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总体要求范文

时间:2023-05-15 16:15: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村庄规划总体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村庄规划总体要求

篇1

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镇政府重点实事工程,美化镇区、村庄生态环境;完善农业区域化布局规划,加快陆舍水稻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永久性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规模化种养面积;“三品”农产品的申报认证有所增加;观光旅游农业有所突破。

二、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永久性保护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以上,机插秧面积3600亩以上。

(2)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新增林地、绿化150亩,建设生态河道绿化3公里、村庄绿化3个。

(3)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三品”上有所突破,扶持重点农业项目快速发展。

(4)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开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督,确保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免疫密度达100%。

(5)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建设步伐,配合区农发公司做好临湖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环镇路沿线的陆舍农业水稻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确保2014年6月底前建成。

三、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重点措施

(一)稳定粮油面积、强化工作措施。根据全镇永久性水稻面积9000亩种植任务,各村应在2013年秋播前全面落实水稻种植面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并将水稻种植任务列入镇政府2014年对村的考核内容。

(二)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推进设施高效农业建设。

各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必须符合全镇整体规划的要求,在合适的区域建设设施农业基地。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根据自愿、规范、合理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步伐,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控制内塘、西瓜、芡实等影响地力、环境农产品的种养规模。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新增内塘水产养殖。在发包养殖面积时,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在同等条件,优先由本镇种养户承包经营,期满后能流转到村规模经营的,一律由村统一经营管理。各村要认真清理,不得再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发包给种养户。

涉及以上各项中的重大事项须报镇党委,政府同意后才可实施。

各村应做好废弃土地的种植,禁止大面积抛荒;做好已征用土地的管理,禁止乱垦乱种,确保征用土地的正常使用。

篇2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duction and behavioral geography, induction space affects human behavior in some space. In China's vast rural areas, the layout of the village is still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t peasant economy, closed, conservative, and the lack of a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This is far sho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pening up in the new era ahead, invigorate institutional needs. Start from the sensor space, the the village sensing spac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induction space theory in village planning.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and village sensing space is complementary, and its purpose is to make a living in one of the villagers. Emphasis on the theory of the induction space in the village planning applications can enhance the goodwill of the villagers on the village, change farmers' backward ideas, is conducive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break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eterogeneity equivalents.Keywords: induction space; village planning; planning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轨,根据感应与行为地理学的一般原理, 一定的感应空间影响着一定空间中的人的行为[1]。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村庄的空间布局仍然受到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封闭、保守,缺乏集体意识。这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开放、进取、搞活的体制需要。从感应与行为地理学关于感应空间功能的角度而言,落后的村庄空间布局不仅会制约当地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

在村庄规划中重视感应空间理论的应用,能增强村民对村庄的好感,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使城乡之间真正的实现异质等值。

一、感应空间概念

感应是人们从实际中感觉的(听觉、视觉、嗅觉)以及对整个过程的反应[2]。空间是指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3]。村庄空间就是一个村庄用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塑造的让村民生活其中的空间。村民对村庄空间的感应形成了村庄感应空间,它是人们通过对村庄中客观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认识(spatial cognition),在头脑中形成的村庄客观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印象,是村庄在人们心理上造成影响而形成的抽象空间,在感应与行为地理学上被称为感应空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意识、行为与村庄空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的总和,是各类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之间的关系组合,它与特色场所密切相关。

二、感应空间研究的理论成果

感应空间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的空间行为,包括寻找工作、居所、运动、购物等,多数不是由客观的空间组织所决定,而是由个人的感应空间组织所支配。村庄空间结构的感应研究,最基础的方法是居民构想图[2]。

村庄居民构想图可以使我们了解居民对村庄特点的感应和认识,借以测度村庄物质空间及其文化风貌对人的刺激能力,以便为设计一个更美的村庄空间和村庄环境提供依据。

图1人对环境的感应过程[2]

村庄居民构想图是居民根据自己对村庄的记忆、理解、感应画出的一种简图,这种简图省略了许多细节,并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简略为更容易理解的直线和直角。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K. Lynch)早在50年代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4]。他曾要求波士顿、新泽西市、洛杉矶三个城市受调查的居民画出各自城市的居民构想图。林奇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居民构想图的五项构成要素,它们分别是道路(Paths)、边界(Edges)、区或区域(Districts)、枢纽或节点(Nodes)、标志物(Landmarks)。

1道路

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通道,它可能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是铁路线,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

2边界

边界是线性要素,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各种边线,但观察者并没有把它与道路同等使用或对待,它是区与区之间的分隔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形中断,是一种横向的参照,而不是坐标轴。例如湖畔、斜坡、铁路等。

3区域

篇3

一、提高认识

村镇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努力推进村镇建设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村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村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二)突出地方特色。

村镇建设要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三)注重生态保护。

村镇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现村镇建设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目标任务

20*年,完成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乡、*乡、*镇、*镇、*镇等5个试点乡镇完成规划修编工作;*镇*镇、*镇、*镇完成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0个村庄的规划工作;20*年前完成全部村庄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好垃圾处理示范项目试点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根据农村生活人口减少的现状和村庄逐步迁并的趋势,以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情况,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加大村庄整合力度,引导村庄集中、统一建设,提高土地使用率。住宅单体设计要经济实用、造型美观。

(二)创新发展模式。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凡能够商业化经营的要实行有偿使用、企业化运营。要盘活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等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三)严格监督管理。

篇4

一、提高认识

村镇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努力推进村镇建设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村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村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二)突出地方特色。

村镇建设要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三)注重生态保护。

村镇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现村镇建设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目标任务

20*年,完成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三店乡、范集乡、丁集镇、郑郭镇、南顿镇等5个试点乡镇完成规划修编工作;秣陵镇、孙店镇、贾岭镇、李寨镇完成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0个村庄的规划工作;20*年前完成全部村庄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好垃圾处理示范项目试点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根据农村生活人口减少的现状和村庄逐步迁并的趋势,以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情况,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加大村庄整合力度,引导村庄集中、统一建设,提高土地使用率。住宅单体设计要经济实用、造型美观。

(二)创新发展模式。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凡能够商业化经营的要实行有偿使用、企业化运营。要盘活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等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三)严格监督管理。

篇5

二、新村建设。村属于旧村改造。房舍凌乱,人多意见难统一等特点,必需完善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特别是新建沼气池、改厕所、改路、改厨房、太阳能建设的规划,要把建设项目、建设方式、筹资投劳额度明细化、数字化,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力争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三、协助农民增收。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试点村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向农民推广产量高、市场俏、效益好的优质稻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努力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包收购包销售,确保粮农效益有明显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推进村庄整治。依照村庄建设规划的要求。依规划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指导、协助点村组抓好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三改”改水、改厕、改路)率均达到100%同时,督促农民群众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完全改变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

五、协助完善配套功能。要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文化活动组织人和业余文艺队伍,有医疗室和小商店,有留守儿童管护机制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民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抓手,立足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乡村品位,立足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明确创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

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突出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坚持“八化”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存在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各村要对照目标和标准,认真制定规划和方案,做好环境优美乡村创建龙头工作。在制定规划和方案时要注重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坚持规划引领。各村要按照村庄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突出乡村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的引导,控制和推行,尽快编制环境优美乡村建设规划,道路环境整治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2、坚持体现特色。各村要坚持“整村推进,因村制宜,注重特色,务实求效”的原则,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3、坚持量力而行。我镇经济条件总体上欠发达,村与村之间条件不同,基础各异,在整治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做到尽力而为,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切忌负债搞建设,增加农民负担,要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

三、实施方案和时间要求

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要求高,涵盖了农村规划布局,村容村貌,道路硬化,垃圾运转,水源安全,林业绿化,民主管理,社会治安,村级班子等各个方面。各村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工作重点,分层次,分步骤推进。

1、以提升农村形象为目标,抓好公路沿线和田间环境整治。在3月下旬,为配合“千岛”菜花节的举办,我镇开展了兴陶路、陶南路和陶五路的路边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对照打造公路景观带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从现在起到5月底,继续把道路和田间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阶段性的突出性的任务来抓,兴陶路、陶南路和陶五路两旁的违章搭建要全部拆除,田间视野范围之内的破旧棚舍要全部拆除,确须保留的生产用房要按照统一的设计,改建到位,对水利等设施要统一标识,对田间的生产垃圾要突击清理,公路沿线村要对照要求,将这项硬任务尽快落实到位。

2、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重点抓好陶庄村、三合庄村、袁庄村等11个行政村推进落实。整治村庄环境主要的是解决好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重点村在制定整治方案时,要召开老干部,老党员,村民议事代表座谈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着力解决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加大投入,重点抓好道路硬化,垃圾清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作,结合村庄布局特色,在适当位置建立垃圾池,摆放垃圾箱,落实专人,定期清扫,运送。草堆要相对集中堆放,禁止在村庄主巷道和醒目位置堆放。在人口密集区要建有公共厕所,建立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运送定点,重点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从现在起用6个月的时间,即到10月份整治结束。

篇7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改善农村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

通过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将我镇的农村村庄建设成为布局科学、合理、有序,农民住宅按村庄规划集中建设,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在20*年7月份完成布点规划,20*年3月前完成建设规划。

三、工作原则和范围

按照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的原则是: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积极引导、稳妥推进。

根据盐政发[20*]6号《关于印发海盐县县城规划控制区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县规划部门要求,此次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包括:*、*、*星、*、*、*、*(东西大道以西,*线以南区域)、红益(东西大道以西区域)共8个行政村。另外联丰、君原两村,因涉及*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根据盐政函[20*]41号《关于*镇工业功能区内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批复》之精神,经调查摸底后,再确定布点和建设方案。

四、工作措施

1、认真抓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政府的决心以及村庄规划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集约土地、整合土地资源的关键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配合、参与这项工作中来。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各村是村庄规划建设的具体的实施主体,由村经济合作社负责经营基础设施以及集体土地等资产,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强化领导,创新思路,全力推进。

3、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确保规划科学合理。要坚持试点引路,稳步推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村庄整治的计划,既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切实重视程序要求,确保民主决策到位。要广泛征求各承包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人大政协代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各工作小组、联村干部反映,做好沟通交流,确保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

五、工作要求

篇8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民参与。

加强政策指导,坚持阳光操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及时公开村庄规划成果,接受村民监督,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三)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各有关区(县级市)、镇政府应从统筹本地区城乡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村庄长远建设的整体思路,做好分期组织实施的安排,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改建与新建的关系。

(四)科学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引导村镇住宅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基地”政策,推行联排式、公寓式住宅建设模式,节约集约用地。

(五)延续特色,保护环境。

努力保持村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最大限度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

(六)简洁规范,通俗易懂。

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进而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分两部分: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

(一)村庄布点规划。

由区(县级市)政府牵头组织,以镇为单位编制本区(县级市)村庄布点规划。按照节约资源、集聚发展、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镇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合理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要求,对镇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布点规划,为下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依据。规划成果应以能指导镇居民点布局、指导开展村庄规划和规划管理为目标。

(二)村庄规划。

在上层次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的指导下,在行政村(包括所辖自然村)村域范围内,对发展型、保留型的行政村及搬迁型的自然村分别进行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整治规划。规划深度参照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

四、工作程序

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审批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村庄规划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一)征询意见。

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区(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召开村庄规划成果征询会等方式征求村民意见,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村庄规划报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避免行政命令和包揽代替。

(二)审查。

村庄布点规划由市规划局负责审查,行政村及以下层次规划由区(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查。

(三)审批。

村庄布点规划由市规划局按程序审批,行政村规划由区(县级市)政府委托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四)监督检查。

区(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审批项目以列表形式报市规划局备案;市规划局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庄规划成果及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工作计划

(一)2007年。优先开展中心镇所属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积累经验。

开展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选取优秀设计方案并编印成册,作为新农村建设住宅的标准图纸免费提供给农民,规范农村住宅建设,使新农村住宅经济实用、造型美观、节能节地并体现地域特色。

(二)2008年。分3批次(每批次为4个月)完成剩余中心镇及部分一般镇共约500条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三)2009年。分3批次(每批次为4个月)完成剩余一般镇约380条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村庄规划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规划局、建委、国土房管局、农业局等,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全面负责统筹全市村庄规划工作,指导各区(县级市)开展规划编制、审查与实施工作,并跟踪、协调、督促和检查村庄规划各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分工。

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级市)政府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具体分工如下:

市规划局:制订村庄规划工作方案和编制要求;对村庄规划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支持;组织对村庄布点规划进行审查并按程序审批;对全市村庄规划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总各区(县级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市建委、农业局:结合各自职能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及审查工作;协助市、区(县级市)、镇有关部门按照村庄规划组织开展村庄建设、改造及整治。

市国土房管局:结合职能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及审查工作;指导各区(县级市)政府办理新村建设用地手续。

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的意见》和《省“森林十创”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进“森林城乡”和“森林村庄”建设,巩固“最美乡村”成果。

二、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乡东部,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800-900米之间的半山腰中,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生态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村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森林植被保护完整,森林覆盖率92.6%。境内水质清新,空气质量好,耕地污染少,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树种,有小黑桫椤、白豆杉、香果树、野大豆、喜树等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树种;其中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酋猴、水鹿、穿山甲、黑鸢、松雀鹰、白鹇、虎纹蛙、彩臂金龟等4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严格禁止工业开发,使整村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特点,境内水质清新,空气质量好,基本上无环境污染。

三、建设任务

1、打造两大亮点工程。一是特色景观带,将街至丰坪通村公路实施绿化工程,计划栽植桃梅、桂花等,届时将实现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的特色景观带,同时亦可提升村庄品位;二是公共休闲绿地,在村部附近建立一块公共绿地,进行绿化并安装健身器材后给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地,方便群众健身。

2、实施庭院绿化工程。对农户住宅实施庭院绿化工程,种植茶花、桂花等,使庭院内的绿化分布错落有致,亦可达到美化家园、净化空气的效果。

3、种植护河林、经济林。一是种植护河林,在村内河道两旁种植杨柳、黄竹等进行全面绿化。二是种植经济林,选取适宜地点组织农户种植柑橘、桃树等,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4、山上绿化。一是加大杉幼林抚育力度,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强化山上绿化成效。二是利用3年时间,投资69万元完成全村15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三是用2年时间,投资85万元完成全村12000亩毛竹林的斩山抚育。四是培育万亩高山云雾茶园----万长山茶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质量。

四、工作措施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25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迁安市大力开展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体系,农村群众安全饮水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到2015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459处,累计解决了52.1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由于投资标准偏低、自然条件复杂等原因,迁安市农村饮水工程还存在建设标准不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不高,规模效益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创新农村供水建设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拟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迁安市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补助资金,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长期饮用干净水、安全水,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建设美丽迁安提供坚实保障。

1 工程建设的依据及可行性

1.1 工程建设依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SL559-2011);

《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2015-2009);

《用水定额》(DB13/T1161.2-2009);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6]3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迁安市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1.2 建设任务与目标

迁安市五重安乡、大崔庄镇、建昌营镇、杨各庄镇、扣庄乡及大五里乡美丽乡村饮水安全专项工程的任务就是通过新建或者更新改造安全、可靠的水源工程,配套布置更为合理、经济的管网来解决31个村庄,2.8万人的饮用水需求;为具备条件的村庄安装消火栓。以上工程的实施将改善项目区饮水现状,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供水保证率。

主要设计参数:

供水方式:单村供水;

设计年限:15a;

人口自然增长率:3‰ ;

用水人口:28364人;

用水定额:60L/人・d;

供水保证率:不小于95%;

供水水压:不小于0.1MPa(单层)。

项目区的2.8万人饮用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水不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部分村庄依靠自备井作为生活用水,村庄整体搬迁造成的不安全人口。

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迁安市部分村庄存在管网破损严重、水量不足、首部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造成供水保证率偏低;还有部分人口长期饮用水窖水和自备井水,水窖水由于存放时间长,造成饮用水变质、变腐、发臭。自备井主要取浅层地下水,水质没有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饮水无保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当地的农民连最基本的饮用水问题都不能解决,更不要说致力生产经营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当下解决生活饮用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工程的建设是对原有供水工程的巩固和提升,达到水源在水质和水量上都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要求。

另外考虑到本工程的建设经济上有政策扶持、工程施工条件好、技术上有保障和管理上积累的经验,工程建设完全可行。

2 以农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2.1 规划编制必须把握科学布局,持续发展的方向

编制好规划是科学有效开展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的前提和基础。迁安市在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后,根据实际科学编制了工程规划。在规划制定中,迁安市按照饮水安全工程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年度计划安排情况编制实施方案和工程计划,科学论证水源,合理确定供水工程类型、布局、规格、投资和建设内容。

2.2 资金筹措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方式

充分利用国家“十三五”农村饮水投资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迁安市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省级对接现有专项资金的力度,利用多种途径,撬动金融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排。多元的投资机制有效的融合了社会各个层面对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的投入,为全市美丽乡村的顺利实施提高了资金保障。

2.3 规范建设管理

加强工程建设而管理,落实项目法人制,全面推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度以及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机制。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质量监控,原材料进口、设备采购、施工质量等层层把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工程运行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水质保障,确保了供水水质的安全。

2.4 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和完善了安全饮水专项行动督查机制,适时组织和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健全了进度通报制度,引导和督促镇乡和项目村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及时整改,解决问题。对饮水安全工程为完成及运行管护等进行考核验收。

篇11

一、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投资、满足需求、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节约集约用地,协同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加快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规范和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利用2-3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村级规划编制和修编。重点做好县城所在地、乡镇所在地、旅游点以及交通沿线村庄规划和整治。优先安排年度实施整村建设、异地新建、整体搬迁和布局调整村的规划编制和修编。村庄建设遵循规划,实现一村一策、彰显特色的要求。

2、农村住房建设。在总结近年来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经验基础上,按照全省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安排和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整村建设和既要见新房也要见新村的要求,从年起,用五年时间实施整村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末,整村建设村达到1000个以上。新一轮农房建设的任务全部改造完成,实现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要求。

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填平补齐、统筹安排原则,配套建设完善村庄道路、供水、电网、垃圾收集处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进出通畅的要求。

(三)基本原则。

1、政府统筹。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与“百企联百村”工程相结合,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与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相结合。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凡涉及农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要有效整合。整合捆绑使用农村各项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农村住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做到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效果尽快显现。

2、政策引导。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布局调整、相对集中、配套建设的要求,在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同时,立足有利于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按照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的原则,创新推进整村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资金、用地、信贷、行政收费和农房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和资金项目货币化政策路子,并有所突破;鼓励农民个人既建新房又建新院。打破条块分割和注重部门利益的局面,完善规范运作程序和监管制度,扎实搞好配套服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传统老旧住房向特色现代民居转变,大力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群众自愿。农民是农村住房建设的主体,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农户在符合规划和执行规划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条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优先安排经济条件好、村级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以及交通沿线、县城周边、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点)优先实施整村建设,逐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体现多样化,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4、市场运作。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村庄及经济强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以改造建设。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资金、费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四)总体要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立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房质量、节能和防灾抗灾能力,完善村镇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农村建新房、建新村。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体制,优化农房建设规划布局,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强农房建设技术服务和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房设计、施工水平,促进农房建设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突出抓好农房建设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大力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改造城中村、整合城边村、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创建生态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要求,结合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依据规划布局建设农房。村庄规划编制要以县为主,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地区规划办组织审定。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民主,广泛听取村民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实行必要的听证和公示制度。要坚持控制增量、合理布局、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科学安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按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实现合理分区,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建房。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先对规划用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划定建设用地时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带,特别是存在洪涝、山体滑坡及地质条件不稳定等隐患的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确保安全。规划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生态特征、地域风貌、民族特色及历史文化遗迹。要注重与产业的结合,使村落布局、院落的布置既方便生活、又利于生产。要突出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到规划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配套。要强化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农房建设必须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旅游景点村庄必须编制修建性详规。已划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村庄改造和住房建设。

(二)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农房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管理。所有农房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各地要依据规划,从严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次和总建设高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必须拆旧。新建农房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严格依照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尽可能建到中心村的居住区。凡是规划要撤并的自然村点的新建农房必须建到规划的中心村居住区内。保留村农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也要依据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鼓励以集中联建的形式建设农民新村。

(三)大力推行农房勘察设计制度。各县要加强农房勘察设计工作,农房集中建设应进行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农房设计要彰显居民建筑的地方、民族文化风格,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温和环保原则,满足农房抗震、防火等标准规范要求。农房建设使用图纸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农民居住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组织编制农房建筑设计图集,标准图集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0-150m2之间,无偿提供并指导建房户使用。

(四)切实加强农房施工管理。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乡镇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建立农房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农房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农房施工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具备相应建筑施工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承担。农村建房户应与施工承包人(或建筑工匠)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施工承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操作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农村建房户和施工承包人应根据合同约定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农房建设完工后,建房户应组织竣工验收,对建房质量情况签署书面意见,并在15日内到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乡镇政府办理备案手续。建房户组织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完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

(一)明确农房建设监管职责。从年起,将农村住房建设任务纳入县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与各县政府的绩效挂钩,建立农村住房建设考核机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农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督,要会同乡镇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农房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对象确定、资金落实并配合实施;发改、财政、扶贫、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制、资金整合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的监督管理;监察部门负责规划的执行和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建材市场的监管,切实防止不合格、劣质建筑材料流向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将农房建设日常监管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积极开展农村房屋产权户籍管理,加强对农房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规范农房建设行为。

(二)健全农房建设管理机构。各县政府要根据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要积极推行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成立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2-4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定点、住房建设审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监督、施工承包人和农村工匠管理、住房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农房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和服务作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与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加强农房建设施工队伍管理。农村建筑工匠从事农房建设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并到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组建农村建筑工匠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农村建筑工匠加入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加强行为监管,规范农村建筑工匠从业行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对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出具培训合格证书。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编制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技能培训教材,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的业务指导。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县域内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鼓励不同工种的农村建筑工匠合伙组建建筑业劳务承包企业,专业从事农房建筑施工。

四、落实农房建设管理的各项保障措施

篇12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和谐秀美新农村”总体要求和市美丽乡村建“五美”标准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按照全域规划、镇村联动、集中整治、管理跟进、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帮助指导农民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将店下村建设成产业旺、农民富、环境美、班子强的文明祥和新农村。

二、基本情况

沧洲村委会店下村位于XX县XX镇省道路道旁,现有农户62户,人口216人,土地面积360亩(其中水田260亩、山地100亩),人均纯收入6000元,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三、目标任务

深入宣传动员,强化农民主题意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较快增收,着力抓好村庄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努力把村庄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创建内容

1、拆迁危房1500平方米;

2、制定村庄整治建设规划;

3、修建庐陵文化生态园200米;

4、绿化美化环村路1000米;

5、修环村水塘围墙400米。

五、主要措施

友情链接