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15:37: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消费效益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作者:徐其东工作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及成因
生活性消费糊口化农村居民当前还是把保证温饱放到首位,消费行为的“糊口化”趋势较为明显。调查显示:户主对衣食住行娱乐等消费类别按重要性排序时,82.4%(385户)的家庭户主选择满足基本衣食生活需要,排在首位。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家庭户主90%以上认为收入低,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家庭户主90%以上认为家庭支出大,几乎所有收入阶段的家庭户主都认为当前物价高,这一比重高达98.9%,说明经济因素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收入)一定时,消费结构层次会与其相适应。2011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大,居民消费糊口化倾向明显,居民进行消费时期受到民以食为天等传统消费习俗的影响,从骨子里认为追求温饱需求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潜意识里把温饱问题作为人生的基本需求。个人消费城市示范化农村居民的个人消费城市示范化是指农村居民在消费时受到城市居民消费影响所诱发的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去模仿城市过高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的经济现象。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个人消费的城市示范化特征趋势较为明显,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这种城市示范化特征越明显。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样本家庭户主在对“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对你的消费有影响吗?”的回答中,仅有14.3%的户主回答“没有”,58.5%回答“有”,27.2%回答“说不清”,在对“哪类生活消费受城市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回答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个人消费城市化现象,医疗保健、衣着和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城市示范化特征最为显著,60%以上的家庭户主认为受到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这说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这种城市示范化特征越明显。农村居民的个人消费城市化趋势受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日趋紧密和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河南省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按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从2006年的2871元增加到2010年的5524元,年均增长率18.5%,收入的增长为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河南2011年城镇化率40%以上,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加之多年来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外出进城务工,这都为农村居民消费仿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现实参照。当今农村居民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追求小康富裕生活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展现自我个性成为许多农村居民消费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显露其居地社会地位的隐性炫耀和攀比的心理需求。消费决策思考集体化农村居民消费以家庭观念为中心,农村居民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以惠及家庭成员的集体性思考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笔者称之为消费决策思考的集体化特征。在对农业生产消费问卷调查中,农业生产类消费诸如种子、肥料、农用机械等家庭户主表现出集体性思考的一致性,94.9%的样本家庭户主认为其价值观影响农业生产类消费行为。笔者认为农村家庭户主的消费决策是理性的行为,户主要考虑家庭集体需要,也是由农民职业化定位的长期历史角色所决定,况且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村劳力能长时间抽身出来从事非农经营,使农业生产相对变成简单的非主业化经营,较少的投入即能实现家庭基本生活的满足。在对生活消费类调查中,家庭户主对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影响较大,均超过六成,以家庭观念为中心的消费决策集体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原因是农民虽然重视基本生活消费但已基本得到满足,把注意力集中到耐用品及教育医疗等。由于这类消费对于居民家庭生活的发展、改善和享受密切相关,同农村居民家庭社会角色地位心理预期相符合,所以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确定性加大、支出较大的生活现实和物价高涨的心理预期下,家庭消费十分谨慎而理性,考虑家庭预期的整体需要。家庭代际消费非均衡化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在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分配以老人和其子女代际之间非均衡化进行,即老人消费支出比例相对于其子女消费支出比例较小,表现出家庭消费代际间的非均衡化特征。我们调查中筛选出二代以上同堂的家庭,在全部有效样本家庭中有379户家庭符合这一条件。在回答“在您消费时是以子女为中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时,90.2%样本家庭户主回答以子女为中心,仅有9.8%的样本家庭户主回答以自我为中心;回答“请列举出子女的哪项开支较大”时,为子女的建房、婚事、教育是家庭开支的居前三位,分别有66.8%、56.5%和35.9%的户主回答开支大。之所以农村居民消费呈现代际的非均衡化,可以从我国的家庭特有的血缘亲情关系和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现实状况考虑。在我国家庭生活中,父辈一代人对自己的后代普遍存在着恩爱有加的情愫,当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时,为使家庭有限的经济收入实现价值最大化,老一代人表现出消费利他主义的价值倾向,在消费时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末位考虑,优先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消费需求,再加上今天子辈的年轻人消费理念和传统消费习俗与父辈们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消费动机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强化了家庭消费的非均衡化。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当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基本结论:农村居民消费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首先考虑满足生存需求的温饱问题,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追求发展和享受型的、体现个性需求的、城市居民消费示范化的消费行为,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居民消费决策时表现出很高的集体化的决策思考,消费行为结果家庭代际消费非均衡化的消费特征较显著。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基于我们对当前农村调查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现阶段农村经济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开拓和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合理引导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农村居民消费相对于城市居民消费层次总体上较低,收入是制约消费的基本因素。因此,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关键是努力寻求和增加农村居民持久收入来源,提高持久收入水平而增强其消费信心。一是继续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尤其是提高农村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在稳定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收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努力拓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偏低的现状,发挥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性作用,稳定并适时增加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调动农村居民发展农村经济和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商品流通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制度,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一是以城市商品流通体系为参照,以符合各地特色的农贸市场为依托,整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建立起与城市商品流通体系相对接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便捷而高效地服务农村消费市场。二是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基本保障,优先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资和生活产品进入农村消费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加强工商、税务、质检、农业等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市场产品的安全,防止伤农、坑农现象发生,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心理顾虑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消除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心理顾虑,应改变我国农民一直沿袭的“土地和家庭保障”模式,建立起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的基本方面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农村居民不能消费、不敢消费和非均衡消费的现象。一是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的最低生活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和集体经济承受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健全“保大病”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根据群众意愿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多种合作医疗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的合作医疗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例如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可以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三是创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农民自愿和政府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居民需要的、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培育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形成有利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合理的消费行为。一方面政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消费、理性消费、绿色环保消费等积极的消费行为,制定正确的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形成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构合理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合理的消费需求进行理性消费,在保持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消费观念的同时,适时地提升自身的消费层次,逐步培育出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农村新消费观念,减少超越农村实际的盲目地仿效城市那种显示地位和生活水平冲动性的短期购买行为,力戒过度的炫耀性消费和相互攀比性消费行为,消除片面追求物质消费的畸形现象。
本文作者:张孜博工作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消费函数的计量模型设定由于大学生消费水平受多种收入因素的影响,借用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以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y=βo+β1X1+β2X2+β3X3+εiE(y)=βo+β1X1+β2X2+β3X3其中,y为学生的平均月消费(元);X1为学生平均每月由家庭提供的收入(元);X2为学生平均每月做兼职所获取的收入(元);X3为学生平均每月的特困补助的收入(元);βo为自发性消费;β1、β2、β3为边际消费倾向;ε表示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数据的搜集情况收集2010年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外语、中文院50名在校生每月消费支出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0%的同学做课外兼职,15%的同学享受国家特困补助。比例较有代表性,基本符合高校学生特点。为方便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在调查中,除去了大学生向学校所缴纳的培养费、学杂费、住宿费和寒假往返费。结果见表1。表1南京工业大学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消费情况(元/月)上表设总体回归模型为:Yi=β0+β1X1i+β2X2i+β3X3+μi(i=1,2,3,…,50)——(1)该式是样本数据结构形式的多元总体线性回归模型,它由50个方程,4个未知参数组成。模型矩阵为Y=Xβ+U。参数β0,β1,β2,β3都是未知数,利用样本观测值估计。设计算得到的样本估计量为β0,β1,β2,β3是相应的未知数β0,β1,β2,β3的估计值。用stata得回归方程为Y=98.757+0.778X1+0.40X2-1.2787X3,所以:拟合优度R2=RSS/TSS=0.9951。
模型分析与检验1、模型分析复相关系数R=0.9975拟合优度R2=0.9951,因此,大学生消费函数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2、F检验从总体上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对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α=0.05);具体是:(i)提出原假设Ho:β1=β2=0;备择假设H1:β1,β2至少有一个不为0;(ii)RSS=147524.595,ESS=727.905,n=10,k=3计算得:F=RSS/k/ESS/(n-k-1)=405.3;(iii)查F分布表,得F=F(3,6)=4.76(α=0.05,自由度n-k-1=6)做判断由于F=405.3>F(3,6)=4.76,说明Xi对因变量y有显著影响。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大学生消费支出与各类所得收入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结果分析假设X2、X3保持不变,E(y)对X1求偏导,得β1,β1为边际消费倾向,可理解为家庭给予的费用每增加一个单位,学生消费y的值就平均增加0.778个单位。由于β1是正值,表明随家庭给予费用增加,学生消费值相应增加,且学生们在此项收入来源上消费倾向很高,与事实较符。假设X1、X3保持不变,E(y)对X2求偏导,得β2为边际消费倾向,可解释为学生勤工俭学的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学生消费y的值就增加0.40个单位.由于β2是正的,表明y与β2的变化规律是学生勤工俭学费用增加,学生消费也提高,说明学生对自己劳动所得货币的支配消费欲望相对低。假设X1,X2保持不变,E(y)对X3求偏导,得β3为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解释为学生享有的特困补助每增加一个单位,特困学生消费相对平均量E(y)的值减少1.2787单位。β3符号为负,表明y与β3的变化规律是特困补助金额越高,消费平均值越低。
大学生月消费集中在800元~1500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直面的人生课题。完全依靠家庭供给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旅游等精神享用品,通讯费等灰色消费支出占一定比例。模型的反馈反映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其生活费用不同来源有正、反两方面的变化趋势。因此,希望社会、家庭和高校教师能以此变化规律,引导富裕家庭学生的消费行为;不要铺张浪费。学校应增加特困生津贴,为特困学生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作者:唐娟 袁潇 张耀珍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传媒与艺术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考虑到本研究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选择在南京十几所高校校园里随机邀请在校大学生填写问卷。在发放的74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有651份。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级、家庭居住、月生活费等;第二部分为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测项,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记分方式进行测量,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样本没有出现过于集中于某一特征的情况,是比较分散的,随机性较强,代表性较强,这有助于减少研究偏差。因子分析为了使本研究准确,在因子分析前对大学生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21个测项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判断其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用SPSS17.0对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测得总信度系数Cronbach’sAlpha为0.846,高于0.70,表明其信度较高;该量表的内容是经过景奉杰老师实践检验证明为有效的衡量语句,其内容效度高;对样本数据进行KMO测试,测得KMO值为0.853,高于0.7,表明其结构效度较好。因此,样本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以NumberofFac-tor=5的标准抽取因子数,使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负载矩阵进行旋转,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255%,因子命名后的分析结果。因此,大学生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具有五大类型,即品质认知型、品牌认知型、时尚导向型、享乐随意型和决策困扰型[11]。
本研究以因子分析的结果(即5个因子的得分)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经过多次尝试,发现3类的聚类效果最为理想,因此最终确定分为3个细分市场五个因子的显著性均为0.000(均小于0.05),说明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聚类分析有意义;各个变量对聚类结果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时尚导向型>品牌认知型>品质认知型>享乐随意型>决策困扰型。三个细分市场的描述如下:第一类:注重电信服务的高品质和高性价比,充分显示出他们在追求高品质服务消费的同时表现出的谨慎务实、理性消费等良好素质,并追求新颖、时尚。此类大学生数量为269人,人数第二,占总人数的41.32%。因此,可以将此类大学生称为“品质时尚型”消费者[12]。第二类:注重享乐,消费随意,追求新颖、时尚,彰显个性,这完全符合大学生这一年轻消费群体的特征。此类大学生数量为64人,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9.83%。因此,可以将此类大学生称为“享乐时尚型”消费者[13]。第三类:注重品牌,追求新颖、时尚。由于消费的是无形的电信服务,因此大学生规避风险的意识更加强烈,他们深知有品牌认知意识是减少风险的措施之一。此类大学生数量为318人,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8.85%。因此,可以将此类大学生称为“品牌时尚型”消费者[14]。
对于“品牌时尚型”的大学生,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彰显大学生所追求的新颖、时尚和个性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请大学生喜欢的时尚潮人做代言。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M-ZONE)”紧跟时尚潮流,够“潮”,不愧是为年轻时尚达人群量身定制的第一大移动通信客户品牌。大学生作为未来电信服务消费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是各运营商竞相争夺的潜在优质客户群。但是,大学生经济上的不独立使他们的消费呈现谨慎务实、理性等特点。他们表现出对运营商的忠诚度相对不高,对价格和服务比较敏感,对数据业务偏好度高。因此,对于“品质时尚型”的大学生,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忠诚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性价比。使今天的“动感地带”成为明天的“神州行”,后天的“全球通”。对于“享乐时尚型”的大学生,由于这是一个组成结构相对简单但对电信服务需求相对复杂、消费随意的群体,其人数较少,表面看起来各电信运营企业较难把握,但仔细分析可发现,这一群体注重个性化享乐、消费随意、追求新颖、时尚,又完全符合大学生这一年轻消费群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各电信运营商可在重点开展前两个细分市场经营活动时,兼顾这一群体特征,吸引他们成为“品牌时尚型”或“品质时尚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优化,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84年之前统计城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1985年之后统计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鉴于保持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研究时间区间为1985—2010年,基础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86—2011)。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特征。消费结构可以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式来表示,即消费支出的项目构成及其占比和消费的实物形式,消费结构从消费内容的角度反映了消费的层次和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随着发生改变。(一)居民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优化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这一比重越高,意味着消费层次越低;这一比重越低,意味着消费层次越高。1992—2010年,虽然食品消费支出仍然占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的第1位,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2年的52.86%下降至2010年的35.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2年57.55%下降至2010年的41.09%,表明温饱型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减少(见表1)。同时,随着居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上升。对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方面支出的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支出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19.90%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3.17%,其中2010年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均超过了12%,分别占据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第2位和第3位。对于农村居民,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支出的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20.08%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5.39%,其中2010年居住支出比重为19.06%,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为10.52%,分别占据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第2位和第3位。总体而言,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旅游、休闲等领域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加快趋势,而食品和衣着支出在农村消费中仍然占较大比重。(二)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也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家庭部分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加,且不断升级换代,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见表2),由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的“老三件”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新三件”,随后科技含量更高的家电产品又逐步取代了“新三件”。对于城镇居民,1985年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仅为17.21台、6.58台、48.29台,2010年则分别为137.43台、96.61台、96.92台,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的消费市场已基本饱和。此外,一些新型、现代化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居民消费向发展型、享用型消费方向转变,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成为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新三件”,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电脑、家用汽车分别为188.86部、71.16台、13.07辆。同时,城镇居民还青睐一些科技含量高、时代感强的高档家电产品,如无氟环保电冰箱、数码纯平彩电、变频式空调、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对于农村居民,不仅消费支出规模偏低,而且在消费的内容和层次上,也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较为落后,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有些耐用消费品,如黑白电视机已经退出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但仍属于农村居民主要的消费项目;有些耐用消费品,如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对城镇居民来说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而在农村地区尚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有些耐用消费品,如组合音响、摄像机、微波炉、健身器材、家用电脑等,目前农村居民还没有能力消费,而城镇居民已经或即将作为主要消费项目。
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中,男51例,女75例,发病年龄6个月~12岁,临床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在春、冬季节为多发季节。
1.2临床表现
该病发作时不易掌控,通常会出现身体发热,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左右,并带有咳嗽症状,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有头痛、咽痛、关节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肺部可闻及痰鸣音和干、湿性罗音,X线表现明显,有斑状小圆点。
1.3辅助检查
通过常规性的血及尿液,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结核抗体测定。
1.4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①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不适,频繁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伴随有胸咽劲的疼痛。②对比之下胸部的症状更加明显。③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听诊其双肺的音是否较粗,亦能听到干、湿型罗音等情况。④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较为正常,亦可能有白细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况。⑤采取喹诺酮及青链霉素治疗时,均没有任何效果,但运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时效果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线片表现更为显著。
1.5用法用量
将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为1.0~2.0mg/ml,然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3h;剂量为10mg/(kg•d)。
2比较
将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将其注射到患儿的体内,利用红霉素结构,将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进行重排、扩张和还原等反应,并通过反应逐步取代其生产第一个15元环类抗生素。在对格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红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环内酯类中对肺炎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是10~100倍的血药浓度;由于巨噬细胞以及多核细胞内的浓度相较于细胞外浓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够通过巨噬细胞将药物传递到感染灶内。使用阿奇霉素时,每日仅需进行1次给药,在结束用药后其仍然能够维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时由于该药为短程给药而具备较长作用,因此小儿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临床中患儿具有红霉素耐药性,则不能够应用阿奇霉素,需要运用其它类型药物来治疗。阿奇霉素是针对细菌在转肽的过程中实行阻碍,并通过在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时实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达百分之百。其的代谢原形有50%通过粪、12%通过尿排泄出,不会对肝肾造成明显损害。
3结果
126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释浓度为1.0~2.0mg/ml;剂量为10mg/(kg•d)。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宁、阿昔洛韦等治疗痊愈,疗程缩短。结果126例小儿肺炎经过综合治疗均痊愈。
本文作者:安宁宁陈建伟杨恩燕工作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在互联网信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网购行为。虽然当前服装网络营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也遭遇了很多瓶颈。因此,研究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具
指标选取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种种属性;而服装网络营销模式又不同于传统营销模式。因此,本文以网络消费满意度模型[1,69]为基础,并结合服装产品的特有属性,提出促销活动、商品种类、服装属性、商品性价比、信息真实性、网站设计、便捷性、安全性、物流配送、顾客服务、评价系统、推荐系统、投诉处理13个指标[18]。这13个指标是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并通过走访行业专家而提炼出来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测量指标予以量化,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选择200名年龄在18~35岁,经常在天猫商城、凡客诚品、麦考林和梦芭莎进行购物的个体消费者。调查对象的性别男女比例不限。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调查的相关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这里,主变量为顾客满意度,因此信度检验及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2,并且删除任何指标后都不会导致内部一致性系数的提高,因此,可以认为量表的数据可靠性较高。经检验,KMO值为0.899,Bartlett球形检验P值远小于0.001,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影响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60%,表明问卷具有很高的构思效度。2.3假设提出从表2中总体满意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安全性、信息真实性、投诉处理、便捷性、顾客服务等指标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并未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在于依据传统满意度理论进行研究时是将满意群体与不满意群体看成一个统一体,对消费者的满意评价和不满意评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而实际情况下,消费者在进行评价时则是将不满意程度与满意程度分开考虑。因此,本文依据双因素理论,针对满意群体和不满意群体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服装网络消费满意度存在双因素效应。假设2服装网络消费满意群体的满意程度与激励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保健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假设3服装网络消费不满意群体的不满意程度与保健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激励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中整体满意度与各分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确定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11],相关系数大于0.5的为激励因素,小于0.5的为保健因素。因此,对本次研究的各指标进行初步分类,其中促销活动、商品种类、服装属性、商品性价比、网站设计、物流配送、评价系统和推荐系统为激励因素,而信息真实性、便捷性、安全性、顾客服务和投诉处理为保健因素。673假设检验首先依据整体满意度评价将整个调研群体分为满意群体和不满意群体,即对整体满意评分≥3分的消费者归为满意群体,而评分≤3分的消费者归于不满意群体。利用两个不同群体分别检验满意程度与各分项指标的相关程度来确定激励因素,不满意程度与分项指标的相关程度来确定保健因素,结果如表3所示。对网站评价一般(分值为3分的消费者分别在满意群体与不满意群体中进行讨论。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分值小于3分的答卷只有19份,占整个群体的9.9%,这是一个奇怪的心理现象。通过访谈发现,消费者在评价时普遍会给网站好评,评价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很少。但评价为一般的被调查者全部都有过不愉快的网购经历。因此,将对网站评价一般的个体归于不满意群体更加符合实际。重新调整两个群体后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调整后的数据显示,按重要程度排列,物流配送、商品性价比、促销活动、服装属性、推荐系统、评价系统及网站设计为激励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善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而信息真实性、商品种类、顾客服务、便捷性、投诉处理以及安全性为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做的不好将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不满意程度。从调整前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商品种类由假设的激励属性被验证为保健属性。经过走访和分析发现,梦芭莎的商品种类普遍评价不高,多数服饰定位在优雅知性,而休闲、运动种类不多,所以在消费者中接受度并不广泛,这与梦芭莎以内衣文胸起家不无关系。此外,其他商城在商品种类方面均已开发且水平相当,如果做的不好,消费者将会产生较大的不满情绪;而增大成本改善这些因素对顾客满意度提升效果不大。因此,商品种类归于保健属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据此可以建立服装网络消费满意度的双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经假设验证,服装网络消费满意度符合双因素效应。选取的13个指标中,物流配送、商品性价比、促销活动、服装属性、推荐系统、评价系统及网站设计为激励因素,这些指标的改善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而信息真实性、商品种类、顾客服务、便捷性、投诉处理以及安全性为保健因素,这些指标做的不好将会显著影响顾客的不满意程度。2本文对服装网络消费顾客满意度是否满足双因素理论进行验证,有利于商家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有效提升顾客满意度。在保健因素方面应不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以避免引起顾客的不满情绪,而在激励因素方面则应加大成本进行创新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网络营销还不成熟,加上虚拟社区的建立,口碑效应相比于传统模式尤为显著,消费者的一个差评对商家的影响远比好评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有效降低顾客不满意的程度在现阶段仍然非常重要,网络营销的保健属性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3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影响网络消费满意度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会发生变化,加上商家及网站的不断完善,可能会造成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动态变化,商家应及时做出调整,针对不同的阶段明确工作重点,力求占据竞争优势。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关于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最早研究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的理论模型是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该假说认为:人们在中年期劳动获得收入并将一部分作为储蓄是为年老提供经济保障,所以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进而对当期消费有很大影响,即社会保障能促进当期消费[1]。在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以及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MiltonFriedman)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储蓄一般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消费者超出平常水平的储蓄,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导致的消费水平的急剧下降而进行的储蓄,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收益以及支出的波动[1]。居民家庭面临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经济上的风险,可以去储蓄和保险两种方式区规避风险。谨慎的家庭采取增加储蓄的方法自我保险即预防性储蓄[2]。事实上,预防性储蓄理论建立在在理性消费者和消费效用最大化前提下的,它的内涵和消费储蓄生命周期假说是一致的。随后一些关于社会保障是否能刺激消费的实证研究所得的结果并不完全同预防性储蓄理论一致。支持者如Feldstein认为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存在双重效应,即资产替代效应(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社会保障财富作为家庭财富的一种形式,使得人们在退休之后仍然可以获得收入)和退休效应(退休效应是指社会保障激励那些本领愿意工作更长时间的人提前退休,这意味着有收入的时间缩短,因而需要在工作期间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他利用美国近四十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了社会保障总给付,进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大幅度能降低储蓄额,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反对者如JonathanGruber认为,失业保险福利能够帮助失业者在失业期间平滑其消费。但失业保险福利的这种积极作用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在最初失业期间能够平滑消费,对消费水平没有永久的影响。关于医疗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以上有关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都是侧重对收入不确定性的研究,然而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储蓄和消费。而在未来支出中最具不确定性因素的就是医疗费用。所以基于医疗保障体系对消费的刺激效果的研究也很多。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如kotlikoff于1989在生命周期的基本框架下,基于经典的凯恩斯的消费储蓄理论,分四种情况对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影响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只有当医疗保险制度很完善的条件下,最优消费水平才会提高[3-4]。Shin-YiChou基于1995年台湾出台全国医疗保险(NationalHealthInsurance,简称NHI)制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NHI能大幅度降低居民对未来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大大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国恩教授等人针对中国现行的社会医保体系中的三大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RCMI)是否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推行能显著提高居民消费。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作者:种煜晖贾媛媛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法学院
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的五种纠纷解决途径中,仲裁与诉讼因其裁决主体、裁决规则、裁决结果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而有着最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且相对于诉讼而言,仲裁方式解决消费者纠纷还有其省事、省钱的简易性优点。正因为如此,在对消费权益受损后选择何种途径救济的调查中,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消费者比选择诉讼的还要多(分别是0.3%与0.1%)。总结起来,仲裁解决消费争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从消费者的角度评析。对消费者来说,仲裁解决争议具有廉价、快捷、公正的特点。首先,在仲裁费用的收取方面。仲裁费用相对于诉讼费用来说比较低廉。根据消费者争议标的额一般较小的特点,消费争议仲裁案件的收费不宜太高,如浙江省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小额消费争议仲裁可以免收或减收仲裁费用,广州市也在《消费争议的特别规定》中加以明确,消费争议仲裁案件收费标准,以50元为起点,并根据《仲裁收费办法》减半收取仲裁费用,如果当事人确有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延缓或免交仲裁费用。其次,在仲裁员的选任方面。仲裁员的选择可以体现双方的意思自治,且实行“专家断案”的方式,有利于保证仲裁程序和结果的公正性。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己依赖的、精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德高望重的专家作为自己的仲裁员,双方还有权共同选定双方都依赖的第三名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如果双方选定的仲裁员与其中一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或者双方选定的仲裁员与其中一方当事人有私下会见、接受请客送礼等现象的,当事人就可以请求该仲裁员回避,另外再换仲裁员。从选任仲裁员的要求上,更具有专业性,更有利于保障仲裁程序和结果的公正性。再次,在仲裁程序的效率性方面。仲裁程序实行一裁终局原则,没有严格的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当事人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仲裁机构。而诉讼实行两审终审,还有抗诉、再审等制度和严格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规定。尤其是小额的消费争议因其标的额较小、案情较简单,还可以比一般商业仲裁的最长期限(四个月)还要缩短,弹性较大。如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消费争议仲裁办法〉中规定,7000元以内(含7000元)的争议在受理后,应在45日内进行调查并仲裁结案。因此仲裁的一般程序相对于诉讼来说普遍比较简便、灵活,结案迅速,便于迅速、经济地解决消费者纠纷。而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程序中也可以由仲裁庭对纠纷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则要及时裁决。
其二,对经营者来说,仲裁的不公开性对其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保护比较有利,能够减少舆论、行政指导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还可以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消费者提请仲裁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纠纷,救济和恢复自己被侵害的消费权益,只要获得较为公正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就可以了,并不期待公开的程序或者严格复杂的程序。在仲裁中,只要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要求提出具体的答复和处理意见,消费者一般不会摆出对抗到底的姿态,经营者一般也不愿为争议失去主顾、破坏与消费者的友好关系,更不愿意通过公开的审判程序与消费者对立,可能还会引起舆论的关注,造成更严重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损失。这种初衷使得双方都愿意采用不公开的仲裁程序来解决纠纷。目前,很多省市的仲裁委员会都设立了消费仲裁中心,以快速解决涉案金额较小的消费争议。如上海仲裁委员会小额消费争议仲裁中心,一两个月就可以对消费争议做出有效裁决,相对于消协更具权威,相对于法院更加高效,收费也更加低廉。以上海仲裁委员会小额消费争议仲裁中心为例,受理案件每件最高收费不超过800元,争议金额1000元以下的案件每件收费仅100元。
本组研究对象都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54岁~82岁,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5%葡萄糖250毫升,加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缓慢静滴。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应用5%葡萄糖100毫升,加丹参冻干粉400毫克静滴。
1.3观察指标
1)左心室射血分数
2)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例
3)新房收缩期肺静血流逆向血流速度
4)心脏等容舒张时间
1.4评价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8年2月推荐《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好转:症状缓解、心功能好转、心衰降低1个分度以上;无效:症状未缓解、心衰降低不到1个分度;恶化:症状加剧、心衰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1目前使用的S.p疫苗
S.p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umolysin)、表面粘附素(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件,且荚膜多糖有群、型特异性,是分群、型的基础,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多于90个型[1]。荚膜是S.p的主要致病因素。S.p疫苗接种后可以使机体产生针对荚膜的抗体,起到预防炎性疾病的作用[2]。目前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主要有多糖荚膜疫苗、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等。
1.1多糖荚膜疫苗
PPV23(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33F)含有23种S.p血清型荚膜多糖。造成90%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原具有荚膜多糖,该疫苗对所覆盖血清型的S.p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有其不足之处:(1)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性弱[3],而这些儿童又是侵袭性感染和粘膜感染的高发年龄组;(2)对某些患儿提供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如免疫缺陷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儿童;(3)不降低粘膜肺炎链球菌的带菌率[4]。
1.2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
该疫苗是将荚膜与蛋白质载体相结合,增加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产生免疫记忆,增强免疫效能。7价肺炎链球菌联合疫苗——PCV7,含有7个纯化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每个多糖又与无毒白喉蛋白类似物(交叉反应物,CRM)CRM197偶联成联合疫苗,其保护作用不仅增强,而且对2岁以下幼儿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诱发免疫记忆。此外还有PCV9(4、6B、9V、14、18C、19F、23F、1、5)和PCV11(4、6B、9V、14、18C、19F、23F、1、5、3、7F)。目前常用的与多糖结合的蛋白有五种:白喉类毒素(Pried)、CRM197蛋白(PncCRM)、破伤风类毒素(PncT)、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PncOMPC)和既有白喉类毒素又有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物(PncTD)。结合疫苗对2岁以下幼儿的免疫效能明显增强,使疫苗覆盖血清型S.p在鼻咽部的携带率下降,但是长期使用后可能使疫苗覆盖外血清型S.p携带率增加,从而使其保护作用减弱[5]。
2目前使用的S.p疫苗免疫效应
2.1系统防御免疫学
2.1.1S.p多糖荚膜疫苗有统计显示,婴儿接种S.p多糖疫苗后,对3、4、8、9N和18C血清型病菌抗体反应最好,对1、2、7F、19F和25型抗体反应中等,对12、14、23F、6A和6B抗体反应最差。尽管抗体反应涉及所有免疫球蛋白,但以IgG2和IgG4最多。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作用差。抗体会在接种后几个月内快速下降,二次接种也无法引发抗体反应。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重复给予某些多糖抗原,能产生持续的、小量的抗体应答,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反应性。当然也有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无此反应,对无反应的接种结果,有一种理论认为,PPV至少可以对年龄较大儿童产生一过性保护,但随之可能发生部分免疫麻痹,使肺炎链球菌的易感性增加[2]。
2.1.2S.p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幼儿中,接种与蛋白载体偶联的多糖抗原疫苗,增加了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激发生命早期阶段的记忆应答,使其免疫效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许多临床试验发现,PCV的免疫原性在各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很好的体现。例如S.pCRM联合疫苗,首次接种后的抗体反应低,所达到的抗体水平通常在几个月内下降,但连续接种后,可以使抗体反应增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疫苗单个抗原的免疫原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荚膜多糖抗原类型、不同的蛋白载体甚至是接种者的年龄大小等。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是S.p与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偶联的联合疫苗。有人认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也会对抗体反应产生影响。比如,当PCV7与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CRM载体偶联的疫苗(HbOC)同时接种,针对S.p的抗体下降,而针对Hib的抗体水平上升[2]。如果PCV7与DtaP(无细胞百日咳)同时接种,HbOC作为加强接种,这种接种的效果使所有抗体水平下降[2]。另外,研究还发现,抗体反应的不同还与研究(接种)人群的不同有关[2]。但是针对这个问题,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MichaelPichichero等[6]认为7价结合型S.p疫苗(PCV7)和结合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一起使用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乙型肝炎和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taPHepBIPV)联合是安全和有效的。
2.2免疫效应研究
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对所有年龄组均具免疫原性,并且在婴幼儿中诱导免疫记忆。美国7个地区1998~2001年的监测资料表明: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能有效降低低龄儿童S.p病的发病率,且可能降低成年人中该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减少耐药型S.p病发生的有效工具[7]。
2.2.1PCV接种和侵入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对早产和低体重幼儿预防IPD很有效[2]。在南非,通过分析HIV感染或无HIV感染儿童的接种结果,评价了PCV9疫苗接种的效果。19922名儿童在6周、10周和14周大时接种PCV9与CRM197的联合疫苗,19914名儿童接种安慰剂。在无HIV感染儿童中,由于疫苗中包含有造成IPD的病菌血清型,因此接种疫苗可使儿童受害率降低83%。在HIV感染儿童中,疫苗接种有效率为65%。儿童接种疫苗对所有血清型病菌所致IPD的预防效率达50%[2]。
2.2.2PCV接种对S.p携带者的作用首次公布PCV接种预防效果的报道来自冈比亚。幼儿期接种PCVCRM197联合疫苗,18个月后再接种PPV23,距首次接种20个月后,疫苗血清型载菌量有所下降。就载菌量来说,所有疫苗接种组之间无差异。接种3个剂量PCV疫苗的儿童带有非疫苗型肺炎链球菌者明显比未接种组儿童要常见。总之,幼儿首次接种肺炎疫苗(先接种PCV,再接种PCV或PPV加强)与50%疫苗型的载菌量下降有关,还与至少需要12~18个月的非联合疫苗血清型的检出率上升有关[2]。
2.2.3PCV对抗细菌耐药的影响接种S.p疫苗可以降低耐药性S.p感染的概率。研究发现,抗细菌耐药性主要发生在6B、9V、14、l9和23F5种血清型,还有两个相关血清型6A和19A[2]。
3研究中的S.p疫苗
3.1S.p蛋白质(多肽)疫苗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23价肺炎多糖疫苗覆盖的血清型有限而且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幼儿和老年人的保护性弱;而七价结合疫苗则存在荚膜血清型转换和载体携带的荚膜多糖血清型数量有限,生产成本很高,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并且在肺炎高发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小等缺陷。而有些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溶菌素、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均属毒力因子,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这些抗原可用为载体蛋白或作为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可作为蛋白疫苗[8]。蛋白质疫苗有以下的优势:(1)生产成本低,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使用;(2)蛋白质疫苗对各年龄组的人群均能产生保护作用,并诱发免疫记忆;(3)应用高保守的蛋白质疫苗接种,可以产生非血清型依赖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的程度和型别依赖于疫苗中蛋白质的功能[9]。现简单介绍最有希望成为候选疫苗的几种毒力因子。
3.1.1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是肺炎链球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所有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均发现PspA存在。PspA主要作用就是与乳铁蛋白结合使乳铁蛋白丧失功能并抑制补体活化,降低C3b在肺炎链球菌表面的沉淀从而干扰补体介导的吞噬调理作用[10]。有研究表明,PspA在抗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比抗粘膜性疾病和定植作用更强,用PspA融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者IL2比单独使用PspA更能提高血清IgG的水平。PspA融合IL2经鼻腔给药能增强SIgA和IgG的水平,不仅能清除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而且还能抵抗致死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的发生。用表达PspA的α螺旋区肽段的减毒沙门菌口服也能产生保护性的IgG[11,12]。用重组的PspA第一期临床试验发现,其产生的抗体能够与异种的PspA发生交叉反应,并且能预防经腹膜注射的肺炎链球菌引起小鼠感染。PspA在结构和免疫原性上存在血清型的差异,Hollingshead等[13]依据组氨酸序列前氨基酸的差异(命名为族决定域)将其分成3个家族。因为家族间的交叉反应受限,但同时临床上很少分离到第三家族的肺炎链球菌,他们建议PspA疫苗组成应当包含第一、第二两个家族的蛋白。
3.1.2溶血素溶血素(pneumolysin)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毒素,是S.p一种多功能的毒力蛋白,在S.p的粘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具有直接溶解细胞和活化补体的功能,此外它还抑制支气管粘膜纤毛的运动,故溶血素在肺炎链球菌引起炎症反应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溶血素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侵袭性感染[14,15]。对肺炎患者的前瞻性分析发现,如果患者血清中含有抗溶血素的抗体,那么发生菌血症的概率就会降低。此外,PspA和溶血素一起免疫小鼠,发现两者在预防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时具有互补的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还可防止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及其诱发中耳炎。但溶血素也有其缺点,即它并非表面蛋白,并且仅在细胞自溶时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3.1.3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A,PsaA)是ABC型镁离子透酶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它在肺炎链球菌粘附、自溶以及毒力方面都起着作用[16]。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的PsaA,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抵抗S.p在鼻咽部的定植,能显著降低群体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并可预防肺炎链球菌的系统性感染[17],口服藻酸盐包裹的PsaA能够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肺炎、侵袭性感染[17]。这些结果表明用PsaA免疫小鼠主要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其次可以预防肺炎链球菌脓血症的发生。用PsaA和PspA混合感染小鼠发现比单一成分更能产生功能性保护作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法发现了PsaA的3个确切的保护性位点,对这些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对蛋白多肽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3.1.4筛选候选蛋白质近年,除了对溶血素、PspA、PsaA的研究外,还发现和筛选了几种蛋白质,如:胆碱结合蛋白A(cholinebindingproteinA,Cbp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C,PspC)。此外,还有很多与肺炎链球菌相关的蛋白,如神经氨酸酶、假定蛋白酶成熟蛋白(putativeproteasematurationproteinA,Ppm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相关氨酸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scellwallassociate,PrtA)。这些蛋白在动物实验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了保护作用,都有希望成为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的组分,它们在S.p蛋白多肽疫苗研制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2含多种S.p毒力蛋白的联合疫苗
这条思路的着眼点是将S.p蛋白多肽疫苗研究中的候选因子混合在一起,增强保护效能。Bfiles将PspA和PsaA这两种蛋白质混合后给小鼠皮下注射,发现比单独注射更能有效阻止S.p在鼻咽部的定植[17]。Ogunniyi[18]将PspA和PdB(一种S.p溶血素类毒素衍生物)混合后接种BALB/c小鼠,再给以致死剂量的S.p攻击,发现其存活时间比仅单独接受其中一种蛋白质的小鼠明显延长。另外也有研究发现:PspA和溶血素同时免疫小鼠,可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产生更强的保护作用,能抵抗肺部感染和防止败血症。因此,将多种S.p蛋白质混合制成联合疫苗,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应该继续尝试,找出更好的组合。
3.3DNA疫苗的研究
McDaniel[19]构建了表达PspA基因的质粒pKSD2061,将它注射给BALB/c小鼠,转染小鼠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这种DNA疫苗能引发受试组小鼠的免疫反应,并使它们能抵抗致死剂量S.p的攻击。S.p的DNA疫苗减少了蛋白质在体外的分离、纯化步骤,更节省时间。DNA疫苗是链球菌疫苗研究的新思路。
4疫苗研究趋势
短期内,疫苗能帮助控制抗生素耐药S.p的传播,但目前使用的疫苗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保护效果只限于疫苗内的血清型别。随着疫苗使用过程的延长,非疫苗型细菌在鼻咽部携带率也随之增长。KyawMH等[20]的研究表明,同源疫苗的应用使疫苗血清型以外菌株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增加。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疫苗将鼻腔内的肺炎链球菌完全清除的话,将会出现其他类型致病菌的取代生长。Veenhoven等[21]就发现用7价结合疫苗接种的人群中,虽然疫苗中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感染减少了,但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却高了3倍。事实上,鼻腔中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弧菌等)都有拮抗作用。由于在防止粘膜感染和侵袭性感染所需要的抗体的质和量不同,Pelton等[22]提出了在防止粘膜定植和感染时所需要的抗体滴度要比防止系统性感染更高。尽管是假设,但为人们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能否使产生的抗体刚好能够阻止系统性感染而不妨碍肺炎链球菌的定植。然而这种途径需要个体监测,在疫苗大规模接种时还有很大困难。总之,常用的荚膜多糖疫苗缺点很多,而结合疫苗是对它的改进。蛋白多肽疫苗虽无十分成熟的产品出现,但其应用前景却很广阔。相信随着对S.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再结合一些疫苗研制的新思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为高效、成熟的S.p疫苗。
【参考文献】
[1]陈炯,刘恩梅.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6870.
[2]乔虹.幼儿及儿童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4):254257.
[3]罗进勇,尹一兵.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分册),2002,3:1415.
[4]俞桑洁,杨永弘.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8):523.
[5]KlugmanKP.Efficacy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sandtheireffectoncarriageandantimicrobialresistance[J].LancetInfectDis,2001,1(2):8591.
[6]PichicheroME,BernsteinH,BlatterMM,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combinationdiphtheria,tetanustoxoid,acellularpertussis,hepatitisB,andinactivatedpoliovirusvaccinecoadministeredwitha7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anda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conjugatevaccine[J].JPediatr,2007,151(1):4349.
[7]WhitneyCG,FarleyMM,HadlerJ,etal.Declinein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aftertheintroductionofprotein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J].NEnglJMed,2003,348(18):17371746.
[8]LeeLH,LeeCJ,FraschCE.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clinicaltrialsandcontroltests[J].CritRevMicmbiol,2002,28(1):2741.
[9]曹炬,尹一兵.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疫苗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3):214216.
[10]RenB,MccroryMA,PassC,eta1.Thevirulencefunction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proteinAinvolvesinhibitionofcomplementactivationandimpairmentofcomplementreceptormediatedprotection[J].JImmunol,2004,173(12):75067512.
[11]GorDO,DingX,BrilesDE,etal.RelationshipbetweensurfaceaccessibilityforPpmA,PsaA,andPspAandantibodymediatedimmunitytosystemicinfectionby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3):13041312.
[12]AreasAP,OliveiraML,MiyajiEN,etal.IntradermalimmunizationofmicewithcholeratoxinB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fusionproteinisprotectiveagainstintraperitonealchallenge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6):38103813.
[13]HollingsheadSK,BeckerR,BrilesDE.DiversityofPspA:mosaicgenesandevidenceforpastrecombinationin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lmmun,2000,68(10):58895900.
[14]HirstRA,MohammedBJ,MitchellTJ,etal.Streptococcuspneumoniaeinducedinhibitionofratependymalciliaisattenuatedbyantipneumolysinantibody[J].InfectImmun,2004,72(11):66946698.
[15]KadiogluA,CowardW,ColstonMJ,etal.CD4Tlymphocyteinteractionswithpneumolysinandpneumococcisuggestacrucialprotectiveroleinthehostresponsetopneumococcalinfection[J].InfectImmun,2004,72(5):26892697.
[16]JohnstonJW,MyersLE,OchsMM,eta1.LipoproteinPsaAinvirulenc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accessibilityandroleinprotectionfromsuperoxide[J].InfectImmun,2004,72(10):58585867.
[17]BrilesDE,AdesE,PatonJC,etal.IntranasalimmunizationofmicewithamixtureofthepneumococcalproteinsPsaAandPspAishighlyprotectiveagainstnasopharyngealcarriag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0,68(2):796800.
[18]OgunniyiAD,FollandRL,BrilesDE,eta1.Immunizationofmicewithcombinationsofpneumococcalvirulenceproteinselicitsenhancedprotectionagainstchallengestreptococcuspneunoniae[J].InfectImmun,2000,68(5):30283033.
[19]McDanielLS,LoechelF,BenedictC,etal.Immunizationwithaplasmidexpressing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canelicitprotectionagainstfatalinfection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GeneTher,1997,4(4):375377.
在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艺术品的成交价格不断被刷新:奥地利的克利姆特作于1907年的《黄金画作》拍出了1.35亿美元的高价;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的高价成功拍卖,创造了华人画作拍卖的纪录;保罗?塞尚的作品《玩牌者》更是令人咂舌,成交价格为2.5亿美元。拍卖价格的高昂当然与拍卖的操作(或炒作)程序有关,但毋庸置疑的是,艺术品作为商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已经成为消费社会里展示货币的场所,完全可以放在市场语境中加以解读。货币与艺术的进一步紧密勾连,并不是艺术的末日,因为如果我们回溯一下现代艺术概念确立的过程以及艺术寻求独立性(艺术自律)的进程,就会发现货币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与今日的状况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二、后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消费趋势分析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受社会的现代性影响,主要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产物。其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受这一思潮影响,在西方当代文学中又形成了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投射诗、具体诗、语言诗等在内的不同文学流派。存在主义最早兴起于法国,其后扩展到整个欧美;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最早也是始于法国,继而漫延到整个西方文学界;“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源于美国;魔幻现实主义则由拉丁美洲开始,继而影响到整个世界文学;具体诗产生于德语国家和拉美国家,而语言诗则兴于美国;元小说的兴起地域要广得多,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以及阿根廷等欧美国家。借助于全球化的力量,这些形成于欧美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潮很快就影响到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学,并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形成了相互碰撞、影响和渗透。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将消费对象逐渐锁定于文学的附加值上面。这种消费模式虽然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的使用价值,但却经过包装加工,大大改变了其内在的价值。人们就是借着此种消费方式,来提升自我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强调自我或社会地位的确认和证明。当今社会,所有的社会消费或者说经济消费,特别是文学的消费,都有一种欲望性消费的趋势,追求的是没有内涵的,肤浅的快餐文化,更强调的是一种身体或精神上的暂时性的获得和压力释放。
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消费现状的反思
文学对于人类自身来讲何以如此重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种解释,文学所具有的基本意识形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都是无法被抹杀的。文学的后现代性是当代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共同特征,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文学共生与发展的产物。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趋势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是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产生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转性。首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文学创作方法的多元性,使世界文学呈现出各个流派多元发展的态势,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其次,受高科技发展的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必定是利大于弊。虽然网络文学是对精英文学的化解,但网络文学的快捷性和娱乐性可以加快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速度,在当代人快速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网络文学对后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第三,电子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是对纸质图书市场和印刷业的极大冲击,但是,图像式和网络式的文学作品对于人们的视觉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冲击力并以更加快捷的传递方式传递给读者和观众。因此,以图像和网络形式出现的后现代文学,新颖的表现形式无疑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欧美后现代文学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唯有消费才有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二定理。消费将原本高处不胜寒的,只属于贵族阶层欣赏的文化,向社会底层的文化素养不高的民众展开了双臂。在这里,无论高深还是肤浅,无论庸俗还是高雅,所有的文化、文学内容都被打碎打乱,并重新柔和形成了一种可以被所有阶层都欣赏和喜欢的文化形式。同时,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欧美后现代文学的消费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的影响。首先、人们对于文学的创作,需要浓厚的文化积累和创作灵感的碰撞,同样,文学的修养也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累加和积淀。但是随着消费趋势的大行其道,直接就导致了文学作品的程式化生产,追求的是快速,以满足消费者对快餐文化的需求。以迎合大众,追求庸俗肤浅的商业化过程,对于文学的价值提炼和积淀是非常不利的,偏离了健康、积极的方向。欧美后现代文学的艺术消费趋势对于人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学读者来讲,进行了消费至上,甚至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输出,从而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