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18:1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创业公司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就六月份为创省优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类创优资料的整理,创优工作计划确立,并报送市创优办。
二、针对现状对原有物业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参照《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标准》各部门展开自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时整改,调整工作思路。
四、建立建全了物业各项档案资料,专人管理。
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我们对在职所有员工进行了针对性培训,以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具体培训项目有:入住、装修作业流程、如何处理业主投诉、《入住手册》、商务礼仪等。
为了给小区业主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并真正成为业主信赖的“好管家”。秉承**物业“服务到最小细节”的物业管理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六月份以来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硬件方面
我们将从园林绿化、道路、公共区域卫生、安全防范、水电等方面大力整改。
二、软件方面
我们将贯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观念,把物业管理真正变成全新服务模式,并把酒店式、管家式、贵宾式等物业管理方式融为一体,全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工作方式,按照国家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制定标准作业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和开展全员联动等方面工作,很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综合服务意识。
(一)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成立产学研委员会,形成全院校企合作工作合力
院党委、院长办公会每年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与协调产学研工作。为加强学院产学研工作领导、统筹与协调,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主管校企合作工作的副院长任常务副主任的产学研委员会,成员由工学服务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工部、科研处及系部主要负责人组成。
2.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产学研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工作,学院专门制定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委员会章程》,明确了产学研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学院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协调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及实际管理经验等优势,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学术优势、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成员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
3.创造条件引进企业为产学研工作提供载体
与邯郸银行、万合集团、美食林等邯郸知名企业签订校区合作协议并聘请行业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并与多家中小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和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为产学研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学院为加强产学研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更加学院专业、人才特色及地方企业的需求成立了了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有100人左右,其中邯郸市创业师资库人员有54人。我院从2017年起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全院学生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52学时。课程包含创新和创业两个部分,其中,《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安排第二学期开设,1-10周,20学时;《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安排第三学期开设,1-16周,32学时。
现有校内创业导师36名,还积极从合作企业以及创业成功校友中聘请创业兼职指导教师29人。形成一只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够担当起我院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为我院师生自主创业提供经常性的咨询、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
二、工作成效
1.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初现
今年以来,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研究,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完善机制,出台政策,统筹推进,切实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张安兵院长提出的“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开展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注重培养师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张长声副院长会同科技研发管理中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导向,以科研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开好局、起好步,精心组织,协调推进,成效初步显现。一是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要求,经过市市场监管局与市编办协调沟通,拟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职能主要是开展知识产权社会服务、运用促进和维权援助等工作。二是筹备召开河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现场会。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安排部署,总结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邯郸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申领成功。依据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12号),拨付我院10万元补助资金,专门用于我院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四是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榜上有名。按照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确认下达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8号)精神,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对下补助中,我院承担创新项目7项,专项资金补助14万元。五是补助我院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资金26万元。按照《邯郸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我院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被省科技厅认定科技特派员16名,并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室。
2.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上半年,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1)在2021年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电商营销策划与运营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佳绩,为学院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光添彩。(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5月26日和27日,我院和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学院顺利完成此次考评工作,强力推进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全面提升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2021年“中检邦迪杯”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学院举行。食品系荣获团体三等奖,为我院争得了荣誉。2021年5月7-10日,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校取得河北省第三名、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企业(项目)入驻情况
目前,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实体)已有27个,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的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入驻创意园,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有6个,学生注册企业5个。
三、工作亮点
1.邯郸市“双创”创意园,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设邯郸市“双创”创意园,作为我院“众创空间”建设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制度建设和指导工作,与教务处和各系合作对我院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指导,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管理、宣传和市场推广。各系部建设分园,具体负责本部门“众创空间”的项目建设。通过建设创意园,推动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健全我院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切实服务于我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邯郸市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正在进行初选。每年学院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2021年举行的“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已经结束,从中选出三个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省赛。首届河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大学生创业营销大赛、“建行杯”第七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个创新创业类比赛分别正在筹备和初赛阶段。
四、存在问题
1.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高。
2.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和紧密。
3.创业创业资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借鉴传统榫卯结构原理,按照“政校企”三方嵌接、互为依托、紧密结合的架构思路,建立了院系及专业政校企合作办学三级组织体系,由学校理事会、系理事分会及专业(行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成,三个层面成员单位包括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市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地税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学院政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主导、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签订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包括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院进行讲座、和学院相应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学院派相应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学习,学院与企业专家共同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创新创业与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拓展师生创新创业渠道。
一、团市委落实第三批驻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认真遴选驻点干部和驻点区(县)团委。按照团中央《关于报送第二批派驻干部工作总结和第三批派驻方案的通知》(团组字10号)要求,团市委专门召开党组会,对第三批驻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党组书记刘道刚明确提出,要切实贯彻团中央的工作部署,以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选拔人选,让熟悉团的工作、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驻点指导工作,为团的基层组织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此基础上,团市委制定了《关于抽调第三批团市委机关干部驻区(县)团委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派驻区(县)团委数量、派驻干部的数量与结构、派驻干部的工作任务及具体工作安排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下发了《关于抽调第三批团市委机关干部驻区(县)团委指导工作的通知》(津团发98号),要求第三批接受派驻的区县团委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动向分管党政领导和区(县)委组织部门汇报,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妥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强化培训,专门编写驻点工作学习资料。在第三批驻点工作开始前,团市委对4名驻点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邀请第二批驻点干部介绍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党组书记刘道刚亲自为驻点干部培训,向大家讲明了驻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驻点工作以及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他特别强调,驻点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驻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领会和贯彻团中央提出的了解情况、介绍经验、探索创新、锻炼本领、推动工作的总要求,勇于创新,善于借鉴经验,敢碰难题,在应对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成长。团市委编印了《以来共青团组织工作文件材料选编》、《团的十六大以来关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文件材料选编》、《团市委选派机关干部驻区(县)团委指导工作学习手册》和《驻点工作手册》等学习资料,发放驻点干部和区(县)团委书记学习,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驻点工作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深刻理解。
3、明确职责,加强对驻点干部的日常管理。按照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驻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的通知》(中青办发18号)要求,团市委切实履行督导检查职能,加强对驻点干部的日常管理。为保持与驻点干部的经常性联系,团市委建立了跟踪考察制度,驻点干部月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驻点工作情况。建立并完善驻点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驻点干部座谈会,团市委组织部专门听取驻点干部工作汇报、对驻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驻点干部在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上给予及时指导,促进驻点干部之间的交流,推动驻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注重引导,宣传驻点工作动态和阶段性成效。团市委在__共青团网站设立“团市委驻点工作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报道团市委驻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传达团中央和团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关于驻点工作的文件精神,公布团市委驻点工作的有关通知,交流推广全市基层团建工作的经验做法。
5、率先垂范,书记深系点推动工作开展。在驻点工作中,团市委书记、副书记在派驻的区(县)均建立了2个基层联系点,并主动深入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分类指导,靠前指导,积极推动各项驻点工作的落实,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就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调研,对企业团建、“两新组织”团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探讨实现推进团的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履行了团中央要求的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优化环境、督导检查的任务。
二、第三批驻点干部在派驻期间的工作情况和阶段性成效
团市委4名驻点干部在工作中,牢记自身职责,自觉遵守纪律,保证工作时间,结合派驻区县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展和基层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1、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团的基层工作情况。4名驻点干部派驻到各区县后,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与党政领导见面、与团委书沟通、与机关干部交流、与团干部和青年座谈等方式,准确掌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团的组织和工作情况。目前,驻点干部共调研基层单位40余个,召开座谈会12次,走访团干部和团员青年150余位。通过调研走访,驻点干部全面了解各区县青年及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情况,发现(来源: 免费文秘网 )了一些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基层团支部建设薄弱,区县内流动团员多,管理难度大;基层团组织经费匮乏,开展活动困难;乡镇团干部兼职过多,团的工作的精力不集中;非公企业中团员青年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团组织对青年吸引和凝聚力不强;青年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各驻点干部积极思考,初步确定了驻点工作的基本思路。
2、加强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发展后劲。驻点干部坚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驻点干部于欣宜配合东丽区团委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统一印制下发《共青团工作一册通》,督促基层团组织及时上报工作计划安排、基层团组织调查表等;参与乡镇团委年终考核,从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品牌创建等多方面综合考评乡镇团委工作。驻点干部余升高指导武清区团委选聘70余名村官及“三支一扶”人员任兼职乡镇、村级团干部,在充实团干部队伍的同时,也为党政部门锻炼培养了青年人才;促成建立30万元的武清华帝团建基金,规范了基层团建活动项目经费申报机制,解决基层团建经费匮乏问题。驻点干部董玉倩协助河东团区委开展共青团系统科级干部公开竞岗的面试和考察工作,选拔出10名基层需要、群众认可、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到基层团组织中;协助团区委举办团干部培训班,积极联系师资、设计培训内容,围绕共青团的中心工作和基层团组织实际需要,为40余名基层团干部开展了团务知识、重点工作项目等方面的培训。
志存高远 踏上东瀛求学路
姚泳的父母都是北京中石化设计院负责自动化设计的工程师,工作繁忙,常常出差在外。6岁上学之前,姚泳从福建到北京,又到金门,辗转柳州,在保定小住,最后重返北京。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笑称自己可能是在6岁前就走遍大半个中国的第一人。
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培养了姚泳独立的个性,而且使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无论是出国留学抑或是归国创业,他都未曾对周围的环境有过生疏感。北京、福建、东京、香港……所到之处,他都亲切地称之为“家”,颇有四海为家的游侠性情。对姚泳来说,他的“家”在路上在心里,他在哪儿,哪儿便是家。
高考那一年,姚泳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电子专业。踏入大学门槛,姚泳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学习上,并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姚泳在日本取得了福井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的机会。“我想走出去看一看,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在福井大学读书期间,姚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ADS的立体式运动影响》等多篇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他的论文视角新颖独特,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赞许。
硕士毕业后,姚泳放弃了继续读博士的机会,开始了在日本的工作。姚泳的决定总是那么干脆,因为他能够深刻了解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对自己的发展有利。
义无反顾 归国创业显身手
无论说起去日本留学,还是谈及归国创业,“运气好”是姚泳嘴边常常挂着的一个词语。姚泳的父亲说儿子是个不知愁的人。姚泳自己却说:“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了困难就解决。” 话语里面透着一种姚泳独有的从容和淡定。
在日本求学期间,姚泳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职业。他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一次次地打电话向各个公司推销自己,从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锻炼机会。讲起在日本的打工经历,姚泳如数家珍:做磨具、操作数控机床、在餐厅洗碗,做服务员和领班、婚庆打杂、分发信件、在汽修厂给汽车换轮胎、机油,甚至是为同学的亲戚竞选市长贴传单……对于他来说,求学期间的打工就是一种“玩”。但就是这种“玩”,使他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做事情也比以前更加认真、敬业了。
当被问及在日本记忆最深的故事时,姚泳说,刚到日本不久,他和一个日本工友发生冲突,姚泳现在已经记不清冲突的原因了,但是他清晰地记得他没有让日本人占到任何便宜。那次事件让他更坚信了一条信念:中国人不比日本人笨,即使做最普通的工作,也要比日本人做得出色!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和敬业的精神,做洗碗工的姚泳两周后就成为了服务员,晋升领班,最后干脆成了老总的朋友。
后来,为了配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姚泳去工厂当起了模具工人。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他很快学会了熟练操作机床。当别人还在敲击手中的计算器忙着计算结果时,他已经心算出得数了;复杂的图纸到了手里,马上被他看得一清二楚。即使在语言不通的最艰难时期,他也在3个月之内学会了常人要花8个月学习的东西。
姚泳硕士毕业后在日本西电公司工作。 由于他的智慧和能干,进入公司后不久,姚泳便顺利升入公司高层并参与公司内部决策,深受公司领导的赏识。一步步他晋升为亚太地区的负责人,管理公司在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的事务,年薪达到800万到1000万日元。姚泳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当初的年薪是一些日本同行的二到三倍,称得上是事业有成了。当时,他还不到30岁。
然而,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姚泳与公司老板的儿子产生了分歧。与其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1997年带着在日本的积淀和年轻人的执著、冲劲,将至而立之年的姚泳回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经商有道 稳扎稳打展宏图
归国之初,姚泳遭遇了“滑铁卢”。创业的前三年,他说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在做什么:海外所学的技术专长和国内市场不对口,人脉关系用不上,姚泳此刻仿佛置身于大海,只能随波逐流,辨不清前方的方向,找不到脚下的路。不踏实的感觉让姚泳很困顿、很迷惑。在国外,为公司做事,可以借助公司的强大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无后顾之忧;而在国内,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何与其它公司合作,与团队共事,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建立社会网络;如何寻找市场空白,开发新产品。姚泳在痛苦和迷茫中摸索。
为了了解国内的市场行情,姚泳到各个公司帮忙,在为别人联络业务的同时也给自己争取到了许多客户。通过这些客户关系,姚泳顺利地同美国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终于度过了创业初期艰难而漫长的黑夜,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98年,国家鼓励海归派创业,减免创业公司税款。姚泳说:“非常感谢机遇、命运的垂青,使我赶上了创业的大好机遇。”他常说,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机会,关键在于选择,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自己选的事业,不要不切合实际地去追求规模效益。整个电子产业就像一座金字塔,所谓“高处不胜寒”,越接近塔尖,同行就会越少,这个时候更不能洋洋得意,掉以轻心。
就这样,凭借自己在国外积累的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各个方面网罗来的专业顶尖人才,姚泳渐渐地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相关领域的旗舰企业,2002年,公司凭借独有的诊断仪表在“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第三次评审会上获得了十万元的北京市项目启动资助;2004年,公司的多用途机组监测分析诊断仪表项目被北京市申报为“2004年度中关村科技园归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评选项目。公司开发的多用途仪表,除占据国内市场,还远销至印度、巴西、苏丹、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匍匐前进 躲开竞争对手的视线
姚泳公司的员工并不多,核心员工才十几个人,但却是不同专业中的顶尖人物。姚泳招聘员工的方法很独特:新招聘来的员工,他不会去要求做什么,而是看员工是否会主动找工作做,是否具有工作的主动性,他以这样的方法检验员工是否真正热爱本职工作,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姚泳的员工们说,年纪轻轻的姚总丝毫没有老总的架子。尤其是下了班,姚泳总喜欢和同事们一起出去玩,这时就更没人把他看作冷冰冰的老总。在工作中,姚泳负责公司的全盘统筹,具体的工作他都放手交给各部门的员工去做,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员工会比自己更熟悉那个方面的情况。在员工面前,他更愿意充当小学生,先听员工的意见,再和他们讨论、研究得出最佳方案。
在生产环节上,姚泳也有自己的一套策略:自己的公司没有生产车间,而是签约六、七家工厂作为其产品的生产车间,这样,一方面节省了自行建设厂房的成本,增加了公司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在与加工厂的合作中寻找最佳的合作伙伴,可谓是”一箭双雕“。这一点和浙江商人的经营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公司管理方面,姚泳认为,要通过制度建设把公司的事务固化为执行标准。例如,客户管理必须要明确到位,要及时地完成对每一笔生意的统计、反馈及工作总结。谈及与客户的关系时,他说:”为客户服务的时候,就要放手去做,当客户对产品和市场不了解时,才可以更好地管理市场,更好地发挥公司的作用。”现在,自己的公司规模比较小,在国内创业不用同步密切关注大跨国公司一举一动的战略手段。但是,需要做好自己公司在业界的口碑,采用”匍匐前进”的方式规避大公司的注意,以得到无障碍的发展。遇到困难时,”打得过,打;打不过,跑”,保存实力,”放长线钓大鱼”。谈到在日本工作和回国创业的不同感受,姚泳说,在日本,得到的帮助有限,只能靠自己的打拼来进取,而在国内,国家在中关村这片人才辈出的地方给创业人员们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让他后顾无忧。
姚泳认为,虽然商场如战场,经商要讲究策略,但是”经商有术,术无道则不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业界的口碑是相当重要的,要永远遵循”客户是上帝”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而砸了自己的牌子,毁了自己的信誉和形象。现在无论是客户还是竞争对手之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个行业很小,这个世界很小,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面。
2004年,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与中关村信用企业促进会共同推出了信用良好企业名单,其中,姚泳创办的至德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人背信则名不达”,而姚泳凭着自己”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经营之道,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功至德达 商海论道觅真谛
2001年,姚泳将他的公司迁入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并将公司的名字由”顺和通”改为了”至德通达”。”经商有术,术无道则不立,立乃天道正气。道若正,坦荡荡,浩浩然,如皓月当空,如赤日中天,其势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然正道沧桑,惟从商以诚、以信、以礼、以义,功至德达,方为市场论道之真谛。”姚泳说:”'至德'二字由此而来。'德'不是狭义上的德,而是广义的大德。”姚泳相信:如果能够达到大德的境界,那么公司的发展道路也就通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