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25 15:48: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糖尿病医生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0-01

我们知道,糖尿病以II型为主,病因与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主要因素是后者,只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沉睡的基因的活跃起来,只要我们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就能避免糖尿病发生或使患者顺利康复。但科学的生活方式要靠自己养成,目前是许多患者虽然患病已久可是仍不明白,结果是自己不注意、医患不配合、吃了不少药、钱花了很多、病情在加重、健康受挑战、寿命在缩短。实践证明,糖尿病作为慢性病,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俗话说:健康在自己手中。患病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糖尿病科学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方法,掌握了药物的合理使用、血糖的监测、饮食的调理、适当的运动,就能与糖尿病和平相处,延年益寿。

1 克服麻痹思想

1.1有不少患者患病之后仍不重视,马大哈,不拘小节,胡吃海塞,吃出了糖尿病,又吃出了脂肪肝、高尿酸,仍以吃为先,不吃觉的白来世界一回,这是非常错误和无知的。

1.2有的患者患病之后情绪低落、自暴自弃,气馁,总觉得不应该,该咋咋地,结果是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控制,如此下去是很危险的。

1.3有的患者患病之后不积极面对,不想自己该如何配合如何调整,认为是医生和家人的事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一点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加强自我教育

2.1原因是无知,自我教育不够,知识极度缺乏,尤其糖尿病,患病之后不可小视,它是“万病之源”,并发症的“大家”,一定尽快学习和掌握更多的防治知识,做到把康复的手段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2.2科学面对,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弱点和突破点,只要我们用心其思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保持乐观的态度,防治病后抑郁的发生。

2.3学会养生、科学康复。糖尿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病,我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学习科学的饮食,科学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起居,把血糖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就能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2.4提倡参加病友联谊会。患糖尿病的患者经常聚在一起,聊聊康复经验和体会,交流一下生活中的新做法、新发现、新亮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康复之路走的更加顺畅。

3 勤动手多动脑

3.1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完不成的尽力而为,以肢体驱动大脑,亲力亲为,印象深,有成就感,易于坚持,比如根据所学知识自拟糖尿病食谱;自测血压;自测血糖等。

3.2自己执行医嘱。按医生护士的指导,自己摆药,自己打针,通过这些过程能使自己更加熟悉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在什么程度和阶段,医生为何要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法等,对配合治疗有很大帮助。

3.3当好自己的秘书。作为目标管理疾病之一,医务人员要定期做一些跟踪检查,以观察康复中的生命指证变化,自己一定要记下来,不要认为只是医生的事,比如: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眼底变化、心电图等,按时间顺序登记清楚,有些项目可以自己随时检查随时登记,及时向医生汇报、沟通,以便获得有益的指导。

3.4坚持记录自己活动和锻炼的内容和心得体会,自己编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法,心、眼、手、体结合能活跃大脑的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4 启动懒惰的肢体

4.1多数糖尿病患者有不爱运动的惰性,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运动对健身及康复的益处,认知的缺乏,导致运动的欠缺,要认识到运动能减肥、能强身、能增加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增强治疗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4.2尽量多做户外活动,散步就是很好的形式之一,拳、剑、操、舞、器械等方式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阳光下、水塘旁更加适宜。

4.3户外活动有困难的患者在室内、阳台也可以活动,因地制宜做运动,创造条件练身体,书、画、吟诗、读报等对身心大有益处。

4.4不能下床的患者在床上照样可以做一些有益的脑体运动,对身体的搓揉、拍打,弯转晃动,左手右手互帮互助,脑颈躯干肢体能动的一定要动员起来,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运动能启动全身的代谢,只要动了总有收获,不动则加速衰亡。

5 管住不知疲倦的嘴

智商高的人让嘴为自己服务,愚蠢的人因嘴而吃尽苦头。但就“美食家”来说,生活的富裕丰富了嘴,让自己尝到了人间“百味”,但不科学的饮食又导致了疾病缠身,病痛的折磨与受罪使自己悔意终生。大家都知道,多数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所致,过量进食、不规律饮食、营养不均衡等均是它的成因,有的“馋嘴先生”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就是不承认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问题,总认为想吃就是需要,想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什么,有问题也是基因惹的祸,殊不知沉睡的基因是要一定的内环境来启动,这就是常说的诱因。所以我们要想健康长寿,要想看到祖国的长足发展,要想更多的分享到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就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生产,科学的饮食,管住不知疲倦的嘴,让嘴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既然得了就要科学面对,用养生的知识指导嘴,以医生的建议管住嘴,天天有食谱,顿顿不超量,就能阻止糖尿病的发展,对组织器官的伤害小了,就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就能益寿延年,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指数。

总之,当今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病残率也很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我们是糖尿病大国,防治任务很重,靠医务人员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慢病管理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医生指导下,克服不良习惯,学习糖尿病知识,自己掌握主动权,定能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茜.李明子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态度、行为掌握情况的调查 [期刊论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0(20)

[2] 刘雅娟 20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美容医学2010(z4)

[3] 刘燕玲 老年糖尿病保健知识的调查与行为改变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0(13)

篇2

糖尿病,曾经像个“隐身人”一样,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就在我精疲力竭,想要放弃继续寻找时,它终于“现身”了,像个礼物从天而降;但转瞬间,我便发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而这场梦,将不分昼夜地伴我一生。

在研究生院的第一个感恩节之后,我生病了――胃痛,就像感染了某种病菌一样难受。但那时日夜忙碌,既要给许多学生的论文评分,还要完成自己的课业和论文。我是不敢轻易生病的,即使有稍微的不舒服,也习惯了自己去扛。所以,根本没把那点儿“微恙”当回事儿。但是,接下来的半年,莫名其妙的症状接踵而至,并且越来越严重――慢性窦感染、体重明显下降,还有极度的口渴和持续性的疲劳。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了查明病因,我从这个医生面前奔波到那个医生面前,大家都很难诊断,除了沮丧,一无所获。

身体的不适尚能忍受,内心的焦虑却让我时时濒临崩溃边缘。迅速消瘦,这是最明显的症状,于是每天都有人就我的体重问题发表评论。有一天,在健身房,一位男士从我身边走过,上下打量我一番后,说:“走之前吃个汉堡包吧。”我的朋友怀疑我之所以这么瘦,是因为饭后立即会把食物吐出来,所以非要跟着我进卫生间一窥究竟。最可笑的是,就连医生都问我是不是患上了厌食症。

这些不明原因的症状,让我一天天陷入了孤独、无助之中,拷打着我的身体和精神,令我日渐消沉。本来,我正处在新婚之后的甜蜜世界,并踌躇满志地要继续修完我的学位;但那种冥冥之中正在被死神召唤的感觉,却将我一步步推向绝望的深渊。

误解和偏见

终于,有一天,我难受万分,不得不去当地医院的急诊室;五天后,我带着一张诊断证明和一把小册子出院了。诊断证明书上赫然写着:“糖尿病!”尽管我被这姗姗来迟的确诊惊了一下,但总算有了一丝安慰,因为医生说:“不管怎样,患的是糖尿病,就意味着你还有希望继续活下去。”

过去,我从不知道,当一个人被贴上“糖尿病患者”的标签后,就意味着此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总是会问我:“这个能吃吗?”“那个能吃吗?”而且很多人就此认定,我不该吃一切含糖的食品。他们对糖尿病的无知以及对我的种种错误评论让我感到失望。一些人跟我说他们非常害怕针头,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很好地管理糖尿病这类疾病;但他们不明白,如果我也害怕针头以及与针头有关的一系列治疗,那么我将会死去。

患上糖尿病已经让我丧失了很多生活乐趣,但身边人们的各种指点和评论则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痛楚。

一位朋友为了安慰我,对妈妈说:“幸亏是Rachel患上了这种病,换做是我,肯定应付不了。”我知道她的好意,她是在对妈妈夸我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但即使这种安慰的话,也让我懊恼无比。

某天,一个小孩子对我说:“我叔叔也患有糖尿病,他因此切去了脚趾。”这算什么?安慰?鼓励?不,在孩子眼中,糖尿病就是这样的――仅仅是切掉脚趾而已。幼稚的表弟还曾问我:“医生什么时候才让你停止使用胰岛素啊?”他的问话并没有让我感到惊讶,因为这是我经常要面临的窘境,起初,我总是因此有种挫败感,深感自己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别人无需知道的东西,我却必须要了如指掌,因为那关系到我的健康和生命。

在每天回答各种善意询问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那纸诊断书,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将我提升为一位“医学教育者”和“糖尿病抵抗者”。其实,当时这种想法是对糖尿病的误解和陈旧观念,这种心态也影响着许许多多患者。就我自己而言,确诊之后很长时间,我都在抱怨他人、或者自怨自艾。比如那些浪费了我那么长时间都查不出病因的医生;再比如我始终觉得自己置身一场自卫战中,一转身,就能看到别人在评论我。即使别人好心好意地告诉我说,我比确诊之前气色好多了,也会刺痛我的心。那时的我,一直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为什么患上糖尿病的人,偏偏是我?

坦然和接纳

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糖尿病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凡、不可或缺。糖尿病护理人员也向我保证,糖尿病会成为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只是需要我稍微花点心思去照料它罢了。渐渐地,我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对待糖尿病的态度,并承诺要与它好好相处。糖尿病确实会给我带来一些麻烦,但我已学会从心里承认它的存在并接纳它,进而战胜它。不管在我们生活的某个阶段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过后,都要继续生活,让一切趋于常规化,并始终保持平常心。

必须承认,我已身陷一场持久战,对抗着身边的负面声音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医生不太恰当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我都会考虑许多他的弦外之音;朋友一句“你真的要吃掉那馅饼吗”,也会让我条件反射地认定自己又输给了糖尿病。

沮丧?是的!伤心?当然!失望?肯定有!

然而,我还是要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我要防止自己和任何带有负面情绪的人接触。例如,那些夸张的、爱嚼舌头的、阴险的女人都会令我感到局促不安。所以,我从来不和这样的女人交朋友,因为她们会对我的情绪以及糖尿病护理造成不良影响。当我不再那么神经兮兮地盯着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情绪表现时,血糖开始向我妥协。

现在,当有人又开始向我数落糖尿病的消极性和对健康的危害时,我不再懊恼,而是耐心地跟他们讲关于糖尿病的常识和我对此的态度。比如,阿姨正要把一杯果汁递给我,突然想起什么,于是收回去,对我说:“哦,我忘了,你不能喝这个”时,我就向她解释说,我是可以喝果汁的,但我主动选择了放弃,因为我希望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

当然,还有一种让自己逐渐坦然的方法――学习或感悟到某些东西之后立即与他人分享。比如加入网上的糖尿病社区,或者将每次拜访医生的心得写在博客上。慢慢地,我就可以自如地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疾病了。因为总体来讲,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是在增加的,我并不是孤独的一个人,我可以和许多人一起共享我们的生活和战胜疾病的秘诀。

篇3

1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病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0~77岁。其中皮肤瘙痒者10例,溃烂3例,水疱病3例,糖尿病足3例。有皮肤疾患者占总病例数56%。

2 基础护理

2.1瘙痒的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质分泌减少,组织角质层水分蒸发的保护性脂膜功能下降,表皮水分易通过皮肤逸出而引起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往往是引起瘙痒的最主要原因。对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应避免搔抓、摩擦皮肤, 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溃破和感染。可通过用温水洗澡(40℃),次数不可过频,每周l~2次,每次洗澡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流失,导致皮肤干燥。避免泡澡,因为泡澡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更加干燥。应用温和的香皂洗澡,浴后可涂搽油类物或植物油等,以保持皮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洗澡时应有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内衣要穿纯棉织品,选用合脚的软底鞋或透气性好的布鞋及棉袜。对频发性的瘙痒,可内服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2]。局部性的瘙痒外用止痒剂荷酚液或采用中草药熏洗等。对合并真菌感染者温开水冲洗檫干后,涂达克宁软膏l~2次/日,共涂1~2周。

2.2 防止皮肤破损,避免感染:老年人因表皮老化而变薄,除水分易逸出外,还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十分容易合并感染。减少受伤和防止皮肤感染是预防老年糖尿病皮肤溃疡发生最根本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老年人因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对温度感觉不敏感,生活中防止使用热水不当或洗涤时水温太高所致烫伤;②出门走路时最好有人陪同,穿有保护脚的鞋,以免被路上的硬物、建筑物的边角碰伤、摔伤;③避免因使用锋利的刀具或其他利器时不小心损伤;④夏季要及时洗澡,防止皮肤发生炎症,梅雨天要注意防止手足癣的发生或复发,对手足癣、皲裂、皮炎等要及时治疗,防止因病菌引起的皮肤破损;⑤勤剪指甲,避免因自身指甲过长而划破皮肤。⑥若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肤损伤时,立即处理皮肤伤口,首先用温和的香皂和清水清洗小伤口,然后用清洁、干燥、无菌的创可贴覆盖伤口,不要应用碘酒、酒精等含有灭菌剂的药剂处理伤口,以免刺激伤口[3]。

2.3水疱的护理:对于有水疱者避免鞋袜接触刺激小水疱予以保留,大水疱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出液后包扎对于溃疡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加用碘伏涂擦消毒用浸润了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使用照射促进恢复。

2.4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供血不足、皮肤坏死溃疡、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其主要表现为足的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除积极控制糖尿病人血糖外,在护理上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温度等,出现糖尿病足时,应配合医生做好换药工作,创面感染严重的应扩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每次换药前用红外线局部照射20min,可根据脓液培养结果,有效选用抗菌素换药[4]。总之,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正确掌握足部护理方法,方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糖尿病调护的必要环节。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烦躁的情绪可引起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糖尿病为老年性疾病,多数患者年龄偏大,由于病程长、治愈难、经济困难等因素,常常给病人心理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安慰和开导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时刻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注重人际交往,学会倾诉问题,用疏散转移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的愉悦,要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以便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5]。

3 护理结果

1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缓解了病人皮肤瘙痒的痛苦,预防并延缓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的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4 健康教育

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服药、饮食控制、积极配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3]。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较全面的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部分患者容易轻视,不能坚持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严格有效的控制血糖,生活、作息应规律,同时要戒烟控酒、低盐饮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提前告诉糖尿病人皮肤保护的重要性和避免皮肤破损是减少发生糖尿病足的首要措施等预防知识。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足病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采用正规药物规范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血糖,防止严重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展望

随着我国老年化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的皮肤病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虽然通过对18例患者悉心护理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探索更为有效、系统、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皮肤病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减少该病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和伤害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总之,糖尿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更加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帮助老年患者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徐燕;蒋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

[2] 张鸿波,郑煜 老年糖尿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5,32(2)

篇4

在美国,成为糖尿病教育者,要申请和参加考试,以获得职业资格的执照。每年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并且考试合格才能进行职业资格的复核。协会就有审核、复核其成员执业资格,提供培训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职能。

这个糖尿病教育者群体,有一个自己的组织,即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

2008年8月,我有幸去参加了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第35届年会,会议地点在华盛顿。在此介绍些许大会盛况,以飨读者。

一场近6000人的盛会

参加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第35届年会的人数,将近6000人。虽然是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会议,但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成为了一次场面壮观的全球性盛会。

8月的华盛顿,最高气温在35度左右,但是并没有闷热的感觉,早晚是凉爽宜人的。下了飞机,到达宾馆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晚上11点多钟。仍旧很多人在吊着花篮的室外餐厅喝酒聊天。会场周围的十几个宾馆,都住满了参会代表。事先预定的房间里,已经摆放好了一部分会议日程和资料。

这次大会,连同前期的国际交流,一共七天时间。每天都有几十个分会场。同时,300多个糖尿病厂家参展。听会和参观展览,要像赶场一样,必须提前计划和挑选好要听的内容,把时间衔接好。

整整七天的时间,内容涉及糖尿病教育的最新手段、方法、模式、技术、仪器设备等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同形式的各种聚会。是一场糖尿病教育者盛会,也是一场糖尿病教育知识的盛宴。

中美糖尿病教育的差距

在会议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在比较中美糖尿病之间的差距,以及产生的原因。

会议上,有一个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布朗斯基博士,介绍了美国糖尿病教育的三个阶段:了解知识、 改变行为、树立信念。

现在美国已经跨越了前两个阶段,即患者基本能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且按照所了解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目前已经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是:医生和教育者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念,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患者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病人控制血糖过程中,医护人员只是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

从这个“三阶段论”,就可以看出,根据我们的国情,还很难做到有专门的护士,为糖尿病患者做系统的一对一咨询和教育。而且这些护士需要经过国家统一培训和考核认证。我国的糖尿病教育,从全国的平均状况来看,还基本停留在第一阶段,更不要说患者在根据了解的糖尿病知识,去改变自己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过程中,有专业的护士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

谈到这一点,我更感到任重道远。国情的原因,糖尿病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糖尿病新世界》作为国家级糖尿病科普教育刊物,理应更多地承担这份责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不尽人意。改变,先从自身做起。

最痛心的场景

在大会所有的会场上,都悬挂着各国国旗,甚至有中国台湾和香港,唯独没有中国。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糖尿病协会,向这个大会派送了代表和祝贺电函。而在中国(这个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却只有一个由糖尿病医生组成的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尚没有一个组织服务于糖尿病患者、厂商,规范各种教育内容和活动。

看着那些国旗,真是一种很痛心的场景。于是,我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前后六任主席,分别向他们谈到:有朝一日,中国有了糖尿病协会,希望他们能把美国协会运作中好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我们。她们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来中国进行交流。

我们中国的病人数量大,结合东方的传统医学,糖尿病医生们经验也更丰富,不少医生也探索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教育模式,这些,也是西方的医护人员有兴趣来中国学习和了解的原因。只是,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纽带。

巧遇会场唯一的中国人

篇5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及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快速解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阻止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恢复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现将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恢复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在糖尿病早期,胰岛B细胞的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外源胰岛素治疗是恢复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主要措施,可快速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使之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解除葡萄糖毒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促进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

1997年,Ilkova等[1]首先将CSⅡ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3例患者中有9例可维持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数年不需药物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Ⅱ强化治疗不仅能使血糖快速稳定达标,逆转糖毒性作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同时,迅速降低血糖也可解除糖毒性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 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2]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在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目标。

最近一些资料表明[3],空腹血糖<7.8 mmol/L的时候能够有效预防微血管病变,但是空腹血糖<6.0 mmol/L的时候才能够预防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下降而下降,HbA1C每降低1%,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同样,对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bA1C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危险度降低14%。此外,2型糖尿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望降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

3 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胰岛素抵抗和相关的炎症介质:IL-6、CRP的升高是糖尿病发生的很强的预测性指标。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在高血糖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他们是影响早期代谢环境的重要因素。沈备等[4]将38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结果表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Ⅱ和MDI方案强化治疗后,可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有效降低CRP水平[4-6]。

4 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反应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心脑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9例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其中29例经口服糖水或碳水化合物后症状缓解,8例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 ml后低血糖很快恢复,2例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后继续给予10%葡萄糖液后好转,2 d后恢复正常[7]。

5 小结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实现尽早、尽快胰岛素强化治疗,紧抓早期的可逆期,解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糖安全平稳达标,降低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1]Ilkova H,Glaser B,Tunckale A,et a1.Induction of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 etic patients by transient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J].Diabetes Care,1997,20(9):1353-1356.

[2]Ryan EA,Imes S,Wallace C.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mpy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5):1028-1032.

[3]Raskin P,Bode BW,Marks JB,et a1.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and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therapy are equally effectivein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parallel—group,24-weekstudy[J].Diabetes

Care,2003,26(9):2598-2603.

[4]沈备,冯佳庆.强化治疗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8):617-619.

篇6

1 西药治疗

1.1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仍以胰岛素为主,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胰岛素类的药品。长效胰岛素类似物NN 304,静脉滴注后约45 min血糖降到最低点,降糖平缓,不引起夜间低血糖。能与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HOE 901又称精氨酸—甘氨酸人胰岛素,其作用缓慢,可维持24 h,与餐前注射超短效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较好地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血浓度水平。人胰岛素是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剂,和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其生物利用度高,免疫性小,过敏反应少。临床试用表明,餐前吸人雾化胰岛素具有良好的耐受,降糖效果与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样安全、有效。天冬氨酸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其在健康人中观察皮下注射后吸收比人胰岛素快1倍,适宜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降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更好[2-4]。

1.2 糖原异生抑制剂:糖原异生过多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现许多糖异生抑制剂具有降血糖的效果。糖异生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长链脂肪酸氧化。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脂肪分解过程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多,致糖异生作用增强。主要有3种:①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抑制剂;②脂酰内毒碱转换酶抑制剂;②丙酮酸羧化酶抑制剂。Etomoxir等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利用,抑制糖原异生。临床研究证实,对IDDM型和NIDDM型糖尿病疗效佳[5-7]。

1.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比较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延缓或减少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及环境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且被证明在降低餐后高血糖方面拥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类药物主要包括: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乙格列酯等。用于:①2型糖尿病;②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③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④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

1.4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I(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 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研究表明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单独或与二甲双胍、毗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用于型糖尿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用药不增加患者体重[8-10]。

2 中药治疗

近年来我国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进行了许多中药的临床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药黄连中的小檗碱是其有效成分,用于2型糖尿病疗效佳。张明[6]给正常小鼠静脉注射四氧嘧啶,使血糖升高后再灌服小檗碱50 mg/(kg·d-1)。可以显着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中药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代表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具有显着的影响[11]。薏苡仁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它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桑叶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中药方剂泻心汤具有类似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用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2型糖尿病,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益气健脾化痰之功效。将逍遥散加减与西药合用降低空腹血糖和24 h尿糖取得较好的疗效[12]。彭礅等运用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四五六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佳。四五六饮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滋阴固肾,三方合用,标本兼治,切中病机[13-14]。对并发症的治疗,中药上采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等。糖微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疗效好。参苓白术丸治疗糖尿病慢性腹泻,该药中人参、山药、莲子、白术、甘草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人体周围组织葡萄糖利用,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拈抗胰岛素对抗激素,清除机体氧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15]。现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但是不能胡乱的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选择与服药。

参考文献:

[1] 董红萍.噻唑烷二酮类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制药信息,2000,16(5):9.

[2] 李元敏.一种新的抗糖尿病药物farglitazar[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9(1):43.

[3] 梁文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1):58.

[4] 梁文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1):8.

[5] 张 明.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6):l6.

[6] 范征吟,叶信莉,陆小青.泻心清肝法治疗糖尿病120例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01,22(11):497.

[7] 林 兰.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l1.

[8] 王莉珍,沈晓燕,胡 艳.降糖合剂为主治疗Ⅱ型糖尿临病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63,

[9] 祝 方,纪立农,韩学绕,等.短期胰岛素甍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临来试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

[10] 车今智,傅德贤,欧阳藩.植物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4,35(1):112.

[11] 李延兵,翁建平,许 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入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

[12] 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3.

[13] 陈 亮.糖尿病口服药物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9(2):54.

篇7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 60 例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1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男 39 例 , 女 21 例 , 年龄 18~72 岁 , 平均年龄(46.75.6) 岁。全部患者对造影剂无过敏史。

1. 2 护理方法

1. 2. 1 造影前护理 心理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 , 再加上视功能受到了损害 , 因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长此以往, 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安慰工作 , 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 ,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以及理解能力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握。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的身体状况 , 例如空腹血糖、血压控制等;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哮喘史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 或者近 2 周内是否做过其他项目造影检查 , 然后判断是否进行检查。告知患者此项检查具有安全性 , 并解释造影剂可能会导致极少数人出现恶心、呕吐、皮肤中国期刊发红等过敏反应 , 一般来说经处理均可克服或控制。要求在造影过程中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眼部散瞳护理。 在检查前了解患者有无青光眼病史, 对其眼压进行测量 , 为了有效避免青光眼的发生 , 医生用裂隙灯检查前房深浅、房角宽窄 , 以充分散大瞳孔。一般来说 , 糖尿病患者的扩瞳时间比较长 , 这主要是由于其对扩瞳剂敏感性较低 , 此时可能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 , 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提前1 h滴扩瞳剂, 充分散瞳。

1. 2. 2 造影中护理 患者坐在照相机前, 头部固定, 下颌置于托架上 , 额部与支架紧贴 , 手臂平放在检查台上 , 高度与心脏保持一致。拍摄时患者瞳孔对准镜头 , 不能眨眼。医生对患者常规消毒后注入3 ml 20%荧光素钠, 注射完毕后按压穿刺点 3~5 min, 以防止药液渗漏 , 并观察患者呼吸、呕吐、晕厥等情况, 如果发生异常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1. 2. 3 造影后护理 造影完毕后患者要避免直视强光 , 并告知患者 , 视物有黄色或粉红色感觉、皮肤结膜以及尿液发黄等都属于正常反应 , 不必过于担忧。多饮水以促进荧光素钠的排出。

2 结果

60例患者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顺利, 无意外发生。

篇8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件好事,但在中国能否行得通呢?从我国医疗体制来看,相比美国医保和商保的打通,美国商保付费比例已占30%,而在我国,90%的看病人群是医保付费,商保仅占不到5%,与医保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没有利益诉求点,保险公司没有动力来为移动医疗买单。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糖尿病保险也只是短期险种,例如大特保为1年,糖尿病患者在1年之内不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有并发症。因此,短期险种对糖尿病人群并无多大意义。”一位保险相关人士认为,但如果设计为周期长的险种,保险公司会非常谨慎,怕赔不起。 糖尿病APP市场或面临洗牌?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持续发酵,慢性疾病管理引进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已非新鲜事,而在慢病人群中,糖尿病存在发病人群大、控病达标率低等特点,因此有人还认为,糖尿病应是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中的重点。在第六届肠促胰素论坛中,专家认为,目前运用互联网手段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包括糖尿病在内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但在今年有很多软件可能因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而“夭折”,另外横向延伸与保险合作,或为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控糖更方便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15亿,预计到2040年或达6.42亿,其中在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已超过1亿人,但其中仅25.8%患者治疗达标。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由于糖尿病患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及医患交流频繁等特点,因此容易成为互联网医疗聚焦的热点。

据了解,国外部分糖尿病APP已开始结合大数据进行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Samuel Dagogo-Jack表示,在美国,患者用APP控制糖尿病是很流行的,例如有些APP,患者对着食物拍照上传,APP就会显示这个食物的热量,并提醒是否适合患者食用,另外还有些APP能依据患者当下血糖数据和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计算,然后提醒患者目前打多少胰岛素合适等。

在医院专家眼中,这类软件是否对糖尿病控制起到良好效果?据了解,此前已有医疗机构就使用糖尿病APP进行患者管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表示,2014年8月应用糖尿病移动管理程序后,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差和治疗依从性低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内尚未开展较为严谨的糖尿病APP管理临床实验,但是国外有部分研究论文已经指出,经过对照实验发现,使用APP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发生以及管理糖尿病方面的达标率方面,都比未使用APP组的要高,“而在使用APP管理这方面,我们医院也在做一些尝试”。

纪立农表示,就中国和印度而言,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且患者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去提高管理效率是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患者与医生交流的时间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痛点,而互联网APP的介入就可缓解这个问题,增加患者与医生交流时间,患者从而获得较好的管理”。

部分APP今年或“洗牌出局”

庞大及可预期的市场,自然会有创业者“蜂拥而至”。记者通过手机“APP商店”以糖尿病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符合结果的APP就有437个(而实际数字或比这个还高),其中排名前十的APP大多能提供饮食运动数据统计、血糖数据管理及医患交流等服务。

抛出概念、产品上线揽用户、宣布融资……这种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模式也在糖尿病APP领域也是“通用”的,据了解,在2015年,掌上糖医、微糖、悦糖等公司已完成融资,当然,看似热闹且庞大的糖尿病APP市场,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专家分析,“洗牌”很有可能就发生在今年。

纪立农坦言:“此前曾希望跟我们医院合作的APP公司少说不下10多家,但绝大部分我还是拒绝了,对我们医生来说,我们更愿意参与一些今后有发展前景的APP开发合作。”

他表示,糖尿病管理APP数目众多,但其中很多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他还预计,这批APP如果缺少资金支持或未能及时整合,很多一部分可能在今年会夭折。“当然,有明确盈利模式的APP还是能生存的,但这些APP数目少之又少”。

另外,虽然糖尿病APP可以“一对多”的形式将患者分组管理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功能和程序开发尚未完善,软件不能“分辨”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尤其在咨询上医生往往要面临一名医生面对N名患者的局面,因此容易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能为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

纪立农坦言:“如果用现在的APP管理20个患者,对于一个医生的时间来说是没有问题,然而如果要去管200个人,这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一个好的糖尿病管理APP,应该要有具备大数据筛选性。”

纪立农表示,真正理想的APP是可以对患者各项数据监控,例如1000名受管理的患者中,把真正需要医生介入管理的患者通过大数据等形式进行计算挑选出来,让医生对其进行疾病干预,这样“既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也能节省医生的管理时间”。

横向延伸保险或为趋势

“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虽然是目前糖尿病APP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通过第三方服务而获得补偿,这也许是未来的发展道路。对此纪立农认为,延伸至保险服务或为糖尿病APP日后发展趋势。

“例如保险公司设计一个关于糖尿病的险种中,就涉及到糖尿病APP管理的服务,APP通过各种监控干预措施来延缓患者并发症发生,从而激发保险公司为糖尿病患者付费的意愿,同时也让糖尿病APP有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实际上在去年已有互联网医疗或保险平合国内外保险公司,推出如“退糖鼓”、“糖小贝”等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保险,不过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所存在的保险险种属于短期险种,对长期控病的患者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糖尿病并发症目前的发生概率大,难满足保险公司的利益诉求,“保费太高,消费者不买;保费太低,保险公司有可能亏本;因此APP能否与保险相结合,如何发展,还需要看政策和市场等变化。” 商保如何买好这份单?

在今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高峰论坛”会上,来自移动健康研究专家、糖尿病学术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保险行业研究专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界媒体代表、医药企业代表、移动医疗创业者和资本机构代表等以嘉宾对话方式从分级诊疗落地实践的背景“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以及“创新支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和协作方向”,深入探讨了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呼吁社会公众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价值,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创新支付,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分级诊疗落地实践背景下糖尿病教育管理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

1、很多数据都显示,真正控制血糖好的患者是那些定期到医院测血糖的患者,他们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经过良好管理,相关的治疗费用就会降低。

2、以前,慢病管理在基层的质量没法考核,可是有了移动医疗,也就有了考核的手段。

健康报总编,移动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冰:

1、互联网不可能把普通人变成医生,变成有能力可以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事实上互联网只是能让现有的医生资源更多地释放他的服务,可以让现有的医生更多更有效率地来为社会服务。

2、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免费享受信息。在医疗服务领域由医生免费提供这样的信息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规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有一个支付的概念。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

1、其实不是保险愿意不愿意付的,也不是歧视慢病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来讲,慢病管理是一个机会。

2、保险公司介入慢病管理存在一些困难。第一点就是商业保险公司目前的市场空间很小。如果政策能够放开,把商保空间放出来,商业保险会更多涉及很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我们愿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去发挥我们的效率高的优势。

3、有了这个空间以后,我们也需要信息的共享。让保险公司了解用户的相关信息,做好服务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国家提出来建设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的目标。

4、面对自付保费的人群,我们怎么去做糖尿病保险?其实可以涵盖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的提供数据收集,通过APP的方式不断提醒用户用药等。实际上,我们现在与掌上糖医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方面,掌上糖医的app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掌上糖医方面获取了很多的数据。并且,我们与掌上糖医合作,也为他们带来了支付方面的解决方案。

5、医改层面都希望决策能够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机制,保险是支付方,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无论是服务方还是患者还是药品供应方或者相关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第二,保险提供了一些工具,这些工具不见得保险自己做的,但是这些工具要能够让服务方和患者方沟通起来。

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

1、糖尿病管理的第一个痛点是,患者的血糖管理没有跟真正的生活管理结合在一起。

2、第二个痛点是医生没有真正纳入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来。

3、目前所有的管理服务都是不收费的,不收费的带来的后果是,患者不珍惜医生的服务,医生不甘愿自己的价值被低估。

4、在技术层面,目前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没有精细化的水平,这使得我们的很多水平是比较苍白的情况,因此我觉得如何去把社会力量,app模式,把糖尿病患者的利益,更重要一点如果不把医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掌上糖医创始人CEO匡明:

篇9

没缘由,变得越来越困难

50岁刚出头的宋先生最近有点烦,因为妻子多次向他提出“抗议”,并告诫他:“做人不要那么‘自私’,为了保养自己而忍精不射,未免有点太过分了。”这让宋先生百口莫辩。

宋先生心想:虽然不如“当年”了,但仍然可以应付自如,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不知道为什么,却越来越困难,量也越来越少,甚至经常不能。尽管自己在过性生活时很卖力气,也能达到,但还是经常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先生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着实让他伤透了脑筋,而且妻子也因此多次明确表示不满。为了平息妻子的怨愤情绪,也为了弄个明白,给妻子一个说法,于是,宋先生带着妻子来到了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就医。

尿液化验,验出逆行

在详细询问病情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医生给宋先生开了血常规、血糖、尿10项检查,并打开了取精室的房门,告诉他在常规化验结束后,可以通过的方法达到,如果有困难也可以让妻子帮忙解决,在达到后留取尿液化验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血糖13.6mmol/L、尿糖+++,后尿液的检查结果显示:满视野。

医生看完化验单的结果,对宋先生说:你的“病根”是糖尿病,是因为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行”。

糖尿病并发症――膀胱出口松弛

宋先生坦然承认,自己患糖尿病已经有5年了,由于单位的工作繁忙,血糖控制得不是很满意,经常忘记吃药,饮食控制得也不是很严格。但是宋先生不明白,糖尿病与逆行怎么会挂上钩呢!因此急切发问:“逆行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会逆行呢?”

医生告诉宋先生,逆行是指在性生活过程中,尽管男性可以有及感,但膀胱颈开放,走了“后门”,全部自后尿道逆流入膀胱而不从尿道出。逆行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众多因素,就你的情况而言是比较明确的:由于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变造成膀胱颈收缩功能失调而导致逆流。

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许多男子性生活的一个大问题,由于糖尿病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疾病对男人的影响也表现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是功能障碍,但也经常会引起困难和不。糖尿病可造成全身血管系统的病变,包括维持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的病变,可以造成的不坚。为了达到,中的男性必须要比以往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性生活时间要明显延长。尽管如此,有时还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对的刺激强度,尤其是在体力和精力不佳的时候,偶尔出现不能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可以造成组织营养的障碍,同样可以影响到发动的支配神经,也是其出现困难和不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造成的自主神经病变,可使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发生共济失调,引起体内支配膀胱颈关闭的自主神经病变,使膀胱颈部的平滑肌收缩无力,性生活过程中由于尿道壁压力相应增高,排出的由于发现了膀胱出口这扇宽敞的“后门”而出现逆流。

逆行≠不

医生继续解释说: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逆行与不的患者在过程中都无排出,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者往往缺乏,在性生活后没有射出,尿液检查也不能发现存在的证据;逆行者则有,或性生活后排出的尿液内含有大量的。对于逆行者,只要改变排精通道‘前门遇红灯’、‘后门开绿灯’的状况,自然可以恢复时的正常排精。

控制血糖+关闭“后门”,让迷途知返

篇10

健康人群戒烟后需警惕体重增加和糖尿病的发生。国内曾就戒烟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排除年龄、体重等干扰因素,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吸烟和不吸烟者,提醒戒烟者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体重增加,定期监测血糖。研究表明,戒烟可使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如不加节制,就可导致体重增加。有不少戒烟者在烟瘾发作时喜欢吃糖、瓜子等零食,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与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肥胖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缩短8年。

吸烟可引起糖尿病

国外研究显示,吸烟可独立引起2型糖尿病,但该因素可进行纠正,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劝其戒烟。在口服葡萄糖试验中,吸烟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并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是吸烟导致糖尿病的主要机理。

糖尿病患者吸烟害处大

糖尿病患者吸烟的害处更大:吸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不仅升高血糖,而且升高血压;吸烟可以损害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加重心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还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及削弱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并可加重白内障、末梢神经炎、脉管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情。因此,劝说糖尿病患者戒烟是预防和改善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篇11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00例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其中150例实施进行视频、示教等的护理教育(实验组),另外150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男73例,女77例,平均年龄4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23人,中学及中专的56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1人;对照组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7人,中学及中专的52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1人。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作常规宣教或根据患者所提问题做简单、必要的回复。实验组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健康管理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护理思路和沟通技巧。术后从人文、心理等多方面加以护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饮食、并发症及预防、运动及注意事项、血糖的监测和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技巧。教育方式采取面对面个体交流、一对一指导、讲座、录像、示教以及发放有关资料阅读,向患者讲解饮食原则、运动方式、注意事项,并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做到规律饮食、经常活动、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工作性质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对知识严重缺乏的患者,采取重点护理的方法,加强随访或指导,努力与患者建立互助式的护患关系,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和长期糖尿病患者区别对待,分别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初诊糖尿病患者主要使其了解糖尿病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使其逐步接受并认可治疗方式,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乐意按医嘱坚持治疗,从而形成并提高患者自我的疾病健康管理能力。对长期糖尿病患者在妥善保存初诊记录和随访记录的基础上,定期对糖尿病治疗护理方案进行评估,调整饮食、运动量,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并积极做好慢性并发症的护理,防治血管病变。对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资源,加强对其家属的健康宣传,让家属认识到其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家属的角度帮助患者治疗,从而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3]。同时开展 “糖尿病知识与健康论坛”,将授课专家和授课内容公开告知患者,使糖尿病患者集中教育,学习糖尿病治疗的新认识新方法,回答患者的疑问,并以依从性较好、病情控制佳的患者带动落后的方式,以患者身边成功的实例转变他们对疾病的态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和责任心。

2.2 调查方法

对150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实施有有计划的护理干预,采取自制问卷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的依从性调查评定。问卷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相关专业专家审核,确保内容效度。内容分为5个主题20个条目,包括日常生活行为依从程度、按医嘱服药、糖尿病认知度、饮食和运动控制、自我监测等5个主题。评分标准为完全依从4分,依从性较好3分,依从性一般较3分,依从性较差2分,不依从1分。低分越高,说明依从程度越好。

2.3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依从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2 文化程度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其依从性越好。

3.3 两组血糖水平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PBG、FBG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 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意义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控制是防治糖尿病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强化治疗目前可被作为初发T2DM 治疗的可行方案之一,可使患者的血糖持续稳定,并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4]。

4.2 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患者的依从性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健康恢复影响很大,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血糖控制不良主要是与患者缺乏相关的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不良、不规则用药和未定期监测血糖有关[5-6]。胰岛素注射对治疗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患者不依从医嘱坚持治疗,自行加量、换药或停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模式,强化医生单向教育,认为医生应尽可能的教会糖尿病人知识。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规律。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治疗,除嘱患者坚持应用降糖药物,告知患者注意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保持标准体重之外,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单纯式讲授的模式,因人而已,因人施教,重视患者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避免患者产生逆反心理。这对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和150例药物治疗患者其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实验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依从性,有效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祝方,纪立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

李延兵,翁建平.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5.

张爱兰.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护理对策.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4):292-293.

李秀钧,董砚虎,程丽霞,等. 糖尿病研究进展-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72-77.

篇12

糖尿病给男人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更加可怕的是它常会让男人不“性”福。糖尿病病人患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3倍。正常人40到70岁患阳痿的几率大约有40%,而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患阳痿的几率就有70%~80%。

目前,男科专家普遍认为糖尿病是对男性影响最危险的一个因素。比如男性功能障碍中,我们认为影响最大的疾病就是糖尿病,其次才是高血压,第三个是高脂血症等等。糖尿病成为最危险的因素,是因为它的发生率非常高,而且它对血管的影响大。如果用1~10的大小来表示引起男性障碍的众多危险因素,糖尿病应该可以打10分。

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有哪些损伤?

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的损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障碍。

是由于海绵体窦状隙松弛,小动脉扩张,流入的血量增多,海绵体内窦状隙充血,使静脉回流受阻,出海绵体的血量减少,由于白膜对海绵体膨大的限制,因而使增粗变硬而。

因为高血糖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动脉挛缩导致供血减少,就会对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影响了,糖尿病病人引起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动脉供血不足。

2.导致不育症。

糖代谢紊乱会造成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功能障碍,还可能使活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不足,严重影响的活动度。另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小动脉及附属性腺血管的病变,长期供血不足不但让产生的能力衰退,还会损害相应腺体的分泌功能,从而使质量、数量下降导致不育。

3.功能障碍。

如果包括在内与性活动完成相关的动脉、静脉血管和神经已经被糖尿病侵蚀,就会出现糖尿病性障碍。由于累及神经部位和程度的不同,障碍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比如困难和不大都是因为发动的支配神经发生病变;而当盆腔交感神经系统损害,则可能发生逆行,即从“后门”直接进入膀胱内。

如何应对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的损伤?

1.要严格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能从根本上防止男性减退,因为高血糖刺激导致血管壁痉挛,动脉挛缩导致供血减少,糖尿病病人引起阳痿主要是因为动脉供血不足。所以说配合医生控制血糖、尿糖,定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2.生活中注意生活方式改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