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9 17:0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

篇1

青少年是德育主体,但不是灌输客体。一些职业高中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就是系统地向这些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认为他们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提高道德素质,忽视、缺少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意志的强化,使德育过程中缺失了“情”、“意”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活中道德失范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膨胀,这些问题使尚未成熟的职业高中学生深受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失落感,所以喜欢接触社会、模仿不良行为寻找刺激、缓解压力。另外,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防不胜防,青少年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教育不当

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不对子女提出任何道德、纪律等方面的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不思进取等不良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家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不考虑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到“你对父母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做”时,有8.3%的学生选择了“全部满足”;在涉及“你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对你的态度”选项时,有6.7%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了也不问”。

4.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薄弱

职业高中不少学生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力差、贪图安逸和清闲自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感到难以忍受。一些学生希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渴望成才,但却不愿通过吃苦与奋斗去获得成功。比如,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分配的卫生劳动感到任务多、脏、累,干了一会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到“成功要吃很多苦,您对此的看法是”,仍有多达36.3%的学生选择“不想吃苦但想成功”的选项。

二、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1.学校要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有利的道德教育环境,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既要重视显性的道德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又要重视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隐藏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就是隐性德育资源。它们是学校德育实践必不可少的并且十分有效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自然物质环境很重视,但是容易忽视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比如,教师的素养、师生和生生关系、各类知识的文化背景、校风、班风、课堂气氛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道德教育因素,这些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有利于实现自然与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美化,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德育资源的正向功能,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会促成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的道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2.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

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教育内容。在适当时机,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也是一项很好的道德教育形式。比如,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我们是什么心情,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在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母亲和自己个人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切己反思,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笔者曾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开展一项调查活动。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段,通过调查和直接交流,了解母亲一个月的单纯个人消费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一个月在学校的各种消费情况,然后作对比研究。调查活动使许多学生都感到震惊,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远远超过母亲的个人消费,在有的家庭甚至超过全家的消费总额。通过同学们的实践调查,多数学生由最初的兴趣发展到后来的震惊和感动,使学生重新认识了母亲、自己和家人,增强了学生对家人和老师的感恩意识,重新认识了自己目前的任务,可以说,这时道德教育活动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提高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在理论上,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弄懂弄通道德理论,然后对学生进行明确精辟的传道解惑,使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纪律与道德的关系,明确理论知识与实现自己理想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在形式上,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各种到班的时间,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活动。例如,举行主题班会、个别谈话、座谈会、文体活动等随时随地贯串道德教育。因此,职业高中要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将班主任工作记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高职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激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

篇2

二、高职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强化职业教育的措施

1.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起指导作用。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目标中均明确了职业道德教育,如《食品分析》课程要求学生“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严谨踏实、实事求是、讲究效率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敢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的综合职业素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素质,以及爱岗敬业、严谨踏实等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各专业课程教师能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一般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包涵其特有的道德精神。例如,《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中涉及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从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染色馒头、兽药豆芽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入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生动讲解了兽药、有毒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专业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有毒食品危害性有深刻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对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层层剖析,主动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观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使学生明白了“食品安全重于山,遵纪守法责当先;有毒有害不添加,违法生产众难容”。

3.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良好的道德习惯与人格素质是需要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价值观、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调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树立自信,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具有食品专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所授内容不断探索新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多,专业教师能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典型项目教学任务,如《微生物检测技术》有“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食品分析》有“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着色剂)的测定”、《食品加工技术》有“甜面包的制作”等项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协助引导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完成,培养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练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此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其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4.注重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和作用。

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实训,既是高职院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精神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高职生只有将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去领悟、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强化自己职业道德养成。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大型的食品企业如蒙牛乳业、可口可乐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请食品企业的品控、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引用企业文化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利用顶岗实习的环节,采用校企合作形式,通过工学结合,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要求学生独立承担工作,接受企业的教育、磨炼和考验。这些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理解,有利于其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且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高职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两点思考

1.要重视食品专业课程教师思政理论的提高。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清晰、鲜明的是非观是高职食品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食品专业教师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方面言传身教,时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学生做出表率。但专业课教师因专业背景的限制,自身思政人文理论有欠缺,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学校也应重视对食品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的培养和提高,并给其在学习、交流等政策支持。

篇3

一、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先后经历了“泰勒式”管理模式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削弱,远远落后于东方岛国日本的经济。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美国派出了由几十位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研究揭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是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在日本的企业中,全体员工每天清晨都要在上岗前集体高诵厂训、高唱厂歌,强化企业的宗旨、规范。可见日本强调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美国则倾向于战略计划、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硬件管理,缺乏对人的重视,因而管理僵化,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目前,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小型企业靠人际关系;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企业文化。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指出:“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

二、企业文化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根本

我国高职教育相对于美国、日本来说起步较晚。但也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部在200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深化产学合作,鼓励“前厂后店”、链锁办学等新模式,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集中。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初步实现了“产学合作、校企共赢”这一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重在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及管理模式。既然目前国际上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用文化去滋润才有生命的绚丽多姿。学生时代容易受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喜欢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用年轻人特有的创造性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演讲能激起无数年轻人心潮澎湃,梦想将来有一天,我能拥有这样的企业。显而易见,用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企业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有较全面的理解。一定会在以后的创业生涯中自觉并灵活应用,让他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所以说,企业文化在高职院的传播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是现代高职教育办学的根本。

三、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播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实际上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构、同质”。文化是一代人通过教育或示范传授给下一代人知识、价值或其他影响人们行为因素的过程,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学生时代容易受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喜欢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用年轻人特有的创造性的眼光去看待、去接受新生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的传播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根本。

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由传播主体(传播者)运用共同享有的符号、系统、媒体(统称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传播受众(传播客体、传播对象),并接受其反馈的过程。根据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特点,企业文化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的传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明析企业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同企业独特的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思想的一次革命。高职教育对企业文化的传播,首先要克服许多人对企业文化的模糊认识,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是“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的因素,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另一最大的影响因素。二是两种文化总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三是群体意识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四是精神现象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五是“同心说”。“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企业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尽管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有其共同的本质。即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广大的学生传播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明析企业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同企业独特的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帮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是共同的价值体系。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管理文化的选择取决于领导层面的思维模式。领导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自身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坚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做出积极的回应,为企业进行变革与重塑选择独特的企业文化。国外许多学者把企业文化分成不同的类型。教师通过分析各种类型企业文化的表述,使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独特文化特色。如德国学者海伦的企业文化16种类型及双层观察说,是对企业文化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媒介的传播的最好诠释。他的理论强调搞好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现行领导与所选择的企业文化的和谐度,重点是能把企业价值观念扎根在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即企业全体员遵循的共同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次是习惯性的行为规范。所谓企业的行为模式是指管理层在理解高层领导决策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价值体系目标而建立的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选择差的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导致企业的瘫痪,使学习理解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在管理企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学校和班级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的优略,投身于改革,并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并坚持用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企业,必然形成良好的整体风貌与形象,使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企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企业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领悟到成功的企业文化有其共性,那就是“自强不息”。激励学生做一个自强不息的现代青年。

(二)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明确企业文化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是从实践上以企业文化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是高职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和企业全体员工可以从多层次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手段,明确企业文化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管理实践首先是理论文化、行为文化与形象文化的定位。它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的三方面是统一的。

理论文化的定位是企业的文化管理实践的根本。“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它全方位地反映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行为文化的定位,可以认为是企业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行为化实践,即企业文化实践机制的外化。具体地讲,就是每个企业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企业的制度范,因此,每个员工的行为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各个环节。细节决定一切,只要每位员工坚守自己的职责,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少一些报怨,相互合作,那么一定会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品牌的效果。

形象文化的定位在于企业整体风貌与形象。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社会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源于社会文化,社会是人构成的,所以不同的企业文化又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也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各个不同的层面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都体现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才有凝聚力,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推动企业文化自身的建设。

(三)倡导学生自主创业,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播者

高职教育要倡导学生自主创业。学生自主创业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学院和社会在各方面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重在阐述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本质,并成为企业文化的自觉传播者。

彭剑锋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本质,对领导层是一个“权力智慧化、理念政策化和行为规范化”的复合过程;对文化参与者是一个“员工对价值观认知的过程、价值观转化为制度和领导行为的过程,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信念和契约的过程,员工把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的过程,价值观变成共同习惯并创造财富的过程”,其中也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内在管理逻辑。

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领导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不够;团队的目标感不强、团队的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当然年轻人比较容易塑造,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业可以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在指导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别要重视以下两点。

第一,施展领导才能,突显灵性思维。学生的自主创业可以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在此前提下,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阐述文化选择的理由,运用先进的理念,结合国情与地方实际建构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设计有组织效能的行为规范。年轻人在畅所欲言中更容易被他们自己的灵性所感化,容易接受不同的观念并达成共识。自由民主的氛围能充分施展他们的领导才能,让拥有企业家的梦想的人首先步入创业的大门。从虚拟走向现实。

第二,力求全员参与,加强团队建设。学生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团队比较有默契,但我们必须还应该引导全员参与团队目标的确立,力求全员对核心的价值观有共同的认识,并把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同时,强调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为创造企业的共同财富而努力。

总之,企业文化的传播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根本。通过文化的教育内化功能、文化氛围熏陶功能和文化情感感染的功能,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达成共识,并自觉地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两翼齐飞,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达[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2]《培根人生随笔》,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英)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著;何新译,ISBN号:9787800028397 / 7800028399.

篇4

语文是我们的基础文化课程,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它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比拟的。它在造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承担起这份教育人才、塑造栋梁的责任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呢?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导引下进行语文创新教育,有效利用新教材,巧妙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从教材上寻找突破

首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职高语文教材不仅体现专业性、实用性,更要考虑将其定位为能让学生接受一定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即语文学科应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修养和道德水准。所以教材应当有适量的现代文、适量的文言文以及一定量的应用文体。其次,教材内容的选择。通俗、实用、直观、能接受、易感悟的文章当为首选。文言文可选择一些有日常行为教化、感悟类的作品,如《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学习的范文,还可以加入一些颇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如《促织》、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首先,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因此,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它要求不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型,即把单一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其次,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不但要更新,还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篇5

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是职业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低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职业高中学生毕业时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有重大影响。为提高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效果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本文探讨了提高职业高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职业高中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所以很多职业高中学校不重视像语文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致使职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不佳。本文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55.8%的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24.4%的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上课内容,然而大多数学生完全是被动听课,听课的目的也主要是应付考试。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重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如信息化对于语文知识提出的高要求。当前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便捷,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要能够快速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在现在的社会,拥有信息意味着拥有了财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传输,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语文表达和理解力,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和提取信息。相反,我们就会错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导致错失大好机会。职业高中学校应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前沿信息,以便于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快速有效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职业高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其基础和实用价值。当然,职业高中对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他们应用语文的能力。

三、注重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教师只有通过引导职业高中学生不断思考,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来。职业高中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设立更多的问题,引导职业高中的学生自主思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快乐以及体验解惑答疑的成功。职业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但是,职业高中往往紧抓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所以,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现在的教育改革都推崇开放式教育,教学不仅限于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带他们去享受大自然,激发他们去感受生活,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四、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产生的思维死角。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有力促进职业高中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例如,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通过查询资料及小组成员的讨论学习归纳问题的答案,并由小组长回答,最后由语文教师进行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当前现代化的社会,许多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以很多用人企业在招聘中强调员工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只是看个人表现。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用它表达和认识自我。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教师要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同意语文就是教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和能动性的主要工具。

五、注重全面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职业高中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写作训练。例如,教学生写工作计划和个人简历等,为职业高中学生参加工作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要正视语文的重要价值,即语文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辅助和服务的作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成效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语文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同时进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6-01】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百句教育名言”第81句是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有能力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是一流的教师。”面对体育班普遍存在的“学生上课睡觉问题”,教师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其课堂调动的效果——“唤醒”的艺术,否则所有的精心设计可能无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唤醒”的艺术。

一、课前调动不可忽视

1.课前吸氧 振作士气

或久雨天晴,或瑞雪飘飞,或春雨濛濛时,我会提前10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下课,然后带领他们下楼去赏景,或在花园边散步,或在操场滑雪、打雪仗,有时天气沉闷时,也在课前陪着学生下楼去做做游戏,或去操场跑一圈,我还从生理学角度给他们讲这种活动的重要性,以便驱赶学生的疲乏,振作他们的士气。

2.大声朗读 抖擞精神

我给学生反复强调坚持课前诵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前预备铃响后,由科代表起头,或朗读或背诵与教学内容、进度相关的诗歌、散文、名言警句、满分作文等,要求他们坐端正,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整齐,读出气势、感情,这一方面培养了语感,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振作士气,使他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有时他们也会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乱七八糟,这时我就给他们声情并茂地示范,或叫个别疲倦的学生起来单独诵读或背诵,以起到“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3.丰富活动 激发热情

每天课前由一名学生在黑板右侧写一首诗或几句名言,上课后讲给大家。后来每天课前由一名“小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由他组织学生以故事为材料来考虑作文观点,拟出作文题目,我注意到这种方式学生热情高,气氛活跃,讨论积极,且对于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题目拟定、素材积累大有帮助。坚持训练,体育班学生也能拟出诸如《成功之花在宽容的枝头绽放》、《把爱进行到底》、《快乐是一种能力》等生动的作文题目,也能写出一段富有文采的读后感,驰骋操场的健将初步收获了笑傲课堂的喜悦。

4.心理沟通 拉近距离

走进教室,如果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没精神,我会让他们讲讲笑话,来个脑筋急转弯或猜谜竞赛等,来刺激一下疲惫的学生,引出他们的笑声,逗出他们的笑脸,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沟通,问问他们训练累不累,作业多吗,看到他们有了说话的欲望再上课,对体育生而言,我认为这不会浪费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调动要想方设法

1.搭建平台尝试成功

对体育班,要适当降低授课难度,提出学生经过努力易于达到的课堂小目标。如篇幅长的文言文第一课时,我给他们定的目标为: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老师巡回了解、检查、提问,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全班为之鼓掌,老师也为他们翘起大拇指,使他们沉浸在难得的喜悦之中,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谁还能睡得着呢!

2.讲练结合多管齐下

对体育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单向活动时间长,即便读《阿Q正传》他们也易于疲劳。如果老师讲的时间长,或让他们默读时间长些,他们就会乏困,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最好是讲练结合,且任务要明确,限时督促他们完成,及时检测反馈再转入下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动口读,动笔写,多管齐下,如动脑思考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动口描述诗歌的优美意境,动笔翻译文言语句。还要鼓励学生会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忙忙碌碌,自然留不出时间睡觉。

3.小组合作热情高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尝试组织学生三四人一组,结合课注,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相互交流、提问,老师走动检测,相机点拨,我发现他们积极行动,无一人睡觉。分组时要注意到学生基础、性格、以及性别的男女搭配,学生们写查议记,热情高涨,学有所获。

4.小组竞赛争先恐后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或按男女分组,或按横向纵向座位分组,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抢答、抢背、辩论,小组长互相提问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刺激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驱赶瞌睡虫的光顾。

5.张弛有度适时调节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么开个玩笑善意提醒,要么问个他容易回答上的问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精力欠佳时,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彼此鼓鼓劲,或齐唱一首歌,或做深呼吸,或学猫伸懒腰,或相互拍手等,赶走疲劳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表扬激励增强自信

卡耐基认为赞美与鼓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甚至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是区分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体育班学生在文化课课堂上,更需要也更渴望来自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表扬、激励,老师给个微笑,拍拍肩膀,翘起拇指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所以我总是努力寻找每个体育生身上的优点,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充满期待,努力给他们创设展示优点的平台。设计好他们易于完成的问题,创设条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持续强化他们成功的欲望和感受,以唤醒他们内心沉睡的学习文化课的自信心。

三、课后调动也必不可少

篇7

近年来,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不是很容易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却很抢手,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单位和社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这得益于我们多年来紧密联系企业和社会的实际,不仅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引入企业文化的思路构建,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入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有很好的责任意识,他们更能不断接受企业的管理方法,可以快速融入企业文化里,快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企业文化对高职德育的重要意义及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德育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德育的功能认识也仅是注意它的政治功能,这样认识是片面的,无论从教育实践角度还是理论角度,都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自改革开放后,德育功能就已经是多元化的。就在教育界人士还探讨德育的理论经济功能时,他们已经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实践直接发挥了德育功能,他们有经营、生产、管理的很多成功事实,德育经济功能促进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大量的事实证明德育的这种功能一旦真正发挥作用,就可以直接转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基本哲学的作用大于组织机构、经济资源、创新或技术等因素的作用。校园文化对一个人的意识、情操、品行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如果把企业文化引进学校的文化课中,使高职教育的特色更加凸现出来,充分体现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学校文化中植入管理观念、生产氛围及人文要素等文化核心与精髓。有效地结合教学和职业两特色,突显育人和用人这两个职能,充分展现出院校文化的企业特点和专业特点。

思想教育与文化都以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促进人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二者有共同特征,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助于人的思想健康,向高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有利条件。企业文化是通过发展慢慢形成的被员工接受并被员工自觉遵守的有自己特色的规范和精神。要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激起员工内心的热情,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他们内在潜质。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德育的意义

企业文化利于提高毕业生素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可以通过老师的授课及学校开展的各项实训课程来积累起来,当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他们需要拥有对企业忠诚的精神,需要热爱自己的岗位,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是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够获得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这些人才要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把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具有企业氛围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要特别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经过实践,使学生形成合作、竞争、进取精神等价值理念,围绕企业文化氛围规范自己,渐渐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及纪律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需要面向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服务等第一线工作。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制定的培养模式,才能促进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单独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一定要加入文化精神。要使学生感悟到过硬的技术技能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对社会危机拥有一定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动力。

企业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把文化渗入到道德教育工作,给学生带去更多了解企业、深入社会的机会,把合作、竞争、创新、奉献的现代精神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企业的优秀精神,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利于他们就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办学标准就是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学校要提升学生品质,就足够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深入企业,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也是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也是整个社会最具创新能力的一个群体。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在众多的人才里脱颖而出。高职德育过程中,把创新元素注入其内涵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使教育满足社会的创新方面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抓住一切时机参与企业文化活动,尽可能地了解企业,尤其是重视技术创新和开发的企业,明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提升创业素质。

三、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德育的思路

第一,把企业文化融入办学理念中,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工作里渗透单位文化,可以突显教学针对性及专业实用性,也更加突显专业的职业性,使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有实际工作岗位特征,将各个行业素质要求加到对应专业授课中。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单位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更新授课内容,跟进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促进老师优化课程。把企业文化加入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学校的校风和企业精神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的老师根据所讲专业的行业特征,应用案例教学授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单位工作能力要求,让学生增加对实际工作岗位的理解,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充分认识企业,让企业精神与学校精神相得益彰。

第二,用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培养企业认可的技术型人才。如果说学生是学校产品,那么产品是否合格,不是学校来评价,而是由用人单位来做最终的认定。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拥有天然的联系。学校的管理理念、制度设计、用人机制、评价标准、考核机制都要有企业特色。所以,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质检程序,树立社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理念,让师生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让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培养企业认可的人才。

第三,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把企业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强化老师职业素养,让专业课的老师经常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老师的实践水平;公共课、基础课老师经常参观企业,参与和本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现企业和学校老师“零距离”对接。教学过程中,老师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引进课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有方向性地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也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第四,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学校可以设置专门展示企业文化的宣传栏,宣传栏向学生展示厂景厂貌等,展示优秀企业文化内容,老师可以在授课中,向学生讲述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学生未来要成为企业一员,进入企业之前有必要了解文化的内容。学校在开展实习课程时,可以设立专门项目来让学生专门体会理解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参加部分企业的文化工作者的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引导他们全面理解企业文化。

第五,建设院系两级文化,打破传统文化模式。因为职业学校内部分为很多系别和专业,各个系别及专业又有其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情况的不同系别建立详细的文化内容。可以有总的校园文化,但不能对所有系别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顾及系别的不同和专业的不同。各个系别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的系文化或者专业文化目标,实效的建立校园文化。

篇8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一、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结—实践养成。”

二、参与讲课,让学生提高

在一些内容较浅的章节,可指导学生钻研教材,独立阅读,找出结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目,开阔视野,编写提纲,然后选出两名有特色的学生讲述学习心得,再由老师讲评总结。如在学习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践中锤炼”时,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做好每件事谈了自己的体会: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来讲,应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校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重视专业学习中的技能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加强自我修养,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争取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课堂演讲,让学生锻炼

课堂“演讲”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备演讲材料,上课时学生演讲,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奖鼓励,从而达到明确观点,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例如:职业道德课依据就业形势,结合课本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精心选定了演讲主题:“中职生,路就在脚下”,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激情的演讲使同学们懂得职业礼仪有讲究,礼仪可为职业添彩,任何人只要遵从职场礼仪,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样可以辉煌!

演讲需要精心准备,查阅详实资料,客观评分,讲评扼要,要有激励作用。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气氛,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进步,鼓励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选题、收集资料、组材到定稿,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和审美能力。

四、讨论辩论,让学生发展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爱思考,但不善于全面思考;有一定知识,但不善于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讨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如大方、勇敢、自信、以理服人、认真、团结协作、机智等等。

如:在讲授“违法无小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辩论题目:“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与辩论,从而使思想受到了净化与洗礼,对如何做人、处世有了科学的看法。

五、采用电教,让学生表现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法》的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自我介绍”一分钟活动;第一单元完后开展了“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活动;第二单元完后开展了“学有标杆,行有示范”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提高了教学实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

展现生活情境,发挥个体创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并把知识点层层落实到情境发展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的展开,则是靠学生的表演来实现: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教学时,围绕面试简单编写了4组小品,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推出2~3名同学参加一组小品表演,台词可根据主要内容临场发挥。每组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这样,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自我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应聘技巧。

七、收集资料,让学生自悟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报纸、杂志、书籍中搜集与本节课紧密联系的典型的人和事。如在学习“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内容时,学生们收集了雷锋、范玉茹、李四光、蒋筑英、李素丽、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课上交流,学生们印象深刻,易理解和接受,向劳模、标兵学习成了自觉的行动,这样,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为将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观摩现场,让学生体验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82-01

一 新概念所揭示的四个层次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健康的新概念揭示了健康的四个层次:第一是生理健康层次。第二是心理健康层次,也是生理健康的发展。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三个原则:一是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即心理反应客观现实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相一致。二是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即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的统一体。三是人格的稳定性,即一个在长期活动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是道德健康层次。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第四是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前三层次的健康,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还要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奉献于社会并达到自我成就、自我实现,这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众所周知,体育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的自然属性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运动技能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关系、人生价值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未重视体育的社会属性,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忽视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淡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可见,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尤为重要。

二 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措施

1.重新认识体育概念

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身体练习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实现体育的文化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其最终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摆正体育社会属性的地位,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和教学过程中才能明确方向。

2.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内容

第一,德、智、体、美并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体育本身在培养和教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所决定的。体育的实施、体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德、智、美诸育的密切配合,而德、智、美诸多方面的实施也需要体育的配合,整个教育过程就是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统一作用于体育对象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德、智、美诸多方面的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二,体育文化。体育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教师加强对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体育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的素养。

3.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

第一,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因素,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关键。为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丰富。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是体育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体育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篇10

旅游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就专业特点而言,其应用性、操作性较为突出,与市场联系紧密,属应用性学科。因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职院校纷纷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或长或短的专业实习,即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专业意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

一.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各高职院校在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在实习教学安排上,实习面相对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企业一般局限于旅行社、旅游酒店等,就目前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看,旅行社所提供的岗位一般为实习导游,要求实习生必须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极低。以江西省为例,每年的通过率都在20%左右,这样一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是无法进入实习导游岗位实习的。而旅行社内部的其他岗位(如计调、销售)由于岗位相对固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一般不愿接纳实习生。旅游酒店对实习生的需求量虽然较大,但岗位主要集中餐厅、客房等,工作量大、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岗位上,且很少能够轮岗轮训。这与实习生希望能全面了解旅游企业,提高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接触初级管理岗位的期望存在巨大的落差,从而导致实习生参与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在实习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从教学实习时间安排上来看,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需要在校上3个月左右的课,才安排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要求,所以教学实习只能安排在5-6月,时间一般是两个月。作为旅游企业,这样的教学实习时间实在太短,经过短期培训的学生刚刚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实习期就结束了,而企业毕竟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能从实习生中产生适当的经济效益,必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接纳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根本来不及熟悉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完整的轮岗轮训,实习期就结束了,最后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教学实习流于表面形式。

(三)作为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知识视野,而作为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更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阅历。目前,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是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原因,年轻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进行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年轻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对教学实习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

由于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服务行业是一种“伺候人”的工作,导致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再加上实习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磨练,眼高手低,在快速的角色转换中,心态不能及时调整,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工作环境、实习单位严格规章制度、较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许多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实习要求,逃避实习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便留下来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注自我工作本身,而忽略其他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导致实习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

(五)缺乏合理有效的实习教学评价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要求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缺乏跟踪反馈,有时,仅仅通过一张简单鉴定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这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再加上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行业工作经验,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及时、必要的沟通和指导,从而导致实习教学要求降低,从而影响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与行业的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闻

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模拟实训室都放在校内建设完成,只有依托行业,旅游管理专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目前学生实习岗位局限于旅行社、旅游酒店的单一性,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学实习企业的甄选力度,拓宽教学实习面,尽可能选择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如杭州宋城集团(知名景区)、开元名都大酒店、一些知名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会展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处在发展的上升期,企业扩张速度快,对实习生这样的“新鲜血液”需求量大,实习生能够在企业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并能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上,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以后职业规划教育中要加大对非旅行社类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并非只有到旅行社从事实习导游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只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很多岗位上都能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二)合理地安排实习教学时间,提高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实习教学时间安排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转变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到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特点,照顾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需求,尽可能的在旅游行业最需要人的时间段,安排教学实习,这就需要学校要主动调整教学实习安排,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例如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4-8月,最好是半年,最短不能少于3个月。这样,既满足了旅游旺季企业对人员的需求,让企业有时间去培养实习生。同时,实习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熟悉旅游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较为完整的轮岗轮训,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从业经验和行业背景比较丰富的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可以建立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与旅游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定期去旅游企业进修和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指导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服务人员“伺候人”错误观念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相关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好职业素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教师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实习指导教师,我们可以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目标、过程、效果的指导要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其次,对实习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全面跟踪,注重实习单位平时的意见和反馈,最后,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平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总之,对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