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3 15:4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情绪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情绪管理论文

篇1

二、父母和教师如何观察儿童的情绪

1.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在观察之前,思考观察的目的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观察儿童情绪的目的,在于以此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观察,你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你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一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设计能引导他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各种活动。”判断孩子情绪发展所处阶段,一是可将正常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状况;二是也可以将之与幼儿园及班级内相应年龄段的儿童发展状况比较。除此以外,为了确定观察的范围、评价和促进儿童管理自己的情绪,实施相应的干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学业、社会、情感学习协作组”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所涉及的五个技能框架。借助于这个框架,可以观察生活中幼儿与家人、伙伴、老师交往时发生的各项事件,或者一些典型事件,如当幼儿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玩伴或老师同意的时候,当行为受到老师和父母批评的时候,当接受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或游戏的时候,当活动或游戏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不熟悉的人要拥抱自己的时候,以及和伙伴有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等。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一天或一周当中孩子总体的情绪状态,看看孩子的情绪是稳定平和,还是敏感易起伏波动。如果有异常之处,更要多加留意,主动关怀,了解原委,教师和父母也要及时沟通。

2.观察与记录的方法

父母和教师的观察是双方合作的一部分,需要将观察的结果分享、分析、讨论,并为帮助幼儿管理自己情绪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是判断幼儿情绪的发展阶段,选取几个典型事件,对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中间的过程、对话、表情作详细完整的记录。记录表中写明参加幼儿的姓名、时间、年龄以及发生的环境。如果只是将幼儿的某一种情绪(如生气)作为观察对象,并且要看其发生的频率,就要根据其一般发生的频率,以5分钟、1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作为观察统计的时距。

三、家园及社区合作,创建促进幼儿管理

自己情绪的优良环境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个体的发展除了受到先天与遗传因素影响外,也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与外层系统等后天时空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这个社会生态系统核心的家园及社区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美国社会和情感学习领域的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情感学习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学生在课堂内外参加的积极的活动,以及在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中广泛的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较为理想的是有计划的、长期的、系统的、有协调的情感教育应当从幼儿园开始并持续到中学”。为了促进幼儿管理自己情绪,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开发有效的促进幼儿管理

自己情绪的课程,使之延伸到幼儿园环境的所有方面,以及家庭和社区。对于幼儿来说,除了直接教学以外,让幼儿管理自己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之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及幼儿的所有经验中去。在此基础上,努力让幼儿父母介入这个过程,引起他们对于培养幼儿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的重视,并帮助他们了解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2.成立家长间共同讨论、学习的网络平台

重视和谐互助社区的建设,改善父母的情绪。贝克的研究发现,容易沮丧的父母的孩子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要高2~5倍。虽然遗传基因起部分作用,但父母抚养的质量———尤其消极的交互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说明,建立起互助的良好社区环境,在工作、生活中解决彼此的难题,改善社区每位父母的情绪,这些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将是极为有利的。

3.帮助家长了解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指导,促进与教师的合作。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都非常重视,所缺的就是恰当的方法。这方面需要幼儿园做一些普及工作。

(1)亲子之间有关情绪的对话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他们的情绪,获得安慰。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在情绪体验上与父母有更多交流的3岁儿童,3年后在小学阶段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更好地解决与朋友的争执。可以说,家庭成员对情绪体验的交流有助于儿童的情绪理解、移情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鲁道夫•谢弗则指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对话有以下作用:它使孩子能够直面自己的情绪;它帮助解释别人的行为;它加深孩子对范围不断扩大的情绪的理解;它可以洞察人际关系的实质和背景;它使孩子能够与他人分享情绪经历,将之纳入人际关系之中。

篇2

1.1外在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人认可,尤其是得到领导者的肯定,由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后勤职工同样如此,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要求后勤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和服务意识,后勤职工必须以高度的全局意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刻刻以较高的起点和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当岗位标兵和岗位能手”的目标.后勤职工所承担的工作与原先相比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在逐渐加重,导致压力感逐渐增强.另外,工作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许、肯定或工作职级与职称的晋升、同事间人际关系等,都能够激发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或诱发不良的心理情绪.而外部环境与内心体验较大的差异性,正是导致后勤职工情绪资源过度的消耗,逐渐形成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重要因素之一.

1.2内在因素的影响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后勤职工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我能不能成功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的主观判断,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自我成败的经验和归因的方式.如果后勤职工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工作并能够应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带来的压力,他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通过工作成就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排除焦虑和抑郁,强化自信,形成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与后勤职工的情绪耗竭呈负相关.自尊作为一种良好的健康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由肯定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重和自爱,是使个体追求不断向上和发展的原动力,自尊使个体既不会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具有较强自尊心的后勤职工表现出极强的对情绪进行精确分类的能力,既能够积极努力增强和延长积极的情感,又能够启动有效的方法拒绝、限制或者抵消消极的情绪.相反,低自尊的后勤职工就不太擅长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与较高自尊的后勤职工存在着认知和情感体验方面较大的差异性,低自尊则常常使其在成功事件之后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及对自我认知的怀疑.由此可见,后勤职工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水平就越低,情绪耗竭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动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勤职工的情绪.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不仅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一个人的内部动力过程,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例如后勤职工期望在工作部门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动力就会推动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后勤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但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因为它能够通过调节工作倦怠对人的影响降低情绪耗竭程度.

2注重后勤职工情绪管理的方法

个人因受社会、生活、工作等适应能力的影响,其情绪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不同状态.根据心理学家的情绪管理理论,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诱发事件的感知、评估和由此引起的以此情绪体验为基础而产生的新的情绪体验以及如何表达的过程.集中反应出一个人为适应社会现实环境,有针对性、科学地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一个人为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而采取的有益于生存、有益于发展的个体的内外活动过程;一个人对自我情绪认知和监控、识别、调节与适应等的情绪智力水平.银行后勤工作的服务性质表明它是一种典型的情绪性工作,所以,情绪表达的结果直接制约或者影响着后勤工作绩效水平和后勤工作目标的实现.提高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水平,既有利于后勤工作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生活的质量水平.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在重视人性管理的同时融入情感管理,通过营造一个既有严肃规章制度又有重人情温馨的和谐氛围,才能够不断增强后勤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逐步掌握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地积极进行情绪调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作用.

2.1必须将人本管理理念落实在管理实践中

“以人为本”是情绪管理的核心.在后勤管理工作实践中,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就要重视后勤职工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后勤职工的生命、人权和尊严等,赋予他们更多的自,建立科学公平实效的评价机制.善于营造一种富于感彩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职业责任感,为后勤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平台,使后勤职工在职业工作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促进后勤职工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2后勤管理要注重情绪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在论述党的管理中就强调,要注重制度管理中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与人性化管理中情感的柔性作用相结合.在强调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既注重抓建设与细化规章制度,又注重抓制度的落实与过程效果的跟踪了解.既然后勤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活生生的后勤职工,那么后勤管理的本质就是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后勤管理仅仅依靠刚性的制度和硬性的控制,强调人的服从与遵守,很难取得管理工作成效、达到管理目的.这种长期忽视管理对象情感和发展需要的管理手段,极容易导致被管理者的厌恶甚至抵触情绪,反而对管理麻木不仁.鉴于制度管理的局限性,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注重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力求使管理工作中的人性与理性达到有机的融合,以此达到使后勤职工心悦诚服的目的,发挥后勤管理工作的最大效能.

2.3在管理中处理好情绪管理与情感需求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性的解放,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个凝聚、团结、向上的集体是由全体成员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的.以“用情感管人”为纽带,注重将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理念.现代管理应当记取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对待冯的做派上得到教益,积极了解后勤职工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并善于疏导化解.积极了解后勤职工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积极营造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让后勤职工在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有意义信息的同时,将情绪特定的组织规范内化为自我的成就目标,进而在后勤工作中表现出组织所期望的情绪,实现情绪管理的有效性.

2.4为后勤职工提供干事、创业、发展的平台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银行后勤职工同样期盼自己能够有所成就,由此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通过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体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所以,后勤管理应当以“用事业留人”为根本,积极为后勤职工的进步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干事、创业、发展平台.在情绪管理中,一方面注重后勤职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注重以评价后勤职工在公司特定环境之下所表现的情绪状态与情绪行为是否符合公司要求为标准,设计与制定满足后勤职工升迁的途径和机会.只有了解后勤职工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让其选择自己喜欢和有目标的工作,使其职业愿景与银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成长,不断强化后勤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和提高后勤职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

篇3

二、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即有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也同样重要,在高职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疏导、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高职学生的情绪排除天气、生理状态等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受外部评价等主观因素影响,这种外部评价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例如成绩不佳、感情受挫、没有学习兴趣、就业压力等,其实都涉及到外部的某种评价对学生本人的否定。那么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疏导负面情绪的影响,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去对待这种外部评价,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时,首先要接受学生的情绪。很多时候面对高职学生的违规违纪,没有认识到有时候这是学生情绪出了问题,而还只是一味采用常规的说教方式,批评、讲道理,这使得本来就身处情绪困境、已经在自我否定的学生进一步的受到否定,或者会使学生继续沉溺在个人负面情绪中,面对批评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愤怒、排斥,很难去考虑他们自身的问题并真正去承担责任。根据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的研究,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困难时的一般个人化的情绪,例如“我不想做这件事情”、“这门课程真没意思”,这时,教师也应该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时,学生容易自我否定,失去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勇气;即使是负面情绪,在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学生会感到受到鼓舞,愿意真正去尝试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试着去努力。

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试着对学生说出他们的情绪、感受。例如学生说:“我讨厌某某同学”,教师如果采用批评、询问、建议、说教的方式,大多会受到学生抵触。“你这样说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学生会想,别教我怎么做;你不理解我;我不会跟你说什么事情了等。如果教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你好像很生气”,那么学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理解,情绪得到了认同,可能就会进一步说出原因“他无缘无故的骂我,我又没什么错”“那你一定很伤心”学生在情绪被接纳了稳定后才可能理性的思考,“可能我不小心把他的东西碰掉在地上了”、并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不是也应该去向他道个谦”。接受学生情绪,本质上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体现,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首先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做起,就算不认同他们的行为做法,制止他们的错误言行,但是也需要设身处地的去顾及他们的情绪,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学者石康提出了一个“社会价值排序”的理念,现在的许多高职学生在这种社会价值排序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成绩不佳、学历低人一等、甚至去很多单位应聘连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歧视已经被广为诟病,在短期内却难以得到改变,一部分学生能够自我安慰和调节,而许多学生却在这种给予了外部物质和精神激励的评价体系中失去了自我,将自我评价完全交给外部评价,或是让这种外部评价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种屈服于外部社会价值排序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学生情绪自然很容易受其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要求帮助学生从心里上打破“社会价值排序”体系,保持自我评价,对外部社会评价标准理性看待,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历有高低、权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寡,生命的价值却没有贵贱,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可以平等的,生命的权利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帮助学生由追寻外部评价转为内心的探求和自省,肯定自我生命的价值,追求自我生命的意义。这样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情感中的困难、挫折时,才更能进行合理的自我情绪调节,接受现实、接受自我,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避免过激情绪导致的过激行为。最后,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要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学会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适应性,通过与自己的过去、与他人的比较分析认识,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分析,进行自我调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马列哲学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调节的重要意义,运用心理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情绪能力,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补充,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负面情绪的重要性。否定和排斥并不能完全防止负面情绪的出现,甚至会增加学生适应上的困难,影响到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不是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学习接纳这些情绪,认同这些情绪存在,然后在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纾解,使之不会持久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发展为心理问题。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在许多情境下,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后才能进行管理和调节,尽量不让情绪左右我们的言行和思想,使学生能理性分析、清楚自己情绪的表现、具体的感受、能认识到引绪的原由,最后找出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拥有了这种管理情绪的自觉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就能更好地适应、处理和解决,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篇4

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乱发脾气,殴打幼儿,使幼儿的身体遭受了损害.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都比较柔嫩,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性,易受损伤.这时的幼儿生命本身就很脆弱,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夺去幼儿的生命,更经受不了意外的伤害.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了解和把握这个特点.幼儿教师如不控制自己的坏脾气,任意对幼儿进行惩罚,甚至有可能给幼儿的生命带来威胁.拧肿耳朵或许是小事,但如果拉断胳膊、打伤眼睛,那幼儿的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1.2教师的不良情绪,易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真正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教师也是第一个除亲戚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他们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真正成为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影响人.然而,如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不注意自己情绪的管理,使得幼儿或不敢上学,或做恶梦,或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这都给幼儿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埋下了阴影,也为其长大后适应社会埋下了阴影.

1.3教师的不良情绪,易造成师幼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情绪像疾病一样具有传染性.教师向幼儿发泄不良情绪的时候,幼儿感受到这种不良的情绪,受其传染,幼儿的情绪也会恶化,表现为哭泣、吵闹,这更刺激教师,教师的消极情绪会愈发强烈,幼儿与教师形成恶性循环.情绪的相互污染,不利于改善教师的心情,同时对幼儿也起了不良的影响,让幼儿从教师那里学会了以消极的方法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在以后面对问题时,则有可能也只会消极发泄,而不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案例四中,幼儿明确感受到了教师的不良情绪,受其传染,本来很好的情绪也被污染掉了,开始“大声吵闹”,对教师的话语也反抗起来,“尖叫”、“跺脚”,以这种消极的发泄情绪的方法来回应教师.这肯定又会被教师接收到,情绪会更加恶劣,又以不良的方式表现出来.

1.4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对幼儿的公正评价

据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教师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教师情绪好时,对学生的评价趋向好的方面,而教师情绪不好时,对学生的评价趋向坏的方面.同一个幼儿、同样的事情,由于教师情绪的影响,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两个评价.在案例二中,如果教师当时情绪很好,或许就会认为幼儿“踩脏地板”是无意的,是不小心的,就不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举动.在案例三中,如果没有与幼儿堂叔的矛盾,教师也不会对星儿这样.关键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了教学中,影响了对幼儿行为、甚至整个人的评价.幼儿教师的坏情绪,使她们更易对幼儿做出消极的评价,把本来很正常的行为放大,以为是幼儿故意做的行为,以为是挑战教师权威的表现,从而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伤害.

1.5教师的不良情绪,易打击幼儿的自尊心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直接发泄在了幼儿身上,打击了幼儿的自尊心,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这个阶段的幼儿,自尊心一般都很脆弱,教师一句随口的话语,一个随便的动作,一个无意的表情,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更何况是让幼儿“下跪”、“舔地板”,以及许许多多的不公正待遇.

1.6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教育策略

教师更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否则任其发展,就会做出很多错误的教育策略,为以后的教育活动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将幼儿带入了错误的发展轨道,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发展.

1.7教师的不良情绪,易影响师幼关系

幼儿喜欢模仿,在情绪方面也特别易受环境的感染.因此在师往中,教师的不良情绪很容易被幼儿学习,幼被动的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教师的消极情绪,如果毫无节制地发泄在幼儿身上,就如以上的几个案例那样,就会使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排斥甚至厌恶的心理,教师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年龄越小,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越倚重于情感.幼儿不喜欢教师,师幼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也会被打破,造成师幼关系的紧张、师幼关系的不和谐,阻碍教育教学工作.

2幼儿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幼儿的重要他人,其情绪的健康程度、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都给幼儿的身体、心理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

2.1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观,尊重每一位幼儿

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观,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幼儿还小,发展也不完善,但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必须给予尊重.教师和幼儿在人格上都是独立、平等的.教师没有权利随便向幼儿发脾气,给幼儿带来情绪垃圾,更不可以像前面案例中那样,让幼儿“下跪”、“舔地板”.因为这使幼儿的人权、人格得到严重侵犯.教师只有改变儿童观,把幼儿看作一个和成人一样的拥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才会真正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幼儿创设无污染的心理环境.

2.2换位思考,体会幼儿的感受

联系以上案例,教师许多坏情绪,是由于不理解幼儿、和幼儿站在对立面所造成的.因此,只有放下权威的架子,换个角度思考,童心未泯,体会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才不会因为她不听教师的指令,或是挑战了教师的权威而乱发脾气.要想从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深对幼儿的理解,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孩子一起悲,一起乐,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案例四中,如果教师控制一个自己的情绪,轻声告诉幼儿自己的身体状况,幼儿也不会那样地大吵大闹……在案例二中,如果教师能换位思考一下,便不会将自己与星儿堂叔的矛盾转加在星儿身上.

2.3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学习点辩证法,懂得用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事物看“死”;要陶冶情操,培养广泛的兴趣,如书法、绘画、弈棋、种花、养鸟等,借以修身养性;要多参加些体育锻炼等.当自己想要在幼儿面前发脾气时,首先要控制自己停下来,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我现在碰到什么难题?这样做有意义吗?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做?经过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往往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幼儿教师也是正常的社会人,承受着各种社会压力.教师在生存、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肯定既有和谐的音符,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冲突或矛盾,这些在心理上的体现,就形成了教师不断变化的情绪,发扬积极情绪,避免消极情绪,就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者认为可以探索“教学回避法”.教学回避法:在教师身体状况不好或发生重大事件、严重影响教师情绪时,教师可以离岗,避免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教学回避法可以分暂时回避和短期回避两类:暂时回避是由各种突发因素导致的情绪失控,教师暂时离岗;短期回避是因积压性的诱因,因为身体或重大事件导致情绪低落或过于激动,教师短期内离岗.由于幼儿园大多实行倒班制,实行“教学回避法”是可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只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篇5

本科室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患者60例,符合游离皮瓣手术指征。纳入标准:①全身重要脏器能耐受手术治疗,术前麻醉访视、评估合格;②不适宜用临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③受区附近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④供区血管B超或联合MRI显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7~55岁,平均(28.6±5.4)岁。机器轧伤26例(43.3%),车祸伤20例(33.3%),烫伤致瘢痕挛缩8例(13.3%),异物刺伤致软组织感染6例(10.0%)。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各2例(各3.3%),抑郁症1例(1.7%)。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如术前介绍入院须知、完成辅助检查及会诊工作,术中入手术室配合要点宣教,术后准确用药、做好病情观察与宣教及功能锻炼指导工作。对照组4例患者入院时情绪焦虑,术后出现吻合口持续渗血,患者紧张不安,即刻汇报医生,其中1例动脉危象患者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3例行紧急探查,考虑静脉栓塞,再次行血栓清除+静脉桥接术后转中心ICU监护治疗。对照组行探查术3例患者中,2例痊愈,1例皮瓣部分坏死,再次行清创术。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应对式情绪管理手段,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检查外,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院当日进行测评,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的4个关键时间段进行有侧重点的干预,具体如下:

1.2.1入院当日

患者入院当日,陌生的医院环境,高昂的手术费用,病后产生的失落感,对疾病缺乏了解,致其对手术产生过高期望,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是患者入院时迫切要求。护理人员作入院宣教时应以亲切、热情的态度接待,告知患者最关心的疾病注意事项,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室友,协助其熟悉病区环境,搭建各种沟通渠道,提供个性化护理。1例中度抑郁症患者表情淡漠、少言寡语,睡眠形态紊乱明显,情绪管理难度大,经精神科会诊后予疏肝解郁胶囊、舒必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做好安全护理,预防自杀、自残等不良事件发生,实行24小时陪护制度。

1.2.2术前1天

预期明将手术,患者对手术风险担忧问题尤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入睡困难、食欲减退、频繁找医护人员咨询病情。医护人员需耐心聆听诉求。因手足外科急诊患者多、手术时间长、医护人员相对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易导致护患沟通渠道断裂,所以须加强护患双方情绪资本投入。具体做法如下:①手术风险及安全告知方面:术前由主刀医师告知手术风险,针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请专科会诊,并告知患者血糖、血压值在可手术范围内,以便打消顾虑。针对术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B超检查一事,科室医师陪同前往检查,准确定位。②饮食护理:在不影响疾病治疗前提下,据患者喜好通知膳食科配餐。③病房管理: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行皮瓣、断指术患者集中监护病房管理。④护理方面:责任护士勤查房,行术前准备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宣教禁饮、禁食时间,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协助去除假牙、饰品,必要时备血、导尿。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准备工作是严谨而细致的,以此来缓解或消除其对手术的担忧。本组1例抑郁症患者,此期除遵医嘱继续药物治疗外,做好对家属宣教工作,以缓慢语速引导患者注意外界,协助表达内心看法。

1.2.3术后1天

术后身体各种不良刺激、疼痛、强迫、烤灯对夜间睡眠影响、各种管路及监护仪导联线缠绕所致束缚感、排泄形态的改变、多次罂粟碱肌内注射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情绪。因此,该期患者对舒适度要求高,对皮瓣本身外形关注度偏低。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卧位、休息、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烤灯使用、病情观察等术后护理工作,还要有同理心,允许患者负面情绪存在,准确评估负面情绪产生原因,针对原因运用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适度宣泄、自我安慰、交往调节等情绪管理手段进行个体化干预。告知有效的情绪宣泄与沟通可以预防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产生,协助患者建立多渠道支持系统,进一步增加对患者情绪资本投入。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给予生活护理,提升舒适度。此期抑郁症患者术后皮瓣血运正常转中心ICU治疗,1例患者入院时情绪稳定,因用力排便导致皮瓣血运障碍,遵医嘱积极行抗凝、解痉、保暖治疗后缓解。

1.2.4术后7~10天

患者经历了手术最难熬的阶段,皮瓣血运稳定后会逐渐重视皮瓣的外观及取皮区切口愈合情况,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要求。临床上存在护理盲区:对于男性患者过度关注皮瓣外形的事实,许多护理人员心存抵触情绪,认为男性更应该关注器官功能而非外形。因此,提高对异性患者情绪识别的能力,尤其是软组织缺损面积大,经过多次VSD负压吸引行二期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的患者要给予体谅,耐心聆听诉求,协助排忧解难。对于皮瓣血运欠佳或坏死者,除了药物、手术急救外,做好应对应激产生的不适,合理引导患者将负面情绪升华到正面情绪上。此期,抑郁症患者皮瓣血运佳,转精神专科医院治疗。

1.3评价方法

采用SAS和SDS评分于患者入院当日进行测试。两表均为20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4个选项,依次评分后计算出总分,临界标准为50分,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两者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此量表信度为0.88,效度为0.92。观察住院期间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两组术后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含静脉血管危象及动脉血管危象)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

SDS、SAS评分比较自身比较: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术后

2周满意度调查情况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观察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0、0.87,P>0.05)。

2.3两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血管危象4例(13.3%),其中静脉危象3例,动脉危象1例;观察组发生血管危象1例(3.3%),为静脉危象。观察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

篇6

蒙古族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蒙古族大学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学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事后检验得知,大三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总体情况

2.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方面,攻击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蒙古族大学生言语攻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就总分来看,男生的攻击总分明显比女生高。在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三、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攻击的相关关系

情绪控制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

四、相关建议

1.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或攻击水平较高的蒙古族大学生

建议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引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2.应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辅导。

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素质,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开阔心胸,教给他们遭遇情绪不适时寻求外界帮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对攻击进行调控的技巧,不要过度压抑情绪,也不能任由情绪肆意发泄。

3.要重视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

在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理智控制攻击的能力。

篇7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负面情绪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使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睡眠不好,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迟缓,导致整个生理机制紊乱。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快乐、自信等积极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青年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容易造成对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上的不满意又容易使青年教师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感到烦躁、自卑,对工作没有热情,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

1.2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在积极情绪下,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采取间接的处理方式,比如提醒暗示、课后沟通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继续认真学习,课堂处于和谐的状态,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听课。而在消极情绪下的教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多采取直接的处理方式,如直接点名批评学生,甚至通知家长,这种行为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就可以更准确地提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归纳,传递给学生。相反,教师如果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就会导致思绪混乱,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1.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信、乐观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也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崇拜、尊敬的感情,师生处于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教师处于烦躁、抑郁、自卑的不良情绪并在课堂教学或与学生相处时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学生会对教师形成畏惧和生疏感,容易使学生也产生不良情绪。有些教师因为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说脏话、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使学生处于一种焦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

2.1工作中多重角色适应压力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除担任教育教学角色外,还要肩负科研任务。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加,许多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是主要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特别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拿课题、发文章,尤其是近几年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在未来的晋升职称、科研经费、研究成果等竞争更加激烈,这让青年教师压力很大,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除了肩负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许多学校往往都是让青年教师来兼职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管理工作。学校认为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应该承担更多工作,但是学校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无论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和课题申报上都一个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同时又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面对多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多重角色适应问题,许多青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

2.2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

除了职场上的压力,这时的青年教师同时也面临着恋爱、结婚、生育、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许多的家庭生活上的压力。恋爱、结婚、生育、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等都需要大笔的开销,而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处于事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职称较低,工资水平不高,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许多青年教师都背负着巨大的贷款压力,有的青年教师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做些教育培训的兼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备课和做科研的时间,而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和科研的严格要求又使青年教师感到心力交瘁。

2.3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和不合理认知

现在的高校教师虽然基本上都接受了研究生以上的高等教育,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基本上没有直接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原本以为高校教师受人尊重,上课时间少,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不听话,领导在工作中的严格要求与批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应对挫折的能力弱,面对困难出现自我怀疑,对工作失去信心的现象。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引起了情绪。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是否合理、客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是否正常、适宜。事件本身是中性的,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主要是因为产生不合理的信念。例如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不如意,学生给的评价不高,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当教师,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教师申报课题失败,就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或者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资格不够,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产生烦躁、抱怨情绪,对工作丧失热情。

3高校青年教师情绪管理途径

3.1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在教师管理制度和综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多给青年教师发展和表现的机会,多给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要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重视奖励在教学、管理等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适当提高教师经济收入,减轻青年教师经济压力。其次,在工作中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和帮助,减缓工作压力。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配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申报方面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解答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针对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专题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开展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课题申报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等。多开展新老教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减缓工作压力。第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给青年教师传达心理健康的知识。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集体环境。除了工作方面,还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具体生活困难,多给青年教师鼓励和肯定,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

3.2努力提高应对挫折能力,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信念

青年教师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不过分指责自己,积累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微笑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要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学会承受压力、化解压力,尽快使自己在挫折中变得更加成熟,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改变不合理非理性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就会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比如我一定要成功,如果不成功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比如某次教学失误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这种不合理信念容易产生自卑的不良情绪。糟糕至极的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不合理想法,当他碰到所谓的糟糕至极的事情时容易过度消极,一蹶不振。青年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遇到问题时,理智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得到合理的认知,从而转变情绪。

篇8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3.情绪表现的隐蔽性

随着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心智逐渐成熟,各种能力都有所增长,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论是自己满意的还是自己不满意的,当面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把自己对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应隐藏起来,比如近来出现的新名词——阳光抑郁症。这种情绪不易被别人觉察,有时,面对不满意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更加高兴甚至是非常满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表现会因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自杀学生平常在老师的眼里是表现较好的学生,有礼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课旷课、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的学生不善于发表意见,常表现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让同学或老师察觉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困难。

4.情绪表现出的易冲动性

易冲动性是大学生情绪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来的过渡阶段,情绪活动表现出极不稳定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情绪的表现像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级的纪检部部长在检查学生到场情况时,发现被安排的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按时到场,于是就找到该班班长,并告诉他,你班的学生今天没有按要求到场,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长一听恼了,立刻反击:昨天我班的学生到场了,你给加分吗?你只知道给自己加分,并煽动本班学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纪检部长立马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班长一拳。这一拳在其他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论纪检部长还是班长在处理问题时,都没有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商谈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学生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明显体现了学生情绪的易冲动性,造成这种冲动性的根源是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人和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情绪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二、造成大学生情绪多样性特点的因素分析

由于现代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往往是分开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长期的学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对学生的情绪教育管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导师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纪律、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很少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考虑用一种艺术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情绪表现又是个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能从中体现个人的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2.所学专业影响着学生情绪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感觉很愉快,没有压力感,学习视野也会不断扩充,心情自然就会放松,状态就表现良好;如果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家长的意愿,学习起来就被动,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整个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感染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寻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于严厉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经常表现出忧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于保护、过于干涉、拒绝甚至否认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对人对事不信任、消极、松散懈怠的态度;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形成飞扬跋扈、自私、唯我独尊的生活态度,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及场合,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他一个人转;生活在一个和谐、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给人非常阳光的感觉;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整天家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较孤僻、自卑、往往带有暴力倾向。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后期的性格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影响到个人情绪的表达。

4.理想与现实生活及个人的自我认识度影响着个人情绪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俗影响着个人的情绪,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地域较广,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遇到城市的学生时,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才艺不如人,生活质量不如人,知识面不如人等。这方面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自闭症。从农村来到城市,对大学充满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对现实时,又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摆正,生活在这种种矛盾冲击的心理下,大学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大学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成因分析,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全面分析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和抉择。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保证大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管理大学生的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的情绪引导教育

情绪引导教育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绪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引导者要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加强大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对学习、学校生活和周围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不断完善学校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水平

学校设施对学生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硬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课程学习来满足对现实大学生活的不满情绪,软件建设方面,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展示大学生不同类型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适时释放学生内心压力的环境和对象;其次是选择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方面能给以学生引导,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自身有较好的情绪掌控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给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沟通。最后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旦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提供疏通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事情向纵深方向发展。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质和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学生在校时,应及时跟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深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篇9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传统的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管理时代。

“设计管理”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那时这个词汇指“管理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1966年,MichaelFair发现了一种新的职位:“设计主管”(DesignManager),其职能是确保整个设计项目顺利进行,并且使得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PeterGorb(1990)定义

“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主管对公司内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来帮助公司达到其目标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这点:设计既是目的(把设计与企业目标相联系)也是手段(对解决管理问题做出贡献)。设计管理既是一种“价值管理”(创造价值),也是一种“态度管理”(调整公司的观念)。

设计管理的成功运作有赖于其属性的几个方面即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社会性。通过这四方面和谐使用,达到对设计任务的完美整合。

一、设计管理的科学性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设计不是艺术家的即兴发挥,也不应是设计师的个性追求。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而另一方面,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并且与科研、生产、营销等行为的关系愈来愈紧密,在现代经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设计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以及对设计管理的不力,都会造成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设计管理的系统性

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的最大发挥,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从设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看,常见的有领导直属型、矩阵型、分散融合型、直属矩阵型、卫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设置形式反映了设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开发设计中不同的运作形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

设计系统的管理还包括对企业不同机构人员的协调工作,以及对设计师的管理,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机制等,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举例来说,如果有某一个设计项目6月1日必须完成,项目经理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找3位设计师,要求他们在设计案截止日之前贴出5个设计构想,如果设计师在期限前完成,案子就算结束,如果没有完成,则系统就会自动举发。

三、设计管理的艺术性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好的设计是产生好的过程的前提,而当过程控制达到“美妙”的境界,设计管理就成了一个艺术行为。不管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还是客户的角度,对好的设计品质似乎没有争议。作为核心的“人”是设计师,作为中心的“事”是设计,这就是设计管理;文化被作为基础的东西放在了整个系统的最下方,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应该说,正是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市场和客户,进而影响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包括设计师本身。文化成了系统中最顽固的形态,其特征还表现在它的隐藏性(更多的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被体验)、广泛性(几乎涉及行为的每个部分)、基础性(积淀特征决定的作用体现)。这也成为设计管理指导实践需要完成的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场和客户位居左右,大概是因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设计管理的缘故吧。

四、设计管理的社会性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对人际关系的整合的过程,设计是以人为本,管理也一样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而设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的,因为设计师由于多年的训练与职业生涯,常常具备了非常敏锐的职业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几乎成为本能的实现能力。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必然成为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因为作为设计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与作为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并不相同。作为设计师,理解客户要求,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为设计管理者,协调各方面资源,完成最终的设计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这两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设计学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个人自学实践中得到的。

五、以设计管理的优点作为结语:

1.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企业社团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推动技术迅速转化为商品;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设计针对性产品,由设计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

2.有利于正确引导资源的利用,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的虚拟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创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围。

3.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稳定的设计队伍,解决人员流动过频的弊端;有利于创造清晰、新颖和具备凝聚力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篇11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82一84.

[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11]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1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1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1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3]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4]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5]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6]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73-474.

[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

[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609-611.

[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18),28-35.

[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3.

篇12

一、员工培训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1.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他们的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成本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的降低。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员工培训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通过培训,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了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员工的个人绩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集合,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势必会带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3.有利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求。很多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如果在很长时间内能力得不到提高,将会产生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可能会促使他们离开企业另谋他就,企业将失去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应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经过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同时会不断要求企业加薪,而增加企业的成本;第二,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后离开企业,企业将白白浪费培训成本;第三,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会耽误企业的工作。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2.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小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

3.轻视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的工作,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人才,自身能力和素质较高,没有必要进行培训,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少之又少。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方向,他们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断地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应将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4.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企业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的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培训的结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相背离,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管理论文,哪里出现问题就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员工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的培训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完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1.树立对培训的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形成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管理者不应认为,员工参加培训就是为了涨工资,其实,很多员工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会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第二,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员工存在跳槽的可能性,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可能有的员工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对他们的培训,而导致他们的流失。因此,企业应及时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第三,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对员工的培训会耽误工作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员工经过培训后,个人绩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3.加强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担负着发展企业的重大责任企业管理论文,他们素质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只有中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才能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因此,管理者的学习与培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依照重要程度将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进行排序,决策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管理层的培训,一般管理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员工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不应只能留在学历的提高,更重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及战略规划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了解现代的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使他们真正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4.做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培训决策。中小企业可以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组织分析。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整体绩效存在的问题来决定培训的重点。例如:企业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开发新产品,企业就应重点对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具体工作而言的,是指为完成特定工作需要而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3)人员分析。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现在绩效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员工需要何种培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