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1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在最近两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墓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粪便利用的计划或方案: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新开垦荒地除外);有机生产的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空育131,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要求一级标准,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4%。
3、种子处理
3.1晒种选种
浸种前5~7天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晒种2~3d,每天翻动3~4次,经过晾晒后的种于,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3.2浸种催芽
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措施进行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温度11~12℃,时间为5~7天。
使用恒温催芽器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20~24h,根芽呈双山型,催芽过程中为了保证芽长一致,要经常检查催芽器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要上下、内外倒种2~3次,保持种子温度均衡。
3.3适时播种
种子浸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在当地温度稳定通过5《时进行播种。
4、培育壮秧
4.1适时的进行通风炼苗。培育壮苗,俗话说“好苗三分粮”,在苗床上控制温度,通风炼苗是加快长根、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性措施;
4.2在整个生育期内,用腐熟的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施肥量为150公斤/亩;
4.3田间杂草的防治采用栽培技术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技术;
4.4本地虫害主要以潜叶蜗危害最大,而潜叶蝇的发生主要是插秧后灌水的水层太深,所以在插秧后灌水时水层的深度是决定因素;
4.5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种子所带来的病菌,另一种是靠空气传播。所以在生产过程浸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大风过后水稻叶片间相互磨擦造成伤口,病原菌由伤口进入感染所致,尽量避免进入稻田,以减少病菌传染。
5、综合分析
5.1生育进程分析
有机水稻栽培选用生物有机肥或农家肥,同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生育进程提前,成熟期和其它稻田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完熟度较是施用化肥的稻田高,成熟快。
5.2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有机水稻较施用化肥的稻田株高要矮,但是茎杆粗壮,虽然穗粒数没有施用化肥稻田高,但在结实率高和千粒重要明显高于其它稻田,品质好整精米率高。
6、结论与讨论
6.1民以食为天,在已经迈入高标准社会的今天,消费者对于食品,不仅只是要求好吃,更要求食品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安全而健康的食品就成为消费者需求的目标。通过有机水稻的栽培,就能让大家吃上安全而健康的食品。
6.2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6.2.1水稻以有机栽培,生产成本过高。
水稻有机栽培简单来讲,就是复古的耕作栽培方式,因此必须花费比一般栽培措施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必须以有机质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又因目前有机肥料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农民只能自行的采集各种能够利用的肥料,其辛苦又有多少人可以体会得出。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均有待努力克服,以增加农民有机栽培的认识和提高。
6.2.2水稻以纯有机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困难。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0-01
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就是水稻,自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我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根据先关同级,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儿科学主要对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并且具有自我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内涵,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必须要得到飞跃式以及全方位发展以及进步,因此,人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抓好水稻栽培科学,抓好机遇,加快水稻科学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放在水稻栽培科技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特征,主要为多目标特征、重集成特征、高科技特征以及机械化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要实施多目标的发展,要不断拓宽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自从进入新世纪和新时代以来,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失衡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得到了严重凸显,人类的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必须要改善水稻品质,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仅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更加是在我国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水稻栽培科学要实施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创新,还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生理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作物的农业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态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等,有研究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耕作学以及作物育种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自身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问题以及理论,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安全生产、作物生态生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以及作物高产等等提供一个措施以及依据。
二、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并且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产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发展。水稻栽培发展引进了信息激素和以及航天技术,通过对于复杂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除此之外,水稻栽培科学更多的融合了现代材料学、工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成果,并且融入了生物技术,开发以及研究了一系列的水稻栽培新产品,例如农业机械、塑料新制品、纳米肥料以及新型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等,高新技术进一步的应用,不仅仅调整了水稻栽培学科研究的方向,对水稻栽培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深化,同样解决了过去传统技术不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跨越式发展。
2.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
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到了高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调整,大量农村的青壮劳动人口也进入到了城市中,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大幅度减少,农村劳动力还呈现出了妇女化以及老龄化的现象,因此,农民急需要省力和省工,进而使得减少农村的劳动力用量,减少劳动的强度,与此同时,机械化成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十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仅表现出了稳产和高产,而且能够节省工本,更加是促进我国农村三农全面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更加是实现我国农作物生产商业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重要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十分重要,水稻轻简栽培也是机械化过程中重要、阶段性的途径以及形式,机械化也会成为我国未来水稻作物生产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接着从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以及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J].中国稻米. 1999(01).
1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不断创新与进步关于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推出了大量研究结果与许多理论成果,如群体产量构成、光合生产、源库流理论等。并根据水稻生育特性和群体合理动态结构等基本理论,研究创立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调控等具有我国特色的高产栽培新理论。“十一五”以来,针对我国优质劳力转移、水稻栽培管理粗放化、肥水药投入盲目增加、污染加重等制约水稻增产增效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在系统剖析水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光合面积与光合效率之间、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之间、冠根之间、源库之间的矛盾与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动态指标、栽培技术措施“三定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以作业次数、调控时期、投入数量“三适宜”为核心的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使水稻生产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有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促进了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化转变的跨越。其中创立的“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在多地连续5年实现了百亩连片示范方12000kg/hm2﹙800kg/亩﹚以上的超高产,并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水稻14479.5kg/hm2﹙965.3kg/亩﹚的高产纪录。
2水稻栽培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
1栽培轻简化、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传统耕作栽培农艺繁锁,作业艰辛与用工投本多的问题,研究建立了以少耕为主体,少免交替、定期耕翻、水旱轮作的稻田轮耕新模式,推出了多熟制水稻小﹙3~4叶﹚、中﹙5~8叶﹚、大﹙9~10叶﹚苗抛秧与机插水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等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新技术。研制出水田复合作业平整机,行株距不同的插﹙摆﹚秧机等一批实用农机具,并集成了“简化、省力、节能、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如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加速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
2栽培优质化、清洁化紧扣水稻“优质、无公害、高效、产业化”问题,研究阐明了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形成的温光生态特征,提出了优质品种区域化布局。从控制外源污染和有害生产资料投入、实行监测与定期评估环境质量等方面,建立了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控技术,研究提出了稻米品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量的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以秸秆还田、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集成了不同稻区水稻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以“企业+X+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提升了一批绿色稻米品牌及其产业化进程。同时,为了发挥稻田生态优势,研究阐明了稻渔﹙蟹﹚共作系统的生态特征及生境指标,揭示了“半深水稻”生态特点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建立了“偏迟熟水稻+扣蟹放养﹙兼青虾﹚”的稻渔共作农作制、稻蟹生育进程与季节优化同步的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模式。
3栽培精确化、标准化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不断涌现,如“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调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稀少平”栽培、旱育稀植高产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三控”栽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等。水稻栽培也从经验化、定性化为主转向精确化,操作更加简化。无论是密肥水等关键栽培措施的设计,还是大田水稻生产的平衡促进,都逐步趋向“精确定量”。同时,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先进栽培技术到位率,促进了大面积水稻平衡增产。而现代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也不断融入,更使水稻栽培精确化、标准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4抗逆减灾技术研究与时俱进随着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极端性气候如夏季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在全球许多区域频繁地出现并成灾。各地针对性地研究推出了多种御灾、避灾、抗灾的生产技术,如气候变暖后,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一些地区扩大生育期更长的高产品种的种植,稻麦两熟地区则适当推迟稻麦换茬时间,因此研究建立了稻麦周年“双迟”栽培模式,并在适宜地区实施“籼改粳”,增加了温光资源利用,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
追求水稻增产、高产是我国水稻生产的永恒主题,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增效栽培,促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形成与应用,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水稻产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1水稻超高产栽培及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更充分挖掘超级稻以及其它类型品种的产量潜力,为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加强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仍是今后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将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实现超高产并更高效。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87-01
鄂嘉镇位于双柏县的南部,全镇拥有耕地面积大约在36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4700亩左右,纵观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2000亩左右。鄂嘉镇水稻土壤种类主要是红壤性水稻土,但是由于本镇的水田主要是放“跑马水”,所以水田的保肥、保水性较差,水稻产量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水稻种植海拔范围在800―1400米,籼稻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稻品种,常年产量保持在600―850公斤/亩左右。
1 水稻栽培现状
当前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是以矮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采用旱育秧方式来改进水稻性能,提升水稻产量[1]。水稻栽培中,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插秧密度不断缩小的趋势,秧苗数量愈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不利于当地水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水稻在种植期间,施肥逐渐从以往单一的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使用,更是在肥料中进一步添加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水稻在种植生产中,由于很多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高,忽视了晒田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稻产穗量。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应用其中,以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收割作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利用更为方便的农药除草代替传统中耕[2]。
2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水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如何保证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水稻高产研究中,明确实验田产量并非是实际种植产量。水稻产量也不是衡量水稻种植的唯一指标,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水稻质量,目前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由于学历不高,对科学水稻种植认知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来选择种植技术。很多地区的农户选择同一品种水稻种植,导致一旦某一水稻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为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栽种中应该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搭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选择更为合理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高产增收。此外水稻的产量同自身品种和生长周期同样存在关联,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该选择抗倒伏、抗旱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产量[3]。
2.2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由于农户自身科学种植意识不足,秧龄过长,导致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加之忽视育苗前期环节重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2.3 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不当
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相应的会延长秧龄,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可能碰到寒冷气候,影响到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可能规避不良因素影响。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对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和一个“保障”。即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多孽壮秧为基础,以建立合理的动态群体为中心,以防虫治病为保障。
3.1 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是否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生产影响较大,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3.2 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培育多孽壮秧
在水稻种植中,播种时间的选择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早播需要考虑到全年种植情况,确保两个季节的种植过渡。不同育苗方式对于播种时间要求存在明显差异,湿润育苗相较于旱育苗方式而言温度应该高2℃。晚播的水稻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水稻的生长周期,外界的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水稻产量[4]。鄂嘉镇水稻育秧需要考虑三月“倒春寒”和八月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在3月8日-3月20日播种,多采用薄膜湿润育秧、旱育秧等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3.3 建立合理的水稻动态群体
在本镇水稻栽培中,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其栽培密度,栽培密度在2.5-3.3万丛,一般肥力田块采用(8+3)*4的种植规格,每亩栽培2.7万丛左右,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在确保水稻达到亩有效穗的同时,实现穗大粒多、粒大,从而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在本镇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虫害主要就是稻飞虱。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施用农药,确保水稻稳健生长,从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的目标。
结论
在水稻栽培技术选择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确定播种时间,做好育秧和壮苗工作;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定期灌溉,注意每次灌溉不应该过多水,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水量,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31):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