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9 16:59: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构造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构造论文

篇1

学生用自己之所长更好地把握结构技术原则建筑学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作、演示结构和结构构件模型,让数学水平、力学基础有限的建筑学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工作的形态,再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结构模型,加深对结构与造型之间更深层次联系的认知能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结构感知力

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应该从不同的层面掌握结构知识。培养建筑师的结构素养,应侧重于结构基本概念和结构的一些总体问题理解,在方案设计中将结构融入建筑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结构造型能更直观地理解结构构件因截面的不同、材料的不同、尺度的不同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工作性能特征和变形规律,通过整体结构造型把握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则和规律对房屋整体刚度、变形、稳定性等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对不同结构形成不同房屋造型的探讨。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结构知识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主动是学习之本,兴趣是动力之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结构造型制作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结构造型在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一)通过制作和演示结构模型

从不同层次形象地把握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在宇宙万物中无处不在,小到原子结构,大到天体结构,因此要了解建筑中的结构基本概念,如构件的基本受力状态、结构的平衡、稳定、变形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关的实例,从生活常识着手引入结构概念,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结构问题,并在制作模型和构件造型过程中,初步学会解决一些结构问题,如不同截面形式、不同材料、不同的尺度关系对结构不同的受力状态、结构的稳定和变形的影响。

(二)结合建筑设计课程

制作相关课题的结构造型奈尔维曾说:“建筑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技术加艺术。”从这个角度讲,结构是重要的建筑元素,建筑师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应该而且必须融入结构表达技巧营造出符合功能需求的空间和具有创意的建筑造型。结构与造型有机结合是实现建筑技术和艺术合一的有力媒介,结合建筑设计课程,针对具体的设计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结构造型,眼、脑、手并用从建筑师惯用的美学角度体会力与形的关系,探寻结构架构空间的基本自然规律,实现空间与结构的对位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知识的兴趣,改变结构在他们的固有的思想里就是枯燥的计算的观念,从而对结构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形成的贡献有了更进一步和全新的认识。

(三)结构造型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将“自主、快乐、高效”的理念用于课堂实践,如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用一些简单的绳子、木板、塑料管或几个人一组互相拉、推、托举,通过生活常识和身体去体验结构的各种受力状态和特征,分组进行给定题目的结构造型制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团队合作、成果展示汇报等,为学生设置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得到较显著的提高。

篇2

1.2基础构造对造价成本的影响作为工程建筑的核心组成要素,地基构造被划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个部分,它们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不容忽视。天然地基由于避免了人为加固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程投资都相对较少,然而天然地基虽然有着较好的地质条件,若是发生地基与构造设计之间的矛盾时也是需要通过复合地基的应用来保证基础构造的稳固性。地基中的加固区由改良之后的天然地基土体与增强体两个部分构成,是常见的人工地基形式。桩基本身具备相对应的承载能力与沉降能力,由于操作灵活便捷因此其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广。可见,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成所耗费的造价成本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尽可能保障结构稳定的前提之下来选择最为合理的基础构造形式。

1.3结构延性对造价成本的影响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其中的结构延性是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保障,因此结构延性越好的设计其建筑物对应的抗震能力也就越高。抗侧力结构与抗震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而这一设计过程势必也会提高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风险。由此可见,延性较大的结构设计对应的抗倒塌能力也相应更强,其中针对抗震结构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是减少造价成本的重要过程。

1.4钢筋混凝土强度对造价成本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受力钢筋的选择普遍采用的是HRB335,而辅助钢筋则一般选择HPB,混凝土类型为C20-C40。不难看出,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相较于国外而言显然强度较低,价格高的混凝土势必将导致混凝土整体造价的提升。相同的施工情况下若是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则会导致构件界面尺寸的减少,针对垂直运输量的成本控制对于减少工程造价极为有利。钢筋选择方面,强度较大的钢筋也势必将导致钢筋用量的减少,这也是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方式,这些内容都应当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引起高度重视。

2通过建筑结构设计控制造价成本的有效措施

2.1将价值工程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造价成本控制需要在施工全过程得以体现,结构设计对于造价成本控制达到40~70%,因此重视结构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极其必要的。价值工程理论对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最低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其基本公式为V=F/C,这一工程突出了成本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中价值用V来表示,而C和F则分别代表成本与功能,通过价值工程理论的计算能够有效推动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同时作为价值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功能与成本之间的组合划分也实现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2强化设计阶段对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可从建筑物的传力途径、体系构建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得以呈现,因此从设计阶段来合理控制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是极为有效的。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的内容除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与外观之外,还需要从建筑物的空间高度、使用功能以及内部平面设计等方面来促进结构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分析,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结构设计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从结构效益出发合理规范建筑构造设计需要将工程实际状况与工程造价相联系,在对建筑物地质条件以及地基状况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再对建筑结构设计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从图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流程不难看出,从起初的概念化设计阶段到最终的结构设计验证都需要与结构工程投资相结合,尽可能突出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2.3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从工程建设的实际使用功能以及抗震能力角度分析,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在特定的建设环节中得到确切落实,若是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势必将造成资金浪费问题的产生,因此突出限额设计的合理化是尤为必要的。工程造价的合理实施与工程施工周期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必然关联,因此限额设计还需要与设计竞争机制相联系,完善结构设计方案实施,将阶段内的投资额落实到每一个结构设计环节之中,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促进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2.4推行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的承包方式设计与建造工程一体化承包方式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运用使得设计预算能够真正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来实现对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从材料及设备等方面完善一体化承包的实施过程,这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结构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作用。

篇3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把形象、具体、生动的构造节点描述清楚。例如,在讲述“屋顶构造”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气象、地方材料和传统习惯千差万别,教材上虽有不少例图,但学生很难弄清楚,仅凭教材的黑白条图、文字,再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讲清构造做法。此时,若能带学生到现场亲眼看看,或者展示一些工程实例图、展示施工生产的视频,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笔者学校运用“鸿合”交互一体平板电脑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制作好教学课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及图片,先下载下来。有些不能下载的资料就在上课时在互联网上查阅,让对此毫无感知的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又如,讲到地下室防潮层的做法时,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时若能借助网络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施工过程讲解,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让空洞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再运用顺口溜记忆就更简单了:“外外先平外内立、无背有卷泥两边。”就是说外防外贴先做平面,外防内贴先做立面,无机背面有机卷材迎水面,水泥混凝土两边都可以。这样就使学生通晓了构造层次和施工顺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基于网络,学会运用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这对一般的建筑专业教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笔者学校采用“鸿合”交互一体内置平板电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多媒体走进课堂,让网络服务于教学。由原来的鼠标点击变为触摸模式,大大方便了教学,也提高了教学的信息量。

二、根据建筑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已经陈旧,与建筑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例如,门窗部分,书中还有大量的篇幅在讲解木质门窗,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真空玻璃塑钢门窗。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准备一些塑钢门窗的安装生产、门窗“三性”检查以及新规范禁止使用射钉安装门窗等方面的知识。又如,教材中主要讲解了普通黏土砖墙的构造及砌筑方法,而我国许多地区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普通黏土砖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要侧重于多孔砖和砌块。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更新,积极参加建筑类的培训。笔者利用暑假下企业、去工地实践,及时掌握“四新”和“十项新技术”。在准备课件时,要补充讲解,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保持生机与活力。建筑构造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与建筑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笔者在准备课件时,通常制作两套课件,一套用于课堂教学,另一套用于学生自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篇4

何谓“三失衡?”简明扼要说:一是农民人口文化素质低,超适度容量一倍的人口基数大,接近7亿,并继续超增。二是水土资源锐减,结贫瘠易干旱,理化性能差,严重缺乏有机肥和微量元素。三是沙漠化、石漠化、塬漠化、盐碱化、冻土化、贫瘠化、干旱、洪涝与污染惊人扩展。研究综合治理三失衡问题,不仅是转变当前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急需,而且是治国兴农的根本出路。这种高增长的实质,一是用高成本、高污染和高浪费换取的。二是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损害将是永久的。水土资源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而且是中华民族人人得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它对保证温饱和实现小康,具有决定性意义。实行有机肥还田耕作制,是我国农业五千年昌盛不衰的精华。开放搞活30年却把它丢弃,是促成土壤贫瘠板结退化的根源。全国城乡新盖所有大楼,未有一所把优质人粪尿送入农田,眼睁睁地看着白白流入江河海,造成严重污染,形成人们需要营养元素的巨大浪费。既促成食品质量普遍缺多、微元素,又造成慢性和疑难疾病泛滥成灾。促成人的畸形发展。这本是资本主义的祸根,我们社会主义奔小康中,一定要避免愈演愈烈。尽管放慢了发展速度,如何进行根治和革命性转变,还值得全面总结和进一步调整。

何谓荒漠化?从成因上讲,它是人为掠夺式耕作与气候异常灾害相结合发展的产物。从结果上讲,它不仅是三失衡的恶化演变,而且是人炸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拜金主义、暴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侵蚀下,日趋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三失衡现状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已出现三个严峻后果,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是半个中国的六种荒漠化,正向三分之二或更大区域扩展,扩展速度十分惊人,不精确计算,3百至5百年间有可能出现。二是中国人口已经由膨胀增长进入爆炸增长,2025年达15亿人口,尤其是超量人口,不仅压迫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优化持久发展,而且压迫和影响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发展。三是黄河与地下水已发展到干涸耗尽的解体边缘,从综合治理到科学根本全面治理,迫不急待。对长江源的淘金挖沙污染的全部破坏的基本情况,要进行历史与现实的科学总结,要立档立案建成博物馆,以备向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树碑立传,开辟保护长江系统的自然力有机农业新纪元。这个创新有机农业纲领有三个要点:第一,用知识蜜集代替劳动密集,并与有志之士的农民智力开发,作为启动的生长点。第二,从万众一心的团结合作思想出发,齐心协力走共同致富的合作化之路。第三,大兴山水林果景养生农业,大兴优质物种资源开发农业,大兴知识密集智力开发农业。转化治国强国兴农的组织形式,是新有机农业合作社。转变治国兴农的教育形式,必须尽快创办非正规化的农民大学。用中华自然力新有机农业文化知识武装广大农民群众,走普及高等教育兴农业兴农民之路,不仅是积极转变当前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开创中华自然力新有机农业与高等崭新教育并重协调稳步有序发展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创办天下先的兴新农新教事业,一不急于求成,二不怕困难和挫折,三自觉抵制拜金和暴利,四要坚持走专业合作化,按劳分配为主和共同致富的和谐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创建中华自然力有机农业主体结构体系是治国兴农之本

科学创建中华自然力有机农业主体结构体系,既是综合治理三失衡问题的根本大计,又是治国实现天人地合一的兴农文化。从创新理论与实践存在问题的结合上,阐明如下:实现科学优质化的四种自然生产力,是建设中华自然力新农业的主体结构。前九章已作了全面系统阐述,不再赘述。仅就结合实践中的问题,简要补充一点新认识。(1)天体自然生产力,是由光、气、雨、地上水、地下水、江河湖泡塘井库与海、滩涂等组成,进行多种鱼虾贝类海参海带海菜等生产。(2)地体自然生产力,是由光气雨山区丘陵沙漠戈壁荒漠农田与林草植被动植微生物组成,进行植物性动物性再生产。(3)生物群体自然生产力,是由原始物种资源与人工物种资源组成,在国家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良种繁育再生产。(4)农业劳动力群体生产力,是四种自然生产力的科技文化策源,不仅科学经营管理种养业的再生产活动,而且以辛勤的食物再生产,养育着适度容量人口与超量人口。努力搞好主体结构的四种自然生产力,不仅是治国兴农之本,而且是充分发挥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长远战略大计。

全国性农业养分失衡由来已久,如果从引进化肥算起,至少有50余年,逐渐丢弃了优质人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耕作制,犯了前进一步实退两步的战略错误。因为引进化肥仅是有机肥还田耕作制的补充,却把它全部取代,促成8亿农民掠夺生产,让有机农业衰落,百分之百消费,百分之二百流入大海。什么样的水土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走向恶化劣变和自我毁灭呢?!听一听,看一看水地资源的哭泣和控诉吧。控告其一,主副食产品质量普遍劣变。不少米面肉和瓜果菜的口感品味发生了明显的质量劣变,出现酸碱苦涩邪,其至达到难以吃咽程度。食物质量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它的质量长期低下而劣变,势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如不能较快改变这种恶化状况,必将造成人智体的全面退化。控告其二,土壤养分长期短缺而失衡板结。土壤中的内含多量元素显著减少,不少土壤地块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部分缺钾,土壤中微量元素出现奇缺。如钙、镁、铁、锌、碘、铝、锰、钼、钴、硒等,据调查,在普遍缺少基础上,严重缺少和极度缺少的竟占60-80%以上。它的严重后果,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和全面退化,最终造成劣质和变质生产。控告其三,地下水长期赤字超耗趋于枯竭。地下水是属于不再生资源,尤其是深层地下水更是如此。地下水的有限性,不再生性和养育人及其万物的基本功能不可代替。这是地下水最本质的基本特征。它的极端重要性和毁来它的极端危害性,都由这里的三个本质特点所决定。

由于长期超量赤字开采地下水的结果,不仅浅层地下水已经耗尽,而且造成深屋地下水趋于枯竭,促成旱浑灾害向两极发展。大面积耗尽深层地下水的极端危害性突出表现出来:一是暴红雨成灾,造成日趋严重而惊人扩大的水土流失;二是促成频繁的春旱、夏旱和秋吊灾害,使风蚀日蚀土地荒漠化日趋加剧和扩大。控告其四,农业自然资源加剧污染的极端危害性。农业资源污染的普遍性及其危害性,不仅日趋加剧,而且触目惊心。农业调查与考察20余年,每到一地见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极为严重的污染。甘肃兰州市中心,城市污水顺着1米多直径的水泥管,高扬2米多流入淹淹一息的黄河。建国前两岸百姓全吃黄河水,现在吃日趋紧张地下水。今日到白色市考察农业半月余,遇有地质系统退休老孙同志,陪同专门看市内污水,是怎样隐蔽流入右江的。右江的吃水和兴旺的水运,至今除还保持着2码头标牌外,都已成为灾难。开放搞活的治污课题,却很难落到实处。农业污染渠道,主要是通过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形成的。农业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和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是农药化学物质污染。仅美国登记的化学物质就已达到700多种。由于消费者强烈反映,最近在美国有35种致癌农药被列入禁用名单。控制食品的化学污染,已成为刻不容缓地监控和安全保护的首要任务。#p#分页标题#e#

向宏伟壮丽的新五类知识密集农业产业目标迈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在20年前,对当时农业的全面整体崭新发展,不仅创造性地提出用知识密集农业逐步代替劳动密集的主张,而且还高瞻远瞩提出新五类知识密集农业产业宏伟目标。它不仅燃起宏伟自然力农业的新曙光,而且是从整体上科学综合全面有序发展新五业的新农业纲领。这个新五业的农业纲领,不仅要变单一种植业为综合生产的产业体系,而且还要看到21世纪在我国将要出现知识密集型农业。对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明如下:一是农业型产业是以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进行食品生产的体系。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巨大太阳光能只有很小一部分变成食物产品。这个比例不到1%,常常只有1‰。二是太阳能变成食物产品,人们并不能全部利用。如粮食作物,籽粒在产品中还占不到一半,其余百分之六十是秸秆。现在农村把它白白烧掉,不做肥料,有机质不还田,促进土壤板结是个大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中间环节,综合利用秸秆,树叶、杂草等。大力发展牛、羊、兔和鸡鸭鹅。牛粪可以种蘑菇、养蚯蚓。它们排出废物送到沼气池和鱼塘,鱼塘泥与沼气渣还田肥田。三是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另一方面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新技术革命成果等都用上,实行工序一道道很严密的流水线生产。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它将导致整个国家生产体系和生产组织的变革。

努力稳步有序发展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可划分下列五类产业:它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基础。这就是农田类的种地养地不可分的农业。它在我国约占16亿亩面积。它不只是种植业,还有绿化的林和养畜的牧,还有渔、菌、虫、微生物和副业、加工业等,所以是十业并举的农业产业体系。它是另一类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如果包括宜林荒山,我国林业面积可达45亿亩,是农田面积的三倍。林业在生态平衡中占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它对保护农业丰收和有序增长具有不可忽视和代替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山少林与旱涝灾害濒繁的国家。现在林业的形势落后于农业,尚在探索最适当的生产关系,为联户与合作承包山林荒地开辟崭新道路。它是草牧并重协调发展的知识密集产业。如果包括一部份可以复原沙化的草原,我国草原面积共有43亿亩,接近农田面积的三倍。目前我国草原的经营利用十分粗放,经济效益很低。这种况是可以改变的。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草业,要从利用太阳光能做起。要精心种草,让草原生长出大量优质高营养牧草,培育和引种优良草种,发展沼气和多种经营,搞好综合利用,走现代化合作草业新村道路。为把草业变成知识密集产业开辟新的必由之路。它是利用海洋滩涂的知识密集产业。我国近海有70亿亩,其中浅海滩涂为22亿亩,的确是一个庞大资源。长期以来我们只捕捞而不养殖,不认为海洋是一门自成体系的产业,把它看成仅是农业或渔业的一部分,没有给以足够重视。最近山东省荣成县,认识到他们有300多公里海岸线和50万亩浅滩的重要难得。两者水产量占山东省三分之一。

我国近海面积是日本的5~6倍,而1982年海洋渔业产量,仅是日本近海渔业产量的一半。海洋产业范围很大,产品种类如海虾、参、贝、藻、带、鱼类等,相当丰富而优质珍贵,应放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改变只捕不养的掠夺生产方式,向持久有序增长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它是科学持久利用和综合治理沙漠戈壁的宏伟产业。我国沙漠面积约有16亿亩,同农田面积一样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人口少耕地,多山少林与多沙少水国家。这个最基本的中华自然力农业特征,决定了治山治沙和治超量人口,不仅应是基本国策,而且是在百年内压倒一切的中心重点任务。科学治理和稳步有序解决这三对矛盾,不仅是创建中华自然力崭新有机农业的新纪元,而且是奠定中华民族走向永恒繁荣富强的里程碑,更是实现天人地合一有机农业文化永续昌盛不衰的理论基石。

努力创办“中华自然力有机农业刊授大学”教育工程

创建中华自然力优质有机化新农业,既是天下先的壮丽事业,又是破天荒的宏伟事业。治国兴农根治失衡的百年大计,是以教育为本。努力创办欣欣向荣的“中华力有机农业刊授大学”教育工程,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起步工程,又是紧紧抓住“三农”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分析有三:第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有机农业昌盛不衰的三大法宝,起着首要的决定性作用。一是高密度高质量高水平的林草绿色植被农业,分布在山区和沙区,从上到下人人精心保护管理。二是雨养有机肥还田农林牧种养业,在养地高于种地的一整套保护养育培肥制度下,实行优质人畜禽粪便全部还田耕作制,并有一整套翻滚压耙铲趟和倒茬轮作制度,种养地合一提高的水土肥力,有效保证了农业丰收和有机食品质量。三是普遍实行优质有机肥还田法和倒茬轮作制,是天人地合一文化的结晶。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无机养分还原法,是时代的进步,但它不能代替有机养分还原法,最多是个补充。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不能走丢弃传统有机农业精华的自我毁灭之路。下定决心,以办好高等教育的两个实践试点实验报告,拯救有机农业新生和再生,为中华自然力新有机农业文化教育开创崭新兴起的大好局面。第二,努力搞好三失衡的综合与科学相结合的根本治理教育,是转变掠夺、污染与恶化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的转折点。三失衡的主导问题是超量人口6.79亿,进入爆炸性增长。三失衡的错上加错问题,在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开了两胎和三胎口,令人难解,实为后患无穷。三失衡的灾难,是耗尽干涸深层地下水。三失衡的恶果,是沙漠与水土流失惊人扩展。三失衡的基本性质及其动向,是半个中国荒漠化正在走向三分之二中国立体荒漠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