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15 16:1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1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在最近两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墓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粪便利用的计划或方案: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新开垦荒地除外);有机生产的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空育131,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要求一级标准,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4%。

3、种子处理

3.1晒种选种

浸种前5~7天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晒种2~3d,每天翻动3~4次,经过晾晒后的种于,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3.2浸种催芽

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措施进行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温度11~12℃,时间为5~7天。

使用恒温催芽器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20~24h,根芽呈双山型,催芽过程中为了保证芽长一致,要经常检查催芽器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要上下、内外倒种2~3次,保持种子温度均衡。

3.3适时播种

种子浸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在当地温度稳定通过5《时进行播种。

4、培育壮秧

4.1适时的进行通风炼苗。培育壮苗,俗话说“好苗三分粮”,在苗床上控制温度,通风炼苗是加快长根、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性措施;

4.2在整个生育期内,用腐熟的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施肥量为150公斤/亩;

4.3田间杂草的防治采用栽培技术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技术;

4.4本地虫害主要以潜叶蜗危害最大,而潜叶蝇的发生主要是插秧后灌水的水层太深,所以在插秧后灌水时水层的深度是决定因素;

4.5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种子所带来的病菌,另一种是靠空气传播。所以在生产过程浸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大风过后水稻叶片间相互磨擦造成伤口,病原菌由伤口进入感染所致,尽量避免进入稻田,以减少病菌传染。

5、综合分析

5.1生育进程分析

有机水稻栽培选用生物有机肥或农家肥,同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生育进程提前,成熟期和其它稻田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完熟度较是施用化肥的稻田高,成熟快。

5.2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有机水稻较施用化肥的稻田株高要矮,但是茎杆粗壮,虽然穗粒数没有施用化肥稻田高,但在结实率高和千粒重要明显高于其它稻田,品质好整精米率高。

6、结论与讨论

6.1民以食为天,在已经迈入高标准社会的今天,消费者对于食品,不仅只是要求好吃,更要求食品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安全而健康的食品就成为消费者需求的目标。通过有机水稻的栽培,就能让大家吃上安全而健康的食品。

6.2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6.2.1水稻以有机栽培,生产成本过高。

水稻有机栽培简单来讲,就是复古的耕作栽培方式,因此必须花费比一般栽培措施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必须以有机质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又因目前有机肥料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农民只能自行的采集各种能够利用的肥料,其辛苦又有多少人可以体会得出。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均有待努力克服,以增加农民有机栽培的认识和提高。

6.2.2水稻以纯有机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困难。

篇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0-01

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就是水稻,自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我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根据先关同级,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儿科学主要对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并且具有自我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内涵,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必须要得到飞跃式以及全方位发展以及进步,因此,人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抓好水稻栽培科学,抓好机遇,加快水稻科学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放在水稻栽培科技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特征,主要为多目标特征、重集成特征、高科技特征以及机械化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要实施多目标的发展,要不断拓宽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自从进入新世纪和新时代以来,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失衡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得到了严重凸显,人类的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必须要改善水稻品质,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仅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更加是在我国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水稻栽培科学要实施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创新,还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生理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作物的农业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态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等,有研究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耕作学以及作物育种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自身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问题以及理论,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安全生产、作物生态生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以及作物高产等等提供一个措施以及依据。

二、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并且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产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发展。水稻栽培发展引进了信息激素和以及航天技术,通过对于复杂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除此之外,水稻栽培科学更多的融合了现代材料学、工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成果,并且融入了生物技术,开发以及研究了一系列的水稻栽培新产品,例如农业机械、塑料新制品、纳米肥料以及新型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等,高新技术进一步的应用,不仅仅调整了水稻栽培学科研究的方向,对水稻栽培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深化,同样解决了过去传统技术不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跨越式发展。

2.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

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到了高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调整,大量农村的青壮劳动人口也进入到了城市中,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大幅度减少,农村劳动力还呈现出了妇女化以及老龄化的现象,因此,农民急需要省力和省工,进而使得减少农村的劳动力用量,减少劳动的强度,与此同时,机械化成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十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仅表现出了稳产和高产,而且能够节省工本,更加是促进我国农村三农全面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更加是实现我国农作物生产商业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重要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十分重要,水稻轻简栽培也是机械化过程中重要、阶段性的途径以及形式,机械化也会成为我国未来水稻作物生产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接着从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以及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J].中国稻米. 1999(01).

篇3

1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不断创新与进步关于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推出了大量研究结果与许多理论成果,如群体产量构成、光合生产、源库流理论等。并根据水稻生育特性和群体合理动态结构等基本理论,研究创立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调控等具有我国特色的高产栽培新理论。“十一五”以来,针对我国优质劳力转移、水稻栽培管理粗放化、肥水药投入盲目增加、污染加重等制约水稻增产增效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在系统剖析水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光合面积与光合效率之间、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之间、冠根之间、源库之间的矛盾与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动态指标、栽培技术措施“三定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以作业次数、调控时期、投入数量“三适宜”为核心的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使水稻生产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有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促进了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化转变的跨越。其中创立的“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在多地连续5年实现了百亩连片示范方12000kg/hm2﹙800kg/亩﹚以上的超高产,并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水稻14479.5kg/hm2﹙965.3kg/亩﹚的高产纪录。

2水稻栽培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

1栽培轻简化、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传统耕作栽培农艺繁锁,作业艰辛与用工投本多的问题,研究建立了以少耕为主体,少免交替、定期耕翻、水旱轮作的稻田轮耕新模式,推出了多熟制水稻小﹙3~4叶﹚、中﹙5~8叶﹚、大﹙9~10叶﹚苗抛秧与机插水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等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新技术。研制出水田复合作业平整机,行株距不同的插﹙摆﹚秧机等一批实用农机具,并集成了“简化、省力、节能、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如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加速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

2栽培优质化、清洁化紧扣水稻“优质、无公害、高效、产业化”问题,研究阐明了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形成的温光生态特征,提出了优质品种区域化布局。从控制外源污染和有害生产资料投入、实行监测与定期评估环境质量等方面,建立了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控技术,研究提出了稻米品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量的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以秸秆还田、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集成了不同稻区水稻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以“企业+X+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提升了一批绿色稻米品牌及其产业化进程。同时,为了发挥稻田生态优势,研究阐明了稻渔﹙蟹﹚共作系统的生态特征及生境指标,揭示了“半深水稻”生态特点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建立了“偏迟熟水稻+扣蟹放养﹙兼青虾﹚”的稻渔共作农作制、稻蟹生育进程与季节优化同步的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模式。

3栽培精确化、标准化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不断涌现,如“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调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稀少平”栽培、旱育稀植高产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三控”栽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等。水稻栽培也从经验化、定性化为主转向精确化,操作更加简化。无论是密肥水等关键栽培措施的设计,还是大田水稻生产的平衡促进,都逐步趋向“精确定量”。同时,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先进栽培技术到位率,促进了大面积水稻平衡增产。而现代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也不断融入,更使水稻栽培精确化、标准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4抗逆减灾技术研究与时俱进随着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极端性气候如夏季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在全球许多区域频繁地出现并成灾。各地针对性地研究推出了多种御灾、避灾、抗灾的生产技术,如气候变暖后,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一些地区扩大生育期更长的高产品种的种植,稻麦两熟地区则适当推迟稻麦换茬时间,因此研究建立了稻麦周年“双迟”栽培模式,并在适宜地区实施“籼改粳”,增加了温光资源利用,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

追求水稻增产、高产是我国水稻生产的永恒主题,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增效栽培,促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形成与应用,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水稻产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1水稻超高产栽培及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更充分挖掘超级稻以及其它类型品种的产量潜力,为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加强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仍是今后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将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实现超高产并更高效。

篇4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87-01

鄂嘉镇位于双柏县的南部,全镇拥有耕地面积大约在36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4700亩左右,纵观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00亩左右。鄂嘉镇水稻土壤种类主要是红壤性水稻土,但是由于本镇的水田主要是放“跑马水”,所以水田的保肥、保水性较差,水稻产量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水稻种植海拔范围在800―1400米,籼稻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稻品种,常年产量保持在600―850公斤/亩左右。

1 水稻栽培现状

当前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是以矮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采用旱育秧方式来改进水稻性能,提升水稻产量[1]。水稻栽培中,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插秧密度不断缩小的趋势,秧苗数量愈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不利于当地水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水稻在种植期间,施肥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使用,更是在肥料中进一步添加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在种植生产中,由于很多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高,忽视了晒田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稻产穗量。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应用其中,以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收割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利用更为方便的农药除草代替传统中耕[2]。

2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水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如何保证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明确实验田产量并非是实际种植产量。水稻产量也不是衡量水稻种植的唯一指标,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水稻质量,目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由于学历不高,对科学水稻种植认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种植技术。很多地区的农户选择同一品种水稻种植,导致一旦某一水稻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为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栽种中应该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搭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选择更为合理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高产增收。此外水稻的产量同自身品种和生长周期同样存在关联,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该选择抗倒伏、抗旱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产量[3]。

2.2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由于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足,秧龄过长,导致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加之忽视育苗前期环节重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2.3 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对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和一个“保障”。即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多孽壮秧为基础,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为中心,以防虫治病为保障。

3.1 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是否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3.2 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培育多孽壮秧

在水稻种植中,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早播需要考虑到全年种植情况,确保两个季节的种植过渡。不同育苗方式对于播种时间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湿润育苗相较于旱育苗方式而言温度应该高2℃。晚播的水稻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水稻的生长周期,外界的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水稻产量[4]。鄂嘉镇水稻育秧需要考虑三月“倒春寒”和八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在3月8日-3月20日播种,多采用薄膜湿润育秧、旱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3.3 建立合理的水稻动态群体

在本镇水稻栽培中,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其栽培密度,栽培密度在2.5-3.3万丛,一般肥力田块采用(8+3)*4的种植规格,每亩栽培2.7万丛左右,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在确保水稻达到亩有效穗的同时,实现穗大粒多、粒大,从而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在本镇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虫害主要就是稻飞虱。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施用农药,确保水稻稳健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的目标。

结论

在水稻栽培技术选择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确定播种时间,做好育秧和壮苗工作;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定期灌溉,注意每次灌溉不应该过多水,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水量,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31):274-274.

篇5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篇6

水稻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很好,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也比较高,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证东北稻米的竞争优势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水稻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东北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途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主要由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决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水稻的栽培方式开始向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水稻免耕直播、抛秧等轻型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1.1 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

直播栽培就是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种到田地中,并加以适当的田间管理,促进稻种成苗、分蘖,直到水稻成熟为止,直播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机械化,成本低、效益高的先进栽培技术,与移栽技术相比较,直播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发根早,直播技术的特点是播种浅、发根节全部在表土层中,这个土壤层位的氧气比较充足,有效养分多,有更多的养分供给根系,因此根系发达旺盛,在生长的初期就能形成强大的根系,生长后期根的活力强,不会出现早衰现象,根系发育的好,可使苗木后期生长健壮。直播的适应性比较强,适合的田地类型比较多,在肥沃的土壤上进行直播栽培的话,对防控病虫害都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水稻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拔秧、插秧的工序步骤,可以大大减轻人力,降低生产的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适合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水稻直播技术对于水稻的品种、生长期和灌溉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水稻直播技术的用种量大约是移栽所需种量的8-10倍,除了对水稻的品种和灌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整地质量也是一个被约束的条件,地表的平整高度差要保持在20mm以内,这样才能对水层实行有效的控制。

1.2 直播栽培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

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呈总体增长的趋势,黑龙江水稻栽培面积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其次是吉林和辽宁,黑龙江属于寒地稻作区,年气温温度较低,无霜期比较短,但还是能满足早熟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增产为种植目标,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模式。

1.3 水稻直播栽培的主要技术

东北地处寒温带,可以在东北地区的田地上面积较大的区域发展四轮底盘插秧机、移栽机和直播机,如果稻区的规模和种植面积较大,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水稻直播种植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直播栽培技术主要有:整地过程要精细,畦面保证平整无杂草,排灌水顺畅、不会有积水存在;合理的安排播种时期,太早播种,容易造成烂种、死苗的现象,太晚播种,又会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时间,延迟收货,影响水稻的产量;播种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并做好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工作,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播种要均匀疏松,播种后要埋芽处理,做好防鸟、防鼠害工作,用直播精密播种机可以实现水稻种子在田间以精确的株距和行距分布,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水稻直接播种在大田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以供幼苗的生长,在水稻出现1叶1针时就要施断奶肥,4-5叶时重施壮苗促蘖肥,保证水稻生长有充足的养料;合理的使用除草剂,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草的生长;要根据天气状况合理的排灌,遇到寒潮天气,要注意排水保苗,遇到干寒的天气要灌水护苗,水稻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缺氧,但是杂草幼苗却不能,可以在水稻幼苗长出3-4片叶时及时的灌水,促使杂草因缺氧而死亡,还是及时的排水晒田,控制无效的分蘖。

2. 东北地区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有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产,能够提高水稻在稻区中的抗逆性,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用大棚育苗是培育壮秧苗的基础工作,这样做可以实现早育苗、抢积温,提早了育苗的时间,大棚的环境属于温差变化比较小的,有利于实行三膜覆盖,早春保温防止水稻的冻害,便于对水稻幼苗实行集中管理;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空间,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采用节水灌溉的方式,水稻生长期的水层管理应以保温、增温、壮根为目标,低温天气要在夜间灌水增温,晴天夜间浅水增温,保持全田区的湿润状态,保证水稻的粒重和品质。

2.2 合理施肥

施用磷肥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达,对水稻的分蘖有明显的作用,施用的方法是根据水稻对磷肥的吸收规律和增产作用,磷肥作为一次性的底肥,可以全部在翻前和耙前施入为宜;钾肥对于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具有增强作用,对于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提高作用,根据种植水稻地块的不同,一般一亩地施钾肥2.5kg左右。

2.3 节水灌溉

水稻插秧到有效分蘖区内,田间的水分管理目标是促使秧苗早生快发,确保有效的分蘖数,灌溉的时候要注意浅湿灌溉,幼穗分化期是水稻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输送过程,稻穗变小,空瘪粒也会增多,保证这时期的需水量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等于要进行水层的深水灌溉,可以进行浅湿交替灌溉的方式;水稻出穗到成熟期这一段时间内,水稻的生长发育受灌溉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需要由土壤向根系提供氧气,如果土壤的通透性不好,就会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生活力下降,所以要降低灌溉量,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也同样需要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3.结语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形辽阔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的生产,水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的发展,但是由于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受北方寒流的影响,不利于水稻生育期间的生长,又缺少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导致水稻的产量较低,影响了东北地区水稻的发展和推广工作,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方式和技术的探讨,可以为东北地区水稻的增产和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我国水稻的栽培方式,还应该多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经济、气候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才能获得水稻的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 杜娟,刘国华.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05).

篇7

中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是栽培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广阔,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50%。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但是,随着工业、建筑业的发展,水稻栽培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为了保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必须提高水稻单产量。除了选择优质抗病的高产品种外,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水平,对水稻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选用良种

在水稻品种选用上,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经省级及以上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品种,选择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具体选种要求有以下几点:①品种的生长期要适合本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好,避免跨地区种植,造成经济损失。②要选择在上年表现好的品种,尽量不要盲目追求只有宣传,没有实践种植的品种,要选择审定的品种。③选用品种的综合抗性好,特别是对生产上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抗性好,从而降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证稻米食用安全,且降低成本。

2.培育壮苗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秧八成年”,育苗是水稻生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其具体要求如下:首先认真进行精选除芒,清除秕粒,草籽及夹杂物。再用护苗种衣剂2公斤加水0.6公斤拌稻种100公斤,包衣必须均匀。包衣后的水稻种子存放3天以上再浸种。每100公斤包衣稻种加水100~120公斤,浸种过程不换水,不搅拌,不加任何药剂,最好用袋装浸种隔天翻动;浸种时间6―7天,浸种水温11―12度。浸种后装袋控水进行常规催芽,或用蒸汽催芽机催芽;禁止用催芽泵催芽。床土仅需施肥不必要消毒,与丰业苗床生物有机肥配合使用,每袋2公斤丰业苗床有机肥与270公斤筛土拌匀,可供90秧盘的床土(15平方米苗床)或日本酵素有机肥,或进行常规施肥。,壮苗标准为叶片达到三叶一心,苗高13.5 cm,14条根。

3.合理施肥

施肥方式方法是水稻栽培中又一重要环节,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前提。根据水稻吸收养分的规律及特点,在肥料使用上必须做到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氮、磷、钾、硅、锌肥配合施用。总的施肥原则可采用前重后轻三段五次全层施肥法。①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旋耕前把农家肥、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硅肥、硫酸钾、硫酸铵或尿素做基肥一次均匀施入,然后旋耕,使各种肥料充分均匀混合在5~10cm的土层里。达到全层施肥的要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10%,插后有利于早生快发而高产。②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追施硫酸铵375kg/hm2或尿素112.5kg/hm2+硫酸铵150kg/hm2、硫酸钾112.5kg/hm2、硫酸锌22.5kg/hm2。③穗肥:根据水稻长势,酌情确定穗肥的施用。一般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禁止施用穗肥,以免造成贪青迟熟、病害严重;对于土壤肥力较低,脱肥的田块可少施穗肥,用硫酸铵112.5kg/hm2;④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4.科学灌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灌溉水质要求规定。水稻的水分管理应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求量采取浅灌、湿润管理及晒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以形成高产群体。其具体要求是:插秧至分蘖阶段实行浅水灌溉,有利于缓苗促进分蘖。分蘖盛期采用浅、湿灌溉,分蘖末期适当晾田,控制过多的无效分蘖发生,并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应保持3~5cm水层,有利于出穗和灌浆,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有利于促进早熟,生长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一般收获前10d左右断水即可。

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稳定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众多水稻主产国的重点目标,而目前田间管理包括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栽培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病虫的发展,对于病虫的发展,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病虫危害现如今也是很重要的。

一、对近10多年水稻栽培方式的转变分析

在2000年以前,水稻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手栽,大概85%以上的水稻都是采用手栽的培养方式来培育的,而在21世纪之后,科技发达了,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进步,手栽稻的面积逐渐下降,特别是2005年以来,手栽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大部分水稻的栽培方式改为机插。

二、影响水稻病虫的产生的分析

2.1水稻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水稻培养方式由手栽方式渐渐的向机插方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栽培方式,也就是很多不同的地方栽培方式是不同的;水稻的生育期普遍推迟了,像麦套稻、直播稻生育期要比普通的手栽稻推迟10到15个小时,这种推迟期的变化,在前期不利于灰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内源性害虫的发生,在后期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两迁害虫滞留为害,这两迁的害虫世代的增加,以至于危害水稻的时间就会增加,但同时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对于直播稻田落谷前大部分不进行浸种处理,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2分析对内源性螟虫的影响。对于二化螟的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山区仍然偏重发生,三化螟的发展程度也在逐年下降。下降的原因:一代螟虫无适生寄主,在整个市里手栽稻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手栽稻落谷早,一般在5月初落谷,而机插秧或直播稻要到5月中下旬或6月初落谷,一代螟虫没有适生田块;水稻易感期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了,机插秧或直播稻比常规手栽稻晚了7到10个小时,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在近几年水稻病毒病发生较重,秧田多次用药压低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基数,且水稻是三化螟的唯一寄主,而二化螟寄主除了水稻外,田边杂草、玉米往往都是它们的寄主。

2.3分析对两迁害虫的影响。发生期延长,为害的世代增加了。在2000年以前这些两迁害虫在8到9月份就陆续回迁了,而2000年以后,由于轻简栽培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食疗条件有利,所以尽管在9月底到10月份初,这些两迁害虫还是滞留在这里,导致形成了危害。

2.4分析对纹枯病的影响。水稻的纹枯病在水稻产业上是常发重发病害。直播稻和手栽稻相比较,前期苗小、空间大、屏蔽度低、纹枯病发生的几率小,在后期由于基本苗多、密度高、透风透光条件差,直播稻纹枯病重于手栽、机插稻等其他栽培方式。

2.5分析对灰飞虱和水稻病毒的影响。水稻病毒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水稻病毒病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轻简栽培方式不利于灰飞虱和病毒病的发生。因为轻简栽培方式的播种期推迟,水稻易感病生育期错过了一代灰飞虱迁入传毒高峰期,加之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条纹叶枯病近年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在手栽稻为主的山区。因为在生产上没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近年黑条矮缩病在山区明显加重。通过大量的调查不同栽培方案下秧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轻简栽培方式使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轻于常规水育秧田,而对于在山区,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在后山的比例较大,主要因为后山区主要是手栽稻区,在5月份初九大面积落谷育秧,秧苗感病期遇上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即使在丘陵重发区,直播稻、机插稻发病也较轻。

2.6分析对稻曲病的影响。稻曲病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而多种栽培方式的并存,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在栽培方式多样化之后,生育期参差不齐,水稻破口抽穗期从8月上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导致部分水稻的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已成为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几年稻曲病呈加重发生趋势,直播稻播种量高、基本苗多、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透性差,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稻曲病发生,从而不利于水稻的生产。

三、对水稻栽培方式演变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实际上对病虫发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水稻栽培方式的变化是必要的,即使有危害也要进行变化,对于新时期栽培方式变化带来的病虫发生特点、发生的规律有所变化的现状,需要想出适合的办法来应对产生的后果,以达到对水稻生产率的最小影响,加强研究,对于应对措施,主要有:

3.1对基础进行研究,加强测报。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扩大调查的面积,增加调查点,及时掌握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病虫发生动态,从基础开始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实时分类指导防止提供准确的数据。认真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研究,对水稻病虫的治理与管理也要做深入的研究,多利用科学方法来对病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3.2在政策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对于政府部门,一定要对水稻农业发展方面重视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商品化的集中育供秧、机插秧补贴和推进力度,可以试着以乡村为单位统一进行育种、统一进行供秧、统一进行机插,通过行政措施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最终实现科学种田。在现如今,水稻的品种多,栽培的方式也较为复杂,随着培育方式的改变生育期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为了适应变化,对于技术部门一定要从基础抓起,坚固每个细节,在技术上正确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不同情况一定要做好分地区、分方式、分播期的分类指导,减少农民不懂药而乱用药的发生,对于指导一定要科学合理,来的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对于水稻农业一定要加强重视,做好为农民提供水稻从种植到收取的全程综合服务,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浸种、统一播期、统一秧池无纺布覆盖和统一机插,使秧苗素质一致、生育期一致、病虫发生一致,可以有利于统一用药,更好的控制病虫害。

四、结语

对于目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病虫害一定会存在,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水稻加大生产量,必须对水稻发展变化按时进行调查,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更利于水稻产业的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49-01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应用麦茬机插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水稻栽培,能够在有效地降低栽培过程中劳动强度的同时,使水稻栽培的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极大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但是麦茬机插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出现秧苗的素质不好、秧龄小、播种密度分布不均、移栽过程中的质量不稳定等诸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水稻的高质量生产[1]。

1 水稻栽培过程中推广麦茬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事实证明将麦茬机插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的育秧及插秧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工作中,想要该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2],如: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田地分布比较分散,此种地理环境中,相关的生产机械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工作,这对于麦茬机插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种植习惯,而要提高麦茬机插技术的普遍实用性,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技术目前还很难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麦茬机插技术中,对水稻的秧龄有严格的限制,其水稻的秧龄与普通的水稻秧龄相比明显减小,并且由于播种量比较大,在育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行秧苗的培育,使得整体的秧苗素质比较差。

2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育秧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以淮北地区的麦茬机插水稻栽培为例,在该地区的水稻的育秧及机插的过程中,对于水稻的秧苗及秧龄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与普通的手插稻相比,其育秧的周期要推迟20 d左右,这就使得在水稻后期的生长周期会缩短[3]。因此,为了保证最终的水稻生产质量,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等,对水稻的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如徐稻5号、徐稻4号等品种,具有成穗率高、分蘖力强、生长整齐、耐肥抗倒性强、茎秆弹性好、株型集散适中等优点,并且还具有较好的抗条纹叶枯病的性能,将其应用于麦茬机插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2.2 秧田选择

麦茬机插水稻育秧的过程中,要保证最终的育秧质量,对秧田进行合理的选择非常重要,机插秧苗具有叶片嫩、秧苗小的优点。为了避免对秧苗造成严重的损伤,在秧田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地选择土壤肥沃、无污染、水源充足、与移栽大田距离较近的地块进行育秧,尽量避免秧苗的长途运输,并且要在搬运比较方便的田地中进行秧苗的繁育,如果对秧苗进行长距离运输,很容易导致在运输的过程中,秧盘出现松散,不利于机插[4]。

2.3 播种期选择

采用机插来进行水稻秧苗的栽培对于水稻秧苗的秧龄具有严格的要求,应选择秧龄在20 d左右的秧苗来进行机插,并且要对插秧进度、让茬时间等进行全面考虑,以此来确定相关田地的定播期。为了保证所有的秧苗能够在适宜的秧龄中进行移栽,在播种时应该分批播种,且间隔时间要合理。

2.4 水稻双膜切块育秧

双膜细土育秧是一种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初期投资少的育秧方式,在该种育秧方式,会对育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秧田选择、种子处理、育秧管理、插秧等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主要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精量精细播种过程中,如果不对其播种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机插栽培技术,要求应用小苗来进行栽培,会使育苗阶段的每丛苗的数量增多,单株苗的生长空间会随之减小,阻碍个体秧苗的生长,使整体的秧苗质量受到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对播种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播种密度适当地降低并保持均匀,在秧苗的培育过程中,尽量保证秧苗的健壮。

同时,要在秧苗的培育过程中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如秧苗出土之后,要控制好揭膜的时间,同时要做好秧苗的水分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苗床中的土体湿润且不发白,播种后以及移栽前,应该做好秧苗的施肥管理工作,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管理。

3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插秧关键技术

3.1 确定合适的基本苗,进行精确定量插秧

为了保证水稻生产过程中具有大穗、足穗的特征,在进行机插栽培的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基本苗是整个机插过程中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基本苗90万株/hm2为宜,株行距保持在11 cm×30 cm较为合适。

3.2 科学应用肥料,对秧苗进行精确定量施肥

采用机插方式栽培的水稻,移栽后的秧苗整体的吸肥能力比较弱,施肥的过程中,施40%~50%的基肥比较合适,施专用复合肥375 kg/hm2左右较为合适。当有2片新叶长出时,开始分次施蘖肥。

3.3 科学灌溉

对水稻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对于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稻机插后,要进行灌水,并要协调好水汽之间的矛盾,在其分蘖之前一般进行浅水促蘖,其搁田要按照其实际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分次适度的搁田,搁田之后的水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并以湿为主,为了保证其质量,不能过早地断水[5]。

4 参考文献

[1] 张文举.徐州地区麦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141.

[2] 李建军.江苏淮北地区麦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技服务,2010(5):9.

篇10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53-01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地,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稻米品质、食味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1-2]。为提高稻米生产技术,特总结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在国外发达国家,常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使之稳产、高产,成熟良好。黑龙江省优质米开发工作虽已起步一段时间,但由于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熟期不配套,很不适应当前的优质米开发。因此,提供综合性状好的不同熟期的优质品种十分必要。

2改善种稻环境

(1)土壤与稻米品质。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土壤氮素含量与释放时期。土壤氮素含量高,生育后期水稻吸收过多氮素,引起倒伏、发病,成熟不良,品质和食味下降。因此,土壤改良对提高稻米的品质有一定作用[3]。

(2)冷害与稻米品质。据报道,在气象因素中影响水稻品质最大的是气温。抽穗前10~25 d的穗发育期遇低温易受障碍型冷害,空秕粒明显增加,降低产量,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因此,要掌握好水稻安全抽穗期,保证其安全抽穗。

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秧苗素质与品质。秧苗的大小与强弱对稻米品质影响很大,小苗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度,大苗炼苗晚会早抽穗,抽穗早则会减产。培育中苗壮秧最理想[4]。

(2)插秧时期与品质。适期插秧较过早插和晚插整精米率有所提高,从黑龙江省气象条件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时栽插为宜。

(3)栽插密度、规格与品质。日本、韩国等国优质米栽插密度,机插22~25穴/m2,每穴插3~4株苗,相当于黑龙江省的30.0 cm×13.3 cm或30.0 cm×16.7 cm的栽插密度。黑龙江省提倡宽窄行栽插形式,水稻宽窄行栽插形式是在原来的等距单行栽插基础上,只通过调整部分行距,改善稻田水稻生育环境,使水稻生育健壮,增加抗逆性。

(4)土壤养分与品质。稻田施入有机质,直接改善食品作用不明显,但由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产量,不降低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还是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稻米外观特性和食味的影响最大。基肥中氮素含量越多,米粒中粗蛋白含量越多,食味降低。追肥过晚,稻米中的蛋白质明显增加,食味降低。优质稻栽培要求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单施氮素增加裂纹米和垩白,降低稻米透明度和米饭黏性,提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硬度。

(5)断水早晚与品质。优质水稻抽穗后25、30、35 d断水,断水越早品质越差,产量越低。一般抽穗35 d断水,有利于保证品质和高产。

(6)倒伏与品质。水稻倒伏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严重倒伏的水稻整精米率减少13.9%~17.4%,青米、茶米和碎米明显增多,品质降低。

(7)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外优质稻栽培都很重视水稻的病虫防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要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和低毒农药,同时在栽培技术上避免施用大量氮肥,采取稀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5]。

4优质水稻秧田合理管理

(1)密闭期的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密封5~7 d,温度在32 ℃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延长2 d,保温保湿不浇水。

(2)绿化期的管理。秧苗变绿后二叶一心期,见绿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 ℃,超过28 ℃要在背风面小通风,当秧苗叶片旱,晚无水珠、床面干裂、中午叶片打卷中的一种情况出现时,应在早晨浇透水,同时测定土壤pH值。

(3)炼苗期的管理。二叶一心期以后至移栽前,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实行昼揭夜盖,进入自然锻炼状态。当夜间温度达12 ℃时,可大揭膜,全天通风炼苗。

5适期收获,合理贮藏

(1)收割期与品质。适宜收割期主要根据品种生育日数、抽穗后的日数和积温、稻谷水分以及成熟颜色确定。收割过早,增加青粒和未熟粒,晚割增加畸型粒和其他被害粒。抽穗后的积温达到1 100~1 200 ℃为适宜收割期。

(2)干燥与品质。水稻收割后,稻谷的适宜水分对碾米加工和贮藏起到很重要作用。以水分达到15%为宜。过分干燥,导致裂纹米和碎米,稻米光泽差,食味下降,重量减轻。

6参考文献

[1] 邹德堂,赵宏伟,赵长山.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曹立勇,杨仕华.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篇11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12

水稻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去壳之后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大米。据了解,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可见水稻在人们的饮食生活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产粮大国,但是人口众多,人均粮食占有量并不高,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稻米的需求也极高,因此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水稻质量是当前水稻生产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水稻高产丰收,农户就要不断学习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而农业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水稻栽培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1水稻的品种选择

水稻优良品种的选择是水稻获得高产丰收的第一步。水稻选种的第一原则必须因地制宜选种,否则后期的其他工作也是徒劳。水稻选种最忌讳盲目引进新品种,很多农户受到广告的吸引或者他人介绍,急于获得高产丰收,盲目地引进没有经过实验的新品种,最后导致品种不适合地块,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水稻选种第一步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该区域环境条件和自家地块的优良品种。其次要选择生命力旺盛,抗倒伏能力强,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生命力旺盛的水稻品种有利于抵抗自然灾害,降低经济损失。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因为我省气候干燥多风,以免发生倒伏造成减产。而抗逆性强的品种大多抗击病虫害能力强,有利于保证夺高产、创丰收。再者要选择口碑良好,市场销路畅通,深受人们欢迎的水稻品种。这类品种的选择可以保证农户水稻销路,避免水稻难销售问题,有利于保证经济效益。最后要购买正规经销处销售的水稻种子,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种子,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得不偿失。针对水稻品种的选择问题,农户也可以咨询当地农业部门相关人员,酌情采纳,包括后期的栽培等都可以向当地专业人士咨询。

对于想引进新品种的农户可以开展小范围的试验种植,理论结合实际,确定该品种适合该地块,方可大面积推广栽培。严禁盲目引进新品种。

2水稻的种子处理

播种前务必进行晒种处理,选择无风晴朗天气将水稻种子平铺于平坦的地面之上,厚度不超过5厘米。晒种期间注意要经常翻动,以免高温灼伤种子内部组织,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间一般要持续3天左右,注意观察天气并留意天气预报。同时在晒种过程中如果发现病种、残种直接剔除。

播种前为了降低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还要适当的进行浸种工作,或者采取种子包衣也可以。

3注重水稻田间管理

水稻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水稻的施肥和合理灌水,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3.1水肥管理

首先要做好秧田期的管理,播种后2天要检查墒面情况,5天后一般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烧苗现象。其次要做好大田期的管理,合理密植,适时移栽。注意肥料的合理使用,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分蘖肥使用尿素每亩15公斤。穗肥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合理灌水。总体要求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打苞深水、干湿壮籽”的管水原则,栽后30~35天,田间分蘖达到所设计的有效穗时(一般每亩30~35万苗)时,要及时撤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时间5~7天后及时灌水。

3.2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一是尽量采用农业防治。首先建议选择抗病虫品种,采用合理的配套栽培措施(如合理密植、施肥、管水等)。二是考]物理防治,使用物理杀虫灯。三是考虑化学防治。采取机动联防。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杀纹叶枯病、螟虫和飞虱。药剂选择和亩用量为25%叶枯唑100克、75%三环唑30克、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40克、18%杀虫双水剂400毫升、70%吡虫啉5克对水60公斤喷雾防治。

防治时间:水稻叶稻瘟的预防最佳时期是在水稻分蘖盛期,田间群体过大,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一般在水稻移栽后40天左右施药预防;其次是水稻穗瘟和防治,最佳防治时间,第一次在水稻孕穗后期(田间有5%的水稻破肚),第二次在水稻齐穗期(有50%以上的抽出穗,即将开花前)。稻曲病的防治适期在水稻抽穗期10~15天。虫害的防治一般根据田间发虫情况,在不同害虫的最佳防治时间组织防治。

4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要想获得高产丰收品种选择是第一步,同时注重晒种和浸种工作,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积极普及水稻栽培知识,不断提高农户水稻栽培水平是当前水稻生产工作的关键,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水稻栽培技术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农户受益,也为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闫子勇.浅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2).

篇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稻米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主要口粮之一,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优质稻米的需求猛增,人们宁愿增加花费也要选择优质稻米。在此背景下,如何培育优质水稻、生成优质稻米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水稻栽培技术对于稻米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探究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完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提高稻米质量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种育苗期与插秧方式的影响

很久之前人们就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发现了如果播种和插秧的时间较于平常晚些,会使稻米质量更加精细。现代科学表明,这是因为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减少导致的。但是,如果播种和插秧的时间过晚,会降低稻米中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稻米的胶稠度,增加加工难度。这种稻米虽然外观和味道品质有所提升,但是营养品质却不及按时插秧种植的稻米。同时,插秧方法对于稻米的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插秧的密度过大,会对水稻的光合作用、水分营养的吸收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降低精米率,稻米更加垩白,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成分含量提升,最终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因此,若要提高稻米的品质,首先要科学地调整插秧育苗的时间和方式,不能过早或过晚栽植,防止过密或过疏栽植。

二、施用有机肥的影响

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腐败后的反应物或者动物的粪便,经过太阳照晒和化学分解后,可以吸附有机物释放出氨类物质,很容易被稻苗吸收利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大大提升稻苗的生长状态。在使用有机肥料时,一般80%作为底肥,20%作为返青肥。科学研究表明,对于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有较大影响的肥料元素主要是氮磷钾,其中氮肥的作用最为突出,对于稻米的外观形态、营养成分、加工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施肥方式的不同对于稻米的最终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一次性使用大量氮肥要比多次使用少量的氮肥产生的稻米光泽度更好,直链淀粉的含量更高;合理地搭配钾类肥料和氮类肥料,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大大提升稻米的口感、产量和营养价值。

三、防治杂草病虫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根据水稻种植的特点,稻田里提供了适宜杂草生长的自然环境,极易导致杂草疯长,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杂草的防治也是水稻种植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稻田内的常见杂草多达20多种,目前主要的杂草防治手段是喷洒或灌溉农药。杂草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因此要在杂草出芽前就开展这一工作。根据实际种植经验,秧田除草剂和本田除草剂是使用效果较好的2种除草剂。此外,水稻田内经常发生病虫害,较为常见的是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虫。防治病虫害有3种手段,一是采用化学手段,使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灌溉;二是培育健壮的秧苗,提升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三是采取物理手段,如深水泡田、秋季深翻等都是有效的抗病虫方法。

四、收获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对于稻米的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稻米蜡熟期,随着时间的延后,稻米的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多。但在稻米成熟期后,精米率和蛋白质的含量又会逐渐降低。因此,若要获得最佳品质的稻米,应选在成熟期前后几天内进行收获。这就要求对于稻米的成熟期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可根据经验和实际观察共同判断。此外,当前的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的主流收获方式。但机械化收获的稻米品质往往低于人工收获的稻米,机械化收获手段和收获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五、结语

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种植面积最广、影响率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是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稻米的品质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持久健康发展。在培育优质稻米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民间的种植经验有机结合,科学地育苗插秧,使用安全、无害、易吸收的有机肥料进行合理施肥,防止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合理的收获方式和加工方法,尽可能使稻米的营养成分更多地留存。只有全程科学种植、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提升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稻米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