,往往先绕开主题,而身为西方人的考官更希望你开门见山。

一直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英语的发音、语法和词汇,而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在雅思口语考试的过程中,如果考生还是按中国人惯用的思维模式来回答问题的话,考官就可能抓不住采分点。雅思优越于其他英语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口语部分,目的是针对学生在国外留学的实际需要。

写作

在雅思写作的总体命题和测试中,也体现了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生活和学习仍然是两大主题。但是无论是哪一主题,“权利”是西方人最看重的。如2012/2/4日的雅思写作考试要求:Some people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follow traditions of their society, and others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be free to behave as individuals.考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西方国家更注重的就是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所以考生一定要跟上西方人的思维。归纳起来,大致有一下几种:权利、平等、人本主义等。同时,考生针对某个政治倾向的言论,最好都不要过分激烈,温和的观点会比较容易得到认可。

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学习范围远不止听说读写,了解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别同样重要。这样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才不至于因为风俗的差异而冒犯他们。”

阅读

文化的组成元素有两部分,分别是可见的(visible)和不可见的(invisible)。体现在雅思阅读中就是具体的词汇运用及中西方思维的转换。例如:寻找主题句时,要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开门见山。推理时,要尊重西方人的权利至上。分析时,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如green一词,汉语中的解释为绿色,而英语中的含义分别为:“嫉妒、眼红”, “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没有经验”等。

总之,文化因素是我们雅思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它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渗透的过程,承担中外联合办学雅思教学任务的教师一定要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以期帮助考生取得理想的雅思考试分数。

注释:

[1]. 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 .燕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 蔡永莲. 全球化趋势对高等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6)

[3]. 杨莉.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特色与实践《学习月刊》2009,( 10)

[4]. 周文婕. 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 .教育探索, 2005, (5)

篇11

xxxx年1月8日,在实验中学举行了第四届小学英语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华蓥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各个学校的紧密配合,以及各学校小学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活动进行了教学活动观摩和论文评比。在教学活动观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并使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具、身体语言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课堂组织教学灵活多样,语言条理清晰,发音标准,并利用活动组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有个别的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论文评比中,一共收到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活动结束后,教研室唐协辉老师作了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教育教学水平,论文质量非常高,活动非常成功,希望下次活动搞得更好,使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和提高。

这次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与教育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教研室和各个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通过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华蓥市小学英语教

篇12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