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8 18:14: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一历史必修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改是一项重大的探索,其实质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但历史课改因为种种原因在具体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对历史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相脱节
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由于中考时,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只是把它当成故事课,而且部分老师或学校领导班子也视之无关紧要,所以,有些学校的历史课常常被冷落。
二、农村学校没有历史专业的教师,随便哪个教师都能参与历史教学
在许多生源较差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许多教师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照本宣科、得过且过,学生则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再加上许多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时还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这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容量,导致多数教师感到课时过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三、课程如何设置,各校没有具体标准
对于历史课程该如何设置,目前也没个定数,各个学校各行其道,自行制订方案。但在没有指挥棒的情况下,多少会有些盲目性。如,历史必修共三册,在初一是应该开几册呢?很多学校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另外,这三册应该如何安排,据我了解,各个学校也不同。有的学校按以往惯例先上必修一后上必修二;有的学校先上中国史部分,再上世界史。把三本书重新整合成类似以前的通史形式,把专题史又改回到原来的通史,这种形式学生容易接受,老师也容易教,效果也不错。
虽然不清楚这次的支教之旅具体会在哪一天画上句号,但掐指一算,距离现在最多也就还有一个月罢了。回想起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仿佛昨天报到的情境还能清晰地跃于脑海,明天就要与这里说再见,只好感叹一句:岁月匆匆!
在**中学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帮助。来到这里才知道,早在我们几个支教生来学校报到之前,领导们就忙前忙后地帮我们打点好所有:落实我们的住宿,帮我们联系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队老师来看我们,学校领导会抽出时间热情接待;平时在饭堂,领导也会经常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甚至有时还亲自来听我们上课,鼓励之余还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李校对我的关心,邝校对我的指导,初一级王主任给我的建议,初二级巢主席给我的经验分享,还有初一,初二级两个级长对我的帮助……学校领导的热情与关怀温暖了我的心,让我不敢轻易忘记。
另外,感谢一起并肩作战的老师们。平时跟老师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他们是我的老师,同事,朋友!在办公室,在饭堂,在宿舍,我们会聊聊班上的情况:哪个班的学生怎么怎么样,家长怎么怎么样;讲讲热点新闻:有没有打算生二胎啊,延迟退休啦,绩效工资;谈谈一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最近的羊肉很便宜啊,还要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啊,八卦一下我谈恋爱没有啊……这些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最真实的教师生活。放学后,我们也会一起去练瑜伽,既释放了压力,又锻炼了身体,还学了本领,一举多得。还有一件让我既感动又难忘的事:办公室里一个老师结婚,居然还邀请我去当姊妹。在我印象中,只有好朋友才会被邀请去当姊妹,我又何德何能,能获如此信任?
当然,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先后接手两个班:初一4班和初二10班,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当初跟初一的孩子们道别,说我以后不教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恨不舍,说我骗人,之前明明答应他们教他们一个学期的。现在在校园里见到他们,他们都会很热情地跑过来跟我打招呼,这样就能让我很满足了。初二这个班,说实话,没有初一那个班听话,有时会惹我生气,但是有时又……他们总是问我下学期还教不教他们,说希望我还教他们;我还有几个得力助手,就是我的课代表,他们很懂事,也很能为老师分忧,给他们点个赞吧。
最后,感谢我的带队老师:艾**老师和两个最可爱的人:我的支教小伙伴。艾老师每次都是坐车来从化的,很辛苦,还要赶场,上午在这个学校听课,下午还有赶去另一个学校。这样满满的档期,如果是明星,应该赚得不少啊。至于我的两个支教小伙伴,我们在一起时会互相鼓励,有时互相开玩笑,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进步。我们就是这样像兄弟姐妹一样,以至于他们两个把一个老师送给我们仨的番薯全部吃光才告诉我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想到自己的青春曾挥洒在**中学的校园里,我无悔当初的选择。
中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2
20xx年度的工作已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依此为契机更好地干好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学生。
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还通过读书看报,收听时事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并记了大量的笔记,还积极和其他教师加强交流,探讨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及内容的学习,我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及研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天不进行充电,就意味着退步,进行教育自修是每一个教师每天的必修课。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努力坚持自觉地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学习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并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教学问题,还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论笔记,注意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写了相关的论文,自己所写的论文《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文在《烛光教育研究前沿》一书中出版发行,自己平时不断把积累的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借此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紧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力争作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观地进行学习;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4、努力加强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英语、地理、音乐学习资源。
5、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6、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
7、努力做学生的朋友,做到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设条件,进行教学的改革。经过努力,英语、地理、音乐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在本年度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叙写和视频演讲比赛中均获得县级三等、州级二等奖。
四、积极参加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争当文体学习标兵。
本人辅导的学生周玉庆在参加本届全县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中荣获全县“三等奖”。搞好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合作,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教育教学中既锻炼了自己,还使自身素质又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正是以后我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会再接再厉,力争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得更好。
中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的历史课教学。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毕业班教师,我更加认真的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我力求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既掌握好基础知识,又提高了技能。我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学习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5000多字。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围绕学校听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历史专题报告会。
(3)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4)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5)社会生活情况调查。
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5、配合学校、班主任完成了毕业班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世界文明和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经撰写了7卷本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一、明清课程设置
在“明体适用”思想的指导下,明清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的设置,均是为政治服务的,不仅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反而成为科技发展的阻力。
1、明清国子监的课程设置
作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明清的国子监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国子监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清的教育发展情况。
为了详细考察明清时期的教学计划,我根据《明实录》、《南雍志》、《明会典》、《辟雍纪事》等史料,查证了明初国子监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经史类科目,具体课程:《四书》、《五经》,为必修课程,但学生通常只需选择一经主修;
律类科目,具体课程:《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明律令》,为选修课程;
礼、乐、射类科目,均为必修课程;
书,具体课程:名人法帖,为必修课程;
算类科目,具体课程:《九章算术》,为必修课程,此课程在洪武年间开设一段,以后退出国子学。
从明初国子监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在必修课中,“经史”是各代皇十分重视的。洪武二十年的监规规定:“三日一次背书,每次须读《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务要通晓义理。若背诵讲解全不通者,痛决十下。” 虽然国子监中以《五经》作为首选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学习全部的《五经》。相反,每个学生通常只需要选择一经作为主修。正因为如此,博士才分经教授。虽然“律”是选修,但是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因此实际上变成了必修。礼仪、乐、射、书、数同样是必修,但并不是主要的科目,是“经史律”科目的陪衬,仅是作为未来官吏必备的技能而已。
明代国学教学科目的安排,在藏书上也有着清楚的反映。以北京国子监为例,除字帖外,在嘉靖年间,有藏书54种,其中各朝所颁的8种,儒学著作18种,子书6种,史书22种,没有一部属于算数类。
明北监藏书表内容如下:
颁书类:《》(空格为字迹不清,不能辨认为何书,共三本,推想应是《大诰》一类的著作)、《为善阴骘》、《孝顺事实》、《五伦书》、《大明会典》、《历代名臣奏议》、《明伦大典》、《大明集礼》;
儒学典籍类:《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诗经大全》、《春秋大全》、《礼记大全》、《易经本义》、《书经集注》、《诗经集注》、《春秋胡传》、《礼记集注》、《仪礼》、《祭礼》、《丧礼》、《孝经》、《四书大全》、《四书集注》、《性理大全》、《周礼全书》;
诸子类:《太学索瘾》、《杨子太玄》、《老子》、《列子》、《尉缭子》、《杨子法官》、《读书记》;
史书类:《史记》、《汉诏》、《蜀汉本末》、《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魏书》、《南史》、《北史》、《五代史》、《元史》、《宋辽金正统》、《资治通鉴》、《文献通考》、《通鉴纲目》、《梁书》、《后周书》;
其他类:红签字帖、白签字帖。
南监的情形也与北监相似,除当朝所颁图书外,儒学典籍、史书乃是其藏书的主要部分,所有藏书中同样没有算数类著作。
清代国子监的课程设置与明代基本相似。国子监“所习《四书》、《五经》、《性理》、《通鉴》诸书,其兼通《十三经》、《二十一史》,博极群书者,随资学所诣。日摹晋、唐名帖数百字,立日课册,旬日呈助教等批晰,朔、望呈堂查验。”可见,清国子监开设的课程也是经史律书科目。在乾隆时期,采纳孙嘉淦仿胡瑗经义、治事斋遗法教学建议,国子监“分经义、治事以教诸生。经义以御纂经说为宗,旁及诸家;治事若兵、刑、天官、河渠、乐律之类”。表面上看,增加了一些实用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根本不去学习与科举无关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是将来为官做准备的。
2、地方儒学的课程设置
明代府、州、县学的课程内容,奠定于洪武年间。
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重新规定了各地儒学的教育内容,计分礼、射、书、数四科:
(1)关于礼的内容,要求诸生熟读朝廷所颁布的经、史、律、诰,以准备科贡考试。经,从“五经”中可任选一经修习。史,即诵十一史和朱熹《通鉴纲目》等历史著作。律,即《大明律》。诰,即《大诰》、《大诰续编》与《大诰三编》。
(2)关于射的内容,即规定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各地教官等人督导诸生习射,要按朝廷所颁布的仪式进行,凡射中目标的赏酒。
(3)关于书的内容,临摹名人法帖,每日习五百字。
(4)关于数的内容,则为熟习《九章算术》。
3、社学的课程设置
明代官方设立社学的时间始于洪武八年(1375年)。明代官方设立社学是“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也”。这表明统治者意图通过发展学校教育来普及教化,诱导民众、美化风俗。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诏,“民间子弟读御制大诰”。以后又令“为师者率其徒能诵《大诰》者赴京,礼部视其所诵多寡,次第给赏。又令兼读律令”要求民间子弟讲读《大诰》和律令,并且给予奖励。可见统治者强调的是政治教化,而不在于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教学别重视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这就直接影响了社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明代的小学教材主要有《小学》、《孝经》、《孝顺事实》、《家礼》、《论语》、《春秋》、皇帝的圣谕、明代的律令(如明太祖的《大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九章算术》等等。从中可见,明代社学所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偏重于道德和语文知识训练,而缺乏科技教育方面的内容。
清代的小学教材大致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四书》、《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八股教材《小题正鹄》等等。
让我们看一下同时期西方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对东西方课程设置的比较,从而分析出课程设置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二、西方的课程设置:
十四世纪以前: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
文艺复兴(14-16世纪):文法、文学、历史、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力学、音乐;
17-18世纪:文法、文学、历史、修辞学、逻辑学、伦理学、算术、代数学、三角法、几何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力学、物理学、化学、音乐。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进行分析:
第一,西方科学的发展和新学科的出现。文艺复兴时代和在这个时代影响下的后来几个世纪里,学校课程的范围大大加宽了,总结人们知识成果的学科不断增加并日益分化,到17―18世纪已发展到17种学科。实学科目地理、天文学、力学均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西方自然学科的增加分化尤为显著。西方的逻辑学、代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三、结语
教育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其变化的过程中,总会增加某些课程或是淘汰某些课程。然而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却保持一种亘古不变的稳定性,
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重人文学科轻自然科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崛起,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使得现代教育中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因此现代教育应该坚持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紧密结合市场的经济需求,克服脱离实际的现象,设置一些实用的学科,同时还要避免因迎合市场而盲目追求最新的理论和课程,而忽略以至丧失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0-03
将电影宽银幕理念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广州市真光中学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由宽银幕课程到宽银幕德育,真光中学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宽银幕德育的理路求索
真光中学创新实践的宽银幕德育,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它基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回应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还汲取了“求真教育”的学校文化精髓。
(一)源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首先源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
所谓“宽银幕”,是指在电影放映中,把放映画面展宽,以适应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的特点;也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具有“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的寓意[1]。
真光中学借用“宽银幕”而创生的校本课程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将宽银幕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模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第二,宽银幕电影的观感和内心体验正是宽银幕课程追求的学习境界。对于学习者来说,课程不仅是“风景”和“观看”,也是“参与”和“欣赏”。宽银幕课程基于以学习者为起点和中心的课程论立场,可以让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也必将使学习者的内心体验更为深刻。第三,宽银幕课程不仅体现了“广见识、宽基础、厚人格、雅气质”的古典课程追求,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的代名词,是凝聚着时代诉求的学习方式[2]。基于宽银幕课程研究的坚实基础,真光中学对宽银幕德育进行了新的探索。
(二)回应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的提出,还回应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
2016年1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在其于“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题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探究》的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我们认为,核心素养应该具有这样的内涵:一是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然是井底之蛙;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三是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四是有远大的目标,视野宽广,前景宏大而光明;五是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纯粹、无惧、坚贞……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六是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4]。真光中学把培育有核心素养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培育具有宽特质的博雅教育。“博”指广博,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雅”指素养,即做品行雅正之人,具有全面高尚的素质修养[5]。
(三)汲取学校文化的丰富养分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真光中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宽银幕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学校充分挖掘和扩展“求真教育”的内涵及外延,要求学生扬真光、求真知、做真人;弘扬真光的四大文化 ,即“爱”的文化、“行”的文化、“创”的文化、“和”的文化,用真光文化元素来引领真光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总结出宽银幕德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重要途径。
通过整合德育资源,将已有的德育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真光中学逐步构建和形成了宽银幕德育的雏形。
二、宽银幕德育的实践建构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所开设的“一轴三线E型”课程模式下的特色系列课程,是宽银幕德育理念的载体。而相关专题活动的开展,则是宽银幕德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拓展和提升。
(一)课程是灵魂
在宽银幕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创生了“一轴三线E型”课程模式的特色系列课程(见右图)。
“一轴”是指基础必修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开齐必修课程、开足必修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线”课程之一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开设信息技术课,定期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活动;每年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到荔湾区劳动技术学校劳动学习;组织学生定期到岭南湾畔社区、协和幼儿园等地做志愿服务;每年新入学的初一学生,都要在开学前进行国防教育及校史教育活动;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春游和秋游活动;每年5月都会组织学生到香港开展游学交流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体验式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真正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线”课程之二是真光校本课程。学校共开设了二十多门校本课程,如:书法、推理与益智游戏、吉他弹唱、寻找历史足迹、天文兴趣、篮球基本技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人生理想来选择课程。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既践行了学校“自能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又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开设课程,从而激发起创生课程积极性。
真光讲坛是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包括三个系列。一是教授进校;二是名师引路;三是校友关怀。比如,第十五期真光讲坛是由《羊城晚报》副刊编辑部主任陈桥生为全体师生带来的“享受阅读――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讲座。陈主任通过书本匮乏年代和书本过剩年代的对比,解决了选择什么书阅读、怎么阅读的问题,提醒看书应从经典入手,进行精读以提高写作水平。他还强调,专注的阅读、有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才能产生真知灼见。优秀的写作是真情实感与真知灼见的结合。
“三线”课程之三是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其以独具特色的活动模式,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现有五大类62个社团。社团每周进行一次活动,每次有两节课的活动时间。
比如,模拟联合国社团以“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放眼全球,合作发展”为主题,为学生走向国际打开了一扇窗,每年都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三十多所名校参会。2015年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与跨文化对话”,学生以国际眼光审视、讨论问题,激发了潜能,提高了组织与策划、研究与写作、演讲与辩论、沟通交往等素养。
(二)专题活动是亮点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计了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以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崇德向善,在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国旗下,真光中学的同学们举起右拳大声宣誓,表情庄严而神圣。
这不是普通的国旗下讲话,而是真光中学精心策划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开学典礼中的一幕。
作为真光中学宽银幕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学典礼活动处处透着浓浓的真光味。典礼中,教导处魏剑主任首先作了“铭记抗战历史,信念筑梦中华”主题发言,带领大家回顾历史,缅怀抗战英雄。卢岳飞副校长作为核心价值观原创歌曲《我们都是好公民》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团委副书记王得刚、初中部全体师生首次集体合唱这首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刻在每一个真光人的心中。在严美棠主任的带领,同学们用《感恩的心》手语操表达对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勇士和先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在颁奖环节,真光奖学金获得者“旭晖”三班的梁斯雅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十分感谢真光大家庭的这份奖励。正是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句句鼓励,才让我从一年前的一株小苗,长成了现在的一棵小树。谢谢你们!”
随后,全校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制作一本《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册》。该纪念册是在学校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形式开展活动的基础之上制作而成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专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为他们的道德成长拓宽了视野,夯实了基础。
在宽银幕德育理念的引领下,每个月学生都要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些节日活动的开展,很好地渗透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学校教育理念,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领导、策划、执行等各项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爱群合作、互帮互助等核心素养。例如在体育节中的大课间展示、英语节中的校园十大英文歌手大赛以及艺术节中的经典美文诵读大赛等活动中,同学们勇于突破自我、为集体荣誉而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充分地展现了宽银幕德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巨大作用。
根据真光中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学校将不断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宽银幕德育课程,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拓宽德育的范畴,整合德育资源,建构宽银幕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德育的理论化、系统化、校本化。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在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道的路上,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前苏联]戈尔陀夫斯基.宽银幕电影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12.
[2]杨四耕.课程模式的三个观察维度[N].中国教育报.2015-12-23(004).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9-01
1.前言
德育校本课程是新型课程管理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以学生需求的正确评估作为基础,通过学校和有关部门德育资源的整合,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措施,制定出德育教材或者活动。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是经过不断的调整,一定会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2.影响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2.1观念的影响
据调查,由于传统德育课程开发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学校的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认为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专家的工作范畴,其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会影响教学工作,增加自身负担。
从笔者查阅的资料上看,一些较为著名的期刊杂志如《思想理论研究》、《上海教育》等反应了一部分上海某些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但是没能达到理想状态,缺乏全面、综合的研究,也没能使有关部门重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较为落后,处于起步阶段。
2.2师资队伍的影响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初中教师需要在课程中扮演探索者、参与者、引导者等积极的角色,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探索实践能力。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由于德育校本课程的决策权在于学校,使得很多教师不能及时适应。
2.3教育部缺乏指导性政策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部门,如中央、地方与学校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缺乏科学、权威的课程认证制度去监督德育校本课程质量。从政府的角度上分析,政府将课程决策权交给学校后,对其管理多于服务,教师的专业判断被政府的行政命令所阻碍。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重要角色,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或者对自身权力范围不明确。
2.4课程实施状态不理想
德育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一般表现形式为活动课、选修课。但是相比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德育校本课程大多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制度,因此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被高度重视,其被起到一个装饰的目的。正是因为内部缺乏自觉和自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质量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3.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对策与案例分析
3.1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综合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使其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依据形势发展变化,灵活的对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删减。
(3)考虑全局,从实际出发,开发选修和必修德育课程、综合与分科德育课程、隐性和显性德育课程等,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协调。
(4)结合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发展状况因教施才。一些发达地区网络发展迅速,要注重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课程的开发。一些偏僻乡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就根据当地情况开发学生艰苦奋斗的校本课程。
(5)教师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当注意连续性、渐进性,从底层次开始施教。逐渐向更高水平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2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笔者认为,在各种各样的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中,德育课程创编和德育课程整合模式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
3.2.1德育课程创编模式
德育课程创编模式是根据学生自身德育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而进行的课程选择、设计以及评价。
案例:初三年级德育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初三是一个学业上的转折点,关系到初中毕业以后的选择去向。这时应该调整学生的应考心态,帮助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不轻言放弃,并且协助其做好适合的人生规划。
(2)课程内容
1)正确看待“成功”。学生和家长都期待成功。由于多方面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学生对成功的看法有所不同。在学生选择下一个阶段的去向时,应该看得更远,扩宽思路,走好这步关键的路,才能提高将来成功的概率。
2)学会面对压力。面对紧张的中考,学生会面临社会、家庭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教师要教学生怎样面对压力,在不放松学习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心态。
3)回望和感悟。教会学生回望初一、初二时走过的路,总结优势和劣势,发挥优势,改正自身的不足。感悟自身在母校所度过的日子,让这几年的时光在一生中难忘。
(3)课程方法
通过情感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其在初中三年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也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4)课程安排
1)规划人生。根据初一写的人生规划进行对比,端正态度,及时调整;制作“我的未来”手工作品,体现自己的希望;举行梦想主题班会,交流梦想。
2)调整心态。教师授予学生一些减压小窍门,疏导心态;举办专题讲座。
3)告别母校。让学生在此感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感受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观看回顾视频,拍照留念,为母校赠言等。
(5)课程时间
时间为一学年,从初三上学期开始实行。
3.2.2德育课程整合模式
德育课程整合是在越过不同的知识体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所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德育课程整合有三种模式。第一,将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将德育课程的功能用于其它学科上,如语文科目上讲解社会形象良好、起带头作用的人物的道德作用,历史课上讲解伟人的良好道德行为等;第二,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进行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第三,将德育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进行德育教学。
4.结语
德育校本课程是一项新生活动,其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及需要,通过德育教师引导学生开发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必然趋势。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创建有特色的学校和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和当地德育资源,开发更有效、有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4(03).
[2]卢少军,朱跃民.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一、上课之前要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导学纲要
这个导学纲要,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导学纲要的设计要依据“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导学纲要的提出前提也是“问题”。例如我在讲授必修三《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导学纲要,让学生来自主学习。首先导学纲要要设问: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2.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3.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通过设计这样的导学纲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而是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四是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二、上课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聆听
利用导学纲要上课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比如,在学生学习“授时历”时,它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会这么精确?它为什么会指导农业生产?如何指导?在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更要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导”,引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导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做的:
1.通过导学纲要中的课标要求,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文史不分家的道理,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再就是,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政史不分家,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此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导学中的师生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还必须投入情感。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方面我是这做的:一是避免采用引起学生反感的做法,如上课过于严肃,对待学生的回答错误没有正确理解,挖苦学生。这样其结果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二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一位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角,鼓励学生参加小组合作,讨论,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中的困难。
四、通过导学纲要要让学生学会自读教材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通过导学设计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按导学纲要的要求提升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自读教材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
1.结合导学纲要的目标要求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2.根据导学纲要中的问题设计自读正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根据导学纲要学会整理提纲,不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3.根据导学纲要读懂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通过导学纲要中针对地图和插图的问题设计去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认真本学科的德育任务,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是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英语学科知识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教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做到逐步使德育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得以落实。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有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好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学生爱国主义与行为教育的培养。那他应算不上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如在初一新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就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英语,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经济还不够繁荣。只有学习好英语,加强对外交流,以此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今天学好英语,不是为了将来能不能出国,而是将来世界都来学习汉语。我们要肩互着走过振兴的历史使命去学好英语。这样一来在英语教师德育意识的支配下,自觉积极而巧妙地把有关德育内容融汇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对其他的品德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到一个英语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是德育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集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新课标七年级英语上册中,在进行国民与国旗的练习教学时,结合不同国家、国旗的学习与了解,重点介绍五星红旗的特征,同时就五星红旗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以此对学生进行实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friend”(朋友)这一单词时,同时介绍和解释“friendship”(友谊)这一单词的构成及含义。之后让同学们谈对交朋友和对友谊的看法,从而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进行Christmas Day 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来介绍中国的节日以及世界各国的节日。以此来介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共享,让学生爱自己的民族的感情升华到对整个世界民族的崇敬与热爱。在七年级上册看图练习句型Who is he ? He is Liu Xiang.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刘翔的相关事迹,让学生从中学习运动健儿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等。在课堂上,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等。如在教学“What can I do for you?”时,说明这种说法不只是客气化,而是看到对方有困难而要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方;“How do you do?”是初次朋友间的问候,而“How old are you?”对女士而言是粗鲁极不礼貌的表现。教学“MAKE UOR WORLD MORE BEAUTIFUL”这一课文时,我问道:“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to the ground ? ”(你曾经乱扔垃圾在地上吗?),很多学生都回答:“Yes, I have.”于是,我就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加以指正,以此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40-01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之所以没有中断,重要的原因之一要归功于汉字。汉字是我们华夏先祖创造的,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智慧结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是中国的符号,书法是华夏的“代码”,书法是民族意识的火把,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台湾学者白先勇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线条文化,书法,是核心中的核心。”
一、当前初中生的写字(书法)教育的现状
初一时,我曾对自己所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调查,统计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书写优秀率仅为20%,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的书写还不如小学生。作为语文老师,经过近三年的观察总结,具体表现如下:
1、写字的姿势不规范,不正确。走进教室你可以看到,有学生写字的坐姿要么是斜倚外靠,要么是眼睛离本子太近,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很难纠正。2、不会写规范的字。他们没有掌握最基本的笔顺书写规则和字的间架结构,不端正,不整洁,不规范,尤其是细节性的基本笔画不是多就是少,有的字虽正确,但像鸡爪子抓的,很难辨认,没有“体”。3、不会写正确的字。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相关媒体调查,近80%的受访者都有这种情况。4、不会又快又好地写字。书写速度缓慢,像捉虫似的。一快,就写成了很难辨识的潦草字,难以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5、不会写有个性有生命力的字。所有的字,都是一种体,一成不变。6、有学生随意简化汉字,甚至生造汉字。
二、对当前初中生写字(书法)现状的原因探究
以上的现状,以上的结果我们虽然不愿看到,但更不能回避,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书法爱好者,经过近三年的思考,有些许感悟,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是语文教学有缺失。在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重视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写字指导,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致使学生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教师本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3000 多名教师中,60%的人认为自己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教师书写技能的下滑。三是初中学生自己重视不够。进入初中,所学科目增加不少,作业也多了起来,在还没有彻底减负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在单位时间完成各科作业,但是总不不睡觉吧,于是乎,就来个刷刷刷,不能保证作业的书写质量。四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为了考出一个好分数,老师大多的时间花在背诵默写,阅读理解上,无暇顾及书写,老师、家长、学生都默许了这种不太正常的现象,而只顾学习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书写的规范。五是各科任教师不同程度地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以及网络语言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六是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同学之间,亲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用书信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初中学生大多考敲击电脑键盘来完成交流,导致学生书面交流渐少,对电脑形成了依赖,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展示自己书写才能和赏析他人书写的机会,从而导致初中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不进则退。七是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具体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书写的评价无依据。
三、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与写字(书法)教育有机融合的建构设想及实施建议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弘扬我国的书法艺术,大力营造学书的氛围,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利于学习、工作和交际。所以只有人人思想观念上重视了,才有可能认认真真落实课标,认真真地去书写。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与考核。由于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成阶段,学校普遍面临着中考升学的压力,社会各界对也比较学校关注。要把写字教学是否开展作为考核一个学校的硬性指标,这样就迫使每一所初中都能够重视写字教学。其次,科学评价,激发习字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每次考试都单列书写的分数),把学生的书写列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再次,学校要重视写字教学,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每一所学校要把写字教学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搞好文化教学工作的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一、地理学习不连贯
初一、二年级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初三年级停开地理课,造成知识传授的“断层”。高一学生再接触地理课时,许多基础知识生疏甚至遗忘,更有甚者连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都不具备。
第二,学生心理、教与学模式的巨大差异
首先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春期、青春后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心理型向理论型发展;其次学习方法差异大,初中多侧重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而进入高中则转向探究理解型,初中为被动式学习,老师带学生学习,高中为主动式学习,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再次多数选修文科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学习上稍显吃力,究其根源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而地理学习正需要这方面的能力,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多数选文科的学生,天真地认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简单的背、记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学习方法上的转变成为文科生学地理的“拦路虎”。
第三,高、初中教学要求及教材编写差异
首先初中地理教学只面临初中结业考试,要求不高,考核知识很浅显,难度值很小,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加之初中教学现有的功利化倾向,地理早已沦为“副科”,再者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更加“弱化”、“边缘化”,教学的质和量更难保证;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是高考,且高中地理学习对基础要求很高,时间紧、任务重,加之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期望很高,这就与学生的现状“脱节”了。其次教材编写存在教材知识体系差异问题,初中教材删减或弱化较多内容,本来系统的知识就出现零散化,加上新课改老师的培训不到位,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偏差,使得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显得更零碎,但这些弱化或删减的内容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最后初中教材编写侧重基础性和普及性,高中侧重发展性和研究性。高初中教材编写的巨大差异造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巨大差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如何解决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断层”、 “拦路虎” 、“脱节”,最为重要的是作好“衔接”工作,此衔接分为以下六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衔接
基础不牢,学生听课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上课无精打采,学习兴趣下降,因此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如讲授高中必修(上)之前应复习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尤其是常用到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如蒙古、西伯利亚、亚速尔群岛、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补充经纬度的基础知识并挖深拓宽;讲授高中必修(下)应补充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及重要城市等。
第二、基本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
在初中未作为重点知识的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则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知识需要在平时教学中适当补充讲解、练习,以防因高初中部分地理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出现学生听不懂课,做不来题的现象。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等值线图判读,气温、降水图判读等。
第三、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进入高中,学生自己要主动改变学习方法,老师也应教给他们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首先高中地理学习不能简单地采用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不仅仅需要背诵、记忆,“依样画葫芦”式学习,更需要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等。知识的掌握应达到 “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其次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总量大,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容的逻辑性加强,学习密度和作业量猛增,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根据艾宾吉斯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分散学习效果优于集中学习,提醒学生易混淆知识需用练习巩固、加强等方法;再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一些问题,逐步使学生获得假设、分析、推理、论证等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同时注意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尤其是比较法的运用对帮助学生知识记忆有莫大的好处。
第四、教材内容和教法的衔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地理教师应主动深入初中地理课堂,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深难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把握,避免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观性、盲目性,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其次在教法上注意避免“一言堂”,多学习初中地理教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知识易被学生吸收等特点。再次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材的难度加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刚入高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讲授部分知识时,举一些具体直观的例子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带学生做实验、野外考察等。再次对于高初中教材中同一内容的学习应先了解初高中难度要求,宜将初中基础内容复习巩固,再因势利导引出高中知识学习,注意知识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如世界地形图阅读,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的传授。再次将看似孤立、零散知识成串讲解,浑然一体,以地图为载体,捏沙成团,解决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借助人口稠密与稀疏,分析当地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经纬度位置与世界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五、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军训筹备会议发言讲话稿范文1亲爱的同学们:
夏天的7月,是我们分享高中学业丰收成果的喜庆时节,秋天的9月,是我们开创大学学业发展辉煌的梦想季节。今天我们举行开学典礼,明天我们开始军事训练。我代表~~城市学院全体教师,向新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新生家长表示深切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年合并升本改建的~~城市学院,经过近~~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目前正在贯彻教育部政策文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应用型大学迈进。学校的校训是: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作为教师代表,我们在这里承诺,我们将恪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涵养大学教授的学者风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献身学术。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导向、能力为先,我们的科研一定会坚持学术品位,需求导向,应用为先。
奇数有花难问种,异香闻气不知名。我们希望新同学们,大气、阳光、严谨、高贵。做人要大气,不要小气,做事要阳光,不要阴暗,做学问要严谨,不要抄袭,做学生要高贵,不要庸俗。我们期望新同学们,万事必求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须使青春闲无度,莫教白首碌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漫步校园无丑行,行走社会有教养。
现在有一种时隐时现的青年读书无用论思潮,这是社会腐败和经济下行的副产品。我们相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随着法制规章的健全,刻苦学习,学有所成,社会素质高博,创新意识强盛的专门人才,一定会得到发展的机遇。
现在有一种玩命打电脑游戏的青年社会心理疾病,这是信息化初始时代的副产品。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环境的优化,随着休闲教育的深入,青年创业的热情一定会迸发,青年学习的热潮一定会张扬。我们会更加成熟的对待电脑和游戏,我们会更加理智的处理学习与休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瞄准目标,刻苦学习,优化性格,提高素质,就业不是问题;只要志存高远,你勤学善问,掌握方法,喜欢创新,发展自有机遇。
同学们,中学没有学好,进了~~城市学院读学士,后悔已经来不及;大学刻苦努力,考入北京重点大学读硕士,前看完全来得及。我们的学校,校园美化有待进一步建设,但博士很多很美很有水平;我们的学校,桌椅设备有待进一步更新,但教授很多很好很有学问。关键在于你喜欢学习,核心在于你喜欢提问。学习融合提问就是学问。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这是国防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心理素质,建设团队精神,学习军事技能的重要实践课程。我们全体的老师关注着你们,我们全体的学长关心着你们。
我们相信,经过开学典礼,经过军事训练,我们将以当代大学生的高雅姿态走进课堂,开始我们四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将以时代弄潮儿的高尚心态走在校园,为实现我们的事业梦想而奋斗,为实现我们的生活理想而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在校党委、校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坚定支持下,师生教学相长,经验共分同享,同学相友互爱,困难共克同服,走出精彩的学院人生,走出绚丽的青春在线。
谢谢大家!
军训筹备会议发言讲话稿范文2尊敬的老师们、教官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刚度过了炎热而又愉快的暑假,又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六年级新学期。在这个炎热依旧的金秋季节,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别开生面的“军训”课程。今天我们全体六年级同学穿着整齐的军装,怀着激动的心情聚集在一起,准备开始为期三天的军训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对前来担任本次军训指导的教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你们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盛大的国庆阅兵式吧,当百万迈着整齐的步子,昂首阔步地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时,你是否惊叹于他们整齐的队列,折服于他们昂扬的精神?那么,就让我们象解放军叔叔那样投入紧张而又精彩的军训活动之中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即将到来的建国66周年献礼!虽然眼下还是高温时节,站在太阳底下连续训练,一定炎热难耐,但我们要象解放军叔叔那样,严守纪律,听从指挥,以高昂的热情,顽强的毅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各个项目的训练,圆满完成本次军训任务!
同学们,我们在附小老师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转眼间已成为了一名六年级学生。这一年是我们大家努力拼搏的一年,是期待收获、期待成功的一年!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我们应该用辛勤的耕耘来获取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塑造优秀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倡议大家从军训开始,虚心向教官们学习,绝不做软弱的花朵!让操场留下我们矫健的身姿,让天空飘荡我们整齐的口令、嘹亮的军歌……我们就象雏鹰展翅般搏击长空,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冲刺,超越自我、超越梦想!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军训筹备会议发言讲话稿范文3尊敬的各位教官、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灿烂的金秋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崭新的一年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在这个暑假,我们刚送走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三学生,又迎来了怀揣着大学梦想的高一新生们。 此时此刻,我们全体高一教师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因为我们即将和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一起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一段充满激情与挑战的高中征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热烈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
为期六天的军训,昨天已然落下帷幕,同学们,在各位教官的带领下,你们雄姿英发,激情飞扬,器宇轩昂,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困苦,铸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嘹亮的口号,昭示出蓬勃的朝气;矫健的步伐,展现着二中学子的自信刚强。军训让我们感受到了军人的风采,拥有了军人的情怀,我们共同经受了烈日与雨水的考验,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光,共同分享了集体的温暖和激情飞扬的快乐,共同书写了如诗如画的崭新篇章。
军训是一个艰苦的历程,然而相对于漫长的中学阶段来说这仅仅才是一个前奏,仅仅才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脑力、更多的心力和更多的毅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超越一个又一个对手,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高中校门,就走向了成人之路,走上了一条搏取未来人生成功之路。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的,不是轻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的。高中三年,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其间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有义务,有责任。面对人生新的起点,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你们的老师,在此想对你们提出两点希望。第一,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学会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开始,就要树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时间,开始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活。同时要尽快熟悉环境,接纳老师,结识同学,学会与人相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把集体生活过的快乐,充实,自信,精彩。第二,希望你们刻苦努力,学会自主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强度都较初中有所加大,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也会随之加重,所以应该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合理学习计划,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同学们,人生的机会很多,但读高中的机会只有一次;人生的考试无数,人生的拼搏无尽,但高中时的拼搏最刻骨铭心。
“谁持彩练当空舞,且看丰城二中人”,让我们扬起风帆,把握航向,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从容不迫;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往直前,用严谨的态度书写历史,用不懈的努力,争取进步;用辛勤的汗水,超越自我;用青春的激情,放飞梦想;用拼搏的精神,谱写明日的辉煌!
谢谢大家!
军训筹备会议发言讲话稿范文4大家好!
我校20~~级初一新生为期5天的军事训练胜利结束了。这次军训之所以获得了圆满成功,是因为中国~~部队~~分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官的细心教导、初一级部的精心组织、班主任老师的认真负责以及同学们的拼搏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中国94535部队78分队的全体官兵、初一年级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军训的20~~级初一新生致以亲切的问候。
军训是一个崭新的课堂,军训是一个火热的熔炉。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使我们有了广阔的视觉,有了新的人生境界。这次军训,将会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闪光的一页,照亮我们的人生航程。
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这次军训为起点,做到以下几点:
1,把军训中养成的军人作风保持下去,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2,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于律己,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树立集体观念,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
3,珍惜这次军训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珍惜三年的学习生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
4,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从初一开始,打好全面进步的基础。力争毕业时,人人都能实现进入重点高中的理想。
短暂而难忘的军训生活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明天我们将走进教室,漫游于书山学海,用丰富的知识充盈我们的头脑,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训练场上的严格规范、一丝不苟、知难而上、百折不挠、勤学苦练的训练要诀,同样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法宝和有效武器。
请让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对担任军训任务的部队官兵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谢谢大家!
军训筹备会议发言讲话稿范文5尊敬的教官、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县人民武装部的领导和教官们。他们以严谨求实的作风,铁一般的纪律,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风格,美丽宽广的胸怀,为我们全校师生铸造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我们为自己拥有这样的优秀教官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祖国拥有这样的安全保护神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在军训这次考验中,全体师生都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军训活动中,尤其是我们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年纪虽小,可意志刚强;你们身体稚嫩,可步伐坚定。你们顶烈日,冒风雨,尽管汗如雨下,也顾不得擦一擦;尽管口干舌燥,也不喊一声渴;尽管腰酸腿痛,仍没喊一声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教官汗水中挥洒出来的一种精神,这是同学们整齐步伐中炼就出来的一种精神,这不也正是我们所提倡、所追求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观中精神吗?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同学们,今天让你们多吃苦,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少吃苦;今天让你们多流汗,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少流汗;今天让你们体验军训的艰苦,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多经历前途的平坦。在这次军训活动中,你们的毅力,你们的意志,你们的信念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考验。
七天的军训,揭开了同学们紧张的高中生活序幕,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希望同学们把军训中养成的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纪律、规范的言行、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在新的征途上,在观中这广阔的天地里,不断提高自己、追求理想、发展个性、勤奋学习、勇攀高峰,谱写出更加绚丽、灿烂的人生篇章。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以这次军训为锲机,以教官为楷模,以严谨的作风为准绳,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良好心态去接受人生道路中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是社会和人际影响的形式之一。暗示的形式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四类。暗示不具有压力成分,不要求别人非接受不可。海德认为,当一个人的观念使他人接受时为暗示;当一个人的情绪使他人感受时为同情;当一个人的行动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时则为模仿。就暗示和模仿而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对暗示者来说,虽常以含蓄和间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识的;而模仿过程,模仿者的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无意识的、非控制性的。模仿者的仿效行为一般都与被模仿者的行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则不一定作出与暗示者类似的行为。
显然,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的角色不仅在人格上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模仿者;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给予启迪,做一个暗示者。即有目的地设计教育活动,并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而暗示的方式往往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形成民主协商的教育气氛,从而一改传统的指令式的班集体建设形式。
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或教师若能正确把握暗示的方式和契机,可使自己的教育成效达到事半功倍。原因在于,暗示作为一种心理上的沟通,在外在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是直接发生于处于主动层面的教师和处于被动层面的学生个体之间的一种潜在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在师生的心理上构成一座桥梁,通过双方的会意达到教育的效果。亦即暗示的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饱藏着教师的热爱、理解、尊重、依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在内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反映为教师的一种心情。它通过教师各种暗示的方式——语言、表情、动作等,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会有力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应答。它不仅能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毅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这对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显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利用暗示建设班集体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的生理发展处于童年期和青春期的交替阶段,生理的发育使其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童年期天真、幼稚的心理表现与日渐少,心理的成熟度逐步提高,成人感趋于明显,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也昭示着这一阶段是人生最难把握的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危险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外来的各种信息都持有很大的热情,能否使其有所选择地接受其中正确部分并形成正确的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设班集体,用集体的感召力去同化每个个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则是一条重要途径。
暗示的外显:建立班级发展的目标体系
班级能否形成一个健康优良的班集体,正在于班级的各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差距,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就在于将各个体目标在存异(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教育行为达到求同(形成班级意志和目标)的过程。由此也界定了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是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图有效地内化为每一个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把社会要求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多重的目标集合,并形成整合一致的班级目标系统,使之成为每个个体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表现为: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尚未形成中学生的观念,部分停留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初二学生已基本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但伴有不稳定性,又因学习科目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学习压力,学生整体表现为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初三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和价值观日渐形成,处于基本懂事的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根据这种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按这一构思制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效。这一目标体系可概括为三级目标体系,即:初一年级的目标为“做一个最好的我”,初二年级的目标为“告别童年、拥抱青春”,初三年级的目标为“脚踏实地、迎接挑战”。所有教育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着分段目标逐级推进。目标体系从暗示的角度看,属于直接暗示,它直接传递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对班主任的教育意图一目了然。在班级目标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当是班集体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心理现状。
集体的感染力是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通过建立正确的规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的心理凝聚力;其作用是能够对学生的动机和行动产生直接的暗示和规范。
学生间的素质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个性品质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表现为:劳动观念淡薄、生活习惯差、自私、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及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网络体系去贯彻教育意图,增加班集体的感染力,并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使每个学生在政集体中健康成长。实践证明,随着班级感染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参照、效仿集体意志的动机会被有效激发,使得直接暗示逐步上升为自我暗示,从而为班集体的集体目标的贯彻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教育者的教育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客体等的心理现状。应该说,目前的教育现状也暴露出不少人为造成的教育障碍现象,部分教师在教育思想上尚存在一定的误区,亦或自身存在不足,处理犯了错误的同学或后进生问题采取的工作方法简单、草率。比如: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责令其先写检查、大声斥骂、停课思过、罚做作业或劳动,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育者的配合程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机制是改变班主任工作被动局面的有效策略,当这种平等对话深入人心后,也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心理承受度。在这种氛围中,班主任所希望的目标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暗示,而不致出现相抵触的消极暗示。
暗示的落实:设计系统的主题教育流动
班主任对学生而言,一般都具有很好的楷模和示范作用,这种形象本身也可理解为暗示,但其影响力若不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去落实,则有可能很快地被学生所遗弃。因此,班主任将期待目标巧妙地融化于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寻求自我角色定位的过程中逐步去感受或得以陶冶,则这种暗示才有可能被激活。亦即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显著特征。
第一,明确目标指向性。班级主题活动是班级发展目标体系下的一个操作子系统,每一次主题活动要在阶段总体目标基础上加以个别化设计,虽每次活动都具鲜明的主题特色,教育意图是实现目标体系中的某一个教育层面。这就要求每次活动的设计应具备鲜明的教育倾向,它不仅蕴含着对群体的规范,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共同志趣。
案例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初中生。对初一新生进校新组建的班级来说,这次的设计是有十分必要的。笔者采用的方式为每日上台讲演,时间二分钟,利用每日晨会完成,每天8-10人,时间持续一周。通过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刺激,貌似重复,但因学生不同能促使学生间的互相暗示和借鉴,易使班级目标在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中趋于明确。
第二,凸显个性化。作为现代教育意义中的班主任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决不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强行灌输,这显然不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巧妙地暗示给学生,才能逐步树立班主任的威望,而个人威望的不断提升又可有力推动暗示的作用效果。我想,班主任的威望提升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即构建自己的教育特色,而不致使班务工作落入俗套。同时,班级活动的个性化也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二:春游和秋游。这是每所学校教育活动的必修课,大多作为学习之余的散散心而已,常陷入形式化。笔者将春秋游上升为社会实践考察课程的高度去认识,精心组织,巧妙安排,对外出的目的地、考察项目、活动流程等让学生一清二楚,并编辑宣传小报,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整个考察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外出之前,选好自己的考察重点,订好考察计划。流动完成后,写出富有个性思考的考察报告,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因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各具个性特色,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互助合作品质等人格素质,同样于无声处得以落实。
第三,体现文化性。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对潜在教育资源越来越重视。而主题教育活动正是班级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所以班级活动的设计就不得不立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围绕班级文化品味的提升去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活动。
案例三:班级读书周活动。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学生读什么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性别特质,如初一男生喜军事、武侠类,女生喜情感、心理类;初二渐转入名著类等。这类活动适宜每学期进行一次,或期中、或假期,在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之后,进行班级的整体交流。实践证明:集中性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并因读书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探讨又形成了浓厚的互相教育和互相促进的班级气氛,学生获得的是远比班主任说教更具丰富内涵的一份体验。
第四,具有时效性。班级活动的设计是否适当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选取活动的时效性,这反映出班主任的教育敏锐度,即能否在班级动态的发展中捕捉到教育契机,并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班级活动。这可从两个方面作出思考:一是从时间发展的线索进行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设计;二是针对班级发展过程出现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有利于班集体的巩固和提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则显得更为直接,在短时间内对班集体的促进作用可谓是注入一次兴奋剂。
案例四:六一庆祝活动。初二学生已走过童年期,六一已走进了个人的历史,这时设计有关的“成人教育”的主题活动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班上设计过“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班会作为初二阶段的一个总结性主题教育活动,收到过十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成人感明显加强,班集体的感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是显著提高,为即将到来的初三阶段学习上的“会战”奠定了理想的心理基础和浓郁的班级学风。
横向的课程整合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中小学管理中绕不开的研究热点,但是纵向的课程统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的研究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学校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不仅要与时展的脉搏相契合,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相适应,更要与国家考试制度的变革相协调。总结我校打破学段课程统合的实践经验,追溯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育人理念的要求和新的高考制度改革,谈谈“六年一贯制”培养体系中有益的管理经验。
一、“六年一贯制”课程统合的背景探索
1.政策背景
国家关于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的政策是实行“六年一贯制”的前提。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变“中小学课程目标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现实问题。这不仅符合课程决策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也符合省教育厅提出的学校要办出特色课程的要求,为我校“六年一贯制”的实施提供了机会。简单来说,校本课程是在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的前提下,具体的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课程的总体方向与思路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形态。
现在初中的教学内容与高中之间存在着许多衔接上的问题:内容重复,初高中教学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内容脱节,初中教学不能为高中学习提供基础性的知识铺垫;内容交叉,初中学过的内容与高中内容相背离,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还有教学课时协调性问题、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与考试的匹配问题……都在拉伸初高中学段之间的鸿沟。我校“六年一贯制”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纲,以基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为目,从纵向上统合原来初一到高三的学习课程,进行删繁就简、突出核心课程、兼顾学考与高考要求的模式,满足了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突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展的联结性。对学生而言,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对学校的发展而言,由于课程权力的确证,使得学校的创造力得到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能力也跟着提升。
2.理论背景
学校在比较研究各种学习理论之后,觉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适合像我们这样的民办学校。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完整的发展,并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一观点与当前选考制度下对学生生源规划要求的提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民办学校不仅要提供令家长满意的教育,更应该提供适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优质教育,因此在调和“学生基础差与家长期望大”之间矛盾时,设法提供一种既减轻中高考考试压力,又顺应完成高考任务的课程模式,成为势所必然。“六年一贯制”的提出就是要破解当前选考制度下复习时间少,而学生在中高考前提下压力大的现实困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人,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强化与教师的协作,主张为学生学习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自我评价。“六年一贯制”在实践人本主义学习模式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推出了导师管理下学生分块管理的评价方式、以“大作业”为载体的学生生涯规划教学、以英语为主其它小语种为辅的外语文化社区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课改工程。
3.现实背景
新的高考选考制度提出在语数外必考基础之上,在其余7门课(政史地理化生技)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这种选考制度在当前所产生的最直接问题是教学时间的安排困难,相当多的学校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校,难以平衡学考与选考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进度被严重打乱。一些学校为追求高分而适应新高考模式,只能将整个高中教学上成复习课,这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罔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正在成为压垮教育最后的那根稻草。为应对当前高考制度所带来的更大的教育危机,我们适时地提出“六年一贯制”,统合初高中课程。
民办学校面临的招生压力,同样也是推进“六年一贯制”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社会化办学政策的深入与力度的加大,民办学校不断涌现,各学校努力应对学生总量减少的现问题。除了以质量取胜之外,就是通过内部改革去吸引学生,“六年一贯制”的提出也是留住学生的现实需要。
二、“六年一贯制”课程统合的实践路径
探索实施“六年一贯制”目的在于通过“特色办学、多元选择、错位发展”的基本构想,积极培养具有“国学根基、国际视野、精英素养”的优秀学生。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校总结出了“一纵三翼”的课程统合模式:“一纵”即打通初中与高中合为一线的六年一体。“三翼”分别指课程改革落实之翼,包括基础课程(指统合后的原有文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语言课程、国学课程和其它课程;教学实践之翼,包括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手段革新;教育评价之翼,包括考试方式变革、评价方式改变、生涯规划创新等。
1.突出课程改革落实之翼
国家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总纲不能变,我校在“六年一贯制”实施过程中依然坚持国家课程方向不变的原则,适当调整。总体的课程统合原则是以高中课程为基础调整初中课程,比如初中的社会与思想品德课程,按高中课程设置拆分为政治、历史与地理,思想品德调整到学校德育课程(我校的“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和行为自律”特色课程)中去。其它原则是有重复的删减,如删除初中地理、初中数学部分内容,具体由各教研组研究决定;有偏差的整合,如初中经济学的内容要与高中经济内容互参整合;难繁的顺序调整,如理化学科将部分初中内容放到高中,高中容易的放到初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实践中被化约到特色课题“以‘大作业’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究”中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落实在“大作业”完成过程中。“大作业”是我校最早提出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这是一种以“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为旨归的‘作业’――学习形式”。具体而言,让学生参与到小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法庭辩论等活动中,自然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到“大作业”过程中去,避免了原来那种课程落实的“造假”。
其它特色课程根据我校特色发展需要,主要有:体现外国语学校特色的小语种课程,目前已经开设了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体现国学素养教育的国学课程以及一些其它的特色课程,如军事文化课程(有专业教官正规化训练)、际象棋课程(与市内最优质的国际象棋棋院合作,由国际象棋大师领衔教学)、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课程聘请市内各行业的精英和专家不定期开展指导工作)。
2.探索教学实践落实之翼
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提出要真正地办好教育,真正地落实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中务必把“学生中心、课堂互动”作为突破口,强调没有互动的课是不成功的课,从教研组、中层领导、校长层,一直到理事会层面不定期地听课指导,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作出了勇敢的尝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中的形式进行评价。学校相信,只要把这些形式坚持下来,就会变成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会为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动力。今年初,响应省里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号召,率先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学生人手一台IPAD,每个教室都配备wifi热点,每个教师都要事先将课件、作业放到学习云上,供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在上班时间学生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互性对话、提问,学习方式相当灵活。这一教学形式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都充分地利用到学习中来,实现了新时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
在基础课程互联网化前提下,积极推动其它课程的应用化、生活化。比如小语种课程不作考试要求,但要求学生掌握交流的能力;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共同规划未来六年的学习计划等。要让每一个课程设置必有内容、设置必有评价、评价必合学生要求,把六年教学工作真正地做好做扎实,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3.完善教育评价落实之翼
教育评价是教育效果的直观显现,也是教育成果的巩固手段。“六年一贯制”在设计之初,学校就曾疑虑将学制统一为六年会不会显得时间过长,从而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因为一般来说评价的及时性有助于帮助教学的发展。学校最终还是坚持六年一贯,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不是结果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方法的发展等过程性因素。评价理念的转变意味着在行动方面的变革,如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在特色课程中的学习欲望的引导等。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要实现评价手段的创新。目前我校的做法是减少考试的次数,但要加强考试的效用,这是评价的规定动作。其它自选动作主要有利用“互联网+”功能实行网络评价,包括即时评价、商谈式评价、实践式评价,还可以通过调查报告、PPT设计等“大作业”形式评价。利用IPAD教学后,对学生的反馈更及时了,往期评价也保留在网络中,家长可以随时来关注,实现了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良性互动。
教育评价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评价,“六年一贯制”实施之初也很困惑,但是在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认为应当强化学生努力情况的评价,淡化学生成绩评价;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弱化记忆能力的评价;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弱化理论掌握能力的评价。
三、“六年一贯制”课程统合的运作机制
我们认为“六年一贯制”要能真正落实除了全体教师思想要统一之外,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基础工作与保障工作,更需要一定的教育管理原则为指导。“六年一贯制”课程统合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124机制”,即“一个学科体系、两个保障体系、四个价值原则”。
1.以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建设作为“六年一贯制”的内容支柱
这是“六年一贯制”发展的中心工作,决定着纵向课程统合的方向。具体来说,主要是建设初高中课程纵向统合基础之上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如以英语、日语、韩语和西班牙语为群的外语课程体系,以语文、历史等体现国学素养的文史课程体系,以理化生地信息为群的科学课程体系,以政治大作业、体育艺术、学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培养为群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这其中需要突出特色学科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即依托高考的科学课程体系为重点学科和以大作业为载体的特色学科。
2.管理模式和践行模式两翼齐飞,作为“六年一贯制”运作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