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09:53: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信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该系统由主治医生录入医嘱,经核实医嘱无疑问后确认即产生各种执行单、当日医嘱变更单和医嘱明细表,供病人和护理人员查阅;确认所开具的药物后,病区药房开具请领汇总表和单个病人明细表,计算药费后自动在收费处联网入账。该系统录入由主治医生操作,充分体现了医嘱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应,做到了医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2、病人药物信息管理
该系统在病区电脑终端设有病人药物领取与使用情况记录,医护人员可以随时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药物滥用、错用等。
3、病人医疗费用管理
该系统可以统计整个住院过程中患者治疗的费用、详细药物费用清单、医保报销及自费情况等,有利于患者了解治疗所产生的费用,真正考虑患者的知情权,达到科学管理。
4、护理人员工作管理
该系统设置了护理工作管理流程,一是护理排班,护士长只需录入密码,即可显示排班程序,进行排班、修改、打印,并与护理部设立电子邮件,或短信通知,使信息沟通更便捷;二是护理分工,按照不同的病种病症进行不同的分级护理,通过信息录入,系统筛选出最佳护理方案,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高效,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NIS的优势
1、人性化
NIS在医嘱信息处理与执行中,对于药物的使用及特殊用药的使用时间段均设有标记提示,从而避免了药物错用、滥用等情况的发生。为了更好地对重症病人进行实时监护,护理信息系统与监护仪相连接,患者的各种生理监测信息可由监护仪直接导入医生电脑和护士工作站,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手工录入的负担和可能发生的差错,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病人的安全。2.2智能化该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手写医嘱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治疗要求,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同时能对医嘱执行过程进行全程记录,每一条医嘱的执行人、执行时间等主要执行信息均能得到完整的数字化体现,不仅提高了医护质量,还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护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系统化
该系统能很好地改善病区护理、患者用药、病情监护等管理,如药房可以根据电脑提供的主治医生的医嘱进行发药,系统对每一条医嘱提供发药明细、停药扣减查询,护士能清楚地了解每位患者的用药和药物使用时间等动态情况,避免错误录入,并增强了护士对药品的管理意识。药房管理人员也能随时查询药品存药数,做到及时领补,对药品使用过程进行监管,使药品管理更规范。
3、高效化
该系统不仅可完成护理记录的各个环节,标本处理,费用及耗材的管理,还可直接查阅病人的病历及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检查结果、结论及各种检测样本图像。同时可以掌握病人及护理的动态情况,管理整个护理团队,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质量,而且对于科室考核能起到积极作用,如该系统可提供阶段时间内护士的具体工作量、任务分配情况及出错率等量化指标,可把量化指标作为护理质量考核的依据之一,与各护理单元效益工资直接挂钩,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有效实现了护理管理高效、有序的目标。
三、NIS的缺陷
1、国内系统设计缺陷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国内的NIS尚存在相关功能不够完善、界面使用不够直观等缺陷,以及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推广应用不足等。笔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NIS开发研制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政府指导与医院之间缺乏相互配合与信任所导致。而且目前国内尚无专门机构或政府职能部门对NIS进行监管,国家对此也无统一的规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系统设计进行标准化改进,加强与国外成熟的系统设计公司合作。政府应积极组织各级医院之间进行系统并网、信息共享,减轻病人的重复检查,共同建立适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的医院护理信息系统。
2、系统成本高,衔接难
该系统软、硬件投入大,在运行中调试、维护较困难。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尝试使用PAD与HIS链接,主要功能用于药物的管理,目的是给病人以清晰、明了的用药信息,方便医患沟通,但由于缺少监护参数整合,导致系统使用效率偏低。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网络系统的融合、链接势在必行,为了快速、准确地处理突发事件,护理信息系统应成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3、系统安全与维护问题
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硬件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等,一旦出现服务器系统崩溃、交换机等设备瘫痪、病毒和黑客入侵、供电线路或网线发生故障、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系统故障将会给医护工作造成极大不便,甚至是无法预料的后果。对此,必须事先设计好应急预案,在故障发生时,医保科室应及时报告维护中心故障情况,并作好解释和协调工作。门、急诊护士应帮助医生准备手写处方及相应的检查治疗单等。待系统恢复后,及时将中断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2.4护士分管患者人数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中设置该护士固定管床、上班时间托管床位,结合该护士的资历及业务能力可确定护士上班时分管患者人数。如果患者转床或转科,则根据患者床位变化时间,结合护士排班,通过分割计算,可确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责任护士。在具体操作实施考评中,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加入不同权重系数,所有工作量指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也提高了计算的速率[4]。同时,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达到了护理目标有效管理的效果。
3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效果
经过1年时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的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优势:采用电子医嘱系统收集护理工作量次数,利用信息平台避免手工记录上报工作量因主观因素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且在工作时同步记录工作量,省时省力,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5];可动态、实时地了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力价值真正有所体现,结合科室工作效率水平、人均工作效率水平、病危病重率等方面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绩效分配的方案更能体现出不同护理层级的特点,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岗位绩效考核直接作为报酬依据和激励的手段,其统计结果精准、公平、公正,在实际使用中很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取酬,对优秀人员起到鞭策作用,促使团队不断提高、进步,充分发挥了目标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的作用。
4讨论及改进
4.1分级护理时数的应用
分级护理时数的统计根据护士排班班次,结合管床和托管床位的设置,通过采集患者的床位变动情况以及患者护理级别的变动,统计出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包含了患者的护理级别信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士的排班信息(普班、夜班)等。护理工作量数据由电脑软件自动生成,其过程自动化、结果精确量化,还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权,产生各类不同的业务指标值,大大提高了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效率。实际应用中,将护理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及培训等多方面挂钩,进行综合、全面的绩效考核,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绩效统计报表;还可对护理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出现缺陷及差错均有相应的扣分标准,量化后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促进护士按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大大提高护理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护士工作缺陷率,提高科室的护理合格率。
4.2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改进
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以护理级别为基础,国内目前护理分级制度是按护理工作应当完成的服务内容作为依据[6]。但同样的护理级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却存在差异,照护每名患者实际花费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出入,且测得的护理工作量会因病种及科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方法简单易行,在科室内部使用相对客观真实。而在不同科室间的比较,需进一步商榷其科学严谨性。通过调整相应的权重指数,也可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一步通过护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融合计数工作量统计,从系统中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执行记录,结合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的真实工作量。致谢感谢信息公司陈明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群.普外科护士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19-120.
[2]吴剑,环晓锋,吴春燕.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8):68-70.
[3]张洁.Excel在产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10-1511.
[4]毛丽洁,余儒,贺彩芳,等.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核算方案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87-1491.
1自主学习管理
1.1日常上课
实训中心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每间配有高清摄像头、全景摄像头及触摸一体机录播自主学习系统。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时,有时由于学生较多,因此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体机或者投影仪大屏进行现场直播,也可以在其他实验室通过一体机进行观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办公室电脑进入平台随时观察各实验室动态,且可进行听课,为实训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又开保障。课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建设视频资源库,示范录像和视听教材可传至可视化平台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自主点播学习。
1.2开放实验室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若对某项操作存在疑惑可以对本实验室的示范录像进行自主点播学习,再次观看操作细节及易错点,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操作内容的再次巩固,也减轻教师课后操作辅导的工作量。老师或学生可通过点播相应视频课件进行评价,相关评价记录保存下来,可供师生作为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在开放实验中,学生也可自主拍摄练习视频上传,指导老师通过回放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等,也可将优秀的视频推荐给其他同学进行观摩。
2教学管理
2.1专家点评
教学督导小组专家及管理领导可通过网络对任意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用于教师发展和教学竞赛中,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语音点评和标准化评分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点播观看自己授课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专家点评,从而更好的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
2.2教师互评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把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实现对外交流、宣传、形象展示。教师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的点评,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教与学途径,为制定护理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学院创造性地建设教学文化提供支撑平台。
3实验室智能化管理
3.1监控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装有高清摄像头及全景摄像头,对各实验室进行24h实时监控和录制,可通过监控,可预防实验室用物的丢失,同时能够随时监测实验室的动态情况。在实训中心进门处设有80寸大屏,通过大屏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管理,如通知通告、每周课表、学系简介、教学成果,根据上课内容循环播放操作视频等;同时可以通过界面切换,看到每个多媒体房间的实时动态,实现对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实验人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
3.2预约系统
护基实验室及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均设有门禁刷卡器,每学期初以班级为单位,设定班级门禁刷卡时间,在指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刷校园卡进入指定实验室进行练习,保证了每个班级的训练空间、用物的充足。每学期末,可以通过平台统计学生使用实验室频次,也能清楚地记录下实验室使用人员、时间,从而达到督促学生按时前来训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教辅人员的开关门工作量,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3.3呼叫对讲系统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支撑基础,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传输交换信息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数据的及时交换,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1]。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发挥出显著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国内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国内,PDA只是在一些大医院开展和使用,由医院与某些公司合作开发并试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配合PDA使用,每个医院根据自己原有的工作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护理工作发生革命性变化[2]。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在呼吸科试用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2004年底开始全院推行;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开始在几个病区试用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此外,北京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等单位也相继在临床使用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国外,PDA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造价高昂[3]。PDA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功能性强,满足了护士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欧美国家将掌上电脑大量应用于HIS的医学大全和药典参考,也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跟踪系统。美国的Bicomerica公司为医生配备的ReadyScript解决方案,是一个保健现场无线手持设备开具处方和解决药物治疗管理方案。医生利用无线手持PDA,可以经因特网或其他电子连接将处方以电子方式传送到患者选择的药房,此外ReadyScript还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可提高他们工作效率与能力的工具和资料,从而使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更大的便利[5]。有关资料报道,PDA在台湾数家医院的应用效果显著,且有些医院在移动式医疗信息管理建设方面已超过欧美等国家,台湾的新光医院和长庚医院都实施了移动医疗整合系统[6]。
2 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
2.1 确认患者身份、查询与统计患者信息 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通过无线护士工作站可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科时间、临床科室、诊断情况、主治医生、疾病状态、饮食情况、护理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过敏史、费用等基本信息;利用在院患者的入院评估单与护理记录单,可随时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
2.2 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 PDA 自动提示生命体征信息采集时间,护士随身携带PDA,将采集的护理数据即时在床头录入,保存后信息直接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HIS系统即时生成体温单、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等记录,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当多次录入生命体征时,计算机可以自动筛选最靠近体温单记录点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绘制到体温单上,并自动识别与生命体征正常值差异最大的数据绘制至体温单上。与PC机上的HIS系统相比,PDA还能显示正在发热患者,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
2.3 出入量的录入、累加和查询 PDA 明确设置可录入的项目有体重、腹围、大便次数、尿量、呕吐物,各种出入量可随时录入。如果需要记录的项目在PDA里没有设置,可在“补充项目”中自行添加所需项目,并输入相应数据,添加的补充项目会在系统中自动保存,记录用户所输入的项目名称和单位,再次输入此项目时,只需要在“项目名称”中选择该项目即可。各种出入量录入后将自动累加,24 h累加结果自动记录在体温单上。
2.4 医嘱查询、执行与统计 无线护士工作站的设置使医嘱的分时处理成为可能,系统将医嘱按临床路径进行拆分,PDA 上只显示当前班次需要执行的医嘱,并提醒护士需要执行医嘱的时间,在当前班次尚未执行的医嘱可选择性地交到下一班,交班后的医嘱在当前班次将不再显示,从而使护理工作程序更为清晰、明了。医生下达医嘱后,信息自动转移到PDA上,PDA会提示有新医嘱,提醒提取,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在PDA上提取和转抄医嘱。经校对后护士可即时进行读取、查询、查对与执行。执行医嘱时,执行者只需在指定位置点击,即可自动生成该条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真正的执行时间。另外,护士可利用PDA上的远红外线,扫描患者的腕带和输液袋上的条形码,然后简单点击PDA上的触屏,就可将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信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护士长可随时查看全天的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护理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区护理量统计及护士工作量的权重。
2.5 患者护理过程的记录及护理工作量的统计 责任护士随身携带PDA,特殊的时间治疗与护理可设置提示音,可在病房内随时以点击的方式将对患者测量到的结果、所执行的操作、观察到的病情、治疗和护理等情况以精确的时间记录于PDA 上,信息直接回传到HIS系统,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可以短信方式及时发送于医生PDA上,保持有效畅通的工作联系。床旁即时书写护理病历,包括记录单首页、一般护理记录单与危重护理记录单,PDA内设常用医学术语及护理记录单模板,录入过程简化,护士可点击选择或利用手写板功能稍加修改即可形成记录,工作效率增加。该系统还设有科主任查房移动记录功能,利用手写功能,查房时护士长可在床旁即时完成查房记录。移动护士工作站充分体现出护理记录的即时性与真实性。系统还可对护理工作项目进行统计,根据护士上班的时间、所执行各项操作签名的护理工作,统计出护士个人、病区或者全院某时间段内护理的危重人数、一级护理人数以及具体护理操作数量,通过科学加权使护理工作达到了量化,为科室建立二级考评制度提供了数据基础 。
2.6 护理质量查房移动记录 移动护士工作站有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模块,分为本病区质量检查与院质量检查记录,其中院质量查房包括护理部联查和夜值班护士长查房。护理管理者行质量检查时,持PDA在病区发现问题时,选择检查内容,点击不合格项,当场由责任人口令确认,信息记录于数据库,即时上传到护理部,并自动汇总个人、病区、全院合格率。护理部助理只有查看权,无修改权。用PDA 进行移动护理质量检查,保证了记录的即时、真实;由管理者与当事人共同签名确认,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公正、透明。同时,责任到人,为年底病区、个人考评提供了依据。另外,自动汇总功能也使护理部助理减少了以往文件输入及人工汇总时间。
2.7 条码扫描检验标本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检验单模式还是标本容器条码化,都不能解决床旁标本采集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入PDA以后,抽血前护士在床旁先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识别身份,提取检验医嘱,然后根据提示在试管架中选择所需试管,扫描试管条码后即可进行采血,省去了人工对照的麻烦,同时保证了试管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2.8 耗材的录入及费用显示 在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耗材,可随时点击耗材对话框,选择相应的耗材名称、规格,即完成录入,可有效避免遗漏。同时,自动显示患者住院费用,便于通知患者缴纳治疗费用和解释费用支出。现有的系统是在医嘱转抄阶段就对其分解的医嘱项目进行了收费,如果患者因某种原因终止医嘱流程后,护士需通过退药、退单等手段将已收的费用再退给患者,易出现差错,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了确认医嘱执行后再收费。
2.9 字典库与护理工具库 无线护士工作站中设立了护理计划中常用的护理诊断等字典库,包括目前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orth America nursing associa-tion,NANDA)正式通过的148个护理诊断和相关的护理措施等用词,将各种疾病与其主要的护理诊断与措施呈对应关系排列,避免了护理记录中繁冗重复。护理工具库内设置护士工作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各种评估表等,方便护士随时使用。
2.10 实时与信息传递 医护人员工作的流动性比较大,PDA提供VOAP方式的小区电话、短信功能,更适合移动工作的特点,当有紧急情况时,可与医生护士及时联系。
3 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护理工作的作用
3.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因移动护士工作站与HIS资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简化护理记录程序,减少护士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2 建立标识系统,减少护理差错 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的几率较大。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操作时,用PDA对患者进行确认,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临床管理路径提供了辅助手段,确保了治疗过程中患者、时间、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快捷、方便、有效的医嘱查询,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医嘱漏执行。用PDA床旁扫描检验标本,保证了采样信息的实时性与正确性,彻底解决了标本采集在源头出错而造成医疗纠纷的问题。
3.3 解决签字问题,规范文书书写 长期以来医嘱执行的签字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特别是长期医嘱,目前HIS系统中护士站不支持这项功能,而移动护士工作站中医嘱的拆分实现了所有医嘱执行后即可签名的功能。签名方法可直接点击,签名时间为服务器提取数据时的时间。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实现了医嘱全程跟踪,满足了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长期医嘱执行后应签署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的要求。另外,使用PDA后,无需再打印各种分类执行单,随着电子病历归档,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4 加强质量控制,杜绝护理差错 移动护士工作站使护理质控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实时环节控制,使终末式管理变为环节控制。即时的信息存取,降低了错误率。护士长能够很方便地随时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动态,加大了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
3.5 规范护理行为,增强法制观念 由于每条医嘱与实际执行人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记录医嘱的执行时间、用药途径,对病情观察的时间、观察数据即时进行录入,不但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同时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避免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责任区分不清。
3.6 提供法律证据,避免护患纠纷 基于HIS系统的安全机制,移动护士工作站准确、实时、完整地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并且永久保存医嘱记录,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3.7 加强医护配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PDA的医嘱提示音、短信功能等为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保障,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同时责任护士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上升。
3.8 促进管理创新,树立护理品牌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由定量管理向定性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护理工作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实施移动化的医院,降低了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树立了“精美护理品牌”意识,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力。
4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存在不足
(1)由于存储容量大,每次切换模块时速度较慢,有待进一步研发。(2)由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程度低,无线网络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如何保护移动用户的合法信息(账户、密码等),使患者的隐私不受侵犯,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移动医疗的需求还未完全成熟、 医疗行业的复杂性、供方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没完全做好准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规模和全面发展[7]。(4)医疗信息化的成本不菲,而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投入较低,医院的信息化主要靠自力更生,边积累边发展。由于患者涌向大型医院,很多小医院门可罗雀,收入都是问题,信息化投入自然更要打个问号了。其次是来自医院的障碍,包括管理、观念因素等。(5)特殊的领域,存在着二次开发的现实需求。不同医院、不同用户势必需要适应各自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移动办公、治疗或护理的要求。(6)但繁忙的护理操作中,会发生PDA跌落和碰撞的事情,对无线终端设备造成损坏。(7)国内大多数中小医院还没有建立HIS系统,导致HIS市场分化。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现阶段并不是购买硬件就能达到,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在硬件和软件功能逐步提升中进行改进。
5 发展前景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更多适合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系统软件,使护士能够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手段直接服务于患者,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基础较弱,但增长的势头很猛,并被评价为需求旺盛、后劲十足。IBM 大中华区CEO 周伟火昆就曾把未来5~10年的金矿定向到医疗行业,并表示医疗行业的发展一定需要运用IT、移动无线技术,而不光是传统的HIS。一些医院正在将IT投资从过去的立项性投资,改变为持续性投资。而且一些三甲医院的信息化投资正在接近年收入的1%。讯宝科技提出了“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理念,希望整合专业服务合作伙伴、ISV、服务供应商、分销合作伙伴、系统集成高等,形成合作联盟。还有一些企业也在努力创建高效的无线商业软件联盟,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大潮势不可挡,并已经给无线、网络、存储、安全、软件、集成等领域带来巨大商机和挑战。所以要实现医院的要求,应做到以下两点:各软件的模块功能可以叠加,方便以后改动;新的信息系统与医院原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由于当前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还处在摸索过程中,管理者应多搜集使用者的意见,逐步修改,达到最适合本医院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丽芬,陈金雄,黄平.基于NET的移动护士站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数字医学,2007,2(9):34-36.
2 李丽,冯威,苏晓静.掌上电脑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工作的作用.现代护理,2006,12(27):2361-2362.
3 于广远,盛楠,李玉萍.便携式信息终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55-256.
4 沈菊萍.无线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3):261-26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1]。同时,传染类性疾病如艾滋病、肺结核等防治依然严峻,职业病和地方病长期存在。为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拓宽了医护人员的健康服务形式。《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指出,推进网络医疗信息整合,提出创新服务模式[2]。互联网、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推进护理信息化、提高护理工作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互联网也成为病人及家属相关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3]。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一种模式,如在疾病监控、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
1移动医疗的概述
关于移动医疗没有明确的定义,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HIMSS)将移动医疗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5⁃7]。移动医疗概念的提出象征着电子医疗开始从传统的桌面健康平台转移到无线移动医疗平台。移动医疗的形式包括手机应用程序(APP)、云平台、远程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高度信息化、高速、高效、低医疗费用和更多个性化服务的特点[8],为疾病的延续护理提供了新途径。
2移动医疗信息平台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延续护理主要由医院承担,通过常规延续护理模式(如上门随访、定期复诊等)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病人是一个整体,单一的回访不能有效解决病人身心、营养、照护、康复甚至多病共存的健康需求[9]。因此,多学科、跨团队协作对病人采用全程无缝对接的移动医疗信息化延续护理服务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钟彩棠等[10⁃11]研究表明,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护理需求较大,43%病人选择移动网络平台,28%病人选择电话随访。Wang等[12]研究表明,使用移动应用程序作为慢性病病人的干预措施可以使病人感受自己疾病处在安全状态,且医护人员实时关注着他们病情。移动医疗信息技术在慢性病、术后应用较为广泛,产后及儿科等专科领域应用较少。Black等[13]研究采用电话随访远程监测心力衰竭病人的血压、心率等症状,有效降低了病人的再入院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孙鸿燕等[14]研究对肿瘤科182例病人或家属使用APP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92.31%的病人下载APP并积极使用软件,7.69%家属下载APP并使用,使用APP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未使用者。
2.1APP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APP作为移动医疗的主流形式被运用到疾病的延伸护理过程中[15⁃18]。王朋朋等[19]研究发现,在延续护理中使用APP软件时医生与病人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交流;建立健康档案,再由组建的APP延续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延续护理管理,以编写高血压相关知识、APP内容发送、随访观察的方式管理病人,可以使病人获得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岳爱学等[20⁃21]研究借助微信或公众号平台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病人健康相关行为及疾病认知水平进行干预,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病人疾病知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艾敏等[22⁃23]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APP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控制,结果显示应用居家护理APP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
2.2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胡婷婷等[24]研究表明,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平台实现了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可提供实时动态的医疗服务,可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信息共享互联,满足病人的个性化延续护理需求,实现糖尿病有效管理。王琳等[25]研究建立“云病房”管理心律失常病人,包括建立便捷式心电图监测、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通过“云病房”可提供54979次的回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需再入院病人,病人满意度为100%。孙宏梅等[26]研究利用信息平台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信息平台可以提高病人的哮喘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2.3远程监测在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远程医疗为利用移动技术在医院出院和常规临床随访之间的过渡期远程监测病人恢复提供了机会,该应用将为以病人为中心、成本效益高的出院后护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初步证据[27]。夏炜妍等[28]研究发现,物联网远程血压监测结合APP管理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薛召等[29]研究利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对30例肝移植受者提供出院后2周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结果表明病人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为81.08%,应用掌握率为100.0%,护理团队和肝移植受者对视频交流方法、延续护理模式、咨询或指导内容的满意度均较高。
3效果评价
移动医疗信息平台在疾病延续护理中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一项Meta分析显示,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等多项量表评价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水平,借助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30]。杨燕等[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导管排出或导管相关感染。王笑笑等[32]Meta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期复查、规律用药等7个方面,分析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锻炼、复查、用药和控制烟酒的依从性,并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存在的问题
4.1信息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是所有移动医疗平台面临的问题[33],且现阶段的移动APP、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等研发公司都是商业公司,通过医疗信息平台的诊疗如何保证用户个人隐私,数据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加强该领域的监管尤为重要。我国已成立了移动医疗委员会负责相关事宜,但仍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平台中的信息安全、用户权益、权威性评价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34]。
4.2功能应用
1.1.1过敏系统录入当病人入院或住院期间带入或出现各类药物过敏时如青霉素阳性,必须在病人的过敏系统管理中及时添加进去,由于对系统不熟悉或对此项功能的重要性不了解,没有及时输入,就不能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造成不良后果。
1.1.2出院嘱托录入病人出院时在系统中有一项医嘱嘱托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在病人出院时,在输入医嘱出院带药的同时输入医嘱嘱托如明天上午出院等,从而使药房能及时收到正确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摆药,避免退药等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1.1.3药物频次的录入对于一些特殊用药方式如医嘱BIW(1周2次)、QOD(隔日使用)的输入不知如何正确录入,如维生素B12250mgBIW周
二、五6PM,只要在功能键的日期选择上选择周
二、五,时间选择上选择6PM即可,而不用更改输入的日期,如果护士没有正确的掌握操作方法,则可能使药房没有及时收到此药物信息。
1.2错误操作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护士在输入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可能会导致病人费用产生巨大差错,而产生少收费、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
1.2.1默认值在录入医嘱时,没有按照对话框提供的默认值进行选择,如用药剂量上的差错,如KCl7ml的用量输入为7支。
1.2.2规格选择如在输入输血医嘱时,将两个单位的400ml的红细胞悬液,输成400个单位,造成病人的住院费由几万上升到几百万天价的巨大差错。
另外常见的还有:将类似的医嘱输入错误如将血气分析检查输入成血氧分析等情况的发生。
1.3药物相关知识不熟悉一般医护人员对于药品的商品名称比较熟悉,而对化学名不了解,但药品词库中部分药品只有化学名称或是没有选择医护人员熟悉的药品名称录入词库,所以操作人员通过软件输入法找不到相关的药品[1]。
1.4越权操作由于出现没有使用权限人员的操作,影响到护理人员对医生医嘱的执行,对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区域,误操作电脑系统,输入错误指令;相关人员误进入别的病区,输入错误指令。
2相关对策
2.1加强培训我们首先得抓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加强责任心强、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业余时间充裕的护士的培训工作,使她们成为骨干力量,以带动和辅助别的人员。为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应充分发挥各病区护士长的管理作用,使其带动、督促、检查本病区护士对各项培训制度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护理部则针对培训人员反馈的各种问题,及时地协调、解决。真正做到积极动员,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妥善安排;分期分批,以点带面;严格考核,适当奖励;深入科室,现场指导来解决操作问题。
2.2加强责任心在保证医护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的前提下,努力加强她们的责任心,力求做到多做多对,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手勤、嘴勤,同时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该奖时重奖,该罚时重罚,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3实施账目查对制度要求主班护士定期将病人的账目与医嘱进行核对,同时每天下午病区内的主班护士将明日出院医嘱与电脑再次进行总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也可以采用连环式的检查方法,如八病区主班护士和护士长查七病区,七病区主班护士和护士长查六病区的检查方式[2]。
2.4定期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临床用药都有商品名和化学名,而且药品更新较快,因此应定时对护士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只有及时了解药品最新信息才能准确的录入医嘱[1]。新晨
2.5建立口令管理制度在信息化管理中必须实行严格的口令管理制度。对各工作站子系统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在保障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权限。同时做好登录口令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共用、共知用户口令的现象,要形成定期更改密码的良好习惯,只有做好口令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发生问题时及时解决。
3结语
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医院走向现代化管理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为真正实现医院数字化管理医疗信息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平台。医院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它也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期间碰到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定能促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推动医院现代化的进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1-02
信息技术的渗透力极强,具有强大的增效功能,其迅速的介入,使医院管理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2年,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诊疗工作上的应用,标志着医学诊断技术的重大飞跃。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管理特点,成为了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护理工作,促进护理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护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护理工作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联系
医院信息系统,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综合管理医院的物力、人力、财力,采集医疗活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的运行提供各种服务信息的全面管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精品,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数量多,护理工作范围广,贯穿于病人就诊、治疗、出院的全部过程中,因此,护理工作的管理更需要标准化、规范化,而信息技术正符合护理管理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十分重要。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数字性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 由于护理工作十分繁杂,其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去量化,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让护理工作人员通录入工作信息,进而实现工作行为思维数量化,其不仅可以客观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规律,也方便管理者实施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护理管理量化也可实现严格管理,强化落实规章制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1.2 医院信息系统的共享性与护理工作的管理形式 护理工作的范围广、程度繁杂,因此其管理工作难度大。例如业务查房、调整班次、护理质量监控等,其管理过程费时费力,且管理信息反馈所需时间长。运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利于信息快速流通,进而及时反馈护理信息,完善工作中的不足。
1.3 医院信息系统的时效性与护理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治疗、出院的全部过程中,实现对护理工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就应注重管理每一个环节的护理质量,实行护理环节质量监控,增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可对信息发生点进行记录,其信息录入具有实时性,使信息管理具有时效性,使环节质量管理得到了可靠保证。除此之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标记任何时间内每个岗位的工作信息,简化了环节质量分析和评价工作,使之有的放矢。
1.4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广泛性与岗位的多样性 医院信息系统涉及医疗工作管理的全部过程,任何部门的问题均会为医院整体效益带来影响。护士岗位涉及医技科室、卫生经济、临床科室以及医疗统计部门,医院信息系统应囊括多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范围。护理岗位应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最早参与者、最活跃的群体,必将受益极大,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1.5 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与护理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了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对医院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重构和优化,网络作业有效的规避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缓解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服务时间,使护理服务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使医院分割式管理模式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化,使单项管理变为多方面的控制,护理工作和管理活动也将变得透明,进而提高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2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联系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其实现科学管理的必备基础,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护理管理发展。
2.1 更新护理管理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应强化信息意识,运用信息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医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后,标准制度、传统工作模式以及医务人员的观念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管理者观念对实施管理影响重大,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学习,不断强化信息意识,探索护理管理规律,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以满足护理管理发展的要求。
2.2 探索护理管理方法,努力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信息化管理改变了护理工作模式和各岗位工作流程,护理管理方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护理人员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终端录入的信息来反映,信息发生过程反映了工作质量。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熟悉系统功能,还应该掌握数据分析、管理方法。例如病人入院、处置、核算、交费、出院等流程中的信息处理,可以通过监控工作截面来实现。在此,我们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护理管理软件的开发,把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转化为工具,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护理管理领域,依靠科技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全面加强医院现代护理管理,我们应以医院信息化发展工作为中心,不断探究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护理工作相结合,转变护理观念,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护理管理创新,顺应护理管理的科学发展。在此鼓励护理管理者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晓玲.护理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12,2(1):33-35.
[2] 白利峰.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52-653.
护理信息化体系即护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护士工作站、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考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案及物资管理系统、OA系统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护理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促进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实现了护理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1.2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信息体系包括了病人从就诊到出院的全过程,几乎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在信息化体系严密、准确的指导命令下,各岗位护士按程序规范操作,减少了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1.3增加有效护理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加强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既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医院成本,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人员用于排班、病案管理、领用物品等方面的时间,确保用于病人的有效护理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2.1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的诸多益处促进了护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当前,护理质量监控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护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护理教育信息化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2.2护理信息体系建设水平不一。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医院本身级别限制,各地区、各医院间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有差距。资料显示,全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接近80%,但西北地区的建设不足20%。
2.3缺乏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护理信息化标准包括护理业务标准、术语标准、技术标准、文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是我国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3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
3.1大数据分析促进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
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医疗数据的快速增长,同样门诊量与住院病人的增多,激增了护理专业信息的数量。利用大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汇集总结,进而提取对护理管理甚至是对医院管理与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进一步指导护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2智慧医院的建设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慧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医疗机构的临床管理、运营管理、互联互通、业务协作等功能。“智慧医疗”要求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智能,从而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 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
3.2 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 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 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 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3.4 质量信息的应用需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 如质量标准“患者有需求随时拉铃呼叫”,但上午输液的患者呼叫,我们认为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说明巡视不够,预见性不强,要求护士根据输液速度算出结束的时间,及时服务,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如门诊输液室冬天患者早上怕冷治疗来得晚,夏天早晨凉快则来得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调整护理人力,相应的提前或推迟上班,满足患者需求。
3.5 质量信息应用与PDCA循环 “戴明环” 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质量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有效应用是实施PDCA循环重要保证。通过循环使护理质量成螺旋式上升。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有效结合。我院每季度对质量问题和差错事故面向全院互动分析,吸取教训,不重犯别人已犯过的错误,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半年评价质控过程,修改质控标准。根据质量信息评估工作流程,适时改进。以上是对我院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质量信息的一些体会,当今是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质量信息借助HIS系统将更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战略和战术的依据,它能使管理者迅速、科学地做出决策,需要我们护理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护理管理;妇产科
信息技术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高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原本手工搜集信息耗时费力且易产生疏漏,为了提高护理有效性,本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我们从信息若干方面进行。在进行护理时,还要根据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
2.应用方法
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系统里,信息收集由妇产科护士负责。可将妇产科信息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1登记信息
2.1.1信息登记: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五官功能状况,机体活动能力,外院、门诊及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报告及辅助检查结果,体重,身高,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血型,家族遗传史,既往史,手术及外伤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记录,新生儿情况,怀孕时间,产程记录,特殊产检记录,生育史,配偶健康状况,家庭特殊情况,籍贯,文化程度,既往用药史,精神心理状况,怀孕期间异常情况记录,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以及生产通知人。为了方便查阅,可以将患者的情况,编写成治疗情况册子、护理情况册子、采血调查报表等等[3]。所有的资料不仅要收集齐全,还要对妇女的其他资料进行补充,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1]。
2.1.2信息修改:当之前信息记录改变,或登记错误能在相应时间内由当时记录者或是上级领导在一定权限内进行修改,并要留下相应修改人修改痕迹记录,方便必要时检查。
2.2信息查询
可提供妇产科的便捷查询途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查询网站或微信或短信等及时查询提醒功能,患者注册会员,设置专属密码,并可设置自动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时进行复诊[2]。提醒患者及家属对婴儿进行定期采血检测及接种疫苗。提供相关妇产科宣教资料、视频,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手术,用药,检查,饮食以及孕期、产褥期知识,婴儿健康问题,哺育方法等相关知识及注意点,并注明适合,慎用及禁忌之处。对于妇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另一查询平台,方便查询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醒患者,亦可提高患者后期护理效果,及时查找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另一方面,方便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及时收集资料,选择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法,节约资源,以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服务患者。也可助其通过查阅前沿的妇产科临床资料提升自己专业水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3信息审核
每一个记录及资料的上传都要经过逐级审核,以防错误发生。
2.4信息反馈
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可以反馈注明原因,记录或上传者亦可说明理由,同时还可建立医院内部跨科医务人员交流例如治疗或护理合并症,甚至可在上下级,同级医院之间进行相关疑难问题及知识的交流和反馈,经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更好的服务于民。对于患者或家属的在线疑问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解答。
2.5信息汇总
方便妇产科医务人员收集资料,分析原因,选择更好的途径服务大家。
3.讨论
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可避免手工记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疏漏[4]和纸张成本,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也促进其他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顺利实施这一信息化管理,要让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了改善护理效果,要将其分为若干区域,方便管理。为了信息的完整性,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样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清;石凡华;侯庆锋妇产科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6):124-125.
[2]皮红英;魏畅;王建荣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4(04):36-37.
本院护理部于2006年9月在院局域网正式开通护理网页并通过ftp服务器实现全院护理资源共享。实践证明网络在护理信息管理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护士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全院的护理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护理管理工作因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方式及方法
在院局域网设立护理天地栏目,栏目主页上建立若干个子栏目,各子栏目下相关网页的背景风格保持一致;编辑时适当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以增加网页的吸引力。鼓励护士根据栏目要求积极投稿,专门成立网页工作小组,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并加强网页的维护。同时通过院局域网ftp的传输功能,实现全院护理资源共享。
2内容功能介绍
2.1网页的组成
2.1.1部门概况该栏目主要介绍本院护理工作理念及护理文化建设的目标,使广大护士明确专业要求。
2.1.2护理知识该栏目中有各种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要点。
2.1.3学科动态国内外护理最新进展、学术动态、征文及学术讲座通知,搭建护理资源共享平台。
2.1.4明星风采公布优秀护士名单及其先进事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院上下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2.1.5护士心语采撷临床护士的工作感悟,让大家对护士的工作多一份宽慰,同时摘选赞美护士的诗歌和散文,增强护士姐妹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1.6护士保健此栏目提供一些生活小常识,心理减压,夜班保健等方面保健知识,舒缓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2.1.7联系方式提供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的联系方式,每日查看及时回复。
2.2实现资源共享通过ftp的作用,护理部把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标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病房使用的各种统一的标识模板、修订过的制度规范上传,各临床科室可随时下载并执行使用[1];定期公布三级质控护理质量考评成绩和各科名次排列及夜间护理查房存在问题,让全院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质量现状;上传每月护士长会议的会议纪要,向各级护士传达会议内容及布置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及要求;同时,科室也可利用ftp的上载功能,每周把排班上传。
3效果评价
3.1网页浏览量本院职工共1356人,其中护理人员占503人。网页开通100d后统计网页各栏目的点击数,结果显示日均约766人登陆网页主页。
3.2综合评价为更好地建设网站,护理部就职工对网页的综合评价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标准如下(总分100分):①教育性标准:栏目设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提供辅助教学、科研服务功能(20分);②新颖性标准:页面设计美观新颖,多媒体素材丰富多彩(20分);③互动性标准:24h开通,访问者有发表意见的渠道,并及时得到反馈(20分);④安全性标准:维护技术高,安全性强(20分);⑤实用性标准:宗旨明确,主题突出,内容健康,信息丰富,更新及时,数据准确,及时反映医院相关方面的最新动态,具有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办公自动化程度较高(20分)。
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9份;对有效问卷进行资料数据录入,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一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结果显示:职工普遍认为网站建设得较好,综合得分(80.59±10.61)分;其中“实用性标准”得分最高,为(17.23±2.01)分;“互动性标准”得分最低,为(14.40±2.16)分。经方差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学习模式比较网络学习模式更为高效、实用。护理网页为护士提供综合、可信和最新的护理信息,为全院护士构建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简捷便利的计算机操作,精美生动的动漫图片激发了护士的求知热情,护士可以在趣味性中不断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学到新业务,掌握新技能,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综合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利用信息资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职工普遍认为网页的实用性很强。
4.2管理模式比较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实现最佳护理管理效果。通过ftp强大的传输功能,护理部可随机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动态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在网上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分析报告及夜间护理查房的情况,使护士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了信息反馈,变终末管理为环节控制,加强了管理力度,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同时因检查结果及分数全院公开,增加透明性,有效调动护士长及护士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公布存在问题,提供了准确的前瞻性预测,各科引以为戒,有效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护理部通过了解排班随时掌握临床工作状况,统筹安排,合理调控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