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语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3 15:42: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影视语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语言论文

篇1

在这一阶段里,师生要根据具体内容对彼此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了解知识背景,对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为下两个阶段做好铺垫和知识储备。教师要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探求学习动机,做好充分的经验积累。还要不断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确立学习目标,进行小组互学习,分工合作。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确立研究的课题,目标和范围。例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中《Friend》这一节,学生们要做的就是了解作者,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主题,作者的重点在哪里,作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师生要共同讨论话题。

2.实践研究课题

在这一阶段,师生要对研究的课题进行基本的准备,包括广泛的搜集资料,对课题研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汇总,以及在研究课题时产生的观点的归纳。师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浏览咨询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提取出最有价值,最切合课题的内容。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尽管是疑问但也对研究有帮助,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做一总结,并对其展开讨论,还要记录下讨论的结果。在师生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学生们要进行分类和归纳,讨论后还要做出总结。

3.得出结论并总结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上两个阶段的研究得出关于这个课题的结论,对研究结果做出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材料。成果的展示可以是多样的,小组交流,PPT的播放或者是辩论会,主题班会等。这样的展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化学习,将所学成果更系统化,全面化,形成更完备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师培养研究性教学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课题的确立是研究性教学的基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传统教育,研究性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纯的你教我学,而是教师以其中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当中,更多的是引导鼓励。那么研究课题的确立就成了成功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师生的计划要从一个明确的目标开始,然后才能有分工与合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们自觉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探求。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研究性教学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在这样一种要求下小组合作讨论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主要是组织,让学生们的小组更有序,在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让学生们更有条理的进行讨论探究,并在主要方向上加以引导,使学生们不偏离课题。这样学生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探索力和学习动力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也是小组形式的目的所在。同时,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们先前的知识储备,使思维清晰明了的显现出来,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营造了一种大家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同学们在感受观点冲突,问题突出的同时还能不断地思索,探求解决途径。另外,小组讨论这种形式是学生亲自参与,共同努力的一个平台,它会使学生们对探究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3.研究成果的展示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过程

研究成果的展示就是学生们思维成果的展示,就是思维过程外显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似乎不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是,教师在与学生们分享成果,要注意对学生们的成果予以应有的尊重,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使学生们的思维在原有的顺承性和连续性上有所突破,打破思维定势,使英语教学跳出语词积累的局限,向体验英语的方向发展。

4.成果反思是研究性教学的必要环节

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成果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们进行成果反思,立足于课本,内化学习知识,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化、条理、归纳。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汇总,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从中整理出学生们的思路,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出创新之路。

篇2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一)交际的定义

翻开《辞海》,"交际"词条下写着:交际《孟子·万章下》:"敢问交际,何心也?"朱熹注:"际,接也。交际调人以礼仪币帛交接也。"后泛指人与人的往来应酬。现代汉语对"交际"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来往。"1980年泰勒、罗斯格兰特、迈耶和桑姆普尔在《Communicating》一书中对交际下的定义是:Theprocessofreceivingstimuliandinterpretingthem(assigningmeaningstothem)throughourcentralnervoussystem.这段话意思是:交际是通过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各种刺激和理解这些刺激(确认各种刺激意思)的过程。由此可见,交际是一个活动过程。英语教学离不开交际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认识的活动过程。用哲学语言来表达,过程是以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为前提,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没有过程,否定过程也就否认了物质运动。因此,从哲学角度看,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际的活动过程。

(二)教育是交际

古往今来有关"教育是什么"论述的共同基础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确实以活动的形态存在。人们为了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经验,使知识得以延续和发展,靠的是教育。教育活动中,师生往往以面对面直接交往的形式进行教育。可以说没有人际交往活动就不存在教育,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的实质是交际。

(三)英语教学是交际

一般说来,教学的定义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交往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课常常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反复交际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没有师生间的教学交际活动,英语教学也就不存在了。一位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善于运用交际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交际的主体、客体、媒体

教学过程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英语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信息,是英语教学的客体;而教学物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学媒体把教学二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率。这四个交际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凑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交际结构,各自发挥自己独立的作用。教学中各交际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可以取得整体功能的最优教学效果。

(一)主体——教师与学生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教师和学生二主体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二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主体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也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水准、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巧妙安排英语教学,与学生配合默契地交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与人交际的情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与此同时也积极地学到了知识。

(二)客体——信息

在教育的认识活动和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教师向学生提供要掌握的知识信息,该信息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是英语教学的客体。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某种语言项目的过程,这一过程由许多具体的信息传递和接收步骤构成。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在教学交际过程中存在传递、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多向传递教学信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向传递教学信息的交际形式是我们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的每一步骤都是输入—操作—输出。教师所输出的新语言信息要以大多数学生能理解为基础。学生接收这一信息后,为进一步理解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通过操练对该信息进行编码和转换,使输入的语言信息顺利进入记忆。英语课堂上的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的练习,使学生把新获得的语言信息的结构与功能高效率地纳入已有的稳固的知识结构中去,以备检索。课堂上模拟真实情景,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等就是语言输出。在模拟交际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结构用于表达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强化了所学内容,巩固了认知成果,发展了认知水平。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输入信息;教师输出信息;经过变换,学生从教师和教材中输入信息;学生经过对信息的储存、变换,输出信息,这信息又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自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输出评价信息。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无从评价;没有教师的评价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难以纠正与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得知教学的成败,看到自己的教学进度是快还是慢,内容是深还是浅,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研究教法来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整个英语教学就是在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反复循环的交际中进行。

(三)媒体——教材

教学媒体是教学中用来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教学过程中负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教学必须借助于教学媒体,以一定的信号传递发送,才能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的主要媒体,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从广义来说,教材不仅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教学设施、教学用具和教学辅导资料,它们是教学中的媒体,起传递经验的工具作用。教师运用语言信息输入的教学策略处理教材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训练,使英语教学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要达到"四会"在质和量上的基本要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对教学媒体处理的系统化体现在注意各语言要点之间的联系,防止支离破碎,避免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教师对教材网络化处理要突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联络点,使整个教学以一种网络式来表示。教材网络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的整合作用,利于学生稳定的心理结构的形成,便于教师与学生检验、发现以往学习中的断裂带与断裂点,了解今后的发展带与发展点。教师还要使教学活动程序化,分析教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顺序以及内容与交际方式,考虑学生特有的学习规律,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总之,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程序,确定师生双方在不同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或怎么做,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教学交际的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首先,教师与学生是个稳定持续几周或长达几年的教学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师生交往既受教育规律支配,又受师生双方各自心理活动的制约。具体的师生关系一经构成,双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教师不能辞去学生,学生也难以挑选教师。其次,师生交往的心理相容性高于一般的人际之情,交往的内容有知识,有人格。教学双边活动在对应关系中进行,互相促进,相互约束。注意到师生交往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搞好交际活动,使教学更有成效。

(二)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上师生都在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教师的眼光环顾全场,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局外人"、"被冷落"的感觉,而会时时感到自己和教师在很好地交流。教师的姿态,一个有意识的手势,一个有意识的侧身、走动或表情,同样也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就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一起学习。教师的指向、微笑或身体正对、侧向,甚至走近他们,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亲近、教导。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他们与教师同在一个课堂活动,而且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运用体态交往得体可以成为教学的有力交际方式。

(三)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定向

篇3

影视表演的肢体语言包括动作、语言。表演主要是运用动作和语言来进行创作的,用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动作和语言作手段来创造人物形象。影视表演艺术的特征是:一种运用接近生活的动作和语言创造角色形象的艺术。首先演员应当考虑,他不仅必须模仿自然,而且还必须把自然完美地再创造出来,以期在他的表演中真和美是相结合的,因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应当在演员的支配下,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根据既定目的和谐而优雅地运用任何的一部分肢体。本文就提高影视表演的肢体语言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演员创造角色是自己的身体和声音

演员的身体和声音是我们创造的工具。每次表演都是创造,为了保持作品的准确性、生动性,就必须体验、感受、热情饱满。我们在这里强调身体、声音、表情都是创造角色的手段,动作和语言、表情牢牢地掌握在演员自己手中,创造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身体松弛肌肉没有任何的紧张,整个形体器官完全服从于演员意志的支配,这对创作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训练,便能呈现组织良好的创作之作,演员便可以自由无碍地用自己的身体,把心灵所感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比如:曾有一部电影,一个炮手在打法西斯匪徒,阵地上中了敌人一炮,把炮手耳朵炸聋了,嗓子也沙哑了,于是这演员要从本来用悦耳的声音表演忽而转到用沙哑的声音说出对白。再如有一些特殊要求:一边哭。一边念台词:一边笑一边说话;或受重伤而嘱咐什么:一边喝着水或一边吃东西说话;最后观众能听到耳语或悄悄话;因悲痛或情急而高声喊叫嘶哑……等等。可见,没台词戏常常是最好的戏,演员通过动作、表情把它细致准确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它。

二、演员运用动作和语言手段来体现角色的行动

演员运用动作和语言来体现角色的舞台行动,行动的体现靠动作和语言,语言就是剧本台词,经过演员的精心处理,在表演时说的对白,在表演时做的动作和说话,都应让观众看懂角色的行动的目的,观众看懂了你是为了什么才做这个,为什么你不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这就是观众被吸引的时候,他们想知道你下面做什么?最后什么结局?所以演员为了让观众看到有目的的行动,自己首先就要弄清楚你所扮演的角色行动及其目的性,行动是一环套一环的,是不断的,演员必须反复分析台词和行动指示,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有些行动目的。剧作者剧本中作必要的行动指示,其中很多是动作提示,但并非每个剧本都有具体的行动提示,全凭演员来创造,我们叫组织动作。如电影《霓红灯下的哨兵》中:

童阿男悄悄出现在街头工事里,他回头,一声唿哨,林媛媛奔上,惴惴不安。

童阿男从工事中探出头来,这是一个动作,他向某个地方张望,这是第二个动作,在看到林媛媛后一声唿哨,这是第三个动作,让后他跳出掩体,这是第四个动作,他向上场的林媛媛走去,这是第五个动作,然后开始第一句台词,这些动作为了一个目的:等待林媛媛到来,在这个目的下组合五个动作,形成一个行动过程,等待,这是一个行动,但它有为着更大的目的:她摆脱家庭的羁绊,一起参加欢迎。三、演员的“感受”和“控制”

表演情感必须准确,有分寸,合乎人物和情境的需要和剧情发展变化的节奏。这一切,都必须由演员体验、感受、控制才行。影视中的哭与笑,既然是艺术创作,就不能流行自然主义,要给人以一种美感,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生活中人们的哭笑,不论是悦耳还是刺耳,都无关大局,但在银幕中则必须使人感到如同音乐一样动听感人,务使自己的表演能感动观众,不要给观众造成一种生理上的不良刺激。演员本人的感情与角色产生了共鸣,这是出现更为动人的“创作状态”,但演员仍然会进行控制,这控制的程度就在于不破坏“艺术的真实”而陷入真哭的境地。如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

篇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传统的电视制作课程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验证训练的单一模式,内容也偏重于验证和效仿,使学生练就了一种实际模仿的能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惟一的办法是看他是否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宰者。[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同学探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有目的地获取资源和材料,使其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努力培养高超的节目制作技能和睿智的思维调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视制作的教育、教学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教育。它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掌握制作技术只是整体教育的基础成分,对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创造性运用影视媒体,切实发挥影视媒体功用,使之在影视领域显现其特色的专门人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中西方大学影视专业学习情况。中国影视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学生学习了若干电视编辑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影视制作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对影视制作只能得其形而不能通其神。而西方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

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明显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影视技术专业应有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考察,电视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课程教学中,在充分把握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应力求将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知识和信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同时,再引入发展性和延伸性成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开放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影视制作理论和技能。根据这一思路,可以采取阶段化课程内容设置,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分成初级阶段、核心技术阶段和自我定位阶段三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包括影视语言、脚本编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导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电视基本理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