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8:1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动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1缺乏对动画专业概念的基本认识
有的大专院校认为多媒体、CG(ComputerGraphics的缩写)就是动画教学的内容。由于不清楚CG的真正含义而误将电脑软件中船舰的视觉效果认为是动画制作。例如特技、仿真、动画等。殊不知动画创作的核心是“讲故事”,而CG仅仅是动画创作中可以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可见,以三维技术代替动画技术的教学,根本是对动画的概念就不清楚。
2.2师资不足和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动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动画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与质量都不能满足动画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动画教师是由动画公司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走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教学经验也不足;还有的教师是由美术、计算机、广告等专业人士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走向讲台的,不仅缺乏理论知识,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
2.3教学条件较差
有的大专院校,由于资金的局限,或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在设置动画专业时连最起码的硬件设备都不齐全就仓促开设,动画的完整流程更是无法得到实现与保证。
2.4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专业规划人员自身不懂动画专业或不懂动画教育,造成专业设置上变成了美术专业基础课外加三维动画软件培训班,或者是动画制作公司的作业流程。面对动画教育背后的近万个家庭的期待,作为动画专业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动画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细节。指明他们的就业方向,并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就业和发展铺平道路。这是动画专业教师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社会责任。
3我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的出路
发展动画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动画教育片面追求艺术性、不考虑市场需求的弊端。所以既要放眼世界,还要坚持走自己民族本土文化的道路,扬长弊短,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另外,动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需求将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出路:
(1)调整知识结构。从单纯的艺术教育转为应用教育,增加交叉行业的知识。如增加网页设计、网络知识、手机游戏等学科。
(2)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培养通用型人才。
(3)根据动画媒体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媒体动画人才。动画媒体经历了电影、电视时代,现正向互联网、移动媒体方向发展。如网络电视、手机动画、手机游戏、移动增值业务等。
(4)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动画的核心就是创作。原创本身就是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5)加强动漫产业的企业管理(包括制作管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6)产学研相结合。生产、教学、科研一条龙,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扩大就业。
二、以形象塑造和叙事为目标的角色设计其实始于故事创作
尽管角色设计一般被用作动漫术语,但是角色以及角色设计(或说人物设定)可不是动漫专用。明确的角色概念源于戏剧,并事实上更早地存在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最典型莫过于小说创作。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经由故事情节而凸显;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发展又具备推动作用。因此,人物与特定环境下的故事,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对于动画,故事始终是主要元素,不管这个动画是真人饰演还是手工绘制又或是数字加工的。好的故事才会诞生成功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角色,必有其鲜明的性格形象魅力;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更必有其灵魂、精神、感染力。同样这些角色的性格形象必然是通过其经历故事而显现。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一系列角色,可以用小说、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形象塑造和叙事目的。故事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说故事的语言媒介不同,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艺术魅力不同。也就是说,真正的角色设计从故事创作开始的那一刻就随之开始了。从美日动漫文化来看,漫画和小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强大的故事来源。根据日本出版界数据统计,他们2013年播出的动画,源自漫画的有91部(40.4%)、轻小说的有33部(14、6%)、其他(小说、图书、玩具等)有34部(15.1%)。漫画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了蒙太奇手段的绘本小说形式,好的漫画师是与小说家一样的说故事能手。几米的绘本作品风靡,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皆有译本,许多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读者着迷于几米的画,着迷于几米画中的故事,那些成人的寓言和童话。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的宫崎骏,原先是漫画师出身。类似宫崎骏这样兼有作家、编剧或漫画师背景的大导演很多。徐克甚至说:导演是他的兼职,漫画师才是他的主业。的确,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绘制的结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的影视分镜手稿,何尝不是浓缩的故事漫画绘本?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云图》)、黑泽明(《影子武士》、《乱》)、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这些著名导演,无一不是分镜大师,无一不是说故事的能手。有了故事以后,角色形象也已然存在。至于视觉上的美术造型只是从胸中之竹到笔下之竹的终端呈现。这就是希区柯克经常说的: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从故事创作到最终的视觉呈现过程,才是完整的角色设计。倘使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身兼作家、脚本、导演甚至制片人),故事的原始意念自然可以被完整保留;如果这个过程是由团队协作完成,那么负责视觉造型输出的角色设计工作,同样必须从最初的故事切入,深刻解读,食其味、取其髓,方能成功化其形。一个称职的能够“深刻解读”他人故事的视觉造型师,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绝不会低;对于不会画画的导演来说,他的视觉造型师应当能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貌若表面审美造型的角色设计,若是不能让画笔下的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代替创作者说故事,那就只能是笔尖上的浪费。
三、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二、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
动画之“画”强调实践能力,手绘能力是基础。许多院校把教学重心放在软件学习上,学生片面依赖电脑技术,色彩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不强,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学生应当把学习的中心放在基础上,要创造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有了一定的积累,创意才能水到渠成。面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高等院校可以增设运动速写课程,培养学生捕捉动作的能力。此外要加强手绘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无损耗地表达出来。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开设摄影课程,培养学生的镜头语言表达能力;开设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思维;开设表演课程,让学生学会如何表演。
三、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及对策
动画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高校动画专业的设立只是跟风,没有基于自身的教育资源,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校教育一般注重理论技术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面对高校教育与产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可以从改进高校教学模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入手,引入小班式的集中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授课辅导方式,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按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另外,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可以使高校与市场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市场发展的促进,可以将学校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企业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根据市场最新的知识技能、企业需求指导高等院校动画教学。
二、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
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应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和同学,说明本组的计划、思路,实际执行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本组设计方案的创新点。各小组应该认真听取别组的汇报,并且做好记录,以备借鉴。教师听取完所有学生的汇报之后,应该分别予以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且要求各组将改正后的方案重新整理一份交上来。教师需要对改正后的方案仔细批阅,因为最后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能力锻炼落到实处。认真反馈过后,教师布置下一轮项目。项目引导教学法每学期不宜进行太多,以2~3次为宜。
二、实施动画个性化教育的阻力
1.师资力量的匮乏
由于动画教育的迅猛发展,动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跟上,而高校现行的动画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合动画产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大部分教师要么是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短期培训的转化,要么是刚刚毕业缺乏实战经验的动画硕士要么是一些软件能力较强但对动画造型进行简单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生,大多没有完整的实战和系统的系统动画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动画的实战经验,如果进行动画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势必会加剧动画教师的授课压力及工作任务量,使动画专业教师匮乏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现行动画教育模式的阻力
现行的动画教育模式是“大而全”的教育模式,高校在设计定位各自动画专业的办学时没有深层次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盲目的随从,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各自都是依托奇各自的特色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美国定位的是好莱坞的文化传播,日本定位使依靠其卡通动画形象,而韩国却是定位网络动漫游戏,从动画教育的角度来看,国外动画教育呈现的是多样化特点,大多根据需求去办学、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来开展课程教学,尤其中是动画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配对,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之道,也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这与目前国内高校动画教育定位模糊、缺乏自身特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正是动画教育应该大力改进的地方。
三、如何在动画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
1.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制定就业目标
如果专业教师在学生进校之后进行积极的介入和引导,强化其专业学习动机,明确其就业目标,树立对专业的理性科学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一年之内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毫无疑问就会在学习态度上,学习动机上有根本的改变。
2.提供灵活的课程内容
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更灵活些,推行小班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一旦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就从主观上解决了大的问题,灵活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质量,不仅为学生节约了时间,而且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所学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为动画市场的发展及行业的发展节约了时间。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动画没有中国元素,中国特色,所谓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都局限历史的痕迹,皮三的《泡芙小姐》没有历史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却很出彩的反应中国社会下的人文的生活,这才是中国特色,中国创作。虽然具有商业气息的动画系列短片,仅仅是在技术和推广这个层面上,片子的情感表达和观念的思考仍然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系列短片完全可以作为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的一个典型案例去解读。大多数人都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权衡去苦恼,作为艺术的前提,商业性是垫脚石,没有了商业,没有了技术,没有了资金何谈去做艺术。笔者认为在独立动画中以商业性的角度去制作完全没有失去独立动画的独立性。作品中表达的语言,观念仍是自己的是独立的,是具有思考的。这才是独立动画的一个生存延续性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
独立动画与动画教育
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开始,更多的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大学,采取了所谓的捷径,也就是学艺术,因为艺术生的文化分数线较低,容易被大学录取,所以很多文化程度不好的学生,在高二年级的时候,转到了艺术生上,虽然高考后被大学录取了,但是由于学习美术时间较短,美术功底差,导致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上是非常吃力的。特别是高职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录取中分数最低的,好多都是通过补录工作,进入的学校。更甚者有的同学美术只学习了几个月。这样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例如动画前期的人物设定、分镜头设定课程时,往往就画不出来,或者画的透视、比例很不协调。对于三维也是一样,人物建模比例不到位,贴图绘制粗糙等等,就暴露出功底不扎实的问题了。这样就间接地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学习兴趣丧失。试想一下,每个同学一提到看电影、看动画、兴致勃勃,对里面的剧情和人说谈的津津有味,一提到自己是学动画,以后是干动画的,甚是自豪。可是一出手、一下笔、发现人物画不出来、场景画不出来、动作更是画的似不像。你说怎么还有信心学习动画,制作动画呢?
二、师资能力不足、实战经验缺乏
高校教师,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在招聘的时候都是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这是个高校招聘的一个硬性标准,这样被聘用的人才固然可贵,但是动画行业虽然是需要设计、创造,但也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流水线工作,这里指的劳动力是具有能够加中间帧的动画师,可以说是动画行业,目前大量需求的人才,是专业技术型的,而不是理论导演型的。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聘用不能是嘴上功夫,而是手上功夫扎实的人。高校教师,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是思想超前,专业技能强,一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所以高职院校老师的聘用,不能直重视文凭、学历。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专业混乱,很多职业院校在组建动画专业时,专业院系的领导和教师,都是从各个部分抽调的,什么版画专业、多媒体专业、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等,教师专业领域五花八门的,最多外派出去进修一段时间,而且还不是一线企业,都是高校组织的教学研修班,就回到学校开始教学工作了,这样的老师本身就不专业,能力也不行,技能就更不用说了,还没有一线工作经验,这样的老师是能说会道,但是动手实践就白瞎,大家说说,这样的专业怎么能不亮红牌了。
三、三维课程安排不合理
关键词 运动员 文化教育 测评
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体校师资缺乏,对文化课难以重视;学训矛盾突出,“有文凭无文化”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差;体校培养目标单一,非尖子运动员前途堪忧。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文件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作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适合我国国情、适合竞技体育发展的体教结合的新路子[1]。
一、研究现状
首先是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这类研究着眼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宏观层面,力求从全局角度解决问题或者以某一省市为重点介绍文化教育经验。提出正确解决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合理调整从事竞技体育的利益格局;深入落实《义务教育法》,严厉对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2];文化教育工作评估作为运动管理机构和教练员绩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社会办学,走运动员文化教育社会化之路;吸取国外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机制,譬如澳大利亚的“优秀运动员运动、职业发展和教育计划”等。
其次是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某一环节的研究。针对某一环节,提出可行之策。提出实施“学分制”的弹性教学计划;实施“长学制”,妥善安排文化学习进程和学习年限;利用地区普通教育优势,填补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源空缺;运动员自身应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文化教育;完善竞技体育系,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奖学助学计划等等。
最后是关于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研究。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工程,是体育工作者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二、运动员文化教育方法和测评
(一)教学方法
由于学科和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按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将所有的方法分为直观的方法(演示、图示、参观)、语言的方法(讲授、谈话、阅读书籍)、实践的方法(练习、创造性作业、实习作业等)[3]。
运动员文化教学与普教系统相比,流动性、实践性强,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效果甚微,鉴于此,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运动员自身优势,在比赛地、训练地开展拓展训练和实践学习。换言之,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应以实践的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运动员知识主要来源于实地考察作业、参观和教师共同构建的网络课程,并尽可能地进行练习和书籍阅读。
(二)教学组织形式
普教系统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这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班级授课制存在局限,要求教材和教学进度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场所局限于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难以到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显然,单纯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需求,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不具备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充分必要条件。
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应该以个别教学为主,参观、考察等课外教学为辅,适当“采用‘自学’考试的办法或在外借读(在国家队或在某一地训练基地时间较长可认其学分)或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4]。
(三)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测评分析
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评价,应服务于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实现竞技体育长远发展和运动员就业的总目标。并在此目标指引下,细化目标,确定各级各项指标和权重,设计评价标准。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学习评价方法的结合,实现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5]。从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特殊性出发,过程性、定性和相对性评价较适合作为教学测评的主要方法。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特殊性,即流动性和实践性,是研究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符合关于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辨证关系原理。
2.基于流动性和实践性考虑,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实践的方法,譬如参观、考察等,教学组织形式将是以个别教学为主。方法差异,源于独特性,独特性,使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富有特色,异于普通教育。
3.多种评价方法在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中的综合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恕不赘言。
(二)建议
建议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全国一体化的统一管理和流动组织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服务。统一管理主要指宏观层面的教学行政管理一体化,流动组织主要指微观教学操作的区域配置。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仍将是一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特殊性的深化研究,对文化教育教学微观操作化的进一步研究,对整体文化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鹏.在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
[2] 李杰凯.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
在这门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安排上,能很好地体现出教学成效和学生能力的综合。特别强调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团队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在教学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我们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以下几点:明确创作方向;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创新精神;严格按照动画片制作流程来进行短片创作。
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动画联合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联合作业的成败与否。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学习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了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众所周知,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是非常复杂的,从前期策划到最终上映需要经过众多庞杂的环节。动画片的制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哪怕仅仅是一部几分钟的动画短片。动画和电影本身就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团队合作精神也是这门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可以这样说,不懂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从根本意义上也是学不好这门艺术的。而联合作业这门课程,恰恰在检验学生动画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联合作业创作中,学生将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而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会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分工,如何配合,如何协作,这都是动画学院的学生该学习的,也是必须要学会的。
联合作业的步骤:
(一)提出要求案例分析
在作业之初,教师会提出一系列要求和问题,比如:集体完成一个有质量的、20分钟之内的动画短片(一般1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太短不容易把故事说清楚,太长又不好控制,质量受影响,忙于赶任务)。短片应该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不要总是按照别人的来做。这些年来,由于受到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多短片做得像大片的缩写版、经典版,有的像一个片花。实际上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商业主流影片,还应该包括艺术短片,要有创新突破的地方。为此老师会选择一些样片给学生看,包括以前同学完成较好的或得奖的短片,如《亡命鸡礼花》《南希的早晨》《诺言》《树上的鸡》《老人与小猪》《怕怕不怕》等,以及国内外大师们的作品,对它们在剧本、美术、镜头、音乐上的设计进行逐个分析与讨论,给以启发。学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带着要求和问题,自主进行分组讨论,拟定计划。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操性,在课程之初就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教师的指导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角度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不以自己喜好命题。但也应该避免学生在内容和操作上的不规则错误倾向,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创新和突破。
(二)学生实操教师引导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基本以学生想法为主,帮助、鼓励他们按创作规律进行,不随意改变他们想法,避免挫伤创作积极性。由于学生经验或能力的不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创作经验,事前有一个预案,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但一般在做的过程中,不预先告知可能会发生哪些错误,而是先让他们去做,出现问题后再帮助指出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在前期剧本阶段,教师会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感触,并能引起共鸣的素材,融入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生活,感同身受地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教师给出情境,让学生自己的去解决,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创作的主人,这样他们对剧本才会更加明确,一个好的故事,一定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当学生基本上有了一个剧本大方向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编写,然后再交由教师筛选,相互探讨、协商、修改,从而最终定稿。艺术源于生活,动画片的创作也是如此。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性,于是主创们利用暑假时间,实地前往这个山村感受生活,拍摄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和人物服饰,并且采访当地的一些老人,搜集素材足足花去了半年的时间,通过与老师反复探讨研究,才最终对人设和场景进行定稿。图2~图4记录了他们在创作短片时经历的构思、想法、设定、完成定稿等一系列的步骤,是《树上的鸡》影片制作流程的一次展现,其中过程的细节无法完全呈现,但也可以一窥主创在每个阶段曾有的迷惑、游离与最终定稿。但我个人认为通过这几张呈现的草稿让大家了解到的是:一个由9个人组成的小团队,如何面对短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个通宵之夜,如何经历了磨合、否定、与被否定,又如何把原本脑海中的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雕琢得如此令人感怀和细腻。
在做此片之前,主创们同样也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研究素材,才有了今天大家能够可视的唯美画面。在中期制作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学生把控进度与质量间的关系,因为学生往往为了做得更好,就不顾时间,不顾成本,最后造成作品没有按时完成,完不成的作品也就无所谓质量,所以要教会学生怎么去把握两者间的关系,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有非常大的好处;有些学生即使制作了时间周期表,也常常因为反复纠缠于一些已确定的前期方案而耽误了整个片子的进度。尤其第二学期相对枯燥的中期制作,多少次的挑灯不眠之夜,多少次的重新来过,多少次的纠结与彷徨,这都需要创作者们持久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所以,创作动画片需要理性结合感性,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以理性的思维进行规划,才有可能按期完成作业。
首先,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安排,并严格地遵守既定计划。很多学生在作息上都太随性,这就导致了团队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大大影响了片子的进度。所以在创作伊始,组员之间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作息时间尤为关键。其次,要坚持每天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周而复始,坚持到底,才能将梦想照进现实。最后,每个组最好能选出一位制片负责监督整个制作进度,这就有效保证了计划表的执行,让联合作业正规化、合理化、制片化,从而确保片子的最终完成。
毫无疑问,创作的快乐感受只会出现在联合作业的开始和结尾,中期的制作完全是对毅力和耐力以及对于整个创作团队的考验和磨练,联合作业就是一场与时间和毅力的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没有个人英雄的,只有团队。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的团队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要创作出一个作品,需要学会遵照艺术规律、生产规律,以及将来实践中如何应对市场的需求,比如说规定在3个月内完成不能做到5个月,也不能因为进度忽略质量,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各司其职。而在进入后期阶段,教师除了在总体把握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外,还应为学生创造一些资金条件,比如帮助找学校的机房、录音室,争取一点经费等等,帮助提高作品质量。
(三)作业讲解综合分析
联合作业完成之际,学校会安排一次展映会,把每个组的短片在大屏幕上一一放映,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放映完毕,学生们可以自由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而老师也作为观众去欣赏评价,与学生一起探讨。由于双方都是有意识的,互动的交换意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从而决定了互动不是单向反馈的过程,而是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之后,老师会综合学生的意见做一次综合分析。在联合作业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联合作业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基础、技法、理论最终固然要落实到创作实践上,联合作业就是最终手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动画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充分备课,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一个对话理解的过程,一个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阿道尔夫•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970-1866,著名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曾指出:“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不预先告诉学生将会碰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发现,当真正碰到困难和问题了,再和学生一起去解决,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是一种联合的、互动的培养模式,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地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主动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在联合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生。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去尝试,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作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职责是把握方向,给以引导。所谓互动,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好多东西需要他们自己去体会,他们经过实践去摸索这些规律。老师讲课只是理论上的,他们听完了印象不深。同时老师也要把握方向,减少错误,在关键的时候提出解决办法,告诉他们相同的案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根据艺术规律这些地方应该样完成操作,即让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包括符合规律的艺术方法去执行,启发学生想象力、创作力,又要培养他们的执行力。这样就是正规的训练,否则就和自学或者公司里培养没有什么区别了。互动,即老师和学生都要动,不是老师看着学生去做,也不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
动画学院这些年的教学探索,使得联合作业取得了相当的实际成效。每届学生的联合作业,不论从剧本的前期创意,还是每个细节的精心刻画以及作品的完整度,已经变得日趋成熟了。作为老师看着学生们从最初的简单构思,到最终作品的呈现,历经一年之久,这个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经历,其中的艰辛和困惑也必然成为今后创作的宝贵经验。它成片的影响力已越来越被业内人士及动漫发烧友们所认可及关注。不论是动画学院每年举办的学院奖,还是其他国际动画电影节,作为学生的参赛短片作品,它的参与及品牌影响力已毋庸置疑。
文化交流是推进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文化和语言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地区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形成的,渗透于所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语言作为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体现在,如果没有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将很难了解并掌握与之相对应的该民族的文化。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语言本身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只是起着一种工具、载体的作用,这一工具归根到底还是要为一定的内容而服务。语言最终的承载内涵是文化知识,脱离了这一背景,语言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空壳。
二、文化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不同的特定文化。同时,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性作用于语言,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不同语言。
1 地理环境差异。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生活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里的人们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水产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语言中带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而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人们很少或从未离开过土地,土地是人们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因而大家对土地有着极其浓厚的情感。地理环境的不同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如,在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所表达的寓意与水有关;而汉语却是“挥金如土”,所表达的寓意与土有关。
2 社会习俗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特定的语言,脱离了所依附的相关文化背景,是根本无法获得生存的。比如,中国人在一段时间不见面后,常会说:“你最近胖了”来表示恭维,可是“You are becoming faI recently”这样的句子让西方人听起来,却会以为对方是警告自己该节食了。
3 思维方式差异。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由于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各民族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异。这些思维方式又会反过来对该民族使用的语言产生影响。西方人注重逻辑分析和推理,在语言信息的安排上常常采用一语破的,即先点出主题和观点,然后再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充阐述。而中国人的思维注重整体,是发散式的,在语篇和结构上往往会有形散而神不散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就会产生英语句子多为前重心,而汉语却多是后重心的现象。这样的句子特点,在表达时间时最为明显。如,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上午7点,翻译成英文则是7a.m.Wednesday.June 16.2010。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内容,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但要肯定的一点是,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都将是大有益处的。
三、教学现状
在现实的交际中,由于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虽说所讲的话都符合语法规则,依然会造成误解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具体而言,可以将原因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学生没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也无法获得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一方面,学校里讲授英语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教师,外教很少,很多教师自身也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交流的对象往往也都是中国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讲英语,很有可能会造成错误的表达被轻易地接受,而且不容易被察觉。当语言的教学都不能保证正确性或广泛性的时候,它的使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2 大多数学生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不太熟悉的语句,很多人往往会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直译,或用汉语进行生搬硬套,从而形成了很多错误的表达方法。
3 学生学习目的的偏离。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但是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是为了能够通过各种级别的考试,获得一定的证书而学习英语;教师也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而在努力,这就背离了英语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只是一味地去积累单词,掌握语法,却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忽略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
四、互动教学
显而易见,那种仅仅注重外壳的语言教学,必然是不成功的教学。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合乎语法的语言,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避免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功能。目前在我们国家,英语的教与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单一的语言教学很容易就会出现“一言堂”。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把教学重心从单纯强调语言形式转为形式与内涵相结合,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互动。
其一,教师。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要认识到文化教育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的综合文化素质,最终将文化内涵的灌输自然地融入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词汇和语篇时,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解释,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就解释到哪里。比如在教授单词compromise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它同中文里的“妥协”等同起来。殊不知它们在很多方面迥然不同。对中国人来说,妥协意味着消极应对,而中国人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即使在谈判桌上也是如此。但在美国文化中,妥协是达成协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因此,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二,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体学习作用。比如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小组布置相关文化任务,如情景模拟对话、举行辩论赛等,激发学生主动、认真地去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纠正学生所犯的词汇、语法等表层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所用的语言形式正确但不符合文化背景 的深层的语言错误更要及时指正。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发展,最终真正并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该门语言。
2 积极利用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是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让学生真正地全面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是勉为其难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材料。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收听VOA或BBC等外文电台节目来获取第一手的文化材料,并在下次课上检查,不要流于形式。此外,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也为许多人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英语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互动交际中。不过,根据不少高校英语角往往不能善始善终的经验教训,有必要设立专人进行指导与监控,学校可聘请外教并定期安排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英语角活动。
3 大力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与语言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在课堂上实现语言与文化的互动教学,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对所学语言文化知识产生兴趣。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差异之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可以从英语教学的词汇、语法、写作及口语等几个环节来具体探讨。
2.1文化差异对词汇的影响语音、词汇、语法是一门语言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词汇是其中变化较小且能够对语言背后所属的文化直接反映的重要因素,而词语的文化内涵更是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的诸多方面。比如,在英语中“Itrainscatsanddogs”不是指“天上下猫和狗”而是“大雨倾盆”,英语中“rest-room”是指洗手间而不是字面的“休息室”。因此英语与汉语由于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词汇的不同含义是广泛存在的,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仅停留在对词汇字面的理解和翻译上必然会闹出大笑话,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断积累词汇的深层含义。此外在东西方文化中还有些词汇的文化意义是截然相反的,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同样是“龙”(dragon),在东方文化(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就是“吉祥如意”、“高贵”、“神圣”等象征,但是在西方国家却成为了“怪物“魔鬼”的代名词,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强调,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加强与外教、留学生的交流从而学到最“地道”的英语。
2.2文化差异对写作的影响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我国的文化有着诸多的差异,反映到写作中来自然会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人们不同的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方式,因此,学习英语写作业必须要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较为明晰的认识。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学生按照汉语的思维和逻辑将要写的话先在脑子里打上草稿而后直接“翻译”出来,这就造成英语写作中的“Chinglish”现象。英语写作不仅是对学生英语掌握技能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的英语国家历史、人文知识的考察,没有充足的英语国家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宗教的知识,即使本身具备足够多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也往往容易在写作中闹出笑话。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英语思维方式的改进,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2.3文化差异对语法的影响所谓语法就是一门语言中各种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的规则,不同的文化背景,东方的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汉语与英语的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合句成篇的过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着对于表达方式简洁明确的追求,因此英语句式往往将句子的主干部分置于修饰性的定语、状语等成分之前,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义。与此相反的是,汉语所追求的委婉、间接正是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而造成在交际中往往先做铺垫,而后才是正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但是”之后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同的语法表现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英语与汉语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语法差异更加生动明确地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知识。
2.4文化差异对口语的影响口语教育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原因就是学生往往对于自身毕业后从事英语本职工作的概率不大,即使真要从事英语工作,其口语的训练也大都是在毕业之后的,因此在改革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纳入到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另一原因是其担心“开口便错”,虽然已经掌握了足够交际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往往在交际的实践时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固有影响而使得自身的英语会话更像是汉语的粗劣翻译。重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必须要充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从而减少并避免汉语思维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
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国际交流,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探讨提高我国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通过开设文化课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3.1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水平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均开设了“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概况、提高英语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加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开设一定课时的英语文化课或调整现有英语课程增加英语文化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对于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3.2更新教学内容虽然我国当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开设了“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但是不容回避的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而作为社会文化,其发展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现代英语国家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因此更新教学内容显得刻不容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英美原版的电影、电视剧、书籍等,让学生在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过程中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来自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