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3 15:4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艺术设计论文

篇1

2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性化、艺术化的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艺术、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传统文化要素存活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要素与人性化设计、艺术化设计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具体的,在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要将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哲学充分运用其中,形成了较为创新的艺术中心设计模块,也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中心之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设计风格的主导下,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诉求和功能,即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间、便捷快速的学习、休闲与体验的场所。也就是说,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人性化”“、实用性”这两个原则,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要知道,新时期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建筑物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即实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费,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践行。例如,现代艺术中心的绿化设计与建筑物区域的分割,无论是绿树成荫中的宽阔道路还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虑该艺术中心在设计中关于行人、游客与参观者的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适、便捷与健康的环境。此外,根据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局部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要求,实际的设计工作也要凸显实用性的诉求,将空间充分利用,体现出传统建筑设计的简约理念。再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必须体现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积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区域,范围极为有限,这为其他服务型功能的拓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广场区域的设计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与外部空间贴合度较高,绿化的设计围绕整个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可以确保现代艺术中心的环境质量、空气状况与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车场的设计也要十分实用而耐用,要连接文化艺术中心与外部空间,同时开阔的停车场区域规划能够满足海量人群的停车、取车的需要。总体来看,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品质和规划质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实用性为指导原则,以传统文化要素为设计理念,力求发挥出现代艺术中心的最大功能,实现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此外,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设计还要具备一个很大的特色,即设计空间内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应用,这也是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水、湖与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设计造景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的品质;另一方面彰显出现代艺术中心的独特吸引力。可以想见,在湖光山色之间,品味鸟语花香与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将人们带进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从而进一步凸显现代艺术中心的特殊文化气质与艺术内涵。

篇2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1、造型设计启示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广大劳动群众以最简单的工具和最朴素的思想创造了中国特有的造型艺术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我们对民间美术“形”的继承并非拘泥于完整的形式沿袭而是着眼于再创造,将民间美术“形”的深厚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赋子传统民间美术新的内涵,或者将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表达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设计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第一,在设计思想上,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不拘一格”的造型风格,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可看作形象设计的源泉,并借助主观审美对其进行再创造,以形成独特的风格。第二,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充分汲取民间美术中寓意深刻的意象造型,为稍显冷硬的现代艺术设计添加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譬如现在艺术设计中龙凤纹饰的运用,将这些带有民族寓意的纹饰运用到现代感极强的现代艺术设计中,会增添更多独特的民族韵味,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幽香。

2、色彩运用启示:配色鲜艳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所在,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运用上亦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精髓。民间美术起源于民间生活,而民间生活在岁月的洗礼下形成了民族性的色彩观。如我国的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风筝、彩印花布、刺绣、面具等,无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首先是五色观的运用。这种五色观源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念搭配五色,形成了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独特五行色彩组合。其次,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可以延伸到色彩上,由文化观念导致的色彩审美取向在对“吉祥如意”的表达上可见一斑。民间美术多用鲜艳的颜色,诸如“红红绿绿”来表现“吉祥”。譬如装饰节日的民间年画作品,多以红色作为主调、黄色作为辅调,用以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这种将世俗愿望与艺术形式相交叠的形式,在感受吉祥喜庆的氛围之时,也带来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民间色彩本身的现代化色彩倾向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创作材料。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些色调鲜艳的配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譬如,在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红色等鲜明喜庆的色彩最适宜表达欢庆之情。因为纯度较高的红黄色调,与民间色彩的色彩特征——明快响亮、鲜艳绚丽等有着艺术上的相同点。这种主观性的色彩调配蕴涵着传统色彩观念对大众的精神需求,可以将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艺术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篇3

图案是一门装饰艺术,是制造某一物品之前所要进行的图样和方案的设计,十分接近现在人们所说的设计艺术的概念。而图形是图案的雏形,后者最明显的变化是比前者多发展了现代工业化的设计理念。图形存在的历史很久远,是人们通过绘、写、刻、印等手段进行特殊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视觉表现形式,它具有说明某种事物或表达、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是人类意识物化的表达,也是人们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图形的发展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用棱角分明的石头在不同的地方留下符号、笔画、纹理等,以便与同伴分享关于此地的各种信息。而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经过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文字及图形。老子曾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将精妙、深邃的道理寓于图案的造型创作之中,再以形象或图式作为媒介表达出来,这充分说明了图形具有记录与传承文化的能力,也是人类意识主动对物体进行深层艺术文化改造活动的体现。现代图案设计可以说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它既包括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也被现代建筑装饰、商品工业、平面设计等现代科学应用,属于文化与科学的双重范畴。因此,在现代图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保留其艺术价值时,要积极地传承图案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意义及造型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的积淀会根据不同时间、地域、宗教等因素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图腾及纹样,而我们有义务了解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意义,它们是当时社会某些精神文明的物质体现,这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有很大帮助,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更能提升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得到更好的创新视角。而实用性则更注重商品的市场需求方向,找准主流与支流的需求量,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

2.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服务于人的创作观念中。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鉴赏美的艺术,也需要学生清楚地掌握事物的规律,以便于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艺术改造。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基础课程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会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向建立多角度的观察和临摹,有助于发现其潜藏的内部联系与秩序,从而进行反复的训练,逐步获取把握全局、将杂乱快速整理为有序状态的能力。而这种由“质”到“量”的变化,足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技法有效增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发了创造性设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专业设计的教学就更为复杂,对全局观念更为注重。艺术设计从手工化到现代工业化的转变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艺术专业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与工业化的背景条件。其实,现代图案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图案的形态、构成、色彩等基本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有较高的启发作用,可以说图形设计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基础的训练平台,而拥有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图案设计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指导艺术创作服务于人的设计灵感。

二、现代图案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1.把握造型美的规律

《图案基础》一书描述:“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面的统称。”可以说,图案是艺术设计中包含审美与实用的部分。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取材于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再通过美学的规律进行编排创作,对称、均衡、反复等都是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线描、淡彩等是常见的创作形式。图案创作不是胡乱编造,而是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自然形态,再升华为概括或变形的艺术形象。所以一些经典的图案往往既包含了物质文化的积淀,也有长久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创作规律或是对美的认识。在图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并知晓其创造美的规律与途径,如在图案造型的学习中,最常见的是去繁、夸张、求全、组合、巧合、寓意等。这些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运用,绘制出风格迥异的图案设计形象。去繁的手法能将主题特征高度集中,使形象更为简明扼要;求全能通过一部分反映整体,以小见大;巧合是对几种形象的结构形式进行融合,增加艺术作品的美观与趣味。这些艺术手法完全适用于艺术设计,不论是平面艺术或是装饰艺术,其造型美的规律是相通的,最终都是要完成对美的创造。因此,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在艺术作品的造型方面获得技巧上的帮助,并熟练地运用到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中。

2.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灵感

艺术的美是多面的,或细腻含蓄,或奔放粗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欣赏。而创造艺术的过程更是千姿百态,这个过程受到创作者本身的阅历、文化、技艺的限制,更受到其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寻求艺术灵感的助推力,具有帮助其顺畅完成从物质生活向精神艺术转变的加工任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盒子,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现代图案设计拥有对物体进行审美加工的能力,这源于其要求设计者必须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它的创作灵感是源自生活的,然后再把事物转化为美的艺术品,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如此,这种观察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事物的形态、特征,从而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合适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手段。艺术需要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支撑其物质形态,鲁道夫•阿斯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道:“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圆圈代表什么?是月亮、车轮、硬币、纽扣,是一切圆形物体的可能。那么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圆圈又代表了什么?在对图案的绘制中,富于联想能让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解读,让其具备更多的意义,也为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乐趣。

3.寓情于物的创作形式

世界是多元化的,而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独具匠心的表现方式,艺术则是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真实反映。中国的图案设计讲求寓情于景的委婉表达,对自然素材的特征进行取舍、提炼,美化其艺术形态,保存其精神,使之获得更凝练、更出神、更纯粹的艺术造型。而这些造型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之前原有物体的部分性质,更使观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刻板印象,获得想到某物就产生某种情感的效果。如我国的民间图案“岁寒三友”“五福捧寿”等,都表现了独特的寓意。在图案设计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图案背后所隐藏和蕴含的人文知识,也要对这些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极高的要求。这些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很多传统纹样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广告设计,正是这些充满特殊意义的造型设计给艺术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内涵和赞赏。而寓情于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教学领域,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知识,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能熟练地提取前人留下的关于造型美的规律。

篇4

就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而非名称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器物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它实际上就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⑴所以,虽然艺术设计在20世纪以前没有能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没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出现,但是其上述的一些特点却能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被体现和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以往的社会发展来看,人们拥有关于衣、食、住、行、乐的各种造物所包含的形式及功能基本能达到相互统一。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地到来,随着科技进步引发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地出现,艺术设计所应囊括的各种价值及功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些偏差和遗漏。至少就现阶段而言,艺术设计所要体现的慰藉功能没有完全得以实现。这是始料未及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各类产品都得到极大地丰富,而作为弱小个体的“人”由于被分布在一个节奏飞快、人造物充斥周围的环境中,其心理及生理则难免会出现种种不适。这时,属于上层建筑文化领域的艺术设计应该分担起缓减这一压力的重责。而本文试图将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艺术设计相联系,谈点有关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

丹纳很早就在《艺术哲学》一书中阐述过艺术作品须臾不可与环境分离这一观点。同样的道理,在谈及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艺术设计正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以及这种环境对艺术设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毕竟,艺术设计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它应该对社会生活作出反映,同时还要反作用于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学技术跳跃发展的时期。所谓“跳跃发展”是因为当今人类进步呈现出连锁式的阶段性飞跃。由于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可能始终获取直接经验,只能借助于纷繁复杂的各类知识、信息及技术等间接经验,才能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所以,当一件新的造物出现以后,以该造物为基础的其他产品会应运而生,从而使这个世界以比以往快几十甚至几百倍的速度迅猛发展。人们最熟悉的例子便是建立在大科学和大科技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它标志了又一轮科技革命地到来,并始终以其独特地生产方式不断地为现代社会注入发展的活力。而设计的本质是“为人造物的艺术”⑵,它在这种“跳跃发展”中更能体现自己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借助科技成果丰富自己的素材及制作手段,而且还反作用于科技,为其提供具有艺术特征的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科学和技术对生产方式的改变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日益与艺术设计相联系,与其共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为艺术在形式及内容的多样性上提供了可能因素。“仅以现代家具为例,就有单元系统家具、塑胶吹气家具、纸板家具、聚脂家具和超高堆积家具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⑶此外,科学技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及思维,使艺术设计呈现多元趋势。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的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幻觉艺术、偶发艺术等等都对现代生活观念及设计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在这个时代更能体现风格化创作倾向,同时其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也伴随着科技进步而更为加深。

但是,科学技术一直被誉为一把“双刃剑”,它既造福了人类,变革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全球性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布热津斯基说过:“世界正在形成一个‘技术电子’的社会:一个在文化、心理、社会和经济多方面都按照技术和电子学,特别是计算机和通讯来塑造的社会。”⑷所以,如果科技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整个社会的时候,其产生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一直困扰人类的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粮食匮乏等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艺术设计在这种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就现状而言,很多艺术设计作品给人的印象多是局促、不安、焦躁、机器味过重、多种类设计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尤其是电脑艺术兴起以来,人们更加依赖计算机这种工具,想方设法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手工工艺的设计,制作。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计算机与网络艺术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开拓了多种新的设计领域,但是机器痕迹过于明显的问题一直是电脑与网络艺术挥之不去的阴影。

与艺术设计领域一样,其他艺术创造领域也在不同程度上被这个尖锐的问题困扰着。就拿音乐创作来说,计算机技术赋予其自身主题和风格以过分的焦灼和狂乱。使人与人之间好像产生了机器零件相互摩擦碰撞的特殊感受。例如,西方社会在80~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电子舞曲--Techno,它的诞生使一种动作狂乱、奔放不羁的新舞蹈“锐舞”(Rave)变成人们发泄焦虑不安的渠道。“Techno音乐、昼夜狂舞的Rave舞蹈以及舞场上广泛使用的,给人带来的,是被一些英国作家称为‘集体脑休克’和‘借助化学手段对黑夜无感知’。”⑸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下的艺术创造领域,这种发泄终归不是一种健康的方式,它那种特有的畸形的性格可能会最终没落社会文化艺术。人类自身已在这个社会下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社会进步的步伐迈得越大,走得越快,人们内心的局促、不安、恐慌及压抑的感觉就越强烈。如果再对其精神世界给予缺乏人情味的冲击和刺激的话,人类心理和生理状态必然会相应地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变化。

虽然,20世纪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科技的影响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变革,但是文化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却表现为时不时地利用可能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甚至落后的意识形态阻碍着经济基础的长远发展。因此,缩小到艺术设计领域中看,人们正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寻求一种解放自己心灵使身心压力得以缓减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将健康的思维方式投入到正常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去。这时,设计艺术慰藉功能就应该被立即提上议事日程。

就字面理解,慰藉有抚慰,安慰的含义。功能则是指事物应发挥的作用。但是,要想在较深层面上去了解其含义,先从艺术设计的目的性方面着手分析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大概不会有很多人否认其明确的目的性。“不过,这种目的有双重本质:既是具体功利的,又是社会的”。⑹根据设计的本质可以推导出艺术设计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艺术质的造物行为。因此,它所具有的社会目的性是通过作为“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⑺这一面貌展现的,它具有多种的复合价值。既然是调解工具,艺术设计在满足功利目的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社会价值。换句话说,艺术设计不仅是通过造物和实现物品的实用性来服务于人类群体,还必须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一类人的情感,并非只就是设计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则是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载体,肩负起就设计领域来说应该具有的抚慰、安慰作用。一方面,人们在享受艺术设计成果时净化解放了心灵;减轻了身心压力;抚慰了焦躁的情绪;舒缓了疲惫的感、知觉。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为达到这一目的(内容)而采用了适应人类心理及生理的功能外在手段(形式)。因此,慰藉功能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在为达到统一过程中而努力具备的一种合目的性的理性因素,它的任务是在快节奏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中调节人际关系,引导竖立较为正确的生活消费观念,舒展和升华人类灵魂,使人们在体验物质生产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的同步发展,逐渐达到人类全面发展,从而既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又服务于社会,改善社会发展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的目的性决定着其功能性,但这些目的归根结底还源于人类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所以功能的概念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设计者的职责便是将人们朦胧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目标。在当今时展中,人类物质需求虽然复杂并且繁多,但对这种要求的功能性满足相对容易实现,且较直观,甚至具有可视性,易于衡量。然而那种在局促焦躁环境中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却不是很直观的,可具体操作的。满足这种需求就要以一种包含在设计作品中的气质或魅力为载体的慰藉功能来实现。诚如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吃、穿、用等物质需要都有一定限度,比较起来容易满足。但精神的追求却不是这样,它常常是无限的,不好解决,难以满足。”⑻所以,艺术设计才必须在造物的同时考虑到其产品的精神含量。当艺术设计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或魅力在目标市场的精神追求中寻求到共鸣时,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就得到了实现。这其实遵循了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异质同构”原则。也就是说,当艺术设计作品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所定位的目标群体的心理感受能在该或该类艺术设计作品中得到肯定的释放的时候,或者说,艺术设计作品使目标群体在心理和情感上获得一种最简单,最规范和最对称结构的时候,艺术设计才慰藉了目标市场,从而使其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说到底,这是一种心理平衡。人类由于前述的各种原因,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或多或少失去了一种内心的平衡机制,而艺术设计则可借助多种手段来平衡人们的内心机制,使其在精神上感到舒适。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艺术设计慰藉功能还是从属于功能实用性的,是其实用功能在精神方面的体现,即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所以应该是有用的。

不过,艺术设计的这种慰藉功能最终还必须通过物质手段表现出来。这里就涉及到表现方式的多元化。正如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⑼从这层意义上说,慰藉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这也进一步丰满了艺术设计作品,从多种角度改善其质量提高数量,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此外,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设计的慰藉功能则可通过各种物质手段,根据这五种需求由浅入深地逐一实现,体现不同阶段功能目标。而在这层意义上,慰藉的对象不同,被要求的内容不同,最终导致其表现方式的不同,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规定了慰藉功能的多样形式。

然而,强调多样性不等于孤立统一性。在保证表达方式由多种语汇构成的同时,还应该将设计作品的品格统一到对目标人群进行心灵安慰及教化这一主旨上来。任何设计都不能以牺牲这一原则为代价来获得谄媚于多样性的途径。如果舍本逐末,脱离其慰藉功能宗旨抽象地谈论多样性,那么结果只能使设计作品得不到共鸣,实现不了其社会价值,而仅仅成为设计者孤芳自赏的个性表现品。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找到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矛盾的方法,实现自己多种价值结构,服务社会。然而,目前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还未能得以充分体现,这不能不说是艺术设计要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因为,为了实现慰藉功能就必须先了解社会问题,研究造型心理、色彩心理、人体工学等等各类复杂学科。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在一般意义上体现艺术设计对目标市场的抚慰效用。如果要更深地把握慰藉功能的实质的话,还应该研究历史、哲学、民族民俗学等等。这些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更能让人们在作品中得到共鸣,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性研究活动,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摸索的长期过程。所以,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所牵涉的问题是很广泛的,它不是单靠一两句话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而此处说的“人”并非指单个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群体。只有坚持这一理念,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能起到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

参考文献:

⑴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13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⑵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6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⑶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53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⑷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50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⑸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520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⑹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⑺〔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400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⑻李泽厚.美学四讲[M],46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⑼李泽厚.美学四讲[M],20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andtheSolacefulFunctioninDesignArt

HANChao

篇5

2生态文明观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相比较建筑来说更加巨大,相比较工程更加富有感彩、相比较计划更加广泛,是一种包围比较广泛的艺术,环境艺术对于环境的影响,给予了一定的视觉能力以及不断提高和增加装饰的能力。环境艺术需要不断融合情与景,景主要包括两方面,为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艺术主要是指利用美术为基础,建筑为主要载体体现的。人文景观以及建筑设计需要依据自然环境为基础保证和依据,很有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环境艺术主要的建设目的就是不断维护自然与人的平衡和统一,建设环境艺术的最高表现就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审美标准,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理念与环境设计具有一定深层内在关系。

3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具有很大的联系,并且生态文明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挥现代环境设计的作用。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依赖于生态文明观,因此,相辅相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主要包含了室外艺术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设计两方面。

3.1生态文明的室内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想要切实的做好室内环境设计,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空间,充分利用生态建筑方式,为自己的室内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这种设计室内环境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设计室内的过程以及内容,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的污染。在设计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比较新颖的形式,在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材料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环境的舒适度。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使用一些对人们没有危害的建筑材料,以此保障室内环境良好健康,环保系数低或者不合格的装饰材料是最根本的污染源,因此,需要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竹藤等天然材料。主要因为人造板以及漆板中具有很多的有害物质,需要最大限度使用符合规范的产品,尽可能降低室内污染系数。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很多生产厂家会因为具大的利益,在生产的时候过分注重包装,大量浪费材料,导致环境污染,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简易包装以及大容量的材料,降低环境的污染。

3.2生态文明的室外现代环境设计

需要合理的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城市中进行生态环境设计的时候。对于城市来说,土地是十分重要和紧张的,所以,需要我们合理充分的使用城市中空余的土地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为绿化城市提供保障和依据。在进行生态景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使用水体、植物、山石等形成的景观,让人们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栖息着以及室内环境的自然情况,合理有效的使用自然条件和资源,避免设计对环境造成大规模破坏。在进行生态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机的结合物种多样化以及本土化,物种多样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物种可以相互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物种的多样化是基于物种本土化情况下发展的,尽可能不去使用从外面引进的物种,最大程度使用本土化的物种,因为,在使用外来物种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运输费用,此外,在移植物种的时候,很有可能由于环境不适应,水土不符,导致物种很难存活。在设计环境空间的时候,需要利用合理的设计方式,避免出现耗能大、成本高的形式。例如,很多景观成本高、面积大,并且一般都会选在人流量比较少的新城区,导致华而不实,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材料和土地,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

篇6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1.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工具起,设计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设计更具有了象征性。如,从远古陶器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人类对当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也具有抽象性,这些纹样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再对其进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设计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强调美感与装饰性。这时的艺术设计还只是单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各种艺术流派不断发展,这时的艺术设计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气息。

2.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来的,由于地域性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设计的多元化格局。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内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而现在的艺术设计大都侧重动态多元,是对静态多元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仅符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

3.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现代艺术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商家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谋得利润,而且是要完善人们自身的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人们当前面对的是不断创新的世界,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中国传统艺术,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涌现,使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影响。陶瓷绘画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陶瓷绘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它是陶瓷艺术面向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体现为:第一,文化价值。就陶瓷绘画而言,其发展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又使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审美价值。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艺术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会使更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艺术领域的经营机构关注陶瓷绘画。所以,人们对陶瓷绘画的审美与价值判断也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更新,将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第三,经济价值。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到了“顾客至上”这一理念,而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篇7

二、以抽象变形为构成原则的艺术设计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是德国青骑士社的重要代表,也是投身抽象主义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他指出,“点、线、面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单位和语言,它具有符号和图形功能,可以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抽象的形式、艺术的内在本质和非凡的精神”。点是相对于所存在的空间而言面积和体积都非常小的空间占有实体,形状对它来说无关紧要,这就赋予了点以实质的抽象性。线既可以是任何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是视为任何形态细长之物的简约存在,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化性和普遍性,因而也是一种典型的抽象元素。面同样如此,任何一个二维空间,无论形状如何、尺寸如何,均可归为此类,相对于点和线而言,是更为直观的抽象存在。基于其自身的抽象特质,点、线、面的艺术性结合也是抽象的。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不再囿于自然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经过自身情感的加工与个性的灌注,通过剖析内力的运动变化,对事物的外在形态进行抽象变形,着力刻画物质的内在本质,而这种内力的运动变化则被艺术家们视为自然物质的生命活力。因此可以认为,现代绘画是通过点、线、面三种艺术元素的运动组合来表现形态的抽象变化,包括形态的节奏、韵律、方向和位置等,继而展示形态之下饱满的生命活力。例如蒙特里安的作品《树》,通过纵向与横向的线条来表现树木的生长规律与生命特性,位于中心位置的模糊可见的主干,则展示出树木生长运动的主要脉络。由此可见,以抽象变形为核心的构成原则所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气势、节奏和生命力这些共性的存在,而不再是外形这种个性因素。这就说明,尽管抽象变形之后,事物的原本形态在现代绘画中不复存在,但其本质的、共性的内涵却清晰可现。又如,在米罗的《绘画》中,观者可以发现其中的很多形象都是由单纯的点构成,并且这些点是富于思想、蕴含表情的,它们艺术性地连成线、结成面,令整个画面充满动态美、节奏感与灵活性,让观者产生无限联想。

三、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

现代绘画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打散构成、立体解析和意义合成。打散构成是指,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往往以局部为形态要素,把单一的自然形或其变形自由分解为部件,这些切断后的部件可以不再具有自然形,也可以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随后,艺术家把这些部件作为绘画的构成要素,使用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构成新的形象或画面。打散构成是一种自由的分解组合,具有同一性的部件经过重复组合,便可创造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而产生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例如,在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第323号》中,重复出现了众多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圆形色块,它们在暗夜之中静静流淌,相互重叠而又彼此分离,整个画面展示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还体现出强烈的和谐美和韵律美。立体解析是一种有规律的分解和组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艺术家把单一的形体分解成为多个立体投影图,再通过诸多艺术手段,将这些投影图组合成为崭新的画面形态。这种分解模式能够让画面产生一种支离破碎的美感,并能营造出一种传统美术所不具备的多维空间感受。西方现代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就是立体解析的典型代表,他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绘画完美融合,把所要描绘的对象分解为多个形态各异的部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美感和空间概念。例如,在《拉提琴的人》中,毕加索为观者提供了多个观察角度,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到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美国画家希勒继承和发展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他的《震教徒的农舍》在画面中同时呈现出正面和侧面效果,左侧似乎是蓝天,但上面点缀着三扇窗户,又像是农舍侧面的墙壁。整个画面呈现出复杂的几何式构造,构图严谨稳固,视觉效果丰富,既体现出极强的秩序性,又彰显出透视重叠的效果,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艺术色彩浓厚,令观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意义合成是指对多个形态进行分解,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意象进行组合与重构,对意象的意义进行叠加,继而扩大形象的内涵。不过,融为一体的意义相互之间并不能保证是完全肯定和包容的关系,它们往往与现实不符,是一种偶然的、随机的结合,呈现出超自然和超现实的特征。通过这种艺术设计方式所构画的图像能够带给观者强烈的内心冲击,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到图像背后艺术家深刻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意义合成方法的运用主体是超现实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强调远离或超越现实,潜入人的内心世界,其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人的潜意识及幻觉。他们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夸张、变形、分解、种族、错位、叠印、倒置等艺术手段,将一些毫不相干的形象拼凑在一起,塑造出近乎荒诞的心理幻境,借此表现人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例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画面中三块停止行走的时钟几乎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形态,它们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软绵绵地挂在树枝上,一个呈九十度直角耷拉在像是长着婴儿脸的怪里怪气的生物上,还有一个搭在生物旁边的平台边沿上,仿佛就要融化一般。在空洞荒凉的海湾背景之下,三个超越现实的时钟向观者呈现出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绝对安静的世界。在这幅图画中,各个形象细节精准,除却三个钟表以外呈现出高度的写实性,但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却带给观者一种荒诞怪异、不合逻辑、同时又似梦似幻的感受。

篇8

线形造型美.主要包括了动态气势之美、蕴藏的生命之美、细腻典雅之美等,突出了工匠造型手段.例如,动态气势之美,其曲线特点具有蜿蜒流动、连绵不绝之感,题材仿佛在运动并具有力量,气势磅礴,速度逼真,在静态的青砖上,欣赏者可感觉到矫健、敏捷、轻盈的视觉动态.如下图《龙纹砖雕》,概括而传神,好似龙正在飞腾.再如,生命之美,表示了砖雕的艺术感染力,是“流动的、活生生的、富有表现力量与生命暗示的美”.以《云鹤砖雕》为例,生动逼真的祥云、仙鹤,方圆适中、虚实相生、刚柔并济,祥云与仙鹤的局部细小特征都做到了精确表现.意象结构美,主要有气韵美、教化美、意蕴美、情趣美、儒雅美.如,自然朴素的儒雅美.徽州地域环境以山地为主,狭巷夹天、白墙黑瓦,体现出平淡自然、严谨朴素的人文内涵.在砖雕题材上,多以“琴棋书画图”“、竹林七贤”、四君子、菊、兰、梅等为内容,在砖雕的中间,菊、竹、梅等位于其上,即清新自然,也凸显人的不屈不饶、坚贞、高洁等人格品质,正是借物咏志.再如,寓教于美的教化美,凸显出伦理道德观,题材有喜鹊登梅、太师少师、麒麟送子、二十四孝等.作品如《送米图》,就以弘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的道德品质为主;《百忍堂图》,讲述的则是谦忍、恭敬的道理.此外,美学特点还包括形态美,如含蓄美、虚实美.砖雕造型在空间处理上,近、中、远三种景观层次数量多,以透雕与镂雕雕刻为主,使得画面虚实结合.在含蓄美上,因君子不外露、不张扬,美表现的隐隐约约,砖雕空间布局也就平稳、均匀,中和、中庸思想给人深刻印象.

1.2徽州砖雕语言符号

徽州砖雕语言符号主要表现在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吉祥符号、文字符号.徽州砖雕,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砖雕中承载着人文价值与功能,这就是砖雕的象征性符号.图像性符号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模仿刻画,比如商人远行、贵族生活、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画面、牛背上的牧童、砍柴的樵夫等.文字符号主要指将喜、寿、禄、福等文字,雕刻在青砖上,并以卷云环绕,艺术、个性张力十足.吉祥符号有吉祥动物、吉祥礼器符号、吉祥植物符号与神仙人物吉祥符号等,如鱼、鹿、龙、鹤、柿、荷花、兰、梅、百合、桃、酒具、寿石、文房四宝、三星高照、天女散花、和合二仙、嫦娥奔月等.

2现代设计中的徽州砖雕艺术应用

2.1现代装饰设计应用

在《抽象与移情》一书中,沃林格认为,“装饰艺术的本质在于最纯真的表现了民族的艺术意志.”徽州砖雕概括力明显,几何化与规律化的造型上,删繁就简特点历历在目,正是国内民间艺术风格和审美个性的无限张扬.装饰艺术寄托着人们的精神价值,装饰艺术设计,着力于视觉感官,肯定与认同构成主义、功能主义,继承着包豪斯之现代主义设计.为此,不难发现,装饰艺术与砖雕艺术在抽象、象征、概括与单纯感上的价值相似性.比如,现代装饰中应用了砖雕上的喜鹊、仙鹤、狮子与麒麟等图案,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

2.2旅游产品设计应用

创新图形语言符号元素.在徽州本地旅游产品中,虽然借鉴了砖雕图形,但多是直接引用,程序过于保护,形式大多简单.同时,还出现了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即拿青砖雕刻作为旅游产品,体积大,质量重,携带不方便.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该创新图形元素,变形事物真实形态,以原形分解重构、概括、变形、夸张、对比的巧妙应用,实现形神相似.比如,下列旅游靠枕设计,在分解了龙纹与狮子纹后,变形处理了狮子的头部,借鉴徽州门楼形象,去展现龙纹与狮子纹,实现靠枕与龙纹、狮子纹头部巧妙整体性结合,夸张与转化,增加了装饰品韵味.工艺材料与图形元素的结合.时代不断推进,创新徽州砖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很大一点就是工艺材料的更新.比如,在金属材料、艺术玻璃、纺织面料上凸显砖雕图形元素,也会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多元文化与砖雕图形元素的结合.设计旅游纪念品不应该埋头本区域,还要打造多元化元素,借鉴国外优秀艺术.比如,将异国风情、绿色经济、生态文化等元素与砖雕艺术融合,打造出多层次的图形语言.以《所罗门封印砖雕》为例,其技术手段采用传统徽州砖雕工艺,而题材却为西方故事,小小的方砖上,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2.3现代环境设计应用

直接性借鉴.优秀的文化艺术是需要传承的.在现代家居、园林景观、酒店宾馆应用徽州砖雕,突出了品味、庄重、古雅.在许多酒店,装饰材料多为不锈钢、合金,无特色,品味乏味,没能体现出酒店的文化.若借鉴砖雕艺术,建筑物整体风格也会更加大气、简洁.比如,某酒店回廊设计.回廊主要是空间中的引导地带,回廊中应用砖雕语言符号,如该酒店的百子闹元宵、民间舞龙灯等,体现出的含蓄美,凝集了酒店的朴素价值观,也带给顾客以宁静、平静的享受.因为原始的图形语言,会给观众生命回归感.此外,砖雕采用绿色材料,吸潮环保,也是绿色酒店的首选.提炼与生成.将砖雕语言艺术中具有价值型的典型符号用以提炼、创新,融入现代设计技术,将之再次组合与排列,同时,母题由典型符号因子为主,这样,当代环境设计便能让观众出现联想.比如,某墙面装饰,其以徽派门楼为主要的造型语言,将传统窗格冰裂纹、现代青砖、传统门楼设计一体,凝练与简洁,突出时代个性,也不失传统空间运用.另外,再如室外环境设计,某博物馆门楼装饰,门楼上融入彩画艺术,观察发现西洋画派艺术控制整体造型,但也出现民族传统视觉绘画语言,正是中西合璧.总之,现代环境设计中砖雕艺术应用时,要考虑空间的整体布局,以及系统化的生态、社会文化、经济领域.不管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要以精湛的砖雕技术为依托,采用现代化新材料、工艺,丰富空间装饰,凸显人文性,打造现代、传统融合的环境.

2.4现代设计中砖雕艺术应用特点

现代设计中应用砖雕艺术主要采用的解构手法.解构,即分离砖雕雕刻工艺、内涵、功能与图形等,并重新加上现代化元素.解构主义让徽州砖雕艺术“支离破碎”,但也扩大了其内涵、外延,丰富了表现形式与素材.现代设计中对徽州砖雕的解构,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涵与形式、技艺与风格、形式与功能的解构.如,思想内涵与形式的解构,就是让传统砖雕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绽放出崭新的生命.技艺与风格的解构,就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砖雕传统艺术可以通过大量的复制,而使得其延存;全球一体化将砖雕艺术与其他地域风情文化充分聚于某个载体.

篇9

2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探讨

2.1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现代工艺美术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加强设计技术的提升,不断对技术研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新的设计模式和新的构思方法。根据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现代工艺美术在设计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不只是看重产品的功能和效用,更多的是注重设计理念,在作品中添加更多的时代感元素。当前的设计,在审美情趣、文化涵养、道德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性,把握作品的艺术品位。

2.2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的创新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中运用设计软件越来越频繁。艺术设计中一些设计软件如PS、CDW等正在被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当设计人员在运用这些设计软件时,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为创作其他作品节省了时间。当设计人员熟练地使用PS时,根据PS的功能,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并且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工艺美术密切的联系一起,提升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推动了现代美术设计技术的发展。采用技术促进创新,提升创作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需求的美术工艺作品。

2.3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构思的创新性

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设计构思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设计开始的环节。良好的美术工艺作品,需要创新思维作为创作指导,将审美理念融入到工艺美术设计当中去,才能保证美术工艺作品的价值性。为了能够得到形式各异的艺术构思,在工艺美术设计加入创新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采用创新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收集,然后加工、处理。在当前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性的构思模式已经慢慢体现出来。结合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形式,从价值观、审美、科学科技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当代的美术工艺艺术家,对社会中各个方面的信息广泛关注,当出现热门的事物,就会被加入到美术工艺艺术创作。因此,当前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实效性。在美术工艺作品在创作中,创新性的思维已经深入到设计者的内心,表现在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当中去。一些作品都很精妙地表现出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规律和内在联系,精准的展现出设计者的创新性的构思。为了能够提升构思的创新性,美术工艺设计者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结合自身的体会,为工艺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内容。

3加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性对策

3.1加强合作设计

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学习已经有所提升和改善,从单一的注重技能训练提升到人文性质设计者的创新精神,但是现在的美术工艺设计中还缺乏对设计师合作交流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设计师相互之间没有思想的碰撞和技术的探讨,从而使得设计者思维限定在单一领域。根据设计者的自身情况和能力接受情况,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在管理形式上,重视对设计者小组合作设计的培养。加强设计者之间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让设计者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所处的位置。例如,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管理者要转变管理形式,从单一的指派任务形式到自由发挥自身的特点,选择其他设计者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通过多方面的平台和途径,来满足设计的需求,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设计者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能力。

3.2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

从古代的艺术发展进程来看,艺术开始没有界限,强调和展现的是艺术的个性。在当前的艺术设计环境下,如果设计者的思维特性没有能够完全施展开来,那么就会使得所设计的作品缺少灵魂。因此,在美术工艺设计者设计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保证作业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和提升设计者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在管理方面对待设计人员不能适用于常规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在与设计人员交谈时,要注重自身的语气,管理规定要结合设计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注重民主气氛的营造。在和谐的环境下,可能创作出让人震惊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着各自的个性思维,可能一些个性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正是这些各异的个性思维才创作出许多个性的作品。因此,对于设计者的管理上,管理者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到设计者身上,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

3.3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需要对现代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当前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综合性人才水平还有待提升,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需要。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更应该对现有的美术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艺术作品设计的重要性。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的了解,提升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对设计人员进行指导,更好地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保障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稳定,满足现代工艺美术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篇10

注重发散性思维是艺术创作应当具备的特征之一,因为艺术创造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局限在固定模式中,没有可以套用的思维模式,这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发散性思维是利用这一空间的重要方法。发散性思维要求设计师不受传统管理方式或模式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和途径进行创新,将以往那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兴趣得到激发,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工艺美术设计的作品会因为设计师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工艺美术设计的多元化也反映了艺术作品的丰富,这对艺术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设计师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利用,对思维定势持否定态度,所以设计师要注重对自身思维变化规律的把握,从动态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

3.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元素运用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也成为工艺美术的一大特征,并且为了工艺美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现代信息科技越来越受到强调。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Photoshop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大大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工艺美术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工艺美术信息化也是其一大趋势,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工艺美术作品的进一步创造,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大量采用信息材料和资源。

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着力点

1.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首要环节

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实现工艺美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一个形象的孕育必须在艺术构思中进行,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一,必须对思想文化的新方向给予关注,这样才能萌发新的思想观念,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理念,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隐喻、联想、暗示等手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积累;第三,设计作品要向民族性、时代性方向发展,并且以时代性为主轴,与民族性紧密结合,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第四,突破对传统的模仿,注重自身对世界的独特领悟,向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思想、价值取向方向前进。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强调在设计中要关注各种风格,避免过多的修饰,充分显示艺术作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体现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设计师的观念也要具备动态发展的特征,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艺术世界包括微观和宏观,这都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捕捉,将美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2.双重性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除了要具备观赏性之外,实用性也是其主要要求。如,在市场中的家具或者工艺装饰品可能具备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如果其没有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同样会遭到冷遇。因此,双重性成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双重性是指工艺美术设计既要体现设计师的个性,又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必须从二者的共性出发进行考虑,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随着人们审美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对工艺进行创新。上文提到的以主动性管理为中心、注重发散性思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等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就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双重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双重性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篇11

椅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家具之一,几乎每天都要与我们亲密接触。同时,椅子也是最重要的日常家具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备受设计师的重视。芬兰著名的现代设计大师伊马理•塔佩瓦拉曾经说过“椅子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可见,椅子在室内设计中居首要位置。正因为椅子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很多建筑家、设计家为自己设计过椅子,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莫里斯为自己的新居“红房子”设计了整套家具,其中就包括椅子。不但如此,一些先锋派家具设计师积极从材料和技术方面对现代椅子设计进行探索,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探索新的设计风格和探究新的审美价值。

作为室内设计最重要一环,椅子的设计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就是材料和技术。两者对于椅子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就材料而言,它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的物质条件,技术则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的有力保障。没有材料,任何设计师也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计将成为纸上谈兵,设计只能停留在构思阶段;缺乏技术,设计师难以实现椅子造型的物化,即使再高明的家具设计师也难以造就功能优良的椅子。同时,技术更是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家具设计师而言,材料和技术犹如绘画艺术家眼中五彩斑斓的色彩和手中的画笔那样重要,它们是家具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的前提条件。两者是家具设计师进行设计表现不可或缺的要素。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坐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椅子外观形式上的美观,同时更重视功能上的舒适。换言之,这些需求促使设计师对材料的选用更加多样化,技术上更趋科学化、理性化和人性化。所以,材料和技术对椅子的设计影响甚大。

因此,自20世纪中期,设计师对椅子可谓是钟爱有加,不断地对材料和技术进行探索,力求创造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的椅子。从米斯•凡德勒到勒•科布西耶;从芬兰建筑家阿尔瓦•阿尔托到丹麦的维诺•潘顿等,无不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寻求突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寻求选用新的材料、采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形式,从而创建一种新的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美学价值。

在材料方面,20世纪中期,制作椅子的材料完全拉开了一个新的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从40年代后期的模压胶合板到50年代中期的黑色锻造铁;从斯堪的纳维亚的优质木材,到实验室获得研制成功的化学合成材料,这些现代及传统材料的选用,都给椅子的设计带来了无穷的活力。[1]设计在线.中国

在技术方面,同样是在20世纪中期,涌现了很多新的成型加工技术。主要有20世纪40年代的新型胶合材料的弯曲技术、热压成型技术及具有国际性突破的“可弯曲木材技术”等。设/计/在/线.中国

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给现代椅子的设计带来空前的影响,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视觉形式方面,研究表明,人类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器官来感知世界,而前两者更为重要,其中有75%以上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材料正是通过重要视觉元素——色彩及肌理来影响椅子的视觉形式。如楠木的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不锈钢的银白色,天生的金属光泽;人工合成材料色彩丰富、表面光滑。木质材料的椅子给人以温和、坚实的视觉感受;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给人以机械、冰冷的视觉感受。而人工合成材料,则性能多样、质轻、光滑可人,给人一种流光异彩的视觉效果。不同色彩和肌理的材料组合应用更为现代椅子设计实现不同视觉形式的表现提供了可能。当然,椅子的视觉形式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造型上,毕竟椅子是三维的实物体。木材质有不易弯曲的特性,这就决定了木材质椅子在造型上给人以直线、稳重的感受,如荷兰“风格派”设计家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整体由直线木条与两块木板构成,整体上给人以棱角分明、几何感强、极具风格化的抽象感觉;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材料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现代冶金工业生产的优质钢材和轻金属被广泛的应用于家具设计,使家具设计从传统的木材时展到金属时代,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天才家具设计师马歇•布鲁耶(MarcelBreuer)开发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就是最好的佐证。不锈钢有着天生的金属延展性、易弯曲,弯曲的钢管椅子给人以现代、流线、优美的视觉感,如米斯•凡德勒设计的著名的“巴塞罗那”椅,弯曲交叉的钢支架极具现代曲线流动感,整体上给人以休闲的感觉;合成材料则可利用积压、延伸、热塑成型、吹泡等方式进行成型加工。这种材料的椅子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如意大利设计师皮瑟1980年利用塑料制作的“达里拉”椅,形式感极强。从某种角度上看,椅子设计就是造型设计,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针对不同特性,各种材料有其相应的成型技术。椅子的造型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成型技术,这因为有这些技术的支撑,现代椅子设计结构上日趋简洁,视觉上获得了一种新的统一性和流动性。换言之,成型技术影响并决定椅子的造型视觉形式。其中最显著的是具有国际性突破的“可弯曲木材技术”,它是由芬兰设计大师20世纪30年明并使用。利用建筑学的原理,将白桦木巧妙地模压成流畅的曲线。采用整体弯曲木材作为椅子支架,椅子整体上似乎是一个行云流水般的实体,很具想象力和革命性的意义,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木质椅的直线立体造型。设计在线.中国

总之,材料和技术是家具设计师实现设计表现特征的两大元素,多样化的材料和层出不穷的技术使家具设计师对于实现设计表现形式有更多的选择,故而现代椅子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视觉形式。有的椅子视觉形式上具有雕塑感,如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的W•W椅;有的椅子则极具艺术化视觉形式等。可见,新结构和新技术导致新的形式出现,他们对现代椅子设计视觉形式的影响甚大。

其次,设计风格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设计史与现代材料的发明史是同步的;设计风格的演变与不同特性的材料更加休戚相关,不同程度地受到材料和技术的影响。[2]换言之,材料和技术是影响现代椅子设计风格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中技术是主导因素,他对现代椅子设计风格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技术主要是从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对现代椅子设计风格进行影响。造型方面,一些设计师偏爱直线条的椅子造型,简洁、规矩。随着不同材料弯曲技术的产生,现代椅子设计的造型趋向平滑流线,在细部做圆滑过度;在结构方面,金属表现得尤为突出,金属弯曲成型技术一改传统的木材结构方式,甚至可以实现任何的结构方式;装饰方面,一些金属、稀有材料(象牙等)的镶嵌技术的出现,为现代椅子设计的奢华风格提供服务。

在人的意识中,每一种材料可能与一种风格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如高档木材与传统奢华风格;不锈钢等金属与现代主义风格。成型技术也是如此,如木材弯曲成型技术,影响并促进了简洁流线型风格。不过,提到现代家具设计风格,不得不联想到独具一格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其传统的家具设计风格是具有良好的功能、简洁和极具传统美感及人情味。传统的家具设计师偏爱用传统天然的材料进行设计,如木材、藤条及一些棉布织物,他们认为这些材料被赋予了生命和人性。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材料和技术影响到北欧各国的家具设计,如玻璃纤维、不锈钢管等。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造就了北欧新一代家具设计风格,其中丹麦的维诺•潘顿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敢于向传统风格挑战的家具设计师,他于1960年设计的“潘顿椅”,选用了硬性塑料和采用了单件一次性压模成型技术。椅子具有浓厚的现代机械美感和塑料特有的光滑可人的感觉,极具现代简约主义风格。其另外一件与传统风格迥异的椅子是他于1958年设计的“锥型椅”。其他一些传统的设计师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如芬兰的艾罗•阿尼奥,他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的设计大师。他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球椅”,造型新颖,风格独特,令人过目不忘;让使用者具有一种梦幻太空般的感受。有更多的家具设计师正受到这种影响,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风格也受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冲击和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这种影响不能根本性的改变其固有的风格,但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能量。无独有偶,除北欧传统风格受到影响外,其他国家也正受到不小的影响。可见材料和技术对设计风格影响较大。设计在线.中国

最后,美学价值方面,现代椅子的设计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材料、技术和装饰等方面。在现代椅子设计的历程中,人们对材料的选用是随着人们对椅子生理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材料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喜好。技术则是为了实现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提供可能,实现椅子设计不同造型之美,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功能审美的需要;装饰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椅子设计所追求的视觉、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审美心里需求。对现代椅子设计的不同层面的审美需求主导着现代椅子设计的审美价值趋势。

回顾现代椅子设计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椅子设计的美学价值观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极具装饰的带有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目前十分实用且造型简洁的带有大众审美意味。采用的材料大致是沿着木材等天然材料到不锈钢等金属再到人工合成材料的轨迹。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并被使用的时候,其背后隐藏着对应的一种对椅子美学价值的理解。木材等天然材料体现了把椅子作为有生命和人性的美学价值观,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出现并应用到家具设计中,影响到了原有的家具审美立场,促使人们向往带有工业化机器美学审美价值,崇尚简洁大方,具有现代化的审美趋向。20世纪中叶后,人工合成材料问世,它是一种略带折衷主义的材料,融合了前面两种审美价值,合成材料兼有天然材料的人性因素和金属材料的现代主义的基因。不同时期不同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影响并促使形成了不同的家具审美价值观。不仅材料影响到现代椅子设计的美学价值观,椅子的成型技术也影响到了人们对现代椅子的美学价值观,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设计上广泛采用合成材料,钢铁的时代告一段落,开始了强调人机工程学、强调环保的新设计时代,在现代设计史上称为“人机工程学和生态科学的黄金时代”。如库卡波罗这个时期做了大量的人体测量工作,搜集数据,为设计服务。在材料上开始放弃塑料和玻璃纤维钢,转向木材,利用热压成型技术方式生产新的、具有环保内涵的夹板家具。使人们开始逐渐改变原有的工业化机器审美取向,转向人性关怀和环保的审美意识。总之,受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影响,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现代椅子的设计审美价值观一直在发生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钢材等金属材料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以高级木材为主的富有人情味的椅子设计审美价值观,被强烈的现代大工业机器美学观念所取代;到20世纪中后期,不可再生资源出现危机,出现了人工合成材料,如玻璃纤维等,受其影响和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缺乏人情人性的反感,具有环保、人性关怀的新型审美价值观念成为主流。

椅子的发展始终是融合科学、技术、艺术于一体,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变化而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成型加工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椅子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从各个方面影响现代椅子的设计,带来现代椅子设计史上划时代的变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马塞尔•布鲁尔在1923年创作的瓦西里钢管椅;阿尔瓦•阿尔托在1931年创作的“帕米欧41号热弯胶合板椅”;查尔斯和蕾•伊姆斯在1945年创作的有机造型模压夹板椅和乔•科隆博在1965年创作的组合式4860号椅等。

总之,在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不仅带来了现代椅子的新设计、新造型、新色彩、新结构、新功能;而且拓展了新的视觉形式,触动了原有的设计风格,影响了人们对椅子的审美价值观念。同时,这种发展特点和趋势还将影响到今后的椅子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晓杰.记十把20世纪中期的椅子佳作[J].家具与环境,2006,02:23-27.

篇12

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传承并表现文化,设计是一个载体,设计体现文化的发展,设计的主观意志应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

一、本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而本土文化本身即是本国人民历代在实践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归纳。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曾经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设计师都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但本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作用。

在人类社会,各国的本土文化都在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此我们仅以中国为例,以点窥面,从中发现其规律性。在当今世界里,像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情有独钟。我们谈中国本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佛学。在东方,或者说主要在中国,各种文化相互通融,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巨大的兼容性,也正是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中国的文化再传承,中国的设计也在延伸。

本土文化可谓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就像一个家庭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传统文化即是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精神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设计,作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一些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方面,都可以称之为设计,微观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包含其中。

设计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种人:主观形态的人[设计师]和客观形态的人[大众群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社会"这本身就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就像法国印象派兴起的时候,连街头擦鞋的姑娘也会谈论莫奈的油画,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宋朝宋徽宗崇尚道教,导致了街上买烧饼的也回说道,这不也就说明了我们的设计在引导人的时候也在引导自己的方向,反过来,人引导设计的时候也在引导自己,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影响意识,意识也影响物质。当人们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向前发展了,这时候用什么作为语言呢?无疑,最好还是本土文化。毕竟本土文化离我们较近,就好像中国人用筷子用惯了叫他用刀叉反倒还不习惯。这就是人的一种情怀,设计师如果把握好了这种情怀,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陈汉民老师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

靳棣强老师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津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一种共鸣。

他们这些大师自身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种韵致。

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寻找相同切如点,那么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二、本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基石

之所以提出以上观点进行试析,其目的也就在于体现本土文化在现代设计所特有的分量,曾经全球十大营销公司世界伙伴公司的执行长说:"本土文化的广告要比国际化的广告效果至少强百分之三十"。因此,他们从来都和当地的营销公司平均持股,使命是增加本地商的力量,使之与全球传播集团的商抗衡。屡获广告大奖的NIKE广告创意掌门人说:"不管他们给不给你奖都别在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广告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惟有从自己的文化和角度出发告诉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什么是你所认为的广告。

以上两个观点告诉我们,使用本土话语言进行创作与设计,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其所具有的广告效应,商业价值是国际化的设计所不能抗衡的。现今社会都笼罩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可当文化也到了一体化的哪天,其实也就是文化的终结点,而设计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将遭遇其同等命运。可这一切的操纵者、传承者、发展者皆为人,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产品本土化设计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亲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欲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识别的要求表现为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即不同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信仰祭祀、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特点等等。民族认同表现为同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即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感觉到大家都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强烈而集中的体现在共同的风俗习惯、情感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