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15 16:15: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1

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市、建成“中等城市、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和必由之路。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为载体,依托**区位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优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8.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总量位居**市各县(市)区第2位。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3322元,成为**地区重要城市和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圈的崛起、**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发展大势的形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潜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日益雄厚,全市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已经确立,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雄厚的经济基础将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崛起。全市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为

一、二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又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三次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已成必然。

----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将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崛起。我市已基本形成面向全国的交通圈,**高速的建设,将加快催生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已成大势。

----丰富的区位资源和浓郁的满族特色文化将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崛起。我市世界文化遗产、湖泊、山脉等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人文景观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功,更加快催生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势在必行。

----“三区一带”的建设将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崛起。我市正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向“山水园林城、文化旅游城、新型工业城”迈进,“三区一带”作为培育新的增长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平台,必将加快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但是,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带动性不强,服务知名品牌不多,体制机制不活,服务业改革不到位,等等。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为契机,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就业。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和“中等城市、和谐**”的奋斗目标,以促进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制化保障,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中心“集聚区”带动其他“辐射区”的新格局,大幅度提高我市服务**、服务**、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原则

----开放带动,创新发展。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国际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面规划,重点突破。科学制定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和法律效应,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优化全市现代服务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适应、与国际化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提升一产、二产,以一产、二产的发展为壮大服务业提供坚实基础,从而实现由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市场运作,政府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竞争促发展、促提高;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推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

(三)发展目标

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着力实施“**工程”,即选择和明确四大发展方向、六大重点领域、六大服务业功能区,引导切入,强力突破,重点集聚,层层辐射,积极构建与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相适应的生产业体系,与生态宜居城市相融合的消费业体系,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服务产业体系。

到20**年,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布局相对集中、结构逐步优化、功能较大提升,形成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化基地和城乡一体服务产业体系六大重点领域、六大功能区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县(市)之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6%以上,力争达到38%,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中等城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发展方向

根据全国、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以及《**市振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重点发展生产业。充分依托**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优势和装备制造业优势,围绕“三区一带”建设,加快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业,紧紧围绕促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发展生产业,围绕发挥信息化与知识型服务业的联动作用发展生产业,不断增强我市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发展消费业。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创新发展消费业,尤其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房地产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市政公用等事业的发展模式,不折不扣、持续不断地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千方百计解决好城乡居民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实际困难。

----大力发展新型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际著名银行进驻我市。大力发展保险业。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全力推进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城建设。

----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方针,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等值化需求,在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上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合理设计。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区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体系,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布局。其他乡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服务于制造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三、加快发展六大重点领域

按照增长潜力大、发展条件好、三五年内能形成“气候”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六大重点领域。

(一)构建现代物流中心

以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目标,加快综合性物流园区和商品交易市场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化专业物流和综合性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构筑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并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格局。

坚持整合改造与规划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抓试点、重点突破,攻难点、整体推进”的要求,由商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配合,推行工业品、农资、农副产品等城乡商品的现代物流配送,以社区为中心、建设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商品、大型百货商店,基本完成连锁经营;创建2个以上具有较高美誉度的物流知名品牌。

打造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发展平台。主要抓好现代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抓好大型连锁超市和商场进行电子商务和信息化试点,积极推进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专业网站和信息系统,重点发展钢铁、铁矿石、医药、食品、建材、矿山机械、旅游等行业或重点产品专业网络,逐步形成以市出口产品、名优特新产品为重点的网上专业展览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物流调控中心和信息中心;安排和利用好市乡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

抓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品牌建设。抓好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加快推广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物流服务方式,提高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的效率;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企业开展联合协作,与国内外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业进行密切联系,尽快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第三方物流网络,特别是鼓励通过委托加强与国际、国内著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好省商务厅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国家知名旅游城市

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80多公里的明长城将世界文化遗产地**、**、**、**、**、**、**等十几个景区串连在一起,有**、**、**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为实现文化旅游城目标,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勾画出大的旅游框架,使景区开发具有衔接性、互补性,提高系统性和前瞻性,科学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要按照以**为龙头,以**为支点,以长城旅游公路为纽带,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的总体思路,积极实施“旅游突破”发展战略,本着“做强优势、做精产品、做优结构、做大产业”和“两城三区九点四基地”(两城,即**城和**古城;三区,即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代表的古文化区、**自然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九点,即国家4A级景区**,3A级景区**,2A级景区**、**、**、**山,还有起始于唐朝的**及**场;四基地,即**、**农业观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公司、**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基地和长城沿线及南部山区的农家院休闲度假基地)的格局,把**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皇家精品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型旅游经济强市。

(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

与我市经济地位相匹配,适应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需要,全力构建我市金融新体系。推动各金融机构成为“**市金融票据票据中心”成员单位。积极创造条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利用一切资源,积极引进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天津银行、华夏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农民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创造条件,支持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开办村镇银行。依托辖区**、**、**、**、**、革命纪念圣地等旅游资源,增设POS机、自助银行,营造特色、完善的旅游服务金融环境。

(四)建设区域商贸中心

高度重视规划服务业用地,对“退二进三”腾出来的土地,特别是“黄金地段”、“金角银边”,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对投资服务业的战略投资者优先保证用地。重点在对老城区实施改造,重点规划,促使其成为城市中心综合商贸服务区。按照《**市城市规划》四片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建设区域性商贸服务设施,形成城市的次中心。结合南部新城区建设,在朱山公园东侧建设南部商贸服务中心。结合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东钢铁产业链条加工区及**线两侧建设,在园区、加工区和**线两侧的工业用地上,建设市场物流集散地等服务设施;结合城中村改造工程,集中布置商业服务区;结合东三里城中村改造工程,沿北二环西路建成两栋大型超市及欧洲风情步行街,促其发展服装、百货及餐饮为一体的北部商贸服务中心。与此同时,抓好钢材市场扩建工程,建成占地600亩、年交易额超10亿元、**地区一流的大型专业钢材交易市场。抓好**果菜批发市场续建工程,达到年吞吐量40万吨新鲜果菜产品的能力,成为京东地区又一个大型绿色蔬菜加工交易市场。抓好建材市场建设,将邢庄子村建设管理的北方建材城整合到贸易城市场,使贸易城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建材交易中心。抓好汽车交易市场。在**国道旁和**路延长线两侧,规划占地200亩,建设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将小草店以南的汽车销售业主迁至市场内,并吸引**及周边省市从事汽车贸易的商户和公司进场,整体提升**汽贸市场档次。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街进店”、“退路进厅”工程,建设一批街道便民市场。

经过5到10年的发展,在市区建成几个高水平、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市场,形成钢材、矿山机械、果菜批发等若干个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能够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心市场,把**市建设成为规模可观、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五)加大文化基地建设

进一步营造全民文化氛围,实现社会文化社会办,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社区为重点定期开展假日文化、色彩周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大文化工作网络。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以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文体站为枢纽,以村文化中心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大力推进宽裕型小康文化乡镇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节日庆典文化,不断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建设城乡一体化服务产业体系

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城乡一体服务产业体系。建立以社保、医保、低保为主体的城乡保障体系;建设以放心药店、放心农资店、放心商店和粮油店为主导的便民服务体系;构建以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安身工程为主脉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加强农村专业市场建设,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的消费品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科技服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四、建设现代服务业六大功能区

在巩固提升现有服务业的基础上,围绕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未来3至5年,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六大功能区。

(一)北部行政文化区

功能定位:以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快周边城中村改造,建设以综合服务中心、大剧院、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文化区。

(二)西部新型工业区

功能定位:着眼于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推进项目聚集、产业聚集,打造企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链条衔接紧密的工业产业集群。

(三)南部新城区

功能定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规划开发,重点建设职教中心、体育中心、朱山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集文教、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四)古文化商贸区

功能定位:按照“保留老城商业中心的格局,逐步完善功能,形成城市中心综合服务区”的思路,立足于密集的商业网点这一特点,着力挖掘千年古县内涵,将一环路内老城区打造成以古建筑为主格调的大型古文化商贸区。

(五)钢铁产业延伸加工区

功能定位:重点是以**公司为核心,向南规划建设冶金深加工园区,支持**以自身生产的板带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现代物流业集聚区

功能定位:在**镇北、**乡东,围绕**高速出口、**国道、两条铁路,形成主要物流节点快速通道,加快实现铁路货运、高速服务的顺利贯通,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平台。逐步引进信息咨询、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真正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信息畅通、规模较大的现代物流业集聚区。

五、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制定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搞好各项基础工作。

(一)放宽市场准入

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立足于打破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业领域都应向社会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应向内资开放,凡是向本地资本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应向其他地区资本开放。

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除法律、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有明确规定外,降低一般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年检和网上登记。采取取消、合并、延长年限等办法,完善各类证照年检制度。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等领域,按规定兴办医疗机构,按政策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抓好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设计、监理等单位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经营。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性质的)改革,成立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研究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搞好事业单位调查摸底,制定事业单位改革规划,确定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阶段战略。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加强与**服务业领域合作,吸引**服务业企业来我市投资创业,引入新理念、新业态、新机制,提升我市服务消费档次,建设**服务业集聚带。

(三)加快“退二进三”

按照《**市城市规划》用地布局,逐步安排工业用地的地块向商业、服务业用地转换,改善城市环境,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对腾出来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允许由工业用地变为服务业用地,土地收益按政府核定的比例或数额优先对搬迁企业给予补偿或补助。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城镇的“黄金地段”、“金角银边”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要根据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产权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扶持老字号服务业企业发展,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动迁的,争取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业圈内安置。

(四)强化品牌建设

围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主导服务产品和项目,培育一批服务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推进服务业企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税费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服务业企业用水(桑拿、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逐步并轨,经认定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暂缓执行峰谷电价。对符合条件的研发、设计、创意、数字内容开发、为节能减排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服务业企业,凡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企业纳入国家的试点企业名单,解决企业重复纳税问题。

(六)发挥集聚效应

促进物流、研发、设计、创意、金融、保险、会展、信息和分销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城市、重点开发区、交通枢纽,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企业和服务要素向园区、基地集中,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商务、公共管理等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的协作和配套功能。在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集中布局金融和商务服务机构。在城市中心区,集中布局高档商业设施,打造中心商贸圈。加强对服务业用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履约管理,保证政府供应的土地能够及时转化为服务业项目供地。对列入年度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服务行业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促进服务业集聚式发展。新晨

(七)加强基础工作

篇2

作为城市新兴区域,面临产业发展滞后、就业不足、人口稀少等问题,单一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较多制约条件,通过发展模式设计,我们构建了区域发展的三阶段目标,通过构建必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大力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区域认知,构建产业发展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总部经济等举措做实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商贸、物流服务、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区域持续发展。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整体研究,我们构建了在城市资源评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等模型,构建了完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

阶段一:现代服务业分类研究,核心解决现代服务业指标统计口径不统一,驱动因素错杂的问题。首先,就现代服务业构建了分类标准,理清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形成产业发展条件矩阵,分析表明,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经济规模,通常情况下,城市经济规模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其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期生产业高度发达,以美国为例,目前其生产业占GDP比重接近40%。

阶段二:城市经济研究。构建了城市资源、发展水平等相关模型,通过研究城市的生产业发展状况,确立区域发展方向。

* 城市资源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城市GDP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状况、制造业聚集程度等;

* 生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物流、金融等基础业在城市经济的比重;

* 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相关指标:区域产值规模、技术实力、配套服务、产业链控制点、产品辐射范围等。

* 发展定位:在新兴区域内制造业不发达情况下,结合区域自然禀赋,通过构建产业链的控制点,增强区域辐射力等举措,验证了构建宜居、宜商的第三代新城,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可能。

阶段三:城市新兴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设计。

* 产业选择方法,遵循区域发展阶段模型,结合不同阶段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差异,综合评价产业的功能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发展性指标,综合判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时序。

* 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设计强势介入、因势利导、高端切入等模式,借助产业价值链分析、行业盈利性分析、市场集中度分析等手段,切入盈利性高、带动性强的行业。可以通过自主经营、招商引资等手段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 配套产业选择,结合城市、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界定区域配套产业发展容量,同时通过弥补城市产业链中某些关键环节,如:制造业的设计研发、展示,消费业的教育、医疗、旅游等产业,在城市新兴区域内构建比较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篇3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1、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如今,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快转型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左右,甚至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就**而言,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5.7%,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发展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随着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日益增强,今后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第二、第一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功效提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态、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尽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也决定了其经营覆盖的区域范围的有限性,因而,“大水漫灌式”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符合服务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依托资源、区位、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集中优势力量,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可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创业环境、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要素集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可以通过完善布局、高效开发、联动发展,进一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外部经济优势,在较短时间、较小空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从而促进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辐射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富集多重因素,建设集聚区,由于资源、信息、管理、环境等共享平台,在产业链上存在依存关系,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培育区域业品牌企业,有利于集聚区企业的市场认可度、知名度以及占有率不断提升。同时,集聚区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也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高,降低了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良性运转。众所周知,无论是生产业,还是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吸引劳动力、促进就业的“蓄水池”。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吸收劳动力超过一二产的总和。同时,文化、娱乐、旅游、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也能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充实完善专业队伍,集聚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市委、市政府规划了“三区五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细分产业导向,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错位竞争,既促进了各集聚区特色化发展,又有利于各类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同类产业集聚趋势已经形成。**港区依托沿江港口码头、开发天星洲发展现代物流。城北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原有基础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和商贸集聚区。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依托古银杏森林资源积极打造旅游集聚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充分发挥沿江的区位优势和精细化工产业特色,发展专业化工物流。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依托船舶和机械产业加快发展金属材料物流。农产品仓储物流园依托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效农业种植业发展农副产品物流特别是农副产品链物流。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充分发展发挥货运站优势积极发展铁路物流。万通物流园积极发展城市生产生活资料综合配送物流。

2、强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进驻步伐加快。近年来,各集聚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集聚区发展的“龙头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完善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项目纷纷入驻。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自成立以来,竣工或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两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0万美元。2011年计划开工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1亿元,其中由浙江港湾集团投资的沥青仓储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阿尔贝尔化工仓储项目计划总投资2750万美元,轻纺城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文化主题街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建、签约、洽谈的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80%落户于规划集聚区内,集聚区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流动的“洼地”。

3、强化培育扶持,规模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从条件相对成熟的集聚区入手,建立健全专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从事集聚区的相关工作。市服务业发展局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帮助各集聚区申报省级、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7年,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准为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获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截止2010年,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区企业达201家,累计注册资本达7.2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10亿元,两税收入达5000万元,从业人员5671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成立两年来,专业化工物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进驻园区物流、仓储企业

20多家。已建有通用、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11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3个。拥有各类产品仓储总容量近500万方。2010年,该集聚区物流营业收入为20亿元,两税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1360人。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集聚区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服务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相比,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整体规模偏小。一是集聚区经济体量小。2010年,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靖江)、海陵城北物流园区、高港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91亿元、86亿元、34亿元,分别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455%、430%、170%;实现税收1.2亿元、1.03亿元、2.3亿元,分别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118%、102%、227%。二是集聚区入驻企业少。至2010年底,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而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城北物流园区、高港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已达250多家。特别是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近年来共引进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达12个,形成了粮油、木材、金属材料、石化产品四大物流产业形态,形势咄咄逼人。

2、服务层次偏低。一是总体层次偏低。建成和规划的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市场和传统的物流领域,商务服务、科技服务领域的集聚区偏少。二是产业内部层次偏低。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市场形态上,同质竞争现象仍然存在,网上信息、网上交易等高级形态的交易方式还没有实现。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实现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信息化。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相对薄弱,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是运输和仓储,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无法提供。

3、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组织机构仍不够健全。部分集聚区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专人从事规划、招商、协调和管理。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家集聚区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三是缺乏规划引导。部分集聚区未能编制专门的集聚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难以有效地引导项目、企业的入驻和集聚区的发展。

四、加快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目标

依托产业特色和交通优势,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业态集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较强的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成为**服务业总量增长、投资增加、税收增收和容纳就业的集中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产品交易、商务商贸、科技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15年,力争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农产品仓储物流园、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建成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化工物流园、城北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建成百亿元集聚区,信息化、电子商务在集聚区得到全面应用。

(二)对策建议

1、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组织程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用抓工业园区力度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理顺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选调精兵强将负责集聚区的招商、开发和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省和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顺应规模发展要求,建立市一级独立的组织机构,以便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有效的规划、招商、开发、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建议将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服务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双文明”百分赛考核,科学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建立目标管理和工作推进考核机制,推动集聚区加快发展。三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集聚区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集聚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集聚区统计体系。建议建立一套快捷、高效的集聚区经济运行统计体系,准确掌握发展动态,做好综合监测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坚持规划先行,指引发展方向。一是修改和完善“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特色,突出城市为现代服务业载体、以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原“四区五园”调整为“三区五园”,并完善空间布局规划,超前谋划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空间。二是加快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实际,做好与工业开发区规划、城镇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加快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建设规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编制主题大厦布局规划。一个主题大厦就是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遵循服务业集聚发展和节约用地发展的原则,依托**城区、黄桥镇区和“一区四园”加快编制商贸、金融、电子商务、信息(含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主题大厦建设布局规划。

篇4

、产业发展集聚化,全面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和园区发展相衔接科学确定各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引导和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优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升级,提高集聚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盘活存量,集约发展。结合城区扩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高新区、科技产业园、新区、新区扩容升级,在现有区域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废旧厂房,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过服务业的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实现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打造特色,有序推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努力挖掘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以先进完备的设施和全面快捷的服务,营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纳入规划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建设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指导、分批实施、梯度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经过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5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10家。集聚区项目投入占全区服务业投入总量的7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引领和辐射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发展重点

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重点推进七大类18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促进竞相发展。

商务服务集聚区:以城区经济为核心,以金融、会展、咨询、广告、中介等活动为主体,以商务楼、展示中心为载体,与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配套,重点优化提升高新区中央活动区、建设路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中国家纺网销村,规划推进城东新区中央活动区、高新区金融港,形成城市经济繁荣、企总部集中、发展环境一流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物流集聚区:充分发挥交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在沿江、沿海、空港、铁路、公路等交枢纽和道口节点以及专业、商贸市场附近,培育、构建物流园区,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等现代物流集中区域。加快推进供销物流园、平潮汇晟建材物流园、空港产园,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和湾港口物流基地,形成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物流业集聚区。

软件和服务外包集聚区:以高新区为依托,以技术研发、信息网络、软件研发为主体,推进桑夏软件园设,吸引研发设计和软件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软件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科技服务集聚区: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器为载体,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技术研究与试验、技术成果转等功能于一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重点提升东大科创园,加快建设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推进高新区以内涵式发展和创新驱动为特征的“二次创业”。

文化创意集聚区:以家纺创意设计、建筑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为主体,加快规划建设中国家纺创意村,打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集聚区。

生态旅游休闲集聚区:以我区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升级开沙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余西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启动进鲜港生态园和城市生态林风景区规划与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商务、会议、培训、疗养等综合功能的特色旅游区。

市场与商贸集聚区: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集中销售专业产品,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打造家纺城龙头带动型市场,优化提升东大商贸市场群,拉动我区商贸流、专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认定条件

(一)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发改服务发〔〕52号)、《关于印发〈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知》(发改服务发〔〕280号)文件精神,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须经过1-2年培育期,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经审核后,上报省发改委认定。

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有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边界清晰,形态突出,目标明确;

2、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3、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实行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

4、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对过中心城市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等利用城市存量资产开发的园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5、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或经省发改委批复园区发展规划,并已列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市发改委《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精神,申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须经过1-2年培育期,由区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经审核后,上报市发改委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有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边界清晰、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目标明确;

2、有公共管理服务体系,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3、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实行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

4、有一定规模,建筑面积一般在1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不少于20家,对过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等利用城市存量资产开发的园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5、经市发改委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三)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我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参照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现明确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须有明晰的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

2、利用旧城改造、“退二进三”等存量土地以及老建筑保护性开发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可直接认定;

3、集聚区入驻企业15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功能;

4、按照市场整合、运作先进、功能完善等基本要求,能形成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区域;

5、已经省、市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可直接认定。

六、支持政策

1、对当年认定的区级、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对当年认定的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分别奖励20万元、30万元;在当年认定的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对于产业特色鲜明,规模较大,业绩显著,在全区同类集聚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区发改委组织论证,由区政府认定为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奖励10万元。

2、凡是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可优先列入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

3、新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符合产业指导目录的企业,建设完成后第一年度纳税额达到100万元(含100万元)-300万元的,当年给予企业10万元奖励;年度纳税额达到300万元(含300万元)-500万元的,当年给予企业20万元奖励;年度纳税额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当年给予企业30万元奖励。

4、对集聚区内符合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优先予以推荐申报;列入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的项目,区级引导资金按1:0.5的比例配套补助。

七、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区发改委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牵头部门,要会同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文广新局、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规划、指导集聚区的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各镇区园人民政府(管委会)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责任单位,要加强集聚区内的统一管理,注重即期、着眼长期,按照集聚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加强运行管理。区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合力。

2、注重规划引导。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分类指导。区发改委要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确定集聚区发展的布局形态和功能定位,抓紧制定规划建设类集聚区实施办法和建设方案,引导培育发展类集聚区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加快优化提升类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在全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