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0:0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53-01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医疗业护理模式与护理工作内容也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上新加了多个内容,使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对于医院来说,治疗和护理是医院提供给患者的主要服务,这也是医生和护士这两项职业存在的意义。医院想要获得良好而积极的发展,除了要发挥医生职能,确保疾病治疗质量以外,还要做好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服务理念,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下面对外科护理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必要性作详细分析。
一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从性质上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程序特性,二是个人特性。详细解释为:程序上要尽量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证护理技术和护理方法的有效性;个人,即护理工作者在和住院患者打交道时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要保证服务态度、行为的端正。对外科护理工作来说,护理人员仅仅只履行自己的工作责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将工作责任和工作态度结合到一起,确保患者的身心愉悦。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真正优质的服务。
百度百科将优化护理服务解释为,以患者或病人为中心,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在思想和行为上多为患者着想,将患者放到工作首位,以满足患者需求为主,控制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提供令患者满意的护理工作。
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外科护理中贯彻的必要性
外科患者的护理与内科患者护理不同,外科患者在术前术后的免疫力极为低下,尤其是高龄患者,手术过程存在极高的风险性,必须在术前术后严格做好外科护理,使患者的身体免疫力能及时恢复。也就是说,对于外科患者来说,外科护理是影响手术成败,影响患者身体免疫力提高,各项机能尽早恢复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了外科护理,确保了外科护理的有效性,才能切实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如此一来,优质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必要。
三优质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1、要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内涵
外科护理贯彻并应用优质护理理念时,要先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要掌握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特点和作用,将程序特性和个人特性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护理技术和护理方法的正确性,又要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规范其语言和行为举止,为患者营造出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
2、要转变观念,将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医院护理部门或护理人员有了一定的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之后,还要将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建立一套以病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实际行动给予患者最贴心的、最全面的护理。医院内部科室要统一认识,对护理工作作重新定位,进一步落实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管理职责,适当减轻护士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将工作时间归还给护士,使其能将时间和精力用到照顾病人上,尽心尽力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
观念转变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系统的护理服务方案,将原来的调整班模式转变为责任管理模式。以某医院为例,某医院住院科设置并开放了60张床位,为方便管理,科室人员将床位分为了5组,每一组配设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采取责任落实方式,将第一组的重症患者交给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管理,而剩余4组中的轻患者则交由临床经验相对较少的年轻护士管理。考虑到本科室性质特殊,4个小组,60名患者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术后患者,这些患者因刚刚经过手术,需卧床休息,导致护士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果仍然采用原先的人事制度,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护理工作,所以管理者在原先的护理方案上做了改动,为责任护士每人配备了一名助理,组成了一个又一个责任小组,实行8小时换班,24小时负责制度。这样一来,住院患者就能够享受到24个小时的全天护理,并且还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方案制定过程中,除了要合理调动人事之外,还要做好设备设施的配置。要根据患者数量和患者病情的需要,适当增设工作岗位、增添护理设施设备,为外科护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定时或不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拨弄个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此外,护理人员要多和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的疼痛和想法,采取措施缓解病人的身体疼痛。
4、重新修订护理工作流程和标准
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深化基础护理,保证患者安全。所以外科护理在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时,要在原有的护理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重新修订护理工作流程,将“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服务理念体现到具体工作过中,细化外科护理基础工作,全方位确保外科护理质量。具体做法有:告知患者行术前卧床大小便锻炼,适应术后卧床的特殊要求; 协助颈椎病患者实行气管推移训练,减轻患者术后痛苦; 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减轻患者及家属的不安;协助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等。并且根据患者的自理程度,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护理级别及自理能力每天动态调整基础护理内容,以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
5、激发护士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人员被迫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自从实施责任小组、责任到户后,年轻护士积极参与患者检查前后的解释及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正确指导等,专业理论水平显著提高,护士自身的统筹工作能力得以锻炼和发挥,获得患者及医生的认可,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同时加快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发每位护士的潜能,人人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科室的管理,为科室出谋献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基本理念,是现代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内各大医院必须加强重视,将外科护理放到医院重点工作中,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用优质的服务理念来指导和约束护理行为,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本篇文章着重论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指出外科护理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极有必要性的,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按灯率和陪护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缩短护理工作路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医院服务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娄湘红,潘瑛,陈义璇,张玲. 手外科示范病房排班模式的探讨[J]. 护理研究. 2013(04)
优质护理服务涉及两个特征:程序特性和个人特性。每个特性对于提供优质服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程序特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质量的方法和程序。个人特性指在与患者打交道时采用怎样的态度、行为和语言技巧,所以说工作中仅仅履行职责是不够的,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一人诊所成功的内在因素就是患者对医师和护士的信任。并由此衍生出极其重要的宣传效果向熟人推荐。一般来说,患者在选择医院时,不是单纯通过医师的专业水准来衡量的,患者也不可能从专业角度做出正确的评判,所以选择医院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医师或护士对自己的态度。如自己是否受到重视,自己的忧虑是否得到很好的排解,以及医生对病情是否做了详尽的解释等。总之,医院里的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他们还需要被善待。
2 优质护理服务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21 服务业的成长 提供服务的企业比以往更多了,各种经营活动中有一半与服务有关,而且仍在继续成长。
22 竞争的加剧 无论是偏僻角落里的一个诊所,还是某大型医院,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医院生存取决于竞争的服务优势。优质服务能为许许多多的医院提供某种竞争优势。
3 优质护理实施步骤
31 培养良好的行为素质转变服务态度 患者关心护士提供什么种类的服务,但更关心的是护士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提供这些服务。如:护士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时,以亲切的问候、体贴的护理行动护理患者,护理人员的关爱之心溢于言表,就会让患者感到这是一种完美的服务。而这种服务的价值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反之,护士出言不逊,即使完成了生活护理内容,也无法让患者感到满意,服务项目的价值简化为应付工作。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淘通和理解良好的仪表、体态给患者美好的第一印象,说话的语气或方式往往比说话的内容还显重要。
一般医院门诊都是接诊病情较轻的患者。根据门诊就诊者的病情、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以及健康情况,分为一般门诊、保健门诊、急诊门诊三种。门诊作为医院最基础的科室,进入门诊的患者数量多、伤口类型复杂,门诊护理人员往往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加上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容易导致之间沟通不畅存在引发护患纠纷的风险。介于此,本文分析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6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较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②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2];②排除恶性肿瘤、各种精神病患者[3]。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在17-70岁之间,平均年龄(42.71±1.26)岁。对照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6-69岁之间,平均年龄(43.12±1.8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渗透进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体工作包含:①理念树立: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全面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通过对门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自身的服务态度。②加强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整个护理过程耐心,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尽量体现消除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③加强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介绍其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鼓励患者建立起一个战胜疾病的信心。④用药护理:嘱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向患者充分介绍用药的剂量、数量以及规格,输液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变化,嘱咐患者如遇不适应立即反馈。⑤疼痛护理:在帮助患者处理伤口的同时强化疼痛护理,通过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告知患者伤口的注意事项。⑥在各种治疗过程中,由于可能一个小动作就会引发患者的不理解,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动作熟练、反应灵活,谨慎面对患者,尽量以专业的服务与操作获得患者的认可。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非常满意29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5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11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不断发展的医疗水平以及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质量使得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4]。患者在进入到医院门诊后,不仅希望能够获得专业的医疗诊断,还希望能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正是在这种影响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被提出,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5]。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以患者为本,站在患者的角度加强对患者服务质量的提升,重视患者内心,从而为患者提供全程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丰富护理工作内涵,完善护理工作体系,获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6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总满意31例(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39.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晓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53(20):149.
[2]张胜琴.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01):94.
脐部是新生儿病原微生物入侵体内的特殊门户,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对新生儿健康产生影响,甚至还会诱发新生儿发生疾病[1]。本次以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80例新生儿为例,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新生儿中随即选取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为39~42 w,体重为2.4~4.3 kg,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各40例,其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新生儿为常规护理,在新生儿断脐之后,立即采用络合碘对其脐部实施消毒,在新生儿断脐后第4 d到脐部脱落7 d,均需要采用75%消毒液对其脐部消毒,并在消毒之后用棉签进行脐部药液吸收。
1.2.2观察组 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实施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理念和实施规范培训,让护理人员均能够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之前脐部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找,并制定相应的完善和预防策略,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全程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其消毒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并时刻对患者的脐部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包括脐部红肿、脐窝潮湿以及脐部感染发生率。并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实施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独臂P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 经过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显著(P
2.2护理满意度 经过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新生儿则为85.0%,差异显著(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传统护理模式也已经不能对当今患者的医疗需求满足,随之也就出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2]。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就是在之前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之前护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详细分析,引导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3]。在本次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则是在新生儿洗澡完毕之后,立即采用棉签将其脐部水分吸干,之后对其采用络合碘实施脐部根部和周围消毒,在消毒完毕之后,还要将其多余的药物和水分用棉签吸干净,以此对新生儿脐炎发生实施预防,从而对其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同时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也要引导家属掌握一定的新生儿脐部日常护理方法,其中包括常在脐部用爽身粉、常对脐部进行消毒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学会正确使用尿布,以免尿布对脐部周围产生污染[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新生儿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201-2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2例T2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男、女各38例、28例;平均年龄(52.3±5.4)岁;平均病程(6.25±0.6)年。对照组男、女各42例、24例;平均年龄(54.5±5.6)岁;平均病程(5.3±0.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S2010001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的控制药物剂量。
1.2.1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治疗,每日按时、定量给药,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和患者、 患者家属沟通,以养成正确的作息时间。此外,还应鼓励患者加强日常机体方面的锻炼。
1.2.2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①日常干预,每日提醒患者按照医生叮嘱服药,并做患者夜间突况实行严格的观察和记录,叮嘱将患者的病情告知主治医生。
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主动与患者沟通,并结合沟通过程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和患者的心理顾虑、担忧、临床需求等,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以消除患者、患者家属的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③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糖量和热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健康的饮食方案,对患者糖尿病实行严格的控制。
④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糖尿病常见的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并告知患者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确保患者的生活保持规律、饮食保持有节制,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HbAlc水平、治疗依从性。
1.4治疗效果的评判
出院后,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实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和用药、自我监测依从性,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高。
1.5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5.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 ±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X?检验,若P
2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血糖、HbAlc的对比
护理前、后,两组空腹血糖、2h血糖、HbAl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依从性:87.88%(58/66)、92.42%(61/66)、90.91%(60/66)、89.39%(59/66),42.42%(28/66)、48.48%(32/66)、59.09%(39/66)、60.61%(40/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年龄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治疗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一些方面: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向患者介绍科室、主管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具体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案、各项检查的标准值、患者服药的用量、患者的注意事项;②优质便民: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服务环境。比如说,卫生洗浴的设施、在病床之间加床帘、舒适的病房、应急呼叫、语言提醒、警示标识、患者生活必需品的提供;③患者的情绪调节:a.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肌肉放松运动,先让患者保持10秒钟左右的紧张状态,再让患者保持5秒钟左右的放松状态[1]。b.心理干预: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要及时、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积极引导患者倾诉自己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c.行为干预:可以采用典型的音乐疗法来辅助护理,音乐最好是以舒展、缓慢的风格为主[2]。
分别在患者进行干预时以及干预后第15天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来对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分数为20-80分之间,患者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表现越重。同时,采用发放问卷的办法来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的资料使用方差进行分析,使用t值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来进行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的焦虑以及抑郁的评分明显比干预时低,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不明显。P
3讨论
过敏性鼻炎以及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临床大量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儿童中为常发疾病,如果只治疗过敏性鼻炎或者支气管哮喘,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该疾病在临床上不能完全治愈,故临床护理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过敏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在顽固性过敏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过敏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45例,A组患儿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6-16岁,平均(9.6±3.5)岁,病程1-4年,平均(2.2±1.0)年;B组患儿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15岁,平均(9.7±3.6)岁,病程1-5年,平均(2.4±1.1)年。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制定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执行表,给予患儿必要的日常护理,包括为患儿打水,每天督促患儿清洁口腔,洗脸,为患儿及时替换床单被褥,以保证患儿日常用品的整洁舒适,给予哮喘急性期以及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患儿必要的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儿穿衣洗漱,协助患儿进食、排便等。B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环境护理为患儿营造较舒适的休养环境,要保证居住病房干净整洁,定时消毒,避免患儿接触到环境中的过敏原,因为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对环境要求较高,其对环境的温度、气味、湿度等均较敏感,故护理人员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病房的温度在18-20℃范围内,湿度保持在50%-60%范围内。叮嘱患儿家属不要带鲜花到病房,避免使用羽毛枕头,在进入病房前将鞋上和身上的灰尘弹尽,禁止在室内以及病房抽烟。对于痰较多的患儿要轻叩其背部,或者给予引流以促进排痰。
1.2.2及时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患儿哮喘发作时会出大量的汗,护理人员要关注患儿变化情况,及时为患儿擦汗,使用温水为患儿擦身体,叮嘱患儿多换洗衣服与床单,在患儿咳嗽后要及时协助患儿使用温水漱口,以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卫生。
1.2.3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吸入剂护理人员要向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演示正确的吸入剂使用方法,向其介绍吸入剂的结构,讲解正确使用吸入剂的意义,指导患儿进行反复演练,直到正确掌握使用方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减轻患儿的用药经济负担。
1.2.4心理护理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由于病情较为严重,较难治愈,极具顽固性,且在哮喘发作时,患儿会表现出喘憋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患儿由于感受到呼吸不畅的窒息感,会表现出惶恐不安、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根据患儿的特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要在日常接触中给予患儿关怀,帮助患儿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告诉患儿和患儿家属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哮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1.2.5强化家庭支持患儿的年龄一般较小,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多依赖家属,故在院内做好患儿家属的工作是具有较重要的意义的。为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患儿家属的支持对患儿的病情以及心理的影响,让其多和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1.2.6健康教育在患儿住院的不同阶段对患儿实行健康教育量化管理,实施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可以根据患儿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儿了解到各项检查前的注意事项,过敏性鼻炎以及哮喘的相关疾病知识,应用鼻炎药物、哮喘药物的主要目的和治疗意义,各种化验的留取方法,日常饮食营养所需要的种类和热量以及自我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生命质量以及干预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PAQLQ内容主要包括情感功能、活动受限以及症状3个因素,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和PEF这两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情况A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前PAQLQ得分平均为(73.2±13.8)分,出院时为(82.3±17.7)分;B组干预前PAQLQ得分平均为(72.3±19.3)分,出院时为(96.5±22.6)分。两组患儿PAQLQ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B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 强化细节管理 提供无缝隙服务
1.1 提出“限时服务”满足病人需求。活动开始护理部便提出在全院开展“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投诉”专项护理活动,就住院病人生理、舒适、安全等23 项内容的病人问卷调查,确立护理服务改进重点项目,如针对病人“希望及时准确进行各种治疗护理”这一需求,来调整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护理路径并实行首诊负责制,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10 分钟内完成生命体征监测,1 小时内完成入院宣教;每天八点前完成晨间护理,上下午各确保半小时专段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工作就在病人身边,确保病人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执行。体现“服务由我们做好,满意靠病人评价”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1.2 “亲情服务”拉近护患距离。病人入住示范病区后,除有责任护士负责其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外,更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改善住院环境,为其开创最佳的就诊、修养环境,病区内利用插花、油画等温馨标示来满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心理、康复、锻炼等需求,让患者住院如同在家一样感到温馨舒适、愉悦。同时,编制“服务健康知识手册”,进行沙龙式座谈使患者对医院的环境、管理、文化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1.3 “省心服务”解决病人困难。。试点科室着力从落实基础护理,满足生活照顾入手,实行弹性排班,坚持“始终临在”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到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健康教育全过程,功能锻炼有指导,生活起居全程协助的护理办法。从患者的治疗、护理到洗漱、喂饭、翻身、扣背、按摩等一切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面完成、协助完成和指导完成,使患者感到舒适进一步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
2 立足基础护理 提升专科水平
立足做实基础护理,准确把握分级护理原则,强化责任护士甄别病人的自理能力落实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 种模式。对危重病人实行基础护理量化管理,将口腔护理、床上浴、洗头、导管维护、卧位护理等常见基础护理项目明确执行时间、频率及效果标准,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为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就饮食、排泄、活动、巡视、舒适、管道、晨晚间护理、围手术期等卫生部细化制定的17 项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24 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项目[2]及新的护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礼仪规范等相关内容编制成“优质护理服务管理规范手册”全院人手一册下发600 余名护士,使护士从事护理活动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到位,此举措得到了省厅及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推广应用。
3 指导流程改造 提高工作效率
3.1 护理流程设置上重视精细化护理管理,要求各个科室的药柜、无菌柜、库房等存放处均分类存放、标示清楚、定期检查。尤其对抗生素、氯化钾、细胞毒性药物等类高危药品及一次性耗材单柜存放,毒麻药物加锁保管,班班交接,抢救车药品器誡实行日查对交接功能状态。严格执行护士四看五查一巡视管理,坚决杜绝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事故发生。
3.2 将健康教育纳入流程管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科室根据病种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处方,确保责任护士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拓宽健康教育的广度深度,使患者的知、信、行得到改变,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提高遵医行为。
3.3 强化设备投入,节约工作时间。医院加大对病房基础设施的配置,先后为临床科室配置了多种适用、节力先进的护理用具,如多功能床、冰毯、气垫、功能垫、监护仪、输液泵、安全标示牌、洗头车、餐桌、微波炉、电吹风等用具,努力满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病人住院期间更加舒适安全,护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 转贴于 4 科学制定表格式护理记录单 真正把护士还给患者
4.1 护理书写如何把护士从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护士真正的走进病房贴近病人,护理部在严格把握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简化表格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听取各科意见并结合专科特点,设计制定了18 种各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投入使用一年来,护士书写时间由原来的每天3~4 小时改为20~30 分钟,解除了护士工作困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服务满意度。
4.2 加强人性化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护理部让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护士和护士长组成心理咨询团队,有计划安排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咨询门诊,对需要心理帮助的病人和护士进行专业干预,使其正确面对压力源,保持心理健康。同时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帮助困难护士和矛盾家庭护士、心理障碍人员谈心聊天、陪伴关爱、救助服务等活动,让其感受到护理团队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对生活工作充满信心和自豪感;当护士的家人生病住院时,志愿者主动与其调班,让其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提高护士的组织支持度。
4.3 人性化自我弹性排班,表彰优秀护士。针对有的护士需要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教育提升,实行了人性化自我排班,在既定的工作量班次要求下,允许护士根据个人需求自主排班及预约登记排班,护士长再根据工作量、人员结构等进行统筹微调,使护士在工作有人需要加班时随时通知随时赶到,病人不需要有太多护士照顾时能及时调休,使护士有较多的时间自由支配,最大化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医院在开展示范病房科室采取了增人增物增设备一律不计入科室成本的前提下,并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好的先进科室和护士进行表彰奖励,今年医院示范病房的护士长获得了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个人”,有效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4 优质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细节管理,从细微之处改进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病人积极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使各项服务均以患者为中心,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全程、更优质、更温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而护理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必须在医院内创造一种改革创新氛围,卫生部这一举措很好促进了护理活动的持续改变,护士的作用地位很好提高,病人极大受益,
社会认可领导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自2011年元月开展优质护理以来,作为临床与后勤保障的消毒供应中心,形成服务临床,做到优质服务为临床提供基础保障,取得临床科室的满意。
1.方法
①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以前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大部份是年老体弱的同志,仅为临床提供器械包的灭菌作用,器械包清洗,包装都在各科室完成,而且中心也不被重视,奖金低,所以,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觉得低人一等,工作缺乏主动性,缺少为临床服务观念,影响服务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优质护理精神,参加院内优质护理服务动员会议,使供应中心的同志适应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强调优质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临床科室沟通将以前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②改变工作模式,实行集中式管理,为了提供方便,安全的物流通道,专人负责下收,下送,为临床护理人员节约了时间和人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③加强沟通能力,与临床科室建立和谐的关系,供应中心由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定期式随机到临床科室了解科室特点,所需器械的种类和性能,每月到科室了解满意度,对供应中心服务态度,物品质量及临床需求情况评价和满意度回访。④加强护士的业务能力,每月1次业务学习,定期或随机的方式进行考核,充分创造条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科室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
2.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及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1],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达1.85亿,老年人已经成为住院患者中重要的群体。尤其是老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于2010年4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正式启动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精神科病区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为研究组,2009年1月至8月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为对照组。
1.2 实施方法 通过100份研究组和100份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平均得分统计进行比较。
1.3 评价方法 查找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09年1月至8月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各100份的平均得分情况,每一项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不满意1分。
2 结果
2组老年住院患者满意度各项平均得分对比如表1。
P
3 护理体会
患者满意度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最佳指标。上表显示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夯实了基础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行动迟缓、自理能力较差[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我们通过加强晨、晚间护理,与患者增进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身需要,协助患者做到“三短、六洁”。由于我科老年患者多,病员依赖性很强,患者的很多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靠护士协助或代他们完成,在协助患者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始终信任护士,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合理调度,全员积极参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品位,赢得患者的普遍赞誉和信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实行亲情服务,护士在每项操作前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使患者感到无比亲切[3]。实施了绩效考核,体现“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待遇与职业成就感。
3.3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康教育需反复进行[4]。每个护士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等具体情况对患者实行相应的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制定护理计划,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意义,知道用药名称及作用、各种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建立了健康教育登记表,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参 考 文 献
[1] 韩永惠,石玉.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6—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3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1]。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中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病院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我病区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临床当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2011年1~12月本病区共收治了94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是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 例(46.8%),躁狂症16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10例(10.6%),老年痴呆症8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6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6例(6.38%),器质性精神病4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54例(57、4%)脑栓塞31例(33%)冠心病25例(26.6%)糖尿病14(15%)。
1.1.2本老年精神病区管理模式为封闭式,大部分无家属陪伴,共设有50张床,床铺使用率在95%以上,配备护士卫生员19人,其中护士16人,卫生员3人,白班护士主要是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夜间实行双岗制,合理的排班,使患者随时随地的可得到责任护士的照料。
1.2 方法
1.2.1转变护士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倡导着“爱心细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服务意识,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病房配备电视、沙发、空调和卫生间,设有乒乓球桌、微波炉、报刊、棋类、冰箱等便民服务,分为普通病房和优质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精神科病人的需要,病房环境宽松,让病人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采用白底碎花、条纹图案的被服,赏心悦目,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生活,在传统的重大节日,如中秋节,组织患者博饼活动,重阳节给老年人实行游园式活动,提供喜爱的食品,春节前增设灯笼,花篮、窗花,彩带等将病房布置得让住院患者感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感觉,以缓解精神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改善。
1.2.3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2]。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故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病房到处设有扶手,厕所、洗澡间铺防滑垫,并有醒目的防跌滑,防烫伤的标识,患者入厕、起床、洗澡等要站稳后才移步,地面用防滑地砖,地板保持干燥,穿舒适防滑拖鞋,如地板潮湿应有防滑警示牌,以防打滑引起跌倒;对行走不稳,下肢肌力较差患者行走时应搀扶,物品排放不宜过高,以便患者取放为方便老年患者设有高度适宜的床,并加护栏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宣教,严禁将刀剪绳等危险品带入病室。
1.2.4晨晚间护理大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表现懒散、衰退,护士应每天整理床单位,床头柜,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协助和督促患者洗脸、刷牙,更换衣服、洗脚、定时洗澡、剪指甲、刮胡须,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给予阳光浴,以增强体质。
1.2.5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6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7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2]。
1.2.8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早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9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10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入院时进行相关的告知制度,如:入院须知、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制度、安全制度,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不同的疾病诊断,进行相应的宣教,在进行相关宣教时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明白这些制度及护理举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在住院期间,每月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出院前,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带药的取法以及说明服药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回院复诊的时间及地点,并行“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针对反馈的意见,加大力度进行整改,达到让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
2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或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嗦、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容易激动或抑郁等[3]通过本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精心的为患者护理,重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达到了住院及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做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投诉率下降,陪护及护工减少。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与要求也愈发增高[1]。为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号召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积极响应该号召,我院于近几年内在各科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同时切实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护理工作当中去,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2]。为巩固成绩并进一步考察优质护理的优越性,笔者所在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对收治的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一并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同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不仅对提升临床疗效非常有益,而且也可获得患者显著更高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有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详细病史采集、查体以及医学影像检查确诊,均采用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以及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与损伤的患者;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以至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依从性非常差不能良好配合临床施护者。其中包括男36例,女28例;年龄60~81岁,平均(72.3±4.8)岁;入院时病程2~10h,平均(4.4±1.9)h。顺次按如愿先后随机将此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组间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骨科常规护理即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优质护理 ①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进而对自身病情以及住院环境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不适感,进而出现急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难以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对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全面从生活、疼痛、睡眠等多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与慰问,不断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并获得其信任,继而增强其心理适应性,鼓舞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更为合理地进行营养饮食,保持充足的水份与粗纤维以利大便畅通;由于骨折导致疼痛,此类患者卧床期间往往不愿意主动翻身,一旦发生褥疮就势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故护理时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容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③牵引护理: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都应在术前牵引2~5d,这样不仅可起到固定复位的效果,而且也可在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1.2.2术后优质护理 ①疼痛优质护理:疼痛是所有骨折患者的共有特征,同时也通常为首发症状,虽在获得治疗的情况下会慢慢缓解,但其过程中,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往往会受到其心理状态与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本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了语言诱导法、放松法、音乐法、视觉法等多种护理方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尽量减轻其对疼痛的感知并保持相对舒适的目的。②优质护理:护理以保持患者最大舒适度为原则,具体做法包括用软枕将患肢适当垫高以更好地消除肿胀;继续协助患者进行更换同时避免患肢受压,严禁拖、拉、推等不当手法。③功能锻炼相关优质护理:首先,积极地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功能锻炼方法与意义的宣教,在基本消除其顾虑的情况下按照既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功能锻炼;其次,术后早期应帮助患者保持患肢良好的血液循环以达到更好的消肿与校正骨折的目的;再次,在术后中期应慢慢帮助患者恢复其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能力,逐渐将被动锻炼朝主动锻炼过度,以防止出现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状;最后,在术后后期的护理中,我们则将护理的重点放在患者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与负重锻炼方面,锻炼程度以患者刚好不感觉疲劳和骨折部位不产生不耐受疼痛为宜。
1.3效果评价 以骨折的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一个方面,共分为“优良可差”4个层次,优:骨折愈合良好,无痛感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与后遗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良:骨折愈合较好,少有疼痛,未出现或仅出现有1种并发症,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可:骨折有一定程度愈合,但患者疼痛仍比较明显,仅恢复有部分关节功能;差:骨折未愈合,痛感多不耐受,关节功能恢复几乎未有进展甚至情况恶化。以前两者计算优良率。另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层次,以前两者计算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好发于老年人群,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范围,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患者的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这些老年患者不仅多具有骨质疏松体质,而且一般还合并有各种基础疾病,这势必将导致手术的风险增加,故加强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意义尤为重要[3]。在临床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是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积极响应,而且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与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优质护理的护理理念已在我院的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有了相当的基础[4]。在本研究中,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在术前术后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以优质护理,结果显示,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其最终手术疗效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显著更为令人满意,提示优质护理不仅是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的保障因素,同时也同样可更好地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维持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绦印坎.实用骨科学[J].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