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9 16:5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

篇1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控。要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引导,即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作为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的知识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引申来发现问题答案;其次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提问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位依据来选择问题,同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做到精心组织措辞、合理选择表达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考虑,确保提问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一定改善,这也要求广大师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作出改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思维模式,确定师生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应试教育,教学时以老师的“讲”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成为教学的主导、主体,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应以新课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眼光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响应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教学优化,以学生的视角、思想为出发点,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改变和调整,引导学生积极改变、良性发展,才能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关注学生的兴趣等,先以对学生的了解综合调整教学设计,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水平个别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多注意学生的感触,用老师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与想法,给予尊重及适当的鼓励,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置。不做“以学生为本”的面子工程,而是要从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能够体现。如,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及教学相关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参与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增加一系列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二、利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证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前提。不同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近朱者赤”,亦可以让其“近墨者黑”。因此,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枯燥与沉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保持高涨、愉悦的学习热情,可以提高有效学习的效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同学们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高效地学习。如,在上课前用多媒体播放即将开始的课堂内容相关的影片、录音等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资料,直接将学生引入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中,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团队精神与综合运用能力

团队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新课程明确指出的目标之一。小学生目前还不能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习。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综合每个人的意见。一个人的意见或许片面,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可能不够完善,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再问老师,让老师给出解决意见。这样,大家对问题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得也就更加熟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加自如。

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分组预习,然后提出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问题由浅入深,相互讨论总结。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讨论性更强一些,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学生们可以相互参考、质疑;像其他两个问题,小组搜集资料、思考、得出结论,效率都要比一个人高出很多。在小组学习中,大家不仅可以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在班级中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3

二、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所谓的创新性思维就是在已经有的敬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的基础上科学扎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打大胆地设想,用新的思路设想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实例或是事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动力。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不会严格的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验证,可能会对各种实验器材充满了兴趣,不停地进行各种不相关的操作和摆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采用诱导或者是点拨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的完成实验,同时进行其他方法的探究和创新。老师对于学生犯的错误不能够一味地批评,应该容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主动力,相对于其他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质疑,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验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在课堂上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时大胆的提问。对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发现问题的动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基础学科,其知识涉及到物理、化学、自然环境、天文地理等,其中很多知识都是充满探究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例如针对铁能生锈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让学生分别取三颗新的没有生锈的铁钉,一个铁钉放在空气中,一根铁钉放在水中,另一根铁钉一半放在水中一半放在空气中。过几天之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导致铁生锈的条件,最终相应的结论。再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的可乐会腐蚀牙齿,导致蛀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结论探究性验证。首先,让学生选取三颗大小和形状具有可比性的三颗同种动物的牙齿作为实验材料,将其中的一个牙齿浸泡在可乐中,一个牙齿在可乐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浸泡在与人体唾液成分类似的溶液中,另一个牙齿直接浸泡在水中。然后,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三颗牙齿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情况,探究可乐是否能够腐蚀牙齿,日常生活中引用可乐是否是牙齿腐蚀的主要原因。

篇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引导学生善于突破常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在人教版小学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创新思维发展策略。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要人云亦云,既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语言,也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以及联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问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自己质疑问难的结果写到学问卡上。如在《铁生锈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学问卡上的问题,当学生独立完成必修作业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选作的教学内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到学问卡上,以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更好得把握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出示科学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要善于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见解。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放手,要能够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相应的创新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爱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得到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二)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

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如教师在科学课中要求学生印一张完整的叶子,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印叶子的过程。当学生观察到印叶子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创新设计的时候,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教师在科学课上不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

三、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创新教学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单纯又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具,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创造悬念。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在试验中要先扶后放,让学生能够运用独特的创新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运用科学的概括方法寻找科学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5

2课堂创新之原则

2.1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

所谓学生本位,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改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理念,这一理念的依据来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课程观。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个体独特的学习经验,认为学习知识并非靠外界灌输而成,而是一个学生自我内化并主动构建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鼓励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鼓励不同的声音,可以说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成长的十分有意义的理念。

2.2数学有用的教学思想

前段时间,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数学无用论仍然历历在目,许多人认为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想脱离,并不实用,呼吁数学退出高考。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样的情景固然叫人痛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确实多多少少与生活相脱离。譬如说学生即使学会了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方程解法,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并不能用上。原因在于数学课本过分注重习题练习,而习题练习都是通过理想化抽象出来的题目,与我们充满变数和偶然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如何让数学有用是创新数学课堂的燃眉之急。

2.3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思想

传统的课程教学偏向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冗杂而繁复的数学公式、一成不变的解题思路甚至是标准规范的答题语,事实上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锻炼,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将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联系而自我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靠学生自主的探索,这也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课堂转变为探究性的课堂。

3课堂创新之具体策略

3.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般为:“定义——定理——例题——习题”,这就是上文所说的教师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将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子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情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我体系之中。

3.2优秀课堂第一步:情境创设

优秀的课堂不一定都有情境创设,但是贴切的、合适的情景创设必然能够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譬如教师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从当时的天气入手,再引出这一周的天气变化折线图。这样的情景创设就是从学生可知可感的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好的情景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氛围;自主探究;生活情境;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传递最直接的途径,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纯粹的场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及传统素养的一种传承,是对学生思维、意识、行为、情感的一种调剂。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均呈现出单一趋势,此种形势使学生陷于被动,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与教学效果的强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探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解放,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种延续,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维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只在于教师如何教,也不只在于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以及一定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综合心理状态的一种现实反映,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情感、认知、态度、行为的一种体现特征,是维系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远近距离,可以激进低落的情绪,可以焕发师生精神,可以激发师生的内在潜能,可以端正师生的教、学态度,可以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教师的人格、性情等的传递塑造高素质人才。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影响力量,抑制课堂教学中的本我冲动行为,自行监控本体情绪,要以现实原则调节课堂教学矛盾,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质调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行为的修饰,要以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肢体行为活跃课堂气氛,以此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体主动求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挖掘与培养。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必须着眼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就要充分创设自主探究活动,以自主探究方式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发展,以自主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挖掘学生的积极本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创设自主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疑,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揣摩,鼓励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个性化地挖掘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了解语文真实的深厚内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情感的递增。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评,要以激励性的点评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同学们,请你们先自行读一遍《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然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喜欢作者描述的这个小石潭么?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或者是哪一句话,并告诉我何故喜欢?等等。通过这样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认真读取文章,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以此实现学生主体潜能的有效激发。

三、创设贴切生活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生活是炼就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强化知识掌握的主要阵地,是检验与融合语文知识的力量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切生活的教学情境,就要以适宜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生活素材为依据,以学生主体的情感升华为根本,以情境的强化效果为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找取素材,将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将静态的语文知识以动态的现实生活形式展现出来,以生动的生活情境转化枯燥单一的文本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请问大家有没有捡到过他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捡到过什么呢?对于捡到的物品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踊跃地谈一下吧。以此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快速回想,引发学生思维快速运转,激起学生情感与语文知识的共鸣。

四、创设融合科技的现代课堂,拓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延伸发展,信息技术以辅助支撑的形式走进课堂,以其栩栩如生的图文形式及形象生动的动画形式冲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为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合,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的可听、可视形态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兴趣,以信息技术的直观转化语文知识的抽象化,以信息技术的生动转化语文知识的静态化,以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的宽度,延伸语文教学的广度,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意趣横生。例如,在小学语文《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浪潮景象,并让学生将所观影像与课文词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身临其中感知潮水的奔流勇进,在壮观的景象中感知课文词句描绘的形象与生动。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要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关键点,注重学生主体各种能动性的综合培养,以生活与技术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以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策略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培旺 单位: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小学

参考文献:

篇7

职业技术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压力,学习就缺乏动力。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语文,早会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作文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专业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指的是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践性,突出职业性的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过去大幅度下降。虽然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但据初步估计,近年来中职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理清中职教育的内涵,重新解读中职语文的性质,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

2.创新教学内容。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职校语文“学以致用”。

篇8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语文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语文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1]。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语文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2]。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迸发出来了。

四、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同学们思维活跃,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狐狸故伎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接受上一次教训,不再理睬,狐狸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爬进洞里去了。”有的说:“狐狸先说好话,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人家的东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谣言……这时乌鸦沉不住了,立即还击:‘你这是胡说!’刚一张口,肉片就掉到了狐狸的嘴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于是教师紧接着设疑:“狐狸第二次得到那片肉,乌鸦又一次上当,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学生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认为狐狸实在太狡猾,防不胜防;有的认为乌鸦太老实,不能识破奸计。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准确,也更深入:“这说明我们既不能爱听奉承话,也不能经不住造谣陷害、受不得一点委屈,遇事要冷静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中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一、概念分析

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需要定期测试,及时获取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信息。当今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采用科学教育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积极,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使用这一方法,成绩稍差的学生可以慢慢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实施方法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但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学校需要开展大量的自主探究活动。比如在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实地研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知识的存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存在,获得知识的时候也会更为理解。在进行室外探究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探究的课题,并让学生先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都能得到培养。

(二)提高学生能力

实施科学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使用这一方法能帮助学生对于各种知识原理的理解,加深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不仅如此,运用这一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全方面提升一个学生各项知识能力。在这之后,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原理后,就能够使用知识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相关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加减法的知识,例如我们去商店购买糖果,有4种不同的颜色,黄色的,紫色的,粉色的,红色的,在我们选择之后,我们购买了5颗黄色的,3颗紫色的,6颗粉色的和7颗红色的,那么我们一共买了多少颗糖果呢,答案是5+3+6+7=21颗糖果,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学生们对加减法的理解会更容易也更深刻,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更加高。同时老师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探究这其中的知识。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最后进行指导。

(三)培养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教育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于这个要求来说,每个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着眼于自身的科学素质素养,保证自己与当今时代的步伐一致,确定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符合。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学生能够确定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合理评价

篇1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需要合理的改善语文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完全的摒弃,创新语文的课程教学。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课程创新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成绩,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关系着学生的升学问题,这就已经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了。所以,改善课堂教学,创新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最为传统的教学科目,教师的教学模式也非常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下课自己进行练习,这些教学任务不需要小学生动脑子,只需要机械的进行重复。学生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习惯,难以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独立思考,更不用说小学生的创造力了。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的,影响着日后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同样在六年级的语文中,也关系着学生的升学问题。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与习惯处于一个打压状态,学生难以在学生中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这是非常不利于日后的学习生活的。例如: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学生往往习惯于教师朗读,自己跟着读,在读的过程中就没有进行思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不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没有很好的交流,教师就找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点,导致了课堂上的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没有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创新策略

1.鼓励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多在学习中提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虽然不同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问题,也不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解题方法。但是,在语文的学习中,多提问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句话说得好,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质疑教师教给自己的知识,质疑语文问题的思考思路。学生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多提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创新方式。教师需要创设不同于以往的提问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最具有意义的。

2.改革课堂教学设计,让课堂充满个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合理的改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下,得到个性的最大化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对学生进行关于学习方面的提问,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用问题来合适的启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己亥杂诗》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朗读古诗,充分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在对古诗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从而在教师的讲解中积极的听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并且可以适当的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3.重视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想象力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和源泉。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应用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摇篮[1],学习的本质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近年来,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关键话题,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3]。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人们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的小学生更为重要[4]。因此,语文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外,还更应该让学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技巧,重视其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国内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现状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汉语文字具有灵活性、象形性、表意性等独特之处,几千年汉语文化的深厚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人们的语文涵养[5]。然而,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却不能尽如人意,总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师生负担重;效率比较低下,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学了五六年的语文,却不知如何写文章;老师费心、学生也比较费力。因此,创新教育的提出,对于长期受到“多慢差费”困扰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挑战,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特点,语文课堂在小学阶段也是一门比重比较大的重要课程,同时肩负着知识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更新和方法改革。

2 创新教育策略探讨

2.1 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创造精神

小学教育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对于什么都感到非常的新鲜与好奇,课堂上往往喜欢吵闹,儿童时期的学习作为人们终身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也是儿童学习习惯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时期[6]。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格外珍惜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感情和创造能力的孩子,让学习成为孩子们感兴趣又富有意义的事情。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行研究,不断激发孩子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争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们之间亲密关系,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在激烈争辩中得以提高与锻炼。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字母都编成儿歌的形式,以助于学生记住其音形,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7]。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摒弃一味知识灌输的方式,而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尤其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指引其上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认真给予表扬;主动对学生表现出关怀之情,让学生从细微之处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8]。这样将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和谐的共鸣。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于发表见解,教会学生思考,对于比较好的见解,可以通过让其展示思维过程来理清思维,鼓励学生自辟蹊径,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激发身上创造的火花。此外,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让学生大胆的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发挥其想象能力,如可以通过续编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其不断联想,同时还能感受和体悟文中人物的命运。

2.2 重视授之以渔

古人有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9]。创新教育中课堂教育仍是其重要的核心部分,创新教育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在是传统课堂上的核心人物,应该作为平等的关系与同学共同参与班级教学活动[10]。在课堂上,与同学真正做到关系平等、互相尊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不断培养其自学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字、阅读和写作,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以及感悟、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学会“会学”,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创造发明多是缘于质疑,因此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质疑的方法,敢于质疑,在质疑和解疑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

2.3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刚走进校门,面对有纪律、有组织的严肃课堂常常表现出无所适从,更别谈能够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了[11]。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减少内心的恐惧,自由的发挥和表现自己,而不必担心自己表现不好遭到大家嘲笑,能够积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新教学改革认为,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够更好的展开思维创新和有效的想象。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要担心学生们犯错误,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在错误中才能清晰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从而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探索中来。

2.4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已有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以及形成要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语言能力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语言交际训练、说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中。教师积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语言交际训练的兴趣,指导学生扎实打好说话的基础和内功。语言交际也是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语文教学目的中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课堂上语言交际中,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一些精彩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努力挖掘口语交际的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在语文创新教育中,老师不拘泥于课本上已有的表现形式、结构语言,深入挖掘新问题,可以通过变化课题训练、变换句式、调整结果、人称转换等方式率先打破课本上的局限,使学生的思维跳出束缚,积极培养其创新思维。

2.5 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努力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一味的课堂教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厌学情绪的生成,不利于小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积极采取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活动课教学应该包括学科、活动两个部分,教师们应该格外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让其成为帮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途径。可以根据季节特点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引导学生们积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主动思索,在小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去感悟生活的奇妙。

3结语

语文创新教育的关键还是通过一定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思维功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创新性思维具有求异性、发散性以及非逻辑性等特点[12]。教师作为现代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创新性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力量源泉,学生创新思维如何与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努力。在本研究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各个教学活动的细节,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创造精神,重视授之以渔,通过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积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努力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此外,还需指出,各个语文课堂上创新教育策略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问题,更是为了激发学生个体的内在创新潜能,形成创新性思维,进而培养成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湖南有色金属2009,5(4):152-154

[2]陈慧娟,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创新教育的艺术手段[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1,6(11):143-144

[3]邹连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尝试[J],吉林教育2011,7(3):56-58

[4]张培.建构主义理论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理念[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207-208.

[5]周富.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1):135-136.

[6]周艳苓,杨文琴,房晓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课外阅读(中旬),2010,(12):129-130.

[7]孙丽霞.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4):172-173.

[8]朱荔潮.浅谈高中生物学综合表述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2):205-206.

[9]程科.以赏识召唤兴趣--树立中职生语文学习信心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219-2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