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课程范文

时间:2023-05-15 16:1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教育课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教育课程

篇1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2016年8月8日的《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揭示了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到3岁、4到6岁、7到18岁)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孩子素质能力缺失及不同城市衍生的“个性化”等问题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报告指出,中国青少年(7-18)家庭教育焦点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生活懒散不爱整理衣物(70%),有拖延倾向喜欢把事情留在最后(58%),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56%)。报告显示,不同地区的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大致相同,重合度达80%,只是在不同问题的关注程度上呈现出一定地域性差异。其中排在家长关注的前三位的分别是:一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6.91%)拖延(55.22%)自控力差玩手机(51.79%);二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9.81%)拖延(57.27%)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56.06%);三、四线城市是生活懒散(72.54%)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63.02%)拖延(60.57%)。可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生活懒散,学习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它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点

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提出的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人格)发展理论学说(psychosocialtheory),初中生一方面勤奋学习,期待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冲突。这时,如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学业发生兴趣。初中生的依赖重心已从家庭转到学校、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阶段的家庭教育重点应是:①鼓励孩子与同伴互动,寻求他们的接纳;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②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勤奋感,体验成功,积累经验,以形成勤奋进取的个性,克服自卑,勇敢面对现实困难;③积极回应孩子的努力,用认同和赞美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概念;④引导孩子建立普遍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活动(知识性、技能性、课外活动)的内驱力;⑤培养孩子求知读书的动机、兴趣、习惯、态度以及意志与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形成一致性的人格特征。⑥指导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读书、用功读书、热爱读书。⑦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把家长的信任感内化为学习的潜力和动力,提高学习自我管理能力。⑧家庭充满正能量,父母情绪正向,经常读书看报,对孩子形成正面影响。四、初中生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初步实践苏州市作为人口净流入的二线城市,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素养基础的家长群体,原有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需要创新和转型,其中包括探索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1.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以下教育专题:①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②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责任理念与主要内容;③初中生的心理矫治与健康指导;④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⑤初中生的同伴交往与学习指导;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融合;⑦家庭教育的资源开发与案例积累。具体做法:①用好苏州市教育局编写的《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中学篇)》,并根据学校与学情不断调整拓展、修改完善家庭教育专题,使之形成适合本校初中学生家长的培训教材,逐渐构建家庭教育校本课程体系;②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整合,学校的网络资源供家长共享,如苏州市“智慧教育教师”APP,“苏州父母”APP,校园网平台,有关班级QQ群、微信群等,供家长自主学习的辅导资料,并开发更多的包括教育案例在内的学习资源;③研发可供不同层次家长和不同时间学习的菜单式培训方案,为本校学生与家长提供个性化、阶梯式的家庭教育指导;④探索并实施家庭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2.培育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是关键。近几年,苏州市已举办了七届“中小学家庭指导师”培训班,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培育师资力量。学校在分析学情和家庭教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和优秀家庭教育父母参加,聘请国内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家庭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形成了由智慧教师和爱心父母组成的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平时就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家长的现身说案例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目前,团队中的很多优秀者已加入苏州市家长学校的“智慧教育教师”APP和“苏州父母”APP。3.完善多途径家庭教育培训体系。(1)定期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沙龙。学校每学期根据家庭教育课程教材和主题,制定家庭教育讲座和沙龙计划。实现班级、年级、校级三层衔接,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做到内容分层,即班级联系学生实际举办有效性讲座,年级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讲座,校级涉及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实践性讲座。形式新颖,即专家点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活动观摩与亲身实践相结合。(2)开发丰富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借助“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建立开放、灵活、快捷的安全教育课堂。结合“苏州市家长学校平台”,中的系列活动,组织授课讲座,开展亲子阅读、校园开放等活动,进行家长沙龙研讨、家长互教互学、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借助校外少年宫、活动中心、实践学校等教育场所,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借助相关网络平台,为家长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组织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活动。目前,学校的大小活动都有家长、社区、街道志愿者的身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学校设立的志愿岗、绿色食堂管理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听证会等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每学期开设7个安全教育专题,组织至少3项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学第一课”“防溺水专题”“校车安全”等,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安保部门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写出评价反馈意见。学校实践家庭教育开放课程,欢迎家长走进学校组织活动,如每学期家长会的策划与组织都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策划与承担;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学生运动会,由家长担任后勤服务;组织家长参与毕业典礼、成长仪式等的策划与后勤管理、摄像摄影的美篇推送等。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并轨运行与合作互动,形成了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三维”有效教育综合网络。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综合网络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有效教育能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徐海浮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篇2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英语教育相关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知识更加深入的探究。素质教育下,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点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而英语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摇篮。高校这方面的课程必须依照教育部最新大纲要求进行设置,同时显现出教育的特征,这就对中学当前的新课改与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只有二者有效对接,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一、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教育部曾为规范国内高校英语学院的教学制定了一套教学大纲,其对国内所有的高校英语专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大纲不断结合时代特征与国家对新型人才的热切需求,指出了学校要培养复合人才的理念与目标。大纲中提到的复合人才是有着坚实英语基础,丰富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在各领域中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因此,教育部着眼于各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共性,精心设计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板块,但各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需求,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来具体安排三大板块的具体课程。

二、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

(一)专业性不强

高校中的英语教育学院是专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其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培养,又要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培育。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不仅仅只有英语,或者教育,其可谓是英语与教育并重。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育学院当前开设的课程就只有心理学、教育学和英语教学方法,以致于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

(二)缺乏职业技能方面培训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都缺少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很少有课时能涉及到英文板书、书法、歌曲、游戏以及简笔画等技术培训,对于这些内容很多高校都将其列入到学生自行拓展的范围之内,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不难理解许多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毕业学生英语板书极差、不懂英文歌曲等现象。

(三)未能与新课改做好衔接工作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没有把中学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展标准列入到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之中。这样就造成学生对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之中的内容和形式等了解的非常少。甚至有的学生连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都没有听说过。近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依然是接受着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理论方式,导致其完全与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脱节。

三、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深入探索

(一)调整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育理念、增加实习与实践环节

教育部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曾经下发过统一的教学大纲,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五个目标。第一就是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第二是要有宽广的知识体系,第三是具有相关知识,第四是具有高素质,第五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充分结合新课改具有的特征,将这些目标与时代特点高度整合,确立明确的英语教育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

曾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毕业于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认为母校现存的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他们都普遍认为高校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太少,三年多的学习很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逐渐对其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化,调整其内部各学科的比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均衡。例如学校可以增设实践类型的必修课,将一些理论型的课程变为选修,同时,增加一些如板书、英文歌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三)增加实习与实践环节

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非常看重实习与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当前学院开设的实习与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的原因,由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能力方面的缺失。其在中学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常会遇到因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课件不会做,无法带动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高校教育学院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必须针对这一缺失增加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加强学生专业与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高效对接。

综上可述,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从事英语教育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以后都要从事各阶段学校的英语一线教学。当前,义务教育都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是其课堂开展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理念都区别于从前。但是想要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必然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必须要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目标、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等各方面进行变化,以应对中学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综合转变。

篇3

1.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尽管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认识到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素质教育应该得到提倡,尤其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可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根本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难实施。很多学校只有在上级部门检查时,偶尔开设课程,检查过后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有些学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的必要性,也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但在课程实施时往往不能保证课时,因而其有效实施存在困难,更别提实施的程度。

2.教材存在的问题。教材的偏差存在于价值取向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价值取向以学科本位或社会本位为主,这种教材只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种知识点编入,忽视了学生的价值,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的健康发展。

3.课程目标、内容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理想化倾向比较普遍。课程目标的理想化表现为有些课程目标的制定不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人为地杜撰,目标过于呆板,没有意义。课程内容的理想化表现为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

4.课程评价存在问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较为混乱。目前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都以考试的定量方法为主,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所提高,只能反映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评价方法是不能评价出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的。

二、优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1.“热身”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始一般用于这种方法。“热身”就是让全身动起来的活动,好比运动员参加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要让学生尽快地兴奋、活跃起来、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是“热身”的目的,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大胆地展示自己。“热身”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开心、兴奋即可;有时可以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它犹如一个序曲或前奏。“热身”的形式不限,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场地来设计。

2.情景体验法。心理课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景体验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模拟或想象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其中去感受、体验、分析,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明了自己的心理反应状态,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例如,针对有些初中生常出现考试过度焦虑,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考试的场景,再现考试的场面,让学生在场景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逐步消除焦虑;对有些学习自控能力不强的初中生,教师可以带他们到最热闹的地方去看书,地点可以是学校或校外,让他们讨论问题,从而测定和训练学生的自控能力。通过情景辅导活动,学生辨别哪些情绪情感是消极的,哪些情绪情感是积极的,在学会调节的同时疏导自身的不良情绪,提升健康的情感。

3.讨论分析法。讨论分析法是多种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讨论分析法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各抒己见,通过交换意见或辩论,集思广益,交流思想和感受,促使问题的解决。讨论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小组讨论的形式较为常用,而且效果比全班讨论要好。小组讨论时的组合可以是老师随机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愿组合,一般以自由组合为主。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广泛地交往和畅所欲言。

篇4

1、环境教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教育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这与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

2、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和重要任务。目前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拓宽了知识结构,增加了大量环境教育的内容,把环保理念贯穿到底,使环境教育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环境教育以培养环境素养为主旨,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会、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者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一致目标。

3、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是环境教学的第二课堂,二者有效整合有利于环境意识的培养。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和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与环境教育联系紧密,承担着环境教育重任,是我国环境教育的一大平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把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课程的整合

近年来,我校提出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地方课程进行整合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挖掘环境教育素材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地理教师是学校环境教育的向导,在教学中承担着环境教育的重大责任。首先,教师要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环境教育涉及面广,教师必须拥有全面系统的环境知识。可借助网络资源从多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现状,了解处理环境问题的各种方法,扩充信息量。同时,教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了解周边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环保观念之外,还要把这种观念落实到实处。应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以身作则,树立爱护环境的榜样。

第二,要钻研教材,结合环境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整合地理教材环境教育内容。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素材,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把握好地理教学。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点,把环境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

第三,要充分挖掘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提高环境教育的实践性。从身边的环境问题谈起,更能激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途径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像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使环境教育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第一,教师要创造融洽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展示丰富的环境教育材料图片来演示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环境教育的教学过程既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全方位地交流沟通,又要为学生搭建起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的学习平台。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例如,人们业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焚烧农作物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往江河湖海倾倒垃圾导致水体污染等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篇5

2008年黑龙江省的初中数学考试命题继续采取由各地、市、县联合命题的形式.命题执行了教育部关于2005年国家课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命题指导意见,注重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并以《2008年牡丹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学业考试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试卷力求低起点,做到基础题占较大的比例,中等难度、难题的过度较为自然,仍然按照7∶2∶1的比例呈现,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题量适中,内容的选取亲切,语言的阐述自然,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整套试卷分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部分,清晰、自然、流畅,学生比较熟悉,并且某些试题结合现在的实际背景对学生适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整套试卷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创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错题剖析

根据学生答题的事实,对部分典型题目暴露出的问题做简要的评析.

填空题中错误较明显的是第4、8、11题,估计考生对圆锥侧面展开图、平面镶嵌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不会应用.

选择题中错误较多地集中在13、14、17、18题上,13题考查了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是 与R成反比例,很多学生误认为是I与R成反比例;14题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考查,这里隐含着一个条件,就是两种帐篷的个数都是正整数,考虑不周全就会错选;17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分式方程及解的概念的理解,一般学生会解分式方程,而没有考虑到对m的条件的限制;18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审清纵轴所表示的内容是什么.

23题主要错误原因有(1)三角形面积公式记错,体现在忘记除以2;(2)审题不清.体现在第三个点的位置确定出现错误.正确答案是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落在下底边上,可许多学生画在腰上,下底边的延长线上,上底上.再是直角梯形画成梯形或等腰梯形;(3)计算不准确或没化简.

25题是全卷区分度最强的一题,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看不懂图像,不明题意,还有部分学生不明顺流、逆流中某些量之间的关系量.

28题中的第(2)小问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没有分类进行讨论,此外再求取值范围时有些学生没有考虑到t可以等于0;第(3)小问中P点的坐标写不全,主要是思维不够全面.

2.典型解法

28题的第(2)小问除一般解法用到∠ABC=90°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解法:①过A点向BC作高,利用∠C=90°,AC=4直接求出高AD=2,从而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利用S=SAB-SADC,可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三、试题的特点分析

1.注重夯实“双基”

重视考查“双基”应该是历年来数学中考不变的主题,重视“双基”,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 “双基”积累了多少,而是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双基”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008年的数学中考试题多角度考查了学生领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加强了对概念深度和广度的考查,注重考查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在加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的同时,突出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例如:第1、2、8、15题.

2.重视灵活运用“双基”进行创新

试卷在保持原有的试题难度、框架相对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仍趋向于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结合实际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考查“双基”.试题重视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注意了适度论证,加强了计算和推理的有机结合.克服了考查学生死记知识点的试题,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第6、7、9、10、13、14、17、18、19、21、22、23、24、25、27题等.

3.源于课本,回归课堂

依据试题要源于课本、异于课本,做到对课本例、习题的改造、加工等命题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统领下,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命题因素是保证试卷基础性的重要举措.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适当高于课本,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同时又不乏新鲜感,更能够激起学生的解题欲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例如:第24题是经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数据的分析”一章中书后的一道习题改编而来的,并做了适度的延拓,试题的背景趋向于贴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了新的情境,使考题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了解题信心.

4.尊重“课改”,减轻学业负担

整套试卷注意到了题目解决渠道的多样化,注重基础,控制了几何题的难度,杜绝了单纯的技巧要求和繁琐的计算,杜绝了繁、难、偏、旧的试题出现.

5.适度“开放”,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部教基【2000】10号文件中在提到各学科命题的科学性时,指出:“数学考试应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开放型试题是指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结论开放(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思维方法及途径多种)的考题,这类考题无常规思维模式,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对“条件”引出“结论”间的关系分析,达到求解的目的.例如:第3、21题.

6.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类比、分析与综合、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中考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试卷中的大部分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第7、10、14、23、24、25、27、28题等.

四、命题建议

1.以教材为主,注重基础,适度延拓;

2.应当将选择题的难度再降低些为好,这样更基础些;

3.不需要写解题过程的试题应当在题中注明直接写出结果,这样会减少学生的答题时间.

五、教师反思

中考是初中数学的最终评价,然而每当考试结束后,总是暴露出一些“学”与“教”的不足,使学生遗憾,教师内疚,若以中考为鉴,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这些不足,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会大有益处.

1.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规范解题的严谨性,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多留心生活中与数学相关联的事物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理解的教学,注重“双基”的训练,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由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比较高,因此反映这些要求的试题难度就比较大,但学生平时学习中很少涉及,所以教师要把近几年相关的中考试题分类整理,集中研究,抓住本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逐步形成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我们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课本中的习题,而是让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进行数学思考.

篇6

1.试卷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试题,使学生在感受到生活物理的同时,体验到物理语言的表达方式

试题精心选择的图片新颖、清晰,有新奇感,拉近了物理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能从心理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答题氛围,减轻学生心理上的答题压力.同时,试题插图的设置,也为学生分析理解题意、降低试题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整套试题共有24道题有图,占试题总数(34道题)的70%.

例如第16题(见左图),图中给出的是我省运动员王在比赛中的一个镜头.这幅图片会使学生看到冰鞋上的冰刀,从而对学生分析冰的熔点可能与压强有关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也会油然而升的.

例如第30题(见左图),给出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和轨道图,使学生在重温卫星升空的骄傲自豪感的同时,也体会并掌握了一种物理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第32题(见下图). 这是综合运用题中的第一道题,学生往往感觉计算题难,答到此题时会很紧张,所以会影响学生的发挥.我们把这个题加了一幅小轿车的图片,既提醒了学生小轿车四个轮子着地降低了难度,又能对学生的心情起到放松的作用.

2.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突出对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和探究实验的“亲历性”的考查

例如第27题: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这是一道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学探究题,很多学生答题不理想,充分考查出了平时教学中对实验探究教学的“亲历性”的体验.因为教师如果平时教学中忽略对探究的实际过程的训练,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机械式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机器.而学生若能真正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就会具备实验的能力和经验,回答此类问题则一定会得心应手.这样的题既发挥了试题的课程导向性,又有利于平时的教与学.

第28题(前面已举例)测量鸡蛋的密度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题.这样的题,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有利的物质基础,如在准备物理实验、选择器材时要有一定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规格、型号不一定相同的器材来完成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方案、获取多组不同的有效数据,从而为其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推理普遍适用的规律和结论、以及评估、交流等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26题:小明到镜泊湖游玩,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象如图所示(图略),请你提出一个与光有关的现象,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________;他在细沙滩上,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他想沙滩凹陷的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决定做个实验探究一下,他将装有一定量水的矿泉水一次正放,另一次倒放在细沙滩上,发现倒放时矿泉水瓶陷入沙滩深一些,由此得到结论:________.他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用到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还有________.

第29题: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值为

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和 .

(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

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答: .

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 和 测量更方便.

这两题都是通过对课本中实验探究的再现来立题的,除了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外,更注重了对实验探究的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考查.此外,26题的第一空(从图中找出光学现象进行解答)、29题第(5)问对电学器材的要求,还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

3.试题的内容配置合理,能够关注科学,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例如第9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用原则的是 ().

该题通过对一组安全用电插图的识别,提醒学生要关爱生命,注意安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8题: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法定放假一天,早晨小明正在吃妈妈煮的鸡蛋,忽然想到熟鸡蛋的密度有多大呢?他决定利用身边现有的弹簧测力计、水、水杯、线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测量,请你简述他的实验步骤.

写出鸡蛋的密度表达式ρ= .请对小明的实验过程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此题利用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为题材而设置,使学生在盼着过端午节吃鸡蛋的同时,想着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研究点什么,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

再如第31题:“炖”菜是牡丹江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以“炖”菜是牡丹江人喜欢的一道美食为题,考查沸腾的相关知识.利用熔、沸点知识考查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

第33题:如图所示(图略),关于能源消耗问题,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34题:我们生活的牡丹江地区,到了冬季,因日照时间短,太阳能热水器的水达不到所需温度,为此人们研制了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大鹏家最近就安装了一台这样的两用热水器,如图所示,铭牌如下:

(1)太阳能热水器贮满水,水温从20℃加热到5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1L=10-3m3.)

(2)大鹏将水箱装满水,只使用电加热器将水从20℃加热到50℃时.需加热器正常工作多长时间?(设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在上述(2)情况下,加热器正常工作实际用了3小时,则此热水器的效率为多少?

(4)仅就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有哪些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33题通过能源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不仅考查了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具体做法.34题通过学生的简单计算,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和作用.因为现在全球能源紧张,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有深远的意义,即为建立节约型社会,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试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也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也将有着实际的价值.

4.试题内容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当前热点问题,突出了时代特征

例如第11题:北京奥运游泳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此外,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此建筑材料具备的特点有( ).

A.密度小B.分子间无斥力

C.熔点高D.隔音性较强

这是以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建设中的材料为载体的试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密度、热学中的分子力、熔点、声学等知识.既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查,又将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试题之中,促进了师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

再如第19题: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此题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考查地震的同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并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声现象的知识进行自救.

例如第30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圈,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做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做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

(1)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1:________ 回答:

问题2:________ 回答:

(2)卫星与火箭脱离后,嫦娥一号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其作用是什么?

该题以“嫦娥一号”为载体,把物理与当前尖端科技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对试题的建议

虽然总体来说本套试卷有许多亮点,但也有一些小问题值得研讨:

1.试题没有真正体现出生活物理的理念.许多试题只是表面上设置了一些情境,并没有从本质上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题缺少真实生活的情境(如填空的14、15、20、21、22、23、25题),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2.试卷的探究味道不浓.考查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实验技能,缺少对探究能力实质上的考查.《2008年牡丹江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探究题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查.一般情况下,探究题中包含验证,实验题中的部分可能出现探究,但命题的重点应是探究.”而此次联合命题中22分的实验与探究题中,能算做是探究的问题仅占3分(26题第二空、27题第(5)问、29题第(5)问的第一空).

3.试卷中相当部分试题的表述不够科学准确.命题过程中的文字语言要注意雕琢,所给条件要明确具体,防止歧义的产生和给阅卷带来主观的影响.如28题,测量鸡蛋的密度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题,但所给的实验器材当中一个“等”字,使许多考生有了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可以添加辅助工具,有的认为可以添加测量工具,认为什么器材均可,导致一些学生又随意挑选器材,没有注意题目原先给出的主要测量仪器,使试题的开放性过大.这不仅增加了考生出现错误的机会,同时也给阅卷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4.题型的特点凸显得不够明确.综合运用题整体来说没有能够有所突破,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计算,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略显欠缺.33题和34题对于能源的考查创新精神不够,致使学生答案生硬,发挥余地不够.而填空题和实验与探究题中则出现了六个二(或三)选一的选择性试题,考查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猜”的几率较选择题还要大,建议不出或少出此类试题.

此外,整个试卷来看成题较多,也缺少具有创意性的试题;试卷的版面设计亦不够科学合理,有三道大题分排在前后两面试卷上,为学生答题和教师阅卷评分带来人为的错误;试题难易的编排也欠合理,第1题就涉及运动和力的难点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和自信带来很大挑战,而试卷插图的质量更不令人满意,如31题由于试卷中的滑动变阻器接线柱印刷的不是很清晰,所以也使一些考生因为找不准接线柱而失分.

三、对命题及教学的建议

1.命题建议

(1)加大试题的区分度.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理想的信度及效度.按省教育厅对中考命题的要求,试卷在选拔和导向功能上应“选拔服从于导向”.

(2)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命题应力求科学准确,并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语言要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赋分和评分标准要科学合理,尽量减少阅卷时产生的主观性误差.

(3)发挥不同题型的试题功能.命题除客观性试题的基本题型外,在主观性试题的题型上可做适当的调整,切实发挥主观性试题的作用,从而加大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避免在主观性试题中再出现客观性试题的痕迹.应杜绝粗编滥造、似是而非的试题,不出靠死记硬背做答的试题.

(4)提高命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建议定期组织省、市级以上的命题技术培训,提高命题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切实围绕命题工作,开展深入和细致的专业化研究,加强命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并应在已参加过命题培训的教师或教研人员中精选命题人员,提高命题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确保命题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加强技能.今后的教学工作仍然要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搞题海战术不做偏难怪题的练习;使学生不仅要明白物理知识和原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努力使学生养成多提问题、多思考的习惯,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注重实验,培养能力.教师平时要多指导学生做好课内及课外的探究实验,不能只讲实验而忽略探究过程的体验,要努力使学生能真正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并切实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式去体验、感悟探究的真谛,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篇7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男孩危机(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博士),他们通过数据证实: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成长危机。是不是男孩不适合接受学校教育?或者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要求太过苛刻?如何教育男孩?这些都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学生、家长讨论的热点,然而教育理论界却至今几乎没有给出深刻的探索和思考。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注意到了大学校园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为了缓解男生的压力,在2016届政协会议提出男生推迟两年入学的提案。

以上的现实都引发了本校对“男孩教育”的关注。2014-2015学年初一和初二期末考试中,女生均分均远远高于男生;近三年,男生在体能上从爆发力到耐力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男生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问题”男生比例也远高于女生……再从家长和教师中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感觉到男孩没有男孩该有的样子。

所以,探索男孩教育方法,创设男孩教育课程,为中国社会发展培养“强健厚德,睿智尚美”的优秀的男孩,必然成为课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

一、目标定位

初中男孩对自己的期待是怎样的?通过对全校范围的男生进行问卷调查,进入男生期待的优秀品质前八项的是:敢于担当、心胸宽广、睿智果敢、勇于超越自我、富有理想、乐观积极、勇敢冷静、有执行力。我们又对学校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女生认为初中男孩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前八项是:儒雅绅士风度、敢于担当、心胸宽广、勇敢冷静、有执行力、睿智果敢 、富有理想。通过对比发现男生和女生所认为的男孩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非常相似。而他们都同时忽略了强健的体魄,由此反思男生身体素质的下降,除了各种外在因素外,自身的关注程度也是重要的原因。

结合男孩对自己的期待及男孩在未来国家建设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初步把初中男孩教育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国际的视野,强健的体魄,不屈的意志,睿智果敢的思维品质,志存高远的理想,深邃的思想,探索的精神,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绅士的风度,关爱的能力。最终简化成“强健厚德,睿智尚美”八个字。

二、课程开发

初中男孩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后,通过何种途径来达成目标呢?对于学校而言主要是开发男孩教育相关的课程并予以过程的支撑,不断反思和改进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课程评价来测定目标的达成度。

(一)男孩教育课程之学校教育课程的开发

1.组建男孩教育实验班,开发男孩教育系统课程

男孩教育是一项课改实验项目,在没有成熟之前,最佳方案是选取一个男孩群体进行前期实验,为普及男孩教育作先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招募自愿参与男孩教育课改项目的同学,招募期待改进自己的男孩,组建一个男孩教育实验班进行男孩教育改革试验。

男孩教育试验班在此背景下成立了,班级29位同学来自初一各行政班级,都积极参与男孩教育试验项目,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对这批男孩进行问卷调查“我有哪些不足”,据统计,男孩们普遍觉得自己不够自信,身体不够强健,不能专注做事,意志不够坚定,动手能力较差,协作能力不足,阅读量少,艺术修养不够。男孩们直面自己的不足,并期待在这些方面可以有所进步。在对男孩进行“我想参与的课程”调查时,位列前五项的是探索实验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表达训练课程、外出参观实践课程和阅读课程。根据男孩们的需求,加上前期对男孩培养目标的设定,初步给男孩班增设了以下课程进行男孩教育的课程实验。主要在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思维素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根据男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设定以下几类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囊括体能训练、球类活动、团队协作、意志力培训等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男孩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探索实验课程。男孩天生对单调的识记课程及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的课堂无法坚持到底,通过创设动手性强开拓思维的操作性课程,满足男孩需求的同时,激发男孩探索的欲望,拓展男孩动手的能力,培养男孩创新的精神。

艺术与人生课程。此课程将艺术欣赏与人生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艺术和人生修养。

品味书香课程。这门课程通过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经阅读研究发现,10周岁以后,男女阅读兴趣开始分化,男孩喜欢幻想性的历史故事或者纪实性内容。由此,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到“因性施教”。通过指导男生阅读促进男孩身心发展的各类书籍,丰富男孩的内心世界,扩大男孩的视野,培养书卷的气质,缜密的思维和高尚的情操,促进男孩全方面的发展。

篇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的颁布和逐渐深化,教学法也应随新形势新要求而有相应的调整,改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舵手的角色,记者的角色,主持、裁判员的角色。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过去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深化兴趣教学法。

一、独辟蹊径的课堂导入法

1. 教师为主导的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通过教师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

2. 词汇背景知识导入法最适用于阅读课教学,当然写作课也可采用。词汇是语言这座大厦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任何词汇都是音义结合的实体单位,并在语句中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比如:A black hen lays a white egg.字面意思是“黑鸡下白蛋”,理解意义可以是“丑妇生俊儿”或“世事无定”,而汉语中亦有“黑孩娶白妮儿”的说法。如果不懂中西文化的相通与暗合,很难理解其中的寓意。这些词出现在阅读短文中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词汇背景知识导入法很实用,能让学生知道词除了词义本身外,还会在特定语境中产生联想意义。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本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3. 语法背景知识导入法适用于写作课和语法课教学,因为英汉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造成了在同义表达上采取不同句法形式的现象。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英语语法呈外显性;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动态、人称、主动、简单,英语重静态、物称、被动、复合。汉语无形态变化,只有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称。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会特别注意句子结构、句子的正确表达、语法的正确运用。这是我们在写作和语法教学中非常可取的一种导入方式。

二、加强并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在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时继续提高,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钻研并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自学能力比获得外语知识似乎更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特别提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就是阅读,是关键所在。阅读重在理解,不仅是文章整体与细节的理解,还有词的理解。练就是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阅读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就是知晓结果,也就是得到答案,是对阅读训练效果的检验;结就是总结,概括全貌,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互相练习,是统一而系统的教学手段。

三、要深化兴趣教学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1. 情境教学法是兴趣教学法的最好体现。比如在学习一些实际事物词汇的时候,如牛奶、橘汁、梨汁、香蕉、面包之类的词语,就可以设计多个场景来讲解和练习。场景一即顾客与商家的买卖过程,场景二即就餐者与餐厅侍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过程。通过类似的对话练习,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词汇,并掌握相关会话。

2. 游戏教学是兴趣教学法中的经典之作。比如教授词汇知识的时候,可以用比划猜词的游戏来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又如讲授课文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小组竞争游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平时小测验的内容上,也可以适当有兴趣题目的出现,比如填字游戏或者猜谜游戏等。

3. 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经常利用教室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然后让他们举行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节目。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总之,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是,教好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活学活用,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篇9

一、国内关于课程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综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建立了国家课程开发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推广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教育的质量。我国政府也当机立断,集中力量汲取国外课程理论和课程建设的有益之处,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研制并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别提到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注重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运用整合的课程资源。

二、初中英语课程资源整合之课堂探究教学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学校对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以英语教材为核心,利用现有的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学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的教学创新之路。

(一)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就课堂教学而言,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创设整合后的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才能有助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使教学资源,教材,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整体,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江苏牛津英语8B Unit4,Unit5,Unit6都是关于慈善机构,笔者在教学时除介绍国内外慈善机构以外,还在三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尝试来一次三单元内容整合,让学生自己组织筹建一个慈善机构、写出自己的倡议书并且专门为他们开辟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讲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将学习融入了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式,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式的自主,学习形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设置情境,积极给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并采取个人活动、搭档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多种组织方式,让学生尽情发挥,努力尝试担任各种角色,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成果是潜在的课程资源,它是由教学一线工作者的直接课堂实践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又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很多教师一直坚持及时写课堂教后感、听后感、评后感进行分类总结,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其实就是一种课程资源的整合,这种教学反思体现了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能动性,它的积累过程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反思和总结的内容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地监控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只有形成教学与反思的良性循环,才能使教师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反作用于课堂教学。

篇10

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感恩,也是提高学生修养、养成良好品质以及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点。如果感恩一旦消失就会引起自私冷漠的人格出现,同样还会影响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严重则可能波及到社会的前进或者经济的发展,并且还会与社会主义最初的建设目标相违背。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中学生务必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学会感恩;应该懂得百行孝为先,把孝敬父母以及长者作为职责;正确理解生命来自父母的赋予,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所以必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父母以及长辈。目前,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之外,更加注重的还是改善学生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课程在教育中应当和感恩教育相结合,善于运用语文课程里宝贵的感恩精神与人文精神特点把还处在朦胧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发展成一个文明、懂事、善良和纯真的祖国未来建设者。

一、善于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语文的课程中是极其富有宝贵的感恩精神与人文精神等特点,这也正是初中生所应该学习和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和组成部分。被选用于中学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国家教委编写委员会的专家评定而出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或者是值得初中生追求学习的优秀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不仅需要把语文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在这基础上充分挖掘作品的内在精华,并且结合感恩的同时将优秀的感恩材料与经典的审美观实施全面剖析,让学生在文化精髓的渲染下接受感恩,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并同时学会感恩和感激。

初中生的年龄大多是十三四岁,身体和生理也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其心理发育却较为迟缓,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迫切进入成人世界和解脱童年时期的不成熟特征的心理状态,因此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而造成与现实相背离的状况。总而言之,初中生会在这一时期都会使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实物,对于长辈们的谆谆教诲表示疑惑,经常感到烦躁,甚至是反感,自以为是的心理相当严重。所以,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时不应该使用传统方式教学,而是善于运用潜移默化、隐性的教育方法,渐渐渲染他们,使其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一代人应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责任。

二、运用多种活动方式践行感恩教育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的基本学科,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要在浩瀚的资源宝库里掌握语文的精髓却是相当困难。杜威曾经提倡: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唯一的社会遗产,其方法就是让他去实践。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美德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理性引导,并且因反复实践而得到。由于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不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认真听课,还必须将感恩教育延伸到课间、课外和家庭的学习中。

阅读能够为生命带来动力,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感受。没有情感相伴的体验,其感恩教育都是表面的,特别是初中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情感经历不丰富,感情也相对比较薄弱。为此,在语文的课程上更加注重朗读、想像和情感思维的延伸,要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感恩教育的教学中必须采用给予学生隐形感恩教育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里教师应该将文章中的感恩故事充分运用到对学生的感恩教学中,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让其在谈论和交流中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和感恩的真谛。由此以来,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施,从而全面发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善于运用课外实践提升感恩的教育

篇11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发展性评价 全面发展

当代的教育评价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在新一轮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学所赋予的丰富内涵、现代教育观、评价观等都给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视角和空间,无疑也丰富了教学的评价功能。初中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地,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更需要教师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有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性评价的概述

发展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完整地评价,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它不仅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在第一时间对教学做出调整,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反馈的信息。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在于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强项和弱项,促进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修改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发展性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的比较

(一)教学评价的形式

传统的评价形式以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形式,只看分数,不看过程,把丰富的教学活动最终量化为僵硬的数据,忽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因缺乏内驱力而难以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在的潜能和学习态度等第一次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通过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及时了解发展所需,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评价的方向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单向评价为主,也就是上对下的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服从的被动地位,也使教师的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在发展性教学评价中,我们更加关注教学评价中的质性评价方式,给每个学生以自我评价的机会,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塑造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认知目标,教师把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这节课是否成功的决定性指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意义则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步聚

(一)设计发展性评价的标准

发展性评价应体现最新教育的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级别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真正体现人性化,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如在篮球课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教学中,对完成动作比较好的同学,我要求在“三对三”比赛中能利用这一技术得分;而对于一般同学只要求完成在三分线外运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得分;对于少数学生只要求运一次球行进间上篮,对于用什么方式投篮也不作要求。只要不“走步”,能进球得分就好。

(二)设计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发展性评价除了评价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外,更应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指标的评价,做到评价内容综合化,尤其是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1.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他们最大的空间,学有所成。2.交流与协作。例如可以采用“捆绑式”,一捆一、多捆一、一捆多等形式,以体育优秀的学生带动体育后进生。3.个性。例如在短跑项目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三)选择发展性评价的方法

发展性评价应该将质性的评价方法与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注重多样化,摒弃传统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的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地描述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最终达到将日常性的评价与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不仅检查学生对本层次目标的完成情况,还综合考虑学生的进步情况,积极、有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但是,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一蹶而就。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构建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收集并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明确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丰富发展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篇12

英语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下是我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教学体会。

1 培养学生兴趣,开发自主学习潜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样,在英语学习中,一定要先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只有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习作,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下三种兴趣教学法是主要应用的教学法。①游戏教学法。由于初中生刚刚告别了儿童时代,在心理上还处在一个过渡的时期,他们对于儿童时期喜爱的游戏还是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打破枯燥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游戏教学法,首先要通过搜集和分析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并且合理地设置游戏中学生们的角色分配,这样更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用适合的角色塑造学生的形象;其次,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学生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对英语的学习。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②歌曲教学法。音乐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乐曲优美的旋律来激活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歌曲,有助于学生消除对英语的陌生感,使学生能够在优美的音乐中,培养对英语的热情和好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每当音乐想起的时候,学生们的思维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并处于一种活跃和敏感的状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活跃英语课堂的气氛。③网络资源法。中学生往往对网络情有独钟,因此,在新课堂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更具有时代的气息,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把英语的学习当作是获取快乐的途径,也就不会再因为英语的枯燥而厌烦对英语的学习了。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时,就可以使英语的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激活英语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

2 以阅读为突破口,加强语言准确性训练。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即使对于从事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概莫例外。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最主要的方式就更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再者,就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输入(听、读)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可能产生出理想的输出(即语言的说、写等产出性技能)。而读与听相比,则更加灵活、方便,我们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其次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听说备受关注,读写却有被忽略的危险。一些人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一个简单的听和说,听说能力较弱,交际能力就较弱,但实际上,我们写信,我们发E-mail,难道不是交际吗?我们读书看报,不也是与作者交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交际能力局限于听说,甚至仅仅是读的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