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3-05-15 09:53: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案设计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案设计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反光设施与发光设施的设计注意事项

(一)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中反光设施的设计

在道路交通中反光设备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设备。反光设备在设计时应遵循反光强度衰减率低、广角性及其抗雨天等恶劣天气的能力较强等特点,确保其在道路交通使用过程中反光作用不会大幅度衰减。反光交通标志的使用主要是在雨雪、清晨以及黄昏等光线不足的条件下,使用这些设施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质量,确保通行安全。在使用过程中,荧光材料和反光膜一般都是搭配应用的, 它们能够使道路设施的识认效果更为显著。高强度发光膜的广角性使其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的使用频率较高,有效的保证了道路的安全性。在反光膜使用的时候,应注意合理搭配使用各种反光膜,依据不同的路段及其不同的实际需要对反光膜进行选择。

(二)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中发光设施的设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发光材料制作的发光标志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材料制作的发光设施具有更加环保、更加有效并且对人眼的刺激较小的特点,值得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发光标志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影响交通标志的反光,不得由于光线过强而过度吸引道路通行者的注意力。同时,还应该对其环保性、经济性进行考虑。另外,发光标识到交通工程中使用时应该考虑其维护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标线、标志以及轮廓标等设施的设计(一)标志设置交通工程中标志的时候应该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准确适时地信息,通常标志的支撑方式有悬臂式、路侧柱式、门架式以及附着式。悬臂式在道路宽且交通量大的道路适用;单柱式在中小型尺寸的指示标志较适用;门架式在立交枢纽附近较适用;附着式在线性诱导标志及其车道指示标志用的比较多。要是路线经过村庄,应设置村名标志,在中心路段设置村名标志,目标志版制作成双面版,著名的大桥或隧道还应设置地名标志,而较小的隧道或桥可不设。(二)标线标线不仅能够引导交通,规范行为与秩序,还具备视线诱导效果。道路平面交叉口往往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所以需要设计区化交通标线。使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行车道分界线主要是将同向行驶的交通流分隔开,路面中心线是分割相向而行的交通流,从某种程度而言,行车道分界线和路面中心线都存在驾驶员在不超车或不转弯的条件下,极易跨线行驶,从而对车道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设计成突起型的标线,使车辆不可以跨越此标线,从而保证车辆各行其道,安全行驶。(三)轮廓标轮廓标是视线诱导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指示道路线形方向及其危险路段的位置。车辆如果在夜间行驶,要有一定的通视距离,对道路前方的道路线形及方向进行了解,因为车辆灯光照明范围受限制,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通视距离,诱导其视线,轮廓标的设置显得很重要。在实际交通工程中,对轮廓标的意义常会忽略,其中在比较普通等级公路都没有轮廓标设置方面的标准。因此在交通工程设计中,要把轮廓标当做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二级公路应根据道路线形及曲线半径等对轮廓标进行设置。轮廓标的间隔不要超过五十米,并根据道路段落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密。轮廓标在布设时,要对从道路曲线段过渡到直线段的布设处理进行考虑,从而使视线诱导具备良好的连续性,保证平滑过渡。

三、防护装置和限速标志设计

波形梁和缆索都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的重要设施。通常情况下,应该采用半刚性波形梁护栏和柔性缆索护栏。波形梁护栏以及柔性缆索护栏的总长度和材料应该合理确定。护栏是交通工程中常见的防护装置。众所周知,这一设施极好地确保了人车安全,降低了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防护装置的存在较好地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范围,减小了车辆冲出道路的几率,合理地划分了行人和车辆的行驶范围,减小了冲撞机会,从很多方面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常情况下,常用护栏的施工材料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坚实度很高。护栏类型主要包括混凝土、波形梁以及缆索等护栏。但是,在交通工程中具体应该使用何种护栏, 应该综合考虑地形、地段、道路宽度、道路交通量等各种因素, 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山崖及大桥等危险地段应当使用混凝土墙式护栏,这是因为混凝土护栏质量坚固,防护性较强,可以经受得住较大冲击力,可以充分确保车辆不至于因失控冲出路外。在交通工程护栏的设计中应该合理考虑,确保护栏的长度与高度及防撞等级符合相关道路的要求。

目前在实际交通工程建设中,某些建设段落未能提供相应等级道路的服务标准,导致车辆出现超速行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超速行驶不仅导致车辆本身的稳定性下降,还会对周围车辆造成威胁。尤其是在遭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造成连环交通事故。因此,动态的限速标志应该作为静态限速标志的重要补充, 成为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安全设施与前后段相连接道路的衔接以及与周围路网的协调

我国现有公路是依据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大多数项目里程短,分布零散,区域路网不太稳定,同一条路不同路段甚至同一个路段的连接线、辅道与主线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完成的。所以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常会存在很多问题:服务区停车区距离预告、地点距离等标志信息突然中断同一条道路指路标志上控制性地名选择不统一;同一条道路安全设施设置标准有明显的区别。指路标志中里程标、出口编号不明显。跨路段出口和服务区欠缺预告标志;连接线、辅道标志与主线标志设计重复、漏计或不能有效衔接。多路相交平交口因为分期实施,相交各条道路甚至同一个平交口各个方向安全设施不成系统。所以安全设施设计人员应加强学习路网,提升宏观考虑、整体把握能力及协调能力,从而使安全设施设计可以符合和完善路网功能的需要。特别是设计标志时,指路信息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将路网当作设计对象,对项目对区域路网的影响进行考虑,统筹规划交通标志,重复提示重要信息,并依据本路段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连续、均衡布设,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1、路网较复杂的路段,选取出口地名时要先对路网分析,不可以只对本段道路进行考虑,要对整个路网的交通流系统化考虑,防止因为出口地名选择混乱使得车辆提前下高速、绕远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等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2、设计安全设施时要系统设计路网变化路段出口预告标志、地点距离标志、服务区停车区预告标志。互通式立交、平面交叉之间的公路、主线路段与互通、平交口附近的交通标志所用的地名协调一致,以免有信息突然中断情况发生。

3、分段分期设计的项目,要注重本路段与前后段道路段协调,对相关资料要积极收集,与已建成公路有效地进行街接,并对项目交通流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考虑,对未建设路段进行预留设计。

4、同一条公路使用交通设施设置原则和设计方案尽可能一样。

结语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和减轻交通事故危害,保障交通流畅、行车高速、舒适行车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对标线、标志、轮廓标以及护栏进行全面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状况及周围的环境,真正体现“和谐交通”的理念。

篇2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交通基础设置建设的大力投入,公路在山区修建得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桥梁长度占路线总长度的比例也大, 桥梁设计的好坏不但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直接产生影响, 而且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山区公路的桥梁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桥梁设计的好坏决定着整条公路设计的好坏。

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的影响, 山区公路往往是沿溪展线, 路线布设时平纵横三个方面普遍都受到约束, 造成平曲线多,平面半径较小,纵坡较大,超高多。因此整条线的斜、弯桥多; 桥梁结构形式多;横坡陡,半幅桥和半幅路基多;由于路线跨越众多沟壑,造成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复杂, 给桥梁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 山区公路的桥梁设计要点

(1)由于山区公路与平原地区的公路在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我们在桥梁设计时要高度重视以上这些差别,特别是在地形、地质方面, 有时同一座桥在纵桥向的地质变化很大,在横桥向的地形变化很大,如不重视,很容易出现差错, 因此在设计前一定要认真收集设计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时设计人员最好到实地调查一下。

(2)由于山区公路的地面高差变化大,材料、机械运输困难,施工条件差。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要因地制宜, 一定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尽量给施工带来方便。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造价,方便施工, 桥梁设计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

(3)桥梁设计要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的基本原则。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美观和环保”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桥梁设计在注重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应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把公路桥梁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在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下, 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使建成后的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不造成原有环境的破坏。设计时应开拓艺术创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桥梁景观的美学效应,开发景观资源,同时应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植物及特有的地质风貌,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污染”,桥梁涂装色彩选择时不但要考虑与周边环境色调、桥梁造型相协调,还要考虑桥梁所在地区的民风、民俗。

3 山区公路的桥型方案选择比较

3 . 1 上部结构形式选择比较

(1)简支结构。该桥型的特点是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可集中工厂预制、分段安装、便于施工, 但受力和营运条件较其它桥型要差, 适用于单跨桥和中小跨径且平面半径较小;桥梁长度较短;不适合做先简后连的桥梁。

(2)支架现浇连续结构。该桥型的特点是布孔方便、合理; 对小半径、大超高线形平纵横要求适应性强, 外观平顺; 桥型美观, 行车平顺舒适; 施工周期短, 后期养护费用低,施工占地较小。但造价较高,支架工程量大, 地形陡峭时支架安全性较难保证;连续的满堂支架对山体植被破坏严重,施工用水困难, 材料运输、混凝土搅拌、浇注及施工过程中大量废弃物对环境破坏严重。该类桥型一般用于地形较平坦且墩高不大路段的桥、布孔受限制的分离立交桥、跨峡谷河流且运输不便、预制场地选择困难路段的桥。

(3)先简支后连续结构。该桥型的特点是跨径变化范围较大,桥型美观,结构受力性能好,行车平顺性良好。无需大量支架工程,造价较低,后期养护工作量较小。采用桥上预制、架桥机安装,将主要施工工作面转移至桥上,大大减轻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小半径、大超高线形,梁体预制较复杂, 施工周期较长。鉴于该类桥型造价低,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强, 在大桥及高架桥中较广泛采用。

(4)悬臂现浇连续或连续刚构结构。该桥型的特点是布孔方便,桥梁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结构整体性好,造型美观且施工工艺成熟;桥梁设置伸缩缝较少,行车平顺舒适;施工周期短,后期养护费用低,施工占地较小;桥梁施工支架工程量小,不需要大型的吊装设备;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不破坏山体植被。但上部造价较高,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该桥型在桥梁跨径要求高、桥梁跨越深谷时可比选其他桥型采用。

3 . 2 下部结构形式选择比较

(1)柱式墩。特点是自重轻,结构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快捷,外观轻颖;桥墩布设灵活性大, 阻水小, 适应不同类型的基础, 但不能做得很高。适合做一般中小跨径的下部结构。

(2)实体式墩。对施工要求不高,因截面较大, 可做的比较高, 但对地基的要求较高,污工体积大,不适应机械化施工。适用于在峡谷等要求桥墩较高的桥中。

(3)薄壁墩。此类桥墩柔度好,可以适应上部结构变形的需要,同时抗弯抗扭刚度大,可以满足结构的受力需要。适用于大跨径的悬臂现浇连续梁和连续刚构以及高墩桥。

篇3

Abstract: Traffic safety is people's travel safety and smooth security,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lated to traffic safety qu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point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engineering problem of our country and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Key words: Keywords: traffic;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是一项工艺性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对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车安全、快捷、舒适以及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1 施工要点和施工过程

1.1 交通标志

1)施工要点。交通标志在交通安全设置中至关重要,同时在施工中,它又具有结构多样、分布不统一、类型众多等特点。因此它在施工工程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在交通标志实施中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实地勘察。在施工前期到工地结合着图纸进行实地勘察,认真对比,以及查看设计的要求,及时的发现问题。比如版面设计内容与实际是否一样,检查设计标志点环境,是否有高压线,有没有东西干扰视线等等。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上报,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影响工期的进展和质量。

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标志基础,而标志基础中要特别注意立交部分的施工,因为立交区内通常都有很多的电缆和光缆,要在开挖的时候注意避免损伤了电缆和光缆;然后是对基坑中挖出的剩余材料的处理,从基坑中挖出的剩余材料不能随便的丢弃,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而应该根据监理工程师的安排运送到指定的地方,同时在挖坑基的时候要注意排水,排水的方式也需要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最后是施工中要注意标志基础所在的边坡比,通常标志施工设计图纸中的边坡比是1:1.5.但是在实际的工地中因为地形及其他环境的影响,边坡比并非一定是这个比例。在施工中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主进行适当的升高或降低。否则,则可能会发生基础顶面埋没在土中或基础顶端外露过多等问题

施工中另外一个注意的地方就是标志版面得制作。交通标志不同于其他的标志牌,它由于在后期要经受风吹雨打,而对它的维修或更换是一个很复杂的事,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就要保证它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及规范选择制作标志的图案、颜色、字体、形状。所选用的反光膜、铝合板、铝合金槽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比如在铝合金板的选择上,通常标志版面尺寸小于8m²的时候铝合金板采用2mm的厚度,大于8m²的时候通常采用3mm厚的,这样合理的选择适合的铝板厚度有效的提高了标志板面的平整度,提高了标志牌的质量。另外是对标志牌的加固,传统的方式是通过铆接,这种加固方式难以控制拼接和铆钉处的平整度。同时,用铆接的方式拼接时翻转标志面的次数多,非常的耗费时间和人力,不但效率低下,版面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现代的道路车辆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快,对标志牌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铆接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在现在的拼接施工中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对于大型的标志铝合金板之间以及版面和铝型槽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专用的焊机和拼版焊接,这种方式不但简化了操作程序,还有效的提高了标志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的施工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温度和速度。不同的涂料性能不一样,温度和速度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施工人员对此必须有精确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常施工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5-32℃。如果道路的车流量大或者环境温度比较高,就应该将车辆禁行的时间延长。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气泡、表面不平等问题,容易对标线的美观和视认效果产生影响。通常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材料的质量问题,环境温度的影响,还有路面结果等等。因此在施工前期对材料的采购的时候一定认真审查材料的质量,要对工地实地勘察,对工程使用的目的、用途、道路特征以及车速和车流量来设计震动标线的型号、长度和形状。要经常维护和保养施工设备,避免图形变形。

1.3 护栏

护栏的施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护栏立柱的放样,要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来设置标高;第二个是立柱放样在非标准段时对零头数量的分配要充分利用调整段间距;第三是在放样时对立柱桩基的情况检查,要检查每一根立柱的桩基,是否会与排水管、通信管冲突,如果有冲突,则应该对可以调整位置的桩柱进行调整;第四是立柱的打入,在一般的路段可以采用打桩机直接打入,打入的时候定位必须要精确,如果打入过深,则应该立即拔出并将基础压实,然后重新打入。对于暗涵洞、通道上等构造物上立柱,就不能直接打入了,而要按照设计要求先对基础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时候注意要将桩孔留出来。然后等混凝土凝固之后再进行立柱,立柱完成之后就是进行先行的调整。要保证线形与道路平纵线形相协调,线形调整之后再安装波形梁板,注意安装波形梁板的拼接方向必须与行车方向保持一致。波形梁板的连接螺栓和拼接螺栓不要过早的拧紧,避免拼接不平整或中途调整造成螺栓的滑丝等问题。应该利用长圆孔先进行逐次调整,保持一条平行线,然后再依次拧紧。

1.4 隔离栅

隔离栅在交通安全设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隔离栅的施工中通常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它是设置在公路的地界处,因此常常在位置上出现矛盾。为减少这种位置冲突,提高放样的准确性,在隔离栅施工前应由土建单位用全站仪放出公路用地的界线,然后再根据界线来定位隔离栅。隔离栅主要是应用于高速公路,它既是高速公路与外界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与外界的连接线。因此,在隔离栅的施工中要注意它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在保证了它的牢固性、可靠性及其他功能要求外,还要做到隔离栅的外形美观。最好的方式是在施工的前期对地形实地勘察,将隔离栅附近地面整理平坦,土基要夯实。将垃圾、杂草或其他杂物清除干净。由于隔离栅是高速公路的边界线,因此在隔离线的建设中通常会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的问题,伤害到了农民的利益,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发生矛盾,工程实施的时候会遭到百姓的阻挠,影响工程的实施。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要保持冷静,不要直接与百姓对峙,而应该通过当地政府出面解决。同时,在工程开展的前期应该选择各方面条件好的地段施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的问题

1)热熔型标线的厚度。目前,热熔标线设计厚度一般为1.5~2.0mm。笔者认为这样的厚度有2个缺点:(1)厚度较大,易碎裂剥落且浪费材料,成本加大,(2)由于车辆的重复碾压以及自然条件的腐蚀风化等原因,标线在两三年后其清晰度、视认性、反光效果显著下降,一般情况下要补划。因此,笔者以为新建高速公路热熔型标线厚度应设计薄一些,以1.0~1.2mm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反光质量、降低成本,又能保证二次涂敷后标线厚度不致过大。

2)车道标志的命名。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车道识别标志一般是超车道、行车道、紧急停靠带,其作用是提示车辆各行其道。但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高速公路上2个大货车,一个占据超车道,一个占据行车道,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速度。此现象在双向4(6)车道的高速公路经常蹦现。笔者以为应特别注意对大货车的控制。以双向6车道为例,可将上述标志名称调整为:客车道,客货车道,大货车专用道,应急救援通道。这样调整以后,可加深驾驶员对于紧急停靠带功能的认识,也可以规范大货车有序行车,防止随意变道,提高公路利用率。

3结语

经过数年的施工实践,目前我国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效果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如何更好地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行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服务、减少事故,如何更好地在设计施工中体现人性化、环保化,节约化,是广大交通设施从业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4

1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州区科技信息园(以下简称本工程)地处位于鄞州高教园区(图书馆西侧靠北),本工程为框剪结构,由A楼、B楼、C楼、D楼、E楼及大型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4562.5 ,地下建筑面积约21991。悬挑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0.8m。悬挑架钢梁采用16#工字钢, ?16圆钢压环;拉绳采用16#钢丝绳,吊环采用?20圆钢。悬挑钢梁分别布置在A#、C#楼9层顶板面;E#楼8层、13层顶板面。钢丝绳吊环相应预埋在A#、C#楼10层梁;E#楼9层、14层梁。

2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要点

2.1悬挑脚手架施工流程

放置悬挑钢梁,焊立杆底座,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势地杆扣件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并与纵向平杆扣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5-55Nm力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部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造质量,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设置端墙件,按第一部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造质量,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件质量,设置端墙件,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搭设过程及时装设连墙件和剪刀撑,装设作业层间横杆、铺设脚手架板和装设作业层栏杆、挡脚板及密目网全封闭。

2.2悬挑架钢梁施工方法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悬挑架工字钢梁、脚手架立杆布置详平面布置图,工字钢梁、吊环制作方法详大样图。

悬挑钢梁布置楼层浇注砼前,在对应位置楼板或梁上预埋3Φ16钢筋环,砼浇注后,将槽钢锚固端穿入钢筋环中,采用双头螺栓和压梁固定工字钢,工字钢梁悬挑端搁置于临时支架上(由下部架体临时接高);在上一楼层对应位置预埋钢丝绳吊环,吊环采用Φ20圆钢制作。当上层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开始穿斜拉钢丝绳,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收紧钢丝绳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绳卡(轧头),然后取消临时支架。

在钢梁挑出端上立杆对应位置焊100高Φ25短钢筋,用于固定立杆。每段悬挑架底部均采用九夹板进行全封闭(水平封闭防护)。

2.2悬挑架钢丝绳施工方法:

当挑梁上一层外梁模板拆除后,可设置钢丝绳和花篮螺杆(钢丝绳松紧调节器),并调整长度至合适值。当上二层结构完毕时,应做好钢丝绳的一次收紧。收紧钢丝绳使钢梁有向上翘起的趋势,再用φ25短钢筋敲击钢丝缆视其回弹情况判别钢丝缆是否收紧,并使相邻挑梁高差维持在搭设前的水平。第一次收紧后应在挑架上周边的立杆上作好水平标记,并作好记录,以后外架上升后要加强对水平标记的沉降观测,尤其是四个角部及中部,如发现不均匀沉降则应对钢丝绳松紧进行调节,使架体保持原姿态,避免因架体变形不协调而产生水平钢筋扣件的破坏。钢丝绳每二层结构应合理收紧一次,方法一样,每次上部搭架时,应做一次检查,因二根钢丝绳通过套环,则一个花篮螺杆收紧即可。

3整体验算

3.1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的水平钢梁按照带悬臂的连续梁计算。悬臂部分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本方案中,脚手架排距为800.0mm,内排脚手架距离墙体350.0mm,支拉斜杆的支点距离墙体为1200.0mm,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1130.00 cm4,截面抵抗矩W = 141.00 cm3,截面积A = 26.10 cm2。

受脚手架集中荷载 N=1.2×5.769 +1.4×2.400 = 10.283 kN;

水平钢梁自重荷载 q=1.2×26.10×0.0001×78.500 = 0.246 kN/m;

3.2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φb = 570 ×9.9×88.0× 235 /(1200.0×160.0×235.0) = 2.586

由于φb大于0.6,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 φb值为0.961。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应力 σ = 1.972×106 /(0.961×141.00×103)= 14.557 N/mm2;

水平钢梁的稳定性计算 σ = 14.557 小于 [f] = 215 N/mm2 ,满足要求!

3.3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lw + N0

风荷载标准值 Wk = 0.150 kN/m2;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10.800 m2;按《规范》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kN;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Nlw = 1.4×Wk×Aw = 2.273 kN;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7.273 kN;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 350.000/15.800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1,l0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又: A = 4.890 cm2;[f]=205.00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1×4.890×10-4×205.000×103 = 94.331 kN;Nl = 7.273 < Nf = 94.331,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 7.273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 12.80 kN,满足要求!

4悬挑架搭设、拆除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向下抛扔杂物,不得酒后作业,严禁嬉闹。

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和搭设质量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施工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超过2KN/m2,且同时施工不超过2层,严禁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砼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当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雨、雪天气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大风过后要对架上的脚手板、安全网等认真检查,并进行维护。

按规范要求进行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或拆除。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连墙件。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外架上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工程分别在各单体建筑四角采用Φ12圆钢焊接在钢管上,并与房屋的防雷接地极连接上。

5结束语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使用普通钢管脚手架的杆配件直接悬挑搭设,不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投人,尤其适合于广大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该工程采取了适当的构造措施,保证脚手架各部分之间以及脚手架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可靠,在使用期间经受过了多次台风的考验,性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篇5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当代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整合现代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形象化、生动性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特点,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中,在图文并茂、声影一体的呈现过程中,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试之积极的设想、主动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宽他们的认知空间。”

篇6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现代意义的教案设计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案内容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充分体现个性化,又要使不同起点的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因此,从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教案编写应该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对比,把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法作为教案编写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构思和设计。把这种构思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再灵活地运用于课堂。然而,一直以来,不少英语教师都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把教案设计单纯理解为机械式的流程图:Teaching objectives—Contents—Teaching steps—Homework.从而导致了英语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1.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揭示

精心编写教案,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特点、水平、授课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使教案既保证英语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使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既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又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然而,在实践中,英语教师的教案编写中却存在种种误区,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1目的不明确。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写不写英语教案照样可以上好课,英语教案组织无关紧要,有的不愿写英语教案或只写提纲。不认真钻研和处理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一味地按顺序照写在教案上,完全是抄书背书式。此外,由于以往的教案,往往多偏重于教学内容而轻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使英语教师误以为写教案就是把一次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加以收集和整理后记录到教案纸上。因此,有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书,对教材内容早已滚瓜烂熟,没有必要年年写新教案,只要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每年补充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删掉老化、陈旧内容就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2方法不恰当。有些英语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实行“教案搬家”或抄备课手册或抄优秀教案选或抄别人教案的方法。有的英语教师虽有教案,却不按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只用于应付检查。此外,由于英语教师对教案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有些英语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只注意知识的罗列而不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即只注意了“教什么”而忽视了“怎么教”。结果,把教案写成了讲稿,成了课本知识的浓缩或者干脆把教案写成了讲授提纲,导致教学中重难点不明确,突破重难点的措施不得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有机地统一起来,导致事倍功半,严重削弱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1.3评价不科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教案过于注重书写和形式,因此,在考评时,往往凭着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环节清楚、字数多少、板书设计、教学随笔数量等来评定教案。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本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有个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导,“逼迫”英语教师随“大溜”,不敢站到英语课改的前沿,久而久之英语教师的教案就还原到管理者的意识上来,迎合管理者的要求。此外,在形式上,目标、重难点、提问、板书、课时、教具等均作统一要求。不考虑英语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学科的差异、内容的侧重,不顾教师、班级的实际情况,追求统一的检查与评定,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英语教案形式上的“八股”,使本来很严肃、很有创意的编写变成了抄写,失去了教案设计的本意。

2.高职院校英语教案编写误区的矫正策略

2.1改进教案编写理念,提高教案编写质量。根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际,面对出质量、出人才的需求,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益在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要有一份实用的教案。所以,英语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必须求真务实,将工作的重点由应付检查转移到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材和精心备课上,深钻细研,从大纲、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板书设计等抓起,力求细、实、活。要以钻研教材为主,以写教案为辅,先钻教材,后看教参,而且教参仅供参考,既要备教师怎么教,又要备学生怎么学,杜绝抄袭教案,杜绝做教案作业,杜绝撰写不实用和低质量的无用教案。

2.2创新教案编写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由于工作量较大,负担较重。要从繁重的教案撰写劳动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改进方法,在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取巧”。根据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编写出质量高、效果好的教案。如卡片式教案、补充式教案、旧教案翻新甚至课本旁注释式教案等。为了减少编写教案时重复、繁琐的过程,还可编写提纲式、要点式的简案。此类教案,从形式上看,环节是少了一些,文字是短了一些,但效果要强于作业式教案。此类教案中有新的见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简案编写既可在教学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又可节约时间用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鼓励教师创新出成果。

2.3优化教案考核方式,注重教案实用效果。学校内部,要遵循教育规律,改进英语教案考核方式,制订出科学可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要坚决摒弃一看数量,二看环节,三看书写规范的非科学性评价体系。课备得好不好,检验的唯一标准是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运用是教案的生命。只要通过精心、扎实的课前准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达到提高讲课质量、学生素质的目的来编写教案的方法就是切实可行的。如:旧教案上备新课,新教案书写时每页的竖行三分之二备新课,三分之一留空白,第二次上课时备新课,旧教案上写好课后记载等未尝不可。根据英语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成绩评选出免检教师教案。这样,不但减轻了英语教师写教案的负担,避免了做教案作业的机械性、繁琐性,而且有力地调动了英语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和钻研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莫春娇,何新凤.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23).

[2]陈华忠.直面教案编写的误区与对策[J].吉林教育,2006,(11).

篇7

第一次上品德课的时候,拿着几张图片与书本开始教学,指着课本上的图片讲了许多,也讲了很多关于课外的所见所闻。在台上,我滔滔不绝地讲述关于我所知道的一切,讲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情景和图片。孩子们也是跟着我的思路来回答问题,举手发言也还是很积极的。但是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都是我在讲,我在引导孩子们的思路,我一个人甚至演完了整出戏,没有一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或见解。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课堂的主体是孩子,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展开教学,而现在……却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说,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进行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工具来展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研究。

所谓“多媒体”,就是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各类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图形等,在屏幕上随机编辑,控制各类信息,完成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索和求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讲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品德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1)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教师应该在里面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关于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所产生的想法,多角度地去想问题,提出问题。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往往来自逆向思维。例如,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明理部分时,先放一段录像《母亲大河正在被污染》,让学生意识到在往河里排放污水是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再请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学生从中不仅受到了道德教育,而且获得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2.创造性想象的训练

创造活动主要是智力活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想象。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加想象。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它是创造发明的第一步。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课堂上要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教学中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最后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2)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联动性

①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多媒体的图片,影像等,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②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3.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就是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在批判、审查的过程中,认识真理及真理的相对性,以便建立一个自身要求发展的完善的开放型认知结构。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的反省思维。如果学生习惯于批判性,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感悟出来的。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创造实践

例如,在“我也会当家”这课中,播放一位小朋友当家的过程:做家务、买菜等等。同学们都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看,当看完了这个片子以后,许多同学都纷纷举手要说说自己的当家历程。于是小组里就热闹起来,讨论交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当家人。

2.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创造实践

例如,在“热闹非凡的市场”这节课的第二教时,把农贸市场的几个镜头拍摄了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于是开展一个小小的农贸市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造出了一个较为完整、有趣的集体游戏。课后,他们又根据指导方法,自己对创造出的另几个游戏进行了改编……

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品德课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当学生理解教材有困难时,涉及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关情境将有关内容化难为易。

2.当学生要清晰、完整、准确地感知有关教训内容存在一定困难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内容化静为动,演示事物的动态变化――连续的动作,化微为显,将隐蔽的、细微的对象凸现出来。

(二)教案的设计

1.与传统教案相比,多媒体教案设计更加重视创设情境。教案中应对情境有较详细的描述。

2.多媒体教案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电脑的强大功能,在突破重点、难点内容时,对有关知识点要作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要点描述,以便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比如,可以将一些细微的,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采用特写镜头将其放大。

3.与传统教案相比,多媒体教案设计较大幅度减少了教师解释性的语言表述。教师的课堂用语更加简洁、精练。学生听起来,接受起来都比较方便、愉悦,无须采用繁琐的语言,只要用一个小影片,这样教学节奏加快了,效率提高了。

4.多媒体教学的教案设计要比以往的各种备课都更加细致周密。这是由于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中处于相当核心的地位,而软件的制作又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去更多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件制作的技术。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的课堂,学生的求知欲会逐渐地激发起来,看着形形的图片,看着吸引人的动画,听着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会去思考、讨论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一堂看似平凡的《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在学生的引导下变得生动,变得富有激情,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澎湃进行,在新的教育机遇面前,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努力创新、不断实践、与时俱进,让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新课程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篇8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笔者称之为生物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一堂课达到“双效”,才是完美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一、生物课课堂教学“双效”及其相互关系

(一)教师传授知识的有效性。即是教师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将课程设置所规定的内容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传授出去,并为学生所接受。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一看学生是否接受、接受知识的程度,是浮于表面还是深入掌握;二看多少学生接受、接受知识的数量。

(二)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性。即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获得协调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三)课堂教学“双效”相互关系。课堂教学的“双效”在教学活动中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有学才有教,有教才满足学,教学是个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双效”是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是不可分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堂课达到“双效”,就是完美的教学。

二、提高教师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一)做好生物课堂教学前的教案设计。生物课与其他课程不一样,许多课程内容十分抽象,且概念也十分专业、专用、专有,比如克隆。生物课涉及范围广,一些课程要借助实验观察才能掌握,故此,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教案设计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重点都不一样,故此教学目标也不尽一致。例如,“生物与细胞”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作用,理解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掌握动植物细胞玻片的制作要求与基本结构的观察,学会使用显微镜。

2、教案设计需明确要使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生物课的教学,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随之又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课堂教案的设计就应把握课程的重点、要点,找出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以指导形式化解难点。例如,关于“呼吸作用”,初中学生很难把“呼吸作用”、“呼吸”、“呼吸运动”、“肺的通气”等区分开;很难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师需要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该知识。

(二)设计适合生物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例如“呼吸作用”中涉及的气压,由于其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用语言也难以向初中年级学生表达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去触摸充有不同气体量的相同的气球,让学生感悟气压。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住打气筒(或注射器)的开口处,然后让打气筒(或注射器)的活塞前后(或上下)运动,从而改变其中气体的体积,让学生感受气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课程内容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学方法需随课堂内容的变换而变换。

三、提高学生有效性接受知识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一是利用生物课实验多的特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多“做一做”实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乐趣。二利用教材所配图片或者教师准备相应的挂图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想一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利用生物教材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试一试”解答,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四是利用补充资料如无土栽培,让学生“读一读”,既可以学生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1、课堂教学做到有效讲授。其一,有效讲授是在教师有效讲解的同时,要求教师的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专注于听讲时,就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其二,教师课堂语言要精彩,富有感染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拖泥带水,少说废话。同时教师对定义、概念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每个人都有情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不但是语言富有情感,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向全体学生发问,且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学习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切忌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

3、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操作是一种手、脑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篇9

学案实际上就是“先学后教”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只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把“先学后教”当成了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教师总是在无形中把课堂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学,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教。久而久之教师上课缺乏创新,学生学习机械呆板,于是语文课堂成了训练课、习题课,学生埋头于学案,教师也沉浸于学案难以自拔。使得语文课大同小异,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人文性、文学性、活动性荡然无存。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先学后教”思想的精髓。“先学后教”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标准》思想的高度概括。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语文,最终还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学案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追求新奇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即使有效,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然而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设计题案,而没有渗透学法指导。学案是面向学生的,重在“学”,因此指导学生怎么学才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学案中。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对学生的预习、课堂达标、课后巩固这些最基本的环节没有体现出来,没有深入细致的指导,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模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却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三、学案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写

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都重要,但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对中学生来说,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作业练习,一方面指写作。当然写作也是作业,这里我们不妨把它们分开说。作业练习是对听读获得的知识的消化、巩固;而写作是对知识的运用,它对读起到深化作用,可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知识进入人脑,只是作为信息储存起来,是死的,只有输出后才能活起来,才能起作用。写就是知识的输出。无论多么正确的观点、高明的见解或先进的发明创造,不说出来,不写出来,谁也不会知道,那等于没有。

然而我们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只关注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作业练习,却缺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作文的训练不能只靠作文课,必须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然而学案设计中几乎没有作文练习和片断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也是语文学案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四、学案设计和教案设计混淆的问题

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是给学生用的,而不是“教案”。

篇10

一、教案、现场和答辩说课的区别 

“两课”评比由教案、现场说课和答辩三部分构成,采取单项评分、总分排序的办法确定奖项,不超过参评教师总数20%的比例确定为示范课,不超过60%的比例确定为研究课。答辩和教案、现场说课相比难度最大,也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教案 

《通知》要求所有参评课必须使用国家或省规划新教材。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正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什么、如何学。专业技能课程,重在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评比设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六个评价点。也就是说,“两课”评比无论是教材的约定、内容的规定、程序的确定、标准的核定都是非常具体的。参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案”进行打磨和润色,因此教案的质量差距是不显著的。 

(二)说课 

“两课”评比中的“说课”是课后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把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得失等问题说给专家听,以汇报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同时求教于专家以获得引领和指导。说课应涵盖哪些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有的选手加入了教学资源、板书设计等。其中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属于“为什么这样教”的范畴。[1]评比设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教学反思、教师素养八个评价点。说课课件要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或一个完整项目,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内容多,跨度大,对专业技能课程来说有时还涉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课件有一定的概括性、典型性和表现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课件制作时间充裕,有时甚至可以吸纳学科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对参赛教师的语言、服饰、动作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演练,因此课件和教案一样,质量差距也是不显著的。 

(三)答辩 

《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答辩评级表》仅仅在“说明”中约定了专家提问的四个方面:第一,从材料阅审及说课中提出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功能、教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第二,从相关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提出有关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教材体例与特色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从说课中的教学设计提出有关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第四,从说课中的教学实施提出有关目标达成、师生互动、学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等方面的问题。以上4个方面的问题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既有过程的也有方法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有实然的也有应然的,既有课内的也有跨界的,其广度、角度和深度近乎开放。答辩的问题通常不会超过4个,但是专家可以根据选手答题情况进行追问。答辩不仅检测参赛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还是对教师心理、学养等深层次问题的考验,答辩对“两课”评比的影响显然远远超过教案和现场说课。 

二、对答辩问题的概括和答辩建议 

(一)对答辩问题的概括 

答辩由于受时间、场所、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客观地再现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情境,因此评委只能根据选手回答问题的逻辑性、科学性、准确性、简捷性,以及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敏锐和机智,作为综合判断教师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标尺。同时,选手对评委可能提出的具体问题也难以预估,因此,要赢得评委的认可并获得高分,必须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尽管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但是在某一历史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具体的问题是变幻的,但是问题的类型却是相对稳固的。选手可以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结合执教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面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二)答辩建议 

回答问题通常包括三个环节,即听清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听清问题是回答问题的前提,因此评委提问时选手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而且要仔细观察评委的神态和肢体语言,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听清问题之后,除非特别简单、特别熟悉的问题,一般不要立即回答。通常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梳理,理出回答问题的思路,突出回答问题的重点。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整个答辩进程,容易引起评委的反感和疑虑。思路理清后开始作答,通常在作答前要设置一个答题开关,即询问或告知评委开始答题。答题时要针对评委的意图系统回答。涉及问题的逻辑顺序时,除非特别复杂的问题一般不要跨层回答,否则容易导致逻辑混乱。对于同一层次的问题,并列的知识点一般不要超过4个,否则容易导致前后矛盾,如开头说“我想从以下4个方面回答”,结果只回答3个方面。回答问题结束后,应该给评委一个答题完毕的信号,便于评委质疑、追问、继续提问或给予指导。

    三、答辩的礼仪和技巧 

(一)答辩的礼仪 

首先要关注评委。关注评委体现选手敢于和评委交流的胆识和自信。其次要注重聆听评委的提问。第三回答问题时既不要抢,也不要等,更不能对评委的反应漠然置之。对评委的质疑、追问要及时回应、积极回答。最后对评委的点评、指导要真诚感谢,答辩结束后要有礼貌退场。 

(二)答辩的技巧 

1.答的技巧。首先要沉稳不慌张,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其次要巧借过渡快速思考。第三,答题思路要清晰。最好在同一逻辑层面回答问题,而且答题的要点不能太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因为一是答题时间有限,二是要点多了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当然答题要点数目的确定最终要看题目的含量和自己掌握的程度。第四,答题之后要及时给评委传递“回答完毕”的信号,以便评委作出评判或进一步提问。 

2.辩的技巧。答辩之“辩”不是辩驳之“辩”,而是辩解之“辩”,答辩的目的不是把评委辩倒,而是要让评委认同,至少不能让评委反感。针对选手的答题情况,评委通常会问三类问题:一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质疑,要求选手给予明确的答复;二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追问,要求选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三是对选手所答问题的引领,要求选手作为同行进行探讨。选手根据自己对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分三种情形予以回答:一是对确认的问题要斩钉截铁地回答,在呈现完美答案的同时传递自信的姿态;二是对犹豫的问题给出几种可能,把评委的提问转化成向专家讨教的机会;三是对不会的问题不能抱侥幸心理瞎懵,而是要表明将来一定系统深入学习争取在专家的引领帮助下解决问题,其实表明态度也是一种回答。 

“答”和“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通常先答后辩,答中有辩。“答”要重突出点,“辩”要有的放矢。 

四、答辩外的功夫 

(一)答辩可以准备 

答辩的问题看似漫无边际,其实答辩是教案设计和说课的后续赛项,它的价值在于为教案设计和说课作必要的支撑,可以是理论的进一步澄清,也可以是经验的进一步解说,可以使疑难问题得以化解,也可以让优点、特点、亮点得以突出,还可以为说课疏忽和缺陷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参评教师可以从一般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专业教学内容,教案和说课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作精心准备。要使教案和说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概念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答辩底蕴在教研 

《通知》要求,“五课”教研的目的是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而“两课”评比是在普遍开展“五课”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评比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仅仅停留在教书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诚然是重要的,它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游刃有余的纯熟之境,但若缺少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武装,缺少了教学研究基本能力的扎实功底,教师的教学活动就难免要陷入盲目和停滞,教师本身点滴的感性经验上升不到理性高度,很难达到对教学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教学实践只能在低水平上低效重复和循环。所以教师不能囿于狭隘的教学经验,而要通过教研寻求突破和超越。[2]参赛教师只要平时注重学习和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答辩时就能答得准确辩得精彩。 

篇1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题或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授课的“备忘录”。

而课堂实录,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截取,可以是视频拍摄,也可以是文字记录,本文就文字记录而谈。其作用有二:其一,为他人提供样板,当作课堂教学的学习范式;其二,供自己或有关人士反思,以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前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等以预设的文字形式体现;而后者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中,当然,最终也体现在文字记录上。前者只能估计到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后者以记录师生之间的实际问答为主。总之,前者重在预设,后者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生成;后者是前者的非必然结果。

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却用大量的篇幅预设师生之间的问答。这些问答究竟因何而来,实在令人费解。或者说,具体课堂教学时,师生间的问答能完全依照预设进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可能,那么作如此细致的预设又起何作用呢?

“新课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但显然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课前要进行弹性预设,为课堂生成留足空白。”也就是说,教案要有“弹性”,就是宜粗不宜细,尤其在教学环节部分,大致交代预设的几个授课步骤即可。就如平常用餐,省去那些相互客套的繁文缛节,在简单而轻松愉快中享受美食。实际上,教案上如挤满了预设的内容,授课时很可能找不到要点,根本起不到备忘提示的作用。

当然,并不反对预设一些提示性的问句,如果一个课时教学鲁迅的《药》,就可预设“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以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领衔之语。(后文将作细述)也可预设一些能估计到的学生的活动,可简写,用括号标注。实际上,这就是对学法的兼顾,是“生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总之,不必求一律,视教龄的长短和文本的生熟而异,就成熟的教师而言,教案应尽量粗疏简洁。

二、教案宜“活”

见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教师的教案本,基本都有死硬的规定,尤其是教学步骤,硬性分为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等环节;而在“研习新课”这一环节中,又分为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等等,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如此纷繁复杂的死硬规定,新教师望而生畏,根本无法适从;而对一个有探索精神的老教师而言,则完全限制了他个性的张扬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当然也就难以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教无定法,授课不该有固定的程式;同理,文无定法,教案也不应有“标准”的格式。但几个内容必须具备:首先是学情分析,即“备学生”,能应对各种不同学生的教案未尝闻之;其次为文本分析,即“备教材”,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针对不同文本设计的教案不能强求统一;然后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以上即“备教法”。教案中最不应该固定限死的就是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知。宏观的教学环节,应包括以上所说“备教法”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反思”诸层次;而微观的教学环节,即上文所说的“教学步骤”。就目前而言,微观教学环节,即“教学步骤”的优化迫在眉睫。实际上,语文教师所设计的教案的精华就应在此处,课堂教学的“出彩”也由此决定。过于死板的程式要求,一方面使新教师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严重地妨碍了成熟教师聪明才智的发展。

因此,最简单、最平民化的做法是,在每个课时中,将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纷繁复杂的预设规定简化为四五个环节,就如上文对《药》所设计的四个问题。这四五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直至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具体教学过程中,这四五个预设的环节就是“纲”。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织布”,这四五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的“经线”,在“经线”的指领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文本个性和课堂实际,灵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具体“生成”,这就是“纬线”,或复习旧课,或创设情景,甚至拓展延伸。如此经纬交错,最终成“匹”。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这四五条“经线”的限制,这就是宏观上的“课堂生成”了。

三、教案宜“紧”

设计教案必须时时处处紧扣教学目标,这是最为简单的道理。然而,一些教师设计教案时,却常有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重点”“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上。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设置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由国家规定,是培养人的粗线条框架;课程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为学习该门课程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教学目标是授课者自己制订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见可测量的目标。相对来说,前者属于宏观层面,后者属于微观层面,这三者从抽象越来越趋于具体。前者对后者有制约作用,前者通过后者得以实施;后者通过量的积累有可能质变为前者——仅仅是“可能”而已,因为其中的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不能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我们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微观的、能达到的、可测量的,应从“文”(体现知识和能力)和“道”(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考虑设置,至于过程和方法,则不必也无法设置为显性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一个课时设置“文”“道”各一个目标,“一课一得”就足够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就如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和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为整个教案的灵魂。当然,“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对学科知识、学生、教师的分析。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非线性和语文素养的复合性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元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

然而,当今常见的教案上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或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置,或“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并列,或“文”“道”只顾一头;或抽象之至,如“学习本文的叙事特点”……

我们认为,教案的前前后后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尤其是“文”的目标。然而,由于受固定套路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往往脱离教学目标,“绕道而行”,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就如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偏偏到四川绕一个大圈子——当然,如时间充足,囊中充实,绕圈领略一下巴蜀风光也未尝不可。然而,我们的一节课毕竟只有45分钟甚至40分钟。更为可悲的是,有些行道者最后的终点竟然不是北京,而是到了或者新疆。

所谓“重点”,指文本中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部位,如段落、语句、词语等等,即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研读反复玩味的部分。如把《白杨礼赞》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深入掌握本文的象征手法”,就得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七自然段(四个排比句段)。然而,笔者所见的很大一部分教案中,所谓的“重点”,就是将教学目标照抄一遍,岂不悲哉!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必须为本节课的终极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即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如上文所说的从上海到北京,最恰当的路线是从上海出发,沿沪宁线、津浦线北行,必须经过的南京、徐州、济南、天津等几个大站就是阶段目标,经过它们才能到达北京。然而,当今很大数量的教案或教学环节不清,或某些环节目标不明甚至脱离。

还以《药》为例谈教学环节。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文本分析深入掌握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以及“体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脱离群众”,作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主线,即针对“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当然,期间可有情境创设,之前可以有导入语。——此如从上海到南京。

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副线,即针对“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期间可对比分析主、副两条线索之间的不同。——此如从南京到徐州。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针对“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进行分析。期间必须细读文本,也可以拓展延伸,找来其他两条线索结构的文本拓展延伸;也可复习旧课,或对比,或类比。——此如从徐州到济南。

第四阶段的目标为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针对“‘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进行分析,也可拓展延伸到鲁迅的其他文章以作类比。——此如从济南到天津。

到天津后作一下归纳总结,北京也就不远了。总之,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必须清晰,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的是提示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目标作具体的不同的处理。

(三)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也必须紧扣目标,如《药》的作业,应该也必须与两条线索有关。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往往不被正视。

板书(这里指下课前一刹那的最终达成的板书)必须是整堂课的总结归纳,必须是教学目标的视觉显示。也就是说,听课的学生课后能围绕板书回顾课堂教学情景,即使有学生未曾听课,看了板书,也能知道这堂课的大致情况。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板书逐步达成呈现课堂教学总目标的过程。就如上文的《药》,恰当的板书设计应该如下:

由于受现代化媒体的影响,声、光、电狂轰滥炸,愿意在黑板上写字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少,更不要说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板书。

结语

篇12

1.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轮的PK?

作为五级梯队的市学带,在专业发展上一定已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并有相当多的资料积累,所以光材料评审的话,客观性有一定缺失,需要全方位的考察。在参评过程中:设置理论考试、课堂考核、论文答辩、材料送审这四关,是从理论功底到实际运用到综合素质评定再到平时资料审核,能比较全面的反应一位教师的实际水平,最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审查自己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哪方面有缺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攻克!

2.每轮考核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

(1)理论考试目的:教育精神的领悟、教育理念的掌握、实际案例的运用。

思考与准备:理论考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技能强理论弱”一直是幼儿园教师的特点。那么如何才能在每次理论考试中利于不败之地呢?我想除了多看书只有多看书!要看新课程、看纲要、看指南等等,更要结合案例看。要具有非常强的运用理论的条框进行案例分析的能力。其次,在答题的时候,思路清晰、层次清楚也是关键所在。理论考试不是临时抱佛脚就有用的,一定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

(2)课堂考核目的:教案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关注幼儿程度、随机应变能力、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

思考与准备:现在的课堂考核是采用晚上告知题目,第二天进行借班教学的方式。很多单位能群策群力进行精心准备。但我想说的是,这样做是利弊共存。首先大家帮助设计教案的方法能有很多的金点子和新思路,但容易混淆执教者的思路,会用很长的时间在选择在犹豫在纠结;其次别人设计的教案对于执教者来说容易领会错误,每个环节的目标性不容易把握;最后对于执教者来说还要把教案内化,如果不能很好的内化,就变成背教案,组织活动时容易出现重视环节而忽视幼儿的现象。因此,我认为教案一定要自己设计,而且要能根据对孩子的特点进行设计,自己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先把大致的框架建构后,可以讲给同伴听一听,让她们提出建议,在确定框架后,自己要写详案,反复斟酌关键提问。最后再把教案以模拟的方式上给大家看,既帮助自己记住教案又能请大家发现不足的话语。

(3)论文答辩目的: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经验总结

思考与准备:为什么要有论文答辩的环节,我的认为是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心理承受能力、经验总结能力及仪容仪态等。要想顺利答辩,就要做到2点,既充足准备和十足自信。对于论文要能熟记于心,尤其是每个小标题,而且要牢记案例,对每点进行例子阐述。其次,在选择答辩论文的时候,尽量选择经验总结性论文,和实际工作贴近一些,比较容易阐述。在答辩过程中,我觉得时间分配也很重要,拿到题目后如果不能马上回答的话,可以有2-3分钟的思考,用笔进行要点或关键词的记录,在回答时就不至于紧张而忘记。答辩时一般有3道题目,总共时间为20分钟,因此6分钟内要能完成一道题目的回答,参赛者可带手表进入考场,分配好每道题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最后,答题时语速语调适中、眼神集中、保持微笑、礼貌用语等仪容仪态也很重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