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8 18:1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舆情调研报告

篇1

调研组由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参加。调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调研组召开专题讨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研重点,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调研组还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二是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实情。召开了区教育局、劳动保障局、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走访了区属的职业高级中学和董恒甫职校、市属的市工业技术学校,实地视察了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并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调研组还深入虹梅社区,听取社区学校开展职后教育的情况汇报,参观了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的迈兹信管理咨询公司。三是专题研讨,认真总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据统计,共有50人(次)代表参加了上述各项活动。

二、对我区职业教育的基本评价

调研组认为区职教资源较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中职、初职分层,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格局。在探索区属向区域转变、学历与技能并重、专业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教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力发展职教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十分重视本区的职教发展,将职教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探索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促进职教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在职教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加。以两所区属职校为例,年的职校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年1.96倍和2.87倍。增加对区属职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明显地改善了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做好职校公共课程教研活动属地化工作,为区域职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供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以及生师比都逐年上升。以区属两所学校生师比为例,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由年的20.4:1上升到年的14.1:1。

(三)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办学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我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职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建立了区属职校的实训基地,凸显职教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机制,把原本面向区属教师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励范围扩大,向区域内的各类职校开放。还为区域内所有职校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职校学生和在职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三、职教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在肯定区政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职校生源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部分职校生源逐年下降、职教招生整体形势严峻,是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体制导向没有根本转变,向职教倾斜引导的力度不明显;二是职教未被全社会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三是中职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报考职校。

2、师资相对滞后,不适应职教发展的要求。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与职教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行业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企业以泄露商业机密等为借口,不愿接收职校教师来实训,致使教师培养渠道短缺。

3、校企合作不畅,职校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区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校企分家,职教远离行业、产业的现象,造成职校缺乏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认识和研究,学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双元制”、“订单式培养”、“企业集团办学”等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此外,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准入制度,一些用人单位或因为要降低用工成本而录用未经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擅自提高用工门槛,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等等,致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二次就业率低,影响了职校生的职后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区域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区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属学校仅2所,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区域学校18所。由于这些职校体制、隶属关系和分布行业的不同,致使区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分割管理和缺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等弊端。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利于我区职教的协调健康发展。

5、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

近几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出台的相关条例、法规虽然不少,但缺乏适应本市的实施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比如职教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第二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操作细则,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因此执行不力,影响了职教的发展。

四、促进本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调研组认为,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区级人民政府所能彻底解决,但区政府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站在加快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按照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要求,切实实现好“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本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要加大对职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重视职教的环境氛围。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职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职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树立典范,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从而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职教发展基础。

要形成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职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等接纳职校教师实训。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强制准入和鼓励准入的就业资格监管机制,来规范用工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就业准入制度要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之间起导向作用,提高办学积极性,为职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要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

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塑教育形象,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以下六个方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我局制发了《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教发[]56号),将人发展需要的各项素质纳入学校质量的范畴,并按照目的性、科学性、整体性、激励性、人本性的原则,制定了包括德育工作、体卫艺工作、教学工作、学业考试和学科竞赛成果、其它工作六大方面学校质量评价办法。学校学业考试质量的评价,小学以1-5年度抽考、六年级结束时的统一调研考试,初中以7-8年级抽考、9年级中考结果为依据。

(二)狠抓了办学行为规范问题。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规范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将各级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要求的文件编印成书,以利学校遵照执行;同时对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学生作业量与用书、体艺卫工作的开展、德育与心理教育、地方课程的开设等作了系统的规范,对利用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在校作息时间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了明察暗访,对十所初中校长和三个中心学校校长实行了诫勉谈话,对五所初中校长给予扣减500元绩效津贴的处罚,对六名教师给予扣罚年上半年1500元绩效津贴(工资)。

(三)加强了教育教学过程检查和评价。为督促学校将德、智、体、美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益,两年来,我局组织了教学工作“两全”视导与问题学校解剖、德育工作情况调研、体卫艺工作检查、大课间开展情况评价、国家学生体质锻炼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德育和体卫艺工作随访性评价、教育质量综合性评价等系统的督查工作。

(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严格按政策实施教师招聘、解决教师待遇的基础上,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月活动。二是加强培训,利用暑假,分学科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送教师参加市、省组织的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水平和能力。三是举办短期培训班,解决音乐、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四是开展城乡对口帮扶活动,组织16所城镇学校对口帮扶16所农村薄弱学校,明确规定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并分阶段进行了考核。五是每年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和音美教师基本功大赛,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市、省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搭建平台。通过以上工作,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强化考风考纪管理。针对以往考试组织上的一些弊端,为提高质量评价的信度,一方面我们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出发,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考风考纪教育,督促良好教风、学风、考风的组成。另一方面加强考试的组织与管理。通过以镇为单位设置考点、以镇域为单位编排考室座位号、由中心学校校长担任主考、同一考室监考教师来自不同学校、开展规范化考点评估、主考与全体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签订责任状等系列措施,加强了考试管理,增强了考试的信度。

(六)完善奖惩制度。分别建立了义务教育质量和高考质量评价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义务教育质量分析会和高考质量分析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表彰先进。如年的两个质量分析会上,我局表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学校10余所,有339名教师荣获教学质量奖。并挤出近3万元对高考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奖励。年以来,我局先后对教学质量靠后的四所初中校长和四所小学的校长进行了免职处理。

通过以上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质量意识深入人心。由于市教育局的文件和实际工作都体现了抓质量的决心,努力营造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氛围,促使学校和全体教师质量意识的提高,形成了校与校、人与人比质量的态势。二是小学、初中教学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从年中考、六年级统一测试和非毕业年级抽考情况来看,合格率、高分率与Y值都有较大提高。中考方面,年全市平均综合Y值为48,比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参考全科合格率为53.98%,比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高分率为3.39%,比年提高了0.5%。六年级统一测试方面,整体合格率在70%以上的学校有31所,占小学数的58.49%;整体优秀率在10%以上的学校有8所,占小学数的15.09%;综合Y值在60以上的学校有16所,占小学数的30.19%。三是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提高。年,一中实现了一批本科上线人数名列市县市区第一的好成绩;年,在全省考生人数大幅增加,招生计划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文理科前三批人数比年增加425人,达到1678人,增长9.23%;本科上线人数由年的1869人增加到2081人;四批(二)以上上线率由年的93.7%上升到94.6%;中职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由年的14.6%上升到23.9%,总上线率由年的94.4%上升到96.6%。

二、存在的问题与形成的原因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虽然在“提升质量”方面,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考质量不尽人意,尤其是年没有上清华、北大线的考生,上第一批本科的人数、比例比年有所下降。二是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学科发展不平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德育、体育、美育质量与学科教学质量相比有一定差距。分析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中搬迁与扩招的影响。一中搬迁与扩招,既降低了一中高考的竞争力,使质量不尽人意,又使其它普通高中丧失了竞争能力。一中搬迁,远离教师生活地,每天往返奔波,身心疲惫,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接触、关注学生与精心于教学过程,势必对教学工作造成影响。一中扩招,由原来招生600-800人,陡增至1400人,规模由2400人以内变成4000人以上,首先是形成一中教师和管理跟不上的困难。差教师,从其它普通高中调,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水平和能力一时难于跟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由于一中从普通高中大量调教师,迫使二、三、四、五中近五年来从初中调入教师达150人,严重影响了二、三、四、五中的教学及其质量。其次是优秀学生过于集中到一中,一中又无法使所有的学生达到理想的升学愿望,久之造成优秀生源大量外流,使我市的名校上线情况和一中一本上线率受到极大影响;而其它普通高中基本没有了优秀生源,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三本以上上线率和市RSR值低于同类学校,严重影响了我市普通高中在市的排位。

(二)教师队伍的困窘使我市教育质量丧失了竞争力。首先是高中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和辞职,造成了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以一中为例,-年调出、辞职、自动离职优秀教师达73人,其中近五年调出、辞职、离职150人。其次农村小学教师严重老化,且多数为原民办教师转公人员,由于身体、心理等多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影响初中、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市除城区和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学外,有农村小学38所,平均年龄为47.2岁;968名教师中,有320人在50岁以上,占33.1%。再次年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年开始的教师养老保险政策实施,对全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投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运转经费困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和一中的投入很大,办学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高中理化生实验、体音美等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严重缺乏,远远落后于都、夷陵等周边县市区,成为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紧迫问题。由于普通高中收费政策的调整,三中、五中、职教中心的公用经费已难以为继,每年出现较大的缺口,使学校运转困难,成为学校校长头疼的问题。

(四)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用不够。考试是检测和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年间,由于多种因素,基本上没有认真地组织过全市性的调研考试,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没有进行评价,好坏一个样,不能有效激发学校、教师抓好质量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除在继续做好前述六项工作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和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高中布局,压缩高中规模。普通高中过多,教师分散,不利于资源整合,不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中规模过大,师资、管理跟不上,生源差距大,使其无法与市内、省内同类学校竞争。根据我市学生数量急剧减少的状况(按年年报,—2017年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为5449、5012、4287、3741、3670、3312、3087、2902、2689人,且教育厅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申报的原则中规定,不高于年下达的计划数,不高于初中毕业生的50%),需要尽快压缩普通高中所数,年撤除四中,争取在2015年以前将普通高中调整到2所;一中招生人数压缩到1000人以内。

(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要靠校长务实、勤奋、科学地决策、领导和管理。因此我们将在全系统全面树立校长是教育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观点,建立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实行校长述职和考核制度、校长交流制度,对于教育质量差的学校校长,实施引咎辞职制度,进一步增强校长的责任心和危机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要靠教师,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学生会流失,质量难提升。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地骨干教师到任教;要适当扩大招录新教师的数量,以尽快解决小学教师老化和高中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避免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要单独预算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教师外出培训和市内自培的经费所需。我局和学校将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沟通交流,尽快消除以前相关工作带给教师思想上的负面影响,消除职业倦怠,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同时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学校扎实做好教师绩效考核,充分应用绩效工资的作用,加大奖惩力度。要着力城乡学校教师结构的调整,使各个学校的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大体平衡,让所有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对一中、城区学校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凡师德差、责任心差、质量差的,调动至其它学校。

(四)加大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监控力度。我局将改革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体卫艺工作的监控办法,达到积极、有效监控和评价。在教学工作上,将完善以往实施的教师教学全过程、学校教学工作全方位的“两全视导”,变固定时间为全学期随时视导,变一次性视导为多次视导,督促学校、教师绷紧积极、认真工作之弦,提高工作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篇3

云埔港位于XX镇南面,系鳌江河水系,是XX镇五大内溪之一,全长约4.2千米,宽平均约18米。主要功能是沿线8个村的防洪、排灌。

云埔港堤围年久失修,杂草灌木丛生,堤体低矮且单薄,河床淤泥堆积,杂草横生,水浮莲滋生严重,导致行水系数较低。汛期时存在着安全隐患。

对此,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水利会等相关部门做好云埔港清污工作。于4月8日,对云埔港堤围进行加固,堤面拓宽至4.5米(原2米左右),堤高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0.8米;对云埔港进行全线清淤、清障,确保流水畅通。施工43天,共投入资金34.59万元。工程竣工后,工作成果显著,经受住汛期考验,在我镇6.18和6.20两场强降雨时没有出现内涝灾害。

二、存在问题

1、镇水利会人手紧缺,工作繁多,对云埔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2、云埔港沿线涉及8个村,各村对云埔港的重视程度不一,没有形成合力做好云埔港的清污工作。

3、有时鳌江河水倒灌,带来水浮莲等漂浮物、障碍物,未能及时清理。

篇4

一、 清洁工程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1、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乡里已成立了xx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村办,由刘红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场明确一名联络员,主要负责所辖范围内保洁员的选聘与管理,以及上传、下达各项精神与任务。办公室制定了清洁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奖惩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落实到位,全乡整个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莲 山课~件]多方联手协作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完善硬件。

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全乡先后新建垃圾池x只,投入资金达x万余元。采购x垃圾桶x只,x垃圾桶x只,户垃圾桶x只,共计投入资金x万余元。垃圾清运实行外包,落实人员2名,清运车2辆。

3、分片包干、选聘人员。

依据县委农工部每150人选聘1名保洁员的精神,全乡已落实x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都已建档立责。

4、建章立制、运行规范。

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制定了《xx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xx乡农村清洁工程村规民约》、《xx乡门前三包责任书》、《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xx乡保洁员职责》、《xx乡垃圾处理3+5模式》、《xx乡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清洁工程档案资料健全,制度上墙,长效管理机制已建立并完善。

5、各施其职、全面铺开。

全乡93名保洁员全部上岗到位,2名清运员每日拖运垃圾,x村x场全面展开,x名联络员各负其责,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经常下到各村点督促检查。

二、 农村清洁工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针对措施

1、保洁员工资缺乏安全保障。

有钱好办事,这是我们大家都认同的事实。然而,全乡自2012年12月份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除了12月份发了工资外(并且12月份工资还是从民政方面解决的),1---6月份一直没有发放工资。这让很多从事农村清洁工程方面的同志心有余悸,保洁员更是如此,有的干脆不干了。要想保洁员履职到位,首先要解决资金保障,并且及时发放。

2、村级组织没有高度重视。

村级组织的日常事务也很多,对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视力度普遍不够,这就造成了在选聘保洁员上马虎,管理上粗放的局面。要想解决好这种不良局面,一定要实行书记负责制,并纳入全年考核范畴。只有这样,他们在选聘保洁员上会慎重,对不合格的保洁员也会重新筛选。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定期下到村组检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3、村民环境意识淡薄。

自从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村民的环境意识有了一些改变。他们知道,垃圾要倒入垃圾桶内,每周清运车辆会来拖垃圾。除此之处,他们依然会随手乱丢垃圾,门前屋后杂草丛生,柴棍乱堆乱放,根本没有门前三包意识。有的村庄破旧烂屋到处都是,一片狼籍。还有很多村民把乡里下发的户垃圾桶拿去当水桶,或洗衣服用。这些都是村民环境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而环境意识的改变非一朝一夕,它需要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共同支撑才能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的文化教育,特别是环境卫生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 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环境卫生的有生力量还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要想改变淡薄的环境意识,就要广泛宣传,扎实开展以农村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改善,提升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向上争资,确保工资发放有保障。

农村清洁工程能否运作下去,资金是关键。如果资金没有保障,运作不下去,不是我们的事。资金有保障,我们不仅做,而且要做好。

3、加强管理,让保洁员和清运员履职到位。

在保洁管理方面,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聘,二是监督。保洁员选聘一定要责任心强的,有的村为了应付了事,随便报个保洁员,这是不行的。选好了保洁员,乡、村两级要进行监督,好的可以扩大他的业务范围,增加他的工资。不好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全乡2个清运员总体来说,做得较好,只是偶尔做点其它副业。

4、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乡、村两级一定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保洁员放羊的现象。

5、明确职责,让上下各施其职。

篇5

2020年城乡居民参保信息需要清理的数据共354条,其中死亡人员数据172条,重复参保人员数据50条,身份证号码校验错误人员数据132条。收到市局下发的参保信息异常人员数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按照网格化分工,及时按人员信息归属地下发给各镇(街道)医保站进行清理核对,并联系镇(街道)分管医保工作领导督促按要求完成清理工作。

目前,我区已完成清理核对工作。172名死亡人员中,156人确已死亡,在医保系统中已做注销处理;另有16人经核实为未死亡人员,医保系统中保留为参保状态。50条重复参保人员中,30人因身份证号录入重复,已做合并处理;另20人我区身份证号核实正确,属于其它区县参保人员信息录入错误导致参保信息重复,建议由其它区县清理并改正。132条身份证号码校验错误数据中,79人因参保信息错误或重复,已做修改或合并处理;4人为使用出身医学证明参保,后户籍迁走或死亡、已不再在我区参保,已做注销处理;11名信息录入错误无从核实的,已做注销处理;8名出身医学证明参保或境外人员参保信息正确,已提供相关证件图片(其中两人暂无法提供);另外30名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我局按国土部门申报人员信息导入医保系统,已提供部分人员的国土局申报表册(见附件一)作印证。

就造成错误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一是死亡人员多为2017年底或2018年初死亡,而泸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为每年底9月至次年2月,故出现先缴纳了2018年医保费后死亡未注销的情况。

二是重复参保人员方面,因泸州市医保信息系统从2015年初启用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基础信息从各区县原新农合系统中导入并修改,存在重复身份人员还没完全清理合并的情况;有部分居民同时存在职工参保身份,后职工停保后又居民参保,存在重复参保身份需要合并的情况。

三是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校验错误方面,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允许外地居民参保、新生儿通过出身医学证明号码登记参保,因此存在证件号码中出现特殊字符的情况;有的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登记错误,但部分特殊人员(如民政、残联资助参保对象)基层经办人员无法修改,就在系统中重新录入了正确身份证号登记参保,造成同一人员在系统中有两条参保信息。原医保中针对特殊人员的修改功能只提供给区县医保局经办人员,需要区县医保局经办人员进行合并处理,存在处理不完全、不及时的情况。

篇6

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热线电话,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二、存在的教育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研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调研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

据教师反映,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成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两头欺骗,出现逃学、偷偷上网等现象,甚至个别人有偷窃行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他们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

5、很多教师不堪重负

留守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儿童的捣乱行为。如学生生活中的说是都要帮忙处理,中午要监管学生吃饭睡觉,下午放学还要时刻看护学生的安全。许多小学教师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又要抽出时间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常常表现出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难以承担,很难适应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

三、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对各校经验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联系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家底,规范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档案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包括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还要记录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村委会(社区)沟通的内容。学校要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广泛开展家访,上门送温暖,融洽师生关系,要适时反映倾向性问题,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适当增加政府投入

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相关经费,一方面要适当增加教师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条件,可以填补双休日、节假日监管的空白。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广泛开展家教指导

各学校可以印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针对当前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网络视屏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有条件的农村初中,要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专题教育。重大节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为他们举行相关活动,如孩子生日举办献爱心活动等;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立志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教师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教育他们控制不健康情绪的若干方法,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快乐,将人生道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精神世界。

5、学校适当分担责任

学校可以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一个托管老师,实行留守儿童定期谈心制度,加强监管、沟通、交流,针对不同情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性,努力消除祖辈代沟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平时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班主任和托管老师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及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健康,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心理沟通的障碍。教师适当留堂托管,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指导,结对帮扶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以健康快乐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6、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填补留守儿童的空闲时间,消除孤独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幸福、祥和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举办写作、书法、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会成就感,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这样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篇7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20__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20__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20__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二)农牧民技能培训开展情况

近年来,各旗县市和农牧场管理局把提高农牧民技能做为促进转移增收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整合了相应资金,扩大

了培训规模。各地为此也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盟农牧场局采取集中办班、对外考察、选送高校、外派挂职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及场部干部进行培训;乌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扎旗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宣传科技知识,并在旗电视台黄金时段请农牧业专家结合农时举办电视专题讲座;阿尔山定期组织农民到乡镇集体收看全盟农牧业科技讲座网络视频,并向农民发放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宣传册;突泉县将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捆绑使用,把职业高中做为培训基地,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执教,举办了全区首期农民电焊技能培训观摩班,培训学成人员先后到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

(三)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明确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在抓好常规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职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完成了劳动力转移输出、农牧民职业技能及干部培训等任务,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20__年,学院成为盟示范培训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按前旗“雨露计划”800人的培训任务,总计培训汽车驾驶、农机驾驶与维修、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家政服务、保健护理、用工维权等各类长、短班学员12期共计820人次(672人就业)。通过转移培训的学员月收入平均达到1300元,比务农的农民高500元。近两年,学院完成培训各类农牧民职业技能3862人次,培训农村牧区干部1240人次,为万家会馆、安华保险公司等培训企业员工近400人次,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了3次“三下乡”活动,受益农牧民近300人。

近两年,盟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对全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指导、职业实习训练、职业教育科研、职业技能鉴定等职能作用,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鉴定1357人,培训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557人,完成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460人,鉴定乌兰浩特地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410人,培训全盟机关事业单位技师、高级技师37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之宣传引导不够,造成普职比例失调,个别地方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

2、职教经费的短缺制约了有效发展。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由于政府投入主要是学校教职员工经费,学校要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大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运行。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负债达到1252.7万元,中旗职高也存在负债运行情况。办学经费不足,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缓慢,全盟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设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多数职校的实习设备在性能上远落后于生产一线,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盟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短缺,而在现有师资队伍中,既能教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教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随着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及在校生的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和总体数量偏少的问题日趋明显,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乌市职教中心分别有70名、23名教师未进编,盟职教中心、突泉职高、中旗职高也存在专业课教师紧缺问题。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健全的农牧民培训管理体制。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协作,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不利于整合。

二是农牧民培训缺乏广度和深度。农牧民培训主要以短期实用技术普及培训为主,对农牧民骨干的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较少,培训领域不宽。

三是培训机构不健全。由于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部分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影响农牧民技能性培训的效果。

四是农牧民参加培训的认识不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仍面临一定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尽快出台《自治区关于免除兴安盟职业院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的补贴政策》,同时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旗县市制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统筹管理好部门培训经费,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资金、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再就业培训经费捆绑使用,将培训任务交由职业院校完成。

2、在办学经费上给予必要保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以大量投入。自治区、盟和旗县市三级共投入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旗县各配套资金2.5亿元。因此,建议盟和旗县市政府有比例、有重点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凡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在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盟和旗县市两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要按规定给予配套。同时,政府要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可定期对职业院校专业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设农畜产品加工、电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专业,做强做大一批盟级、区级、国家级精品专业。

3、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政策和办法,各级教育、

人事等政府部门要认真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各级政府要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厂、车间给予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盟级与县级、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职业院校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劳动、扶贫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农牧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决农牧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加大对我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和指标方面的倾斜。

篇8

一、统筹规划,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解放思想、加强规划、强化责任入手,有序推进。一是要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对待。当前在干部选拔使用上,论资排辈、迁就平衡等仍然多见,必须敢于创新观念、打破传统,做到凭实绩、凭素质、凭作风用干部,敢用、真用、善用年轻干部,要自上而下,自我解放,通过动员部署、舆论宣传等形式,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植土壤。二是要加强规划,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受各种利益冲突,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阻力大,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防止选拔一个人,打击一大片,要从战略的高度,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制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方案。要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建立年轻干部需求数据库,编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意见,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标准,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是要强化责任,以使命的要求对待。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党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健全和完善以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选拔任用等为基本内容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渠拓源,把年轻干部推荐储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立年轻干部储备机制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多渠道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推优制度。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干部人事调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等工作,抓好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工作,将公选考察入围、初始提名落选人员、民主推荐得票靠前、年度考核优秀人员纳入年轻干部储备库。二是建立和完善沟通联系制度。定期向县委工作部门及群团组织征求意见,请他们推荐优秀的纪检、政法、宣传、青年、妇女、非党和少数民族干部,及将各方面比较成熟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建立和完善考察培养制度。建立以选拔考察、定期考察、经常性考察以及进班子后的追踪考察为内容的动态系统,实行优存劣汰,克服“一备定终身”的现象,及时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作为相应一级后备干部或更高层次上继续培养,使后备干部队伍既保持一定的常数又保证有较高的素质,随时可以好中选优予以使用。

三、强化素质,把年轻干部自身建设作为一项提升工程来抓

篇9

中图分类号:TU8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69-001

一、城区供水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城区供水工作主要由县自来水公司承担。城区供水管网布置形式为环网与树网相结合,县城中心以环网为主,基本为树网。网覆盖东至西泵厂,西至内邓路,南至方山路,北到工业园区,供水面积达8平方公里,供水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水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县的城市供水工作,在县委政府和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区供水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特别是从去年以来,我县城区供水相当紧张,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百姓用水非常困难,群众怨声很大,这些不仅影响了城区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城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管网布局不够合理。城区管网等供水设施未按城市供水专项规划进行建设。通过调查,目前的供水管网的建设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并且分布不均,形成了西城区呈西多东少,南北卡脖子的态势,大部分地区供水管径偏小。其主要原因一是城区供水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不相配套,供水主管网设计太细或不予考虑;二是在城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开发商没有按规划施工,尤其在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方面,为减少建设成本,铺设小口径甚至材质低劣的供水管道;三是小产权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一户开发成为10户,甚至20户仍用老供水管道而不进行供水管道重新铺设。

3.供水管道老化,漏损现象严重。由于大多数管道铺设时间较长,管网老化陈旧,导致爆管事故频发,漏损率极高,严重影响城区供水。一是供水管道口径小,影响城市发展。二是供水管道材质差,影响着供水水质。三是分支管道改造困难。四是主管网老化,破损严重,影响着供水安全。

4.小区建设不配套。

三、建议

城市供水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县委、县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应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制订供水规划,科学布局供水管网,系统改造供水设施,大力增强供水能力,切实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城区供水用水安全。

1.水源建设方面

1.1加快建设湍东水厂。湍东水厂建成后,将主要负责湍东产业聚集区的生产生活用水,给湍东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供水保障,同时也可满足东王营等附近居民强烈要求使用自来水的要求,与现有供水管网实现对接,基本实现两个水源的互为补充和有效使用。

1.2加快建设西城区补充水源。凉泉供水量现已远远不能满足西城区供水需求,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加,必须有新水源补充才能保证广大用户的正常用水。现有三个方案参考:

方案一:使用黄水河水源。根据南阳市水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黄水河流域水资源分析及取水可行性评估,黄水河流域面积219Km2,河长42KM,若采用截坝等方式蓄水,估算90%枯水期可利用水资源量17.52万m3,日均0.63万m3;估算95%枯水期可利用水资源量12.84万m3,日均0.46万m3。同时根据南阳市防疫站提供的检验报告,黄水河通过工艺处理满足饮用水标准。

方案二:启用老水厂。二水厂建成投产后十年来,老水厂随之停用,水源井、供水及电气设备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现启用老水厂必须对以下各个工艺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进行改建才能投入使用。老水厂工艺流程如下:

一次加压:水源井——泵房反——应沉淀池——滤池——加氯间;

二次加压:清水池——二泵房——供给管网用户。

启用老水厂概算:近期,我们也组成专门工作小组,按照实事求是,提高标准,能用则用,设备更新的原则,对恢复启用老水厂计划进行测算评估。根据测算,恢复启用老水厂大约需投资近400万。其中需更换的主要设备包括:水源地2座大口井设备,输水管道,泵房设备,滤池的滤料及配套设施,化验室设备,反应沉淀池设备,供电通讯设施;需修复建设的土建工程包括:围墙及护坡加固,清水池、泵房、加氯间等供水建筑修缮费;自动化控制系统。

方案三:邀请地质勘探部门寻找新的水源。

建议邀请有资质的水利勘测机构,以内邓路为中心点,半径在10公里以内向北向西找新水源。

方案四:使用斩龙岗水库水源和打磨岗水库水源。

篇10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白皮书还指出,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1/3,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①

与网络迅速发展相伴随的网络语言的流行,引起了语言、教育等多方面专家的重视,很多学者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传,以及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网络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高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以个别访谈,对象是独立高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50人,其中男生占46.67%,女生占53.33%,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一、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高中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上网时间受限,因此,上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调查显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0至3小时有14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7.33%;3至6小时有3人,占总人数的2.00%;6至9小时有1人,占0.67%;9小时或以上为0。

二、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1.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

调查中,对网络语言“很熟悉”的学生占8.00%,“基本清楚”的占37.33%,“略知一二”的占48.67%,“完全不清楚”的占6.00%。调查者列举了“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杯具”、“打酱油”、“ORZ”、“濉钡冉三十个网络流行词语,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个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学生使用过的网络流行语个数

由表1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只使用过十个以内的网络流行语,可见,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并不是非常熟悉。

2.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表2 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数据显示,网络流行语大多是作为一种特定场合的交流工具而存在,如在“和同龄人的交谈中”使用,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学生群体中,这是一种“共同话语”的体现,即在网络时代下,当你的同学和朋友在聊天中部分地使用到了网络流行语,而你对其一无所知,你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共同话语,从而造成交流障碍。在游戏、博客或者论坛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则是基于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环境。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数为零,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并且能够正确判断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可见,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语言使用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威胁和影响。对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情况的调查又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见表3)

表3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4.67%,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有5.33%,说明网络语言并没有成为学生日常语言中的主流,而只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补充形式。

3.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表4 你自己对于网络语言的认识

表5 你周围人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使用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绝对的反对批评和提倡表扬都只占有比较少的百分比。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种新兴的事物,学生们大多都能表现出一种相对理性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潜藏的问题,比如,对该问题本身,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大多只是一种表面的感觉。在“你是否深究过这些流行语的出处与意义”的问题中,只有22.00%的学生选择了“是”,而78.00%的学生只是人云亦云,这也表明,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一些学生不能够有全面的认识。(见表6、表7)

表6 你认为网络流行语不利于汉语规范,还是发挥了语言的魅力

表7 你认为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算是规范的语言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这样定义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规范指的是在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要素的时候,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其中,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其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语音的规范和文字的规范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语言制度的规范,其标准是明确的。”②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可能对语言的规范有深入的学术上的认识,但是,在调查中,40.00%的学生仅以“使用人数”和“可以理解”作为规范语言的标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网络语言日趋流行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减少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还得首先让学生对规范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就是教师和家长所应担当的重任。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只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并没有特别的教育和指导。调查结果如下。(见表8)

表8 你的老师和家长对你使用网络语言采取怎样的态度

三、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范围。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呈现出“既不陌生,又不特别熟悉”的认知特点,即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虽然不陌生,但认识范围有限,大多只是认识社会上比较流行、大众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水平;另外,对于网络流行语,学生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在某种特定场合使用或增加聊天趣味的交流工具,并没有对它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更没有使它成为主流语言,以至影响正常交流。

(二)学生对网络语言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语言,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新鲜、有趣,而它的流行也并没有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一刀切”,采取完全禁止的态度。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网络语言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不能够用于像作文这样的正式文体中,部分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流行对语言的规范化有影响,不值得提倡,但是对于诸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将这样的影响最小化、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的态度,调查结果如下。(见表9)

表9 你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选择中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与自己无关,二是不清楚规范语言的标准,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

四、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思考

(一)网络语言特点鲜明,流行在所难免。

网络语言大多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等特点,很容易在大众中间流行,而对于猎奇心理较强,追求创新,张扬个性的中学生来说,网络语言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中学生比较容易接纳并采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在所难免。而在言论极大自由、网络语言普遍流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更不可能把学生隔绝在一个“规范语言”的真空之中,面对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采用“堵”的办法,最后恐怕只能是走进死胡同,只有正确地“疏导”才能开拓新的天地。对于网络语言的流行,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看到网络语言自身的缺陷和对于社会语言的负面影响,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手段,将其降到最小,又要看到网络语言独特的优点,利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增强学生汉语规范意识。

要使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语言的流行,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大。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辨别正误的能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另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使他们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同时,也要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

②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515.

参考文献:

[1]彭巧燕,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J].教育探索,2007,(6):119-120.

[2]李娜.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134.

[3]秦毓斌.初探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0,(5):30-31.

篇11

有色金属矿1986年试产以来,目前已经拥有2.25亿元资产,900多名职工,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有色金属精矿产量占全国有色金属精矿产量1/4强,成为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采选企业和有色金属原料生产基地。虽然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以精矿和初级产品为主。与“九五”期间提出的打造“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城”的设想差距还很大。当前,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困难突出表现在:

1、体制束缚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瓶颈。为打造“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城”,市委、市政府早在“九五”期间就专门划出500亩地拟建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高科技工业园,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和有色金属新型材料加工项目。专门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我市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在招商引资推介和争取国家投资扶持方面,把提高有色金属采选能力,引进有色金属冶炼和精深加工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并与国内外知名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多次协商合作事宜。但目前管理体制上,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现隶属江西省钨业集团公司,企业自主权受到限制,其有色金属精矿又主要销往江西省钨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九江冶炼厂,从江西省钨业集团公司总体部署来说,不可能在有色金属再投资建设一个冶炼厂,引进外资建设冶炼厂又没有足够原材料供应保障。体制的束缚使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产业坐失许多发展良机。

2、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优势正逐步丧失。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属露天矿藏,具有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随着有色金属勘探事业的发展,国内外新的大储量、高品位的矿床不断被发现,尤其是非洲大陆发现许多储量大、品位高的有色金属矿床;国内已经探明,我省横峰县葛源有色金属矿储量是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储量的三倍。再加上前几年国际市场炒作,导致有色金属价格的疯涨,引发有色金属开采的热潮,世界上涌现了一批实力较为雄厚的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企业,国内也不少人到非洲承包有色金属矿。在原料开采和初级加工方面,已呈现供大于求态势,导致矿产品开发利润较薄。目前,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储量和开采条件的优势正逐步丧失,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3、资金、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有色金属工业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坦铌矿于1977年建成并组织试产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6年才竣工验收。原先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难以满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采选水平的需求,而矿区自身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改进工艺流程、更新设备设施。矿区的生产条件多年来没有明显改善,矿区道路损毁严重。矿区生活环境不佳,甚至不如一般的乡镇,致使本矿职工纷纷选择在有色金属城区购房居住,目前的环境状况对高级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吸引力,甚至留不住自身培养的人才。

4、矿区与地方在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利益协调难度大。在资源隶属上,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山权及林权归属地方管理,在资源开采上矛盾时有发生。同时有色金属有色金属资源为多伴生矿产资源,可简单加工就可形成优质石材和石粉,投资少、见效快,目前袁州区就有石粉加工厂57家,板材加工厂32家,大多分布在新坊乡一带,这些企业年在矿区的采矿量已经接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的年采矿量的一半。因企业规模小,开采利用中浪费严重,尾沙乱堆乱倒,导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较重,而且业主在矿区存在滥采滥挖现象,且运输车辆陈旧,超载严重,均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将长期保持平稳态势。有色金属大量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及各类电子仪表的电子线路中。这类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购买对象集中在高端客户群体,市场份额不大,市场增长的潜力也比较有限。坦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器产品,是由于其使用寿命远比其他原料生产的同类产品寿命长。随着科技更新步伐加快,产品换代也更加频繁,比如计算机、手机等,人们对此类电子电器产品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厂家不得不采用更低廉的材料替代坦铌,这也使得坦铌的市场需求量得不到扩大。专家估计,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平稳态势,因此,有色金属坦铌产业可以继续稳定发展,但拓展空间不是很大。

从产业链条发展来看,初级 产品市场竞争剧烈。随着探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增多以及开采企业增加、开采设备的更新,有色金属采选能力及初级加工能力增强,有色金属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供应日趋饱和。但受技术、人才、资金等限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市场门槛较高,这就造成了有色金属产业链中的竞争相对集中在有色金属采选和初级加工产品环节。目前国外有色金属价格已低于国内,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所需材料80%以上从国外进口。要在初级产品激烈竞争中,逐步积累资本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产业十分艰难。

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所需高技术人才难以保障。研究、开发、应用有色金属新材料需要大量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如世界三大钽业公司之一的宁夏东方钽业,30多年来先后集中了20xx多专家、学者,在研发和应用方面不断创新,才成为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厂家和科技先导型的研究单位。我市目前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难以满足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需求。

三、调整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有以下三条路可走:一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在初端环节拼价格,扩大生产规模,以图薄利多销;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向高端科技产品发展,避开激烈的低端产品市场的互相挤压;三是另辟蹊径,重新调整产品战略,主打其他产品,实行企业转型。从前面分析来看,前两条路难度较大,三条路是否可行呢?

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来看,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床含有钽、铌、锂、铷、铯等多种金属元素,具有开采条件好、储量大、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为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可能;

从矿区生产和经营来看,除有色金属精矿以外,矿区还生产锂云母精矿、锂长石粉、高岭土等多种产品,产品质量稳定,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其中锂云母年产为3000吨左右,锂长石粉年产1.8万吨,其产值和利润已经超过有色金属。

从产业政策来看,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多伴生矿产资源的特性,有利于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其矿产中锂的加工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综上所述,调整有色金属有色金属要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就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发展理念。

篇12

二、生产情况

(一)玉米种植面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1—2015年分别为302.50万hm2、310万hm2、320.33万hm2、328.37万hm2、334.37万hm2,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并且连续跨上300万hm2、333.33万hm2两个大的台阶(见表1)。河南省玉米面积以年均6.67万hm2的速度递增,原因:一是玉米价格上升,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二是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大大减低了田间劳动强度,适应农村劳动力少、老、弱等情况,玉米种植面积随之扩大。

(二)玉米总产量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总产量逐年扩大。2011—2015年分别为1696.5万t、1747.75万t、1796.5万t、1732.05万t、1853.7万t,除了2014年遭受旱灾减产外,其他年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连续跨上1700万t、1750万t、1800万t三个大的台阶(见表2)。河南省玉米总产逐年上升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和单产水平的持续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玉米单产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玉米单产有高低起伏变化。2011—2015年单产分别为373.88kg、375.86kg、373.89kg、351.63kg、369.6kg,围绕370kg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起伏变化状态(见表3)。玉米单产在2013年和2014年均出现了下降,这两年玉米单产的下降主要是受严重旱灾的影响。

(四)玉米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情况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玉米面积的比例持续升高,尤其是机械化播种程度比较高,2011—2013年保持在80%以上,2014—2015年达到90%。河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5年机械化收获的比例为33.2%、44.6%、51.5%、49.4%;2014—2015年机械化收穗比例为48.6%和45%;2014—2015年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比例为2.9%和4.4%,机械化籽粒收获比例更低,还不到5%。主要原因一是河南省所处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当前的玉米育种、栽培等研究不适应机械化粒收,二是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械的效率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田间损失率较高。

三、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对玉米产业的影响

(一)2015年大量进口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滑

自2014年开始,进口玉米来了不少“联盟军”,大麦、高粱、DDGS(干玉米酒糟)这些所谓的国外进口替代品一窝蜂似的涌进国内。再加上2015年玉米市场供应多、需求差、临储改革等因素,导致了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因国际玉米价格低,到港价在1500元/t左右,比当时我国玉米的2200~2400元/t的价格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进口量大增。2015年,因玉米有配额限制,没有进口配额限制的大麦、高粱、DDGS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用于替代玉米。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玉米进口量为473万t,较2014年增长82%;2015年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品总量达到3297万t,超过我国饲用玉米总量的1/4。这些进口的玉米和替代品,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影响国内用粮企业对内贸玉米的消耗量,严重冲击国内玉米市场,造成了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滑。

(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2016年玉米进口量明显下降

2016年,国家出台了种植业调整规划和“镰刀湾”规划,压缩籽粒玉米面积,发展青贮玉米和杂粮杂豆,实现粮经饲协调发展;取消临储政策,印发《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东北和内蒙实施补贴。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94亿元,比2015年增加22亿元,奖励资金进一步向商品粮大省、粮油调出大县倾斜,并对黄淮海的玉米产区增加资金安排,鼓励地方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保护好种粮积极性,并促进玉米等种植结构调整,更好地推动实现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目标。

(三)价格低、比较效益差,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缩减

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玉米面积减少了200万hm2,主要在“镰刀湾”地区。虽然河南不在国家调整玉米种植面积的范围之内,但由于市场化的作用,河南省玉米2016年种植面积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滑。据全省农技部门调查,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397.07万hm2,占秋粮面积的73.71%,与2015年相比,减少36.59万hm2,降低8.44%。玉米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低,种植效益差,部分农户改种了大豆、杂粮、红薯、花生及其他作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