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9:15: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士急诊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2010—2011年取得护士资格证书,经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分入急诊部的20名护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龄20~23岁,学历:大专7人,本科13人。传统组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9人。两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及入院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培训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给予相应班次工作。新培训模式组即采用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三个区域,分岗前护士培训、急诊病区护士培训、急诊监护室护士培训、急诊门诊护士培训四个阶段。护理部建立系统的专科培训、准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其成员由副护士长、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科室每年选派1~2名护士参加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组成。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演示,保证培训统一规范。科室制定培训计划、目标,组织实施,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特殊护理单元: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还需接受准入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操作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迟3个月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离岗(病假、产假、哺乳假等)3个月以上者,需经科室对其从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各阶段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护理技术档案。
1.3.1第一阶段:新职工的岗前培训。新职工上岗前由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经医院考试合格后进入急诊部。到急诊部后,先分至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由科室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培训。要求知晓急诊各项核心制度,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急诊患者入院出院流程、护理文书书写、急诊科的感染知识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医德,强调工作中的“慎独”精神。3个月后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急诊病区独立值班。
1.3.2第二阶段:在急诊病区护士的培训。新上岗护士分别在急诊内科病房轮转一年、急诊神经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各轮转半年,并通过科室的考试考核,熟练掌握病房常用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观察能力、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急诊疾病护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急诊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1.3.3第三阶段:在急诊监护室护士的培训。急诊护士经过在急诊病房2年的轮转,进入急诊监护室,首先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据医院监护室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培训各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除颤术、监护技术、呼吸机操作技术、血液灌流与滤过技术、各类管道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等,边培训边实践,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实践训练,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经护理部批准后进入急诊监护室独立值班。
1.3.4第四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在急诊监护室工作1年后,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进入急诊门诊工作。根据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分诊技巧、洗胃技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重点病种及常见急症的护理与急救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突发传染病的隔离与处置等。在培训中,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如:猝死、过敏性休克、小儿高热惊厥、群体伤、群体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护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实用性,使其进一步熟悉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技能。同时将理论性知识编成应知应会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随时学习。经过1个月的培训,经理论、操作考试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后,经护理部批准进入急诊门诊独立值班。
2结果
经过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分区域、分阶段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培训相比较有明显提高。急诊护士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相比以前也都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具备了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独立的抢救能力,能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病情分级分区救治,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
3讨论
急诊专科护士实行分区域、分阶段的培训体系,使护士感到自己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培训的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的考核,激发了护士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急救护理人才的成长,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护理队伍。
1.1.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护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情绪转移、工作暴力因素及工作倦怠)。
1.1.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大量阅读中外文献并结合急诊科护士的基本情况汇编而成。根据情绪管理的内涵将其分为情绪觉察(条目1~5)、情绪表达(条目6~9)、情绪调整(条目10~13)和情绪运用(条目14~18)4个维度,共18个条目,以涵盖情绪管理理论的完整性和外延性。问卷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4分(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总分为18~72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情绪管理能力越强。问卷形成后,由6位临床护理专家对各条目进行评判,测得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86;抽取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预实验,得出该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35,于两周后重测,其重测信度为0.743,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急诊科护士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完成后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录入,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2.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的182名急诊科护士中,男性10名(5.5%)、女性172名(94.5%);年龄25岁及以下87名(47.8%)、26~30岁64名(35.2%)、31~40岁25名(13.7%)、41岁及以上6名(3.3%);已婚60名(33.0%)、未婚122名(67.0%);中专学历2名(1.1%)、大专学历83名(46.2%)、本科学历92名(50.1%)、研究生学历5名(2.7%);护龄1~5年142名(78.1%)、6~10年22名(12.1%)、10年以上18名(9.9%);初级职称170名(93.4%)、中级职称6名(3.3%)、高级职称6名(3.3%)。
2.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情况
本调查中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49.59±4.83)分,均分为(2.78±0.27)分,4个维度均分及排序见表1。
2.3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职称、是否遭遇过工作暴力、工作倦怠及情绪转移情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护龄(≥10年=0、<10年=1);职称(初级职称=0、中高级职称=1);暴力因素(未遭受过=0、遭受过暴力=1);情绪转移[以有过情绪转移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可能有过情绪转移(0,1)、X2=没有过(0,1)];工作倦怠[以很有价值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没什么特别的感觉(0,1)、X2=变得麻木(0,1)、X3=没有成就感(0,1)、X4=感觉压抑(0,1)]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情绪转移与工作倦怠两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3讨论
3.1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状况分析
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做出的延迟反应。急诊科的工作以急为特点,面对诸多繁杂的护理工作及各色各样的就诊患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采取更快、更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不被情绪左右。本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49.93±4.87)分,各维度均分为(2.78±0.27)分,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自我报告的情绪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张磊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从各维度排序来看,情绪调整、情绪觉察及情绪运用3个维度得分较高,提示在日常护理工作或生活中,急诊科护士对自身及他人的情绪都能做到很好地察觉与运用,这可能与急诊科护理队伍中以女性居多,而女性的情感相对细腻,对自身及周围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关;但情绪表达这一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说明目前急诊科护士在对自身及引导他人情绪表达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徐睿峰等在对情绪表达与情绪认知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刺激认知-反射输出”的机制,主要认为个体如果负性情绪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表达或区分管理,将会产生个体冲突。由此可见,急诊科护士的情绪管理仍有足够的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其正性情绪体验,学会理性地管理情绪和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2.1工作倦怠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工作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伴有长期的情感和压力源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急诊科的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自评,变得麻木和没有成就感两项得分较低,这可能和急诊科护士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现实状况相差甚远有关。从一般资料可以看出急诊科护士的主力军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护士约占总人数的47.8%,这些年轻的护士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进入工作岗位,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开始感受到角色与期望间大相径庭,极易对工作失去热情,对患者漠不关心;而相对于资历年浅的护士来讲,本研究也发现护龄超过10年,以及中高级职称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要高于低龄和低职称的护士,可能是由于其生活、社会阅历不断积累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在紧张的工作中通过自我调节、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维持身心平衡;也可能因为职称较高的护士多在科里担任着行政职务,其个人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好,个人成就感往往高于低龄、低职称的护士,因此,发生工作倦怠感的情况要相对低一些。
3.2.2情绪转移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本文作者:毕德琼工作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外科门诊
前列腺增生生活常识:玖寒冷会使病情加重,注意防寒。2、忌酒。3、少食辛辣。4、不可憋尿。5、不可过劳。6、避免久坐。7、防止性生活过度或中断,以免引起前列腺充血。8、症状明显时积极正规治疗等等不同的科普知识,每季度大更换一次。发放外科一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500张。1.3.3评价标准采用就诊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标准,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本院自制标准以调查表形式进行调查。
2组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候诊时焦虑情绪,是否方便复诊时预约挂号,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可见,实验组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利用候诊时间,播放当日坐诊医生信息,与疾病相关的医疗讯息,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重复放映,减轻了患者等待时的焦虑,更方便患者复诊时预约挂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讨论外科门诊每天接诊547士300人,在时间紧张,问诊时间短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依据出诊医生一览表,一台含有675名医生专业介绍的自助查询机,根据职称、挂号费、挂号员的经验和患者感觉选择医生,退号、换号频繁,增加了工作量和纸张的浪费,重要的是延长了患者就诊时间。在患者选择医生方面,虽然有方法,(5)但是与实际工作不符合,不能更加贴近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下降。实验组在医生一览表和自助查询机的基础上,A区、B区、中央区更准确、详细的介绍与就诊相关信息和健康宣教,充分利用诊区电子挂号系统,工作更细致、深人。方法简单,科室支出有限,社会效益更大化。实验组克服的弊端实验组分诊护士在电脑上及时更改由于外出学习、急诊、休假、开会、退休的坐诊医生信息,准确性高并克服了以下弊端。坐诊医生一览表和自助查询机更换周期长,有错误信息;易误导患者。河南农业大省,较多患者无法上网查询或不愿用查询机,依赖挂号员和分诊护士,外科门诊坐诊医生191人,工作人员对每位医生的特长如果掌握不熟练,也误导患者。每次更换压膜纸质宣传栏;宣传费用增加。周六、周日有坐诊医生,网络上、自助查询机、宣传栏上没有。实验组的重要性是方便挂号员、分诊护士更准确的掌握医生专长,为患者提供指导。督促医生不能随意换班、调班。协助信息中心及时更改网络和自助查询机信息。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让预约挂号者及时更改约定时间,避免浪费时间、人力、费用。意义实验组利用门诊电子系统,根据每个专业每天患者就诊需要,宣教内容可以及时变化,来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细节,实现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特色化,满足就诊知识需求。延展了服务范围、改善患者体验,在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者重要的作用,适合各科室推广应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中,门诊能更细致的做好支持系统的工作。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迅速开展伤情评估与身体检查: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检测其意识、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判断伤情,正确指导急救对策。存在部分患者出现昏迷甚至休克,无法主诉具体症状,需护理人员认真对患者全身情况开展检查,准确详细的总结全身损伤情况。1.2.2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多发伤患者会发生呕吐情况,由于体内的损伤会使呕吐物中混入血块等物质,造成呼吸困难,进而头部产生缺氧反应。在收治患者后,及时将其头部侧偏,将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取出,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时摘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供氧量做好输氧工作,防止氧中毒。如患者存在颅脑或胸腹的损伤,持续昏迷,应开展气管插管,保证无菌的环境,做好消毒、吸痰管及时更换等工作。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给予湿化液药物并雾化吸入。经常对患者翻身,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证呼吸的通畅性。
1.2.3保证有效的体内循环:造成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血,在伤后24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险阶段。患者血压发生下降会使静脉萎缩而影响穿刺的开展,当患者入院后,有效建立2~3条静脉通道开展706代血浆与林格液的静脉滴注,防止患者出现休克或血压下降等情况。存在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甘露醇的静脉滴注,保证血流的合理灌注量,在输液过程中控制速度避免发生全身循环功能的衰竭。
1.2.4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及时控制出血:因多发伤患者多为开放性损伤,伤情比较严重、失血量多,若不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则会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流失,使血容量锐减而直接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时控制出血是减少多发伤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伤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要立即使用加压板固定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腹部损伤并有内脏外露者,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盖住,以防受压,外用绷带固定包扎;胸部损伤并有气胸者,应先使用加厚无菌敷料覆盖,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再穿刺胸膜腔拍气减压,并尽快转运至医院救治;对于伤口出血呈喷射样涌出者必须立即进行止血,尽快找到动、静脉活性出血点,给予结扎和无菌纱布包扎止血,并补充血容量,护送手术室手术。
1.2.5开展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利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及时上报医师给予有效措施。应用微量泵保证升压药物的使用速度,患者血压趋于正常后可停止升压药物。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肢体骨折。抢救室留置尿管,并观察尿液量、颜色等情况,并开展备皮、剃头、备血等工作。
1.2.6严格开展管道护理工作: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特殊性,所需要开展的管道护理工作较多,包括气管切开管、胸腔闭式引流管、CVP管、双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在护理过程中,保证各种管道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发现患者的引流液颜色等发生异常,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在管道的接头处需利用无菌纱块进行保护,每天更换敷料,在变化时还要注意避免拉扯情况。
1.2.7有效开展转运护理:患者经过临床抢救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后,须转入手术室或观察病房,在转运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护,避免发生意外引起病情恶化,需要严格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保证各种管道的固定与通畅,待进入病房后仔细开展交接工作,防止发生遗漏情况。
2结果
60例患者经急救护理后,痊愈38例(63.3%),病情缓解并中轻度伤残10例(16.7%),重度伤残8例(13.3%),死亡4例(6.7%)。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智能语音模块和显示模块。
1智能语音开发模块设计
1.1MCU芯片的选择
从对功能的分析可知,系统不需要对数据做大量的存储,故不设片外存储器,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控制,所以选择了单片机AT89C51RC2作为主控芯片,大大降低了成本。该芯片是一个具有高性能闪存的微型控制器。它包含了16K或32K字节的程序和数据闪存块。该闪存在并行编程模式或在具有ISP串行模式或者软件串行模式下都可以编程。AT89C51RC2保留了80C52的256字节内存所有内部功能,有一个可编程计数器阵列,一个1024字节的XRAM,能存储更多的代码。全静态设计降低系统功耗的AT89C51RC2,允许在它的时钟频率下降到任意值,甚至到DC状态,不会丢失数据。
1.2语音芯片的选择
ISD4004工作电压为3V,单片录放时间为8~16min,芯片采用CMOS技术,内含振荡器、防混淆滤波器、平滑滤波器、音频放大器、自动静噪及高密度多电平闪烁存贮陈列。芯片采用多电平直接模拟量存储技术,每个采样值直接存贮在片内闪烁存贮器中,能非常真实、自然地再现语音、音乐、音调和效果声。芯片设计基于所有操作必须由微控制器控制,操作命令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SPI或Microware)送入,满足对语音录制和播放的要求。ISD4004系列芯片相对于ISD1700系列芯片、pm60系列等优点突出,能存储的语音长、编程控制简单。录音、放音、停止放音、快进、快退等只需发送相应的指令就可完成,使用灵活。
1.3智能语音模块硬件设计
智能语音硬件模块是在中青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89C51-ISD4000语音开发板基础上扩展1个串口和多个I/O口控制电路设计而成,原开发板也是采用89C51系列芯片和ISD4004设计,系统比较稳定。板上主要有AT89C51RC2单片机、ISD4004语音芯片、LM386功率放大器、通用键盘按钮。还有驻极体话筒(MIC)、话筒放大器、音量电位器、发光管、通用耳机接口等部件。
2显示模块的设计
2.1显示屏的选择
LED屏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显示器件。它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省、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多方面优点。其最大特点是制造不受面积限制,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可应用于室内外的各种公共场合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信息。本系统选择单基色、灰度为256级的室内LED显示屏,相对LCD价格低廉,能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
2.2LED驱动模块的设计
为了减轻MCU的工作负担,简化AT89C51RC2的电路设计。LED显示屏控制电路独立出来与MCU进行通信控制,MCU按照LED显示屏驱动电路的接口要求,发送相应的指令控制LED屏显示。由于只需显示文本字符,系统选用市场上非常成熟的VSBLED显示屏控制卡。该卡可以根据需要导入不同的字符库,而且还可以多种方式显示字符,非常适用。系统采用简易RS232接口与MCU连接,可选波特率:9600,14400,19200,38400,57600,115200。数据发送过程可能产生错误、超时、溢出等,系统需制定有效的数据组织方式,使接收方能校验数据的正确性。为了能检测数据错误并能准确地识别每一个命令,使用如下的数据帧结构组织数据:每个帧的长度为512字节,数据和CRC16部分采用字符填充法来替换这两部分出现的0x55和0xAA,替换过程为:扫描数据和CRC16部分,将这两部分中出现的0x55、0xAA、0xBB,用0xBB和字符+1替代。如原始数据为:0x55、0xAA、0xBB,替换后的数据为:0xBB、0x56、0xBB、0xAB、0xBB、0xBC。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思路
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完成语音存放地址的分配、语音段的组合与播放;语音信息与显示屏信息的同步、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的控制;显示当前、前次呼叫的患者号、诊室号和其它相关内容;完成实时响应各诊室呼叫请求、冲突处理、实现诊室的顺序叫号。系统语音信息采用了现场录音和语音合成两种技术。现场录音时,系统需指定ISD4004的某一地址用于存放语音;语音合成可顺序存放系统需要的内容。两者的区别在于现场录音需要去噪,而合成语音无此问题。根据呼叫的情况,软件系统根据语音存放地址调用相应的语音段并合成后播放。系统必须要保证语音信息与屏幕显示同步,才能完成正常的分诊呼叫,即要求在呼叫信息进行语音播放时,LED屏也需同步显示。主控芯片与显示模块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显示模块需要完成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的控制,根据通信协议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传输,还需完成数据通信纠错等功能,处理时间较长。语音信息的合成相对较快,系统先根据呼叫情况完成与显示模块的通信,之后再处理语音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此种处理方式可以基本保证语音与LED屏显示同步。
多个诊室同时按下呼叫键时产生呼叫冲突。呼叫冲突解决不当可造成显示语音模块与实际就诊号不同步,或者产生叫号顺序紊乱甚至丢号等情况,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在冲突的情况下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对于各间诊室的呼叫信息,系统采用类似队列的数据结构进行缓冲,即先进先出。系统为每个诊室分配1个状态变量,当该诊室呼叫时将其置为1,没有呼叫或呼叫处理完毕将其置为0。为了防止长时间呼叫产生干扰,只有在诊室状态为0时呼叫才有效。系统顺序扫描缓冲队列中的状态变量,根据状态变量完成相应处理,并保存本次呼叫信息,执行下次呼叫时,显示屏上依然提示显示本次呼叫信息。软件设计了快速增加和减小呼叫序号功能,用于应对断电或者误操作等导致的错误呼叫问题。另外系统具有防抖处理,避免按钮的误操作。
2系统软件流程
系统工作模式有录音模式、自动分诊模式、空闲模式。录音模式与其他模式之间的选择采用硬件选择,自动分诊模式和空闲模式之间的选择采用软件控制。系统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最,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实属必要。
1常见护理风险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包括有益性和有害性两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比如输注、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发生毒副作用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所致的风险: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例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没有告知该注意的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知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所致的风险:
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而需深位置管或静脉切开而导致抢救失败;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病人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病人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等。
1.5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丁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病人有违规、冒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的风险:
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7文件记录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如何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防范。
2.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复述两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生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好入院宣教。对年老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书写急诊护理文件:
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一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超级秘书网
2.6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如合理排班;注意护士的劳动负荷强度;加强管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重视医疗、医技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为医疗、医技工作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改善劳动条件;稳定急诊护士的心态;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2.7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社会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积淀。当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冲击着历史遗迹的时候,开发和保护成为了相互矛盾的问题。现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青岩古镇的规划和建设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而越来越多的规划和建设却古镇的社会历史性,在实施保护的时候,并没有更多地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古镇文化和古镇景观实施保护,促进古镇的长期发展和稳步提升,达到理想的效果成为了现在文化保护的重点课题。
二.青岩古镇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青岩古镇景观现状
青岩古镇作为贵州省保存完好的文化古城,是集各种文化与商贸于一体的文化古城。这里所展示的是明清文化图景,就宛如是一幅社会经济文化发挥在那的完整画卷。就是在这个极富南方山寨特色的地方,以城墙为界,建成了30多座的寺宇祠观。古朴的风貌,丰厚的历史,是青岩镇的人民在精神生活了更为富足。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依然延续着,形成了地方特色。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于古镇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保护成为了亟待面临的难题。
(二)自然环境与古镇景观保护之间的问题
古镇景观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危害,其中有很多的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狂风、暴雨、沙尘、洪水、雾霾等一些恶劣天气,对古镇建筑和古镇文化景观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甚至还会给古镇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带有腐蚀性的雨水以及异常的气候;这对于古镇自身的承载力是一种挑战,这也对古镇的保护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增长、人为因素与传统风貌对古镇保护的影响
古镇本身的人口承载力是根据当时古镇的人口的建设;近年由于古镇的发展,人口在不断的膨胀,远远超过了古镇原有的人口基数,这打破古镇的生态平衡;青岩古镇景观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观赏古镇悠久的文化和景观,但在保护古镇景观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在古镇的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游玩观赏古镇的公民自身素质不高、涂抹乱画、垃圾的随处丢弃等现象普遍存在,给古城镇景观和外貌带来一定的破坏。
古镇百年来具有的独特景观,有着自身的特殊风貌,主要的建筑物以及其相当的体量;在现代建筑的影响下,古镇原有的建筑与周边的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在色调还是在材质上都不协调。故在古镇的保护中,保护古镇固有的环境显得尤为的重要。
(四)青岩古镇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问题
多年以来,中国对于文化古镇的保护非常重视,青岩古镇在遗产保护上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并获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是,由于保护措施单一化,导致了文化古迹留存下来而没有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创造了经济价值的古镇,却因迎合了时代的特点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旅游经济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文化经济增长途径。其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之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青岩古镇在旅游文化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慈云寺、迎祥寺以及北城楼和北街道都实施了抢救性恢复建设,并对于一些基础设施也实施了复古性地修缮。但是对于这些历史遗迹的修复或者是恢复进行反思,就会发现,这些修复性建设并没有将青岩古镇的历史留住,而是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古老的建筑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其建筑形式的存在,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文化,承载着历史,这些都是现代式的“古建筑”所无法做到的。所以,采用现代的施工技术对于古建筑的恢复,所留下的仅仅是符号,而没有成为青岩古镇中历史以及的一部分。
解决的措施和途径
(一)古镇的保护规划要符合古镇的地域特色
古镇的保护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古镇要从整体性出发,以将当地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而不仅仅是单独的古建筑保护。对于古镇的保护进行系统性规划,将这里的传统风貌与人文历史相融合,将古镇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规划范围和控制地带都划定下来,统一实施保护措施。对于需要修整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修缮的同时,还要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使其符合现代古镇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实施人文环境保护。在当代社会,对于古城镇修复工作发展的比较迅速,在古城镇的修复过程中,必须要有着一种整旧如旧的态度,要尽可能按照原有古镇的摸样加以修复,对于古镇中一些特别需要修复的建筑,要严格的分析修复过程中的程序和步骤,要想在古城镇中建筑新的建筑物,一定要符合那些传统的文化特色去新建,在新的建筑物上相应的大小、布局、颜色等方面,要与传统老建筑的文化特点相符合,坚持保护古镇原有的建筑特色,促进古镇长久的发展。
(二)提高保护意识,抢救濒危历史建筑
加强保护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景观、和古镇的背景,会推动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增加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会促进古镇城市经济、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悠久的历史是古镇的一种体现,它的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保护古镇景观和古镇文化,不是在原有古镇景观的基础上去改变古镇的面貌,我们要做的是多宣传和保护悠久古镇文化和古镇景观,并积极的参与当中,提高每一位公民保护古镇景观的意识,促进古镇景观和古镇文化的长期发展。在青岩古镇的保护规划中,要以遗迹保护为主,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并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实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将青岩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合并为一体,以实现双方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对古镇的传统文化遗迹实施抢救工作的同时,就是在其中渗入了时代性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传统保留下来,以彰显着时代的特点了。那么,青岩古镇的保护就成为了涵盖现代社会历史的历史遗产。
(三)古镇的保护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当代社会,很多具有古城镇的省市都颁布了相应的保护条例和城市法规,在很多的古镇当中,由于当地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需要,不一定要把所有古镇景观都加以保护,要选择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镇加以保护,例如:单独的一间房子可能算不上是保护区,但是要把所有的房子连在一起就会表现出某个历史时段的特殊文化,它们连载到一起就会得到升值,有很多时候,在保护好古镇景观和文化的前提下,去建设一个新城也能更好的去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只有科学合理的分布整个城市规划,重新找地去开辟一个新的城区,就能从根本上去缓解古城镇带来的压力,所以另建一个新区而来代替古城所在的老区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四)实施古镇保护的同时,提升古城镇文化特点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这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化表现。古城镇的建筑是我国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一本写满历史的书籍,是悠久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完全不可再生的资源。在现如今的建筑行业中,要想发掘出古城建筑的特色和文化精髓,就要尽最大可能体现出古镇固有的文化特色,运用先进的手段来创建古城特有的建筑文化。在当代社会,要想建设古镇建筑就必须要保留古镇原有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景观,可以找一些专业的相关人员对古镇建筑进行实际考察,根据古镇景观特点来建造出相应的传统建筑。
结束语
在古城镇保护的过程中,这些工作是很复杂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从始而终的投入到保护古城镇这项工作中去,在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既要促进城市的规划建设也要保护古镇长久的发展。如果对古城镇进行开发和改造,一定要注意古城镇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景观,保留古镇独有的文化景观和特色。使历史留下来的遗产、古镇建筑特色与当代的建设相结合,从根本上保护和发展好我国特色的古城镇,让我国的古城镇永久的保存下去和传承下去,成为我们永远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李高峰.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7(09)
[2]冯海霞.古城墙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与建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 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2 个月,培训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评价,比较所有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并研究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技能培训;护理核心能力
护士的核心能力对提高医院竞争优势、改善医护服务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对于专科护士的研究较早,我国是近年来才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养,并且受我国医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不理想,因而切实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本组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1 例,女护49 例,年龄在24 岁~35 岁,平均年龄(29.5±2.3) 岁,本科12 人,专科21 人,护士5 人,护师8 人,主管护师4 人,其中有15 人参加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学习。
1.2 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急诊急救专科培训:
1.2.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分为集体授课与网络学习两部分,集体授课于医院阶梯报告厅进行授课,由我院优秀自身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讲授、病理分析,并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讲解急诊医学与护理学、急诊分诊、急诊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急诊监护等。网络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以网络群聊方式进行实时沟通,自主查找文献或观看相关护理专业视频,并要求书写阅读、观看心得。
1.2.2 临床实践
安排学员在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内科、急诊观察室进行见习,临床实践包括带教老师现场示教、学员练习、小讲课、集体练习、心得交流、问题反馈等方式,要求学院在争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积极进行医患交流及实际操作,事件过程中要求学院记录时间心得,并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心得的形式撰写实习小结论文,并在培训结束前进行答辩报告。
1.3 观察指标
于培训前及培训后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采用全方位测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自评量表(2005),共分为7 个维度,58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制计分,由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0 分~ 4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应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对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架构主要为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教育指导能力与科研能力,其中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重点[2]。
而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我国医学院校或护校培养的专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严重缺乏,而领导决策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而通过培训护士急诊急救工作中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方面提高了急诊专科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3];另一方面使其有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分析、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通过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模拟应对批量伤员等突发事件,指导护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维持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高效[4],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便捷、畅通。
综上所述,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菲, 叶茂, 代颖.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5-17.
1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压力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环境的因素急诊科充满了各种各样强烈刺激的化学药品气味,加上拥挤的工作环境,急症患者的状态、是否有传染性、各种急救、监护仪的报警声、噪音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给护士带来不良的心理压力。
1.1.2工作性质的因素(1)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大多是病情急、危重,患者及家属都容易激动,有时辱骂或殴打护士,甚至遇到歪曲事实的事件,护士也要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做出精神妥协。急诊科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民事诉讼案日益增多,工作时护士过分担忧患者出意外,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各项操作和护理文书质量都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反复检查,以保证正确率,造成了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匮乏。(2)护士的严重缺编,致使急诊科较其他科室有更多的工作压力。(3)“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也使护士的正常生活规律被严重打乱,也给家里带来不便。(4)由于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越来越快,造成强烈的事业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否则将被淘汰的危险。(5)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这一切都成了护士智能及心理上的压力[1]。
1.1.3人际关系的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配合[2]。加之,基层都是面向农村,而且是多民族地区,语言障碍,所受教育及文化知识的差异,都会影响护患沟通而给护士造成压力。
1.2内部因素
1.2.1劳动强度大严重的护士缺编,加上“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节奏,又常缺乏安静的休息环境,引起身心疲劳[3]。
1.2.2个性特征每个人所承受压力不同,有的人面对压力能迎刃而解,有的人可能为此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就提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密切相关,个性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受物理、介变量,其功能就是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联系,通过与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心理健康[4]。
1.3职业损害压力因素化学药品的威胁;而且在急救患者过程中:如气管插管、气道护理、呼吸机护理、输液、体液引流等;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常忽视自己的防护,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等[5],这些因素都会加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2措施
2.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急诊科护士,要保证临床护士合理编制,将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安置在急诊科,人格与岗位相匹配,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抢救室的布局,完善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抢救成功的可靠条件。对科室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正确设置报警范围,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周密的抢救护理程序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2.2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管理者不应忽视正确的心理引导;当护士处于某种困惑时,应能及时发现并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协助搞好医护关系,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缓和心理压力[6]。
2.3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急诊科工作的繁忙、劳累和压力大是众所周知;但并非每个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都能充分理解,为此社会应对全民进行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依法就医意识,减少冲突,尊重护士的工作,使护理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还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亲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可使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2.4加强职业性质损害的防范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按操作规程,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及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登记、随访。科护士长应及时对受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安抚工作,以减轻心理压力。
2.5提高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范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各种因素,营造宽松人文的工作氛围,加强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应激环境的反应能力,以舒缓心理压力;业余时间多听听音乐,在生活中尽量看一些 美好的事物,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减轻工作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要保持宽容、豁达的、积极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在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志茜,邵莉,周建平.急诊科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干预措施.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78):2431.
[2]曾晓霞,贺莲香.护士压力现状分析.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75):2141.
[3]孙月芬,闫丽红,康福霞.护士流失的职业心理原因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2-94.
1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压力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环境的因素急诊科充满了各种各样强烈刺激的化学药品气味,加上拥挤的工作环境,急症患者的状态、是否有传染性、各种急救、监护仪的报警声、噪音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给护士带来不良的心理压力。
1.1.2工作性质的因素(1)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大多是病情急、危重,患者及家属都容易激动,有时辱骂或殴打护士,甚至遇到歪曲事实的事件,护士也要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做出精神妥协。急诊科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民事诉讼案日益增多,工作时护士过分担忧患者出意外,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各项操作和护理文书质量都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反复检查,以保证正确率,造成了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匮乏。(2)护士的严重缺编,致使急诊科较其他科室有更多的工作压力。(3)“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也使护士的正常生活规律被严重打乱,也给家里带来不便。(4)由于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越来越快,造成强烈的事业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否则将被淘汰的危险。(5)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这一切都成了护士智能及心理上的压力[1]。
1.1.3人际关系的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配合[2]。加之,基层都是面向农村,而且是多民族地区,语言障碍,所受教育及文化知识的差异,都会影响护患沟通而给护士造成压力。
1.2内部因素
1.2.1劳动强度大严重的护士缺编,加上“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节奏,又常缺乏安静的休息环境,引起身心疲劳[3]。
1.2.2个性特征每个人所承受压力不同,有的人面对压力能迎刃而解,有的人可能为此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就提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密切相关,个性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受物理、介变量,其功能就是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联系,通过与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心理健康[4]。
1.3职业损害压力因素化学药品的威胁;而且在急救患者过程中:如气管插管、气道护理、呼吸机护理、输液、体液引流等;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常忽视自己的防护,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等[5],这些因素都会加重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2措施
2.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急诊科护士,要保证临床护士合理编制,将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安置在急诊科,人格与岗位相匹配,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抢救室的布局,完善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抢救成功的可靠条件。对科室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正确设置报警范围,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周密的抢救护理程序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2.2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管理者不应忽视正确的心理引导;当护士处于某种困惑时,应能及时发现并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协助搞好医护关系,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缓和心理压力[6]。
2.3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急诊科工作的繁忙、劳累和压力大是众所周知;但并非每个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都能充分理解,为此社会应对全民进行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依法就医意识,减少冲突,尊重护士的工作,使护理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还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亲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可使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2.4加强职业性质损害的防范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按操作规程,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及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登记、随访。科护士长应及时对受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安抚工作,以减轻心理压力。
2.5提高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范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各种因素,营造宽松人文的工作氛围,加强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应激环境的反应能力,以舒缓心理压力;业余时间多听听音乐,在生活中尽量看一些 美好的事物,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减轻工作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要保持宽容、豁达的、积极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在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志茜,邵莉,周建平.急诊科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干预措施.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78):2431.
[2]曾晓霞,贺莲香.护士压力现状分析.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75):2141.
[3]孙月芬,闫丽红,康福霞.护士流失的职业心理原因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2-94.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具有随机性强、时间紧、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等特点[1]。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2]。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的人性化护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 院前急救的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突发性、急发性伤病员,在第一现场及转送中途实施尽快、准确、有效、连续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控制、稳定病情,赢得救治时机,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2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2.1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2.2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2.3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2.4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2.5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3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3.1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1997,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1999,34(1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