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16:1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工程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中国质量报,2006.4.12.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经过翻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和分部工程,如果在外形以及尺寸上发生变化,但是依然能够满足施工安全和使用性能时,是允许按照技术处理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然而,这条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虽然许多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能够通过加固技术来达到安全验收标准,但是在实际使用功能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这条标准在实质上是不符合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一漏洞进行施工建设,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消极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套严密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是国家规范标准的一个最低限度,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必须达到这一最低限度,并且对于那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程不予通过,而且不允许采用一些补救的方式使其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1.2语言不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存在许多由于语言不一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语言表述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a.在质量验收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与“满足安全使用”这些语言不仅文字不同,所包含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都要满足要求,而后面那句话的语意就不明确,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容易抠字眼,使语句产生歧义。所以,语言的不一,将会影响标准实施中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b.功能的主次。验收标准中明确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在验收条文中有提出:一些永久性的缺陷,如改变建筑结构的外形尺寸,会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对社会财富带来的影响,在不影响安全和主要功能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可以按照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然而,问题来了,如何对主次功能进行区分,在现行的验收标准中,对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如房屋采光的功能,就只是采光功能,没有什么主次之分;混凝土梁、柱的功能就是结构支撑,没有什么主次功能之分;假如相关标准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会使本来有主次功能之分的变为没有主次之分,反之也是。所以,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要明确主次之分,这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1.3工程质量中对“缺陷”的理解
在不同的场合运用缺陷二字所表现出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现行验收标准中对“缺陷”术语的含义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缺陷”术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现行验收标准中,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然而,对缺陷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
a.在现行的验收标准条文中有明确指出,对四种不同的缺陷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对一般缺陷的处理方法是通过翻修或更换进行处理;对于严重缺陷应当是推倒重来,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b.现行质量验收标准中明文提出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严重缺陷,也提出了对出现的严重缺陷,应该由施工单位提出相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且必须得经过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对处理的地方必须重新检查验收。这与现行标准对严重缺陷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c.在有的验收条文中,仅仅提出了不应该存在的缺陷,但是没有具体的列出是什么缺陷,也没有提出对该缺陷的处理方法,仅仅只是在相关条文中提出如何防止这种缺陷的产生;然而,现行验收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缺陷”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要求也不一致,处理的方式也不一致。所以,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所出现的缺陷要准确把握,并分析缺陷的类型,正确读取缺陷的含义。
2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的相关建议
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a.坚持杜绝为不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工程留有余地。我国推行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说已经很低,如果施工质量比这一标准还要低的话,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所以,我国对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应当毫不留情,并且应当逐渐提升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
b.由于现行标准与规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匹配的,所以在标准和规范中使用的语言尽量做到一致,避免由于语言不一所带来的问题。
c.现如今,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质量验收标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应当提升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以达到与世界接轨。
在传统的教材中,教材建设与国家现行桥梁建设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多,工程实际案例少,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没有按照职业角色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桥梁施工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偏离,学生在学习了全部学习内容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道该怎样把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快速对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授课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的授课安排是在一个学期内将本门课程讲完,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将各种桥型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部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效果甚微。由于知识点密集,课时有限,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讲授基本桥型的施工技术,只能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概念性介绍,对新型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介绍较少,特别是复杂的施工工艺,学生很难理解桥梁施工的详细情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教多学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为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通过反复论证与修改,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总结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结合在建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规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根据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课程围绕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设计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跨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和涵洞施工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分两个学期讲解。在教学中本着知识面“精、新、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研讨论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平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比重,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四个学习情境、十个工作任务划分的,每个工作任务按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的顺序编写。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在资讯单中给出该任务的资讯问题,并给予资讯引导;在信息单中给出与任务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资讯、信息引导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填写计划单、实施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检查单、评价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实例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在编写特色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能力训练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测试。教学团队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节假日、暑假去企业录制相关施工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献供学生查阅,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网站建设以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学习情境中的桩基础施工任务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如特色教材、课件、施工视频、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桥梁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钻孔及浇筑水下混凝土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给每组同学分发施工图纸、活页教材等资讯材料。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资讯材料,明确工作任务,学习信息单及技术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重点难点统一讲解,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加快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发挥课件、施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掌握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之后,进入计划阶段,根据所给施工图纸,编写给定桥梁的桩基础施工交底方案,然后讨论编写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进入决策阶段,方案论证结束之后,进入实施阶段,编写交底方案,最后小组自查,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模拟了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且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专兼教师结合,提升团队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安排中,学校聘请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给予相应补助,兼职教师讲授时能够将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在校教师,为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一是团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暑假、节假日定期去龙建路桥等企业实践锻炼,锻炼期间,不但可以在企业对课程进行调研,录制相应的施工视频,获取真实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参与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教学能力大赛,参加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能力培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做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互相帮助,提高专业技能。
1.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2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3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2.4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2.5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而对于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和承接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来说,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本文从开发商的角度主要从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几个方面,谈一下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其中施工阶段作为重点,希望能够对建设单位开展工程质量把控工作有所帮助。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应重视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设计前重视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配合设计单位搞好现场测量和勘察,考虑各种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使工程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尽可能完善、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派专业人员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以提高设计质量。
(2)设计过程中,实行设计监理,以便及时对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检查。
(3)设计完毕后,及时组织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二、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招标阶段的重点是资质审查工作。工程招标时,必须注重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重点是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等,以确保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是施工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及措施等,保证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2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开展工作,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监理报告和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来实施。监理工程师应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和施工资料抽查,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测,参与隐蔽工程、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发现间题后通过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资料能够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
3.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通过控制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使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中,重点督促并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以下控制工作:
⑴技术交底。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建筑施工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施工安排,落实质量、安全、节约措施。
⑵材料控制。一、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三、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进人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予以标识;四、材料的检查验收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可能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未经检验和经检验确认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
⑶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管理就是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异常因素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一旦工序质量波动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使工序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另外,工序质量控制还需做好施工中重、难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竣工阶段及质保期内的质量控制
4.1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首先、应要求各参建单位及时做好分户验收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检侧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同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其次、确保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最后、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工,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桥梁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混凝土的原材料存在多而杂的情况,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而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材料差异较大,这就很难保障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如海工混凝土是一种性能较高的新型产品,但是检验指标较多,在验收过程中不仅需要测量强度,也需要考虑抗腐蚀性、抗碳化以及碱骨料反应等。而在应用一种新的混凝土材料时,也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与材料是否具有适应性等。
1.2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以及混凝土抹面、振捣人员不足等问题。而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倾向于使用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材料,或者在抹面等混凝土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操作,以及为了提高速度盲目采用洒水的方式抹面,这些行为均为桥梁的后续使用埋下隐患。同时缺乏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检验的工作人员,并且对新型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不足,无法根据施工材料的变化来调整混凝土施工工艺等。
1.3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不到位
桥梁工程的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由于混凝土施工在验收阶段的指标较多,如稳定性、强度以及氯离子渗透度测量等,这些都增加了现场质量控制的难度,并对现场施工的环境等有很高的要求。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管理,必然会影响到桥梁工程的整体性能。
2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在桥梁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进行检测,保障所有施工材料符合标准。例如,水泥应该注意其配方、颗粒以及新鲜程度等。水泥在生产后有一段时间的水化期,并且温度较高,容易吸附外加剂,与混凝土拌合时需要大量的水,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而在夏季生产水泥时由于温度较高,对于混凝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如果水泥的颗粒度若小于10微米,将增加用水量,并降低整体流变性,因此应该控制水泥颗粒的平均直径在20微米左右。部分水泥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助磨剂,而这些添加剂若与掺和料无法有效适应,将直接影响到水泥的稳定性。在挑选粉煤灰时应该注意其颜色、外观以及密度等。粉煤灰的炭含量可以通过颜色反映出来,而颜色的变化也影响到整体的外观,若其中的炭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水分滞留。通过对粉煤灰的密度等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原料的品质以及均匀性,并且在磨细时注意加入辅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粉煤灰中炭含量的评价指标有需水量等,若其中有较高的炭含量,将增加用水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要加入外加剂,如胶凝材料等,应该保障在进行混凝土配比前完成,并注意这些添加材料是否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部分适应性不佳的原材料,如水泥颗粒较细以及外加剂吸水性强等,都可能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最终的性能。而对于硫、碱含量不同的水泥材料,与聚羧酸等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且在加入助磨剂后容易出现无法适应的问题。
2.2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应该严格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并明确施工工艺、流程与特点等。在混凝土搅拌、振捣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结合原材料的质量来制定不同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在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也应该保障其综合性能。在桥梁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规范中,对于胶凝材料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中对于这种材料的需求总量较大。例如我国北方地区,在浇筑水下桩基等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多。在季节交替时也因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于一年之中温度的变化较大,在拌合混凝土时其强度、含气量以及凝结时间等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来保障混凝土的稳定性。对标准养护配件等进行测定,这是评价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非标准养护配件进行测定,能够评价施工结构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比这两种测定方法存在的差异,并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便利。
2.3对混凝土运输的控制
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拌合地点一般与施工地点并不一致,因此在根据配合比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后,还需要将这些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而混凝土拌合后的管理与运输,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出现水分蒸发等情况,且其中容易离析出水泥颗粒,其中的含气量以及塌落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若运输过程中无法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并且无法保障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同时桥梁工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具有连续性,若混凝土运输无法满足浇筑需求,也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尽量减少运输里程,并有效避免混凝土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此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求。
2.4对混凝土振捣的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并且保障各项安全措施设置到位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不同,最终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密度也存在差异[5]。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综合考虑拌合度、温度以及振捣能力等,并严格按照设计工艺操作。混凝土振捣有机械与人工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混凝土的体积灵活选择。在浇筑时应该保障振捣均匀、及时,并且控制振捣过程中不出现大气泡,也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对支撑设施的稳定性进行测量。
2.5做好全面的质量监管工作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全面的质量监督,也包括施工后的养护等。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若发现混凝土施工中有与施工规范不符合的情况,应该及时与监理部门沟通,并调取相应的试验数据。同时相关部门应对混凝土建设市场进行规范,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审查,把好桥梁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关。对于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薄弱点以及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和弥补,以此保障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二、施工计划制定的不合理
施工计划是整个市政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一些施工企业都未能制定出周密的工作方案或者是制定的施工计划不合理,从而造成工程后期出现一些盲目赶工的现象,这样在一些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上匆匆了事,甚至是牺牲了工程的质量来完成进度,影响了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展市政质量管理控制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系统化和规范化。1、为了做到市政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据可查和有章可循,必须在施工前就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和相关建设标准等要求,遵守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控制细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加大质量控制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建设施工,对于每一个施工工序和重点施工环节要全面检查,利用科学的检测仪器进行验证,一切从客高皓山东省邹城市市政工程公司山东273500观、准确的检测数据出发,杜绝主观臆断和经验办事。2、在开展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时,要在施工现场设立单独的实验和检测实验室,按照规定的实验和检测频率进行抽查和复检。为了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可以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对试验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经费。
(二)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采购时,相关的采购人员要对材料商进行多家比较,详细的了解各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等方面,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供应商。施工材料进场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对施工材料加以检查,对于发现问题的材料要立即退回,禁止劣质材料投入施工,保证施工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施工材料进行现场后,要根据施工材料的特性、用途等分类管理,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水、防潮等工作,降低施工材料的不必要损失,有效的节省施工成本,也为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工艺的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方案、施工流程、技术方法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若是施工工艺不合理,就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是施工工艺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于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要明确要求,未能满足要求的要立即返工处理,从而有效的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切实的落实到工程的施工当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实行奖惩制度,更为有效的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工程状况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制定相关的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满足工程技术、质量的要求,对于未能满足要求的员工,坚决不允许上岗作业,有效的保证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
(五)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例如水文环境、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工作面、作业场地等现场环境因素,也有着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管理方面的因素。为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于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为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操作者,人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员的工作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德国的一项调査研究数据表明,75%~90%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可见,管理好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的组织分配工作,并依据各自的责任目标进行分级管理及岗位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质量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个体的分工,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而管理人员自己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没有材料,工程就无法进行,而没有好的材料,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所用材料品种少,数量大,因而材料对于市政工程的整体性能来说影响尤为明显。但是现实中,由于原材料在施工成本中占到60%左右,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产生质量问题[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在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方面都应把好关。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用量及施工条件估摸工程进度,从而确定材料采购时间以及采购量,既要保证施工所需,又要尽可能避免材料过度存货;在所购材料的验收环节,一定要把好数量关和质量关,做好记录;登记之后按照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分类保管,避免损坏;施工中既要杜绝偷工减料,也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在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获取经济效益。
1.3设备因素
设备作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具,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开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条件、施工员文化程度、资金等,选用先进机械设备,在确保工程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工程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使用机械设备前,一定要对操作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普及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常识,并分配专人进行管理,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1.4方法因素
市政工程建设“方法”指的是整个施工周期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工程检测手段和组织措施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工艺、恰当有效的施工组织都是好质量、高效率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条件及施工目标,结合技术、管理、工艺、经济等因素予以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3]。先进工艺及科学技术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搅拌沥青。传统施工中多采用热拌沥青,超高温状态下,既污染环境又伤害身体,如果采用温拌技术,节能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1.5环境因素
制约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因素众多,包括自然环境、技术环境、体制环境、政治环境等。市政工程施工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冷冻、暴晒、雨雪等都会影响工程施工,如在混凝土道路路面工程施工中,就必须做好防雨、防冻、防晒等工作,当气温达到0℃甚至0℃以下时,必须对路面采取必要的保温保护措施,而当气温过高时,则必须采取遮挡和适时养护手段。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新科技的应用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而施工单位的管理方式以及体制结构等关系到施工质量的结果和效率,不合理的体制结构势必会阻碍工程顺利施工,而体制障碍的消除必然会推进工程的管理水平。此外,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外政治环境也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及技术投资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施工单位自身资质不足还是认为工程比较小,把从其他地方找来的施工组织设计稍作修改就算完成任务,不根据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照搬照抄,针对性较差[4]。有些工程甚至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给工程安全带来很多隐患。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技术等投入不够,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有的施工方着眼于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施工设备投入不足,原料上偷工减料,并疏于对技术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降低了工程效率,而且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2.2监理方质量监督不到位
监理本来是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控制的,事实上,有些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失误,他们有的监理员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并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有的监理员贪一己之利,出于小恩小惠,对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有的监理员长期和施工方打交道,碍于面子,对工程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种种行为使得监理工作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2.3业主管理不到位
业主身份、背景相差很大,有的业主自身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片面追求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下。他们认为由于市政工程投资多为财政拨款,政府承担着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同时还有相关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障碍清除协调动作迟缓,并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还有的业主本身就缺乏行业管理资质,专业能力与管理协调能力低下,盲目指挥,造成工程进度迟缓甚至不必要的返工。
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对策建议
3.1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是多个环节共同牵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及速度,就必须整顿规范相应的市场秩序。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由于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并且有不少临时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日常干活较为松散,要想由政府部门集中起来对其进行培训较为困难,因此对工程安全意识的灌输以及施工技术的培训,要分层一级一级进行培训,这个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教育。其次,要完善招标制度。在招标过程中,要确实做到过程公开化、公平化、专业化,必要时可以由业主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采购源进行分开招标,而不是一切交由承包方负责。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政企分开制,法人全权负责制。有关部门对申报单位以及工程都要进行严格审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以及开工条件。质监部门对工程要进行全程监督和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造成工程事故的,要对事故原因进行严查,并依据事故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治。
3.2强化责任意识
市政工程施工要切实做到保质保量、高效节能,就需要各方参与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从工程招标、原料采购、保管和使用、施工到验收,明确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在工程招标阶段,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施工资质、以往工程状况以及图纸设计,从源头把好工程质量关。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要由专人进行原料市场的调查,查验所选供货商的经营证件,有条件的可以抽取所需材料送交工程监理部门与质监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签订供货合同。在采购过程中,承包商应派专人按照所签合同进行材料品名、数量、规格、质量的验收与登记,施工中所领取材料均需要工程负责人进行签名登记,如果出现数量、规格方面的差错,将作为第一责任人接受调查。施工中也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可以是分段负责,也可以是分类负责,而在后期的工程验收中,要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认真评估工程质量状况并建档管理。
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优化施工组织就是要依据工程特征和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整合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动员项目部员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因为项目部员工长期在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体会更深。施工单位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与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依据,结合员工的施工实践,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施工条件、工期、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分析,制定出最优方案。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具有控制因素多,控制难度大,过程控制要求高的特点,还具有终检局限大等特点,而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便更加突出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肯定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2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对于制药工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首先要寻求一定的依据方法,只有选定了合适的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指引下进行控制,才不至于做一些无用功。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而对于上述三种控制方法的开展,还要具体借助一些工具来实施,这样才更加具有规范性,更有系统性,才能使实施的过程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一般常用的工具是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对制药工艺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在保证规范性的基础上,更能准确及时地反馈监督和控制的力度以及它们所达到的效果,进而能够及时的进行改进工作,使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当然,以上几种控制方法和管理工具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没有牵连的,而事实恰恰相反,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并且可以结合使用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界限。
2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
2.1控制什么
凡事在行动前都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才能在预期的效果里有计划的进行,所以,对应到制药工艺工程项目的控制,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要对什么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针对控制对象进行更细化的控制。具体来说,制药工艺工程项目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人员,施工环节,物种种类,环境等几方面,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对制药工艺工程项目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控制好这四个影响因素,确保制药工艺工程项目的质量能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
2.2怎么控制
在明确了应该对哪些因素进行控制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采取行动,制定如何加以控制才能更好的起到监督作用的计划,而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审查实施方案,组织设计或实施计划,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在这四种因素中,针对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清楚它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因为,人是参加项目施工的领导者也是实施过程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挑选一些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来完成任务,并且要求企业拥有足够数量的具有生产经验,专业知识及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便于让他们领导传授相关员工一定的技术技能,让员工加深对项目的了解,进而保证生产人员生产技术的熟练程度,保证生产过程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当然,还要要求员工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流程,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规范的遵循实施章程,切不可抱以侥幸心理,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过程,以免造成药品安全质量出现重大漏洞的结果。同时,还应当时刻关注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符合要求。另一个因素就是环境方面的影响,由于进行的工作是对药品等方面的研制,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环境是否洁净无菌,是否适于生产这一问题。特别是那些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药物,必须更加注重对环境的管理和改善工作。而对于物种种类的筛选方面,员工首先应该要学会辨认,必须熟知物种的特性及辨认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物种采取不同的辨认方法,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系统的对物种进行分类及加工研制过程,确保具有可靠物质基础的生产质量。但切记工作人员采取直接尝吃或用鼻子嗅味的辨认方法,要尽量减少因辨认方法错误而导致实施环节出现错误的事件的发生。当一切就绪,就要开始项目的实施了。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好每一个流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质量上的验证。同时,为杜绝人为错误,相关人员必须要审核有关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对工序交接检查,还要检查报告等文件,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当然还要审核应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之后的相关报告,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在停工之后,还应进行复工检查,确保生产之后的质量保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进行成品的抽样检查,对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及时进行反馈,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切记不管不顾也不进行备录。还有就是产品在完成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一定时段的试用,并对试用期间出现的状况进行实时记录,不断改进,直到确保产品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后方可流入市场。
2.3相关反馈
当一切管理和控制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要及时对此次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馈,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改进措施,切不可随意忽视每一个存在的问题,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3施工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对于质量事故出现的原因,要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判断和整合,找出出现事故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勇于改进,就一定有进步的空间。所以,面对制药工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我们仍需要在各个方面寻找改进的突破口,比如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加强对人员技术的培训,通过改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对工作环境进行整治,对物种进行更加细致地划分等措施。只要抱以不断进取的心,我们就一定能为项目的安全实施提供一个上升的平台,而管理的实施也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附属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市政工程的施工中,附属工程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却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外观质量和整体质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政工程不再满足于它的实用性,而进一步向功能性、美观性、文化性方面发展。一条城市道路不仅要宽阔通畅,更要求其美观大方,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通过道路两侧景观的不断变化,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来。在城市中进行游览、休闲活动的人群,大部分的活动空间都是在附属工程上,例如:人行道、步行街、休闲广场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施工人员不仅要搞好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还要加强对附属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才能给城市的市民们一个美丽、通畅的活动场所。
1.附属工程的属性
1.1.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第六章《附属构筑物》的界定,附属工程一般指:
⑴道路侧石、路缘石;
⑵人行道;
⑶收水井、支管;
⑷护底、护坡、挡土墙。
1.2.特点作为附属工程,其技术含量不高,质量要求比主体工程低,因此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思想麻痹。其外,附属工程主要靠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不大,但事情烦琐复杂,容易造成浪工,一旦管理不善,是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
2.附属工程的质量通病
2.1.路牙沿:
⑴直顺度达不到要求;
⑵路牙相邻高差偏差较大;
⑶路牙沿相邻块之间间距不均匀,砂浆勾缝不密实饱满;
⑷路牙前后错缝严重;
⑸路牙沿底基层及土基不密实,产生不均匀沉降。
2.2.人行道:
2.2.1.预制板人行道:目前多为彩色、拼装式预制板人行道路面。
⑴人行道道板与路牙顶面没接顺;
⑵纵横缝不直顺,缝宽大小不一,弯道地段处理不当;
⑶盲道上下坡不平滑;
⑷人行道道板平整度,基层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2.2.2.沥青类人行道:沥青类人行道的基层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产生夹层土现象,使得基层不能形成一定的强度。同时人行道的压实机械的相对薄弱,造成基层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以至于沥青混合料人行道铺筑完成后,因基层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沥青路面的不平整。
2.3.收水井、支管:
2.3.1.收水井:是排除路面积水的重要附属工程。主要表现为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井的内外粉刷不均匀,与路缘石相交部位没有按要求低于路缘石顶面,起不到收水作用。
2.3.2.支管:支管是连接收水井与排水主干线的管道。其主要表现为管道连接不直顺,管节之间砂浆密封不实。管道沟槽回填不密实。
2.4.护坡、护底、挡土墙:
2.4.1.护坡、护底:
⑴护坡、护底底部土方不密实,产生空鼓、下沉、下滑现象;
⑵块石砌筑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产生通缝;
⑶砂浆勾缝不饱满,外部看上去高低不平,甚至有脱落现象。
2.4.2.挡土墙:
⑴块石挡土墙砌筑砂浆不饱满,外露部分砌体勾缝不密实,出现平整度差、裂缝、空鼓、脱落等现象;
⑵块石砌筑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产生通缝;
⑶水泥混凝土挡土墙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砼强度达不到设计指标;
⑷挡土墙基础没有处理好,产生不均匀沉降。
3.附属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监控
3.1.把好附属工程的材料关
附属工程的主要材料为原材料和预制品。原材料一般同主体工程一道控制采购,只要按要求做好进场材料的检验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而预制品大多数水泥制品厂生产的半成品,还有少部分是施工现场的预制品。例如:路牙(侧石)、沿(平石)、人行道板,收水井井框等,这些预制品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附属工程的施工质量。路牙(侧石)、沿(平石)预制品的几何尺寸稍有变化,就会对路牙(侧石)、沿(平石)的直顺度、相邻高差、稳定性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路牙(侧石)、沿(平石)的整体形象;人行道板的几何尺寸、表面翘曲的变化太大,就会影响到人行道的平整度、纵横缝的直顺度的质量。因此,对预制品的选用,是十分慎重的事情。我市在这方面有过不少经验,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注重源头的控制。选择好生产预制品的厂家,同他们一起对预制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预制品的出厂质量。
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市政工程在施工水平、技术装备工程质量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而附属工程的施工手段上,由于其空间的局限,技术要求的相对简
单,仍然以人工为主,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附属工程开工前,必须要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交底。必要时要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才能保证附属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开工前,要根据设计要求、质量标准对附属工程的施工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例如:目前人行道大多数采用彩色人行道板铺成五彩的人行道,同时为了方便残疾人,还专门设计了残疾人通道。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把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里面去。特别是弯道部分人行道板铺筑、残疾人通道的安排、彩色道板花纹的设计等等。要做到外观美观大方,又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方便使用。
3.3.把好施工过程质量关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主动积极的配合质量检验人员把好工程质量关。及时查验施工质量,特别是关键部位更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石灰土基层的拌和与压实;路牙沿铺设时相邻高差、直顺度、稳定性等的控制;人行道道板铺筑中的纵、横缝控制,平整度控制,铺底砂浆的拌和质量,与路牙顶面高差的控制等;收水井的位置和几何尺寸、内外粉刷质量,支管的直顺度与接口砂浆的密封性;护坡护底的土基压实度、块石的铺砌和勾缝质量;块石挡土墙砌筑的丁顺关系,混凝土挡土墙模板的支立牢固与否等等。同时,还要注意施工工艺流程是否按施工方案进行。
3.4.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4.做好附属工程的管理工作
这是一句题外话,但实际上城市道路工程的美观与工程完工后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附属工程大多数是以人为活动中心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汽车开上人行道,压坏人行道板,致使人行道变形、汽车撞坏路牙沿现象时有发生;街道两旁的商店、饭店里的污水倾倒,致使人行道表面污染;清洁工清扫道路后不将垃圾拉走,而是拥入收水井,致使收水井堵塞不能起到排水作用。这些现象都是与现代化文明城市不相符的。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工程完工后的管理力度,既要建造好市政工程,又要管理好市政工程,使得我们的城市道路工程整体形象更加美好、通畅、舒服,给人们以一种美的享受。
在行车道上市政道路对包括各种公用管线的检查井在内的辅助设施进行了设置,因为这些井口具有较小的直径和尺寸,因此在压实检查井周边的时候具有非常大的难度。除此之外,由于在具体道路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这些细节问题,因此沥青路面与检查井周边的接触的位置经常会出现沉陷和塌落的情况,有些车辆在经过这些塌陷位置的时候就会出现跳车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出现各种交通事故。
2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的通病路基的承载能力
稳定性和强度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会对道路的使用寿命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城市道路建设的特殊性为根据,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电信、电力、供热、上水、雨水以及污水管线等各种公用管线埋设在路中,在完成对这些管线的施工之后需要对其管沟进行回填,在回填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比如,回填土的强度指标CBR值不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回填土的厚度超标造成没有足够的压实度、倾斜碾压等,由于这些质量通病的存在造成回填土的压实质量远远达不到相关的工程设计标准,因此就会在沟槽的所在位置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同时也有可能有裂缝出现在路面中,最终使市场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有效预防对策
道路桥梁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工程、隧道工程、桥梁设施建设工程、路面设施建设工程以及路基设施建设等,这些工程都属于道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施工人员、设备操作以及原材料等也会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施工质量,特别是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最终使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得以确保,只有这样才能够极大的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在确保经济效益得以增加的同时还能够对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1严格的控制工程的设计质量
①首先要不断地提升设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从而使设计企业的职业信誉得以确保。控制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设计质量控制,在具体的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必须要认真的做好对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设计质量。同时,企业可以采取优化设计方案以及优化设计费用控制等措施全面的提升工程的设计水平。②严格的控制设计标准,在具体的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以不同路段的实际交通需求为根据对轴载设计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一些道路桥桥梁路段存在着十分繁重的交融,就需要将轴载控制指标适当提高,从而使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得以确保,要最大限度的防止由于实际轴载超过设计轴载导致发生各种交通事故。
2严格控制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①促进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想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确保,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道路桥梁施工人员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要对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严格的控制施工人员的录用资格,同时也要将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工作做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且还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项目责任制度,使其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最终使工程的质量得以确保。②严格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将细节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的道路桥梁施工中,必须要严格地以国家的规范和标准以及相关的设计文件要求为根据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比如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从填料强度、压实度、分层回填厚度等各个方面对管沟回填土施工进行控制,一旦路基地面的纵坡坡度和横坡出现超过1:5的比例,就要选择倒退的方法对其实施压实。总之,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业不断发展和扩大,公路的通行能力逐渐提高,公路的交通量也在迅速的增加。同时,大型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公路桥梁能够承受的车辆荷载也不断增加。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桥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进而会影响到整条公路的使用效果。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努力加强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1 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探讨
1.1混泥土问题
(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设计不合理和施工不规范而影响了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外观缺陷而产生麻面;结构棱角不直顺;混凝土表面泥浆粗糙,局部缺水,而出现很多小凹坑。
(2)混凝土出现沉缩裂缝
混凝土沉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在浇注1-3小时内会随着泌水而沉降,或者由于混凝土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沉缩裂缝会减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加快了钢筋的生锈和腐蚀。
(3)混凝土塑性干燥及收缩裂缝(龟裂)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现象,是指混凝土浇注约4小时后,在构件或结构表面出了裂缝,裂缝的形状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通,通常被称为龟裂。浅层的龟裂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深层龟裂则会减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加快钢筋的锈蚀。龟裂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或者模板没有被湿润;抑或水泥用量太大,水泥的砂粒径太细;此外,浇注后,没有覆盖混凝土的表面而导致水分蒸发和体积收缩,也是龟裂产生的主要因素。
1.2桥头跳车问题
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涵台后的路堤和桥涵构造物之间发生相对沉降,而造成桥涵两端的桥面和路面不平顺,当沉降差超过一定数值以后就会引起车辆发生颠簸、震动甚至腾空,从而导致司机和乘客产生不适的现象。产生桥头跳车想象的主要原因有:桥头处的路基本身或者路堤下的地基下沉而产生大于桥台的沉降差;桥面铺装碎裂和脱落而导致桥面坑坑洼洼的;桥面伸缩缝损坏或不平顺等。
1.3桥面渗水问题
桥面渗水现象主要包括伸缩缝的渗水和防水工程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渗水。造成渗水主要原因包括:导水槽脱落而造成伸缩缝漏水;使用的材质韧性差,沥青胶结料的温度太低或太高,再加上阴阳角处的操作不方便,而使转角处的防水材料的铺贴不严密,从而造成漏水;在阴阳角的防水处理不好,而造成渗水。
1.4桥梁结构物的质量问题
桥梁结构物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由于结构物的角线不清晰和边线不直顺,造成桥梁的墙根跑浆、局部坑洼凹陷,或者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或倾斜变形。
(2)由于地基周边的回填土不实而造成下陷和开裂,从而引起了桥头护坡、锥坡的开裂或变形,进而影响了桥台、桥墩的稳定性以及结构物的质量。造成桥梁结构物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基坑溜土坡清理不彻底,或者采用了简单的夯实机具而引起夯实不足;肥槽过窄不能使用机械夯实而造成回填质量到不到标准;违反操作规程,带水回填,或者推土机推土不分层次夯实,超厚填土;填土含水量过大、过湿,难于压实而沉陷;槽内清理得不彻底,剩余的杂物腐烂,而导致沉降。
2 桥梁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对策
下面针对前面提出的桥梁工程质量问题分别提出相关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2.1混凝土问题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问题的防治
合理设计混凝土模板,选择适当的模板材料;模板的支架要牢固,不能有变形;模板面要清理干净,模板间的缝隙要拼严、堵严,防止漏浆;均匀涂刷钢模隔离剂及脱模剂。
(2)混凝土沉缩裂缝的防治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加水量,不要使用太多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用来减少塑性收缩和沉降量;在混凝土浇注1-2个小时后,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出现沉缩裂缝以后要立刻进行抹平和压实。
(3)混凝土塑性干燥及收缩裂缝(龟裂)的防治
浇注以前,对模板和基层进行浇水,使其充分湿透;浇注时,选择使用较大砂率和级配良好的石料,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避免浇筑时混凝土自身温度与外界相差太大;浇注后及时覆盖,潮湿养护;发现微细裂缝,立刻抹压一遍再进行覆盖养护;发现裂缝已经形成时,在结构表面涂上一层薄砂浆,封闭裂缝以便保护钢筋。
2.2桥头跳车问题的防治措施
防治桥头跳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严格控制伸缩缝的检验和安装质量,保证伸缩缝的平整性和完好性;桥头搭板一定按设计要求施工,为消除搭板的下沉可在板下压入水泥砂浆;桥台后背一定范围内选用压实性能和透水性较好的回填材料进行填土,加强桥台后背填土密实度,减少填土的沉降量,换土一定要按要求进行,保证换土范围是路堤高度的2-3倍。
2.3桥面渗水问题的防治措施
预防桥面渗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贴牢导水U形槽,确保不渗水以后再进行后面的工序;防护栏杆地袱和阴阳角处选择使用韧性好、强度高、伸率大的材料;结构阴阳角处用砂浆找平,并做成纯角形或者圆弧形;严格控制胶结材料的温度,粘贴一定要牢固;加强桥面的防水施工控制,严格控制地袱和阴阳角等地方的质量。
2.4桥梁结构物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桥梁结构物的两个方面的质量问题,分别提出如下的防治对策:
(1)清理干净模板的表面,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平整地拼装模板,并严格地依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支模的稳固,以及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每个交接段的衔接和振捣方式。
(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认真回填土方;调配好回填夯实的机具;协调好回填与压实的进度;严禁带水或杂物进行回填。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运输车辆逐渐增加,这给桥梁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经济建设和工程建设的长期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和目标。所以,保证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的投入,提高和应用桥梁维护和管理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此外,保证和加强桥梁工程的质量,还需要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互相协调和合作,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法律法规和规范,从而使我国的桥梁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